甘肃省地质图
甘肃省礼县瓦屋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围岩蚀变

3 地球 化 学 特 征
区域 地球 化学 特 征 显示 , 礼岷 金 矿 带 东 部 中泥
十年代初 , 在李坝金矿 区外围的勘查工作中发 现了 瓦屋沟金矿床。作者曾在该 区工作 , 并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 , 对瓦屋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围岩蚀变进
盆统李坝群地层 中成矿元素 A 、 u 伴生元素 A 、 s gA 、
4 矿 金矿床 内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李坝群第 二段第三层( , D l ) 为一套滨 一 b 浅海相泥质 一 细碎 屑岩类复理石建造, 原岩以泥质粉砂岩为主, 少量为 细砂岩 夹层 , 变质 程度较 浅 。地层 总体走 向北西 向 ,
于该组断裂及派 生的次级断裂之 中。
4 3 岩浆岩 .
主要岩性 为斑点状板岩、 ( 细砂岩 、 变 粉) 粉砂 质绢 云母 绿泥石 板 岩 、 粉砂 质绢 云母 绿 泥 石板 岩 夹
变粉 ( ) 细 砂岩 。
4 2 构 造 .
内部 矿 化蚀
变强 烈 , 现 为褐 铁矿 化 、 化 、 土化 , 云母 化 、 表 硅 粘 绢
表 现 为单斜 构 造 , 向南 西 , 部 北 东 , 角 3。~ 倾 局 倾 0
7 。 0。
倾 向北 , 局部为南倾 , 倾角陡 , 一般 6 。 8 。 O ~ 7 。矿床
内总长大 予 1 0 宽 度 3 0m, 0 0—10m, 东 西 向呈 0 近
带状横穿矿床中部 , 是矿床容矿构造 。在 F 3断裂破 碎 带产有 I、 Ⅲ、 Ⅱ、 Ⅳ号 金矿 体 , 沿破碎 带发 育云 并 斜 煌斑岩 脉 。F 3断裂破 碎带 是 F 1断裂 带发 生 发展
第3 4卷第 1 期 21 0 2年 2月
甘
浅析甘肃省瓜州县白山头硅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2021.05科学技术创新1区域地质白山头硅石矿位于塔里木板块北山中-南带加里东期褶皱带。
区内侵入岩发育,构造变形强烈,近东西向构造控制了区内的地层、侵入岩及热液矿产的展布。
1.1地层区内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天山-北山地层小区。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有蓟县系平头山组(Jxp )、志留-奥陶系上岩组(O-S C )、奥陶系锡林柯博组(O 3x )、新近系苦泉组(N 2k)及第四系(Qh pal )(图1)。
蓟县系平头山组(Jxp )分布在金沟井以北,主要由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及白云岩等组成。
志留-奥陶系上岩组(O-S C)分布于大白梁南、白峡尼山南、尕尖山南西一带。
由于受大规模岩浆侵入破坏,呈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残留体出露。
岩石组合以安山岩、英安岩、斜长流纹岩。
奥陶系锡林柯博组(O 3x )分布在蓟县纪平头山组以南,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及少量细砂岩、粉砂岩等组成。
新近系苦泉组(N 2k)小面积出露于测区北西角,主要由砂岩夹砾岩组成。
与蓟县系平头山组呈不整和接触。
在测区北西部、北部小面积分布。
第四系(Qh pal )由冲洪积成因的砂砾、砂土组成,呈松散状堆集或半胶结状态,厚度一般约为5-10m 。
1.2岩浆岩区内侵入岩发育,不仅规模大,而且具多期活动的特点。
岩石类型比较齐全,以酸性岩分布最为广泛,中性岩次之,基性岩少量。
根据前人资料,区内侵入岩分属加里东期、华力西中-晚期岩浆侵入旋回。
加里东期侵入岩仅见有石英闪长岩(δο3),分布在金滩子西部至明舒井及其以东,呈东西向长条状分布。
侵入于奥陶-志留地层,又被华力西中期和晚期的花岗岩侵入。
华力西期侵入岩岩浆侵入规模较大,分布面积较广。
岩石类型以中酸性、酸性岩为主,总体呈东西向分布于区内南、北两边。
岩性主要有斑状二长花岗岩(γ42)和黑云母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岩(γ43b )。
其中,斑状二长花岗岩(γ42)分布于大白梁西-白峡尼山一带,呈近东西向岩株产出。
