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战略分析(新)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之比亚迪战略分析

战略管理之比亚迪战略分析
战略管理之比亚迪战略分析
比亚迪简介---战略发展历史
•1995
•电池产业
•从核心技术做起,找到镍镉电池的突破口—成本和品质,发挥自主设计生产线,以 手工代替机器的半自动生产模式,从资本密集型转变为劳动密集型竞争策略。
•1997
• IT产业
•进入锂离子电池新兴行业,业务迅猛发展,成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的重要供应商 ,业务还包括充电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等电子产品
PPT文档演模板
1. 国家财政对汽车发展的种 种补贴
• 2. 限购令、汽车下乡政策 • 3. 央行加息,汽车行业是
资金密集型行业,此举势 必对汽车行业有影响 • 4. 2010年出台购置税优惠 政策
战略管理之比亚迪战略分析
(二)行业环境分析
n 汽车市场基本现状 n 乘用车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n 轿车市场发展现状 n 中国汽车市场细分
战略管理之比亚迪战略 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9
战略管理之比亚迪战略分析
n 企业概况 n 外部环境分析 n 内部环境分析 n 启示与展望
PPT文档演模板
战略管理之比亚迪战略分析
比亚迪简介
•1995
• 比亚迪股份公司创立,由 20多人的规模起步
•2003
•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 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
第十三事业部:汽车内饰件生产部门。
第十四事业部:暨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机、电动车及电力网络研发部门。
第十五事业部:汽车电子部门。
第十六事业部:车身结构件、底盘悬挂、汽车产业群产线制造等的部门。
第十七事业部:发动机研发、制造中心及机床研制部门。
第十八事业部:化工产品研制,油漆、橡胶等。

比亚迪战略转型效果评价

比亚迪战略转型效果评价

比亚迪战略转型效果评价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变革,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应对这一变化,通过不断创新和突破,实现了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比亚迪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佼佼者,在战略转型方面更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那么,比亚迪的战略转型效果如何评价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对比亚迪的战略转型效果进行评价。

一、市场地位提升比亚迪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根据2019年销售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2万辆,占据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售份额的25%,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军者。

这一成绩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成功,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了肯定,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量大幅增长,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转型效果显著,其市场地位显著提升。

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在战略转型过程中,比亚迪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研发体系,推动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比亚迪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出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比亚迪产品的竞争力,也为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了比亚迪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品牌形象提升比亚迪在战略转型过程中,不仅致力于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同时也注重提升品牌形象。

比亚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科技前沿、品质卓越"为核心理念,积极拥抱年轻消费者,赢得了更多年轻一代的认可。

比亚迪以其独特的品牌魅力和产品优势,成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目光,并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提升也为比亚迪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成本控制能力增强比亚迪在战略转型过程中,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生产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战略管理之比亚迪战略分析

战略管理之比亚迪战略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总体环境PEST分析 行业环境分析 竞争者分析——五力竞争模型
(一)总体环境PEST分析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 技术环境 相关环境
政治环境
1 我国振兴经济的政策,刺激了汽车行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
2 展,政府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对新能源 汽车进行财政补贴
比亚迪简介---战略发展历史
•1995
电池产业
从核心技术做起,找到镍镉电池的突破口—成本和品质,发挥自主设计生产线,以
手工代替机器的半自动生产模式,从资本密集型转变为劳动密集型竞争策略。
•1997
IT产业
进入锂离子电池新兴行业,业务迅猛发展,成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的重要供应商 ,业务还包括充电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等电子产品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新进入者威胁
供应商 (汽车零部件
供应商)
产业内竞争 (奇瑞、吉利等
汽车厂商)
替代品威胁
购买者(国内 外消费者)
购买者的讨价 还价能力
替代品
下面对五种力量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潜在进入者,买方,替代品,供方对与汽车行业的竞争分 析。
1、潜在进入者:因为汽车行业是属于寡头垄断行业,进入门槛很 高,所以潜在进入者很难进入这个行业,对这个行业的竞争威胁 不大。
汽车产业
•2003
➢ 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股份,正式向传统汽车工业出击。随后收购北汽集团旗下 的模具公司,拥有了在模具方面降低成本、提高车身品质的能力。
➢ 同年, 上海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成立, 下设20多个项目攻关组, 从事轿车车身、汽 车电子、安全装置及电动汽车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半年内成功申报100多项国 家专利。

