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皮肤病
糖尿病与皮肤病之间的关系

糖尿病与皮肤病之间的关系在我的多年从医生涯中,我一直对糖尿病与皮肤病之间的关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名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我经常遇到糖尿病患者,他们的皮肤问题往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我的经验和知识,详细探讨糖尿病与皮肤病之间的关联。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问题还包括皮肤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功能受损,导致皮肤微循环障碍,使得皮肤的营养供应不足。
这种状况下,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色泽暗沉、粗糙、瘙痒等问题。
更严重的是,皮肤病变还可能导致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溃疡。
高血糖状态导致患者的血管病变,使得皮肤的血液循环受到严重影响。
这使得患者的皮肤愈合能力下降,一旦受伤,容易出现溃疡和坏死。
皮肤溃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感染和坏疽,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皮肤症状,如皮肤干燥、脱屑和瘙痒等。
这些症状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却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糖尿病与皮肤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医生,我们需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皮肤问题,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
同时,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加强自我管理,控制好血糖水平,减少皮肤病变的风险。
通过医患合作,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糖尿病带来的皮肤问题,让患者过上更加健康的生活。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糖尿病与皮肤病之间的密切联系。
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我经常遇到糖尿病患者,他们的皮肤问题常常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糖尿病与皮肤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问题还包括皮肤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功能受损,导致皮肤微循环障碍,使得皮肤的营养供应不足。
这种状况下,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色泽暗沉、粗糙、瘙痒等问题。
更严重的是,皮肤病变还可能导致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我曾经治疗过一位糖尿病患者,他的糖尿病足问题严重到了需要截肢的地步。
一例糖尿病皮肤病变病例观察

一例糖尿病皮肤病变病例观察病例报告:糖尿病皮肤病变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一、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5岁,因“皮肤瘙痒、暗红斑片”就诊。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年,长期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近期,患者自觉皮肤瘙痒、灼热感,尤其在夜间加剧,影响睡眠。
皮肤检查发现,双下肢皮肤呈暗红斑片,表面轻度脱屑,瘙痒部位以小腿和足跟为主。
患者否认其他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二、病例分析1. 病史特点:患者为老年男性,有10年糖尿病病史,近期出现皮肤瘙痒、暗红斑片,表面轻度脱屑。
2. 临床表现:皮肤瘙痒、灼热感,尤其在夜间加剧。
皮肤检查发现双下肢皮肤呈暗红斑片,表面轻度脱屑,瘙痒部位以小腿和足跟为主。
3. 可能的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能的诊断为糖尿病皮肤病变,具体为糖尿病性湿疹或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
4.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皮肤病如银屑病、鱼鳞病、过敏性皮炎等相鉴别。
三、治疗及随访1. 治疗方案:(1)控制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确保血糖稳定。
(2)抗过敏: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片,每日1次。
