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统计学习题答案第10章统计指数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思考题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答案同1.3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

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统计指数习题及答案

统计指数习题及答案

指数分析一、填空题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现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反映指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和。

2.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和两种。

3.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是以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是以为同度量因素。

4.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标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5.平均指标指数等于标志水平指数乘以指数。

二、单选题1.甲产品报告期产量与基期产量的比值是110%,这是()。

A.综合指数B.总指数C.个体指数 D.平均数指数2.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物价指数B.平均工资指数C.销售量指数D.销售额指数3.某企业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长30%,产量增长20%,则单位成本增长()。

A.10%B.8.33%C.50%D.80%4.某企业产品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A.增长B.下降C.不变D.不能确定5.我国股票价格指数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A.平均指数B.综合指数C.固定权数平均指数 D.实际权数平均指数三、多选题1.综合指数是()。

A.总指数的一种形式B.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C.可变形为平均指数D.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E.一切现象的动态相对数2.某市商品物价指数为108%,其分子与分母之差为100万元,这表明()。

A.该市所有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8%B.该市由于物价上涨使销售额增加100万元C.该市商品物价上涨108%D.该市由于物价上涨使商业多收入100万元E.该市由于物价水平的上涨使居民多支出100万元3.零售物价总指数是()。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固定权数物价指数D.实际权数物价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4.指数体系的作用有()。

A.对现象进行综合评价B.进行指数之间的相互推算C.对现象的总变动进行因素分析D.可以测定复杂现象的综合变动E.分析总体数量特征的长期变动趋势5.我国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包括()。

A.上证综合指数B.深圳综合指数C.上证30指数D.深圳成分指数E.股价平均指数四、判断题1.总指数使反映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具有平均的意义。

统计学教材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统计学教材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最终完整版)整理by__kiss-ahuang第一部分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答案同1.3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

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社会统计学第三版第10章课后答案

社会统计学第三版第10章课后答案

社会统计学第三版第10章课后答案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分值: [单选题]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正确答案)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2.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分值: [单选题] *A.信息职能(正确答案)B.咨询职能C.反映职能D.监督职能3.“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分值: [单选题]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正确答案)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4.统计活动过程一般由四个环节构成,即()。

(分值: [单选题]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决策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汁分析和统计预测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和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正确答案)5.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分值: [单选题]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正确答案)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6.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分值: [单选题] *A.该班50名学生B.该班每一名学生(正确答案)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7.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分值: [单选题]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正确答案)8.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

(分值: [单选题] *A.每个工业企业B.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正确答案)9.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分值: [单选题] *A.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正确答案)B.人的年龄是指标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某家庭的人口数是统计指标10.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各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B 4.D 5.D 6.D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D 3.AD 4.BCDE 5.ABDE(三)判断题:1.×2.×3.×4.√5.×(四)简答题:答案略(五)综合题答案略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C 5.C 6.A 7.B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CD 2.ABC 3.ABCD 4.ABC 5.ACD6.ABCD 7.ABDE 8.BCE 9.ABE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㈤(五)简答题:答案略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B 5.B 6.A 7.B 8.C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B 2.BD 3.ACD 4.AD 5.BCD6.BD 7.ABC 8.AC 9.ABC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2可见,组距1000元的分布数列,更为合理。

(2)对选中的分布数列,计算频率、较小制累计次数、较大制累计次数、组中值:(3)略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A 4.B 5.C 6.B 7.B 8.C 9.B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E 3.ABCDE 4.BCE 5.ABCD(三)判断题:1.X 2.X 3.X 4.√5.X(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该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比去年增长百分比 =110%/(1+7%)-1=2.80%2.解:(1)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12178-9559=2619(亿元)(顺差)2011年进出口总额的发展速度=21737/17607×100%=123.46%(2)2011年进出口额比例相对数=9559/12178×100%=78.49%2011年出口额结构相对数=12178/21737×100%=56.02%(3)该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较快,出现贸易顺差。

