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草地管理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以呼伦贝尔草地为例

合集下载

我国北方草地现状分析报告

我国北方草地现状分析报告

我国北方草地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草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北方草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北方草地的现状,并探讨导致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现状分析草地面积减少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间,我国北方草地面积出现明显的减少。

主要原因之一是城市化扩张和农业生产对草地的剥夺。

大量的草地被用于建设城市和农田,这导致了草地面积的快速减少。

此外,人类大规模的放牧和过度的开垦也加剧了草地退化的速度。

草原退化严重草地退化是北方草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退化主要表现为草地植被的减少、品质的下降以及土壤的贫瘠化。

大规模的放牧活动和不合理的农业开垦破坏了草地的生态平衡,导致退化。

整个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受了巨大损失。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草地退化,北方草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草地的消失导致了水土保持能力的下降,水源的减少以及水土流失的加剧。

这对城市和农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草地生境的破坏也导致了大量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减少,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原因分析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导致北方草地破坏和退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大规模的放牧活动导致了草地过度利用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过度放牧导致植物不能充分生长和恢复,进而导致了土壤贫瘠化以及退化。

此外,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农田建设也加剧了草地的破坏。

气候变化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北方草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降雨量不断减少,极端天气频繁发生,这对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干旱和高温导致草地植被的枯萎和死亡,加速了退化的过程。

缺乏保护意识由于对草地价值的认识不足,很多地区缺乏对草地的保护意识。

政府和社会大众对草地的重要性缺乏了解,这导致了对草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也加剧了草地的退化。

解决办法加强保护管理加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解决草地退化问题的关键。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含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2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4题,9-10题)考点21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5-8题,11-27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点: 整体性易【来源】2017年全国高考题一卷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考点: 整体性易【来源】【全国百强校】2016-2017学年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A. 2月至6月B. 4月至8月C. 7月至11月D. 11月至次年3月考点:地域分异规律中难【来源】【全国百强校】2017届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林线是郁闭森林的上限,树线是毗邻林线,由边界明显的“树岛”、孤立木及低矮树木所组成。

“林树下线”是干旱河谷区2200m左右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及孤立“树岛”的混合交错带。

下图为我国岷江上游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图。

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牧民生计问题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

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牧民生计问题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

2021年2月第3期总第469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D EconomyFebruary 2021No. 3Total No. 469干旱、半干旱革原地区牧民生针问数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其其格(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论述了草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内蒙古干旱、半干旱传统草原牧区牧民生计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其中,脆弱性主要体现在自然灾害、生态压力等方面,而不稳定性表现在牧民收入过于单一、生产生活支出的骤增和个人消费观念的转变等有关,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对该区域的牧民生计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牧民收入的几点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推动草原畜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是高非牧就业机会;实现牧民收入多元化)加快完善草原牧区民生保障事业等对策措施,以期促进牧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牧民生计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关键词:草原地区;牧民生计;脆弱性中图分类号:F323C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 (2021) 03—0003—06草原牧区—这个曾经默默无闻且一直没有“存在感”的中西部边远地区,在近年来受到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这在草原地区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然而,最初开始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它的特殊地位或发展速度,而是在20世纪末和21 世纪初威胁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开始的。

准确地说,是草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才开始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强烈关注。

学术界对草原地区的研究虽然始于较早时期,但从研究范围、规模及深度来看,真正从全方位、系 统性的研究实际上是进入21世纪才开始的。

其中,最早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草原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历史[1]、生态环境[2]、产业结构[3]等方面。

随着牧区研究的逐步深入,学者们对“三牧”问题M、牧民经济学[5]、可持续发展理论[6]、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7,]、牧民生计[9]、草牧场产权制度变迁[10]、牧区合作组织[11]等不同角度和不同学科进行更深入研究。

林草交错带草原保护利用对策研究——以东北林草交错带为例

林草交错带草原保护利用对策研究——以东北林草交错带为例

以东北林草交错带为例,阐明林草交错带生态退化现状,揭示
响,东北林草交错带内天然草地退化严重、自然景观结构破
了林草交错带生态退化原因,全面分析林草交错带草原保护存
碎化程度增加、区域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系统脆弱
在的问题,在现有保护利用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就新时
特征逐步显现,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7] ,也严重
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11] ,为林草交错带草原保护利用奠定
纳河边的吉拉林及三河镇地区,南经牙克石直达阿尔山、宝
林的健康评价[10] 以及林草交错带草地退化成因分析[11] ,并
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林草交错带地理位置特殊,地形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项目“ 草林交错带草原保护
利用政策研究” 。
影响着北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针对林草交错带开展了大量基础
期的林草交错带生态保护利用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积极探索,
为新时期林草交错带草原保护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为推动新时期草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性研究,包括东北林草交错带景观动态分析[8-9] 、大兴安岭森
1 研究区概况
and Steep Ecotone as an Example
ZHANG Li⁃heng, WANG Cui⁃ping, WANG Hao⁃chen et al ( Northw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st⁃
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交错的过渡区域,景观上呈
草原与森林 2 种天然植被插花分布或镶嵌分布,结构上具有
明显过渡带特征或显著边际效应的呈连续分布的空间地

