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综合治疗效果研究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由于胰岛功能异常引起的高血糖,如果不及时得到控制,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减缓疾病的进展。
研究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一环,它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在选择合适的药物时,需要权衡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
研究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效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决策。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剂两种形式。
口服药物一般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增加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理和适应症,研究其治疗效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
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是注射剂,主要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失效的患者。
注射剂一般包括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通过模拟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来控制血糖水平。
研究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方式来控制血糖。
药物治疗应该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整体治疗方案中发挥特定的作用。
因此,研究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效果,也需要考虑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综合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建议。
评估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效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疗效的指标,如血糖控制是否达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其次,还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等。
最后,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可能对同一种药物有着不同的反应,因此需要个性化治疗。
在评估糖尿病药物治疗效果时,必须进行严谨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确定研究的设计方案和研究对象。
分析糖尿病伴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治疗的疗效及其急症反应的相关因素

学术研讨CHINA RURAL HEALTH78中国农村卫生 . 2021年第07期2021.04通讯作者:刘云峰 (1986.10-),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湖南邵阳,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正畸临床研究,工作单位:长沙市口腔医院,科室:口腔正畸科。
根尖周炎作为牙齿根部发生的炎症属于口腔科常见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1]。
对患者自身内分泌造成影响,导致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急症反应能力比较低[2]。
本文将对糖尿病伴有根尖周炎患者采取根管治疗的效果和这类患者急症反应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阐述,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验组为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5例糖尿病伴有根尖周炎患者,对照组为我院同期收治的25例有根尖周炎且非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均确诊为根尖周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知晓并签署相关协议。
实验组患者男11例,女14例。
平均年龄(53.67±8.42)岁,疾病部位:磨牙9例,前磨牙16例。
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
平均年龄(52.23±7.72)岁。
疾病部位:磨牙11例,前磨牙14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实施根管治疗,在术前一小时内,选用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44023994)双倍剂量顿服。
首先局麻下开髓备洞,清理髓室,彻底清除坏死病变的组织,测量根管的长度,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冲洗根管消毒,置氢氧化钙后以暂封材料封洞。
1周到2周后复诊,进行根管填充。
根管治疗期间及填充完毕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记录,无症状患者一周后复诊,有症状患者随时复诊。
1.3 观察指标对急症反应总计率和糖尿病伴有根尖周炎患者急症反应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将急症反应疼痛程度分为三级,0级:无疼痛,患者恢复良好。
1级:轻度疼痛,患者恢复一般。
疖病合并糖尿病30例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科 3 0例疖病 同时或最后被诊 断为糖尿病 患者的
及 疖 病 进 行 治疗 后 显 效 2 例 , 效 4例 , 效 1例 。 结 论 5 有 无
3 . %. 0例患 者 中男 1 84 6 3 7例 , 1 女 3例 ; 男性 患 者年 龄 最小
3 4岁 , 大 6 最 2岁 , 均 年 龄 4 . ; 性 患 者 最 小 3 平 23岁 女 1岁 , 最 大 5 0岁 , 均 年 龄 4 . 。 平 34岁 自发 生 疖 病 到诊 断 为 糖 尿 病 的 时 间 , 短 为 3个 月 , 长 达 3年 。 最 最
一 嘧回目密厨
疗方法为应用抗 组胺类药物 和降低 毛细血管通 透性等对症 治
疗 , 制症状时间长 , 控 易复 发 , 期 疗 效 差 。 院 2 0 远 我 0 3年 7月一
性, 改善 胃黏膜 缺氧状态 , 防止 胃出血 , 减轻患儿的腹痛 。研究 表明过敏性紫癜患者存在 高免疫球蛋 白血症 , 西米替丁既可抑 制组织胺 等炎性 递质分 泌而减 轻变 态反应发 生 , 还能封 闭外周
参考文献
溶性 的酚酸类化合物 , 另一种是脂溶性 的酮类化合物 。水溶性
