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乡杨岗学校杨乐才

【内容提要】:《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究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阅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把阅读能力放在多种能力之首,说明国家重视公民的阅读能力,也说明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论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明确指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到实处呢?

一、要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经验,在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学习母语,有口语语感作基础,有熟悉本国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感染,因此,学习母语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读者的知识背景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这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与广度更多得取决于读者背景知识积淀的丰厚程度,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积累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另一方面,在阅读中,要激活这些潜伏的图式系统,学生便能恍然顿悟,进而完成新的意义建构。

如教学《找春天》一课,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欣赏多媒体春景图,再读课文,交流“春天在哪里?”(课文语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然后完成随堂练习。

二、要抓“题眼”

课题是文章标志,内容精髓,有的直取事件,有的直呼其名,有的揭示中心,有的汲取人物话语,有的标明行文线索等等,教者可从课题下手,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缘疑而读,既能解题,又能了解课文思想内容,既能为学课文设置悬念,又能激发学生读书欲望。如教学《负荆请罪》时,可以围绕课题提出什么叫“负荆请罪”?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请罪?请罪结果怎样呢?这样,学生不仅能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把握课文脉络,还能勇于探究,树立“自愿”读书观。

三、要扣“文眼”

文眼是文章灵魂的体现,中心内容的浓缩,阅读训练的窗口。有些课文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有些课文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有些课文中间部分为行文架桥引渡,语言凝练、意蕴丰厚,均有点睛之意,因其无固定席位,教者应扣紧文眼因材施教,或是从头向尾,或是从尾向头,或是从中间向两头辐射,创设趣思情境,促成学生自主探究,突破全文。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既是重点句又是过渡句,揭示了文章主旨。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精心设计研读问题:“功夫”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是怎样下功夫的?“有心人”是什么意思?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

有心人?通过勤学苦练,他取得了哪些成绩?引导学生研读上下文理清条理,体会内涵,感悟徐悲鸿为洗尽国耻、励志学画的言谈举止可敬,精神可贵。一“眼”可窥全篇,这不仅能净化阅读路径,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培养学生泛读课文的能力。

四、要抠“词眼”

文章精彩体现在语言,语言精彩体现在重点、关键词。扣词眼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内容,把握中心,领会词韵,还能让学生熏陶情感,享受语言的优美。如《天鹅的故事》有一重点句“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教师可抠出“顽强”、“破冰勇士”、“继续”、“慢慢”等关键词引读,“破冰勇士”指谁?找出表现“顽强”壮举的句子,说说老天鹅这样做是好表现自己吗?它用自己的生命不停地扑打冰面,“傻”吗?学生在反反复复地“读、品、思”训练中获得感悟,老天鹅饱经风霜,为人机智勇敢、乐于献身的精神,令守猎老人弃枪做人,更令读者深思。这样,学生在品词中领悟内涵,欣赏语言,学会了精读细研,真正尝到“语文味”。

五、要读“插图”

小语课文的插图色彩和谐柔美,画面鲜活动人,其内容大都是文中重点或精彩片断,教学时,可从插图切入,引导学生从读图过渡到文本意境的领悟,有利于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小镇的早晨》第一段“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是全文的重点段落之一,教师可以从图入手,引导学生看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你觉得这画面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安静舒适、恬静和谐”的画面自然移植学生心中。文章又是怎样具体描绘的呢?请自由默读,划出图文对应的语句反复揣摩:一条玉带小河,河水波光粼粼,一座横跨的小石桥,半月桥洞中悄悄地摇过的小船,洒满金色光辉的楼房、绿树,伴着朝阳晨练的老人……一切都显的“恬静”。图文交融,看图品文,读文思图,内

