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分析(精选5篇)

工程风险分析(精选5篇)工程风险分析(精选5篇)工程风险分析〔一〕: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从工程风险相关根本概念出发,分析工程风险构成的机理,以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应对为主线,展开风险管理根本理论与方法的论述;强调风险事前控制的重要性,即强调预警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注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以最少的本钱保证工程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
一、工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1、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命脉承包商结合具体的施工方案对各方面的资金进行合同分配。
异常是建材采购这方面,建材价格容易出现波动,而承办方又需要囤积建材,这样库存的压力将会大大增加。
这种情景承包商就能够利用合同约定建材价格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而调整。
十分有效防止了库存需要消耗的资金。
2、工程的顺利进行更多在于工程成员多方配合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工程成员之间的权利、利益相互错杂,容易发生纠纷。
工程风险管理能够协调各方的权利分配和利益均衡。
明确规定各方职责,制定线性负责人,给与必须的权利和义务。
这样多方在风险发生时也能根据自我的职责进行风险预防。
同时,工程合同对负责人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发生权利滥用和职责推诿。
二、建设工程工程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工程风险管理中最初始的环节,是工程风险度量、工程风险控制、制定工程风险应对措施等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根底。
工程风险识别的好坏、全面、完整与否,直接决定着工程实施的成败。
工程风险识别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各种工程信息和周围条件变换的环境下,应持续进行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主要有以下几步:第一步是根据工程投资额、重要程度、复杂程度、风险管理要求以及目标,将工程风险识别的要求和目标进行确认。
第二步是对工程有关信息和资料的采集、汇总、处置。
第三步是进行典型风险源分析。
经过对收集来的资料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工程工程的风险来源能够不一样行为主体、不一样目标和不一样阶段几个不一样的角度来分类。
第四步是确定风险事件。
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引言概述: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五个部分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和风险控制。
一、风险识别:1.1 项目目标和需求分析:明确项目目标和需求,包括项目的规模、时间要求、质量要求等,以便识别与目标和需求不符的风险。
1.2 技术和资源评估:评估项目所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能力等,识别可能会影响项目进展的技术和资源风险。
1.3 外部环境分析:分析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政策法规、市场竞争、自然环境等,识别可能会对项目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风险。
二、风险评估:2.1 风险概率评估:评估各项风险发生的概率,根据历史数据、专家意见等进行概率估计,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大小。
2.2 风险影响评估:评估各项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包括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以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
2.3 风险优先级排序:将风险按照概率和影响的大小进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以便合理分配资源和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风险应对:3.1 风险避免:通过调整项目计划、资源分配等方式,避免风险的发生,尽量减少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3.2 风险减轻:采取相应措施减轻风险的影响,如加强质量管理、加大项目监控等,以降低风险的严重程度。
3.3 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如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以减少自身承担的风险。
四、风险监控:4.1 风险跟踪:定期跟踪风险的发展情况,及时了解风险的变化和演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2 风险预警:通过风险指标的监测和预测,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以便及时应对。
4.3 风险信息共享:建立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将风险信息传达给项目相关人员,以便大家共同应对风险。
五、风险控制:5.1 风险控制计划: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包括风险控制目标、控制措施、责任分工等,以确保风险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
工程项目风险调查案例分析

某工程項目風險調查內容提要1.工程風險調查是承包工程一項重要工作, 本例根據專案實際情況列出了近70余項的風險調查提綱, 動員大家集思廣義共同作好。
另, 美國RISM年會通過的101條風險管理準則,其中包闊風險識別與衡量、風險控制、風險財務處理、索賠管理、國際風險管理、保險單條款安排技巧、行政事物處理、職工福利、管理哲學等已成為各國風險管理的一般準則。
2、大中型工程項目, 特別是超過5000萬美圓以上的工程項目, 群體合同、工期長、有的技術相當複雜、協作單位面廣、不可預見因素多等、風險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損失的不確定性非常大。
因此, 風險管理成為影響專案成敗的一大因素。
3.對風險因素識別(包括宏觀風險和微觀風險、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風險分析、風險控制、風險處理等已呼換著工程承包的人們高度關切。
本工程项目是由F國私人投資的工程, 位於M國某島上的商住樓工期擴建, 總建築面積為 82000平方米, 總投資為5400萬美元, 總工期為23個月, 採用美國AIA的A201合同條件, 投票保函為合同價的10%, 履約保函要求100%, 招標投標方式為議標, 支付種幣種全部為美元, 是工程量清單模式報價。