比亚迪 战略分析

比亚迪 战略分析

自主 研发
无需购买一张图纸,所以也不存 在技术转让费的问题
自主 品牌
完全是自主品牌,自然不存在缴 纳品牌使用费的问题
•按王传福的标准来看 “一天做几百辆车还用机器手!这种设备 应该做奔驰、宝马。”他甚至为其他投资商掏巨资造轿车而惋惜。 “别人要是像我有做电池的经历,就不会投50个亿造中华。我拿 他1/ 10的钱就可以干他同样的事。”
郭雪松
比亚迪比日本厂商的成本优势
战 略 管 理
比亚迪
每天生产30万支电池 ,花了不到5000万元
要投资1.6亿美金
日本生 产线
比亚迪
生产模式易更换生产品种,一般只需一天
更换生产品种 至少要3个月
日本生 产线
王传福的逻辑是
如果按照同样的方式打造汽车,成本将是最大的优势,特 别是将汽车定位为百姓买得起的经济型轿车。
郭雪松
比亚迪的“核武器”-电动车技 术
战 略 管 理
电动汽车的核心驱动力是铁电池,这是一种用铁和硅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高效 电池。汽车电池最大的难度在于高容量、高安全、低成本三项要求上,铁电 池在这三方面相比于传统的镍氢电池、锂电池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电池领域,王传福敢说自己的实力要超过通用。而铁电池的成本优势 更是他的杀手锏。什么都敢造的他偏偏对变速箱不感兴趣,因为他相信 到了电动车时代,变速箱就将变为历史文物。
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完全有可能诞生在中国。从能源替 代趋势以及汽车驱动技术发展方向上看,电动汽车也终将 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
郭雪松
2007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评选 50强入围名单
战 略 管 理
1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制造 2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电池/汽车 3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通讯设备制造 4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制造 5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空 6联想集团计算机制造 7中国铝业矿产 8山东玲珑橡胶公司橡胶 9中国工商银行金融 10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通讯设备制造

比亚迪汽车企业战略ppt(swot分析pest分析)

比亚迪汽车企业战略ppt(swot分析pest分析)

• 2.经济环境 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 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 经济环境 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 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具体包括 社会经济制度 经济结构、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制度、 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金 融危机已过,经济开始复苏。 融危机已过,经济开始复苏。人们更放心 地消费, 地消费,国家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放开对 经济监管和激励出口贸易。 经济监管和激励出口贸易。
退后
三、比亚迪汽车公司的内外环境分 析
• • • • • (二)SWOT分析 分析 优势( 优势(Strength) ) 劣势( 劣势(Weakness) ) 机会( 机会(Opportunity) ) 威胁( 威胁(Threats 优势( ) • 人力资源:1万名工程师,13万的操作人员。随着我国新劳动法的实 万名工程师, 万的操作人员 万的操作人员。 人力资源: 万名工程师 商业周刊》发布的2010年全球创新企业 强,比亚迪跻身创新 年全球创新企业50强 比亚迪跻身创新 施。《商业周刊》发布的 年全球创新企业 企业50强第八 企业 强第八 财务状况:良好的信贷信誉,大量的流动资金, 左右的利润。 财务状况:良好的信贷信誉,大量的流动资金,10%左右的利润。整 左右的利润 体营业额达到394.7亿元,同比增加 亿元, 亿元, 体营业额达到 亿元 同比增加47.3%,而其盈利更达 ,而其盈利更达37.94亿元, 亿元 较市场普遍预期的32.6亿元,高出 亿元, 较市场普遍预期的 亿元 高出16%。 。 • 核心竞争力:先进的生产设备、国内领先的研发能力、技术消化与自 核心竞争力:先进的生产设备、国内领先的研发能力、 主创新、低成本、人海战术、 主创新、低成本、人海战术、国内外对手所不及的销售服务体系等综 合因素构成了比亚迪汽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公司管理与文化:公司进行效率、公平、激烈、制度的管理;坚持 公司管理与文化:公司进行效率、公平、激烈、制度的管理; 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始终坚持“ “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始终坚持“技术 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 情留人”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方针,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 情留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方针,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 • 营销能力:经销商网点已经超过了 营销能力:经销商网点已经超过了1100家,逐步加大对二三线城市 家 的布局,熟悉中国市场。在产品方面:主走中低端路线, 的布局,熟悉中国市场。在产品方面:主走中低端路线,减少与大的 汽车公司相竞争;有多款的车型供消费者选择。 汽车公司相竞争;有多款的车型供消费者选择。 • 新能源汽车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如奇瑞、吉利、丰田、通用等 新能源汽车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如奇瑞 吉利、丰田、 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如奇瑞、 竞争企业还没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商业化生产。 竞争企业还没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商业化生产。比亚迪在新能源方面走 在前头,有先进入者优势。 在前头,有先进入者优势。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营销战略研究分析)精选正规版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营销战略研究分析)精选正规版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营销战略研究分析)精选(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营销战略研究分析Research Analysis of BYD New Energy VehiclesMarketing Strategy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使得人类对传统汽车的质疑越来越强烈,为此清洁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大汽车企业乃至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日渐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上,各方力量对此角逐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环境下,正确把握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行为特征与规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的定位及定价等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上具备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然后介绍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竞争环境。

