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实训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了提高自身对土地利用规划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利用规划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本次实训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土地利用规划概述:学习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义、分类、原则和目标,了解了土地利用规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掌握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方法,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利用强度等。

3.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学习了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程序、方法和步骤,包括规划目标、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布局、规划实施保障等。

4.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监督:了解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和监督机制,掌握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处理方法。

实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课堂讲授:由资深规划师和学者讲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实地调研:前往实地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第一手资料。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训过程与成果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通过收集某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和利用强度,发现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扩张过快等。

2.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结果,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包括规划目标、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布局、规划实施保障等。

3.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监督: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强化土地执法监督等。

四、实训总结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掌握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土地利用实习报告范文

土地利用实习报告范文

摘要:本次土地利用实习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学习的结合,我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规划、管理和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对实习期间所见所闻、所思所学的总结。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在暑假期间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利用实习。

二、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以下几个地方:(1)某市土地利用规划展览馆:通过参观展览馆,了解了该市土地利用的历史、现状、规划和发展趋势。

(2)某开发区:实地考察了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商业用地等。

(3)某农业园区:了解了农业园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包括耕地、林地、园地等。

(4)某自然保护区:考察了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情况,了解了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2. 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以下理论知识:(1)土地利用规划:了解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

(2)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学习了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

(3)土地管理政策:了解了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和制度。

(4)土地市场与土地价格:学习了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三、实习收获1. 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规划和管理有了直观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理论知识巩固实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土地利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巩固了所学知识。

3. 观念转变实习让我认识到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实习体会1.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导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地管理政策的重要性土地管理政策是保障土地利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土地权益、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规划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加深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我在某城市规划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内容实习单位:某城市规划局实习内容:1. 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 学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及分析;3. 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市场分析等相关知识;4. 参与土地整理、复垦及开发项目;5. 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审批流程。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我主要跟随导师学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了解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流程、原则和内容。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掌握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如现状分析、目标预测、方案设计等。

2.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及分析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分析研究,我对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3. 在学习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市场分析等相关知识时,我参加了规划局举办的培训课程,了解了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操作流程。

此外,我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事,对土地市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有了初步的认识。

4. 在参与土地整理、复垦及开发项目过程中,我了解了项目的前期调研、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土地整理、复垦及开发项目的实施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5. 最后,我了解了土地利用规划审批流程。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学习了土地利用规划审批的相关政策法规、审查标准和审批流程,为今后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深化了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深化了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习报告土地利用规划

实习报告土地利用规划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

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我于2022年7月至8月在XX市规划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利用规划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2. 熟悉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3. 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为今后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学习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在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包括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价等环节。

通过学习,我对土地利用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操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XX市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收集和整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2)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政策等;(4)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3. 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监测和评价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土地利用规划监测和评价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收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2)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提出改进措施,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对土地利用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为今后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2.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操作,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增长了见识: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增长了见识。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总结范文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总结范文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总结范文1. 实概述我在XX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土地利用规划实。

在实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包括市区土地开发规划、乡村土地利用整治等方面的工作。

2. 实经验2.1 研究与应用规划理论在实期间,我系统研究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土地资源评估、规划设计、用地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我还研究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际项目的规划工作。

2.2 参与实际项目在XX公司,我有幸参与了多个实际项目的规划工作。

例如,我参与了XX市市区土地开发规划项目,负责土地资源评估和规划设计工作。

通过这个项目,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性和优化利用方案的制定。

2.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期间,我与公司的团队成员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

我们通过定期的讨论和报告会议,确保项目进展顺利,并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个实经验,我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实收获3.1 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实,我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土地资源评估、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并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项目的规划工作。

3.2 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期间,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如何解决规划方案中的冲突。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讨论和研究,我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 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土地利用规划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土地利用规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流程、方法和实践,培养我们独立分析和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老师的安排,分阶段、有序地进行各项工作。

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我们首先对实习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当地土地利用的现状、问题和挑战。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

2.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

编制过程包括确定规划目标、分析土地利用需求、制定土地利用策略和规划方案等环节。

我们通过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征询,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3.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最后,我们对已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实施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规划实施情况、规划目标达成程度、规划效果等方面。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实地考察和对比分析,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评价技巧。

同时,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深入研究还不够;实习过程中,部分同学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影响了实习效果等。

关于土地规划的实践报告(2篇)

关于土地规划的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土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以某城市为例,通过对土地规划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探讨土地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

二、项目背景某城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城市开展了土地规划实践,旨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规划实践内容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首先,对该城市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权属、土地资源分布等。

通过实地调查、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掌握土地资源现状。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强度等。

规划期限为20年,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3. 土地利用分区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城市划分为居住区、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生态保护区、交通用地等五个功能区。

在每个功能区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进一步划分土地利用分区。

4.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在土地利用分区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内容包括:土地用途、土地使用年限、土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

详细规划期限为5年。

5. 土地储备与供应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对土地进行储备、整理和开发。

同时,加强土地供应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城市规划,合理调控土地供应。

6. 土地执法与监督检查加强土地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

建立健全土地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土地规划实施到位。

四、土地规划实践效果1.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通过土地规划实践,该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居住区、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各个功能区划分清晰,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土地规划实习心得体会3篇

土地规划实习心得体会3篇

土地规划实习心得体会土地规划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土地规划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此次实习,我对土地规划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实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土地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土地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会了利用GIS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分析,并参与了一些实际的土地规划项目。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我意识到,土地规划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实习让我了解到土地规划工作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知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土地规划工作需要考虑到土地的适宜性、安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因此需要团队合作,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人员进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再次,实习提醒我在土地规划工作中要注重细节和精确性。