(3)止痒:给予外用止痒药物,如地奈德乳膏,每日2次。
(4)皮肤护理: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刺激。
2. 随访计划:患者每周来院复诊,观察皮肤病变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病例讨论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病因复杂,主要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微血管和神经病变有关。
在本例中,患者为老年男性,有长期糖尿病病史,近期出现皮肤瘙痒、暗红斑片,表面轻度脱屑,符合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特点。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肤瘙痒、灼热感、疼痛、感觉异常等。
在本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灼热感为主,皮肤检查发现双下肢皮肤呈暗红斑片,表面轻度脱屑。
这些表现可能与糖尿病性湿疹或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有关。
鉴别诊断方面,需要与其他皮肤病如银屑病、鱼鳞病、过敏性皮炎等相鉴别。
银屑病和鱼鳞病通常有明显的皮肤损害,如银屑病有典型的银白色鳞屑,鱼鳞病有典型的鱼鳞状皮肤损害。
糖尿病皮肤病变鉴别方法

糖尿病皮肤病变鉴别方法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皮肤病鉴别方法*二、糖尿病皮肤病的分类*三、糖尿病皮肤病的特征糖尿病皮肤病鉴别方法1、感觉异常有1/10的糖尿病病人,患有周围神经的病变。
例如感觉异常,包括有皮肤麻木、针刺感、疼痛或灼痛感等,特别是病人的足部,更容易发生感觉异常。
所以有些病人在没有发现糖尿病以前,经常先到皮肤科检查。
还有的病人下肢出汗减少或无汗;当环境湿度增高时,患者其他部位出汗增多。
2、皮肤瘙痒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状的,占病人的1/5。
这种瘙痒是一种全身性的,而且非常顽固。
在糖尿病的早期,这种瘙痒症状非常多见。
当病人经过治疗,病情有明显缓解的时候,皮肤瘙痒也可能逐步消失。
3、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发生于患者手脚处的皮肤并发症。
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薄,疱内是澄清的液体,疱的外边也没有红晕。
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或者消退后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
这种大疱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所以病人的预后差,甚至可导致病人死亡。
4、糖尿病性黄瘤糖尿病性黄瘤是膝、肘、背部或臀部的皮肤上,突然出现成群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小疙瘩(医学上称为“结节”)。
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一般没有瘙痒等自觉症状,摸起来略比周围的皮肤硬。
糖尿病皮肤病的分类1、第一类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的异常中间代谢产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皮肤感染、皮肤瘙痒、皮肤黄瘤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糖尿病产生的高糖血症以及高脂血症有直接关系,当糖尿病得到控制后这些病变随之缓解。
2、第二类与糖尿病的慢性退行性变有关,如糖尿病性皮病、红斑与坏死、糖尿病性皮肤大疱、硬化性水肿、糖尿病性神经疾病等,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引起微小血管病变,造成皮肤血供减少,伴同血管疾病的真皮结缔组织受损和其他附属器受损。
这类疾病的发生过程很缓慢,治疗起来也很困难。
3、第三类是伴发于糖尿病但与代谢障碍或退行性病无关的皮肤病,如糖尿病性类脂渐进性坏死、环状肉芽肿、白癜风等,这些疾病在患有糖尿病的人中更加常见,它们与糖尿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培训课件

❖ 出院时作好出院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教会糖 尿病饮食控制方法,快速血糖仪和尿糖试纸的使用方法,以 及褥疮的预防和护理特点等,防止褥疮复发。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
20
糖尿病患者的褥疮护理
❖ 控制血糖:首先根据入院评估针对不同患者
的不同病情,采取药物、饮食、运动相结合
的方法逐一制订控制血糖护理计划。老年人
因记忆力下降及体质衰弱,不能独立有效完
成计划,护士应协助督促完成。其次需要定 时动态的检测血糖水平,每日三餐前、后(餐 后2 h)检测血糖,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 护理方案,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 餐后血糖控制在.<11.1 mmol/L