浅析肃北县马石头泉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47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浅析肃北县马石头泉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裴炳艳(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马石头泉钨矿位于甘肃省肃北县境内,是近年来在肃北县境内发现重要的钨矿床,矿区处于野马南山复背斜的独山南向斜核部南翼区域上,大地构造为中—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Ⅳ1)、中祁连中间地块(Ⅳ11),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成矿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中元古界蓟县系下岩组钙质、泥沙质细碎屑岩、含碳细碎屑岩夹灰岩、白云质灰岩是研究区的主要地层出露,分布面积最为广泛的为钙质板岩,在钙质板岩层中分布有钨矿带。
加里东中期独山南角闪正长岩—石英闪长岩岩基出露于矿区一侧0.7㎞处,地层主要呈现北东—北东东方向展布,向北西方向倾斜,倾角处于50°~80°之间,小断裂是该区断层的主要特征。
目前有1条钨矿化带在矿区范围内被圈出,同时有4条矿体被圈出和一条矿化体,矿化体在地表北侧区域呈现北倾特点,矿化体在南侧区域呈现南倾特点,倾角主要为65°~75°,相对较陡较陡,平行脉组约有0.84m ~2.60m。
白钨矿是其主要的矿石矿物,黄铁矿于褐铁矿相对次之,方解石以及石英是其主要的脉石矿物,绿泥石以及绢云母相对次之,矿石类型为为矽卡岩钨矿。
关键词:马石头泉;钨矿;地质特征;成因浅析中图分类号:P61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4-0047-2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裴炳艳,男,生于1977年,汉族,甘肃天水人,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
马石头泉钨矿是近年来甘肃省肃北县境内发现重要的矿床,矿床主要分布在阜北县党城湾镇及石包城乡管辖,针对该矿的地质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期间,但是研究工作非常有限,主要开展了小比例尺地质工作研究,对马石头泉钨矿矿区范围内的成矿条件进行揭示,但是没有进行单一矿种成矿地质背景相关研究工作,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地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马石头泉钨矿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地质研究成果,下文当中主要结合工作实践,以马石头泉钨矿区为背景,对矿区地质背景以及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等展开全面的分析与论述,对该矿矿床成因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充分阐释,希望能为该区同类型矿床找矿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作用,寻求更大的找矿突破。
甘肃省徽县天子坪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省徽县天子坪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韩鹏乐(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通过对天子坪金矿地质特征的描述,通过对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天子坪矿床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模式,成矿物质来源为岩浆岩(八卦山)和地层(下古生界泥盆纪舒家坝组),高桥一罗坝断裂及其两侧的张性次级断裂为矿床的导矿、容矿断裂,在总结了天子坪金矿找矿标志的同时提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天子坪;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1-0094-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tianziping gold