酚酸类物质具有清 除氧 自由基 , 防止 膜脂质过 氧化 , 以减轻 氧 自由基对组织 的进 一步损伤 ,从 而保护正常的血管 内皮细胞 , 并在一定程度 上修 复受损的血管 内皮细胞 , 其发挥正常的抗 使 血栓凝集功能 。酯溶性酮类物质能抑制血小板过度激活 , 减少 血小板凝集 , 降低血液 黏稠 度 , 改变红细胞膜 的电荷 , 增加红细 胞 的变形能力 , 抑制血栓形成 , 并能 扩张血管 , 改善 微循环 , 恢 复毛细血管 的舒缩功能 和解 除局部血 管梗 阻和淤血状态 , 对皮 肤瘀点 、 瘀斑改善有明显的作用 , 同时可以改善肾脏 微循 环 , 增 加 肾血流量 , 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 肾功能有保 护作用 。另外 , 对 复方 丹参对机体免疫 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降低 中性粒 细 胞的趋化性 , 同时抑制病原微生物 , 达到抗 菌 目的。 近年来研究 证实人体皮肤血管 主要 为 H 和 H 组胺受体 , : 而西米 替丁作为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患者压疮的临床效果研究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患者压疮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闸述了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患者压疮的临床治疗方法,更换敷料方法,治疗优点,治疗效果。
方法:以我科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8例因糖尿病引起压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进行压疮临床治疗,涂抹烧伤膏在压疮创面伤口,按时更换敷料,促进压疮伤口愈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患者压疮,疗效比较显著,更有助于促进压疮创面愈合,明显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美宝湿润烧伤膏糖尿病压疮现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种疾病引起的压疮发生率,呈逐步增长趋势,一旦发生压疮,加重病情后,可发展成败血症等,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上的浪费。
严重影响到患者疾病的康复,降低生活质量水平,更增加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难度。
近年来随着各种治疗压疮新型材料的临床运用,进一步开拓了压疮治疗的新思路,为压疮护理领域,不断提供了新疗法和新技术。
以我科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8例糖尿病引起压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对患者压疮创面伤口进行临床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7%,临床治疗上取得显著效果。
经过临床观察,与传统疗法相比,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效果满意,不仅利于上皮组织的修复与生长,有去腐生肌作用,还促进压疮伤口组织生长,尤以对患者2期压疮,效果较为显著。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8例,其中2型糖尿病53例,糖尿病酮症20例。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5例。
男性65例,女性43例,最大年龄92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年龄66岁。
1.2.评估情况1.2.1.全面综合评估患者年龄,性别,营养状况。
问询患者是否有基础疾患,患者的曾经用药情况,治疗情况。
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情况,问询患者压疮发生时间,原因,发生经过。
察看发生压疮的部位,颜色,面积,深度,问询之前是否有治疗用药的情况。
糖尿病论文(精品多篇)

糖尿病论文(精品多篇)摘要:目的观察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糖尿病病患采取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方法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的组别是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组32例。
比较各组病患护理干预后取得的效果。
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病患特点和具体情况的综合护理干预更适宜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围术期中。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糖尿病;护理0引言老年糖尿病病患中有一些病患同时伴有白内障,对他们的视力、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如意。
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病患,需要采用手术方式对其白内障进行有效的治疗,以改善这类老年病患的生活质量。
虽然,当前超声乳化术能够被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但是毕竟这类病患和单纯白内障病患有所不同,需要对他们同时患有的糖尿病加以充分的考虑,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
此次研究就对比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超声乳化治疗的此类病患的围术期中的效果,详细情况介绍如下:1基本资料随机择取近年来于本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糖尿病病患,包括女性病患35例,男性病患2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60岁,入院时空腹血糖均>12.2mmol/L。
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2护理方法以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以如下综合性护理方法对研究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2.1术前护理2.1.1术前检查术前陪伴病患进行诸如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散瞳后眼底检查等眼科检查,了解病患的晶状体核硬度等,明确病患是否符合超声乳化术的适应证。
加强对病患进行全身检查,尤其加强监测病患的血糖,做好记录,保证病患血糖处于可控范围。
2.1.2眼部准备术前2-3天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每天7-8次,术前一天0.9%生理盐水冲洗泪道、结膜囊,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且无法根除疾病。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医学宝贵的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患者所重视。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针灸、草药、饮食调理等,这些方法在根本调理和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西医在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等。
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注重对症治疗,能够迅速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能够在调理体质、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进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调理患者的体质、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西医则注重通过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来控制糖尿病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将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治疗糖尿病,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近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更多患者管理好糖尿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STING-IRF3信号通路介导糖尿病合并银屑病机制探索