有鲜红色肉芽,分泌物减少时,2~3天换药 一次。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
24
褥疮护理
❖ 疮面护理方法2: ❖ 1. 彻底清创: 清除坏死组织,修剪创面,用3%过氧
化氢溶液 冲洗。 ❖ 2. 局部用药: 用0.9%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的后,局部
涂甲硝唑 粉,创面深的部位用甲硝唑粉将创面填 平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2次。 ❖ 3. 避免受压:定时翻身,每2 h~3 h一次,保持床铺 的平整、干燥,避免拖位。 ❖ 4. 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 5. 严格控制血糖,避免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
7
糖尿病患者的褥疮护理
❖ 营养支持与护理:根据入院时所作的营养状况评估,
结合个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长期卧床不能自主进 食者,可每日鼻饲瑞素l000ml,高蛋白营养素适量, 保证患者每日总热量在10460—12500 KJ。能进食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表现

保持皮肤湿润
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干燥,使用保湿产品可以保持皮肤湿润,预 防皮肤裂纹和瘙痒。
选择适合的保湿产品
根据皮肤类型和季节选择合适的保湿产品,如乳液、霜等。
定期涂抹
每天涂抹保湿产品2-3次,特别是在洗完澡后应及时涂抹。
避免皮肤损伤
01
注意鞋子和袜子的选择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舒适、透气、合脚的鞋子,避免鞋子过紧或长时间穿
避免吸烟和饮酒,因为它们可能对皮肤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保持皮肤清洁 和湿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也是预防皮肤病变的重要措施。
谢谢观看
01
02
03
局部药物治疗
使用局部药物涂抹于患处, 如抗炎药、抗真菌药等, 以缓解皮肤症状。
系统性药物治疗
口服或注射药物,如抗组 胺药、免疫调节剂等,用 于治疗全身性皮肤病。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遵 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 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 免自行购药使用。
光疗
紫外线疗法
通过紫外线照射患处,调节皮肤 免疫系统,促进皮肤细胞修复。
详细描述
糖尿病性大疱病通常出现在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 的患者身上。水疱通常出现在四肢,尤其是足部和手部,也 可能出现在躯干和头部。水疱初期可能较小,但很快会扩大 并充满浆液或血性液体。
糖尿病性黄瘤
总结词
皮肤上出现黄色或橙色的斑块或丘疹, 通常出现在臀部、大腿和膝盖。
详细描述
糖尿病性黄瘤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导 致的皮肤病变。这些斑块或丘疹通常 不痛不痒,但会影响皮肤的美观。糖 尿病性黄瘤可以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 脂肪代谢来缓解。
瘙痒
总结词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瘙痒表现为持续或间断的痒感,可能伴有皮肤干燥、红肿等症 状。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中医防治指南

1 . 其他疗法 ① 中成药 :秦艽 丸,用于 治诸 风,瘙 .3 4 痒瘾疹 。②针灸 :对 外阴瘙瘁者 ,可取会 阴、双侧 ③外 治:苦参 酒:苦参、 百部 、野菊花 、风眼草 、樟脑 。将前 四种药装入大 口瓶 内,加入 7 %酒精 ( 白酒 )50 ml 7 5 或 0 0 泡 d后去渣 ,加 樟脑溶 化后 备用 。用毛笔刷外涂 。女性二 阴瘙痒 ,外用 苦参 、蛇床子 、石榴皮 、明矾 。水煎 ,洗患处 。 1 . 西 医治疗 原则 ①积极治疗糖尿病 。②避 免包括 .4 4 饮食 、环境在 内的不 良刺激 。③ 口服抗组胺药物及镇静 催眠药 ,也可选用维生素 c 、钙剂 等。④ 外用炉甘石洗 剂 、皮质类 固醇激 素软膏或霜剂 。⑤物理疗法 ,如紫 外 线照射 、矿泉浴等 。