deposit, Hui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HAN Peng-le(The First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ial Geology and Mineral Bureau,Tianshui 741020,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ianziping gold deposit and the study of its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ore prospecting indicator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ianziping gold deposit is a typical Carlin type gold deposit metallogenic model, and the source of ore forming materials are magmatic rock (Baguashan) and strata (Lower Paleozoic Devonian Shujiaba formation), Gaoqiao Luoba fault and its secondary faults on both sides are ore guiding and ore bearing fault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tianziping;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direction1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北、中秦岭接合部位的中秦岭陆缘盆地。
.archivetemp《甘肃地理》 第四课

甘肃地理
黄河流域
第 13 页
湟水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境 内的包呼图山,在兰州市红古区进入甘肃省,流经兰州市 的红古区至达川汇入黄河。湟水水系河流主要有湟水干流 和支流大通河两条河流。湟水干流全长374千米,省内干 流长73千米,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 流量16.2亿立方米(民和水文站),自产水资源总量
0.166亿立方米。两岸汇入的较大支流有40余条,除大通
河外,多与干流呈垂直关系。
甘肃地理
黄河流域
第 14 页
湟水
湟水流域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人口、耕地分布不均,各地水资源利用的差别较大。为了合理 利用水资源,青、甘两省都提出了调引大通河水的规划设想,如甘肃省的“引大入秦”“引硫济金”等工程。
甘肃地理
湖泊与湿地
第 25 页
碌曲尕海
尕海为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
湿地,湖面海拔3 470米。尕海湖汇集了琼木旦曲、翁尼曲、 多木旦曲等山丘的流水,经周科河外泄,最终在碌曲以西注 入洮河。尕海湖周围发育了大片沼泽和若干小湖,周边区域
是亚洲最好的草场之一,盛产冬虫夏草,被誉为高原上的一
3
第四课 甘肃的河流、湖泊与湿地
• 长江流域 • 黄河流域 • 黄河干流 • 内陆河流域 • 湖泊与湿地
长江流域
第4 页
甘肃省内的长江流域地处本省南部,水源 充足,境内流程3 484.66千米,流域面积为 3.85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72.47亿立方米。 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共27条。长江流 域分嘉陵江和汉江两个水系。
颗璀璨明珠。 尕海湖水草丰茂,许多南迁北返的珍稀鸟类在此落脚和 繁殖,黑颈鹤、灰鹤、天鹅等珍禽遍布湖边草滩。1982年, 尕海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1998年,尕海与则岔石林 一起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夏河—合作金矿密集区控矿因素及资源潜力分析

甘肃夏河—合作金矿密集区控矿因素及资源潜力分析矿床地质甘肃夏河—合作金矿密集区控矿因素及资源潜力分析柳生祥,陈耀宇,刘强,雒晓刚(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50)夏河—合作金矿密集区位于西秦岭同仁-夏河-岷县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已发现金、铜、铅、锌、铁等矿床(点)60余处,尤以金矿床(点)占绝对优势(38处)。
