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对外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思想研究
赵元任语用学思想探讨

赵元任语用学思想探讨语用学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研究分支,有关语用学历史,先中国古代著名学者赵元任的思想影响最为深远。
赵元任是北魏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他把思想和文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对汉语语用学理论及实践的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的能力。
其主要学术成就主要有四个方面:器种的铭刻、汉英词编、辞识注释和文体学理论,本文以这四个方面为主要讨论点,对赵元任的语用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赵元任的器种铭刻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唐韵》中曾经提出将来用于汉语句子的“器种”,即器种铭刻,是以文本为中心进行研究,以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汉语语法及语用学。
这一研究方法在中国古代语文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赵元任在汉语语法及语用学意义上的杰出成就,也都是建立在器种铭刻作为重要研究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的。
其次,赵元任在汉英词编中也有重大贡献。
他把汉语和英语的词语进行了比较,并将其作为一本书汇编出版,这本书名为《汉英字典》,这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汉语的学习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英语有极大帮助。
书中收入了近四千多个汉字和中文释义,令人印象深刻。
《汉英字典》的出版,使人们更容易地理解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汉语语言的统一。
第三,赵元任的辞识注释也受到广泛的赞誉。
他发表的研究论著《舒新》,对辞识注释文学有着重大的贡献,他运用当时的批评方法,以认真的态度对古代文学注释进行了独特的分析,并给出了词语在文章中的句法用法和上下文的解释,极大地提高了古代文学注释的引证精度。
最后,赵元任在文体学理论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著作《礼乐天志》中论述了“文体学”,把汉语文体类型划分成了八类,把文体作为一种文学创作重要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批判了那些虚伪的文学作品,强调文体学中的“道家”理论,以鼓励文学创作的原则。
这一思想是当时文学界新的开端,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元任在文体学方面的思想精神,对当代汉语文体及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以上的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赵元任对汉语语用学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赵元任学外语的经验

赵元任学外语的经验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赵元任学习外语的背景和动机
2.赵元任学习外语的方法和技巧
3.赵元任学习外语的成果和影响
正文
赵元任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他对语言学的研究和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学习外语的经历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外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赵元任学习外语的背景和动机源于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世界的好奇。
他生长在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从小就对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渴望通过学习外语,了解和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
赵元任学习外语的方法和技巧是多样的。
他强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力训练来提高外语水平。
他认为,阅读是学习外语的基础,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用法。
同时,他也强调听力训练的重要性,认为听力训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
除了阅读和听力训练,赵元任还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他认为,学习外语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探索和发现。
他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提问,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理解和掌握语言。
赵元任学习外语的成果和影响是深远的。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掌握了多门外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等。
他的语言学研究,对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的外语学习经验,也为我们今天的外语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总的来说,赵元任学习外语的经历和方法,展示了他对语言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汉语口语语法 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 2005第一章绪论1.1 语法1.2 汉语口语1.3 语音第二章句子概论2.2零句整句的结构主语谓语的语法意义逻辑的谓语主语、谓语作为一问一答整句由零句组成主语的类型谓语的类型整句(S-P)作谓语复合句复杂句兼语句有计划的句子和无计划的句子第一章绪论1.3.6 重音正常重音:所有音节,既没有弱重音,又没有对比重音。
实际上,在没有中间停顿的一连串的带正常重音的音节中,不论是一个短语还是复合词,其实际轻重程度不是完全相同的,其中最末一个音节最重,其次是第一个音节,中间的音节最轻。