容化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要突出个性

抓好课内个性化阅读。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穷于应付的接受者。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应该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教师将指导的形式由直接明示转为间接暗示,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对各种学说进行批判、质疑的精神。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学生对鲤鱼妈妈这一个角色有不同的评议。有的认为它是真的不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认为它知识狭隘;有的持不同的意见,他们从图中看出,从文中读出,认为鲤鱼妈妈是因为给自己的孩子喂食而无暇顾及小蝌蚪,它是很自私的。这两中迥然不同的感受,教师都应予以理解。

阅读能力是人生所必须的能力。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技术在更新,一个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得不断学习。这就需要要比较强的阅读能力。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对人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会是他们受益终生。

备注:此文发表在《知识文库》2008年10月期刊上

如何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新大纲明确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这表明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以往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学生阅读面窄,语言积累少,是一个十分欠缺、突出的问题。提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增加阅读量,对提高学生说、写、听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环境,教会学生自主读书,让其锁定自己想要读的书目。让学生在祖国语言文字的天地里自由的畅游,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得到鼓舞。从而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呢?我想从如下几方面去做。 一、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首先是阅读的主体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快速阅读实施的主体。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喜欢读哪一类的书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找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读的书目后,读书的数量和速度才有了前提保障。譬如,有些学生爱读故事类书籍,因而在读这类书时得心应手、感兴趣;而对于自然科学性强的书籍却是阅读不多,一旦阅读便会花费许多时间。读一本不太了解的书时间一长,可能就有放弃的机会。结合这些特点,我们应该锻炼学生读感兴趣的书目阅读。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能力。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即明确自我阅读目标。这主要指学生课外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知识,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简言之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一本书前的序言(或出版说明,或内容提要)、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熟悉其内容。然后筛选出自己要阅读的内容。 学生在阅读前若明确了这些目标,就能更好地减轻阅读负担,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教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快速阅读的目标,这只具备速读的一个基本条件,其更重要的是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较灵活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 方法是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何谓快速阅读。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根据人在阅读时的特点,可以知道人眼在眼停时具有摄取相当多的文字信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如果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现在的许多孩子不仅不知道该读些什么,甚至走入了阅读误区。为什么上了六、七年的学,孩子们却还是不会阅读呢?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脱节。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按照自己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从专家角度,在高倍望远镜下剖析。这种方法,永远像一个精彩的演员在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学生永远是观众,只会鼓掌。难怪学生不会表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人一些鱼,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利用各种训练手段,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独立分析和解答类似的问题,以体现具体应用能力,这是教学工作的最终任务。它的实质