其中特大型金矿床1处,中型金矿床2处,小型金矿床9处,金矿点26处,该区成为秦岭造山带又一重要的金矿密集区(图1)。
图1 夏河—合作地区地质矿产简图1 夏河—合作金矿密集区控矿因素1.1 赋矿地层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纪毛毛隆组、三叠纪山尕岭群和古浪堤组中。
毛毛隆组为半深海斜坡-盆地相陆源碎屑浊积岩建造,岩性为长石岩屑砂岩、粉砂质板岩夹灰岩、砾屑灰岩、透镜状砾岩、含砾砂岩,三索玛、答浪沟、老豆等金矿产于该组中;山尕岭群为半深海盆地相细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板岩,偶夹砂岩透镜,该组中有隆瓦寺院、早仁道等金矿;古浪堤组为大陆斜坡相陆源碎屑浊积岩建造,岩性为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砂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及透镜状砾岩,该区大多数金矿赋存在古浪堤组中,如早子沟、直河完干、桑曲、完肯、索拉贡玛等金矿。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叠系中Au丰度值一般为4.58×10-9,高于地壳克拉克值(2.30×10-9),Au在地层中的初始富集对金矿密集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是成矿的物质基础,后期构造—岩浆活动使成矿物质活化、758 矿床地质2012年迁移,并在有利空间沉淀并保存。
三叠纪地层是形成大型—特大型金矿床的最有利层位。
1.2 控矿构造区内主体褶皱为新堡—力士山复背斜,其南翼发育一系列大致相互平行的数条北西向主干断裂,它们构成了岩浆上侵和热液运移的通道,控制了区内岩浆岩和金矿床的分布。
各断裂带旁侧分别有与其配套的低序次断裂及其裂隙系统,是矿质热液交代沉淀的有利场所,往往形成厚度大、品位富的矿体。
甘肃扫子山地区703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2023年 5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85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甘肃扫子山地区703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陈 浩,陈镇海,鲁光荣(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甘肃 张掖 734012)摘 要:703东金矿是在1∶1万土壤测量的基础上发现,其发现验证了土壤测量在北山戈壁残丘地貌的良好找矿指示效果。
通过对703东金矿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条件进行叙述,分析研究矿床成因,总结找矿标志,探讨了找矿前景,提出矿区及周边下步找矿思路。
关键词:703东金矿;找矿标志;找矿前景;找矿思路;扫子山地区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9-0085-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Ideas of 703 East Gold Depositin the Shaozishan Area of Gansu ProvinceCHEN Hao, CHEN Zhen-hai, LU Guang-rong(Zhangye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Zhangye 734012,China)Abstract: The 703 East Gold Mine was discovered on the basis of 1∶10000 soil measurements, which verified the good prospecting indication effect of soil measurements on the residual hill landform of the Beishan Gobi.