STING-IRF3信号通路介导糖尿病合并银屑病机制探索摘要:糖尿病合并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复合疾病。
STING-IRF3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STING-IRF3信号通路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包括三个部分:1. STING-IRF3信号通路的概述和相应的分子机制;2.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基础病理学以及STING-IRF3信号通路在这种复合疾病中的作用;3.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药物和干预STING-IRF3信号通路的潜在治疗手段的探究。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银屑病,STING-IRF3信号通路,发病机制,治疗策略Introduction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率不断增加。
银屑病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肤红斑、鳞屑和瘙痒为主要临床特征。
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但它们也可以同时发生,成为一种复合疾病。
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发病率相比单一疾病大大增加,并且患者往往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治疗策略。
因此,探究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潜在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
STING-IRF3信号通路的研究STING-IRF3信号通路在细胞免疫防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STING是一种触发STING-IRF3信号激活的蛋白质。
当细胞受到感染、蓝光辐射等刺激,STING被激活并会促进TBK1和IKKε的磷酸化,从而可以促进IRF3的磷酸化和核转移,最终调节转录因子的活性。
STING-IRF3信号通路在细胞免疫防御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在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银屑病的基础病理学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免疫系统异常。
银屑病的病理学包括表皮增生、炎症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糖尿病则主要涉及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死亡等因素。
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以被看作是两种疾病复合的结果,所以其病理学也涉及到这两者的相互作用。
STING-IRF3在糖尿病合并银屑病中的作用STING-IRF3信号通路在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和宿主细胞死亡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研究

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研究发布时间:2021-11-22T05:14:29.10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4期作者:王兰[导读] 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护理干预效果。
王兰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40226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这6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护理干预效果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其发生与念珠菌感染密切相关,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部烧灼感,瘙痒难忍,白带增多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受病情影响,机体代谢功能将出现紊乱,阴道内糖原增加,酸度增高,霉菌的繁殖风险也较高,进而导致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发生率增高。
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为重点,纳入糖尿病合并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患者60例,进行分组分析,内容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综合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糖尿病;皮肤病;综合治疗;效果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显著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的特点,易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身心负担。
皮肤病,是存在于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1]。
近几年,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合并有皮肤病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因此,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临床诊治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与重视[2]。
鉴于此,为探究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综合治疗效果,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该院以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为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包括23例男性和17例女性,41~78岁为年龄区间,(56.3±8.72)岁为平均年龄。
4~21年为糖尿病病程(15.2±3.74)年为平均病程。
研究组,包括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43~81岁为年龄区间,(57.9±9.05)岁为平均年龄。
3~19年为糖尿病病程,(14.7±2.84)年为平均病程。
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和皮肤病诊断标准,且对该次研究处于知情状态下,并签署有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同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主要涉及降糖治疗和皮肤病对症治疗。