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学生没有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症结之一。以往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只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阅读量少,所以尽量增加阅读的数量,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经过多少练习,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学、自觉,全靠内驱力,因此我认为:要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阅读兴趣, 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 它对维系注意力, 增加理解与记忆, 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 唤起情感体验, 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加大力度,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合理使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 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 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 加深内心的体验, 进入具体的情境, 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存量和质量.目前许多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提高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现在的孩子拥有了很优越的阅读条件:大街小巷随处都有书店;学校图书室的存书数量多,种类全;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还有自己的电脑和电子书,想怎么阅读都可以,真是让人羡慕不已。然而优越条件下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却很不理想,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不好,阅读能力欠缺。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做准备的,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阅读,及时肯定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主要是背书教育,听话教育和应试教育三者的混合体,背书教育的功能是 把本来活泼聪慧的孩子们教呆、教笨、教傻,教成不会动脑、不拘言笑的小木偶;听话教育 的结果是,把原本禀赋各异渴望百花争艳的孩子们教成普遍缺乏独立意识、没有个性没有己见、遇事只会人云亦云从众随俗的庸碌之辈,至于应试教育,它的本质特征就是:只管考分,不管育人。对于培养现代有用人才而言,以考学生的背书功为主的考分,它的含金量实际上 是很低的,有些甚至低的可怜!对于学校教育的这种状态,我们老师是有可作为的,但对老 师的评价体制,使大多数老师急功近利,丢弃了完全可优化的教学教育。举个最浅显的例子:从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上开始,教材每单元就安排了“口语交际”和“回顾拓展”,初中课本上 每单元都设置了语文实践活动,这本身就是给了学生一个真正的舞台,在一个个中心的指引下,让他们主动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学生的视野,展现个人 的品味和魅力,体验成就感,从而获得更为积极的动力。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这个总导演来 提纲输领。大多数教师认为这在考试中体现不出来,还不如多写写生字词,多背背优美段落 有效呢。殊不知这就是每个教师所标榜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只读课内的书,不 涉及课外知识、课外读物的话,只会让学生走入死胡同。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别是 其阅读技术的水平造成的。阅读是一种能力,这是大家所公认的。阅读是一种技术,有些人 可能不甚理解。要谈阅读,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技术,我们得首先让孩子喜欢阅读,才能求 其次。 怎样才能让孩子有阅读的兴趣呢? 读书是一种生活享受,就如同看电视、玩游戏、做运动一样。除了工具类书籍外,一般作家写书,就如同导演拍电影、画家画画一样,是一种艺术创作,是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能从书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中得到情绪上的宣泄。阅读是一种自我情感享受,是一 种个人的内在的需求。 在孩子起初接触书,有读书的倾向时,这是最好的引导时期,只要是符合孩子年龄的故事书 或者儿童文学,情节很跌宕起伏,孩子读的时候为了急于知道情节发展当然是会很快速地阅 读了。读这样的书也是有好处的,不爱阅读的孩子因此会爱上阅读。如果总是读这样的书, 就像总是吃快餐一样,肯定会出问题的,还需要读一些经典的适合年龄段的文学作品来放慢 阅读的速度,读完了想一想,甚至再读一遍。还是快餐的比喻,传统的美食是令人回味的, 而快餐不过是填饱肚子罢了。当他真正喜欢上阅读时,读两遍读三遍甚至更多都有可能,这 时已经属于他的需要了,他要品味揣摩了,从中会潜移默化许多东西。 对孩子阅读的要求切记不要功利的思想太严重,应该让他享受阅读的过程,总希望他阅读后 能得到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希望对他的写作有帮助。但其实当你看到他阅读中得到那种快 乐时,也会非常开心的。从没有听到过哪位作家希望读者看书地时候重点关注他是如何进行 人物铺垫的,就像观众看电影,若只关注导演在哪里用了蒙太奇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不 知道这部电影是否还有票房收入。对大多数孩子而言,阅读一旦变成了被动去学习写作技法,这和上语文课又有何区别呢?兴趣是一切学习之动力源泉,只要他有兴趣阅读,那么他读书 的范围自然而然就会扩大,涉及的面也会越来越广,阅读的能力自然也会提升。当然,书海 茫茫,要有导航员。 说到阅读能力,有两个最高境界令人羡慕:“一目十行”和“过目不忘”。《三国演义》记载, 张松能过目不忘。 一个张松,几百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人。当然,这种记载,只能半信半疑。严格说来,世 界上没有这样的天才的。这样的境界,只能这样理解:有的人阅读速度高,而且记忆效果也 非常好。当然,阅读经过有效的科学的训练,是可以提高的。多数不爱阅读的中小学生不知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交流材料 关芳芳一、同步阅读是农村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渴望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中,阅读能力的水平较其它各项能力差。在语文测试中,学生阅读能力测试成绩偏低。外加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图书匮乏,家庭教育跟不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小学阶段要完成的145万字的阅读量,农村小学生远未达到。市场上课外读物杂乱,教师无法集中引领阅读,课外阅读缺少切实的指导,学生就是放任读,随意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堪忧。语文学科这一原本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却出现了教师怕教语文、学生不会读书、不会表达的问题。 二、同步阅读拓展了语文教学的阅读空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就是引领学生有主题地读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以达到“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目标。如何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真正整合?如何将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改变农村语文教学的状态?《同步阅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内容与语文教材各主题单元同步,是课本阅读与课外自主阅读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有效载体和最佳途径。比如:关于“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专题,在数量上语文课本是4篇,而同步阅读教材是15篇,在内容上同步阅读教材更

