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鹰咀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合集下载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陆泽帅2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陆泽帅2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 陆泽帅2发布时间:2021-09-25T11:48:05.15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杨矿飞1 陆泽帅2 [导读] 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1.洛宁县俊德虹宇矿业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700;2.洛阳陆地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摘要: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给勘探工作带来困难。

针对不同类型金矿床各有差异的情况,应总结特定区域内相对规律性的分布条件,强调加强矿田和找矿研究的必要性,并根据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结合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出5个成矿区带和19个集中成矿带,对每个特定的成矿带进行有针对性的地质勘查工作。

从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分布规律来看,只要能找到矿产分布的基本区域和特征,就能为找矿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创新探讨引言我国金矿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类型多样,黔西南、黔东南、盘县等地金矿较为富集,全省金矿集中分布于多个地区。

把握金矿床资源的分布规律,可以根据金矿床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矿化集中区地质条件,总结出成矿地质条件的成矿规律,探讨各成矿集中区的产量及分布要素,对各成矿集中区进行矿田集的研究,建立成矿模型。

金矿石产量与分布矿床类型、控矿地质条件与矿床特征具有相似性,在勘查技术上,应综合多种手段,选择具有相近性的集中区进行深入研究。

1、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金矿资源富集,主要金矿集中分布在赖子山背斜带、灰家堡背斜带、戈塘背斜带、普安红岩背斜带、板其金金矿化带、板其金地金矿化带、册亨百地金矿化带、普安红岩背斜带等地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约有7处,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安龙县戈塘金矿、普安县泥堡金矿等,其中已探明的小型矿床和矿点有多处,一般都分布在周边矿化区带内。

各矿化集中带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周围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因而是金矿体的主要矿体。

甘肃陇南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_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甘肃陇南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_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陇南地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与松 潘甘孜褶皱系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 见图 1) ,是南北向、东西向构造的交汇部位,为陕甘川金 成矿三角地带。自元古代以来,经历多次地质事件, 致使地壳变动变形强烈,伴之强烈的岩浆活动、复杂 的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从而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形成 不同类型的铅锌、铜、金、锑等矿产。
1—白关—党川褶皱带 2—洮河复向斜 3—白龙江复背斜 4—文县—康县复向斜 5—摩天岭复背斜 6—侵入岩 7—构造单元分界线 8—金矿床( 点) 9—县区
图 2 陇南地区金矿床分布图
岩组合,矿体受次一级断裂及岩性的控制,矿体长一般
100 ~ 1 000 m,宽 1 ~ 8 m( 低品位的矿体厚度可达 20 多 m) ,金平均品位 3 × 10 -6 左右( 一般为 2 × 10 -6 ~ 5 × 10 - 6 ) ,金属矿物主要为金银系列矿物—毒砂—黄铁
3 金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陇南地区金矿床类型主要有微细浸染型、破碎蚀
变岩型、石英脉型( 见表 1) 。
3. 1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的北部,
处于中秦岭成矿带中,以李坝、金山金矿床为典型代
表。矿床发育于礼县—高桥断裂的旁侧,产出于中泥
盆统西汉水组、舒家坝组,岩性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
南部成矿带,含金地层为中下元古界一套变质基 性—中基性火山岩( 绿片岩) 及变砂岩、变砾岩、千枚 岩、变凝灰质砂岩。地层含金丰度较高,上部碎屑岩 含金 1 × 10 - 9 ~ 11 × 10 - 9 ,下部碎屑岩含金大于 6 × 10 - 9 ,中部火山岩含金 12 × 10 - 9 ~ 41 × 10 - 9 ,细碧岩 含金 162. 5 × 10 - 9 ,含铁白云岩高达 660 × 10 - 9 ,碧口 群地层金元素的高含量为变质热液型金矿体的形成

