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血量与血培养阳性率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培养血量与血培养阳性率的关系探讨

培养血量与血培养阳性率的关系探讨

1 . 1 血 培养 仪 : B A C T E C 9 1 2 0血 培养 仪 1 . 2 血培 养瓶 : B A C T E C 9 1 2 0血 培 养 仪 配套 实用 的需
2 d都 有 细 菌 生 长 , 中 间那 天 无菌 生长 , 也 将 其 归入血 流感 染 期 间。 同一天 ( 一般 是 同时 ) 送检 不 论 多少 套 , 只要有 任何 一瓶 有菌 生长 , 则都按 血 流感染 期 间保 留。
删 除没 有血培 养 阳性记 录 的全部 患者 信息 。 由专性 需 氧 和厌 氧菌 引起血 流 感 染 其 培养 不 利 于 本 资 料 统 计 ,
其 信息 也被 删除 。儿 童瓶 由于采 血量 的不 一致 也被 删
除。删 除仪器 报 阳性涂 片未 找 到细菌 转钟 无菌 生长 的
假 阳性 。 删 除 疑 似 污 染 的 信 息 , 污 染 菌 判 断 参 见 标
关键词 : 血 流感 染 ; 血培 养 ; 标本 量 ; 阳性 率
文献标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2 3 3 . 2 0 1 5 . 4. 0 0 6 0
1 资料 与 方法
指 如某 患者抽 了 3套血培 养 , 但分 3 d采集 。如 果前 后
( 1 . 承 德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检 验 科, 河 北 承 德 2 . 河 北 省 承 德 市 中 心 血 站, 河 北 承 德 0 6 7 0 0 0
0 6 7 0 0 0
3 . 河 北 省 承 德 市 中 医 院, 河 北 承 德 4 . 河 北 省 宽 城 满 族 自治 县 自治 县 医 院 , 河 北 承 德 5 . 河 北 省 承 德 市 双 桥 区疾 病 控 制 中心 , 河 北 承 德

血培养阳性率较低相关因素分析

血培养阳性率较低相关因素分析

血培养阳性率较低相关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09-06-09T13:47:16.4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4月第10期供稿作者:孙丽娜(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盘锦 1240[导读] 血培养主要应用于菌血症、败血症的细菌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0-0029-01 【关键词】血培养阳性率血培养主要应用于菌血症、败血症的细菌学诊断。

但要作好细菌培养,首先必须从采集标本到培养、鉴定报告的全过程都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杂菌。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血培养阳性率较低。

我院2007年至2009年2月,血培养664例,阳性标本79 例,阳性率11.9%。

分析其原因(1)病原菌数量少。

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性,病原菌是周期性出现在血液中,随之无细菌时期,即病原菌从局部入血,但并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通过循环途径到达其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有时虽然临床症状很严重,如患者伴有高热、寒战和心动过速,很可能为毒血症而非菌血症(败血症),毒素入血而细菌并不进入血液,这时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水平相当低,因此要求临床多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2)标本采集时机不当。

采血最好在体温升高前半小时,但这一时间很难把握,我院一般都是在高热期采取标本,理论上也会降低血培养的阳性率。

另外血培养的标本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或停用抗生素24小时后采集。

目前临床存在抗生素应用过早的现象,正在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也会降低。

(3)培养环境限制。

有些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为厌氧菌,由于条件所限,我院暂不能做厌氧菌培养。

(4)标本量。

标本采集量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取血量一般以肉汤培养基的1:5~1:10为宜,成人每次采血量可增至10~20ml以提高阳性率。

(5)温度影响。

血培养瓶存放于冰箱,取出后立即采血进行培养,过低的温度抑制细菌生长。

浅析影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浅析影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浅析影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摘要:近年来,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阻碍着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的开展,所以,研究影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促进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此外,要想准确的诊断败血症和菌血症等血液性疾病,最关在的因素就是进行血液细菌培养。

因为,我们只有了解引发败血症和菌血症的病菌,才能对症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对本文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抗菌药物前言在化学、物理、生物、遗传、免疫以及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血液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期间,我国的血液病发病率就从6%上升至13%。

虽然许多临床医生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和参考他人的成功案例,对部分血液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恶化,但始终只是杯水车薪,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疾病负担,同时还占用了患者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再有就是,临床医生在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常常会使用到广谱类抗菌药物,使得血液病患者体内的耐药性菌株增加,对其后期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笔者在参考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将影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总结为一下几点,并提出了几点提高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措施,为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完善谏言献策。

