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印染废水预处理技术

印染废水预处理技术一、引言印染废水是指纺织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其特点是色度高、有机物含量高、水质变化大等。
这些废水如未经适当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印染废水的预处理技术对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印染废水预处理技术的分类、效果评价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印染废水预处理技术分类1.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等。
沉淀法是利用重力的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自然沉降,以达到去除悬浮物的目的;过滤法是利用过滤材料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截留;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
2.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混凝法等。
氧化还原法是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化学沉淀法是向废水中添加沉淀剂,使有害物质以沉淀的形式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混凝法是向废水中添加混凝剂,使废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而沉降。
3.生化法生化法主要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
厌氧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好氧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
三、印染废水预处理效果评价1.评价指标评价印染废水预处理效果的主要指标包括色度、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物(SS)等。
色度是衡量废水颜色深浅的指标;COD是衡量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BOD是衡量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的指标;SS是衡量废水中悬浮物含量的指标。
2.评价方法评价印染废水预处理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对比实验和数学模型模拟。
对比实验是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进行实验,以比较各条件下的处理效果;数学模型模拟是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预处理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
3.处理效果实例分析通过对比实验和数学模型模拟,可以得出各种预处理方法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例如,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结合的方法对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废水的色度、COD、BOD和SS等指标,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及效果分析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及效果分析印染行业是一个消耗大量水资源的行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到现代绿色生产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在印染过程中,废水的排放问题一直存在,在没有得到合适处理的情况下,这些废水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破坏。
印染废水的主要成分是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类,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是采用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方法。
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缺陷,在生物处理过程中,由于印染废水的有机污染物比较复杂,生物处理时间和效果都相对较差;化学处理方法虽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但生成的污泥很难处理,且处理成本较高。
为了更有效地治理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分为物化处理和生物处理两个部分。
物化处理包括沉淀法、吸附法、电化学法等。
沉淀法在废水中加入一些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凝聚成絮状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去除有机污染物和一部分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吸附法则是利用一些特殊的物质,如活性炭、陶粒、纳米材料等,在吸附剂表面上吸附污染物,使其除去,因其高效、良好的稳定性和再生性等特点在印染废水的处理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电化学法是将废水通过两极之间的电场加速起化学反应的速率,将染料和化学药物等对废水的有害物质进行彻底降解。
生物处理则是将印染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化降解,生成CO2、H2O等较为简单的无害物质。
新型的生物处理技术有外加微电解技术和启动剂技术等,可有效地提高废水降解能力和降解效率。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之后,能够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其处理效果要远远好于传统的处理方式。
具体分析如下:1. 印染废水的COD、NH3-N、TP等污染物都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之内,达到了回收再利用的要求。
2. 在处理印染废水的过程中,这些新的深度处理技术减少了处理成本和处理时间,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完全达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总之,通过深度处理技术可将有毒有害的印染废水转化成为对环境无害或较小影响的洁净废水,这是印染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保护环境的应有之义。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要点分析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要点分析印染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领域,但由于其行业特性使得产生大量的废水,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
