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5-27T10:45:32.6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5期作者:张亚东

[导读] 本文分析了智能控制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情况,提出进一步发展智能控制需要解决发展对策。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卷烟厂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智能的控制是根据非线性的控制能力操作在工程上无法用数学的计算方式准确描述和计算的复杂问题,在当今的机电系统控制中,智能控制是主要的控制形式之一,广泛运用于多种机电控制系统中。本文分析了智能控制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情况,提出进一步发展智能控制需要解决发展对策。

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控制;发展对策

智能控制在数字模型以及非线性等实际的工作操作中成为了精确性、系统性的操作工具,对智能方案的选择上有很多的因素需要思考,如果选择优化的智能控制方案,如何充分地考虑到方案中对于控制器简便性的购买以及控制器在难易程度上的搭配;为了提升其使用的便捷性,在人机的交互控制上以及相关的控制界面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等。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在智能控制技术上需要思考并解决的,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将会逐渐被解决,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一、智能控制技术的定义

当我们对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应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先来简要的了解一下什么是智能控制技术。所谓智能控制技术,是在非线性控制能力和数字计算方式,进行工程智能化控制和操作,智能控制作为机电系统控制中的一种主要的控制形式,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始被运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当中。

二、智能控制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机电系统的智能控制涉及的领域很广,从应用和研究现状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机械的智能控制。把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不但能够提高工程机械各种故障的自我诊断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解决了传统控制力一直无法很好适应多变复杂对象的难题。在一些特殊工况下,如高温、严寒、高空、辐射、水下和地下等工况,可以代替施工人员进行智能化、高质量的施工。目前,智能型救灾工程机械已成研制热点,可以设想,在未来的救灾中,会出现很多的无人驾驶救灾工程机械。

2、控制策略。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改变控制策略去适应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由于机器的作业类别不同,不同类别机器的控制目标和控制策略也不相同,例如,挖掘机的智能控制目标为“节能环保、提高作业生产率”;而压路机的目标为“提高路而压实质量和压实效率”。

3、工程机械智能化的趋势。目前,工程机械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工程机械单机集成化操作与智能控制技术,工程机械集成化操作与智能控制技术包括:电液控制自动换挡变速器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负荷传感全功率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与无人操作技术等。其中,无人驾驶技术也是工程机械的一个发展方向。2)工程机械的智能监控、检测、预报、远程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电子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主要是指对工程机械进行在线的智能监控、检测、预报、远程故障诊断与维护,实现工程机械的监控与故障诊断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国外有关研究内容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智能化的电子监控系统、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故障。3)基于网络的机群集成控制与智能化管理技术,在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项目中,由于施工机械品种及数量较多,各种机械的运行状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施工项目的最优配置一直是实际施工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当前,基于网络的机群集成控制与智能化管理技术应用在大型工程项目显得十分迫切。该项技术包括:机群优化配置、智能调度、协同控制及数据通信技术等。

4、机械制造中的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机器智能制造的研究开发对象是整个机械制造企业,一是整个制造过程的智能化,首次提出取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作为主要目标,强调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大范围的自组织能力;二是信息和制造智能的集成与共享,强调智能型的集成自动化。在现代先进制造系统中,需要依赖那些不够完备和不够精确的数据来解决难以或者无法预测的情况。智能控制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模糊控制在焊接过程中用于焊缝跟踪、焊接质量及控制焊接设备、汽车工业的模糊控制变速发动机、食品挤出机模糊控制系统、数控铣床的智能控制系统等。

5、机器人智能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机器人学一直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尤其是近代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的长足发展,使得新型智能控制技术渗透到机器人学研究的各个方面。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和专家系统技术对机器人进行定位、环境建模、检测、控制和规划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并在多个实际应用系统中得到验证。智能控制技术也应用于机器人传感器信息融合和视觉处理方面。机器人动力学的时变、强耦合和非线性特点,使得运用传统控制方法来驱动机器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多关节、复合肢体的机器人,其关节耦合关系和非线性模型使得利用一般控制方式无法达到较好的运动效果。而神经网络强大的自学习和非线性映射能力使得它在机器人动力学上得到广泛应用。

6、工业过程中的智能控制。许多工业连续生产线上,例如化工、家电、冶炼、材料加工、轧钢、烟草生产、粮食储备等。由于在这些行业里,生产过程和工作机理往往较为复杂,个因素间相互交织、联系紧密,即耦合较严重,而且还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对系统的运行情况的相关信息了解的较少,那么,用传统的自动控制技术就很难达到控制目标,而智能控制技术的控制对象就是以上所述的种种复杂情况。

