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文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文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的故事,他叫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呀,他对学生们可有一颗大大的爱心。
他心里想的全是怎么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怎么能让大家成长为很棒很棒的人。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和笔。
陶行知先生知道后,自己掏钱给他买了学习用品,还耐心地教他认字、读书。
还有一次,一个学生生病了,陶行知先生不仅亲自去看望,还一直照顾他,直到他完全好起来。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心都给了学生们,却什么都不要求回报,真是太伟大啦!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陶行知爷爷吗?他是一位超级棒的人!
陶行知爷爷总是把小朋友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有一回,学校的教室漏雨了,他马上找人来修,自己也跟着一起干活,就怕大家没法好好上课。
又有一次,有个小朋友不敢回答问题,陶行知爷爷就一直鼓励他,还给他讲了好多勇敢的故事,这个小朋友变得可勇敢啦,积极回答问题。
陶行知爷爷为了我们付出了好多好多,却从来没想过要得到什么。
他就像温暖的太阳,一直照耀着我们,让我们快乐成长。
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爷爷,向他学习,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演讲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演讲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演讲稿1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弹指一挥间,近十年过去了。
当年的小女孩已经成长为像模像样的“老教师”。
用朋友的话说,走在大街上,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个教书的。
我不知道她的话是赞扬还是讽刺。
如果是赞扬,也许是经过多年为人师表的洗礼,自己获得了一种教师特有的崇尚知识、甘为人梯的内在气质;如果是讽刺,也许是因为身为教师固守着清贫的生活,自己缺少了那种珠光宝气、艳装的豪华。
但不管是赞扬还是讽刺,我却铭记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座右铭,将“教师”这个荣誉高高举起,不动摇,不自卑,立志做一根燃烧的红蜡烛。
今年八月,我离开工作八年的幼教岗位,投入到另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__四中,四中是我梦想已久的学校,因为我喜欢挑战,喜欢在新的领域充实自己。
而四中正是我实践梦想、挑战自己的新天地。
这里有优美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是我们青年教师勤学苦练、开拓创新的好校园。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
不是吗?当我们心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工作也会发出动人的光彩。
虽然我所从事的计算机课程,属传统意义上的副科。
但我知道,这其实更是一门传播现代知识的必修课。
试想,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实,计算机普及使用的今天,作为现代人工作的基本技能,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连计算机都不会使用,那我们的.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因此,我知道这门副科的重要,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
刚到__学校时,心里曾忐忑不安,不知道能否将课上好。
因此第一次上课前,我准备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每一个细节都背下来。
结果,第一节课上完,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下课后,他们还对我说:“老师,再给我五分钟,我们还想练,老师,可不可以全班都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我心里十分高兴——我成功了。
高考作文专题训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文专题训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①“给”,意蕴丰富。
有一种“给”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一种“给”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有一种“给”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有一种“给”是“呼尔而与之”……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鲁迅《拿来主义》)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①不少于800字;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②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③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诀。
——干宝④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⑤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包拯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陶行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刘胡兰,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杨善洲,从“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的张伯礼到“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的黄文秀……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共产党人以信仰作为自己的精神之基,以身许党,以身报国,忠心为民。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捧着一颗心来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捧着一颗心来亲爱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亲爱的家长们、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师德的理解和感悟。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他们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的使命伟大。
所以,我相信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来到这个岗位上的。
捧着一颗心来,意味着我们要对幼儿教育充满热爱和责任感。
幼儿教育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忧患的事业,但也是一项充满快乐和成就感的事业。
每一位幼儿教师都需要有一颗对幼儿无私的爱心,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
捧着一颗心来,意味着我们要担起育人的责任。
幼儿是花朵,我们是园丁。
我们要耐心地灌溉,细心地培育,让每朵花儿都开得茁壮、美好。
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捧着一颗心来,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教育是一门深深浅浅的学问,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
只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捧着一颗心来,意味着我们要善待每一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点,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教育。
我们要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展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捧着一颗心来,意味着我们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幼儿教育是一项与家庭密切相关的工作,我们应当与家长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要与家长沟通,分享幼儿的情况和进步,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捧着一颗心来,我们相信每一个幼儿教师都会做到。
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花朵,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下,茁壮成长,走向光明的未来!谢谢大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诗人王国维所著《人间词话》,意指在人际交往中,要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人,不要带着任何私心杂念。
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虚伪、阴险是很多人最容易陷入的陷阱,不少人喜欢利用别人以求一己私利,心怀不轨。
这种行为必然会遭到别人的反感和抵制。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人,不图一己私利,不投机取巧。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也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情和合作关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告诉我们要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饱受着各种压力和煎熬,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不满和抱怨。
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有真正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生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过去的事情不能改变,但是可以借鉴经验教训,未来的事情可以用真诚的态度去迎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提示我们要用真诚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与同事、领导、客户等各种人群打交道,如何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就需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
不要只关注自己的得失,而是应该尽职尽责,用心对待每一项工作,用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也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更提示我们要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家人。
在家庭中,亲情是最为珍贵的关系,只有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家人,才能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家庭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产生矛盾和矛盾,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家人。
只有真心对待家人,将家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建立起和谐幸福的家庭。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演讲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与各位进行分享和交流。
首先,我要感谢评委们给予我这个机会,也要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人。
今天,我想借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在人生的道路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当我们谈论心态时,许多人常常将其与成功或失败联系起来。
然而,心态远不仅仅只影响我们的成就,它更是塑造我们整个生活的框架。
我们的选择、行为和与他人的互动,都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态度和信念。
因此,拥有正向、积极和坚定的心态对于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梦想至关重要。
首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意味着我们应该持有乐观的态度。