甘肃肃北县鹰嘴山金矿矿质来源分析及成矿模式探讨

甘肃肃北县鹰嘴山金矿矿质来源分析及成矿模式探讨

152.80%。
据其地质特征, 矿床工业类型属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图 2 鹰嘴山金矿矿区地质略图
Fig.2 Geological sketch of Yinzuishan gold mine
3.2 矿石质量 矿 石 中 氧 化 物 除 SiO2 含 量 较 高
1— 板 岩 火 山 岩 硅 质 岩 ;2— 火 山 岩 ;3— 第 四 系 沉 积 物 ;4— 断 层 ; 5— 矿 体 ;6— 辉 长 岩 ;7— 蛇 纹 岩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敦煌岩群、 寒武系、 奥陶 系、石炭系及第四系(图 1)。 其中寒武系、奥陶系地 层分布最为广泛。 寒武纪黑茨沟组属一套碎屑岩— 碳酸盐岩—海底喷发岩建造。 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板 岩、岩屑砂岩、凝灰质板岩、灰岩、硅质岩、凝灰岩、安
山质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等,鹰嘴山金矿赋存于该 套地层中。奥陶纪阴沟群属地槽型海底喷发岩建造; 岩性主要为砂岩、板岩、灰岩、安山岩、中酸性凝灰岩 等;该地层为寒山金矿的赋矿层位。
1 区域地质背景
鹰嘴山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隶属于秦祁昆巨 型造山带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最西端, 呈楔形出露 于敦煌地块与中祁连微板块之间。 研究区在早古生 代强烈拗陷,下古生界地层发育,有很厚的沉积—火 山岩系。加里东运动使该区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形成 紧密的褶皱与断层,并有超基性、基性和花岗岩的侵 入,之后又接受了不同时期的沉积。区内构造复杂,侵 入岩种类齐全,为区内成矿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加里东期辉长岩体大面积展布于矿区南部,并 侵入黑茨沟组,其主要岩石类型为蚀变辉长岩。岩石 化 学 特 征 表 现 为 高 Al、Mg、Ca,贫 Na、K,属 SiO2 饱 和,弱碱性,岩体中发育有超基性岩脉。 超基性岩在 地表出露于矿区西段,紧邻矿体北界(图 2);矿区东 段地表出露较少, 工程揭露后, 该岩体较稳定存在 于矿体底部; 岩石原岩组分已完全蚀变为蛇纹石、 绿泥石、碳酸盐; 岩体中富含铬铁矿、金、黄铜矿、钨

甘肃祁连山西段金矿分布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

甘肃祁连山西段金矿分布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

2023年 5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0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祁连山西段金矿分布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陈水星(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 要:金矿在矿产资源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是当前工艺生产应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甘肃祁连山段是我国金矿的主要分布区域。

基于工业生产和市场发展对于金矿资源的需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需要合理控制金矿的开发和利用程序。

本文以甘肃祁连山西段的金矿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该区域的金矿分布特征以及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祁连山;金矿床;地质构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9-0109-3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gold deposits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Qilian Mountains, Gansu ProvinceCHEN Shui-xing(Fourth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of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ses, Jiuquan 735000, China)Abstract: Gold deposit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are one of the main raw materials for current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Qilianshan section of Gansu Province is 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 of gold deposi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need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market development for gold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reasonabl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ocedures of gold mines. Taking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Qilian Mountains in Gansu Provinc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region.Keywords: Qilian Mountain;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structure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陈水星,男,生于1987年,汉族,湖北荆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甘肃省文县关牛湾金矿区半山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甘肃省文县关牛湾金矿区半山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甘肃省文县关牛湾金矿区半山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关牛湾金矿区隶属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石鸡坝乡,半山矿段位于关牛湾矿区东部,自19世纪60年代至今随着对该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不断深入,关牛湾金矿区半山矿床也随之被发现开采利用。

在本次研究在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基础上,对金矿石进行了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总结了金矿化特征,分析了金矿化成因,为金矿的成矿远景预测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标签:矿床成矿特征金矿化1成矿地质条件工作区位于南秦岭陕、甘、川重点成矿区带“金三角”的中部,甘、川两省接壤部位的甘肃省文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纬向褶皱系西段南带,位于摩天岭地体之石鸡坝-康县区域成矿带(文康断裂)内。

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区域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矿区及外围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青白口系(Qn),广布于文县县城东南部,主要由一套巨厚的浅海正常沉积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组成,岩石均经不同程度的变质,自北向南分为白杨组(Qnb)和秧田坝组(Qny)、震旦系(Z),分布于文县的东北部及南部,主要由粗碎屑岩所组成。

分为下震旦统关家沟组(Z1g)和上震旦统临江组(Z2l),、泥盆系(D)主要分布于测区及其东部,分为下泥盆统(D1)和中泥盆统(D2)、下石炭统(C1)、分布于测区的西部,岩性变化不大,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夹少量碎屑岩,底部夹豆状赤铁矿透镜体。

二叠系(P)分布于测区的西北部,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夹少量沉积碎屑岩建造。

、三叠系(T)分部于测区北部大部分地区,主要由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组成,夹少数碳酸盐岩。