為規避風險, 需全面瞭解和掌控該專案可能面臨的各方面可能引發的風險因素, 為此, 承包公司和專家組特制訂一份表格, 採取群策群力、各抒已見、專家評估, 民主決定等方式進行風險調查, 根據據本專案概況, 從各自不同視角, 選擇可能對本專案成本產生重大影響的不確定因素, 以便採取應對措施防避不測。
此外, 在本項目風險調查表後還附錄了承包工程風險辨識框圖、常見的工程項目主要風險及其防範策略和措施舉例、提供了風險衡量方法供同仁所參考。
外部風險部分內部風險部分承包商內部風險資金需求不平衡比較大人力資源短缺不大其他項目的影響不大生產率降低中等管理不到位、项目、經理選擇不當比較大工程項目內部工程損壞的風險自然力或不可抗力比較大設計缺陷中等"沒有合適的施工技術不大人為失誤比較大材料缺陷不大品質控制困難不大其他(如安保系統問題)很大設計缺陷、錯誤很大不能及時進入現場不大不利的天氣條件不大地下條件不明比較大勞務與材料供應問題較小通訊與協調工作不利不大設計資料不準確比較大成本超支風險工程範圍不明確比較大估價不準確或失誤很大从該調查表中可以看出: (1)、本工程项目风险对估价的影响暂分为很大、比较大、中等、不大、较小和无影响等六种情况统计的, 其中, 很大影响的有 10 项;比较大影响的有17项;中等影响的有15项;影响不大的有22 项;影响较小的有6 项;无影响的有2项。
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一、引言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的关键步骤。
在工程项目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方法和风险管理策略,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
二、风险分析方法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第一步,通过收集项目相关信息、与项目团队成员交流和头脑风暴等方式,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例如,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土地使用权问题、施工材料供应问题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定性评估是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定量评估是通过数值分析和模型计算等方法,对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项目团队确定哪些风险是最重要的,需要优先考虑。
3. 风险分析工具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来辅助分析和评估风险。
常用的工具包括:- SWOT分析:通过评估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帮助识别和评估风险。
- 事件树分析:通过绘制事件树,分析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 敏感性分析:通过对项目关键因素进行变动和模拟,评估其对项目风险的影响。
三、风险管理策略1. 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通过采取措施来避免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例如,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如果存在土地使用权问题,可以在项目启动前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性,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2.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风险的责任和损失转移给其他方。
例如,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可以购买适当的保险来转移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
3. 风险减轻风险减轻是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例如,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可以采取严格的施工管理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4. 风险接受风险接受是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明确项目团队对风险的接受程度。
工程施工风险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工程建筑施工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风险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以某建筑工程项目为例,分析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二、案例简介某建筑工程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
该项目于2018年6月开工,2019年6月竣工。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共发现并成功处理了8起风险事故,避免了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
三、风险案例分析1. 人员因素(1)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施工人员未持证上岗,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应对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
(2)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疏忽大意的情况。
应对措施: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
2. 物品因素(1)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如钢筋强度不足、水泥标号不达标等。
应对措施: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确保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2)施工设备老化。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设备存在老化现象,如电缆磨损、电线短路等。
应对措施: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施工效率。
3. 施工环境因素(1)施工现场环境复杂。
项目施工现场地处繁华地段,周边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2)自然灾害影响。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遭遇了多次强降雨天气,导致施工现场出现积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时,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任何规模的工程项目来说,风险都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对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风险分析1.1 确定风险来源在进行风险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可能的风险来源。