等刺激性饮食 ,以清淡为宜 。 1 . 辨证论 治 皮肤瘙痒症多 由外风 、内风和瘀血 引 .2 4 起 ,治宜消风 活血为主 。①风热久郁证 :症状 :周身皮 肤瘙瘁 剧烈,病情缠绵 ,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 ,舌红苔 薄黄 ,脉弦细 。治法 :解表清热 ,搜风止痒 。方 药:乌 蛇祛风汤 (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 )加减 ( 乌蛇 、蝉衣、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黄连 、黄芩、金银花 、连翘 、 甘草 ) 。②血热 生风证 :症状 :皮肤掀 红瘙痒 ,剧者搔破 后可有 血痕 ,受热痒增 ,遇冷痒减 ,伴有 口干 、心烦, 夏季 高发 ,舌红苔薄黄 ,脉滑数 。治法 :凉血清热 ,消 风止痒 。方药:止痒熄风汤 ( 朱仁康 临床经验集 》 《 )加 减 ( 生地 黄、牡丹皮 、赤芍 、丹参 、玄参 、 白鲜皮 、煅 龙骨 、 煅牡 蛎、白蒺藜、生甘草 ) ③ 阴虚血燥证 : 。 症状 : 皮肤干燥 ,瘙 瘁 ,抓痕 ,血痕满布 ,舌红苔薄或 少,脉 弦细 。 治法 : 养血润燥 , 消风止 痒。方药 : 当归饮子 ( 证 《 治准绳 》 )加减 ( 当归、白芍 、生地黄 、白蒺藜 、荆芥 、 何首乌 、 芪、甘草 ) 黄 。④下焦湿热证 : 症状 : 皮肤瘙痒 , 好发于 下身,舌红苔 白腻或薄黄腻 ,脉弦滑 。治法 :清 热祛湿 ,消风 止瘁。方药 :龙胆泻肝汤 ( 兰室秘藏 》 《 ) 加减 ( 龙胆草、黄芩 、栀子 、泽泻 、 白木通 、车 前子、 生地黄 、当归 、柴胡 、生甘草 ) 。⑤瘀血 阻滞证 :症状 : 瘙痒剧烈 ,抓破后乌血流溢 ,皮疹呈暗红色,散布 全身, 或凝聚 结块 ,或融合 成片 ,舌质暗 ,苔薄 ,脉细涩 。治 法 :活血化瘀 ,消风止痒 。方药 :桃 红四物汤 ( 医宗金 《 鉴》 )加减 ( 当归尾 、赤芍 、川芎 、红花 、桃仁 、荆芥 、 蝉蜕 、 白蒺藜 、三棱 、莪术 、甘草 ) 。
5种皮肤问题要警惕糖尿病

5种皮肤问题要警惕糖尿病
1、出汗多
由于糖代谢障碍,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异常,糖尿病患者皮肤潮湿多汗,动不动就汗流浃背。
这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前兆,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
2、皮肤瘙痒
由于早期糖尿病患者皮肤是细菌和真菌滋生之地,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女性患者主要是阴部瘙痒,挠抓伤了皮肤组织以后还会发生其他感染。
3、感觉异常
四肢的皮肤时有麻木灼热感,也有人四肢疼痛,穿衣服和盖被子的时候疼的更厉害。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有些患者出现感觉异常后仍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4、毛囊炎
早期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已经比正常人高,皮肤组织的含糖量也高,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发生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毛囊炎。
皮肤上会出现痱子样的炎症。
这些痱子样的小疙瘩里面有脓液,触摸时会痛,把脓液排出后会愈合,但会反复发作,此起彼伏。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毛囊周围炎,又叫做疖。
5、皮肤疱疹
糖尿病人身体抵抗力弱,皮肤容易感染。
有的患者皮肤上会长水疱,里面有透明的浆液,多出现在手脚上。
虽然水疱几周内就可愈合,但会反复出现。
糖尿病患者会有哪些常见的皮肤病变?

糖尿病患者会有哪些常见的皮肤病变?*导读:糖尿病病人注重皮肤的清洁非常重要,每日要洗脸、洗脚、清洗外阴。
平时洗脸注意水温不宜高,毛巾宜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每次洗澡时间不宜长。
尤其注意避免用力搓洗,比如洗浴中心的搓背就不适合糖尿病病人。
……众所周知,糖尿病并发症才是糖尿病之所以为人们谈“糖”色变的原因。
糖尿病是由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遗传因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脂肪、蛋白质、糖、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 糖人容易惹上五种皮肤病糖尿病并发症往往可通过皮肤病变反映出来的约占30%~80%,20多种。
如能及时察觉这些扑朔迷离的皮肤病变,对糖尿病患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据临床研究统计,正常人患糖尿病后,有50%的病人会出现不同的皮肤病变。
以下皮肤病表现在糖友身上比较常见1、皮肤感染糖尿病发病的时候,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的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1/3的糖尿病病人,并发有皮肤感染。
例如毛囊炎,脓疱病和痈等细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在口腔部位经常出现“鹅口疮”。
鹅口疮是一种称为“念珠菌”的霉菌感染引起的。
念珠菌感染还可以发生在指甲,男性的外生殖器龟头。
皮肤上的癣病也是由于霉菌感染造成的。
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手癣,体癣,股癣,足癣等癣病。
2、皮肤瘙痒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状的,占病人的1/5.这种瘙痒是一种全身性的,而且非常顽固.在糖尿病的早期,这种瘙痒症状非常多见。
当病人经过治疗,病情有明显缓解的时候,皮肤瘙痒也可能逐步消失。
3、感觉异常有1/10的糖尿病病人,患有周围神经的病变。
例如感觉异常,包括有皮肤麻木,针刺感,疼痛或灼痛感等,特别是病人的足部,更容易发生感觉异常。
所以有些病人在没有发现糖尿病以前,经常先到皮肤科检查。