加宽泛。在文本质量上正如人教版王林博士所说的:“同步阅读的文章不像教材的文章那样具有典范性,但文质兼美同样是力图达到的目标。”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教法的四倍以上,正能弥补我县小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的缺憾。 三、怎样进行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学 1.点面结合,推动同步阅读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中心学校立足课堂,将语文教材与《同步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确立了教学目标,努力通过课堂教学与《同步阅读》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建构了“一主一翼”的同步阅读教学体系。“一主”,就是以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为主体;“一翼”就是与教材单元主题配套的《同步阅读》,采取一篇带多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课文是“教”,同步阅读就是“扶”,自主课外阅读则是“放”,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引向文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实践证明,这种与教材同步、有科学引领、有明确目标的阅读深化了教材主旨,优化了课程资源,构建了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其它阅读无法比拟的,深受我县小学语文教师、学生的欢迎。 2.加强课例研究,总结和推广学校和教师好的做法。 在同步阅读教学的研究中,我班语文的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变化,我采用“三加三减”的做法,一要减去琐碎的提问,加深阅读的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它们呈现一种递进的阶段性,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展,对作品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因此,中学生要想达到这样的阅读目标,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 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这指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初中学生视视读广度是以词和短语为单位,高中学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准确认读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字、不倒字。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它以敏锐的语感能力为核心,要求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 一般地讲,不发声的默读由于省掉了发声器官的发音过程、听觉分析器的分析过程,直接经过视觉分析器将文字信息传给大脑,所以较之诵读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快速有效的辨识字词篇章所表达的概念、意旨,认读速度也就越快。汉语表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板块”性状,在中心意义——“神”的统摄下,流水一样发展,这就要求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加大视觉范围和认读广度,尽可能多地抓住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板块单元的意旨。 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才算读懂了一篇课文。这是在认读感知基础上对词句所作的解释和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分解和剖析。要能够理解词句的含义,尤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前后关照,统摄整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分散而关联的思考途经;要分析作者的思路层次,分析材料和中心、材料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材料使用的详略、先后,分析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从整体感知入手到局部咀嚼体会,进而归纳整合,形成新的整体感知,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但初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理解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特点使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对内容复杂的课文,往往以偏概全;对没有中心句的段或不是判断句的论点、缺乏概括能力。在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时,有时夹杂次要因素,有时又遗漏某些重要成分,或不大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往往会生搬硬套原文中的某些句子,作机械拼凑。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之初中学生有所提高。在阅读中,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抽象出最基本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但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忽略某些深层意义或潜在内容。在揭示寓意较深的内涵或提炼某些复杂的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仍然把握不准。另外,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如高中学生,尤其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因此阅读时,初中学生只能就一个方面、一个层次或一般问题质疑,而高中学生则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质疑;初中学生主要在内容方面提出问题,高中学生则能在内容和形式,乃至语言风格方面提出问题。 3.评价欣赏能力 是指对课文的美的感知、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和评价和欣赏。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接近成熟,开始初步形成某些人生价值观念,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明显的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阅读中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发展。这些特点使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评价欣赏能力,有对阅读材料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判断辨析和鉴赏。由于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上的不足,致使他们在思维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样在评价欣赏作品时也往往会反映出来。例如,当他们读到某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时,就以为整个社会是漆黑一团;当他们看到揭露某些干部腐化堕落的文章后,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指导。这是建立在对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基础之上的,它要求读者对作品所表达的知、情、义的丰富或单薄、正确或谬误、健康或消极,表达方式、方法的恰当或不足、高明或笨拙、有益或有害等方面作出判断,从而真正认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南区小学慕丽娜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只有抓住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才能实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教学任务,本文在分析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解读,提出几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维目标”构造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语文知识和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基石作用,也是另外两维度的目标实现的依托。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具备读、写、听、说、思考、创造等能力,这是语文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必须重视的方面。 1、重视文本。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源,以其为平台,即使是最简单的词语,也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譬如理解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18 课《她是我的朋友》中的重点句子:“过了一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时,我们可以先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啜泣”“捂住脸”来体会阮恒内心的紧张与害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交流体会阮恒对小女孩真挚的友情,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只要我们潜心钻研文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一词、一句都将是实现多元目标的依据之一。只有我们充分挖掘才能促进教学目标与文本的真正沟通。 2、重视实践。课堂是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