这些风险来源可以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可能的风险来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1.2 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在确定风险来源后,需要对每一个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进行评估。
概率是指该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影响是指该风险事件发生后对项目造成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哪些风险是高风险,需要重点关注。
1.3 制定风险矩阵为了更好地管理风险,可以制定一个风险矩阵,将各种风险按照其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通过风险矩阵的制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种风险的优先级,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风险管理2.1 风险规避对于高概率和高影响的风险,可以采取规避策略,即通过一些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例如,对于技术风险,可以提前进行充分的技术准备,降低技术风险的发生概率。
2.2 风险转移有些风险无法彻底规避,可以考虑采取风险转移策略,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
例如,购买保险可以将一部份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减轻项目方的风险压力。
2.3 风险应对对于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事件,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造成的影响。
例如,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迅速应对,减少损失。
三、监控风险3.1 风险监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各种风险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可以匡助项目团队及时应对各种风险,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3.2 风险评估定期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评估可以匡助项目团队更好地了解项目风险状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工程项目管理常见风险分析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风险问题不可避免。
本文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包括项目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合同、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工程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引言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
然而,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风险问题不可避免。
因此,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常见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项目管理常见风险分析1. 项目范围风险(1)风险描述:项目范围风险主要指项目范围界定不清、需求变更频繁、项目目标不明确等导致的工程延期、成本超支和质量问题。
(2)风险原因: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范围认识不足、客户需求变化、技术方案不成熟等。
(3)应对措施:明确项目范围,制定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加强需求调研,确保项目目标明确;建立健全变更控制流程,严格控制需求变更。
2. 进度风险(1)风险描述:进度风险主要指项目进度延误,导致项目延期交付、成本增加、客户满意度下降等。
(2)风险原因:项目管理不善、资源分配不合理、突发事件等。
(3)应对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合理分配资源;加强项目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应对突发事件。
3. 成本风险(1)风险描述:成本风险主要指项目成本超支,导致项目亏损、资金链断裂等。
(2)风险原因:预算编制不准确、成本控制不力、价格波动等。
(3)应对措施: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控制成本;加强成本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4. 质量风险(1)风险描述:质量风险主要指项目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工程事故、返工、维修等。
(2)风险原因:技术方案不成熟、施工工艺不规范、材料质量不合格等。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一、引言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因素之一。
工程项目的一切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等。
为了有效地应对和管理这些风险,进行风险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深入探讨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方法和重要性。
二、风险分析的定义和步骤风险分析是指对工程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风险分析,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了解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减轻风险的影响。
风险分析的步骤如下: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确定可能对工程项目造成不利影响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技术、市场、法律、经济等各方面的风险。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的评估,以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3. 风险分析:对评估得到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可能的影响,并分析风险事件的潜在后果。
4. 风险排序:根据风险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的风险。
5. 风险应对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策略。