因此,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成为该行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分析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要点,并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
印染废水的特点印染废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浓度有机物:印染过程中使用的染料、助剂等物质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使得废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浓度较高。
2.酸碱度波动大:印染过程中对织物进行酸碱处理,使得废水酸碱度波动较大。
3.色度高:由于印染过程中的染料和助剂残留,使得废水具有高色度。
4.难以生物降解:染料和助剂中的物质大多为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要点针对印染废水的特点,下面是一些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要点:1.预处理:印染废水的预处理是整个处理过程的重要环节。
预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离心等方法,用于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并起到初步净化的作用。
化学处理主要通过调节pH值、加入药剂等方法,使得废水的酸碱度和色度得到降低。
2.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目前常用的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之一。
通过引入特定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降解,从而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但是,由于印染废水中的染料和助剂等物质对微生物的毒性较大,降解过程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3.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用化学方法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氧化、还原、络合等。
通过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易处理物质,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4.高级氧化:高级氧化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印染废水处理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紫外光催化氧化等,在较高温度、高能量条件下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使其转化为易处理的无机物。
5.循环利用:印染废水中的染料和助剂等物质往往含有较高的价值,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例如,通过染料回收工艺,可以将废水中的染料回收,减少染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分析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分析印染废水是指由印染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主要污染特征包括高浓度的有机物、酸碱度变化大、色度高和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等。
由于废水组成复杂、难以降解和处理困难,印染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实现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循环利用,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一、物理处理技术:1.滤料过滤:将印染废水通过不同孔径的滤网,利用滤重物理效应,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颜料颗粒。
2.活性炭吸附:通过将废水与活性炭接触,利用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3.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多种膜技术,通过膜孔径的选择,实现对废水中各种颗粒和溶解物质的有效分离,达到废水深度处理的目的。
二、化学处理技术:1.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如过硫酸盐、高价铁盐等,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从而实现有机物的降解。
2.沉淀法:通过添加适当的沉淀剂如氢氧化钙、聚合氯化铝等,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颜料颗粒迅速沉淀到废水底部。
3.中和法:通过添加酸碱试剂,调节废水的酸碱度,使废水中的酸碱度达到中性,进而提高废水的生物降解性。
三、生物处理技术:1.好氧生物处理:通过利用好氧菌的代谢能力,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2.厌氧生物处理:通过利用厌氧菌的代谢能力,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成甲烷等有用产物,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3.植物处理:利用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通过其吸收和降解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
四、循环利用技术:1.膜技术回收:通过膜分离技术,将废水中的水分和溶解物质分离,实现废水的净化并回收水资源。
2.盐类回收:通过蒸发结晶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废水中的盐类回收利用,例如生产工艺中需要的盐类或者是制备其他化学品。
3.余热回收:将废水中的热能通过换热器等设备进行回收,用于加热或供应生产工艺所需的热能。
综上所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处理技术的结合运用,可以有效实现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循环利用。
《2024年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进展》范文