三、发展智能控制应用与对策

虽然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这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整个理论体系来说还不够成熟,发展智能控制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1、智能控制应用的研究要寻求更成熟的理论指导,由于智能控制理论建立至今不过短短十几年时间,虽然已经建立起了基本框架和理论思路,但就其作为一门学科而言,还远未成熟。如果没有严格的科学的理论指导,盲目的应用是不会取得持续的成功。

2、建立正确简洁的控制目标。由于智能控制的控制目标是复杂多变的,其数学模型要么不易建立,要么很复杂,这就对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使控制策略的实现变得愈加困难。也就是说,控制目标越名确,数学模型越简单,也就越容易实现智能控

03211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答案课程考试说明

03211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课程考试说明 一、课程使用教材、大纲 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的教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与产品设计》,刘杰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结构及试题难易度 1.试卷题型结构表 2.试卷按“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认知层次命制试题,“了解”30%,“掌握” 40%,“熟练掌握”为30%。 3.试卷难易程度大致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根据课程的特点,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依次为“容易”占30分、“中等偏易”30分、“中等偏难”20分、“难”占20分。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四、各章内容的重、难点

五、各题型试题范例及解题要求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要求: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范例:MCS-51单片机中,堆栈指针当前值SP=35H,执行指令RET后SP的值为( A ) A. 33H B. 34H C. 36H D. 37H 2.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范例:从传递信息的类型分,计算机总线包括总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三种。解答:控制(直接将答案积分填在横线上,不需要写出过程) 3.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要求:写出详细要点。 范例:为满足使用要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传动结构在设计时主要采用哪些措施?解答:(1)缩短传动链,简化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1分) (2)采用摩擦系数很低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撑部件;(1分) (3)提高传动与支承的刚度;(1分) (4)选用最佳传动比,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转动惯量;(1分) (5)缩小反向死区误差;(1分) (6)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小振动,降低噪声。(1分) 4.编程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范例:利用MCS-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功能,使端口P1.0输出一个周期2ms的方波,试用定时器T0,以方式0编写该程序。已知单片机主频为12MHZ。 解答:ORG 0100H START: MOV TMOD, #00H ;设置模式字 MOV TL0, #18H ;为定时器赋初值 MOV TH0, #0E0H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车辆1003 20104043 李琳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自从汽车被发明以来,人类对于驾驶汽车的看法就一直存在分歧,一部分人热衷于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好开,强调驾驶乐趣,让你的双手舍不得离开方向盘;然而另一部分人则更热衷于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傻瓜化”,甚至要将驾驶者的双手从方向盘上解放出来……上世纪80年代开始热播的美剧《霹雳游侠》当中的KITT,正是后者思想的集大成者。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您也许就曾经被无敌的KITT 所深深吸引吧?当然人类的科技还根本无法达到科幻电视剧当中的效果,KITT 无与伦比的人工智能、让主人公高枕无忧的自动驾驶、车身超级耐打击的能力以及几乎不用加油的动力科技看上去几乎都是天方夜谭。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现实版“KITT”正在向人们走来,近些年来许多厂商都致力于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宝马在这领域走在时代的前边。 现阶段的技术成果虽然无法实现《霹雳游侠》或者《钢铁侠》里面那样强大的技术,但是让车子短暂脱离驾驶员的控制而自主驾驶,还是已经成功实现了。宝马将一系列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设备集成到了一辆看似非常普通的5系轿车里,这些设备能够在高速公路行驶时,接管驾驶员的所有操作,自主进行油门、刹车甚至超车的动作。 车辆自主变线超车 借助布置在车身四周的传感器,它甚至可以发现从辅路匝道进入主干道的车辆,自主采取加减速或者变道的措施,而具体选择那种操作,也是通过计算当时的行驶条件而决定的,也就是说它具备了自主判断交通状况的能力。而这一切,目前都能够在130km/h以下的车速来完成。