1、实验室因素对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在对血液进行培养时,培养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血液培养阳性率的大小,所以,要想有效的提高血液培养效率,我们就必须做到严格控制培养基的质量。

对此,我们可以采用胰蛋白酶大豆肉汤、脑心浸液肉汤等物质来作为培养基,并使用氨基酸、生长因子和核苷酸维生素等物质作为营养素。

而抗凝物质则是采用浓度为0.025%~0.05% 的聚茴香脑磺酸钠(SPS),这种物质能在缓解血液凝固程度的同时对一些菌药物起到拮抗和抗补体作用,最大限度的增强血液培养的阳性率。

如何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如何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如何提高血和无菌部位标本培养阳性率及采取措施1、足量的血标本是从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最重要的环节。

成人应采血10ml,婴幼儿2~5ml以上。

试验证明,当培养的血量从2ml增加到20ml时,血培养的阳性率增加30%~50%,培养的血液量增加1ml,阳性率增加3%~5%。

2、抽血时间及次数:在寒战或发热后尽快抽取血培养为提高检出率和方便解释结果,最好连续培养3次,间隔时间依病人临床症状而定:1)持续发热病人可每天一份2)间歇发热病人在体温上升期采血3)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疑似病人,3份血培养应至少间隔15分钟在一天内完成,如果24小时培养后仍为阴性,可再留取3份。

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疑似患者,3份血培养应至少间隔15分钟在一天内完成,如果24小时培养后仍为阴性,可再留取3份。

3、应同时送两种培养瓶:需氧瓶和厌氧瓶只送需氧瓶不符合规程,造成漏检。

建议自闭合体腔收集的体液标本(如胸腹水,关节积液,心包液,脑脊液)可注入血培养瓶进行培养,可提高检出率。

如何降低污染率?1、皮肤消毒应严格:用含0.05%有效碘的碘伏作用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1.5~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待干后再穿刺抽血。

2、培养瓶消毒程序:1)、用碘伏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

2)、待60秒。

3)、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碘伏,然后注入血液。

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微生物引起的污染是血培养的关键问题!3、血样接种到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采血后立即送检,不可冷藏!采血指征: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或带状白细胞增多)。

4、粒细胞减少(成熟多形核白细胞<1×109/L)5、血小板减少6、皮肤、黏膜出血7、昏迷8、多器官衰竭9、血压降低10、呼吸加快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临床表现时应采集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应该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血培养采样、送检、检验方法

血培养采样、送检、检验方法

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

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 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血培养检测皮肤消毒程序: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

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

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

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皮肤消毒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2.然后用一根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最后用70%酒精脱碘。

严格执行三步消毒后,可行静脉穿刺采血。

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影响血培养阳性率的因素探析

影响血培养阳性率的因素探析

影响血培养阳性率的因素探析
王孟丽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6(010)009
【摘要】血培养主要应用于菌血症、败血症的细菌学诊断,但要作好细菌培养,首先必须从采集标本到培养都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杂菌.由于影响因素较多,血培养阳性率较低,本研究收集血培养500例,阳性标本59例,阳性率11.8%.本研究主要
分析影响血培养阳性率的原因.
【总页数】2页(P273-274)
【作者】王孟丽
【作者单位】461700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年龄小儿血培养阳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振营;刘梅枝
2.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率的影响 [J], 江斓燕;李启婵;吴端春;蒙好好
3.关于伤寒病人血培养阳性率趋向上升,肥达氏反应阳性率趋向下降问题的探讨 [J], 孙广德
4.急诊科血培养阳性率与其他科室血培养阳性率对比分析 [J], 孙明芬;王大明;朱力
5.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多因素分析 [J], 罗淼;王昌明;曾锦荣;莫碧文;陈梅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液采集主要因素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血液采集主要因素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血液采集主要因素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血液采集主要因素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采血时间、采血量和采血次数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协和医院心内科70 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不同采血时间、不同采血量和不同的采血次数采血,统计血培养的阳性率。

结果在寒战期(98.6%)或者体温升高期(94.3%)采血量为20ml(97.4%)、或者30ml(87.5%),而且,不同部位采血2 次(94.3%)或者3 次(100%)时,阳性率明显升高。

结论采血时间、采血量和采血次数对血培养的阳性率有显著影响,护士在抽血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要求采血。