地。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燕子》一文时,我们可以设置情境悟读法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通过品读赏析描写小燕子的语句,学习对小燕子抓住特点、按顺序的描写方法。 3、架桥梁。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在一起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过程又是以“过程与方法”为桥梁,渗透在师生的合作之中,比如:再教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19课《七颗钻石》时,正当我准备布置学生讨论: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时。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我体会到了小女孩尊敬长辈、关心动物、助人为乐、善良、有爱心的品质”这脱口而出完全正确的答案顿时使教室一片寂静。教学目的显然已经达到,然而我不满与此,接着说了一句:“你很聪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跟大家说说好吗?”由此,从对结果的肯定转向了对过程的询问。关注过程是三维目标对我们最有益的启示。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才能够相互渗透,交融一体,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词汇量;独立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总结不出中心意思;还有的甚至对短短数语的数学应用题产生误解,导致丢失了原本该拿的分数。究其根源,这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致。所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魅力。使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的讲解主、谓、宾、定、状、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他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生物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巧借课文激趣,当讲到《草船借箭》时,老师不妨告诉学生,要想详细了解故事原委,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 二、词汇量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中,我感觉到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阅读教学应从小学一年级抓起,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主学习并有所获。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小红军倔强性格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到小红军的可爱,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在语文活动中提高的,而语文学习受活动的目的任务所约。 【关键词】嗜好读书课外读物素质授之以渔 社会的发展,促进教育观念的变化,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成为时代的呼唤。而在语文学科众多能力的培养中,阅读能力不容忽视。 1.要改变讲读课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能去听,去记的现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目前语文教科书的编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同一类型的课,导读课上应明确学生应学习什么东西,如何去学。当然,这类课也不能由老师“包办”,而是逐步引导学生去解决各种问题,重点是交给学生方法,即“授之以渔”。对于其他如自学课,欣赏课,评选课则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适当点评即可。 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他们在教师精心指导下,采取不同形式的阅读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比如,了解文章内容用默读;要求读出语感用诵读;还有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总之根据不同的要求,有针对性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多来,对文章的内涵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知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只有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有课外阅读,但有的学校及家长不允许学生读课本以外的所谓“闲书”,甚至有的学生也有类似观点。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被选在书本上的文章虽然有很大的典范性,但熔炼有限,而且较之瞬息万变的社会有很大的保守性。读课外书不仅让我门睁眼看世界,而且课外阅读有“嗜好读书”的特点。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必然会精心的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阅读能力。这是课内阅读所不能代替的。 要想使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就必须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积极的、健康的课外读物,有意识的让学生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其他能增长他们见识的有益的读物。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既广泛又庞杂。怎样才能广泛而不散,杂而不乱,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明确阅读目标,是重要的一环。 高尔基有句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会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会越有益。”也就是说,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在语文活动中提高的,而语文学习受活动的目的任务所约。心里学认为:人的智力的各种要素发展的一个共同要求,就是加强相应活动的“有意识”,即有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有完成目的任务的愿望和要求人的思维的每一个步骤都受思考者的目标所制约,阅读目标的确定,不能超出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3.能抓住要点和关键提问,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表现 “学贵有疑”,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感悟和质疑的关系,阅读课应有自读——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感悟和质疑谁先谁后,谁轻谁重,要因文而异,辨证处理。一般地,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古诗词、儿童诗歌,教学时可以感悟在前,质疑在后,并在感悟上多花时间;常识性文章、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寓言故事等,教学时可以质疑在前,感悟在后,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柳园小学语文组田文君 一、课题的提出 在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越来越多的发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是囫囵吞枣地读,不加思索,很多学生依赖于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与分析,学完课文甚至读得结结巴巴。学生考试最怕做阅读题,每次检测完做试卷的分析时,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原因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少,没有主动深入地去读文章,阅读方法不对。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现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生来说,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的学生却并不多,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学生课余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就万事大吉了,一有时间便投入到精彩的电视节中,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很少。 2、农村小学生阅读是勉强的,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更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愿意也不习惯做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只是完成任务,摘抄一些词语、句子,并没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3、阅读方法不正确,只读不思,思而不深,拿到书只凭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或新鲜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