1.2.2 研究组研究组,给予综合治疗,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降糖对症治疗:以患者血糖值或尿糖检测值为依据,采用口服方式,服用降糖药物,同时,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随着病情的变化,以检测值为指标,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值<8 mmol/L,餐后2 h血糖值<10 mmol/L。
对于伴随有并发症的患者,需及时给予治疗。
例如,酮症酸中毒,利用活血化瘀药等,纠正中毒现象。
(2)皮肤病治疗:①真菌感染,
对于临床表现较轻的患者,在皮肤表面涂抹抗菌复方(或单纯)制剂,临床症状严重的患者,在涂抹制剂基础上,采用口服方式,服用0.15 g氟康唑,1次/周,1个疗程以4周为标准。
②皮肤化脓性感染,伴有汗腺炎、毛囊炎等的患者,局部涂抹百多邦,癥状严重的患者,联合抗菌药物治疗。
③皮肤瘙痒及湿疹,对于皮肤病变部位,给予保湿润肤处理,叮嘱患者切勿抓挠或挤压病变部位,涂抹止痒软膏、炉甘石洗剂于患处。
临床表现严重的患者,可采用口服方式,服用抗组胺药物。
④大疱病,将龙胆紫涂抹至病变区域,水泡大的患者,在消毒的基础上,采用无菌注射器,将其中的液体抽出,并给予常规包扎处理,定时更换药物,以患者病情为依据,联合抗菌药物治疗。
⑤皮肤皲裂、干燥患者,给予保湿润肤治疗。
(3)饮食疗法:为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皮肤病症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需重视饮食疗法。
以患者体重和实际病情为依据,合理搭配每日膳食,以患者性别、年龄及活动状况为出发点,估算患者每日所需热量,米、面为主食,严禁食用葡萄糖、蔗糖制品,可适当摄取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例如,虾、鱼等,避免摄取动物脂肪,达到纠正负氮平衡的效果,加速溃疡面愈合。
除此之外,以患者耐受能力为指标,叮嘱患者适当运动,以患者实际病情和年龄为出发点,设计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后,患者皮肤病症状基本消失,血糖值恢复至正常状态。
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皮肤病临床症状呈现出好转趋势,血糖值有所改善。
③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趋势。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实践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予以检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基于不同的治疗方式作用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显著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他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所造成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易导致各组织,例如,心脏、血管、眼等遭到慢性损害,出现功能障碍[3]。
其中,导致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①遗传因素:无论是1型糖尿病,亦或是2型糖尿病,均伴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呈现出家族发病倾向,约1/4~1/2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家族发病史。
②环境因素:对于2型糖尿病,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少,所导致的肥胖症
状,是常见的环境因素。
对于1型糖尿病,以免疫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一般情况下,遭到某些病毒感染后,例如,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出现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素β细胞受到侵袭[4]。
对于糖尿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常见于1型糖尿病,若伴有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三多一少”症状更加明显。
②疲乏无力、肥胖:以2型糖尿病较为多见,发病前,患者伴有肥胖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体重呈下降趋势[5]。
皮肤病(dermatosis),是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
皮肤,是人体第一道生理防线,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与机体功能活动存在密切联系,维持着机体与自然环境对立统一,可直接反应机体异常情况[6]。
其中,导致皮肤病的病因,涉及多方面内容:①理化因素:例如,压力、摩擦、放射、化学试剂等。
②生物因素: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寄生虫感染、接触某些植物、蚊虫叮咬等。
③遗传因素:以家族史疾病为主,例如,白化病、鱼鳞病等。
除此之外,还包括神经精神因素、代谢及内分泌因素等[7]。
近几年,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身心负担。
因此,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临床诊治得到患者及医师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目前,常规治疗方式在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效果并不显著。
综合治疗,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秉承着“以人文本”的理念,以患者实际病情为出发点,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在降糖治疗和皮肤病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饮食疗法与运动治疗,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保障,改善预后效果,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该次研究以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综合治疗。
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晓峰.综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65):47-48.
[2] 亢鸿儒.对78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6):173-174.
[3] 张凤华.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综合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142.
[4] 谭明灯,陈忠琼,杨雁,等.药物综合疗法治疗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
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95-97.
[5] 郑小宇.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191-192.
[6] 黄梅珍,李小娴.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1401-1403.
[7]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合并皮肤病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3):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