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手机依赖症形成原因及对策措施探究

合集下载

中职生沉迷手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中职生沉迷手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中职生沉迷手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可否认,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容易沉迷于手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探讨中职学生沉迷手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1无聊和娱乐需求中职学生通常处于学业压力较小的状态,所以他们可能会感到无聊,寻找一种方式来打发时间。

而手机正好可以提供大量的娱乐内容,例如游戏、社交媒体等,使他们能够在手机上找到快乐和兴奋感。

1.2社交影响在中职学校中,同学之间的社交关系尤为重要。

一些学生为了迎合同龄人的需求,也会加入到使用手机的行列中。

他们会通过手机与同学交谈、分享照片等,以便更好地融入群体。

1.3逃避问题和困难中职学生在学业和个人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

有些学生可能无法积极应对,于是选择逃避现实,透过手机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和压力。

1.4家庭环境一些中职学生可能来自家庭环境不稳定、关爱不够的家庭。

在这种情况下,手机成为他们寻求安慰和庇护的途径,他们可以通过手机与外界沟通,找到一种安全感。

2.1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手机使用时间。

可以设定一个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例如规定在学习后才能使用手机,或者在周末和假期限制手机使用时间。

2.2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中职学校应该增加各种娱乐活动,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等,来满足学生的娱乐需求。

学校可以开设课程,教授有趣的技能或知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2.3加强家庭教育教育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提供关爱和支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与他们共同制定规则和限制,确保孩子使用手机的合理性。

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

2.4提高学生对手机危害的意识中职学生需要了解手机过度使用的危害,包括对学习的影响、对身心健康的伤害等。

中职生“手机成瘾”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

中职生“手机成瘾”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

中职生“手机成瘾”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随着移动手机的普及,中职生“手机成瘾”现象逐渐突出。

他们对手机过度依赖,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学习和生活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职生“手机成瘾”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职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交需求。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对与同龄人的交流和沟通有着极大的需求,而手机成为了他们与他人交流的主要渠道。

二是娱乐消遣。

手机上的游戏、音乐、视频等娱乐内容丰富多样,中职生在课余时间往往通过手机来消遣自己,屏蔽外界的压力。

三是学习资源。

中职生对于手机上的学习资源有着极大的依赖,他们通过手机获取和查找学习资料,进行作业答题等。

来自家庭教育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些家长以解决生活琐事为由,给予中职生过多的手机使用时长和自由度,导致中职生对手机形成依赖。

面对中职生“手机成瘾”现象,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需要加强对中职生的教育引导。

学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对中职生普及手机过度使用的危害,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

家长也应起到榜样的作用,合理规定中职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方式。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丰富的社交和娱乐空间,满足中职生的需要,减少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学校可以配备专门的学习资源室,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引导中职生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学习资源。

中职生自身也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他们应明确学习和娱乐的分寸,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中职生“手机成瘾”现象的原因可以从社交需求、娱乐消遣、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来分析。

对策包括教育引导、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学习资源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有效解决中职生“手机成瘾”问题,保证他们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中职学生手机依赖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职学生手机依赖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职学生手机依赖成因及应对策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职学生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重要群体。

这种现象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造成了负面影响,还会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种种问题。

因此,探究中职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成因分析1、孤独感和焦虑感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常常感受着孤独感和压抑感。

随着交际圈的拓宽,带来新关系和新风险。

因此,他们往往利用手机来寻求外部安全感和生存感。

此外,因为学习压力大、升学压力大、社交压力大等,还会产生焦虑感,这也会导致他们过度依赖手机。

2、信息链接性和沉迷性现代社会信息量过大,中职学生对生活中各方面的信息都有着高强度的需求。

智能手机也成为了他们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最方便的途径,并且连接了他们与全世界的信息。

此外,手机还提供了大量娱乐功能,如电子游戏、影视娱乐等,这些功能也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沉迷性和依赖性。

3、家庭影响力和社会风气孩子的成长与家庭密不可分,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观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的教育方式里,放任孩子使用手机时间,甚至不断地给予手机等电子产品来左右孩子。

