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抑郁性失眠症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失眠中医护理课件ppt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角度的原因
中医认为,失眠的原因主要包括气滞血瘀、心肝火旺、心脾两虚、痰热内扰等,针对不同 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失眠症状。
02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的特点
01
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协调,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
02
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强调辩证施护,针对不同体质和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2
睡前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 等,避免刺激大脑皮层,影响入睡。
3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 的睡眠时间。
适度锻炼
01
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02
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这样会使身体更加兴奋,不利
于入睡。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和频率。
03
减轻心理压力
01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02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03
与家人和朋友多沟通交流,分享心事和压力。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1
合理规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 大。
2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免 疫力。
3
避免晚上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 、电脑等。
和措施。
03
预防为主
中医护理注重预防为主,通过调理饮食、起居和情志等方面,预防疾
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护理的原则
1 2
扶正祛邪
中医护理注重扶正祛邪,通过调节人体内部机 能,达到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安神类中成药课件

药方案。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不良反应
安神类中成药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口苦、心悸、乏力等。
应对措施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以缓解不良反应 的症状。
05
安神类中成药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现代医学对安神类中成药的研究进展
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安神类中成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包括对神经递质、受体 和信号转导的影响。
不同的安神类中成药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病情进行辨症施治。例如,对于肝郁化火引起的失眠, 应选用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药物。
按需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求,选用不同的安神类中成药。 例如,对于心火旺盛引起的失眠,可选用具有清心降火作 用的药物。
联合用药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安神类中成药。此 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 疲乏无力等症状。安神类中成药如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等, 具有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应用场景
总结词
安神类中成药还可用于治疗其他与精神心理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如神经衰弱、更年期综 合征等。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联合治疗
将安神类中成药与其他药物或心 理治疗方法相结合,发挥协同作 用,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安神类中成药的研发方向与未来发展
新药研发
针对不同适应症,研发 新的安神类中成药,满
足临床治疗需求。
剂型改良
改进现有药物的剂型,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不良反应
安神类中成药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口苦、心悸、乏力等。
应对措施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以缓解不良反应 的症状。
05
安神类中成药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现代医学对安神类中成药的研究进展
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安神类中成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包括对神经递质、受体 和信号转导的影响。
不同的安神类中成药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病情进行辨症施治。例如,对于肝郁化火引起的失眠, 应选用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药物。
按需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求,选用不同的安神类中成药。 例如,对于心火旺盛引起的失眠,可选用具有清心降火作 用的药物。
联合用药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安神类中成药。此 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 疲乏无力等症状。安神类中成药如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等, 具有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应用场景
总结词
安神类中成药还可用于治疗其他与精神心理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如神经衰弱、更年期综 合征等。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联合治疗
将安神类中成药与其他药物或心 理治疗方法相结合,发挥协同作 用,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安神类中成药的研发方向与未来发展