其实这些对于驾驶员来说再容易不过的驾驶操作,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可是超级复杂的一件事情。车辆不仅需要随时准确侦测出自己处于道路中的哪一条车道上,更要认出车身周边的车辆或者物体。实现这样的感知,不仅需要普通雷达,更需要激光、超声波以及摄像头的辅助。 若要精确做出判断,上述的集中探测装置至少需要两种协同作用。目前这辆能够自主驾驶的宝马5系轿车已经在驾驶员极少干预的前提下,安全行驶了3000英里。这都要归功于全车所有精良的设备。再有一点就是,这项技术的应用普及速度可能远超过你的想象,有消息称该技术在2014年的宝马i3上就会开始搭载,届时你可要分清路上开车的到底是人还是车自己了。然而一向强调给驾驶者带去驾驶乐趣的宝马开发这么一个产品,缺失会让人觉得有些意外,宝马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这项技术并不会完全将驾驶者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中抽离开来,所以不要指望你能在开车上班的路上睡上一觉…… 1 悬架的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1] 悬架系统的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为智能悬架系统的物理实现奠定理论基础。其主要研究内容: a.悬架力学模型理论研究。悬架力学模型是振动理论中的隔振和减振理论的实际应用,通过振动理论的深入研究,全面综合研究悬架的减振和隔振性能、悬挂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未来几年中,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领域的下述研究前沿值重视:①高维非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 一、基本区别 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已进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也推动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自动控制理论中建立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一个分支。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主要是传递函数)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这些图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和设计控制装置。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率域方法。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二、华山论剑:自动控制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控制理论在应用中面临的难题包括:(1)传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建立在已知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而实际系统由于存在复杂性、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等,一般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2)研究这类系统时,必须提出并遵循一些比较苛刻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在应用中往往与实际不相吻合;(3)对于某些复杂的和包含不确定性的对象,根本无法用传统数学模型来表示,即无法解决建模问题;(4)为了提高性能,传统控制系统可能变得很复杂,从而增加了设备的初始投资和维修费用,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讨论和研究自动控制面临的挑战,早在1986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及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1EEE)的控制系统学会在加利福尼亚州桑克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Santa Clare)联合组织了一次名为“对控制的挑战”的专题报告会。有50多位知名的自动控制专家出席了这一会议。他们讨论和确认了每个挑战。根据与会自动控制专家的集体意见,他们发表了《对控制的挑战——集体的观点》,洋洋数万言,简直成为这一挑战的宣言书。 到底为什么自动控制会面临这一挑战,还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在哪些研究领域存在挑战呢? 在自动控制发展的现阶段,存在一些至关重要的挑战是基于下列原因的:(1)科学技术

机电控制技术试题一及答案

机电控制技术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可编程控制器是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接触器主要是由电磁机构、触头机构和灭弧装置组成。 3.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路图)、电气接线图、电器 元件布置图。 4.阅读电气原理图的方法有三种:查线读图法、逻辑分析法、过程图示法。 5.实现电动机降压启动的控制线路有:定子串电阻降压启动的控制线路、 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的控制线路、星型三角形降压启动的控制线路。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PLC有那些基本编程元件? 答: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移位寄存器,特殊功能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记数器,状态器,等。(F1系列)或者:输入映像寄存器,输出映像寄存器,变量存储器,内部标志位,特殊标志位,计时器,计数器,模拟量输入寄存器,模拟量输出寄存器,累加器,高速计数器,特殊标志位,等。(S7 200系列) 2.列举可编程控制器可能应用的场合,并说明理由。 答:随着PLC的成本的下降和功能大大增强,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采矿、水泥、石油、化工、电力、机械制造、汽车、装卸、造纸、纺织、环保、娱乐等各行业。因为PLC提供一定类型的硬件,可以与现场的各种信号相连,PLC提供编程软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工艺编制出自己的程序。 3.STL指令与LD指令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答:STL是步进开始指令。步进开始指令只能和状态元件配合使用,表示状态元件的常开触点与主母线相连。然后,在副母线上直接连接线圈或通过触点驱动线圈。与STL相连的起始触点要使用LD、LDI指令。LD常开触点逻辑运算起始指令,操作元件X、Y、M、S、T、C程序号为1。 4.什么是低压电器? 常用的低压电器有哪些?