这也考验着中职学生的自律能力,容易导致他们过度依赖手机和沉迷网络。

此外,一些人也因各种原因而沉迷于手机,成为了社会风气。

学生也容易仿效而加剧自己的手机依赖现象。

二、应对策略1、个人行为方面(1)定期休息:在手机使用过度时,可以将手放在背后,做深呼吸。

(2)规律作息:明确手机使用时长,合理规划时间利用。

(3)合理消遣:不仅要少用手机,还要注意增加适当的运动和娱乐,使人对整个生活更有兴趣,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让精神状态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

2、家庭教育方面(1)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尝试与孩子一起做有趣的事情。

(2)明确手机使用时间和范围:家长可以设定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时间不要过长,范围也不能涉及到不幸事件。

中职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职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职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摘要】中职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社交需求、学习压力、虚拟世界诱惑、家长监管不足和学校教育缺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学生自控机制,提倡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只有通过家校合作、学生自我管理和正确引导,才能帮助中职学生摆脱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困境,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中职学生、智能手机、沉迷、社交需求、学习压力、虚拟世界、家长监管、学校教育、家校沟通、自控机制、合理使用、应对措施1. 引言1.1 智能手机在中职学生中的普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中职学生中,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更是达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水平。

几乎每个中职学生手中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它们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他们进行社交、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

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中职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信息、交流沟通、使用各种学习工具和应用。

智能手机的多功能性使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陷入了沉迷于智能手机的现象中。

他们过度依赖智能手机的社交、娱乐功能,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如何正确地利用智能手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沉迷于智能手机的现象凸显沉迷于智能手机的现象在中职学生中愈发凸显。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社交活动中甚至睡前都无法割舍手中的手机,长时间盯着屏幕不愿离开。

他们沉迷于手机中的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弱,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丰富和社交网络的普及,中职学生更容易沉迷于手机。

他们追求社交需求,希望与朋友保持联系,获取社交认可,因此手机成为了他们不可或缺的工具。

学习压力也是导致中职学生沉迷于手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临着各科目的繁重学习任务,学生常常通过玩手机来逃避学习压力,进而陷入沉迷。

中职学生手机依赖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职学生手机依赖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职学生手机依赖成因及应对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中职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现象日益严重,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中职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控制和利用手机。

一、手机依赖成因1. 社交需求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社交的需求非常强烈。

而手机作为他们主要的社交工具,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和聊天工具方便地与同学、朋友们交流互动。

中职学生很容易陷入对手机的依赖,以满足自己对社交的需求。

2. 游戏吸引手机游戏是中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长时间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忽视学习和其他重要的事务。

游戏的刺激性和娱乐性导致学生对手机形成了强烈的依赖。

3. 学习压力中职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业繁重,学习任务繁重。

手机成了他们缓解学习压力的途径,通过看视频、刷抖音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手机成了他们的一种消遣方式,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

4. 家长监管不严由于家长对中职学生的手机使用管理不严格,许多学生可以随意使用手机,导致他们过度依赖手机,放纵自己沉迷于手机世界。

二、应对策略2. 设立合理的使用时间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以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在学习、休息和娱乐等时段内,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手机使用时间,但超出规定时间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3.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职学生除了使用手机外,还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参加体育锻炼、阅读书籍、参与社交活动等。

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

家长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监督,避免学生沉迷于手机。

5. 提供其他娱乐活动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手工制作、校园文艺表演等活动中,以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中职生“手机成瘾”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

中职生“手机成瘾”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

中职生“手机成瘾”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物品。

对于中职生来说,手机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但有一部分中职生存在“手机成瘾”现象,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手机成瘾”现象的原因1.虚荣心的驱使。

在现代社会,手机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中职生身处一个敏感期,在同龄人中间,拥有一部高档、时尚的手机可以让他们感到更加自信和自豪。

2.寂寞无聊的驱使。

在中职生的成长阶段,许多人都会面临孤独和无聊的问题,这时候手机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安慰和乐趣。