、白垩系下统(K1)在测区东北部零星出露,不整合于泥盆系及三叠系之上,以红色砂砾岩沉积为主。

及第四系(Q)。

据现有资料,该区域岩浆岩不太发育,除在矿区南东的摩天岭一带有面积不足百余平方公里的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体外,其余多以中酸性岩脉产出。

岩脉多产于区域大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近旁处,并与成矿有着较密切的关系。

甘肃省西和县小东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甘肃省西和县小东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甘肃省西和县小东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小东沟金矿床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D2a2-5)地层中,受层位和层间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岩石为石英脉、千枚岩、含铁方解石石英脉。

通过分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源、含矿热液运移机制、矿质沉淀积聚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指明了找矿方向。

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的变质热液矿床。

标签: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模式小东沟1区域地质概况小东沟金矿床处于西成矿田西部,秦岭褶皱系西秦岭海西褶皱带东段。

1.1地层。

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古生界泥盆系、少量的中生界三迭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上古生界泥盆系为浅海~滨海陆棚相沉积,是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类复理式建造。

1.2构造。

西成矿田位于人土山—江洛断裂与董河—黄渚关断裂之间。

区域上以近东西向展布的广金坝复式背斜为主要构造骨架,Ⅱ级构造以平缓褶皱及紧闭褶皱为主。

区域内主要发育有东西向、南北向及北东东向三组断裂。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主要为一些小型中酸性岩体。

1.4矿产。

该区控矿构造复杂,含矿地层较广泛,岩性主要有灰岩、板岩、砂岩、千枚岩等。

小东沟金矿床位于此区的四儿沟门~歇台寺~安家岔金成矿带中。

2矿区地质秦岭地区处于极为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复杂。

本矿区位于广金坝复式背斜核部,草关花岗闪长岩体的东南部。

2.1地层。

矿区主要分布地层为中泥盆统西汉水组(D2x)、安家岔组(D2a)及少量的第四系(Q)。

2.2构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规模、形态较小。

金矿的形成、分布、富集均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

矿区内主要发育两条横贯矿区东西的区域断裂F2和F3。

断层的类型主要有:与矿体平行的顺层断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如F2、F3等;北东~南西向断层F7,斜切地层产出,该断层主要为导矿作用,对矿区主要矿体Ⅲ-24影响大。

2.3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岩体、岩脉,金矿化与岩体关系不明显。

甘肃天台山东金矿矿体地质浅析

甘肃天台山东金矿矿体地质浅析

甘肃天台山东金矿矿体地质浅析矿区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北缘,含矿地层为下三叠统留凤关群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复理石建造,闪长玢岩是本区金矿化的主要矿源岩。

矿床属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

矿石自然类型为黄铁矿、褐铁矿化闪长玢岩型金矿石和褐铁矿化碎裂砂板岩、灰岩型型金矿石;按氧化程度属氧化金矿石和半氧化型金矿石。

金矿体主要赋存在侵入于下三叠统西坡组的闪长玢岩岩脉中,矿体显著受近东西向岩脉及断裂破碎带控制。

标签:玢岩金矿氧化岩脉断裂1概况天台山东金矿位于两当县南东,属陇南秦岭山地之南秦岭北缘,徽凤盆地南侧,总体地形南高北低。

该区早在1959—1963年陕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前身秦岭区测队十五分队就在此开展了地质工作,1993年甘肃地矿局化探队又在此地进行了化扫工作提交了地球化学图及说明书。

此后地质工作者在该区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地质工作,发现了金等矿床。

2地层及构造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T1)及第四系全新统(Q4)。

三叠系下统(T1)是一套由砂岩过渡为灰岩的复理石沉积,分为了下部西坡组(T1x)及上部任家沟组(T1rn)两岩组,矿区仅见两组的一部分。

西坡组(T1x)分布于矿区的中、南部,按岩性组合自上而下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分另是,第三岩性段(T1x3Sl+Ls),第二岩性段(T1x2Ls+Sl),第一岩性段(T1x1Ls)。