4、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发生于患者手脚处的皮肤并发症.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与皮肤病
发表时间:2011-12-20T11:45:06.3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5期供稿作者:马琼
[导读] 糖尿病的皮肤异常原因大多和高血糖、胰岛素的缺乏或过多有关。
马琼(湖北随州曾都医院皮肤科湖北随州441300)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5-0119-02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人们都知道它的主要症状是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在有些轻型或隐性糖尿病的早、中期,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出现,但在皮肤上却能显示出糖尿病的征兆。
据有关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罹患皮肤病的比例约占25%~30%。
在临床上,以皮肤病为首发症状或主诉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总数的
2%~3%,如能及时察觉到这些皮肤病变,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糖尿病性皮肤病的病因和分类
糖尿病的皮肤异常原因大多和高血糖、胰岛素的缺乏或过多有关,我们将糖尿病患者发生的皮肤病统称为“糖尿病性皮肤病”。
第一类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的异常中间代谢产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皮肤感染、皮肤瘙痒、皮肤黄瘤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糖尿病产生的高糖血症以及高脂血症有直接关系,当糖尿病得到控制后这些病变随之缓解。
第二类与糖尿病的慢性退行性变有关,如糖尿病性皮病、红斑与坏死、糖尿病性皮肤大疱、硬化性水肿、糖尿病性神经疾病等,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引起微小血管病变,造成皮肤血供减少,伴随血管疾病的真皮结缔组织受损和其他附属器受损。
这类疾病的发生过程很缓慢,治疗起来也很困难。
第三类是并发于糖尿病但与代谢障碍或退行性病无关的皮肤病,如糖尿病性类脂渐进性坏死、环状肉芽肿、白癜风等,这些疾病在患有糖尿病的人中更加常见,它们与糖尿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皮肤病和预防
1、皮肤真菌感染
为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并发的皮肤病,感染者高达40%。
此病不易治愈,且易复发。
真菌感染包括各种皮肤癣菌病和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如体癣、股癣、念珠菌外阴炎、念珠菌龟头炎和甲沟炎等。
治疗上除了外用抗真菌药物之外,可酌情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
2、皮肤化脓性感染
血糖的增高使皮肤含糖量增多,给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糖尿病中并发皮肤化脓性感染者约占20%,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临床多见疖、痈、毛囊炎、汗腺炎等。
治疗皮肤化脓性感染时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合理使用,避免二重感染。
3、糖尿病性皮肤病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病变,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0%,男性多于女性,一般无临床症状。
本病的特征为下肢远端伸侧皮肤多发性色素沉着,起初病损为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丘疹,继之成为黑褐色下蹈的萎缩斑。
常伴有糖尿病性微血管病,本病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在治疗上主要是积极治疗糖尿病,注意保护皮肤,抬高下肢,避免长时间站立,配合局部按摩,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4、皮肤病痒症
糖尿病病人中约有5%出现皮肤瘙痒症。
分为泛发型瘙痒症及限局性瘙痒症。
前者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引起皮肤干燥有关;后者多见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常与局部念珠茵感染有关。
在统计的504例糖尿病患者中,皮肤瘙痒症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真菌感染,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后皮肤瘙痒症状会随之缓解。
经常使用护肤品以保持皮肤滋润,同时可外用具有止痒作用的乳膏以减轻症状,必要时可以在临睡前服用抗组胺药物减轻瘙痒、促进睡眠。