《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的生态经济综合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的生态经济综合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的生态经济综合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业基地,其草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合研究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的生态经济问题,分析当前草地资源管理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内蒙古草地资源概况内蒙古地域辽阔,草地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草原牧区之一。

草地资源不仅是畜牧业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草地资源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等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三、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现状(一)管理政策与法规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法规,如《草原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等,为草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内蒙古各级政府设立了草原管理机构,负责草地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监督等工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导致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草地资源退化与沙化问题严重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草地资源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草地的生产能力,还威胁到生态环境的稳定。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职责不明确、监管不力等。

这些问题导致管理效果不佳,无法有效保护草地资源。

五、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草地资源的产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为草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开垦、过度放牧等行为。

(二)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草原管理机构建设,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建立权责明确、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中国地理分论部分全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一、东部季风区及其内部差异北方地区(一)东北地区——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A、自然特征:B、社会经济条件:(二)华北地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包括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南方地区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一)自然环境特征——干旱半干旱1、地理位置范围1)、主要包括新疆、内蒙古,陕甘宁地区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全国4% 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新疆北部的哈萨克族。

2)、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3)、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大陆性气候为主)经度位置:73ºE——120ºE多(干旱——半干旱)纬度位置:40ºN——50ºN之间(温带为主)2、地貌1)特征:地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地表风力作用强烈。

2)、主要地形区:高原:内蒙古高原;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山地:天山山脉,贺兰山、阴山,昆仑山、祁连山;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3)、地形成因:山脉为内力作用形成褶皱山。

(板块碰撞)3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太阳辐射强,多风沙。

4河流:内流河为主,塔里木河、弱水本区有外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水文特征:流量小,季节性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流量随气温变化。

7、8、9月为汛期,10月后水量减小,冬季断流。

5、植被景观:温带荒漠(西)—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草原(东)降水量50mm————200mm————400mm内陆西——————————东(距海近)经度地带性西部以温带荒漠为主,耐旱植物(芨芨草,胡杨林)东部为温带草原(呼伦贝尔草原)6、自然资源:A矿产资源主要是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天然气主要油田:克拉马依塔北塔中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霍林河,元宝山东胜)陕西(神府)、新疆、宁夏(石嘴山,灵武),铁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矿,有色金属——甘肃金昌的镍,白银的铜,新疆阿尔泰的金。

蒙草生态介绍

蒙草生态介绍

对场地周围的环境、地形、 土壤、植被、水分条件等 开展调研和科学论证,并 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
STEP2.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项目实施的首 要工作,是后续工作的基 础。
STEP3.草种搭配
根据典型草原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植物,采用禾本科和豆科相结合,草本、 灌木和花卉相搭配的原则,特别是应用了抗旱、低碳的蒙草植物,主要包含: 蒙古冰草、羊草、赖草、新麦草、野罂粟、蒙草补血草等50多种乡土植物。
修复

修复

乌拉盖 草原生态修复中
科尔沁 沙地生态修复
科尔沁沙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总面积近9000万亩,分布在兴安盟、通 辽市和赤峰市。通辽市处于沙地的腹部,沙地面积达4086万亩,占科尔 沁沙地总面积的52.7%。通辽市针对科尔沁沙地制定了“双千万亩”治 理计划,蒙草公司通辽沙地治理与林草牧业发展研究院2015年开始,对 2万亩科尔沁沙地进行治理研究与示范,取得显著成效。
修复