了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挑战和困境,并且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战略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消费需求等因素,并且深入研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营销战略,然后提出了一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通过所学知识,分析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所面对的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通过以上做法,希望所提出的解决建议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使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逐步缩小与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差距,并且使中国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新能源汽车新市场。

关键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营销战略Abstract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il resource exhausting makes human on the traditional car question is more and more intense, for this new energy vehicles cle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s each big auto enterprise and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to mature consumer market, all parties to this more and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strength. In such an environment,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correctunderstanding of consume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and law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enterprise i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design, product positioning, pricing, etc market marketing strategy formulation on have a certain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Understand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to the challenge of the market and difficulties, and new energy vehicle interface with byd marketing strate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consumer demand factors, and further research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BYD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marketing strategy,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BY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Finally through the knowledge,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analysis BYD face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in the light of new energy vehiclemarket development BYD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solve.Through the above practices, hope the proposed solutions to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will b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development gradually narrowing and the world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gap, and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of oneself a new energy vehicles new market.Key words:BYD;New energy car;Market competition;Marketing strategy目录摘要............................................................................................. I I Abstract .. (III)前言 (7)一、新能源汽车概念及发展背景 (8)(一)新能源汽车概念 (8)(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 (9)(三)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10)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11)(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11)1、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11)2、国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13)(二)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困境和政府导向策略 (16)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营销战略分析 (22)(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战略分析 (22)(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制定营销战略方法 (25)(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问题 (27)四、针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32)(一)加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认知 (32)(二)促使新能源汽车产品多样化 (34)(三)加大政策补贴力度,降低消费成本 (34)(四)完善配套设施及售后服务 (36)结束语 (37)参考文献 (38)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比亚迪战略管理与分析

比亚迪战略管理与分析

比亚迪公司战略管理和分析组员姓名学号:朱乐2010010165目录1.比亚迪公司简介2.比亚迪公司外部环境分析3.公司内部环境分析4.公司战略制定5.公司战略的分析6.公司的未来7.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启示一比亚迪公司简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香港上市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比亚迪在广东、北京、上海、长沙、宁波和西安等地区建有九大生产基地,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有员工总数已超过14万人。

在最新公布的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比亚迪排名75位。

比亚迪现拥有IT和汽车以及新能源三大产业。

IT产品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壳、键盘、柔性电路板、摄像头、充电器等。

目前,比亚迪作为全国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核心零部件及组装业务,镍电池、手机用锂电池、手机按键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均已达到第一位。

2003年,比亚迪正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

发展至今,比亚迪在整车制造、模具研究、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益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

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和全球二次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将利用独步全球的技术优势,不断创造清洁能源的汽车产品。

比亚迪的发展势不可挡,下面我将从其外部环境方面对比亚迪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比亚迪公司外部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1.政治法律环境政治环境是法律、政府机构、影响或制约社会上各种组织与个人的压力的集合。

下面主要讨论几种主要政治法律环境对比亚迪汽车公司发展的影响。

(1)约束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日益增多。

纵观世界各国,调节企业营销活动的法令、法规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商业立法主要包括:保护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法规;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免受不正当商业行为损害的法规;保护社会利益,以防不受限制的商业行为损害的法规。

比亚迪汽车企业战略(swot分析)

比亚迪汽车企业战略(swot分析)

比亚迪汽车企业战略(swot分析)比亚迪汽车公司战略研究比亚迪汽车公司战略研究一、研究背景二、比亚迪汽车公司发展历史与现状三、比亚迪汽车公司的内外环境分析四、比亚迪汽车公司战略评价五、对比亚迪汽车公司战略的意见和建议六、对公司在未来战略的展望七、结语一、研究背景2009年,我国成为世界产销第一的国家。

随此带来的将带来:机动车的增加导致对石油消耗的增加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上升造成环境恶化,我国将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购买;国际各大汽车企业加大对中国的重视和投资,是中国的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同时也给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比亚迪看准市场趋势,近几年的表现还是不错的,率先研发混合动力电动车、纯电动车。