任家沟组(T1rn)分布于矿区北部泰山一带,仅为该组下部之部分,本組与西坡组呈正常接触关。

第四系全新统(Q4)广泛分布,约占矿区面积二分之一。

根据地貌分布和堆积物性质不同分为冲洪积层(Q4pal)和坡残积层(Q4edl)。

区内岩浆岩不强烈,仅见有印支期中酸性脉岩产出,脉岩以闪长玢岩脉(δμ51)为主,次有少量(蚀变)二长岩脉。

金矿体即产于(蚀变)闪长玢岩脉内。

2.2构造矿区构造位于马蹄形复向斜南翼次级倒转向斜褶皱的南翼。

总体为一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60°—80°的倒转单斜构造。

甘肃东南部金成矿亚带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甘肃东南部金成矿亚带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Geological Feature and Fuyther Prospecting Deposits in East-South Area of Gansu Province
Zheng Weijun Liu Xinhui Yue Lianxong Gong Yuanji
(No.5 The Gold Geological Party of CAPF, Xi’an, 710100)
于构造带的西翼。出露地层以岷县—凤凰梁—新城子断裂为界,分为东北部地层和西南部地层两个分区,两
地层分区中,同一时代的地层,在沉积相和厚度方面均有显著的不同;各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也不甚相同,
主要有中、上泥盆统,中、下石炭统,二叠系和侏罗系地层。中、上泥盆统为浅海相碎屑岩,泥质岩和泥质
岩夹碳酸盐岩建造,滨—亚浅海相碎屑岩、泥质岩建造;下石炭统为浅海相碎屑岩、泥质岩夹碳酸盐岩建造;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地层及其含金性 研究区位于南、北大陆边缘凹陷沉积区,区内地层系统发育齐全,震旦系、古生界及中、新生界地层均
有不同程度的出露。震旦系白依沟群地层主要为构造岩片状分布于研究区北部降扎一带,岩性以含砾长石石 英杂砂岩和砾岩为主,为一套遭受绿片岩相区域变质的河流相陆缘碎屑沉积建造。
古生界地层(∈,O,S,D,C,P)呈东西—北西西向展布于白龙江流域、松潘—文县及康县—略阳 一带,为一套经历了低绿片岩相浅变质作用的海相复理石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沉积建造。
Key words gold metallogenic belts, fuyther prospecting deposits, east-south area of Gansu province
甘肃东南部指渭河以南,卓尼、舟曲、迭部以东,陕甘交界以西地区。总面积约 38400km2,包含陇南 全区,天水、定西两区的部分地区。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金资源富集区,区内已发现大型金矿床 3 处、中型金 矿找床矿效8 处果、。小研型究金区矿内床金矿3 处带、地金质矿特(征化及)点找9矿2 处方[向1]。有近利年于来该我区部金在矿该的区勘内查进工行作了。战略地质调查,取得了较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 第6期2011年3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 logyVo l 127 N o 16M ar 1 2011甘肃省鹰咀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李生栋(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酒泉737100)摘 要:系统总结了鹰咀山金矿床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体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认为寒武系黑刺沟组二段为金矿床的赋矿层位,矿体受控于多级断裂的控制,矿体顶板围岩对矿体的形成具重要意义,矿床成因为与构造破碎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分析了矿体富集与地层层位、构造发育程度、矿化阶段的关系;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鹰咀山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富集规律;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 619鹰咀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肃北县,东经96b 18c ,北纬39b 42c 。

该矿床是1996年甘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酒泉地质调查队在二轮区划工作中发现并评价。

自发现以来,仅有少数研究者从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控矿因素等诸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毛景文等[1-3];夏林圻等[4];杨建国等[5])。

但对矿床成矿规律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

矿床位于北祁连西段,矿区周围分布有大小金矿床数个,被誉为甘肃北祁连山的黄金三角区。

加大对矿床的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对矿区外围寻找矿源尤为重要。

1 成矿地质背景鹰咀山金矿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北西缘,岛弧火山岩带西端,北距阿尔金断裂7km 。

以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为界,南为祁连山褶皱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北属敦煌地块万佛峡)大坝新生代断陷盆地。

区域上地层沉积厚度大,断裂、褶皱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区内地层主要出露有前长城系云母石英片岩;寒武系碎屑岩、板岩和酸性凝灰岩;奥陶系中酸性火山岩;志留系砂岩、粉砂岩和凝灰岩;石炭系)二叠系砂页岩;白垩系砾岩和砂岩;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岩。

其中寒武系黑刺沟组含为矿地层。

侵入岩主要分布于鹰咀山矿区以北、寒山以南的地区,岩性有加里东期的超基性岩、英安玢岩、花岗岩、以及华里西期花岗闪长岩。

这些岩体不同程度的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热液来源。

2 矿床地质特征211 矿区地质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黑刺沟组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如图1所示。

该套地层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及含矿性的差异,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岩性段。