三、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在工程项目中,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PESTEL分析:通过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因素,识别和评估系统性的风险因素。
2. SWOT分析:通过评估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确定项目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
3. 事件树分析:通过对风险事件的发展路径、可能的结果和概率进行建模,分析风险事件的潜在后果。
4. 敏感性分析:通过对不同参数和变量的改变进行模拟和分析,评估这些变化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影响。
四、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重要性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预警和防范:通过风险分析,可以提前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减轻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控制与转移工程项目在营建过程中,从承包商角度来看,存在着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工作和工序繁多的特点。
因此,在施工中,这些因素制约着承包商未来获取收益的多寡。
建设周期长,各个时期的不可预见因素就会相应增多,与时间相关的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工期的按期完成;投资额巨大,若筹资、付款方式、利率或者有关合同条款发生变化,就会加大成本,从而减少了承包商的利润;工作、工序繁多,一旦施工组织不尽合理或者返工,同时发生索赔,就会极大地影响工程进度、成本和质量,使承包商的利益受损。
所以,对工程项目施工进程中风险问题的分析和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承包商面临的风险工程承包,既是一项商务活动,又是一项工程施工活动。
它必然受到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相关人为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关合同条件所确立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承包商影响极大,这些都要求承包商具有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含量提高,项目趋向大型化和复杂化,企业趋于联合,资金相对集中,这些对中小型企业尤为不利,使它们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使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
由此看来,工程承包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程施工活动。
工程承包风险,是指工程实施结果相对于预期的结果的变动程度,即承包商预期收益的变动程度。
工程承包风险的起因是由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
如果在投标和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考虑风险因素,就会加大实际成本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
但是,过多地把潜在风险因素的可能费用转移到投标标价的成本中去,又会使失标的几率大大增加。
因此,要想获取目标预期利润,必须正确地考虑工程承包风险。
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承包商在标价中风险费用所占比例都比较低,这是因为承包商对众多的风险因素采取了积极的管理措施,如风险责任的转移、分担、保险等控制风险事故发生或降低风险损失的措施。
根据JCEM关于美国承包商对工程风险的分配和重要性的调查表显示,风险市场时期相对于繁荣市场时期,在相对数的比例上,实际承包成本增加4%,利润下降25%,风险增加了3倍。
如果考虑实际标价的差异,其绝对值的增加会更大。
也就是说,在标价构成比例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风险市场时期比繁荣市场时期需要支付更多的风险费用。
另外,业主和承包商在工程施工中分别承担的风险量百分比,平均为33.5%和36.9%,共同承担的风险量为29.6%.在共同承担的风险量中,业主往往利用作为雇主的有利条件,将风险损失尽量转嫁到承包商头上。
在实际营建中,承包商承担的风险比率往往达到60%以上。
所以,承包商要想达到顺利实施工程和盈利的目的,对工程承包风险的正确分析、控制与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承包商而言,重要的风险因素主要有:a.劳力、设备和材料的取得;b.劳力和设备的生产率;c.不合格的材料;d.劳工纠纷;e.安全;f.通货膨胀(总价合同);g.承包商的工作能力;h.变更指令的谈判;i.工程质量;j.合同延误;k.财务控制能力;l.工程实际数量。
这些风险因素涉及的特点有:1)不平衡或巨额的现金流;2)特殊的质量或技术要求;3)重要的法律或合同要求;4)重要或敏感的外部环境。
一旦项目涉及以上特点时,就有必要进行风险的分析及有关管理工作。
2、风险控制与风险转移承包商在进行传统的风险控制时,一般按照施工过程的延续,把控制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分析各阶段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从表面上看,以往的方法也是利用阶段控制理论,但始终是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待风险和分析风险,各个阶段之间的风险管理工作缺乏必要和有机的联系,没有把各阶段的工作、工序和风险因素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是简单的针对性强却缺乏弹性的简单的解决方法。
这种办法对常见的变动因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异常变化,应变效果就显得不那么迅速和有效了。
非动态管理形成的后果,实际上是一个组织和管理程序的问题,这就涉及到风险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策略问题。
现实中的风险大多是异常的、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因此,利用传统方法往往使许多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这主要是由于承包商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造成的。
有效的承包商风险管理体制,要求企业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利用阶段管理和系统规划,在施工的各个时期进行监督控制和决策。
这里可以借用鞭子运动时出现的现象来加以说明。
一个多节的柔软的鞭子振动时,它的每一节都在横向摆动,但是整体上仍保持鞭子本身的大致形态和方向。
这一点在运动的节数越多时就越明显,我们称之为“鞭梢效应”。
用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将单一的决策问题多阶段化用以回避风险、提高决策效率,即整个过程可以按时间、空间或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目标是使整个过程的活动效果最好。