《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印染行业作为纺织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染料、助剂等污染物,如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研发与进步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问题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二、印染废水治理现状及问题目前,印染废水治理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治理成本高等。
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虽能去除部分污染物,但往往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且易产生二次污染。
生物处理技术虽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处理周期长、对有毒物质耐受性差等问题。
此外,印染废水治理的法规要求日益严格,企业面临巨大的治理压力。
三、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进展针对印染废水治理的难题,国内外学者和企业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技术,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首先,高级氧化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该技术通过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如羟基自由基等,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染料。
常见的有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
这些技术能显著降低废水色度,提高可生化性。
其次,膜分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对废水中的溶质进行选择性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常见的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技术。
此外,新型生物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如基因工程菌、生物膜法等,这些技术通过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有效降低印染废水的处理成本。
四、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印染废水治理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和优化。
各种新型、高效的治理技术的出现,为印染废水治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加先进的印染废水治理技术将被研发出来,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的主要技术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的主要技术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印染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但同时也是高耗水和高污染行业之一。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是通过多种方法对印染废水中有害物质进行去除和分解的过程。
目前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物理处理。
下面分别对这三种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介绍。
一、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力量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沉淀法、吸附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等。
1. 沉淀法沉淀法是将有害物质与沉淀剂作用,使其形成沉淀,并将其从废水中去除的过程。
常见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等。
2.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有害物质,将其从废水中去除的过程。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聚合物等。
3. 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是利用氧化剂将有害物质氧化成无害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等。
4. 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是将有害离子与反离子交换树脂作用,使其形成复合物并去除的过程。
离子交换法是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能够去除重金属等有害离子。
二、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分解、去除有害物质的过程。
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接触氧化等。
1. 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是将废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利用微生物进行降解和分解有害物质的过程。
好氧处理适用于COD浓度较高的印染废水。
过滤法是将废水通过过滤器过滤,利用滤器的孔径大小将有害物质去除的过程。
适用于悬浮物含量较高的印染废水。
3. 膜分离膜分离是利用微孔膜或超滤膜进行过滤和分离的过程。
适用于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情况。
总体来说,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水质情况等具体情况进行相应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印染废水处理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确保废水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及工艺流程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及工艺流程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物理法包括格栅筛网、调节、沉淀、气浮、过滤和膜技术等;化学法包括中和、混凝、电解、氧化、吸附和消毒等;生物法则包括厌氧生物法、好氧生物法和兼氧生物法。
目前国内的印染废水处理主要以生物法为主,辅以物理法和化学法。
然而,近年来难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大量进入印染废水,给处理增加了困难。
新型染料、PAV浆料和新型助剂等难以被普通微生物利用,使得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COD去除率大都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