患有皮肤瘙痒症切记不可过分烫洗,以免皮肤干燥加重瘙痒,甚至损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5、糖尿病硬化性水肿
据国外统计约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及肥胖病人,女性多于男性。
以皮肤硬化、非凹陷性肿胀为特征,病变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几乎无自愈倾向。
本病为胶原纤维增生和酸性粘多糖类物质沉着的一种粘蛋白沉着症。
并发本病的多为遗传性强的成年型糖尿病,或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多易合并微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及高脂血症。
在积极控制糖尿病的同时,长期口服维生素E 有效。
6、糖尿病性大疱
是以糖尿病伴发灼伤样水疱或大疱为特征的一种特异性皮肤病变。
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一般有较长的糖尿病史,主要与表皮营养损害、神经营养障碍及徽血管病变使表皮基底细胞变性等因素有关。
也有在轻度的外部刺激下突然发生。
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发生于四肢远端。
水疱小则几毫米,大则10厘米以上,壁薄,内含透明液体,也可为血疱。
水疱一般可于2~5周内自行愈合,不留痕迹,但有些病人可反复发作。
大疱者可将局部皮肤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液体,并以无菌纱布覆盖。
水疱干枯后可自行脱落,切勿用手将表皮剥脱。
可选择抗生素治疗,禁用类固醇激素。
7、糖尿病性颜面潮红
因皮肤微血管病变所致,主要是皮肤乳头下静脉丛和乳头部毛细血管扩张。
在两颊、下腭出现持久性潮红,糖尿病控制后可改善,但在轻度或隐性糖尿病中亦可出现。
应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于激动;同时用热水、凉水交替洗脸,以锻炼皮肤毛细血管的弹性。
8、糖尿病坏疽
该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
该病患者常伴有大动脉闭塞和足趾溃疡,这种足趾溃疡为干性坏疽。
若患者无动脉闭塞,则其足缘、足底、足背等处好发生溃疡,这种溃疡为湿性坏疽。
该病多由于糖尿病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所导致。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了知觉神经障碍以及痛觉或温觉麻痹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烫伤和外伤,以免引发坏疽。
争取早预防、早治疗、早控制。
9、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该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多由外伤而诱发,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但可在其胫骨前出现局限性大片硬皮样斑块,斑块的形态不规则,中央呈黄色,边缘为暗红色浸润。
因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积,逐渐引起血管闭塞,组织缺血,导致胶原变性坏死而发病。
该病即使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不能使这种皮肤病完全改善,只有在其皮疹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时方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特别需要保护皮肤防止发生破溃,一旦形成顽固性溃疡和坏死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坏死组织并植皮。
10、糖尿病性黄色瘤
该病好发于患者的面部(特别是眼睑周围),也可见于患者的躯干、四肢、臀部等处。
大约有0.1%的糖尿病患者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而发生此病。
该病患者常出现多发性黄色丘疹或斑块,丘疹的直径约为5毫米左右,周围绕有红晕且有瘙痒感。
控制糖尿病,或高血脂症消除后,皮损可以消退,遗留色素沉着。
糖尿病恶化时可再发生。
11、皮肤出汗异常
主要表现为上下肢局部皮肤不出汗或汗液异常增多,大多数与糖尿病引起皮肤微血管病变致使支配汗腺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12、糖尿病红斑性肢痛病
胶端皮肤发红、充血、皮温升高,同时有搏动性疼痛或灼热性疼痛。
休息、冷敷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可同时有膝反射异常、音叉振动感觉障碍等感觉神经损害。
病因是由于周围血管运动神经机能异常或神经干发生病变所致。
糖尿病患者每天清洁和检查皮肤很重要,尤其要高度警惕和认真对待新近出现的溃疡、红斑和皮肤破损。
特别是对那些肥胖和/或血糖水平过高的糖尿病人来说,皮肤出现感染更是常见,因此预防重于治疗,必要时应到医院进行检查。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地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