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我准备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的最高阅读境界。 二、研究对象和步骤 研究对象:小学4-6年级学生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04——2015.05) (1)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记录。 (2)设计课题方案、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5.06——2016.03)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深入课堂调研、指导。 (3)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 (4)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 (6将学生阅读所得写成的文章,编辑成册。 (7)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8)举行经验交流活动。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6.04)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论文在校内交流。 (2)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3)形成详细、具体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三、研究内容: 1. 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浅见 《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里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明确规定:小学1——6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此庞大的阅读量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根本是无法完成的。为此,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呢? 一、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快速阅读,是让学生从文字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改善记忆方法。阅读时首先明确阅读的主体目标。学生是快速阅读实施的主体,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喜欢读哪一类的书目”。只有自己找到感兴趣、或需要读的书目后,读书的数量和速度才有了前提保障。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即明确自我阅读目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知识,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简言之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一本书前的序言、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熟悉其内容,然后筛选出自己要阅读的内容。 学生在阅读前若明确了阅读目标,就能更好地减轻阅读负担,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教给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浏览阅读主要注意文中篇名,目录、序言、提要、索引、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将这些关键部分浏览完毕后,会对文章或书籍形成总的印象 2、扫读法。扫读法不像传统阅读方法那样逐字逐句地来读,而是将眼停的视域尽可能扩大,将几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作为每次眼停的注视单位,在快速扫视中获得对文章或书籍的总体印象、整体理解。 3、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甚至整页整页地略过。 4、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书页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 三、快速阅读能力的训练 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外,还得进行必要的快速阅读能力训练。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具有很高价值的能力。因为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拥有,能让阅读者“厚积而博发”。 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儿童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父母应该重视孩子阅读潜能的开发,用正确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孩子阅读,让孩子善于阅读,乐于阅读,勤于阅读。 有一个孩子养成了乱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他的父母知道后于是找他谈心,他几经做出表态后仍改不掉,最后父母在一位亲子专家的启发下,给孩子找了一本书,让他阅读并尝试写下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孩子竟被书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彻底改掉了偷东西的恶习。 可见,阅读给人心灵上的启迪也是无法估计和替代的。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还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同时,还可以使孩子从书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因为人生短暂,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体验,书中的间接经验,将有效地补充个人经历的不足,增添生活的感受。 有人说过: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通过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的人格养成、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去阅读,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1.父母首先要有阅读习惯 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 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便会觉得读书一定很有趣,于是对书籍充满着好奇,自然而然会在书的国度中流连忘返。如果父母不读书,却想让孩子读,他就会说:“你们都不看书,为什么要让我看?” 2.给孩子选择好书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斯迈而斯也说过:“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这关系永远不会变,因为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良伴。” 一本好书,会赋予孩子高尚的品质,会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受高尚情操的熏陶。所以,父母应根据孩子年龄和发展特点,给孩子选择一本好书,如生动有趣的长篇小说、优秀的散文,以及综合性的书籍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成语故事词典》等。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配合看一些名著欣赏作品,让孩子自幼就开始接受名著的熏陶,不仅可以奠定孩子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 3.