作为整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具有这样的性质:不论过去的状态和决策如何,相对于前面的决策所形成的状态而言,余下的逐决策必须构成最优策略。
简言之,一个最优策略的子策略总是最优的。
由于每个阶段决策的选择既依赖于当前的状态,又影响到以后过程的发展,所以各阶段选取不同的决策,整个过程的活动策略和效果也就不同。
可以认为,不论过去阶段的状态是何种形式,目前的决策活动都必须以当前的状态为决策依据,来考虑下一步的活动,而无需考虑过去如何。
亦即过程的风险状态由过去转移到现在面临的风险状态。
面临的风险发生了迁移,进入到新的风险控制循环,即形成了风险的“迁移效应”。
我们可以用风险图的形式来说明。
风险图与施工用的网络图有本质的区别。
施工用网络图的箭线是具体的工作,而风险图的箭线则是可选择的策略方案与相应风险带来的后果。
若把一项承包活动分为a,b,c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存在若干策略和相应的风险后果,例如在a阶段,有三种决策,即①┈②,①┈③,①┈④。
当①┈②策略实施后,到达相应的风险结果②,那么决策者,即承包商所面临的问题是,应以②为基准思考点去寻求②┈⑤,②┈⑥,②┈⑦策略中的最优策略,力求获取最小风险和最大利益。
此时的利益与是否考虑①及③、④已无关,即风险决策的无后效性。
这里形成的风险状态和决策从①向②的转换,称为风险的迁移特性。
而过去通常利用的风险控制体制是直线式的,仅仅在每个状态上进行了简单风险考虑,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各风险状态之间缺少切实的关联。
一旦风险变成现实,易被过去各阶段的工作所影响和束缚,极易矫枉过正,使风险进一步加大,从而增加了成本。
3、承包商风险控制体制的改进和相应措施承包商风险控制体制在工程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
只有体制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使风险发生的几率变为最小,或者使风险带来的损失变成最少。
这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企业制度创新和建立风险控制秩序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合理性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建立灵活务实的制度形式。
一般而言,承包风险的发生除了不可抗力之外,主要原因就是承包企业制度不健全和工作秩序混乱造成的。
表现在管理出现盲区,决策得不到执行,权力交叉,工作推诿,责任不明,秩序混乱。
因此,有必要在公司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以提高公司的活力;同时,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适用的组织形式应以矩阵式项目经理制为主体,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但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不宜太多,应与公司发展规模相适应。
此外,建立内部风险保护基金,以降低承包商运营风险,提高总体收益。
(2)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参照国外成熟的风险控制经验,在承包商实施营建过程中建立风险部门,并设立风险经理。
其作用是对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控制和监督,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经理直接对承包商负责。
另外风险经理的工作可以延展到公司运营的整个过程,既可以延伸到单个项目投标报价前期准备和控制和实施工作,也可以围绕整个公司把握建筑市场脉搏进行阶段性管理。
阶段性风险管理是针对项目的前期经营招标、中期实施、后期总结和处理三个阶段,进行的有效控制和根据相应风险决策而实行的动态前瞻式管理。
它主要利用风险的“鞭梢效应”对风险的“迁移性”进行反馈式动态规划控制。
例如加拿大公共工程部制定的工程分步交付体系(PDS,the Project Delivery Syetem)实质就是组织和管理复杂工程的管理方式,其中利用了大量的风险管理手段,以确保关键性的细节不被忽略,包括利用阶段性的检查,以及对大量活动和细节的控制来控制和管理风险。
(3)明确风险责任主体,加强目标管理承包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在于确立风险责任主体及相关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有了明确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工作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就一目了然,易于监督和管理。
首先,定岗、定责,即确定岗位的数量及相应的任务和责任,但岗位和责任的确定又是灵活的,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展或需要相应的变化。
其次,利用管理环的PDCA (Plan,Do,Check,Action)和5W1H (What,When, Where,Who,Wh y,How)方法进行目标管理。
在P阶段,根据前面确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列出规范化表格,同时与5 W1H对应起来进行计划工作,使责任人明确工作的内容、性质、方法、期限、应变策略、检查人和向谁负责等事项。
(4)确定最优资本结构承包商资本结构,是指负债和权益及形成资产的比例关系,即相应的人、资金、材料、设备机械和施工技术方法的资本存在形式。
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形式,利用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对于承包商获取最满意利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通过降低占工程造价比重大的人工费、材料费,适度调整借贷资金的比例,比较不同的资本结构方案从中选出最佳,从而实现规模、资金、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的有机结合,达到最优资本效率。
当然,资本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应该随着工程实施中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相应改变,这样才能使资本的产出最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承包商还应积极寻求回避风险的新办法,利用国际上有效的风险回避和管理手段,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此外,对于现有承包市场的调适和开拓新的市场,也不容忽视。
新市场的建立一般是以新的施工技术和新型建造材料的推广为契机,所以,承包商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带来的机遇,开拓新市场,从而引导需求。
4、结束语承包商对工程风险的控制,应以企业制度的创新为基础,通过设立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经理和风险保护基金,建立相应阶段的动态前瞻性决策机制,以目标管理为主要形式,利用合理的资本结构,对各个营建过程、潜在风险因素和有关细节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盈利能力和资本效率。
这样,承包商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建筑市场确保不败,无论是面对建筑业的繁荣期还是萧条期,始终保持企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