【关键词】采血时间;采血量;采血次数;血培养阳性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lood collection time, blood collection value and blood collection frequency to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Methods Totally,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for 70 patience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Union Hospital are investigated by setting different blood collection time collection value and sequency.Resul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ercentages of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are observed at time of cold shivering (98.6%) and temperaturerise(94.3%), positive rates were high in different sampling sites for 2 times(94.3%) or 3 times (100%).Conclusion Blood collection time, blood collection value and blood collection frequenc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so nurses should collect bloods as a standard collection procedure.[Key words] blood collection time; blood collection value ;blood collection frequency;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血液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重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2]。

如何提高病原菌的·阳性率

如何提高病原菌的·阳性率

第二是送检标本的量要足。用静脉穿刺获得的血量,成人和儿童不 同。对于感染的儿童每毫升血液比成人有更多的微生物,一般 静脉采血1ml-5ml用于血培养,当细菌浓度足够高时,血液少于 1ml也足以检测菌血症。成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血液中含菌量较 少,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培养的标本量少于10ml不易培养 出细菌,每瓶最低限量应是10ml血液,20ml~30ml最合适。 第三是血培养采集的次数。临床上有些医生尽管为患者进行了血培 养,但通常仅送检1次,而成年病患如果只送检1次往往会导致 所得的结果不够准确。有数据调查显示,送检1次的病原菌阳性 检出率仅为65%,而两次送检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即可达80%, 3次送检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更高达96%。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 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规定,每名患者应至少采集2份血培养, 最好为3份(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1)固体标本不应少于2g;������
(2)一般液体标本不应少于2ml; (3)SCF不应少于1ml; (4)查真菌和结核菌的液体标本不应少于10ml; (5)用拭子采集标本时,应同时取两份,分别用 于培养和涂片。������ (6)血液标本,成年人采血量为10ml,新生儿与婴幼儿为1~2ml, 儿童采集3~5ml 。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5~10∶1为宜,以稀释血 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资料显示,每增加1ml血量 平均提高阳性率3.2%。

标本的转运
1. 所有标本必须立刻送交实验室,最好在2h以内小 量标本应于采集后15~30min内转运。对环境敏感的微 生物要求在床边接种,包括厌氧菌、淋球菌、脑膜炎奈 瑟菌、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志贺氏菌、弗朗西斯氏 菌属、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新型隐球菌等。 ������ 2. 所有标本必须放入有分隔空间的防漏塑料袋内转 运。要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3. 如果标本的运送有所延迟,应将标本放入运送培养 基中送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血量与血培养阳性率的关系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血培养仪: BACTEC9120 血培养仪
1.2 血培养瓶: BACTEC9120 血培养仪配套实用的需氧树脂培养瓶和厌氧培养瓶。

1.3 标本采集: 临床护士按医嘱采集,一个穿刺点采集20mL 血液分别注入需氧树脂培养瓶和厌氧培养瓶各10mL。

1.4 培养过程: 按要求将收到的培养瓶送入仪器培养,5d 仪器报阴性的按血培养阴性处理。

培养期间仪器报阳性的立即取出转种和涂片检菌,涂片检菌阳性立即和主管医师沟通并填写危急值记录。

次日生长的细菌进入鉴定药敏程序。

1.5 检验记录: 用电子表格记录患者和培养瓶培养过程相关信息。

与本文相关的信息有样本号( 样本号包含送检日期内容,一个穿刺点有一个样本号) 、病历号、需氧培养瓶瓶位、需氧培养瓶阳性时间、厌氧培养瓶瓶位、厌氧培养瓶阳性时间、生长的细菌名称。

1.6 数据整理: 保留由兼性厌氧菌引起血流感染同一患者血流感染期间全部血培养信息。

血流感染期间是指如某患者抽了3 套血培养,但分3d 采集。

如果前后2d 都有细菌生长,中间那天无菌生长,也将其归入血流感染期间。

同一天( 一般是同时) 送检不论多少套,只要有任何一瓶有菌生长,则都按血流感染期间保留。

删除没有血培养阳性记录的全部患者信息。

由专性需氧和厌氧菌引起血流感染其培养
不利于本资料统计,其信息也被删除。

儿童瓶由于采血量的不一致也被删除。

删除仪器报阳性涂片未找到细菌转钟无菌生长的假阳性。

删除疑似污染的信息,污染菌判断参见标准。

1.7 统计方法: 基于兼性厌氧菌在需氧和厌氧培养瓶中都可生长的特点,可以将全部每一单瓶都按单独采集10mL 血标本计算。

一套血培养按采集20mL 血计算。

40mL 血培养阳性率计算只统计血流感染期间采集两套以上血培养的。

同一患者同时采集两套就是明确的40mL 样本。

采集三套的按标本号上方两个统计。

同日采集四套的按两个40mL 计入。

采集60mL培养阳性率计算是对血流感染期间采集3 套及以上进行统计。

如果采集4 套则将样本号前三归为1 个计本次统计期间共有237 套即474 瓶符合血流感染期间采集的血培养。

阳性总瓶数为352,由此得出血流感染时,采集10 血液进行血培养其阳性率为74.26%; 需氧树脂培养阳性184 瓶,其阳性率为77.64%;厌氧培养阳性168 瓶,其阳性率为70.89%。