统计学 指数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 指数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统计指数一、填空题1.狭义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3.指数按其所标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4.指数按其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5. 指数是在简单现象总体条件下存在的,指数是在复杂现象总体的条件下进行编制的。

6.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指数,一种是指数。

7.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8.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指数化指标是指标,同度量因素是与之相联系的指标。

9.综合指数编制的特点,一是选择与指标相联系的同度量因素,二是把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10.拉氏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派氏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

11.编制指数的一般方法是:指数是按拉氏指数公式编制的;指数是按派氏指数公式编制的。

12.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后。

13.编制综合指数时,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称,还可以称为。

14.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指数和指数。

15.平均指数是先计算出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指数,然后再进行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

16.在编制平均指数时,算术平均数指数多用为权数,调和平均数指数多用为权数。

17.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和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而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计算结果和综合指数一致。

18.编制数量指标平均指数,一是掌握,二是掌握。

19.编制质量指标平均指数,一是掌握,二是掌握。

20.在零售物价指数中,K表示,W表示。

21.平均指数既可依据资料编制,也可依据资料编制,同时还可用估算的权数比重进行编制计算。

22.因素分析包括数和数分析。

23.总量指标二因素分析是借助于来进行,即当总量指标是两个原因指标的时,才可据此进行因素分析。

24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果指数等于因素指数的,二是结果指数的分子分母之差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统计学:统计指数分析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统计指数分析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质量指标指数∑p1q1/∑p0q1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A.q0p1B.q1p1C.q1p0D.q0p0正确答案:B2、某公司报告期增加了很多新员工,为了准确反映全公司职工劳动效率的真实变化,需要编制劳动生产率的A.总平均指标指数B.结构变动影响指数C.固定构成指数D.职工人数指数正确答案:B3、某企业三种不同产品的出厂价格分别比去年上涨了5%、7%和12%,今年三种产品的销售额分别为2000万元、2600万元和400万元,则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了A.6.6%B.7.96%C. 8%D.6.57%正确答案:D4、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股票价格指数B.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D.农产品产量总指数正确答案:D5、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A.确定被比对象B.确定对比基期C.计算个体指数D.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正确答案:D6、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编制所采用的方法是A.拉氏综合指数B.固定权数调和平均指数C.派氏综合指数D.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指数正确答案:D7、某地区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依此计算该地区物价指数为A.109%B.9%C.108.1%D.8.1%正确答案:C8、在具有报告期实际商品流转额和几种商品价格的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确定价格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A.加权算术平均指数B.综合指数C.加权调和平均指数D.可变构成指数正确答案:C9、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A.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B.都固定在报告期C.都固定在基期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正确答案:A10、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A.7.1%B.7%C.11%D.10%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用综合指数形式计算的商品销售价格指数,表明A.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方向B.商品销售品种的变动C.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产生的影响D.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程度正确答案:A、C、D2、若以q表示出口数量,p表示出口价格,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p1q1/∑p0q0表示出口额的相对变动程度B.∑p1q1−∑p0q1表示由于出口价格的变动而使出口额变动的绝对量C.∑p0q1/∑p0q0表示出口量的变动而使出口额变动的程度D.∑p1q1−∑p0q0表示出口量的绝对变动量正确答案:A、B、C3、某农产品报告期的收购额为120万元,比基期增加了20%,按基期收购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收购额为115万元,则计算结论正确的有A.收购价格提高了4.35%B.收购量增长15%C.由于收购价的提高使农民增收5万元D.由于收购量的增加使收购额增加15万元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1、若P为产品价格,q为产品产量,则∑p1q1−∑p0q1为因价格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正确答案:√2、在编制综合指数时,虽然将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但同度量因素仍起权数的作用。