很多人出于这种心理,遇到闲暇时间就会沉迷于手机。

3.社交需求的驱使。

中职生正处于社交扩展的阶段,手机可以帮助他们更方便地与自己感兴趣的人群交流、分享生活、获取信息。

这一点可以满足中职生内心的社交需求。

1.影响睡眠。

晚上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而且手机屏幕也会影响人的褪黑素分泌,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影响身体健康。

2.影响学习。

中职生是正在接受教育的群体。

手机成瘾使得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影响成绩的提高。

3.损害社交能力。

过度依赖手机社交,中职生未能很好地进行面对面交流,进而影响了他们在社交中的能力。

三、解决方案1.减少使用手机时间。

中职生应该逐渐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划分出学习和娱乐时间,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2.丰富课余生活。

中职学生往往需要更加丰富的课余生活,多参加一些体育、文艺等类别的课程,或者选择加入社团,丰富兴趣,让生活更加精彩,减少无聊和寂寞。

3.进行必要的限制。

关爱中职生,不能让他们沉迷于手机中。

家长和学校可以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鼓励中职生进行一些非手机相关的活动,如散步、阅读、跑步等等。

4.建言中职生应当适时断网。

适时断网能够有效地控制中职生对手机的依赖。

在学习和工作时断网,让自己更加专注于任务,并且能够为自己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

中职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职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职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智能手机在中职学生中的普及现状智能手机在中职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手机功能的普遍化,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拥有并使用智能手机。

他们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社交、娱乐和购物等各种活动,使得智能手机在他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中职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查找资料、与同学交流、接收老师的作业布置等。

智能手机也成为了中职学生表达自我、展示个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社交软件和短视频平台,中职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互动,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

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中职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下降等现象。

中职学生应该正确看待智能手机,充分利用其优点,避免过度沉迷于其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2000字】1.2 中职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危害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看视频等行为不仅干扰到自己的学习,也会影响到周围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沉迷于智能手机会导致学生的眼部疲劳、颈椎疼痛等健康问题。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不仅对视力有害,也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紧张,进而诱发疼痛。

沉迷于智能手机还会导致学生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减少,社交能力下降。

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孤独感的增加。

过度使用智能手机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作息规律和身体发育。

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对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中职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引导和管理。

【2000字已到】2. 正文2.1 中职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根本原因1. 社交需求的满足:智能手机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社交平台,他们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和即时通讯工具与同学、朋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中职生手机成瘾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职生手机成瘾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职生手机成瘾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手机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中职生来说,手机更是陪伴他们成长的必备品。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多样化,很多中职生出现了手机成瘾的现象,一味沉迷于手机,导致学业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因素分析1. 逃避现实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充满了各种情绪和压力,面对学业压力和学校生活的不如意,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现实,沉浸在手机中以获得短暂的释放和快感。

2. 社交需求手机为中职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交平台,他们可以通过手机与同学、朋友进行交流,获取他们的认同和支持。

过度依赖手机社交也会导致中职生对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产生疏远和困惑。

3. 自我认同通过手机中各种社交软件的秀自拍、自我展示,中职生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我认同感,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赞美,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二、对策研究1. 家庭教育家长需加强对中职生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心态,让他们明白手机只是生活工具,而非生活的全部。

2. 学校引导学校需要重视中职生手机成瘾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正确面对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

3. 自我管理中职生需要自觉进行手机使用的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于手机,多参与学校和社交活动,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4.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也需要关注中职生手机成瘾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通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或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职生手机成瘾问题不容忽视,我们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共同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中职生走出手机成瘾的困境,健康快乐地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生手机依赖症形成原因及对策措施探究
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根据百度百科的描述,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哪怕只是半天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

一、中职学生手机依赖症现象在校园里总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或情况:几人坐在一起或行走中都不同程度的把手机把玩,吃饭、上课期间手机不离手。

运动场的学生不如以前多,寝室卧床玩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比比皆是。

班集体QQ群、微信朋友圈不停的刷屏留言。

有因网上的不当言论影响同学关系的,还有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法的,更有轻信网络言语上当受骗的。