同一个穿刺点的一套血培养中无论两瓶都阳性或其中任何一瓶阳性按采集20mL 血液培养阳性计入,两瓶都阴性则按阴性计入。

总套数为237,阳性套数217,得出血流感染状态下采集20 血液进行血培养其阳性率为91.56%,与Weinsttein 等报道的15mL 阳性率91% 接近。

同一时间两个穿刺点采集两套按本文方法中计入共有78 人,两套四瓶40mL 血液有一瓶或以上阳性按采集40mL 血液培养一个阳性计入,阳性75 人;如果四瓶都阴性按一个阴性计入,阴性3 人。

得出血流感染期间采集40mL 血液进行血培养其阳性率为96.13%。

采集三套或以上取同一患者三
套六瓶为一个计算单位,共有33 人,阳性32 人,阴性1 人,则得出采集60mL 血液培养阳性率为96.97%。

符合80mL 要求的11 人,全部阳性。

考虑到同一天只采一套阳性计入可能会使阳性率比真实数值高舍弃了只采一套血培养的阳性结果,计算得出10mL 阳性率74.58%( 267 /358) ; 20mL 阳性率89.39%( 160 /179) ; 40mL 和80mL完全一致。

3 讨论
影响血培养阳性率因素很多,受各种原因影响这方面研究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如果考虑不周很容易得出与事实不符的错误结论。

本文结果是在我国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和不考虑血培养前是否使用了抗菌药物条件下,血流细菌感染时,采集不同血液量的血培养阳性率。

所使用的培养方法是BD 公司BACTEC 9120 全自动血液培养仪和相应血培养瓶。

血流感染时采集血量与血培养阳性率之间关系似乎很不容易搞清楚,原因是釆血前很难判断患者有没有血流感染。

一般来说符合血培养指征患者,用当今最好的血液培养瓶进行血培养阳性率约10%。

患者血液更是个珍贵资源,对于需要血培养的患者常常也需要做其它采血检查甚至监测,因此一般血培养采血量限定在总血量1%之内。

更使得此类数据不容易获得。

但对于兼性厌氧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来说,一个穿刺点采集的一套血培养,如果细菌数量足够大则会出现两瓶都阳性的结果,如果细菌数量少其那个瓶阳性概率由偶然性和培养瓶培养能力决定。

如果将一套看成两个10mL 血培养,可以推导出10mL 培养
的阳性率为74.26%。

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

采集20mL 血培养阳性率91. 56%虽比文献65%高与Weinsttein等报道的15mL 阳性率91%接近,阳性率还显不足。

采集40mL 阳性率96.13%达到了血培养目的,本结论高于文献80%l 略低于Weinsttein 等报道的30mL 阳性率99%。

血流感染时血培养阳性率与培养瓶培养能力有直接关系,而血培养瓶一直在随着科技进步发生着变化,当今的阳性率高于过去是正常的现象。

采集60mL 阳性率96.97%似乎比与采集40mL 结果没有多大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统计的数量较少。

毕竟33份中就有一例阴性。

采集80mL 血液培养共11 例,阳性率100%。

就本质来说血流感染时达到血培养100%阳性是个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为从理论上说只有把全部血液都用来培养才会实现。

血流感染采集60mL 和80mL 血液培养的阳性率在97%到100%之间。

96%的阳性率显然达到了临床目的,更多的增加采集血量其阳性率并不能得到明显提高。

所以就一般情况而言采集40mL 血液培养是恰当的。

然而,血流感染必定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加之各种影响血培养的因素存在,在特定时间或部位采集第三套血培养是可以接受的。

按我们的统计方法笔者感到如果将一日之内仅采集一套的阳性计入统计范围,必定引起采集10mL 和20mL 血培养的阳性率偏高而失真。

原因是明显的。

比如某患者2d 采集了两套血培养,则无论如何也无法判断阴性的那一套也属血流感染期采集,尽管这种现象可能性更大。

本文将其排出在外,必定导致这两个数据偏高。

如果只统计同时采集两个或以上穿刺点的两套或以上的培养结果,就避免了此问题。

而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