修复

阿拉善 荒漠生态修复
基于驯化乡土植物修复本土生态的理念,蒙草在阿拉善荒漠腹地设立 荒漠植物研究院,研究荒漠植物及荒漠生态治理的集成技术体系,蒙 草阿拉善子公司与阿拉善盟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共 同签署了《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巴彦木仁苏木“十个全覆盖” 暨灾后重建工程PPP合同》,估算投资约1.35亿元,为荒漠化生态修 复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大数据支持。
沙地、沙漠生态治理关键点 1.植物多样性调研
不同地域和类型的沙地及沙 漠适合生长的植物不同。所 以修复之前需要对当地的植 物多样性进行系统普查,以 确定未来生态修复的植物用 种和配比。
科科尔沁沙地生态修复: 尔沁沙地处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以及农业和牧业过渡带,是我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 脆弱、土壤基质不稳定、风势强劲、沙化类型复杂。蒙草通过对当地气候、植物的研究,采用了整体 飞播加局部沙障的方式对这片沙地进行了治理。 阿拉善荒漠生态修复: 阿拉善地区空气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而且大部分地区属于流动性沙丘,使植物的生长和稳定 都成为极大的难题。因此,蒙草采用保护性种植的方式,一方面交替使用机械沙障和植物沙障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固沙,另一方面采用高效补水技术为植物进行水份补给,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量。

草地植物的抗旱性与干旱防治

草地植物的抗旱性与干旱防治

草地植物的抗旱性与干旱防治草地植物作为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严峻的干旱挑战。

草地植物的抗旱性及干旱防治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草地植物的抗旱性以及干旱防治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草地植物的抗旱性草地植物作为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其抗旱性能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草地植物的抗旱性取决于其形态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遗传背景等因素。

以下是草地植物的抗旱性相关特点:1.1 根系结构草地植物的抗旱性与其根系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深根系结构可以增加植物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因此,对于干旱地区的草地植物而言,培育深根系结构是提高抗旱性的关键。

1.2 耐旱种子一些草地植物在干旱环境下能够产生耐旱种子,这些种子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并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萌发。

这种特性可以使草地植物在极端干旱情况下存活下来,保持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1.3 角质层和气孔调节草地植物通常具有较厚的表皮和角质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同时,草地植物的气孔调节机制也能在干旱条件下限制气孔开放,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环境。

二、干旱防治策略为了保护草地植物及其生态系统,防止干旱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干旱防治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干旱防治措施:2.1 高效供水系统在干旱地区,建设高效供水系统以提供足够的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建设水库、人工灌溉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等,以确保草地植物能够获取充足的水分。

2.2 合理管理草地草地植物的管理对于维持其抗旱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合理的管理措施包括适时的修剪、施肥和除草,以保持草地植被的健康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

2.3 植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植物多样性是草地干旱防治的重要方面。

种植多样性的植被可以提高抗旱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应该加强对濒危物种和本地特有植物的保护,同时推广适应性强的干旱耐受植物的种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14, 4, 17-26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4 in Hans. /journal/sd/10.12677/sd.2014.42004Theoretical Basis of Management Policies in Arid and Semi-Arid Grasslands in Northern China—A Case Study from HulunbeierGrasslandYaozhi Zhou1,2, Saijing Hu31Institute of Tibet Plateau Ecology, Tibet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Linzhi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3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ding Centre of Ningxiang County Agriculture Bureau, ChangshaEmail: zyzhn666@Received: Feb. 8th, 2014; revised: Mar. 12th, 2014; accepted: Mar. 26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policies of Grasslands management have a wide coverage and huge impact. Only have cor-rectly understood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system and used it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management policies, we may be able to control the degradation trend of grassland in north China and to realize the grassland ecosystem’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quilibrium ecology theory and non-equilibrium ecology theory represent two ends of a spectrum of possibilities of grassland ecosystem evolution. The practical grassland ecosystem usually is at a state of a spectrum of possibilities between the two ends. Taking grassland of Hulunbeier as ex-ample, its ecosystem evolu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quilibrium and non-equilibrium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success or failure experiences of drylands management in the whole world, Dryland Development Paradigm (DDP) synthesized the reasonable parts of equilibrium ecology theory and non-equilibrium ecology theory and wa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drylands management philosophy. Directed by the principles of DDP, we can develop proper poli-cies of grasslands manag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history of particular objective grassland ecosystems.KeywordsGrasslands Management Policies, Equilibrium Ecology, Non-Equilibrium Ecology, DrylandsDevelopment Paradigm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草地管理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以呼伦贝尔草地为例周尧治1,2,胡赛晶31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林芝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3宁乡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长沙Email: zyzhn666@收稿日期:2014年2月8日;修回日期:2014年3月12日;录用日期:2014年3月26日摘要草地管理政策涉及面广、影响巨大。

只有正确理解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用以指导草地管理政策的发展,才有可能控制我国北方草地整体退化的趋势,使草地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可持续的系统。