新药研发
针对不同适应症,研发 新的安神类中成药,满
足临床治疗需求。
剂型改良
改进现有药物的剂型,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失眠症的中医调理PPT课件

4
发病机制(病因病机)
. 2019/11/27
热扰神明/外感风寒日久不愈或失治误治,使 邪传于里,郁而化热,扰动神明,导致脑神不 安、夜卧不宁。
心肝火旺/心藏神,劳心过度,耗血伤阴,心 火独炽,扰动神明或暴喜无度,心神激动,神 魂不安均易发生不寐;肝藏血舍魂,如暴怒伤 肝或气郁化火,魂不守舍,则见不寐。
瘀血内阻/情绪过度紧张,突受惊恐,气血逆 乱,或屈无所伸,怒无所泄,气滞血瘀,阻滞 经脉,壅遏血府,心脑失养,即发不寐
7
发病机制
. 2019/11/27
综上所述,不寐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 不足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在心、脑。若邪热、痰火、情志、劳倦等 伤及脏腑,影响心脑即可引起不寐。
心肾不交/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 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火独亢,或五志 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 火亢盛,神明被扰,神志不宁,因而不寐。
6
发病机制(病因病机)
. 2019/11/27
心虚胆怯/体质柔弱,心胆素虚,决断无权, 又受惊吓,情绪紧张,心神不安遂发不寐。
阴虚火旺/由于情志内伤,肝失调达。气郁化 火,火热上扰或肝肾阴亏,肝阳独亢,扰动心 神,均可引发不寐。
10
治疗(针灸治疗)
. 2019/11/27
11
治疗(推拿治疗)
. 2019/11/27
推拿治疗失眠症的机制和作用
调和阴阳/通过运用一定的推拿手法刺激人体 的某些部位(穴位),经过经络传递到其连属 的脏腑,起到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宣通气血, 平衡阴阳的功能。
疏通气血/通过不同的推拿手法改善组织供血 供氧的能力,促进消化道作用,抑制过高的神 经兴奋作用,达到对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催眠 作用。
睡眠障碍中药治疗 ppt课件

2021/9/30
舒眠胶囊临床循证〔1〕
舒眠胶囊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n=303〕
组别
观察 指标
治愈前
治愈减分 显效减分 有效减分 无效减分 总有
76%-100% 51%-75% 25%-50%
< 25%
效率 P
治疗组 对照组
PSQI
13.5±2.11
48
47
42(27.81%)
(31.79%) (31.13%)
2021/9/30
舒眠胶囊临床循证〔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PS分析〕
组 别 例数 痊愈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324 61(18.8) 176(54.4) 73(22.5) 14( 4.3 ) 95.7% 对照组 112 12(10.7) 39(34.8) 39(34.8) 22(19.7) 80.3%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人在一年内有过失眠者比例高达57%, 其中53%
病症超过1年。但仅有13%的患者曾经跟医生谈
及自己的睡眠问题 57%
总
计
上海
北京 广州
南京
天津 杭州
62%
60% 68%
49%
44% 62%
6
精神障碍是导致失眠的首要因素
• 作为孤立病症出现的原发性失眠 仅占总失眠人数的10%–20%
• 共病性失眠占总失眠人数的75% 。现已取代以往的名称“继发性 失眠〞
•1. 老年人应慎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发生共济
失调、意识模糊、反常运动、幻觉、呼吸抑制以 及肌肉无力,从而导致外伤或其他意外 2. 高碳酸血症以及失代偿的限制性肺病的患者禁 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组共识〔2004年〕
舒眠胶囊临床循证〔1〕
舒眠胶囊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n=303〕
组别
观察 指标
治愈前
治愈减分 显效减分 有效减分 无效减分 总有
76%-100% 51%-75% 25%-50%
< 25%
效率 P
治疗组 对照组
PSQI
13.5±2.11
48
47
42(27.81%)
(31.79%) (31.13%)
2021/9/30
舒眠胶囊临床循证〔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PS分析〕
组 别 例数 痊愈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324 61(18.8) 176(54.4) 73(22.5) 14( 4.3 ) 95.7% 对照组 112 12(10.7) 39(34.8) 39(34.8) 22(19.7) 80.3%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人在一年内有过失眠者比例高达57%, 其中53%
病症超过1年。但仅有13%的患者曾经跟医生谈
及自己的睡眠问题 57%
总
计
上海
北京 广州
南京
天津 杭州
62%
60% 68%
49%
44% 62%
6
精神障碍是导致失眠的首要因素
• 作为孤立病症出现的原发性失眠 仅占总失眠人数的10%–20%
• 共病性失眠占总失眠人数的75% 。现已取代以往的名称“继发性 失眠〞
•1. 老年人应慎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发生共济
失调、意识模糊、反常运动、幻觉、呼吸抑制以 及肌肉无力,从而导致外伤或其他意外 2. 高碳酸血症以及失代偿的限制性肺病的患者禁 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组共识〔2004年〕
中医治疗失眠ppt

二、病证鉴别
不寐
特点 单纯失眠
程度 持续、严重
一时性失眠
受情志、环境、 生理性少寐 生理因素等影响
暂时
它病痛苦
【诊查要点 】
三、 相关检查
临床采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 ①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
(长于30分钟);
②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
(每夜不足6.5小时);
③测定觉醒时间增多
(每夜超过30分钟)。
中医治疗失眠
不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概 述】
一、定义
不寐又称 “失眠” ,即失去正常的睡眠;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 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 或醒 后不能再寐
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 生活、学习和健康。
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化痰宁心, 镇惊安神;
川芎、酸枣仁——调血养心; 知母——清热除烦。
加 减:
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白芍、 当归、黄芪以补养肝血;
肝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 柴胡、陈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脾;
心悸甚,惊惕不安者——生龙骨、生牡蛎、 朱砂以重镇安神。