机电控制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机电控制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15T15:30:33.5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陈建华[导读] 摘要:现代机电控制技术必将随着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成熟。身份证号码:13028119860924xxxx 河北省遵化市 064200 摘要:现代机电控制技术必将随着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成熟。现代机电控制技术的新发展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现代机电控制技术是机械电子等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应用技术,主要通过远程控制、自动控制、信息处理三个方面的应用技术来体现。本文主要对机电控制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希望对今后机电控制技术在应用上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关键词:机电控制技术;应用;问题 1、前言 进入21世纪后,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而使得世界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对我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近年来,由于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机电控制技术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标志,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由于此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会使技术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将由传统工业生产转变为机电技术生产。由此看来,机电控制技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主要对机电控制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希望各种制造企业能够正确使用机电控制技术。 2、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远程控制技术指的是操作人员可以在其它地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被控制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把被控计算机桌面的内容可以显示在本地计算机中,利用本地计算机对其它地区的计算机完成软件安装、修改等内容。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改革机电控制技术。现如今,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同时也为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最终实现了远程控制,与此同时,这也是机电控制向网络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到目前为止,远程控制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保持型、完成型、人际交互型。第一种,结合实际需求,使设备自行完成此命令,利用监控设施对设备运行实时监控,如果有必要,才会对设备运行加以干预,此模式可以实现在无人的状态下进行操作,通常会在无人的地区采用此模式。第二种指的是远程监控系统不监控设备的运行过程,而是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后再报告给远程监控系统。第三种指的是在完成具体的工作时,系统能够随时连接,实现人机交流。 3、数控机床的应用经过近40年的发展,数控机床和与之相互的技术都有了很大程度发展,在结构、功能、控制精度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主要采用多个CPU与多个总线的结构形式。开放性设计指的是硬件系统和模块功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与兼容性,能够极大的满足客户的需求。除此之外,借助WOP技术可以提供动态仿真二维与三维加工过程。然而,大容量的存储器与软件模块化设计,不仅增加数控功能,而且也运用了CNC的控制技术,具有多个过程控制,即一台机床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加工工作,也可以控制多个机床。 4、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指的是用一台计算机来指挥多个计算机与控制单元工作。控制系统多个等级,例:二级、三级等。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来控制、管理与监控整个生产过程。近年来,测控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并且逐渐朝着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不仅合理控制生产过程,而且实时调度生产过程,使其具有集测量、控制、管理为一体的系统。此系统一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出现故障时,影响范围较小,同时还有连锁保护功能,在系统出现故障时,也可用手动操作,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能。分布式控制系统为机电控制系统的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5、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在大多数制造企业中,因具有大型化、连续化的特点,使得传统控制技术已经不再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暴露出诸多弊端,所以机电控制技术是制造企业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机电控制技术在应用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然而,这些都属于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到目前为止,机电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制造企业中的生产过程中。 6、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企业制造过程中,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把人和生产管理、经营等的控制集为一体,从原料进厂到生产加工、销售过程,都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完成的。现如今,大多数制造企业都应用了机电控制技术,然而,很多却以单机自动化形式存在,缺少资源共享与统一化管理,远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的需求。所以,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避免浪费资源、降低能源损耗等,我们需要不断优化生产与管理,强化企业管理,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7、开放式控制系统的应用开放式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标准化的信息交换识别与支持,能够实现对不同生产厂家产品互换和兼容,有利于资源共享。在机电控制技术中应用开放式系统,利用网络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最终达到实现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的目的,利用现场总线技术,连接控制室与各个仪表设备的连接。 8、柔性制造技术与传感器的应用柔性制造指的是实现系统的计算机化,其组成部件有很多,例如:计算机、机器人、光盘等,能够满足装配部门实时性、高质量的运输需求,比较实用在小批量、多品种的离散零件加工生产中。机器人可以准确的进行操作,这主要是因为结合多种传感器来感知自身、操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机器人在获取内部传感器信息后,由外部传感器来完成相应的操作,此过程至关重要,可以为其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 9、结束语总体来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机电控制技术逐步趋于成熟。现如今,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与国防等的建设增添新活力。机电控制技术指的是把机械、电子等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应用技术,这就需要多种新技术的应用才得以实现,例如:远程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智能控制技术等。如果将上述这些技术都应用到机电控制中,那么必然会改变当前机电控制技术的应用局面。现如今,由于此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会使技术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将由传统工业生产转变为机电技术生产。由此看来,机电控制技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既方便操作,也能提高其安全性能,使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参考文献:

智能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

摘要:在此我综述智能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首先简述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然后介绍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现状;接着论述智能控制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犷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智能控制应用自动化 浅谈智能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一、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 1.1根据智能控制的基本控制对象的开放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一个理想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性能: (1)系统对一个未知环境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记忆、学习,并利用 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改善自身性能的能力,即在经历某种变化后,变化后的

机电控制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Mechatronic Control Systems Spring 2013 Dr. Bin Yao FINAL EXAM April 30, 2013 INSTRUCTIONS: 1.This is a Closed book exam. You are allowed one help sheet of hand-written summary. 2.Your exams must be stapled. 3.Circle your final answers. 4.Be neat and clear.