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贾俊平版

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贾俊平版

区分指标与标志,总量指标分类、分配数列、上限不在内原则、各种平均数之间的关系、平均发展指标!计算可能考的公式有: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结构(比例/比较/强度/动态)相对指标、各种平均数算法、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偏态和峰度、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总指数(很重要)、平均指标指数、重要经济指数的编制(上证指数、工业产品产量总指数、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贾俊平版2.1 (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A1414B2121C3232D1818E1515合计100100(3)条形图(略)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2)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119927.527.522.522.5合计40 100.0 2.3 频数分布表如下:某百货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表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频率(%)25~30 30~35 35~40 40~45 45~5046159610.015.037.522.515.0合计40 100.0 直方图(略)。

2.4 (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650~660 2 2660~670 5 5670~680 6 6680~690 14 14690~700 26 26700~710 18 18710~720 13 13720~730 10 10730~740 3 3740~750 3 3合计100 100 直方图(略)。

2.5 (1)属于数值型数据。

(2)分组结果如下:分组天数(天)-25~-20 6-20~-15 8-15~-10 10-10~-5 13-5~0 120~5 45~10 7合计60(3)直方图(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0章统计指数——练习题● 1. 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以下表:销售量 ( 公斤 ) 销售价格 ( 元 / 公斤 )品种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白菜550 560黄瓜224 250萝卜308 320西红柿168 170合计1250 1300 ────⑴ 用拉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⑵ 再用帕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⑶ 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解:设销售量为q,价格为p,则价值量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三者关系为:销售额 =销售量×价格qp = q×p于是,对已知表格注明符号,并利用Excel 计算各综合指数的构成元素以下:销售价格销售量 (公斤 )品种(元 /公斤 )q0p0 q0p1 q1p0 q1p1 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q0 q1 p0 p1白菜550 560 880 990 896 1008 黄瓜224 250 2 448 500 475 萝卜308 320 1 308 320 288 西红柿168 170 3 504 408 510 合计1250 1300 ──2124 2281 于是代入相应公式计算得:⑴用拉氏公式编制总指数为: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L qq1 p0 2124 104.16% ,q0 p0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L pq0 p1q0 p0107.73%⑵ 用帕氏公式编制总指数: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为P qq1 p1 2281q0 p1103.83%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为P pq1 p1 2281q1 p0 107.39%2124⑶ 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可见:拉氏指数>帕氏指数在经济意义上,拉氏指数将同胸襟因素固定在基期。

销售量总指数说明花销者为保持与基期相同的花销价格,因调整增减的本质购买量而以致本质开支增减的百分比;价格总指数说明花销者为购买与基期相同数量的四种蔬菜,因价格的变化而以致本质开支增减的百分比。

帕氏指数将同胸襟因素固定在计算期。

销售量总指数说明花销者在计算期购买的四种蔬菜,因销售量的变化而以致本质开支增减的百分比;价格总指数说明花销者在计算期本质购买的四种蔬菜,因价格的变化而以致本质开支增减的百分比。

●2. 依照上题的资料,试分别采用埃奇沃斯公式、理想公式和鲍莱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然后,与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的结果进行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采用埃奇沃斯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为:q1 ( p0 p1 ) q1 p0 q1 p1E qp1 ) q0 p0 q0 p1q0 ( p02124 2281 4405103.9896%4236采用理想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为:F qq1 p0 q1 p1L q P qq0 p0 q0 p1104.16% 103.83% 103.994869%采用鲍莱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为:B q 1q1 p0 q1 p1 1 (Lq P q ) ( )2 q0 p0 q0 p1 2104.16%103.83%104.00%2与拉氏销售量指数和帕氏销售量指数的结果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L q B q F q E q P q即拉氏销售量指数最大,鲍莱销售量指数次大,理想销售量指数居中,埃奇沃斯销售量指数较小,帕氏销售量指数最小。