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架 在家中,为孩子选一个光线充足的房间或角落,放置一张书桌,准备一个小书架。让孩子可以随意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坐在书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阅读。相信您的家中如果有这样一个空间,孩子一定会有阅读的欲望。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我们查阅的各项资料显示,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民族文化熏陶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 (2)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3)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4)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大约145万字的阅读量。众多数据说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阅读丰富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举措。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有效的途径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概念界定与解读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希望小学:吕海梅一、指导思想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即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注重知识的流量、变量和增量。这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教会学生善于学习的技巧。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我们要积极探求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阅读教学新模式,以摆脱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历史阴影。“自主阅读”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阅读潜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将课堂与课外的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和有效连结。 “自主阅读”主要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确立“自主阅读”教学思想主要是强调学生在阅读课中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实践中积累和发展语言,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思想感情,培养个性品质,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具体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研究者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研究者利用图书室、网络等,学习相关理论,提升理论素养。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 紧扣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本课题重点研究项目及方向为“课堂教学中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三个要素: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实践。我的研究就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1)要求班级学生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2)课堂反复阅读,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学习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提到如何提高阅读水平,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读也要讲求质量。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水平。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读了不少文章,学了不少所谓技巧,可阅读水平老提不高。另一方面,不少教师也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如果仅仅是把文章翻译过来,那就成了翻译课。如一味讲技巧,一则阅读本身并无太多技巧可循, 二则易把学生引向投机取巧的歧途。阅读到底该如何学习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我们的母语学习谈起。我们在小学就把常用的汉字基本学完了,可我们初、高中还得学习语文。那我们在中学语文课上学了什么呢?这个问题恐怕还一时不好回答。但至少敢肯定,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了。 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母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学习母语如此,学习英语也是如此。我们在掌握基本语言后,必须学会脱离语言本身,我们首先要理解文章整体而非个别词句。文章的体裁、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文章是人写出来的,那就必定有一定逻辑。词句都不过是表象,而把握作者的意图才是解题之关键。四六级考试都在向能力测试转变,我们也必须摈弃单纯强调应试技巧的老路。要想快速扎实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养成二次阅读习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很多书上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唯一可做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第一遍读文章时,我们应当模拟考试的紧张气氛,尽量高质快速。但,对完答案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再次阅读文章。第二次阅读文章我们的目的不在是获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图。我们必须带着思考再次阅读文章,问问自己以下问题:如果自己写同样题目或题材的文章,会采取何种文章布局?如我们自己设想的布局与作者不同,那么具体不同之处在何处?这篇文章与以前读过的同体裁文章相比,有何特点?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训练不就成了精读课了吗?如果时间允许,二次阅读成了精读,又有何不可?讲求速度的范读是应试而用,要想真正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还非精读不可。文章的是永远读不完的,如果想着去读200篇各种模拟阅读题,倒不如踏踏实实读50篇历年真题。另外,地道的文章分析多了,对自己写文章布局谋篇也不无好处。 二.自己学写长句,克服长难句障碍几乎每一篇阅读,总有一两句长难句。有许多同学这样分析那样分析,可就分析不出什么名堂。听力好的同学不一定发音好,可发音好的同学一定听力好。同样,能写出长难句的人当然不会怕什么长难句。同学们应当做的是找一本好的语法书,认认真真学习句子结构那部分。英语的句子主干往往并不复杂,只是其粘着修饰成分过多。我们一开始应当学会如何写出简单的基本句型,然后再通过附加各种从句、插入语、非谓语形式,来逐步扩充句子结构。 分析长难句与扩充句子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必须一步步“砍”去插入语、各种从句、非谓语形式,来获得句子主干。所以只要“欲简之必先扩之”,我们与其寻求各种长难句分析法,不如先学会自己写长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