土地规划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技术,需要耐心和细心地进行信息筛选和处理,以保证规划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实习还让我认识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很重要,在制定规划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并与相关利益方进行充分沟通与协商。

最后,实习也让我体会到了土地规划工作的挑战和机遇。

土地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但是,正是这些挑战使得土地规划工作充满了机遇,通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可以推动城市的发展,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总的来说,土地规划实习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这次实习,我在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思维方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我将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为城市的发展和土地的合理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地规划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我的土地规划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实习背景和目标:介绍实习所在单位和实习的背景和目标,说明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实习岗位以及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1. 实习目的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1.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2.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3.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4.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5.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计和制作专题图;7.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2.前期准备和室内预判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我们的调查实习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的精度及速度,使调查的成果符合生产,科研的要求,所调查出来的结果与实地保持一致性,就必须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前奏,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

根据我们实习的要求,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准备、经费准备、其他生活用品准备等。

2.1.1组织准备实习是专业教学必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将课堂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同学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土地调查的特点,特做如下安排:1.老师安排每班配2—3位专业老师或研究生和已经作过这项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学生野外调查的技术要求、进度安排、质量把关、以及学生思想、生活等一切事宜。

2.学生安排为了能尽快掌握调查的技术方法,使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体安排是:每三—四人一个小组。

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身体状况是分组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即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相互搭配、尽量使每个组的情况基本相同。

3.总负责每批实习学生要有一个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责任心都较强的专业老师担任实习班长,负责整个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4.技术培训在正式开展调查实习之前,要进行技术培训,以使全体师生熟悉技术规程、外业调查工作底图、遥感解译变更图、遥感影像图或航片判读、明确调查方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调查实习的技术精度。

2.1.2资料准备(由带队老师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事先收集准备如下的资料。

1.图件资料(1)1:10,000土地权属界线图;(2)影像资料(航片)。

2.1.3设备仪器准备图板、钢卷尺或皮卷尺,铅笔、橡皮、小刀、绘图纸、绘图笔、各种记录手簿、权属协议书、交通工具等。

2.1.4师生自备的物品生活用品、衣物、实习指导书及相关书籍等。

2.2遥感影像的室内预判室内预判阶段,即以DOM为基础,参照土地详查资料,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分析提取土地利用地类界及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线及线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和属性输入,为开展外业调绘制作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底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

目前影像解译有两种方式,即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解译。

目视判读操作简单、灵活,判读精度高,但判读效率低且判读结果人为差异显著,判读的准确度较大取决于判读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判读经验。

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判读的效率,但是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严重和阴影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解译的结果还不能满足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需求。

目视判读和人机交互解译的最大优点是灵活,并由于加入了解译者的思维和判断,信息提取精度相对较高。

考虑到土地利用调查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此次赤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采用的人机交互、目视判读的方式进行室内预判。

2.3确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土地利用分类既是认识土地利用的开始,也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动态监测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

因此,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

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的家底和利用情况,就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对各类土地规定一个准确的含义,这个准确的含义就是调查的依据和准则。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

它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不反映土地的适宜性和未来的可能用途。

为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科学、合理、便于掌握,同时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

按照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分类。

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把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1989年9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将城镇土地划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及与旧土地分类的衔接。

同时,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以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

并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实施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亦已具备,普遍要求在原有的两个土地分类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城乡土地统一分类,汇总出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数据成果和其它调查成果,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扩大应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

过渡时期土地分类按照新的《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把城乡土地统一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大类,下有10个二级类和42个三级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按照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继承性原则进行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

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地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

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即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为能够更好地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衔接,本次实习土地分类体系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

2.4建立解译标志解译标志建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判读后每一图斑地类属性的可信程度,好的解译标志能够提高判读的质量,因而解译标志的建立是整个判读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步。

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也称为判读标志,它是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影像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型,位臵等。

解译者可以利用直接解译标志直观识别遥感影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状况。

形状描述了一个目标地物的外形与结构,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根据影像上物体特有的形态可以判断和识别目标地物。

大小是在二维空间上对目标物体尺寸或面积的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有助于我们识别它们的性质。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普在影像上的表现,采用不同波段和使用不同感光胶片,其色调反映的意义是不同的。

阴影是影像上阳光被地物遮挡产生的影子,阴影在影像上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

纹理是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来,纹理可以揭示出目标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图型结构,它是一个综合性解译标志,它由形状、大小、色调、纹理等影像特征组合而成的。

位臵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目标地物的位臵与它的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可以识别一些目标地物或现象。

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或者通过已识别出的地物或现象,进行相互关系的推理分析,进一步弄清其它不易在影像上直接解译的目标。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影像解译标志如下:水田(011):指有水源保障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主要分布在河渠两旁,以及村镇附近,方块连片,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有明显的田埂,上下水渠系比较清晰。

水浇地(012):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处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渠道纵横,方块连片,纹理均匀,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

旱地(013):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形状规则,有整理痕迹,无灌溉水源,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坡。

果园(02):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有规则排列的明显或不明显的浅色(未成林)或绿色颗粒状,排列成行。

有林地(031):指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

绿色、通常树冠轮廓明显,有明显阴影。

灌木林地(032):只覆盖度≥40%的灌木林地。

绿色、纹理结构较粗糙,图斑形状多不规则。

其他林地(033):指树木郁闭度≥10%但<20%的疏林地。

绿色、树影明显,树木郁闭度在10%-20%天然牧草地(041):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