对比重音:不同于正常重音,在于它的音高幅度更宽,持续时间更长,音强通常也增加。
人名“黄种强”,若有人将“黄”听错“王”,为了改正其错误,会使用对比弱重音:轻声1.3.8 形态音位学边际音位:在多数语言中,有少数音位,其负担很轻,或者说其语音学上的负荷很小。
反之,如果一种语言中有一个音位只有很小的语音负荷,并且不能很好适合这个语言的总的语音模式,那它就形成所谓边际音位。
官话中有如下边际音位:中元音低元音第五声:如果有一个第三声的字在原调为第三声的轻声前边,它可能变为半三声像在其他轻声前一样,也可能升高为第二声,像在任何重读的第三声前边一样。
第二章句子零句:没有主语-谓语形式,最常见于对话以及说话和行动掺杂的场合。
2.5 逻辑的谓语逻辑谓语:一般来说,如果在一个S-V-O形式的句子里逻辑谓语是O,就是常常把句子改换成“S-V的是O”这样的形式,这就使O成为谓语的中心了。
试论赵元任的语法思想

中 图分 类 号 : 4 H16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3 2 (0 0 -0 9 0 10 — 4 12 1 )3 0 0 — 5 1
赵元 任 (82 18 ) 19— 92 祖籍 江苏 常州 。他 是享 有世 界声 誉 的语言 学大师 , 中国现 代语言 学 的开 是 拓 者 。他兼 通数 学 、 理 、 乐 、 学 。11 获哈佛 大学哲 学 博士学 位 。对 语 言学 中的方 言学 、 物 音 哲 98年 音
( 福建人 民出版社 , 福建福州 3 00 ) 5 0 1
摘
要: 论述赵元任语法研 究中所体现 出来的语 法思想。他的语法思想 内容丰 富, 观点新颖, 值得重视 。
探 讨他 的语 法思 想 , 发展 汉语 语 法 学而 努 力 。 为
关 键 词 : 元 任 ; 法观 ; 就 赵 语 成
复合 词 、 词 、 词 、 位词 、 名 词 、 词 ( 括 形 容词 )介 词 、 定 量 方 代 动 包 、 副词 、 接词 、 助 词 、 叹词 1 连 语 感 5 类 。 同上 ,42 4 3他把 动词和形 容词合 在一起 , 为谓词 或广 义 的动词 。 研究 词类 , 视词 的 ( P 3— 3 ) 称 他 重
18年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号用结构主义语言汉语语法学他的语法研究的代表作主要是国语入门中国话的文法先运用美国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语法的特点时期结构汉语语法两部著作流地位的结构主义汉语语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同过去的汉语语法著作对比来看中国话的文法提出不少新颖的看法的最小语法单个字同时又是一个
2 1 年第 3 01 期 总第 15 0 期
韵学、 语音学、 语法学 、 汉字改革、 拼音文字研制 、 社会语言学、 语言理论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和大 量的研究成果。语言学重要论著达 8 余种 。 0 12 —9 8 99 13 他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语言组主任。13 年后定居美 98 国, 历任夏威夷大学、 耶鲁大学等教授。 95 14 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9 1 18 年北京大学授予名 誉教授 称号 。
赵元任汉语类型学思想及其继承和发展

赵元任汉语类型学思想及其继承和发展语言大师赵元任晚年关于汉语类型特征的思考对于阐发汉语在世界语言类型中独树一帜的特殊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它指导和引领着百多年来现代汉语研究摆脱印欧框架,返求自身特征的方向与历程。
汉语大师级人物,如王力、吕叔湘、朱德熙、张志公等晚年也如赵先生一样,表现出类似的反思,有一种脱欧返汉、集体回归的倾向。
标签:字word 多音模式与辞不同层次的语法赵元任先生晚年关于汉语类型的思考与探索是他留给汉语语言学和世界语言学的宝贵遗产,其中若干重要概念与范畴经过徐通锵、潘文国、王洪君等字本位学者的阐发已得到长足的继承和发展,而另一些思想萌芽的理论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值得我们继续发掘、梳理和研究。
一、字的核心地位赵元任晚年的汉语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重在陈述事实,不顾忌与流行理论的冲突。
另一个是在与印欧语对比中研究汉语特点。
由此,他对汉语语言单位的看法发生了根本转变,这突出表现在对字与词的关系上。
他(1975)直接否认汉语有词这样的语言实体:“汉语中没有词但有不同类型的词概念。
”同时强调:“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字是中心主题,词则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都是辅助性的副题”(以下简称“字中心论”)。
赵元任的这篇文章是用英文写的,发表在台湾,未能及时为大陆学术界所知,直到1991年才由王洪君翻译问世。
①然而译文发表已有20余年,至今“字中心论”依然没有获得广泛的支持。
吴宗济先生评论赵元任晚年的学术思想“多有超越时代的创见,因而一时不易被人理解”(参见《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序)。
此话千真万确。
赵元任先生关于字和word的对比,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
首先,他认为字与word相当。
他说:“字这个名称(这样说是因为我希望先避免把word这个词用于汉语)将和word这个词在英语中的角色相当。
”这个“相当”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应该理解为:字和word都在各自语言中占有核心地位。
其次,他认为这两个角色相当的语言单位,其本身的特点并不相同。
论赵元任先生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论赵元任先生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创性贡献赵元任先生是20世纪享有国际声誉的语言学家,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在他的语言学生涯中,最杰出的贡献当属汉语语法方面的成就。
其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创性贡献主要有:在研究方法上,首次采用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上,首次将汉语口语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技巧上,首次将汉语语法与韵律特征结合起来研究;在研究体系上,首次提出了有创造性的见解;在研究难点上,赵元任先生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解释。
赵元任先生对汉语语法的研究思想影响了数代学者,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
标签:赵元任汉语语法开创性赵元任先生是江苏常州人,是清朝大诗人赵翼第七世孙,是天才的语言学家。