此外,PAV等化学浆料造成的COD占印染废水总COD的比例相当大,但是它们很难被普通微生物所利用,使其去除率只有20%~30%。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是新的生物处理工艺和高效专门细菌以及新型化学药剂的探索和应用研究。
印染废水处理单元的选择需要考虑废水的水质和水量变化情况。
对于水量变化大的废水,调节池应考虑停留时间长些,但是如果后续处理单元为水解酸化或厌氧处理时,调节时不应采用曝气方式搅拌混合。
对于含疏水性染料较多的废水,混凝反应工艺应放在生化前面,以去除不溶性染料物质,减轻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
混凝药剂可根据染料性质选用碱式氯化铝(PAC)或硫酸亚铁(FeSO4)等,混凝反应方式采用机械搅拌易于调整水力条件,保证反应充分,反应时间应在25~30min 之间。
在考虑脱色效应时,应把反应时间再适当延长。
对于原水pH值高的废水,通常使用H2S04或HCl中和。
为了节省药剂用量,可在调节以后进行中和。
如果采用烟道气中和,则应考虑脱硫及除灰。
4) 沉淀(气浮):为了分离物化投药反应,可以考虑沉淀。
由于污泥量大,优先考虑辐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适用于小水量。
当有地皮可利用时,平流沉淀池采用吸泥方式时也可采用。
当投药量大时,泥量也大,辐流池可能会引起异重流,新颖地周边进出水沉淀池可克服这一缺点。
如果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含量高,可以选择气浮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课程名称:姓名:学号:专业:表1 印染工艺各工序排放废水中的主要化学品及其污染特征2 印染废水污染物的分类及性质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物有悬浮物、BOD、COD、重金属毒物和色度。
印染废水污染物物种类及性质见表2。
表2 印染废水污染物种类及性质3 印染废水水质水量特征及排放标准3.1 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印染工业废水具有以下特征:(1)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
印染废水总体上属于有机性废水,其中所含的颜料及污染物主要有天然有机物质(天然纤维所含的蜡质、胶质、半纤维素、油脂等)及人工合成有机物质构成。
(2)水质变化大。
在所排放的废水中,COD高时可达2000~3000mg/L。
且BOD/COD小于0.2,可生化性差。
(3)不同纤维织物在印染加工中所排放的pH不同,一般来说,碱度过高。
(4)水温水量变化大,由于加工品种、产量的变化,导致水温水量的不稳定。
3.2 印染废水水量特征印染废水排放量约为全厂用水量的60%~80%。
废水量跟随工厂的类型、生产工艺、机械设备、加工产品的品种不同,差异较大。
根据国内外的资料估算,每加工一匹棉织物,用水量约为1~1.2m3。
表3为国内部分印染厂水质水量[3]。
表3 国内部分印染厂水质水量3.3 印染废水排放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见表4。
表4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一级排放标准项目水量/(m3·d-1)COD/(m g·L-1)BOD/(m g·L-1)SS/(m g·L-1)色度/倍pH排放标准- 100 25 70 40 6~9 4 国内外研究现状4.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先后开发了絮凝、吸附、化学氧化、辐照、和生物法等处理技术。
目前,国外绝大部分印染废水均采用生物法作为处理流程的核心。
4.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印染工业废水处理的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以生物法为主,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好氧生物法。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人们对生物絮凝、生物吸附、生物固定化技术、高效菌的培养等进行了广泛研究,并逐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此外,近年来国内外致力于膜法和新型生物技术对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并取得很大的突破。
5 印染废水常用处理技术常用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有3类: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有格栅与筛网、调节、沉淀、气浮、过滤、分离、膜技术等。
化学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吸附、消毒等。
生物法有厌氧生物法、兼氧生物法、好氧生物法。
5.1 印染废水的物理处方法5.1.1 格栅和筛网格栅和筛网用于截留废水中较大块的呈悬浮物状态的污物。
对于印染废水,栅条间距一般采用10~20mm。
对于不能用格栅去除的1~200mm的纤维类杂物可考虑用筛网去除。
5.1.2 调节因为印染废水的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因此,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中都设置调节池,以均化水质水量。
5.1.3 吸附法目前,印染废水中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这种方法是将活性炭的粉末或颗粒与废水混合,或让废水通过由颗粒状物组成的滤床,是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吸附在多孔物质表面或被过滤除去。
对水溶性有机物去除非常有效,但不能去除水中的胶体和疏水性染料。
用作吸附剂的活性炭有粉状、轻质粒状、颗粒状等。
轻质粒状活性炭强度差,液体通过时易粉碎,粉状活性炭不易回收,一般采用粒状活性炭[4]。
国内也用活性硅藻土和煤渣处理传统印染工艺废水,费用较低,脱色效果好,但产泥渣量大,且进一步处理难度大。
研究表明,以活性炭的筛余炭作基炭,用碳酸铵溶液浸泡,烘干后再用水蒸气活化,可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使用寿命。
5.1.4 泡沫分离法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洗涤剂,属表面活性物质,许多亲水性染料带有活性基团,也属于表面活性物质。
生物处理法通常对表面活性物质难以降解,它们的存在对氧转移、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吸附降解都有严重的影响;对混凝剂有分散作用,因而将会增加混凝剂用量;引起大量泡沫,增加运转管理上的困难。
因此,印染废水处理前,最好预先去除废水中所含的表面活性物质。
泡沫分离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成本低。
5.1.5膜分离法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与回用。
膜技术被应用在染料废水的处理中,超滤处理洗毛废水,用PV A回收退浆废水,以及含纤维油剂废水的处理和回用。
而纳滤膜分离技术以其独特的分离特性,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的研究与广泛应用[5]。
目前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中使用的纳滤膜均采用加压过滤方式,通常在1.0Mpa以上的操作压力下运行,不仅能耗高而且膜污染严重,切对原水处理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纳滤膜技术的推广,因此改加压式过滤工艺为浸没式过滤工艺可以提高其效率并节能。