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formation, structure, magmatic rock and other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703 East Gold Mine, the Ore genesis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prospecting indicators are summarized,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 is discussed, and the next prospecting ideas in the mine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re proposed.Keywords: 703 East Gold Mine; Prospecting markers; Prospecting prospects; Exploration ideas; Saozishan area收稿日期:2023-03基金项目:甘肃省基础地质调查、甘肃省地勘基金项目资助成果。
甘肃西和崖湾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矿规律的新认识

第43卷第2期2021年4月甘㊀肃㊀冶㊀金GANSU㊀METALLURGYVol.43No.2Apr.ꎬ2021文章编号:1672 ̄4461(2021)02 ̄0084 ̄05甘肃西和崖湾锑矿床地质特征㊁矿床成矿规律的新认识冷㊀静ꎬ王锦涛(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兰州矿产勘查院ꎬ甘肃㊀兰州㊀730046)摘㊀要:甘肃西和崖湾锑矿自上世纪60㊁70年代发现㊁勘探㊁开采以来ꎬ先后提交各类锑资源储量13万tꎬ矿床平均品位2.77%ꎮ矿床的开采开发对西和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ꎮ介绍了矿床整体特征和最近几年核查取得的主要成果ꎬ并对矿床成因进行重新梳理㊁认识ꎮ关键词:崖湾锑矿ꎻ核查ꎻ主要成果ꎻ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66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NewUnderstandingof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GenesisofXiheyawanAntimonyDepositGansuProvinceLENGJingꎬWANGJin ̄tao(LanzhouMineralExplorationInstituteofGansuNonferrousMetalGeologicalExplorationBureauꎬLanzhou730046ꎬChina)Abstract:SincethediscoveryꎬexplorationandexploitationoftheXiheyawanantimonydepositinGansuProvincein1960sand1970sꎬithassuccessivelysubmitted130000tonsofantimonyreserveswithanaveragegradeof2.77%.Theexploita ̄tionofthedepositshasgivenXiheCountyᶄseconomyaboost.Thispaperintroducestheoverallcharacteristicsofthedepositandthemainresultsobtainedinrecentyearsꎬandreovganizesandrecognizesthegenesisofdeposit.KeyWords:Yawanantimonydepositꎻverificationꎻmainresultsꎻdepositgenesis1㊀矿区地质特征矿区所在的大地构造分区为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加里东-印支褶皱带ꎬ处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西延部位ꎬ位于武都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1]ꎮ矿区所在的成矿带为西秦岭Pb-Zn-Cu(Fe)-Ag-Hg-Sb成矿带(Ⅲ-28)ꎮ如图1所示ꎮ1.1㊀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三叠系三渡水组(Ts)岩层ꎬ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层属于上部三叠系灰岩夹中厚层粉砂岩层(Ts3-1)ꎮ为一套浅变质岩系ꎬ主要由灰岩㊁板岩及少量砂