20世纪30年代,北京大学罗常培教授这样评价赵元任先生:“他的学问的基础是数学、物理学和数理逻辑,可是他于语言学的贡献特别大。
近三十年来,科学的中国语言研究可以说由他才奠定了基石。
因此,年轻一辈都管他叫‘中国语言学之父’。
”今天在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对赵元任先生精彩一生进行回顾是很有必要的。
赵元任先生一生在多领域成就非凡,这里我们仅撷取他在语法研究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做些归纳。
一、在研究方法上,赵元任首次采用结构主义方法来分析汉语语法从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马氏文通》,到黎锦熙提出的“句本位”理论,都是照搬西方传统语法的产物。
虽然说这段时间汉语的语法研究有了新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仍没有冲破传统语法的束缚。
第一个采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汉语语法的是赵元任先生。
《国语入门》是他用这个方法全面分析处理汉语的第一部著作,后写的《汉语口语语法》是在此基础上的提升。
(一)在《国语入门》《汉语口语语法》中,赵元任先生提出了比过去的汉语语法著作更新颖的看法1.关于词赵元任先生对“词”的定义:词是汉语句子结构中最小的语法单位。
他提出“自由字”和“黏附字”两个概念来区分字和词。
自由字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黏附字是一个字一定要跟其他字组合才能成为一个词。
语言学家赵元任生平简介

中国语言学界的璀璨明珠赵元任赵元任先生,江苏常州人,生于1892年,卒于1982年,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创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由于其自身出色的语言天赋,他熟练掌握了多国外语及中国各地近33种的地方方言,为我国的方言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其代表作品有《现代吴语的研究》《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等等。
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上的贡献也是犹如明珠一般璀璨,让人见识过一次就无法忘怀。
赵元任先生是一个文理双全的全才,其最开始是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选修物理和音乐,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赴康奈尔大学物理系任教,后选择回国在清华大学教授物理、数学和心理学的课程,之后又在多处学习,并于1947年之后父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和语言学。
赵元任先生多方面涉猎,且在各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但他最终选择了语言学,并持续在语言学上进行了长达六十多年的研究,为我国的语言学发展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点了一盏明灯。
在美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时期,赵元任先生显示出了他先进独特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是人跟人互通信息,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成系统的行为方式。
”这已经充分显现了赵元任先生对于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沟通和交际这一理解。
基于他这一语言观,先生总结了两条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其一是要遵循发音、语法和词汇的顺序教学,其二是要想法子让学习者跟语言本身接触。
也正是因为如此,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赵元任先生的教育中占有绝对的优先地位。
而其语言教学的成功也体现在他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他班级分为大班小班,大班由其自己负责授课,小班由各助教负责,先生负责指导。
同样贯彻其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他一天只给大班讲课一小时,剩余时间都让学生练习听力,对于语言接触,沉浸在语言之中。
这样的模式持续一个月后,虽不说每个人都学得很好,但在听说这样的交流上进步却非常显著。
“听说先行,读写跟上”也是我们现如今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种所贯彻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赵元任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思想及主要方法

赵元任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思想及主要方
法
赵元任是一位著名的汉语语音教学专家,他的汉语语音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汉语教学界内有很大的影响。
赵元任的汉语语音教学思想是建立在语音学基础上的。
他认为,汉语语音是汉语语言学习的基础,是掌握汉语语言的
前提。
因此,在汉语教学中应重视语音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汉语语音。
赵元任的汉语语音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注发音细节:赵元任强调关注汉语发音细节,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和语调等。
这些细节对于掌握正确的汉语语音至关重要。
2.重视练习:赵元任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汉语语音。
他建议学生多练习发音,逐步提高语音准确度。
3.使用录音辅助教学:赵元任认为,使用录音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
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练习发音,并根据录音比较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
4.强调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对于掌握正确的汉语语音非常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量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多接触正确的汉语语音。