具有能耗低膜污染轻和预处理要求低等特点。
5.2 印染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5.2.1 中和法印染废水的pH往往很高,除通过调节池均化其本身的酸、碱度不均匀性外,一般还需要设置中和池,以使废水的pH满足后续处理工艺要求。
中和法的基本原理是使酸性废水中的H+外加的OH-,或使碱性废水中的OH-与外加的H+相互作用生成水和盐,从而调节废水的酸碱度。
在印染废水处理中,中和法一般用与调节废水的pH,并不能去除废水中的其他污染物质。
对含有硫化染料的碱性废水,投加中和会释放H2S有毒气体,因此中和法一般不单独使用,往往与其他处理法配合使用。
对于生物处理法,pH应调到9.5以下。
5.2.2 混凝沉淀(气浮)法在废水中投加铝、铁盐等絮凝剂,使其形成高电荷的羟基化合物,他们对水中憎水性染料分子如硫化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的混凝效果较好。
混凝过程中明显的吸附架桥作用不会改变染料分子的结构。
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法,所采用的混凝剂多半以铝盐或铁盐为主,PAC吸附架桥性能最好,而PFS价格较低。
混凝法对疏水性染料效果好,但对亲水性染料效果差。
5.2.3 氧化脱色法常用的氧化脱色方法:氯氧化脱色法、臭氧氧化脱色法、芬顿试剂氧化法、光催化脱色。
a.氯氧化脱色法用氯或其化合物作为氧化剂,氧化存在于废水中的显色有机物,破坏其结构,达到脱色的目的。
常用的氯氧化剂有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b.臭氧氧化脱色利用臭氧本身具有的氧化性,使染料分子中的显色基团中的不饱和键被氧化分解,使其失去显色能力。
臭氧是良好的氧化脱色剂,在反应过程中不产生污泥且无二次污染,但处理成本高,且COD去除率低,因此常与其他方法结合。
c.光催化脱色法当光催化剂吸收的光能高于其禁带宽度的能量时,就会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空穴与水、电子与溶解氧反应生成·OH和氧负离子。
由于·OH和氧负离子都具有强氧化性,因而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
光催化剂是光催化脱色法的重点,理想的光催化剂是TiO2。
由于传统的粉末型TiO2光催化剂,存在分离困难和不适合流动体系等缺点,难以在实际中应用。
近年来,TiO2光催化剂的掺杂化,改性化成为研究的热点。
d.Fenton试剂氧化法采用芬顿法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Fe2+在pH为4~5时催化H2O2生成·OH使染料氧化脱色。
Fenton试剂之所以有非常强的氧化能力,是因为·OH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经过改进的UV-Fenton法比传统的Fenton 试剂氧化法效果更佳[6]。
近年来,臭氧氧化法在国外应用比较多。
该法脱色效果好,但耗电多,大规模推广有一定困难。
氯氧化法也应用较多,利用氯及其含氧化合物等氧化剂将染料的发色基团氧化破坏而脱色有较好的效果。
采用臭氧和过氧化氢组合法处理染料废水时,过氧化氢能诱发臭氧产生羟基自由基,他的氧化能力强且无选择性,通过羟基取代反应转化芳烃环上的发色基团,发生开环裂解使燃料脱色。
采用铁屑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在pH为1~2时铁氧化生成新态Fe2+,其水解产物有较强的絮凝作用,可脱除硝基酚类,蒽醌类染料废水色度。
光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率较高,但投资大,耗电量高。
5.2.4电解处理技术利用电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有害杂质而被取出的方法称为废水电解处理法。
电解法对处理含酸性染料废水效果较好,但对颜色深、COD高的废水处理效果差。
电解法一般还同时伴随着气浮或混凝沉淀作用,所以处理效果较好,但是也存在电解过程中所加的点解质会造成其它杂质超标现象。
内电解法是通过化学腐蚀原理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利用铁-炭构成原电池产生的电场作用、在酸性充氧条件下产生的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铁和新生态H 的还原作用,氧化还原废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实现大分子有机物的开环、断链。
同时生成的二价铁离子以及他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和絮凝活性,特别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加入碱后会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可以有效地吸附、凝聚水中的污染物。
但由于内电解法的电场强度较弱,其电位差相对较小,内电解梵音速率也不够理想,相比之下,电化学氧化法利用通电过程重点及氧化溶液中的集团或离子产生强氧化剂,如羟基自由基、臭氧、和过氧化氢等。
将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相较于内电解更为彻底。
对COD和废水色度去除率较好,可作为高浓度印染废水的预处理工艺[7]。
微电解法是将铸铁屑作为滤料,是染料废水浸没或通过,利用铁和铁碳与溶液的电位差,产生电极效应。
电极反应产生新生态的H有较高的化学性能,能与染料废水中的多种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换染料的发色结构。
微电池中阳极产生新生态二价铁离子。
其水解产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5.3 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技术可分为好氧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和厌氧-好氧处理技术。
国内对印染废水以生物处理为主,占80%以上,尤以好氧生物处理法占绝大多数。
有表面加速曝气和接触氧化法占多数[8]。
5.3.1 好氧生物处技术好氧处理技术又可分为:传统活性污泥法、SBR法、生物接触氧化法、CASS 工艺、MBR 工艺。
a.传统活性活性污泥法具有投资相对较低、处理效果较好等优点。
但随着PV A等化学浆料和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日趋广泛,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降低。
因此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常与其他方法连用。
贾宏斌整合了HCR法与生物活性炭法。
在进水COD为1800mg/L和色度为500倍的情况下,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94.4%和99.0%。
b.SBR法SBR工艺具有时间上的推流作用和空间上的完全混合两个优点,使其成为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极具潜力的工艺。
彭若梦采用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在进水COD在800mg/L,pH在8.0左右的情况下,COD的去除率在50%~90%。
c.生物接触氧化法因其具有容积负荷小、占地少、污泥少、不产生丝状菌膨胀、无需污泥回流、管理方便、可降解特殊有机物的专性微生物等特点,近年来在印染工业废水中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