PROBLEM 1 (20Points) Consider the following feedback system: where ()3 () (1) s P s s s + = - . You are required to design a controller to meet the following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P1).Zero steady-state error for ramp type reference input () r t and constant disturbance () d t (P2).The resulting closed-loop system should not have excessive transient responses for step reference input () R s, i.e., your design should avoid either excessive large overshoot or large undershoot in the step respons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you are required to follow the following procedure: a)Determine the correct controller structure that is needed to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P1. To receive full credit, you need to justify your answer as well. b)Determine the suitable desired pole locations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so tha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P2 can be satisfied. Again, to receive full credit, you need to justify your answer as well. c)Determine the unknown controller parameters to meet the abov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olutions: 由上面两条定理可以得到结论: 1、 a). As the plant has an integrator, to satisfy (P1), the controller only needs one integrator, i.e., ()() () (),with order()order()1 () C C C C N s C s N s D s sD s =≤+(1) With the controller (1), the closed-loop output is given by () ()() () ()() 22 3()3() ()()() 1()3()1()3() C C C C C C s N s s sD s Y s R s d s s s D s s N s s s D s s N s ++ =+ -++-++ (2) Y(s) - () R s () d s () C s() P s Controller Plant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探究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探究 张缤洲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南昌市330000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将智能控制应用到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机电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推动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 引言 在现代化的生产制造中,传统粗放型的机械已经不能满足产品集约化、精细化的生产需求。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之间实现了融合,从而形成了诸多新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由机械与电子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高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微电子技术、量子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机电一体化的内容和功能更为丰富。现代制造企业为了减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十分注重机电一体化的作用。同时为了使得机电一体化发挥高效作用,企业必须掌握全面过硬的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 一般来讲,可以用以下几个内容来概括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具体如下:其一,智能性特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使机械处理表象得以改善,微处理技术改变了传统控制方式,使得控制精度提升。仪表与传感器是构成该系统中的主要机械结构,调节与设置系统参数,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发挥其不同的性能,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更宽泛。通过系统中的信号发射装置和传感器收集数据及参数,中央处理器接收到数据及参数做智能化处理;其二,综合性特点。机电一体化系统属于复合型技术,其核心内容包括控制理论、信息理论及系统理论,机电一体化系统涵盖了4个功能,即管理、控制、机械、检测。总的来讲,机电一体化系统就是融合了机械技术和微处理技术并进行使用的一种新技术;其三,完整性特点。系统主要涵盖了传感器、动力及传动系统、微处理器、执行构件等,机电一体化系统属于一类较为完善的机械系统,通过改进传统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多种技术,如智能测量、微处理及通信技术等,不断的融合改进,促使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为机械制造业、设计业、控制领域等提供更好的服务。

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可能把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以及系统科学中一些有关学科分支(如系统工程、系统学、运筹学、信息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适用于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智能控制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是自动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也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进行控制的研究领域。1965年,傅京孙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的启发式推理规则用于学习控制系统。1985年,在美国首次召开了智能控制学术讨论会。1987年又在美国召开了智能控制的首届国际学术会议,标志着智能控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得到承认。智能控制具有交叉学科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和特点。 一个系统如果具有感知环境、不断获得信息以减小不确定性和计划、产生以及执行控制行为的能力,即称为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是在向人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人脑是一个超级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推理、决策、学习和记忆等功能,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控制环境。 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常规控制往往包含在智能控制之中,智能控制也利用常规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低级”的控制问题,力图扩充常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控制问题。

机电与控制技术答案

第四章 4.1 有一台四极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源电压的频率为50H Z,满载时电 动机的转差率为0.02求电动机的同步转速、转子转速和转子电流频率。 n0=60f/p S=(n0-n)/ n0 =60*50/2 0.02=(1500-n)/1500 =1500r/min n=1470r/min 电动机的同步转速1500r/min.转子转速1470 r/min, 转子电流频率.f2=Sf1=0.02*50=1 H Z 4.2将三相异步电动机接三相电源的三根引线中的两根对调,此电动 机是否会反转?为什么? 如果将定子绕组接至电源的三相导线中的任意两根线对调,例如将B,C两根线对调,即使B相遇C相绕组中电流的相位对调,此时A相绕组内的电流导前于C相绕组的电流2π/3因此旋转方向也将变为A-C-B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与未对调的旋转方向相反. 4.3 有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其n N=1470r/min,电源频率为50H Z。设 在额定负载下运行,试求: ①定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1500 r/min ②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30 r/min ③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30 r/min ④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1500 r/min ⑤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 0 r/min 4.4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负载增加时,为什么定子电流会随转子电流的增加而增加? 因为负载增加n减小,转子与旋转磁场间的相对转速( n0-n)增加,转子导体被磁感线切割的速度提高,于是转子的感应电动势增加,转子电流特增加,.定子的感应电动使因为转子的电流增加而变大,所以定子的电流也随之提高. 4.5 三相异步电动机带动一定的负载运行时,若电源电压降低了,此 时电动机的转矩、电流及转速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若电源电压降低,降低瞬间电动机的转矩减小, 电流也减小. 转速不变. 4.6 有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其技术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求:①线电压为380V时,三相定子绕组应如何接法? ②求n0,p,S N,T N,T st,T max和I st; ③额定负载时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是多少? ①线电压为380V时,三相定子绕组应为Y型接法.