5.另外,赵元任还建议在教学中使用语音游戏、语音拼读、语音跟读等方法来辅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语语音。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发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赵元任的汉语语音教学思想和方法强调重视语音学基础,注重练习,并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掌握正确的汉语语音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元任对外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思想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是赵元任在美国的主要事业之一。
他为此贡献了整个后半生的精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词汇和语法教学在他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以赵元任对外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分析其编写的汉语教材及相关学术作品,分析了其具体的教学方法,剖析了其教学实践背后的原则思想,并指出他的词汇和语法教学思想对现代的对外汉语教学仍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
标签:赵元任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教学思想赵元任(1892-1982),号宣重,又号重远(后均弃置不用),祖籍江苏常州,举世公认的语言学大师,被誉为“汉语语言学之父”。
他不仅在语言学和汉语研究方面贡献卓著,还是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长达44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他在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和古代汉语教学诸多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和完善的教学方法。
他以汉语语言本体研究的成果和自身的语言学习经验为基础,运用并改良当时盛行的教学法,从教学实践出发,编写大量教材,为语言教学另辟了一条成功的蹊径,得到中外语言教学界的认可与尊敬,为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界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
在近半个世纪的汉语教学中,赵元任培养了一大批汉语人才,他的教学模式至今仍在北美的汉语教学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正如Timothy Light所说:‘我们绝不能忘记:赵元任是我们今天一直使用着的教学模式的创始人’(Let us not forget that Y.R.Chao was the pioneer in what is now the accepted mode of teaching Chinese.)”[1]。
词汇和语法教学在语言教学中贯穿始终,是语言教学实践中最重要的部分。
因此,赵元任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对词汇和语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理论原则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些成就对我们当今的对外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赵元任词汇和语法教学主要方法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教学的三大主要部分。
语音教学是赵元任初级汉语教学的起步,是进行专门教授和训练的内容。
而对于词汇和语法的教授,赵元任是把它们放在课文的学习中同时进行的。
赵元任认为,词汇是学语言最容易也是最难的部分。
容易,是因为一个词不像语音跟语法影响得那么广;难,是因为词汇数量庞大。
所以,赵元任建议“得在句子里头学词的用法……记的句子越多越好”[2](P128)。
语言学习的材料不是一个个的词,而是课文或者连贯的言语。
学习者应该把词汇放置到其出现的短语、句子或场景中理解、学习、记忆。
如果只是把词语与本国语言对应,一个个地翻译背记,是学不好词汇,学不好这门语言的。
关于语法,他认为“语法也是影响全体的,因为它是概括的东西”[2](P127)。
语法一定要真正学“会”而不是学“懂”。
“会和懂是完全两回事儿”[2](P127)。
不论学生多么了解汉语的语法知识,即使他能将各种语法规则背得滚瓜烂熟,他也只是“懂”汉语,是否“会”汉语还需打个问号。
为了使学生学会语法,赵元任建议编写课本时最好开始时把词汇加得很慢,用很少的词来反复练习基本的语法,这样才可以学到“会”的程度[2](P127)。
赵元任在教授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项目时使用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及教学步骤。
首先,讲解课文。
在学习课文伊始,赵元任建议教师要先分析课文语法项目的结构、讲解课文语句的意义、生词的意义和用法、纠正学生的发音,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重点和课文内容是什么,为随后的学习和操练打下基础。
这一阶段赵元任把它叫作“准备阶段”(preliminary step)。
准备阶段完成后,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至少15至20遍,以达到对课文一定的熟悉度。
第二,学生重复法(echo method)。
这是赵元任在许多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文章中都推荐的学习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是:学生朗读一个句子或短语,然后不看书本重复一遍,重复完之后对照课本看看自己有没有词语使用、多词少词或者语序上的错误,如果有错误就对着书再看一遍,再重复一次,直到完全正确为止。
赵元任认为:The greatest virtue of this echo method is that it automatically strengthens any point on which the student is weak,while the parts already learned will be echoed correctly and so passed by comparatively unnoticed.(重复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它可以自动地加强学习者的弱点,而那些已经学会的部分被正确重复,因而相对来说不太会引起注意。
)[3](P74)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使学习者体会到整个句子的结构,特别推荐学生在课外自修的时候使用。