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目前我国电动汽车项目尚处于开发研制阶段,还没有形成生产规模,在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探讨上更处于起步阶段,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自成立以来平均每年以翻番速度迅速扩张,从资本金250 万扩张到市值近8>1500亿元,从单一的充电电池生产到跻身为世界手机业举足轻重的多元化手机零部件的集成供应商。

今天,比亚迪除已成为充电电池的世界领先企业外,还拥有IT 零部件制造和汽车制造两大产业,且其竞争优势明显。

因此本文将结合比亚迪汽车公司的内外环境和有关知识对比亚迪如何把自己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新进入者的优势扩大和实现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的目标,对公司的战略管理进行分析和展望。

退后二、比亚迪公司发展历史与现状2003年1月23日,王传福在香港宣布动用23>.54亿港币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股份,正式向传统汽车工业出击。

在进军汽车行业的第一年,比亚迪收购了北汽集团旗下的模具公司,组建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拥有了在模具方面降低成本、提高车身品质的能力。

[i]同年4月, 上海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成立, 下设多个20多个项目攻关组, 分别从事比亚迪系列轿车车身、汽车电子、安全装置及电动汽车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半年内就成功申报100多项国家专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亚迪战略分析一、环境分析1、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那时中国开始了对替代能源汽车的研发。

2001 年,电动汽车研究被列入“十五”国家863 计划重大专项之后,中国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

2003-2004 年电动客车的出现应该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起点,到2006-2007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乘用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目前中国自主研制的新能源汽车涉及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大类,相关产品相继问世,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十一五”以来,国家又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确定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目前的主要方向。

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并没有具备明显优势的技术方向,所以国家有关部委在选择具体的新能源汽车道路时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对各种可行的技术都予以一定的支持,例如在“86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中,对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替代燃料技术都给予了一定支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上没有侧重点。

2008 年11 月,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家“86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组组长欧阳明高、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先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发表看法,他们都表示混合动力是比较合适的过渡方案。

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道路已逐渐走向清晰,而混合动力车将成为下一步开发重点。

根据科技部的规划,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将分三个阶段。

近期发展阶段(2008-2012 年):混合动力汽车大批量产业化,年产量达到百万辆级,占到汽车总产量的10%以上。

以技术相对成熟、成本增加较少的“微混合”和“轻混合”动力汽车构成混合汽车的主流。

中期发展阶段(2012-2020 年):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及其价格的降低,节能效果更加显著的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占据主要地位,“微混合”和“轻混合”动力汽车共同构成混合动力汽车其余的组成部分。

长期发展阶段(2020-2030 年):混合动力汽车呈大幅增长态势,占到汽车总产量的50%以上,传统的燃油汽车包括代用燃料汽车产量将会下降到汽车总产量的25%左右。

2006-200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7年12月,长安汽车自主开发的中国首款混合动力汽车——杰勋HEV量产下线。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

在08奥运会上新能源汽车争芳斗艳,奇瑞A5和长安杰勋分别提供了混合了动力轿车,东风一汽提供了混合动力客车,由北理工研发,北京公交客车厂制造的50辆电动客车。

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推出了双模电动车F3DM,被冠以“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称号,售价14.98万元,主要向政企客户销售。

该车可使用家庭电源充电,充满一次需7小时,但可行驶100公里。

充一次电只需14度电,按北京不到7元的电价计算,充电成本远远低于汽油成本。

2、新能源汽车产业的PEST分析政治环境分析(1)国际政治环境分析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各国及日本就已意识到汽车带来的尾气排放是最严重的碳排放来源之一,纷纷立法对研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提供资金支持、税收减免。

自奥巴马上台提出新能源政策之后,各国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竞赛,相继出台更大规模的一系政策及资金扶持,以鼓励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抢夺新能源的制高点。

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及大手笔的财政支出政策,不约而同成为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

(2)国内政治环境分析相比西方和日本,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起步较晚,2009 年开始正式启动,特别是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给予适当补贴,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有一定刺激作用。

2009 年1 月14 日,国务院原则审议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决定安排10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1 月23 日,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共13 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

2 月 5 日,财政部出台了补贴政策,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并要求地方财政重点对相关配套设施及维护保养给予补助。

自此,国家相关支持政策不断细化出台,不断强化产业界对新能源汽车战略执行力度、速度的预期。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从一纸空文,到有了直接、具体、可操作的补贴政策,不但刺激了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厂商加大、加快研发及产业化的进度,也直接刺激了市场终端购买力的释放。