【辨证论治 】
1.肝火扰心证
主证: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 兼证: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
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
舌脉: 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病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 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 表 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肝火扰心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黄腻脉 和中安神 胆汤
不寐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五脏功能失调
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均可导 致不寐。
情志因素
情志不遂、忧思过度等情志因素是不寐的 重要诱因。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辨证分型
根据不寐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 心火炽盛、肝郁化火、阴虚火旺 、心脾两虚等证型。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恢复五脏功能, 安神定志是治疗不寐的基本原则 。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
配合呼吸
运动过程中注意调整呼吸,保持呼 吸顺畅。
传统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介绍
起源与特点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一种缓慢、流 畅的武术运动。
动作与呼吸配合
太极拳注重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有助 于调节身心。
传统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介绍
• 对不寐的益处:太极拳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不寐 患者有一定帮助。
心理干预措施介绍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不 良认知和行为习惯,帮助 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 。
放松训练
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深 呼吸练习等,有助于缓解 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促进睡眠。
心理疏导
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关 心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案例分析:成功心理干预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因工作压力导致不寐,通过 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成功
改善睡眠质量。
案例二
一位长期受不寐困扰的患者,在 接受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后 ,不仅睡眠质量得到提高,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也得到显著缓
解。
案例三
一位因生活突发事件导致不寐的 患者,在心理干预下逐渐调整心 态,积极面对生活,最终重拾良
酸枣仁粥
酸枣仁具有养心安神、滋阴敛汗的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 引起的不寐。将酸枣仁与粳米一同煮粥,可增强安神效果 。
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均可导 致不寐。
情志因素
情志不遂、忧思过度等情志因素是不寐的 重要诱因。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辨证分型
根据不寐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 心火炽盛、肝郁化火、阴虚火旺 、心脾两虚等证型。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恢复五脏功能, 安神定志是治疗不寐的基本原则 。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
配合呼吸
运动过程中注意调整呼吸,保持呼 吸顺畅。
传统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介绍
起源与特点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一种缓慢、流 畅的武术运动。
动作与呼吸配合
太极拳注重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有助 于调节身心。
传统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介绍
• 对不寐的益处:太极拳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不寐 患者有一定帮助。
心理干预措施介绍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不 良认知和行为习惯,帮助 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 。
放松训练
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深 呼吸练习等,有助于缓解 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促进睡眠。
心理疏导
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关 心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案例分析:成功心理干预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因工作压力导致不寐,通过 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成功
改善睡眠质量。
案例二
一位长期受不寐困扰的患者,在 接受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后 ,不仅睡眠质量得到提高,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也得到显著缓
解。
案例三
一位因生活突发事件导致不寐的 患者,在心理干预下逐渐调整心 态,积极面对生活,最终重拾良
酸枣仁粥
酸枣仁具有养心安神、滋阴敛汗的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 引起的不寐。将酸枣仁与粳米一同煮粥,可增强安神效果 。
失眠的治疗PPT课件【54页】

非处方安眠药
有镇静作用 的抗组胺药:
苯海拉明 异丙嗪(非那根) 氯苯吡胺(扑尔敏)
阻断 H1 受体 推荐剂量下是安全的
短期治疗失眠可能有效
长期疗效尚无证据 可能有不良反应
NHLBI Working Group on Insomnia. Am Fam Physician. 1999;59:3029-3038.