岩组成ꎮ除断层接触外ꎬ各层皆为整合接触ꎮ地层走向为NE-SWꎬ倾向NWꎬ倾角30ʎ~80ʎꎮ局部呈直立ꎮ层理清晰ꎬ表层褶皱发育[1]ꎮ矿区填图范围内ꎬ共分七层ꎬ按自下而上简述于下ꎮ⑴薄层灰岩(Ts1-3):灰至灰白色ꎬ主要以钙质为主ꎬ质纯ꎬ一般为隐晶质结构ꎬ层状构造ꎮ层面上有泥质物ꎬ表层褶皱发育ꎬ岩石中常见有脉状或网状方解石脉ꎮ与上覆岩石呈断层接触ꎮ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ꎮ出露厚度约90m左右ꎮ⑵黄褐色板岩夹叶片状灰岩(Ts1-4):灰至灰黑色ꎬ风化后呈黄褐色ꎮ主要成分以泥质为主ꎬ其次为钙质及少量炭质ꎮ板状构造ꎬ局部呈条带状构造ꎮ依岩性可分为两层:上部为板岩与叶片状灰岩互层ꎬ下部为板岩夹叶片状灰岩ꎮ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或断层接触ꎬ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ꎬ厚度约250m左右ꎮ⑶薄层灰岩夹中厚层灰岩(Ts1-5):灰至灰白色ꎬ质较纯ꎬ性脆ꎮ一般为细晶质ꎬ致密块状构造ꎬ层理清楚ꎬ局部因方解石化重结晶作用使层理消失ꎮ柔性褶皱发育ꎬ岩石中有脉状或网状方解石小脉ꎬ局部夹板岩扁豆体ꎮ灰岩向西因断层关系出露较窄ꎬ而东部出露较宽ꎮ是区内主要容矿层位ꎬ与上覆地1.黄褐色含砂钙质板岩夹中厚层粉砂岩ꎻ2.薄层灰岩夹中厚层粉砂质及砾状碎屑灰岩ꎻ3.薄层灰岩ꎻ4.长英岩脉ꎻ5.锑矿体ꎻ6.正断层ꎻ7.逆断层ꎻ8.地层界线ꎻ9.水系ꎻ10.地层产状图1㊀崖湾锑矿区域地质图层呈断层接触ꎬ分布于竹子沟-39剖面之间ꎬ厚度约400m左右ꎮ⑷钙质板岩夹薄层灰岩(Ts2-1):灰至灰黑色ꎬ隐晶质结构ꎬ板状构造ꎬ层面绢云母发育ꎬ岩石中有黄铁矿呈星散状分布ꎮ为矿区良好隔挡层ꎬ按其岩性可分三层:下部夹灰岩扁豆体ꎬ中部与薄层灰岩互层ꎬ上部夹薄层灰岩ꎮ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ꎬ分布于矿区北侧ꎬ厚度约300mꎮ⑸薄层灰岩(Ts2-2):灰至灰白色ꎮ质不太纯ꎬ层面上常具有泥质薄膜ꎬ表层褶皱发育ꎬ层理清楚ꎬ单层厚度约2~5cm左右ꎬ方解石脉发育ꎬ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或断层接触ꎬ厚度300mꎮ⑹泥质灰岩夹钙质板岩及钙质砂岩(Ts2-3):灰至灰黑色ꎬ风化后呈黄褐色ꎬ层理清楚ꎮ按岩性分为三层ꎬ下部为泥质灰岩夹板岩ꎬ中部为泥质灰岩与板岩互层ꎬ并夹有少量钙质砂岩ꎬ单层厚度约20~50cmꎬ层面显卵形ꎬ瘤形模突出ꎬ上部为钙质板岩夹泥质灰岩ꎮ与上覆地层呈断层接触ꎬ部分与(TS1-5)呈断层接触ꎮ分布于矿区东南部ꎬ厚度约300mꎮ⑺薄层灰岩(Ts2-4):灰至青灰色ꎬ质较纯ꎬ单层厚度约2~5cmꎬ层理清楚ꎬ褶皱发育ꎮ与上覆地层呈断层接触ꎬ厚约80mꎮ1.2㊀构造⑴褶皱构造矿区构造总体为单斜构造ꎬ岩层均向NW倾斜ꎬ倾角30ʎ~80ʎꎮ次一级褶皱构造发育ꎬ多表现为表层皱曲ꎬ形成各种小褶皱ꎬ如扭曲㊁绕曲等ꎮ⑵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ꎬ就其性质而言ꎬ可分为逆断层ꎬ正断层ꎬ平推断层ꎻ按产状则可分为走向断层和横断层两类ꎬ前者为成矿前断裂ꎬ多为容矿构造ꎮ后者为成矿后断层ꎬ对矿体有一定破坏影响ꎮ现将区58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冷㊀静ꎬ等:甘肃西和崖湾锑矿床地质特征㊁矿床成矿规律的新认识㊀㊀㊀内主要断裂分述如下:F2走向正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ꎬ走向NEE-SWWꎬ倾角55ʎ~70ʎꎮ东起竹子沟以东ꎬ西至加庆沟以西ꎬ全长约2000m以上ꎬ出现于灰岩与板岩接触处ꎮ断层延深较大ꎬ1350m标高仍见有该断层分布ꎬ破碎带宽约2~50mꎬ基本上控制了6号矿体的规模和产状ꎮF2走向正断层具有多期性活动特点ꎬ最终表现为正断层ꎬ由于构造多期性ꎬ伴随着有多次成矿作用ꎬ形成较厚的断层角砾岩ꎬ砾径1~10cmꎬ局部可达0.5mꎬ角砾岩为硅质和钙质所胶结ꎬ局部为泥炭质ꎮ角砾岩呈定向排列ꎬ长轴与走向一致ꎬ是区内主要容矿构造ꎮF2断裂下盘灰岩中ꎬ有平行小断裂分布ꎬ形成含矿角砾岩ꎬ呈NE-SW分布ꎬ规模较小ꎬ长度多在50~100m之间ꎬ宽约5~20mꎬ向深部逐渐尖灭ꎮ这些断裂控制7㊁8号等平行矿体的规模和产状ꎬ是区内容矿的次要构造ꎮ1.3㊀岩浆岩矿区内火成岩分布较少ꎬ仅见一些长英岩脉ꎮ长英岩脉ꎬ呈灰白色ꎬ风化后呈黄褐色ꎬ粒状镶嵌结构ꎬ块状构造ꎮ主要为斜长石及石英组成ꎬ次有白云母㊁黄铁矿ꎬ贯入于板岩及灰岩中ꎬ以脉状产出并受层间裂隙和断裂所控制ꎬ分布方向大致为NE㊁NW两组ꎬ一般宽约1~5mꎬ长50~300m不等ꎮ依岩性和穿插关系可分两期:早期呈白色ꎬ结晶细ꎬ有明显的蚀变现象ꎬ产于走向断裂中ꎮ晚期呈灰白色ꎬ结晶比早期好ꎬ含黄铁矿较多ꎬ偶尔可见穿插早期岩脉ꎬ受横断层控制ꎮ2㊀矿床地质特征2.1㊀矿区矿体规模㊁产状矿体产于三叠系三渡水组第三层薄层灰岩夹中厚层灰岩(TS1-5)中ꎮ矿体规模和产状与断裂㊁岩性有密切关系ꎬ6号矿体赋存于灰岩与板岩层间断裂中ꎮ矿体上盘为板岩ꎬ下盘为灰岩ꎬ界线明显ꎬ矿化体中矿体界线是根据化验结果圈定的[2]ꎮ矿体产状变化较大ꎬ总体走向为NE30ʎ~85ʎꎮ倾向NWꎬ倾角55ʎ~70ʎꎬ在浅部(标高1600m以上)ꎬ倾角较陡ꎬ达60ʎ~65ʎꎬ中部(1500m标高)倾角则呈较缓ꎬ一般为56ʎ左右ꎬ向深部(1500m标高以下)倾角又变陡ꎬ达70ʎ~80ʎꎬ剖面形态呈舒缓 