经济环境分析(1)全球经济环境回暖,为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契机。

经过2008年底和2009年初的大幅衰退之后,各国相继出台的大规模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推动全球经济由衰退转为增长,在2009年三季度出现触底复苏的势头,2009年4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都环比均实现正增长,世界经济呈现温和复苏势头。

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和各类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实施,改善了全球汽车市场环境。

2009年4季度,世界主要汽车市场销量均出现同比大幅增长,回暖迹象明显。

在美国市场,汽车市场出现复苏迹象。

2010年1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经季节因素调整、折年率的环比增长速度达5.7%,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也是六年多来的最大季度增幅,这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增强。

美国经济复苏拉动汽车消费恢复,美国汽车市场渐显复苏。

但从年度比较来看,受到经济下滑、失业率暴增和信贷危机的影响,2009年美国汽车业业绩非常惨淡。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2.4%,经济严重下行调整。

美国2009年汽车销量为1043.15万辆,比上年下降21.2%。

底特律三大汽车厂商中只有福特汽车没有经历破产危机。

各主要汽车公司销售比上年大幅下降。

2009年全年,福特销售162万辆,下降15%;丰田销售177万辆,下降20%;本田销量下降20%;日产销量下降19%;通用销量下降到1992年以来最低水平;克莱斯勒销售93万辆,下降36%,为47年来最低;只有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销量全年增长8.3%。

从新车销售来看,与2008年和2007年相比,美国2009年新车销量分别下跌了21%和35%,是自1982年以来最低水平,人均购买水平也创下了自1950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但须注意的是,美国汽车销量四季度在政府的“旧车换现金”计划结束之后持续保持反弹,其中10月比上年同期微增0.15个百分点,11月微增0.14个百分点,12月大涨15.2个百分点。

四季度汽车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5.58%,增幅比三季度增加6.1个百分点,这一趋势显示美国汽车市场正在摆脱衰退开始复苏。

欧洲经济微弱复苏汽车市场有改善迹象。

欧盟统计局2009年12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6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二季度增长0.4%,这表明欧元区经济已正式走出衰退。

同日,欧洲央行调高欧元区2010年经济增长预测,欧元区和欧盟2009年全年预计分别下降4.1%和4.3%。

欧盟虽然继美国和日本后摆脱衰退,但复苏情况仍然脆弱。

欧洲汽车市场在多国施行了“以旧换新”购车补贴计划之后开始复苏。

据统计,欧洲2009年全年乘用车销量为1448.15万辆,比上年下降1.6%。

但四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增幅比三季度增加了9.6个百分点。

由于宏观经济复苏时间和力度差异以及汽车刺激政策的差异,欧洲汽车市场区域性差异明显,其中,法国和德国刺激新车消费的政策效果最明显,德国2009年乘用车销量比上年增加71.7万辆,增幅达23.21%,法国2009年新车销量比上年增加21.9万辆,增幅达10.7%。

从全欧洲情况来看,实施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国家与未实施此类政策的国家的市场情况差异明显。

2009年,普遍实施“以旧换新”政策的西欧国家汽车销量比上年增长0.9%,而普遍未实施此类政策的东欧国家汽车销量则比上年下降26.6%。

日本经济轻微反弹汽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日本政府1月22日发布的经济报告显示,2009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为负5.2%,超过1998年负2%的降幅成为战后之最。

但受亚洲其它地区经济好转带动出口增加,及国内消费刺激政策的影响,日本四季度实际GDP增长0.9%,超过第三季度0.3%的增幅,连续第三个季度保持正增长。

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日本2009年新车销量(包括微型车)销量为460.95万辆,较上年下降了9.3%,其中微型车除外的新车销量为292.11万辆,较上年下降9.1%。

但下半年,日本政府鼓励购买环保车的政策刺激了汽车市场的复苏。

据统计,日本政府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在2009年至少刺激了60万辆汽车的消费。

受政府鼓励汽车消费政策,日本汽车市场2009年四季度销量同比恢复正增长。

日本新车销量四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17.82%,增幅比三季度提高了14.32个百分点。

其中10月同比增长4.39%,11月同比增长35.97%, 12月同比增长21.6%,已连续4个月同比保持增长。

这显示日本汽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2)国内经济环境继续向好,汽车产业增速加快2009年4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

2009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

其中,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虽然增速比上年有所回落,但利润实现了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

2009年前11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和国内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施行保证了国内汽车市场的持续繁荣: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汽车消费成热点。

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同比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8%,家具类增长35.5%,汽车类增长3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