人生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正如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意义》一书中所说:“在最黑暗的地方,仍能找到光明。
”乐观的人在困境中看到机会,在失败中看到学习的经验。
他们拥有坚强的内心,相信明天会更好,并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一切。
只有坚持积极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在逆境中求得突破,实现我们的目标。
其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意味着要有勇气面对挑战和承担责任。
人生常常需要我们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困难,并作出艰难的决策。
然而,我们不能逃避这些挑战,而是要敢于面对它们,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勇气是一种内心的力量,使我们能够接受失败并从中学习,不断成长和进步。
只有拥有勇气,我们才能超越自己,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真正的成功。
同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需要我们保持谦逊和感恩的心态。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与世界和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的成就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而我们也应该牢记这一点。
保持谦逊的心态使我们能够虚心向他人学习,并能够欣赏他人的成就。
感恩的心态则让我们能够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为他人的帮助和鼓励表示真挚的谢意。
只有拥有谦逊和感恩的心态,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功。
最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意味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赞美陶行知清廉正直的文章

赞美陶行知清廉正直的文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出自著名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也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写照。
“捧着一颗心来”,即以一颗赤胆忠心舍弃私利,映照出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精神品格。
陶行知先生留学回国后,便把目光聚焦在乡村教育。
他深知“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毅然决然放弃大学任教的优厚条件,脱去西装革履,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师范,带领学生自己耕作、自己劳动、自己修建校舍,“为老百姓服务,我们吃草也干;为了苦孩子,甘为骆驼”。
晓庄师范虽然只办了三年就被国民党查封,陶行知先生却始终不渝地为中国平民教育奔波,在波折与坎坷中救中华。
甘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颗心始终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教育。
不仅“捧着一颗心来”,更“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一种不求回报,不掺杂个人私利的奉献,廉洁自律、两袖清风。
唯有心底无私天地宽,才能毫无顾忌地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唯有严于律己,才能形成表率和示范,真正无愧于“教师”之称呼。
陶行知先生生活简朴,从不乱花一分钱,节省下来的钱都用来办教育。
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品德风范教育了很多人,深深影响了很多人。
在新时代,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被称为“燃灯校长”的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同样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现状,省吃俭用,每天生活费控制在3元钱,却捐出百万元工资和奖金,只为贫困地区带去生生不息的希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是师德的体现,更要成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
涵养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底线,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才能避免在工作中喊口号、做样子,更不会作秀,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之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要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要草1. 引言1.1 作者简介若要制作一篇关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要草】的文章,就需要从作者简介入手。
本文所处理的主题来自于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将进酒》中的一句诗句。
李白,生于唐代,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充满了奔放的抒情,豪迈的气魄和无拘无束的想象力。
李白的诗歌以其豪放不羁、豪情万丈的风格,被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了各个领域,包括山水田园、爱情抒发、仙境神话、历史传奇等。
他的文学风格独特,诗意浓郁,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感动。
李白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察。
本文将通过对李白《将进酒》中的这句诗句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希望能为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感悟和启发。
1.2 文学背景文学背景是指作品创作时所处的文学环境和时代背景。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要草》的文学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要考虑作者的文学背景。
作者可能受到了哪些文学流派、作家的影响?他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是否与某个特定的文学传统有关?作者的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也会对作品产生影响,例如作者是否经历过某种特殊的生活经历或社会事件。
要考虑作品所处的文学时代背景。
作品的写作风格、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是否反映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和思想倾向?作品在当时的文学界是如何被接受和评价的?作品与当时流行的文学作品或文化现象是否有关联?深入探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要草》的文学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揭示作品与作家、时代和社会的关联,为后续的分析和解读提供重要线索。
2. 正文2.1 挽歌与告别的主题挽歌与告别的主题在这首诗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通过这一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挽歌一词通常指悼念或哀悼的歌曲,常常用来表达对逝去亲人或朋友的悲痛与缅怀。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挽歌的意象,传达了人生无常、时光匆匆流逝的深切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捧着一颗心来
发表时间:2019-06-28T10:56:30.600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作者:宋倩倩[导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用这样荡气回肠的话语告诉我们,做教师要真诚、热情、懂得奉献。
陶先生说:“‘行是知之始’,‘即行即知’,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
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
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
行动所产生发展的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
”陶行知教育观点的产生依靠他的教育实践。
行动是他教育观点产
生的必须过程。
所以他说他要“就事实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用这样荡气回肠的话语告诉我们,做教师要真诚、热情、懂得奉献。
陶先生说:"'行是知之始','即行即知',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
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
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
行动所产生发展的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
"陶行知教育观点的产生依靠他的教育实践。
行动是他教育观点产生的必须过程。
所以他说他要"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
""事实是我唯一的指针,我要建造在活的事实上。
"从他的文章中不难见出,他的教育观点,都是建立在行动事实的基础之上。
所以行知,行知,先有行动,然后才知。
最后形成他的哲学观点:行知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
陶行知形象得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
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
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
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
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
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
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陶行知始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生活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看成一个整体。
把人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也把教育与生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
他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因此由于生活的内容是全方面的,故而教育也应体现出全面性。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今天看来,它仍然充满着时代的气息。
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去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要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充满情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生活,并努力去创造积极向上的新生活;要把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拓展教育的新时空.学习的新时空,使教育和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要强调实践性教学,强调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坐而论道,要积极地行动,在"做中教"为真教,在"做中学"为实学,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 一些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词汇,学生记得比较牢,而且运用起来也较灵活。
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多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如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没有生活,教育便无从谈起。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着生活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要用生活教育的理论不断地指导自己前行,取得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