图1鹰咀山金矿地质图(据甘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酒泉地质调查队,1997)11第四系,21角砾凝灰熔岩,31板岩,41凝灰岩,51灰岩,61硅质岩,71英安质角砾岩,81砂岩,91砾岩,101安山岩,111辉长岩,121断层,131含金蚀变破碎带1一段分布于矿区北部,为粉砂质板岩、微晶灰岩、硅质岩、凝灰岩及少量的安山岩、砂岩、火山角砾岩透镜体,厚度>342m;二段分布于矿区中部,为凝灰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硅质岩等,为赋矿地层,厚度>135m;三段分布于矿区南部,岩性主要呈互层产出的板岩、砂岩,厚度>119713m 。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黑茨沟组形成环境为浅海陆棚。

矿区内岩浆岩比较发育,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呈岩墙或岩脉侵入于矿区的南部地层。

其次有闪长玢岩脉、安山玢岩脉和石英脉。

杨建国等[6]认为鹰咀山金矿与超基性岩有关,金主要来源于超基性岩。

矿区构造较为发育,以褶皱、脆韧性剪切带、脆性断层为主,其次为劈理和线理等小型构造。

矿床受控于由阿尔金大断裂派生出的NWW 向韧脆性剪切带。

矿区位于鹰咀山复式向斜之北翼,岩石层理发育,总体走向100b 左右,倾向SS W,倾角60b 左右。

同时矿区还存在枢纽方向近SN 向的小型褶皱分布,其与区域构造线方向近于直交,明显为两期不同方向构造应力活动的产物。

枢纽近SN 向分布的褶皱为第一期构造变形的产物,其规模相对较小;枢纽近E W 向分布的褶皱为第二期构造变形的产物,也是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期构造事件的产物,其改造了第一期褶皱。

根据Ra m say [7]对叠加褶皱的干扰型式的分类,矿区的叠加褶皱基本属第一种干扰型式(I 型)。

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着矿化蚀变带的展布和规模。

剪切带方向和区域构造方向一致,呈NWW 向,倾向S W,倾角50b ~70b 。

脆韧性剪切带在宏观上表现为密集的劈理化,呈带状分布,与两侧岩石变形程度有明显的差异。

剪切带内的火山角砾常被压扁拉长,其长轴方向与剪切带方向一致,发育R 斑晶;在微观上表现为石英具细粒化和韧性变形、矿物具拉丝构造、岩石具碎裂构造。

NE 向和NW 向断层规模较小,断层面较平直,形成时间较晚,切割了黑刺沟组地层,对矿体、地层有破坏作用。

212 矿体特征鹰咀山金矿体赋存于寒武系黑茨沟组二段中,容矿岩石为硅质岩,顶板围岩为粉砂质板岩,底板围岩为硅质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蛇纹岩等。

矿化蚀变带总长5k m,宽约30m,走向NWW,与地层展布基本一致,倾向南,倾角60b 左右。

矿区目前共圈出15个金矿体。

矿体长26~1044m,厚度0183~6112m,平均品位116@10-6~12122@10-6。

矿体的形态、产状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以透镜状、似层状为主,矿体沿走向、倾向具波状弯曲、膨胀收缩、分叉合并等特点,如图2所示。

矿体局部地段被后期近SN 向的断层破坏,但位移较小。

矿体受岩性和层位控制明显,产状与地层一致;矿体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化)体均分布在剪切带内。

图2 鹰咀山金矿区100线剖面11砂岩,21硅质岩,31安山质凝灰岩,41熔岩,51粉砂质板岩,61安山岩,71断层破碎带181蚀变破碎带,91断层角砾岩,101含金破碎带,111断层,121金矿体1213 矿石特征矿区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含金硅质岩型、含金石英脉型;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晶结构、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蜂窝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隐晶硅质、石英、长石、绿泥石。

矿石中金以自然金、金银矿、银金矿出现。

自然金形态复杂,有岛弧状、肾状、树枝状、水滴状、不规则状等。

金矿物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1043mm 以下,占92198%,金矿物粒度为微)细粒。

颜色以黄色为主,少数黄白色、赤红色。

金的赋存状态有包裹金、晶隙金、裂隙金。

包裹金主要包裹于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等矿物之中;晶隙金赋存于矿物颗粒之间;裂隙金主要是金与金属硫化物一起充填于岩石裂隙、矿物裂隙中。

214 成矿期次及矿化阶段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矿床形成条件及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可分为两个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和表36 甘 肃 科 技 第27卷生成矿期。