皮质类固醇 减充血药 利尿药 组织胺2 受体阻断药
支气管扩张药
CNS兴奋药
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的不恰当使用1-3 :
酒 咖啡因 尼古丁 平时营养药物
1. Ashton H. Sleep. 1994;175-211. 2. Becker PM, et al. Postgrad Med. 1993;93:66-85. 3. Brunton SA. Family Practice Recertification. 1992;14:149-168.
非处方安眠药草药:绝大多数没有特点几乎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其能改善 失眠
例如: 副反应:
颉草根(Valerian Root) 钙片 卡哇卡哇(Kava Kava)
颉草会致多梦 (16%), 卡哇会致头晕 (12% ).
Hauri PJ. Clin Chest Med. 1998;19:157-168. Wheatley D. Phytother Res 2001 Sep;15(6):549-51 Kava and valerian in the treatment of stress-induced insomnia.
T 1/2为5~24hr,母药有蓄积作用,其代谢物无 蓄积作用。
适应症:治疗焦虑、失眠、戒酒、术前用药、 癫痫持续状态。
代表药:奥沙西泮(舒宁,Oxazepam)、 劳拉西泮(Lorazepam,氯羟安定)、 佳静安定(阿普唑仑)。
失眠中西医诊疗讲义

18对象分类对象分类属性属性无抑郁焦虑症状的失眠者无抑郁焦虑症状的失眠者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失眠者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失眠者总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低于常人低于常人低于常人低于常人睡眠潜伏期睡眠潜伏期低于常人低于常人低于常人低于常人nremnrem期期低于常人低于常人低于无抑郁者低于无抑郁者remrem期期ii期期iiii期期低于常人低于常人低于常人低于常人iiiiii期期iviv期期低于无抑郁者低于无抑郁者觉醒次数觉醒次数高于常人高于常人高于常人高于常人remrem潜伏期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效率低于常人低于常人低于无抑郁者低于无抑郁者睡眠周期睡眠周期小于常人
9.多导睡眠图(PSG)及睡眠参数(一)
1. 卧床时间TIB(time in bed) 从关灯到早晨起床的时间(减去夜间 离开床的时间)。
2. 总体睡眠时间TST(total sleep time) 包括所有Ⅰ、Ⅱ、Ⅲ、Ⅳ期 和REM期睡眠,运动时间MT,以及任何异常睡眠或分裂睡眠时间的总 和。
无抑郁、焦虑症状的失眠者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高于常人 -低于常人 小于常人
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失眠者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无抑郁者
--低于常人 -低于无抑郁者 高于常人 -低于无抑郁者 小于无抑郁者
5.失眠的危害
工作效率 下降
社会医疗 资源浪费
免疫力 减退
失眠
加速衰老 缩短寿命
3+4 5
临床描述 清醒期 初眠期 浅眠期 中眠期 深眠期 慢波型睡眠 眼球速颤型睡眠
正常夜间中的% <1% 5% 50% 5% 15% 20% 25%
12.睡眠各阶段所占%与年龄(一)
12.睡眠各阶段所占%与年龄(二)
60
9.多导睡眠图(PSG)及睡眠参数(一)
1. 卧床时间TIB(time in bed) 从关灯到早晨起床的时间(减去夜间 离开床的时间)。
2. 总体睡眠时间TST(total sleep time) 包括所有Ⅰ、Ⅱ、Ⅲ、Ⅳ期 和REM期睡眠,运动时间MT,以及任何异常睡眠或分裂睡眠时间的总 和。
无抑郁、焦虑症状的失眠者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高于常人 -低于常人 小于常人
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失眠者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无抑郁者
--低于常人 -低于无抑郁者 高于常人 -低于无抑郁者 小于无抑郁者
5.失眠的危害
工作效率 下降
社会医疗 资源浪费
免疫力 减退
失眠
加速衰老 缩短寿命
3+4 5
临床描述 清醒期 初眠期 浅眠期 中眠期 深眠期 慢波型睡眠 眼球速颤型睡眠
正常夜间中的% <1% 5% 50% 5% 15% 20% 25%
12.睡眠各阶段所占%与年龄(一)
12.睡眠各阶段所占%与年龄(二)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