S 形ꎮ在灰岩其它平行断裂中ꎬ有平行矿体产出(图2)ꎬ但规模都较小ꎬ延深㊁延长都不大ꎮ矿化体中的矿体呈脉状ꎬ透镜状及扁豆状ꎮ产状与矿化体一致ꎬ围岩界线清楚ꎮ主矿体(6号)长㊁厚㊁深分别是1000m㊁5.95m㊁542mꎮ矿体形状复杂ꎬ不管沿走向或沿倾向ꎬ都存在分枝ꎬ复合㊁膨缩㊁尖灭㊁再现等现象ꎮ矿区矿体群分布于205-43线间ꎬ断续长约1061mꎬ宽11.97~241.39mꎬ最深542mꎮ全矿床共有矿体37条ꎬ其中规模较大的矿体有4条(包括6㊁1㊁7㊁38号矿体)ꎮ单个矿体长度为50~1000mꎬ厚度2.28~9.03mꎬ品位为1.93%~2.98%ꎬ平均为2.80%ꎮ主要矿体规模㊁产状㊁分布状况见表1ꎬ矿体展布见图2ꎮ表1㊀矿体规模㊁产状㊁分布情况统计表顺序号矿体号剖面区间赋矿标高/m矿体规模/m规模真厚度长度延深最大最小平均品位/%产㊀状倾向倾角168-43地表~1362100054233.241.005.292.95350ʎ65ʎ219-171820~1566.0020525221.891.007.262.61340ʎ70ʎ3715-261810.77~1663.572101978.831.183.432.31355ʎ65ʎ43821-311745~1388.452683054.271.002.931.83350ʎ65ʎ2.2㊀矿体特征⑴6号矿体特征6号矿体赋存于灰岩(TS1-5)与板岩(TS2-1)间层间断裂带F2中ꎬ分布区间8-30线ꎬ赋矿标高1330~1872mꎬ1490m标高及以上由坑道和钻探控制ꎬ1490m以下1440m中段13线由坑探控制ꎬ其余为钻探控制ꎮ矿体上盘为板岩ꎬ下盘为灰岩ꎬ界限明显ꎮ矿体呈脉状㊁复合脉状㊁透镜状㊁扁豆状ꎬ局部呈似板状ꎬ与F2断裂带㊁矿化体产状一致ꎬ整体向北倾ꎮ矿体长1000mꎬ最大延深542mꎬ最大厚度33.24mꎬ最小厚度1.00mꎬ平均厚度5.29mꎬ矿体平均品位2.92%ꎮ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67.39%ꎬ均匀ꎻ厚度变化系数为97.64%ꎬ较稳定ꎬ受构造破坏作用较小ꎮ6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㊀肃㊀冶㊀金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3卷1.第四系ꎻ2.钙质板岩夹薄层灰岩ꎻ3.薄层灰岩夹中厚层灰岩ꎻ4.锑品位<1.50%的矿体及编号ꎻ5.锑品位ȡ1.50%的矿体及编号ꎻ6.锑矿化体ꎻ7.长英岩脉ꎻ8.实测地质界线ꎻ9.地层不整合界线ꎻ10.断层位置及编号ꎻ11.勘探线及编号ꎻ12地层产状ꎻ13.探槽位置及编号ꎻ14.未见矿钻孔及编号ꎻ15.见矿钻孔及编号图2 崖湾锑矿床地质简图㊀㊀通过探采㊁工程加密ꎬ矿体在平面上和倾向上的平均厚度㊁平均品位等有一定的变化ꎮ主要表现为尖灭再现ꎬ分枝复合和矿体合并等现象ꎮ核实范围内6号矿体矿石量占总矿石量的73.25%ꎬ金属量占76.87%ꎬ矿石量较最近一次核查报告增加了10.05%ꎬ金属量增加了11.83%ꎬ而品位提高了1.61%ꎻ矿石量㊁金属量主要增加在1550m标高以下15-25线区间ꎬ是1550~1490m标高6号矿体厚度变大ꎬ品位增高所致ꎮ⑵1号矿体特征1号矿体赋存于灰岩(TS1-5)与板岩(TS2-1)间层间断裂带F2南侧中ꎬ6号矿体南侧ꎬ分布区间9-19线ꎬ标高1566~1820mꎬ由坑道和少量钻探控制ꎬ上盘为6号矿体ꎬ受F2分枝或平行断层控制ꎮ1号矿体呈脉状㊁透镜状ꎬ局部呈似板状ꎬ与F2断裂带㊁矿化体产状一致ꎬ整体向北倾ꎻ延长205mꎬ延深252mꎬ最大厚度21.89mꎬ最小厚度1.00mꎬ平均厚度7.26mꎬ矿体平均品位2.92%ꎮ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51.11%ꎬ矿化均匀ꎬ厚度变化系数为113.88%ꎬ厚度变化较大ꎬ受构造破坏作用较小ꎮ⑶3号矿体特征3号矿体赋存于灰岩(TS1-5)与板岩(TS2-1)间层间断裂带F2南侧中ꎬ6号矿体南侧ꎬ分布区间7-17线ꎬ标高1716~1884mꎬ由坑道和少量钻探控制ꎬ上盘为6号矿体ꎬ受F2分枝或平行断层控制ꎮ矿体呈脉状㊁透镜状ꎬ与F2断裂带㊁矿化体产状一致ꎬ整体向北倾ꎻ延长270