均衡生态学理论与非均衡生态学理论只是描述生态系统演化理论上存在的两个极端形式,现实中的生态系统处于均衡与非均衡之间的某一状态。

呼伦贝尔草地演化过程同时表现出均衡性特征与非均衡性特征。

干旱区发展范式(DDP)在总结全世界干旱区管理的成败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了非均衡生态学模型和均衡生态学模型中的合理部分,是干旱区管理理念的最新进展。

在DDP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针对特定的目标草地生态系统的演化特征与演化历史发展出适当的草地管理政策。

关键词草地管理政策,均衡生态学,非均衡生态学,干旱区发展范式1. 引言作为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中面积最大、最重要的国土资源,草地资源不仅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基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屏障[1]。

但近年来,在全球变化影响(增暖、干旱、气候不稳定性等)与不当的草地管理措施的作用下,我国草地普遍发生退化,草地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改变、功能降低、稳定性下降,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1],我国北方草地已成为和即将成为一个不能自我维持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只有正确理解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用以指导草地管理政策的发展,草地生态系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可持续的系统[2]。

呼伦贝尔草原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其西部边缘籍由额尔古纳河、贝尔湖直接与俄罗斯、蒙古接壤。

呼伦贝尔草原功能状况一方面直接关系到额尔古纳河、贝尔湖的安全稳定,进而关系到中俄、中蒙边境的稳定。

呼伦贝尔草原,会同大兴安岭森林、以及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具有大自然“肾、肺”功能,在生态上对于我国嫩江流域文明发展、调节我国北方碳氧平衡、稳定水汽循环体系、保障生物基因宝库安全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任何有损于呼伦贝尔草原存在与发展的行为,因其最终将有损于大兴安岭森林与呼伦贝尔湿地的存在与发展,从而对我国东北、华北生态稳定以及健康稳定的国际交流造成根本性威胁。

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在畜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草原生态持续恶化,险象环生。

具体表现为草原大面积退化,生产力显著降低;草原沙化严重,且呈加速发展态势;草原湖泊数量不断减少,湿地面积缩小;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灾难频繁,危害加大。

面对如此状况政府、企业团体与牧民都付出巨大的努力来控制草原的退化与沙漠化,但是收效甚微。

本文的目的是在草地均衡生态学理论与非均衡生态学理论背景下分析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然后利用不同理论模型的草地管理原则分析呼伦贝尔草原现行的管理政策。

2. 草地均衡生态学理论与非均衡生态学理论对草地动态演化的驱动力认识的变化,草地生态学范式经历了从均衡草地生态学到非均衡草地生态学的转变[2]-[8]。

均衡草地生态学强调草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消费者–资源关系,认为生态系统生物因素是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9],而非均衡草地生态学强调草地所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强烈的环境波动(主要是降水的高度波动性)控制着草地的动态演化[2] [10]。

草地均衡生态学以植被演替的顶极理论为基础,认为系统的演化是连续的、可逆的。

因而,在草地管理方面强调控制家畜数量在草地承载力范围之内,保持家畜与植被处于均衡状态[2][11]。

草地非均衡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演化是不连续的和不可逆的,由于家畜主要受干旱区环境的控制而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家畜对草地植被的影响较小以致可以忽略不记,因此草地承载力管理不可行也不科学。

不过,由于大部分草地生态系统处于均衡与非均衡之间的某一状态[5] [12],因此非均衡生态学描述草地演化动态机制时也面临批评与挑战[13]-[15]。

对于大部分草地而言,其演化过程既受随机事件(干旱)的驱动,又受系统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3. 基于不同理论模型的草地管理3.1. 基于草地均衡生态学模型的草地管理草地均衡生态学模型认为(图1),作为均衡系统的草地生态系统由依赖于家畜密度的反馈控制来调节,由于牧民低效率高强度利用草地资源损害了草地生态系统以及他们的生存基础。

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认为通过系统内部结构的改变能使受损的系统恢复均衡状态是符合逻辑的。

单位草地面积上的家畜Figure 1.Grassl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grassl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equilibriumecology图1.基于均衡生态学的草地退化机制与草地管理数量的控制是最显而易见的调节措施,因此草地均衡生态学模型提出两类草地管理政策:减少载畜量、改变草地所有权体制。

减少载畜量是直接改变系统结构的方式,但是使牧民接受并有效实施这一政策存在困难。

而改变草地所有权体制(草地资源私有化)这一政策选择不仅对当期牧民收入的直接影响较小,而且对当地官员很有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