第三,通过词汇出现的短语、句子和场景引导学生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一些意义单一的词语,如:鼻子、原子、计划经济等词语,可以使用直接对译教授的方法。
除了这些,赵元任不提倡“get into the habit of equating every Chinese word with one or two English words in a mechanical way.That would be a sure way to talking pidgin Chinese(机械地将汉语词语与英语词语对译的方法教授和学习汉语词汇,因为这样很容易产生‘洋泾浜’现象)”[3](P117)。
尽管在Mandarin Primer(《国语入门》)的课后注释中有对文中出现生词的英语解释,但是他仍要求教师在学习的开始就告诉学生汉语的一个词语可能有很多意思,不能使用简单对译来学习,要求学生“The meaning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words have to be remembered in terms of their place in Chinese phrases,comparison with their opposites and correlatives in Chinese,etc(通过记忆词语在汉语短语中出现的位置、比较它们在汉语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法学习词汇的意义)”[3](P117)。
第四,使用范例和练习操练学生学习语法项目。
赵元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是在操练课上对每一个语法项目都要给学生提供大量、足够的练习,包括:朗读、复述、问答、句式变换、同型替换、英译汉等形式。
完成一项练习后,应该像课文一样,对练习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其意义,并做朗读、复述训练。
“在练习的时候,学生说了过后,先生要把正的对的再说一遍”[4](P526),加深印象。
第五,教师要严格但不刻意纠错。
关于改正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的方式,赵元任也有着独到的看法。
纠错,固然是要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
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接触汉语的时间有限,所以当学生说错了,教师不能再重复学生的错误,给学生加深错误的印象,一定要以平常的、自然的语音、语调将正确的答案说出来,再让学生模仿复述。
要用间接的方法使学生注意到正确的语言使用形式,不能改变原来的内容。
赵元任认为“对语言的教法要用烘云托月的方法,无形中使他注意,不要把它特别加重。
”[4](P527)二、赵元任词汇和语法教学的理论原则通过赵元任词汇和语法教学实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教学实践的背后有着成熟的理论原则为指导。
第一,结构主义思想。
赵元任在美国生活的前期,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并蓬勃发展的时代。
在这样的语言学背景的影响下,赵元任在很多著作和论文中都运用了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众所周知,赵元任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家,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他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理论基础。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法结构是赵元任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依照的标准。
同时,他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法结构的操练,也体现了他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思想。
分析他的著名汉语教材Mandarin Primer(《国语入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语法教学表现出浓重的结构主义色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汉语语法知识的传授,不仅在该教材第一部分“Introduction”中对汉语语法的各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而且在每一篇课文后的注释中对新出现的具体语法点做出了细致的讲解。
2.教学内容依据语法项目或语言点的难易程度安排,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语法项目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3.语法练习总体上采用的是结构主义“变换”的方法。
例如:对于一个语法项目采用陈述句、疑问句之间变换的方式练习或者使用该结构造句、做替换练习等方法。
第二,“直接法”原则。
在对词汇和语法进行的操练中,赵元任主要运用的是听、说等口头练习而不是阅读、翻译等书面练习的方式,并注意让学习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与使用正确的目的语多接触,体现了第二语言教学直接法对他的影响。
在Mandarin Primer(《国语入门》)中写到,当进入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时,学生会认为必须要记住许多词语的英语意义以及懂得汉语语法的整个规则。
这些固然很有用、很重要,但倘若学生把这些作为学习汉语的主要内容,那么他将根本学不会汉语。
语法的学习目标是真正地“会”说而不是“懂”语法规则。
对于一个语法规则,应该在讲解的基础上,用大量的练习来训练学生该规则使用的能力,已形成自动化:By doing a sufficient number of exercises on similar patterns,you will be able to form new sentences which you have never heard before(当在相似的语法结构上做了充足的练习后,学生便能够构建从未听说过的新句子)[5](P117)。
关于词汇,赵元任特别反对将汉语词与英语词的意思一一对应,机械记忆,认为记住词义并不是评价是否掌握词汇的标准。
他认为,真正掌握词义是通过记住词语在语言片段或语境中的用法,能够正确地使用词汇。
The degree of your advancement is solely measured by…the amount of hearing or making of typical utterance of the kind that people in China make when they talk(衡量学生的进步程度的唯一标准是,听懂或者说出类似于中国人交谈时所说的典型话语的数量)[5](P116)。
第三,汉语特殊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