关于机电控制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机电控制技术的应用思考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人民收入。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工业发展的支持,同时离不开机电技术的拓展应用。现阶段,我国机电控制技术急需创新性的发展,力求向更高的台阶迈进。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学好物理知识,为将来研究或从事机电控制技术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现阶段需要考虑并有效实施的问题。 标签:机电;控制技术;机电控制;应用思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这离不开对工业大力投资的支持,工业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走向国际,变为大国中的一员。而在工业发展中,只有稳固扎实的技术及理论基础,才能够推动工业发展成为今天高效、智能多元化的发展状态。机电控制技术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机电控制技术的稳步前进使得工业发展更加迅猛,基于此,机电控制技术的应用于分析显得格外重要。现阶段,学好更多的物理知识为以后学习相关机电控制技术能够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也是准备从事机电控制技术相关工作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将基础的物理理论知识与机电控制技术结合起来,是构建有效机电控制技术框架的根本所在。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对实验研究扎实严谨,以求真好学的学习精神,将机电控制技术相关的知识研究到位,是进行机电控制技术理论探讨的关键一步。 一、机电控制技术的相关概念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都能以无法想象的思维研究出适合当下发展并能成功推动未来发展的应用成果,其中电的发明与使用将人类的发展推到一个新高度上。从电走进人类生活开始,逐渐被应用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照明到工业使用,逐渐成为人类依赖的重要内容。将电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工作效率,以机电控制技术,尤其智能控制下的机电一体化逐步替代繁重的人力劳动,节省人力、使用资金的同时,减少了人员伤害,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是工业发展里程碑式的成功之处。机电控制技术应用成果众多,最为显著的应属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成功地展现了机电控制技术这一成果的价值所在,有效地推动工业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是机电控制技术发展及应用过程中最为显著的成果。 二、机电控制技术的相关应用 (一)远程控制技術 基于现阶段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远程控制被应用在生产工作中,机电控制技术中相关一项就是远程控制技术。远程控制技术指操作管理员在不需要与机器进行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这个传播媒介,就能够对机器进行指挥工作,极大地方便了操作员的工作,同时节省了操作员现场指挥操作

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课程作业答案(3).

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课程作业答案(3) 一、填空题 1.信息处理系统 2.轴突突触 3.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性 4.转移函数 5.线性多层感知器 6.收敛 7.在线学习离线训练 8.系统在线辨识器NNI 自适应控制器NNC 二、选择题 1.A 2. D 3. C 4. A 5.B 6. B 7. C 8. D 三、简答题 1.神经网络有何主要特征?有那些基本功能? 解答: (1)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 人工神经网络是基于对人脑组织结构、活动机制的初步认识提出的一种新型信息处理体系。通过模仿脑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某些活动机理,人工神经网络可呈现出人脑的许多特征。结构特征包括:信息的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与容错性;能力特征包括:自学习能力、自组织能力与自适应性能力。 (2)神经网络的基本功能 人工神经网络是借鉴于生物神经网络的新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由于其结构上“仿造”了人脑的生物神经系统,因而其功能上也具有了某种智能特点。主要功能包括:联想记忆功能、非线性映射功能、分类与识别功能、优化计算功能和知识处理功能。 2.简述BP神经网络的主要优点和主要局限性。 解答: (1)BP神经网络的主要优点 非线性映射能力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先了解

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只要能提供足够多的样本模式对供BP 网络进行学习训练,它便能完成由n 维输入空间到m 维输出空间的非线性映射。 泛化能力 BP 网络训练后将所提取的样本对中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存储在权矩阵中,在其后的工作阶段,当向网络输入训练时未曾见过的非样本数据时,网络也能完成由输入空间向输出空间的正确映射。 容错能力 BP 网络允许输入样本中带有较大的误差甚至个别错误。因为对权矩阵的调整过程也是从大量的样本对中提取统计特性的过程,反映正确规律的知识来自全体样本,样本中的误差不能左右对权矩阵的调整。 (2)BP 神经网络的主要局限性 易形成局部极小而得不到全局最优; 训练次数多使得学习效率低,收敛速度慢; 隐节点的选取缺乏理论指导; 训练时学习新样本有遗忘旧样本的趋势。 四、计算题 该单层感知器输出为 将真值表中的4种输入依次代入上式,所得结果填入真值表。 从真值表可以看出,该感知器实现的是“与”逻辑。 ???<-+>-+=05.05.000 5.012121x x x x y