笔者一直在中职学校从事学生的德育工作,根据长期调查和了
解发现我校中职学生群体中几乎每个人都拥有手机,甚至拥有 2 部手机的不在少数。

购买手机首先考虑的是智能功能特别是上网功能;使用套餐首先考虑的流量包月情况;使用功能较多的是微信、音乐、浏览网页、发消息、打电话;使用主要场所集中在寝室、教室;使用时间集中在早晚自习及课间10 分钟及就餐时段、课外活动、入睡前40 分钟左右。

手机在不宜时段使用是目前学生违纪的最多情况,也是学生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管理人员发现及学生本身陈述得知,
有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不看看手机就感觉缺少点什么,还有的学生很久没有电话和即时消息即感到自己和外界失去了联络,随即产生孤单和失落情绪。

二、笔者认为手机依赖症形成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中职学生因年龄较小,意志不够坚定,大部分学生实行寄宿制,从初中父母严格管教到相对宽松的生活学习氛围,学生本身放松了自身的有效管理,加之学习任务较轻、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缺失、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此消彼长注意力自然转移到其他方面。

2.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同时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猎奇心态突出,而手机智能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性。

随着手机功能不断升级扩展,不可否认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但就因为快捷、便利使学生对手机的过度沉迷和依赖程度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

3.学生来自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或父母教育缺失的家庭不在少数,本身成长过程就缺失陪伴、亲情和呵护,而且人际关系构建能力不足,主动与人交流缺乏勇气,甚至对周边集体缺乏安全感,突出者还有厌世情绪。

手机的相对私密性、功能多样性无疑极大满足了学生需要的社会关系、精神世界和安全感。

4.形成现状就是国家层面针对没有特定人群的手机功能限制、社会舆论影响、家庭父母对手机的使用态度榜样作用、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缺失等方面也是间接或直接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之一。

三、对手机依赖症进行改正和规范措施(一)从国家法律法规来
规范青少年的手机使用问题 1.青少年手机使用过度问题不光是我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不过别人已经充分重视并行动起来了。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些国外的经验,譬如:英国限制16 岁以下儿童使用手机;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服务;意大利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日本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学;美国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韩国限制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

2.主管部门或者某行政区域必须充分认识手机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前些年的网吧,因此应该针对手机的生产商、通讯运营商、游戏开发商,保证学生正常通话、紧急情况功能和学习、游戏等,做到特定功能、特定资费、特定浏览、特定内容,包括赋予家长及学校的相关权利。

特别是中职学生大多是远?x父母监管的寄宿制学生,手机的合理使用和监管更需要学校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但也更需要国家的法律作保障,形成良好的社会共建共育的氛围。

(二)主管教育部门或者学校领导手机素养的教育
1. 在咨询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教师只能说在学科领域或者某方面暂时领先学生,在这年龄段学习新鲜事物特别是网络媒介的兴趣、动力和成效远大于课本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想引导好学生,我们自身的理念和知识必须及时更新。

目前研究机构或教育部门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其中的教育规律。

(1)2014 年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研究所实践基地正式落户中山,这是全国媒介素养的第一个教师实践基地,媒介素养专项培训也是全国第一次专业化、大规模针对教师群体进行的专项师资培训项目。

据成都2015年3月20日报导:随着媒
介化时代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中小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2)20 日,由成都市XX局,XX局领导的教育科研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举行了开题会,该课题希望通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课程教育,使成都市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走在中西部乃至全国前列。

据悉,金牛区将建设成为成都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基地,之后将逐步在全市推广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

(3)根据知网数据显示,从2000 年至今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论文逐年递增,目前研究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个体研究越来越多,这是趋势也是形式所迫,所以只有自我不断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自我对媒介的理性认识和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力,才能使得自己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适应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力争教育理念方式的发展和创新。

2.学校增加对中职生媒介素养的教育在学校内设置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引进和培养相应的学科人才,组织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特别是手机素养)的分析和讨论,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课题攻关,借助于学校的校园网和信息资源库对学生开展具有目的性、系统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媒介的认知、判断以及运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