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和理论精髓

合集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完整体系(二)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完整体系(二)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完整体系(二)【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三个代表”作为政治部分的重点内容需要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完整体系。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立足于基本国情提出的奋斗目标。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需要分步骤、长时期的努力。

邓小平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第二,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第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序言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是①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顺应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

③把握世界多极化和世界多样性的趋势。

④应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总结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2、党的十三大把“和平与发展”概括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3、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

4、经济全球化,是指由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所导致的世界各国经济以来程度日益提高、国内规则趋于一致和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不断强化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以来不断加深的趋势。

5、1991年12月,苏共丧失政权,苏联解体。

6、中共总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二、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实践原因,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的要求。

它的提出①是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②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③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是总结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本结论2、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主要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民主与法制、发展先进文化。

3、党的十四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没有民主与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

5、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具体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整体:(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2)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4)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新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新探
C i a) hn Ke r s m p ra t t o g t f“ r e Re r s n s ;t e r tc ls s e ;k e a e wih t e t s y wo d :i o tn h u h o Th e p e e t ” h o e ia y t m e p p c t h i me
Ab ta t s r c :Th p ra tt o g t f Th e p e e t’ i a o t n o p n n n t et e r t a y tm ei o t n h u h “ r e Re r s n s’ s n i m o mp r a t m o e t h h o e i l se c i c s o o il m t i e e c a a t r t s Th a e a n a p n e r ,i h s a r l t ey i d p n — fs cai s wih Ch n s h r c e i i . s c e s m sDe g Xio i g Th o y t a ea i l n e e d v e ts s e t t u t r t ef n y t ma i s r c u e i l c s .Th h meo h st e r t a y t m st e s caim t i e e c a a t r e t e ft i h o e i ls s e i h o il c s wi Ch n s h r c e — h
s n e i O b i a t rt ei tr sso h e p e a d e e cs h t t we h t r s ft ep o e c s t u l ap r yf h n e e t ft e p o l n x r iet es a e p d o o ri t e i e e t h e — n n o p e Th r il c ia n n tr ea i n a n h mp r a t t o g t f“ r e Re r s n s ,M a x i. e e i a d ae t la d u ia y r lt mo g t e i o tn h u h s c o o Th e p e e t ” r—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具体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整体:(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2)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4)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失去“执政地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 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认识当代 中国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发展阶段和战略任务的变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时代背景:新世纪国际局 势的新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 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挑战 全球化的挑战
国际政治生活的挑战
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挑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邓 小 平 交 班 江 泽 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在1989年到1999年的十年中,以江泽 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先后发表了许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讲话, 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从理 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加强党的建设,改进 党的领导,作出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创新,并逐步明确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改 善党的领导的根本问题。
苏联为什么解体?


苏共解体前不久,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 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 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 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 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 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 苏共: 20万党员时,十月革命胜利;200 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接近2000 万党员时,在平静中退出历史舞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胡锦涛总书记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十六个方面:关于“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

其中包括“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包括对“三个代表”科学论断及相互关系的阐释,以及对“三个代表”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的论述。

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核心内容。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其中包括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论述,关于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的论述,关于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论述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其中包括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论述,关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的论述,关于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论述,关于生产力的发展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密切联系的论述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其中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的论述,关于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论述,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述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其中包括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述,关于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论述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其中包括关于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的论述,关于改革的基本指导方针的论述,关于对外开放战略的论述,关于在对外开放中要始终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的论述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植根于马克思恩格 斯的科学理论体系


利用政权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和(强调政治权力 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衡量政权存在合理性的内在根 据) 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物质和文化两个方面的发展 共产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的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借鉴了列宁 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数量:8026.9万人! 结构:除工农军和国家工作人员外,知识分子、科技 工作者大幅度增加、前述新阶层中也有加入的愿望。 党的干部队伍处于整体性的新老交替时期。
“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 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 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路上的 困难和风险。”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1931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为执政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先进文化应具有三大特征: 先进文化应当能够促进或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先进文化必须具有兼容性。 先进文化还必须具有包括学术自由、科学精神和知识 产权等要素在内的发展机制。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国强民富。 要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必须采 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 教育、加快政府体制改革步伐、放松政府管制、 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步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和理论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的科学体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理论精髓,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的总和,是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三个代表”作为标志性理论成果,深刻阐释了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目标任务,是贯穿整个体系的理论内核;与这一理论内核相适应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领域,涵盖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标志着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共产党长期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从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理论主题,以执政党的建设理论为主体架构,以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了比较系统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改革和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的理论体系必须具有鲜明的理论主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理论主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本规律,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新形势下统揽党的建设全局的指导思想。

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长期执政的根本问题。

在新世纪新形势面前,如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这是摆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面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政权,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政党的执政危机已经波及到许多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建构的复杂形势;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基础发生的重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客观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政治经济潮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鲜明的理论主题,赋予党的性质以深刻的时代意义,党的宗旨以丰富的时代内涵,党的纲领以明确的时代方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从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一理论主题,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党不仅要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而且必须要有每一阶段的具体纲领,必须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方针,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把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提到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要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等。

这些深刻反映时代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观点的有机组合,构成了“三个代表”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的理论体系应当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出发,进一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深入探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然而,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这一时代课题,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入手,系统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社会文明发展进步趋势等基本理论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系统、科学、完善。

具体地讲,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上,必须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从根本上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指导方针;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要寻求一条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上,必须按照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上,必须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要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建设和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要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此外,在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现代军事战略理论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理论等方面,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也有一系列创新性观点。

这些理论观点的有机组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成了“三个代表”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思想和基本内容,形成了蕴涵着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观点和方法,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发展道路,为新世纪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现和揭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然而,面对新世纪新时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许多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中影响人们思想活动、关系我国全局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

其中关系世界历史进程的两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

深入研究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新形势下坚定人们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角度出发,通过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从而得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巨变,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社会文化变革以及人民的利益实现方式发生了变化的基本结论。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但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处于低潮,资本主义社会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资本主义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完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共产主义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中完全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可以得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和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两条结论等。

这些基本分析和重要观点,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从而赋予“三个代表”科学理论体系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具有了更加丰富的科学内涵。

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宏阔的理论视野,把共产党长期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实现了特殊规律与普遍规律的有机统一,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境界。

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处于不同层面的“三大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