关于机电控制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关于机电控制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13T09:21:46.967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作者:张明月1 簿婧2 [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机电控制技术概念,接着分析了机电控制技术应用问题,最后对机电控制技术的策略分析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引言: 机电控制技术必将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完善和成熟,鼓励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为我国经济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对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各行各业都要重视机电控制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机电控制技术的积极作用,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 1 机电控制技术概念 从概念的角度来讲,机电控制技术即电子和机械相结合的控制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是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机电控制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应用,涉及到机电系统自动控制和操作、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机械传感、精密机械计算等。机电控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机电一体化以机电控制技术为依托。机电领域的控制系统程序比较复杂,并且操作起来十分繁琐,整体性也极高,而机电控制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机电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机电控制系统的整体不可分割性,因此,也需要加强机电控制技术的研究以满足机电控制系统的需求。 2 机电控制技术应用问题 2.1 信息处理技术在应用中的问题 信息处理技术在传统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尤其广泛,另外,在其它的控制系统中也会应用到,利用信息处理这项技术,大部分的设备还可以投入使用,而且效率很高。大部分的电厂存在着成本问题,它们的系统很难进行如期的更换,所以对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信息处理系统的硬件有内置处理器、计算机和扫描仪等,这些硬件没有很高的要求,可以促进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处理信息的软件、专门打印的软件和专门接收信息的软件等,只有将硬件与软件同时使用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处理,才能使机电控制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更加顺利,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 2.2 远程控制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远程控制技术就是需要将被控制的计算机与自己的计算机相连接,不需要面对面的管理与控制,使用自己的计算机对另一个计算机进行配置与安装等工作,当前,计算机可以为机电控制技术提供一个良好的途径,不再单纯只是传播信息,还可以为机电控制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在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机电控制技术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来进行一定的创新,计算机网络在机电控制技术变革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面临这项艰巨的任务,机电控制技术与计算机远程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二者逐步转化,这种远程控制技术分为三种形式,有保持型、完成型和人机交互型等。保持型比较适合在管理人员接触不到的地方应用,因为这种形式可以不用干涉被监控的机电系统,只要监控整个过程就可以;完成型就是能够在完成任务时自动的报告给异地的计算机,而且不需要异地计算机对其进行监控;人机交互型就是可以实现人与设备交换信息,操作系统与被操作系统可以任意连接,还可以控制监控系统;以上的远程控制形式都是比较常见的,而且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相关的操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远程控制方式,最终使系统达到最优效果。 2.3 数控式应用问题 数控技术称得上是全球范围内最新兴最热门的一门技术了,即使目前所运用的范围较窄,但国内对数控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视,甚至专家学者更是认为这项技术是未来我国进入更高层次的关键,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当前市场上数控技术主要用于精密零件的生产加工,通过计算机编程进行数据设定,再加上数控技术,在数控加工中心执行精密加工过程,与此同时也能执行精密的误差分析,所加工出的零部件才能保证极高的精密度。国内目前旨在学习国外机械产品来借鉴发展数控技术,高价购入国外的汽车以及精密的、符合要求的零件或者其他的精密仪器。即使能参照出同样的零件装配顺序,但实现的功能依旧不明显,对于零件不同的热处理方式也在影响设备的性能,所以机电控制技术不是单纯的零部件的组装装配结合计算机技术,要想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材料控制与成型技术等一些其他的控制技术也要不断融合。只有结合不同的技术,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便捷、更丰富多彩。 2.4 分布式应用问题 分布式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一台主机控制多个控制回路中的多台计算机与主控端相连的生产过程。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数据获取、管理与控制工作。近些年,由于测控技术的显著发展,更趋于集成化、多元化的方向。功能的多样化更要求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监控,因此集自动识别、自动控制、自动监控于一身的自动化系统更是应运而生,不仅能有效的监控整个生产过程,还能进行实时调整。该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在设备故障时影响面积不大,区域内能形成自锁保护,不会影响大面积操作瘫痪,一旦出现设备问题也能通过恢复人为操作完成生产,大大提升设备操作的稳定性。 2.5 传感器应用问题 传统的生产制造业都是通过一条工序走到底来完成加工的,而柔性制造主要适用于小规模、多种类的生产任务,通过系统的自动化是实现零件装配的运输要求。利用机器人自动识别实行分拣,通过各类的光电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等内部传感器来收集处理信号,再通过数模转换使得外部传感器准确的分配动作。 3 机电控制技术的策略分析 3.1 不断提升机电控制技术的自适应能力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机电一体化系统也在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 技术越来越成熟。本文主要论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机械 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只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 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与组成要素及原则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二是机械技术;三 是自动控制技术;四是系统技术;五是传感检测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一是结构组成要素;二是动力组成要素;三是运动组成要素;四是感知组成要素;五是职能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的四大原则包括:一是运动传递;二是能量转换;三是结构耦合;四是信息 控制。 二、智能控制的概述 (一)智能控制的含义 所谓智能控制,就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 控制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控制只是智能控制中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智能控制最底层的阶段。