mꎬ延深140mꎬ最大厚度12.42mꎬ最小厚度1.00mꎬ平均厚度5.12mꎬ矿体平均品位2.04%ꎮ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73.02%ꎬ厚度变化系数为73.73%ꎮ⑷7号矿体特征7号矿体赋存于F2层间断裂带南侧中ꎬ6号矿体南侧ꎬ分布区间15-26ꎬ标高1633~1811mꎬ由坑道和少量钻探控制ꎬ上盘为6号矿体ꎬ受F2分枝或78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冷㊀静ꎬ等:甘肃西和崖湾锑矿床地质特征㊁矿床成矿规律的新认识㊀㊀㊀平行断层控制ꎮ呈脉状㊁透镜状ꎬ与F2断裂带㊁矿化体产状一致ꎬ整体向北倾ꎻ延长210mꎬ延深197mꎬ最大厚度8.83mꎬ最小厚度1.18mꎬ平均厚度3.43mꎬ矿体平均品位2.65%ꎮ矿体品位变化较大ꎬ变化系数为40.42%ꎬ厚度变化系数为83.84%ꎮ⑸38号矿体特征38号矿体赋存于F2层间断裂带南侧灰岩内ꎬ6号矿体南侧ꎬ为盲矿体ꎬ分布区间21-30线ꎬ赋矿标高1745~1388mꎬ倾向上有尖灭再现特征ꎮ依目前控制程度ꎬ矿体在标高1490~1535m再现ꎬ在标高1535~1610m尖灭ꎬ在标高1610~1744m再现ꎮ由坑探㊁钻探控制ꎬ上下盘皆为灰岩ꎬ含矿岩石为断层角砾岩ꎬ受F2的平行断层控制ꎮ矿体呈脉状㊁透镜状ꎬ与F2断裂带㊁矿化体产状一致ꎬ整体向北倾ꎻ延长220mꎬ延深305mꎬ最大厚度4.27mꎬ最小厚度1.00mꎬ平均厚度2.93mꎬ矿体平均品位1.88%ꎮ矿体品位变化较小ꎬ变化系数为41.30%ꎬ厚度变化系数为64.99%ꎮ3㊀矿床成矿规律的新认识通过几十年来矿床勘探与生产工作ꎬ对矿床的成矿规律提出以下几点认识ꎬ供今后在矿区外围普查找矿工作参考[2]ꎮ3.1㊀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⑴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与有利围岩所控制ꎮ该矿床所有矿体都赋存于层间断裂ꎬ赋于层间断裂带中的矿体规模最大ꎬ而赋于其它断裂带中的矿体规模较小ꎬ矿体上盘为透水性较差的板岩ꎬ构成矿液的隔挡层ꎬ矿体下盘或围岩则为具有化学性活泼的灰岩ꎬ利于矿液交代ꎮ⑵断裂构造严格控制了矿体的规模ꎬ形态和产状ꎮ⑶富矿体多出现于构造交会及构造倾向转折端(处)ꎮ⑷构造的继承性复活ꎬ伴随多次热液作用ꎬ对矿化起着富集和扩大的作用ꎮ⑸矿化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大ꎬ具不均匀性ꎮ矿体膨缩㊁分枝㊁复合㊁尖灭㊁再现现象明显ꎮ⑹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ꎬ硅化程度越高ꎬ矿化越好ꎮ⑺6号矿体围岩蚀变具有水平分带现象ꎬ上部多为黄铁矿化ꎬ中部硅化较强ꎬ下部则多为方解石化ꎮ3.2㊀矿床找矿标志的认识⑴构造有利地段灰㊁板岩的层间断裂中ꎬ特别是多次活动的断裂ꎬ是构成该矿床最为有利的条件ꎮ⑵铁帽标志锑矿床的铁帽呈锈黄色ꎬ含铁较贫ꎬ蜂窝状及多孔状构造ꎬ具有粒状或放射状的假象ꎮ表面具兰绿色ꎬ黄色晕圈ꎬ常形成鲜蓝色的染色带ꎮ铁帽可以作为地表找锑矿的直接标志ꎮ⑶围岩蚀变硅化㊁萤石化是近矿围岩蚀变的主要类型ꎮ4㊀结语⑴通过核实认为ꎬ该区矿体向西连续性变差㊁矿化强度减弱的趋势ꎻ而目前该区采矿深度为1490mꎬ共采深376mꎬ6号矿体深部已控制到1312m标高附近ꎬ同时38号矿体在标高1490~1535m再现ꎬ因此该2条矿体深部是今后工作的重点ꎮ⑵通过核实认为ꎬ6号矿体产状变化端(倾向上矿体倾角变大或变小ꎬ走向上矿体转折端)往往是矿体厚度变大㊁品位变高的地段ꎮ6号矿体产状变化与其控矿断裂产状的变化规律是基本一致的ꎮ⑶经过对6号㊁38号矿体1580m以下做组合样分析ꎬ金元素达到伴生组分利用要求ꎬ个别组合样品金品位高达0.95ˑ10-6ꎮ建议今后勘查对金做基本分析ꎮ⑷该矿床平行矿体及盲矿体较多ꎬ在采矿过程中会有新的矿体出现ꎬ通过进一步探采工作ꎬ该区的资源储量可能会有提高ꎬ矿山服务年限也许会延长ꎮ参考文献:[1]㊀丁延年ꎬ喻锡峰ꎬ王新民ꎬ等.甘肃省西和县崖湾锑矿床地质勘探总结报告[R].1971.[2]㊀王锦涛ꎬ李爱平.甘肃省西和县崖湾锑矿(30-205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R].2019.收稿日期:2020 ̄07 ̄30作者简介:冷㊀静(1984 ̄)ꎬ女ꎬ汉族ꎬ学士学位ꎬ甘肃天水人ꎬ工程师ꎮ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资料整理工作ꎮ8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㊀肃㊀冶㊀金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