21411内生成矿期该成矿期为主要成矿期,分为4个成矿阶段。

(1)黄铁矿-石英(硅化)阶段:本阶段表现为石英、绢云母沿剪切带发育。

富S i、Fe的热液流体,对围岩进行不同程度的交代,在剪切带内形成一系列蚀变岩石。

硫化物基本上为黄铁矿,其以立方体晶形、粒径粗大、浅黄色区别于其它阶段形成的黄铁矿。

本阶段金仅初步富集,品位较低,大部分低于015@10-6。

(2)黄铁矿化-石英-金矿化阶段:本阶段矿化呈条带状叠加在前一阶段的硅化蚀变岩上,发育范围较为广泛。

黄铁矿呈星点状、细脉浸染状分布在岩石裂隙面或矿物颗粒之间,多呈它形粒状,深黄色,锖色发育。

石英呈脉状分布,脉宽5~20c m者常见,含量增加。

该阶段为主要成矿期,金进一步沉淀和富集,品位一般大于2@10-6。

(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矿化阶段:该阶段矿化叠加在前两个阶段之上,分布范围较前两个阶段小,是热液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矿化表现为矿物粒度变粗,硫化物占总矿石的5%~25%。

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为方铅矿、黄铜矿等,后者往往呈它形粒状填隙于黄铁矿颗粒或裂隙之间。

本阶段为矿区主要成矿阶段,金品位一般大于6@10-6。

若出现大量的方铅矿、黄铜矿,则意味着富矿体的出现。

(4)石英-碳酸盐化-滑石阶段:该阶段为成矿的结束期,基本与矿化无关。

表现为1~3c m宽的石英脉和石英方解石脉叠加在前三阶段矿化之上。

实际上,碳酸盐化贯穿了成矿的各阶段,仅在成矿结束期表现最为强烈,蚀变范围较广,虽与矿化关系不大,但大面积出现,可作为找矿标志。

滑石化局限于超基性岩分布地段,表现为滑石片岩沿构造裂隙分布。

21412表生成矿期该成矿期表现为岩石具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

褐铁矿为针状、树枝状,多具黄铁矿假象,局部地段地表矿石氧化淋滤呈蜂窝状,硫化物大量流失,残留下硅质格架,含金较高。

碳酸盐化发育地段具孔雀石化。

由于矿石致密,硫化物较少,加之气候较干燥,地表次生氧化作用不很发育,但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215矿体围岩和夹石矿体顶板为粉砂质板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火山碎屑岩、蛇纹岩、滑石片岩等。

其中,顶板围岩对矿床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板岩矿物成分以绿泥石、石英和绢云母为主,而其化学成分表现为高镁、富镁和富钾的特征,见表1。

这种特点反应出板岩的原岩为富含火山物质的沉积岩。

矿体附近的板岩明显富铁,最高达9185%,局部Cu矿化达到工业品位,其余仍保留了原岩特征。

远离矿化带的板岩含金仅20@10-9,在矿体附近的板岩含金升至01052@10-6~0148@10-6,即增大了26~ 240倍。

表1鹰咀山金矿岩石化学分析(X%)岩石类型样品编号S i O2T i O2A l2O3Fe2O3FeO M nO M g O CaO Na2O K2O P2O5H2O+CO2S烧失量Cu Pb合计板岩YZ11-16019101831510221235191011341440139110641130117012501470103///99195近矿板岩YZ11-2601760172141237164/01374103015301622170143//010********/99187近矿板岩YZ13-25716601821417281251160106317013101585156012551101090143///100162矿体顶板的青灰色粉砂质板岩,粒度细腻,渗透性差,为含矿热液的聚集起到了/隔挡作用0,较好的防止了含矿热液的/外溢0,起到了/聚集矿体0的作用。

硅质岩为矿体的主要容矿岩石,为矿区的主要矿石类型。

硅质岩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其在构造作用下容易破裂形成扩容空间,利于含矿热液运移和沉淀,成为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和沉淀的场所。

矿体底板围岩为火山碎屑岩、蛇纹岩等。

底板围岩为矿体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金矿勘查史证实,中基性火山岩往往含金背景值较高,各种热液流体流经火山碎屑岩时,萃取了金质在硅质岩中积淀成矿。

3矿床成因探讨311成矿物质来源鹰咀山金矿的矿(化)体赋存于寒武系黑茨沟组二段火山碎屑岩及硅质岩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