智能控制是由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它的理 论基础包括信息论、自动控制论、运筹学及人工智能等内容。 (二)智能控制的特征 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二是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 特性;三是智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四是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五是智能控制 系统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的高性能要求;六是智能控制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七是智能控制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三)智能控制的类型 智能控制的类型包括:一是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二是专家控制系统;三是集成混合控制;四是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五是模糊控制系统;六是学习控制系统;七是进化计算与遗传 算法;八是组合智能控制方法等。 (四)智能控制发展的趋势 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学习功能、组织功能及适应性功能,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广 泛应用是当前智能控制的一大发展趋势。模糊系统、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是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最常见的四种技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一)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是将智能 控制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有机结合,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利用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代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同时,智能控制技 术利用神经网络及模糊系统计算的方法对机械制造的现状进行动态地模拟,通过传感器融合 技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从而修改控制模式中的参数数据。在此过程中利用神经网络 技术中的并行处理与学习功能将一些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利用模糊系统所特有的 模糊关系与模糊集合等特征,可以将一些模糊的信息集合到闭环控制中的外环决策机构来选 取相应的控制动作。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机械制造 系统的智能监控与检测、智能传感器及智能学习等。 (二)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 这是个信息爆炸自动控制飞速发展的时代,而在这样的时代中,人工智能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最前沿最热门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之一。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一词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 学会上提出的。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 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目前能够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 人工智能理论进入21 世纪, 正酝酿着新的突破,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将能够创造出更多更高级的智能“制品” , 并使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1. 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 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提高效率, 而是用计算机实现人们非常需要做, 但工业工程信息技术是靠人工却做不了或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在《谈谈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刘玉然指出把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以数据管理和处理为中心, 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建立若干个主题数据库, 而所有的应用系统应该围绕主题数据库来建立和运行。换句话说, 就是将企业各部门的数据进行统一集成管理, 搭建人工智能的应用平台, 使之成为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关键因子。 2. 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 医学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 具有极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医生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 作为医生诊断、治疗的辅助工具。事实上, 早在1982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Miller 就发表了著名的作为内科医生咨询的Internist 2? 内科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成果, 由此, 掀起了医学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的高潮。目前, 医学智能系统已通过其在医学影像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而应用于内科、骨科等多个医学领域中,并在不断发展完善中。 (2) 地质勘探、石油化工等领域是人工智能的主要作用发挥领地。1978 年美国 斯坦福国际研究所就研发制成矿藏勘探和评价专家系统“PROSPECT”OR, 该系统用于勘探评价、区域资源估值和钻井井位选择等, 是工业领域的首个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其发现了一个钼矿沉积, 价值超过1 亿美元。 3. 在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1) 在超声无损检测(NDT)与无损评价(NDE)领域中,目前主要广泛采用专家系统方法对超声损伤(UT)中缺陷的性质、形状和大小进行判断和归类;专家运用超声无损检测仪器, 以其高精度的运算、控制和逻辑判断力代替大量人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减少了任务因素造成的无擦, 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 实现了超声检测和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 (2) 人工智能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可谓由来已久。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安全是我们关心的重点, 因此我们必须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安全技 术的改进和变更,大力发展数据挖掘技术、人工免疫技术等高效的AI技术,开发更 高级AI 通用和专用语言, 和应用环境以及开发专用机器, 而与人工智能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能性。 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工智能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孕育阶段:古希腊的Aristotle( 亚里士多德)( 前384-322) ,给出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英国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Bacon(培根)(1561-1626),系统地给出了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