●3. 某企业共生产三种不相同的产品,有关的产量、成本和销售价格资料以下表所示:计算期产品计量基期单位销售种类单位产量产量成本价格A 件270 340 50 65B 台32 35 800 1000C 吨190 150 330 400⑴ 分别以单位产品成本和销售价格为同胸襟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⑵ 试比较说明:两种产量指数拥有何种不相同的经济解析意义?解:设产量为 q,单位成本为p,销售价格为r,则价值量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三者关系为:产值 =产量×价格,总成本 =产量×单位成本qr = q × r ,qp = q × p⑴* 以单位产品成本p 为同胸襟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P :q选择已知表格中的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数据,注明符号,并利用 Excel 计算帕氏产量指数的构成元素以下:产量计算期单位成本产品计量单位基期计算期q0p1 q1p1q0 q1 p1A 件270 340 50 13500 17000B 台32 35 800 25600 28000C 吨190 150 330 62700 49500合计————101800 94500 于是,以单位产品成本为同胸襟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为P q q1 p1 9450092.83% q0 p1 101800* 以销售价格r 为同胸襟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qP再选择已知表格中的价格和产量数据,注明符号,并利用 Excel 计算帕氏产量指数的构成元素以下:产量计算期销售价格产品计量单位基期计算期q r q r1 10 1q0 q1 r 1A 件270 340 65 17550 22100B 台32 35 1000 32000 35000C 吨190 150 400 76000 60000合计————125550 117100 于是,以价格为同胸襟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为P q1r1 11710093.27%q q0 r1 125550⑵比较说明两种产量指数不相同的经济解析意义:以单位产品成本为同胸襟因素编制的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说明,按计算期计算的三种产品,因产量的变化而以致总成本增减的百分比。

以销售价格为同胸襟因素编制的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说明,按计算期计算的三种产品,因产量的变化而以致总产值增减的百分比。

● 4.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以下表:销售额( 元 ) 个体价格品种指数 ( %)基期计算期白菜1008黄瓜475萝卜288西红柿510合计2281 ─⑴ 用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⑵ 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停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⑶ 再用基期加权的几何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⑷ 比较三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解:设销售量为q,价格为p,则个体价格指数为i p,销售额指标、销售量指标、价格指标三者关系为:销售额 =销售量×价格qp = q×p⑴ 求用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用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价格指数为A p i p p0 q0 p0 q 0作 Excel 表格计算公式元素:基期销售个体价格品种额 ( 元 ) 指数 ( %) i q pp 0 0 q0p0 i p白菜880 990黄瓜448 95萝卜308 90西红柿125 504合计─用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价格指数为:A pi p p 0 q0p0 q 0107 .73% ;⑵ 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停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停平均价格指数公式为H p p1 q1 p1 q1 i p作 Excel 表格计算公式元素:计算期销个体价格品种售额 ( 元 ) 指数 (%) q1p1/i pq1p1 i p白菜1008 896黄瓜475 95 500萝卜288 90 320西红柿510 125 408合计2281 ─2124 即得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停平均价格指数为:p 1 q 1 2281 H p107.39%p 1 q 1 2124i p⑶ 用基期加权的几何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课本无此内容 )G pp 0 qi p p 0q 0107.01%● 5.利用第 4 题的资料和计算结果,试建立合适的指数系统,并就蔬菜销售额的变动进行因素解析。

V L qP p解:对总量的变动进行因素解析的方案为,VLPqp物值指数=物量拉氏指数物价帕氏指数按拉氏指数计算按帕氏指数计算亦即, 物 值= 的因物量变化引的因物价变化引总增量起的物值增量起的物值增量q 1 p 1 q 1 p 0 q 1 p 1 也许为:q 0 p 0 q 0 p 0 q 1 p 0( q 1 p 1q 0 p 0 ) (q 1 p 0q 0 p 0 ) ( q 1 p 1q 1 p 0 )依照第 4 题的资料和计算结果得:q 1 p 0q 1 p 1 104.16% 107.39%q 1 p 1 q 0 p 0q 1 p 0 111.86%q 0 p 0( q 1 p 0 q 0 p 0 ) ( q 1 p 1q 1 p 0 ) ( q 1 p 1q 0 p 0 )上述关系说明: 四种蔬菜的销售量增加 4.16%,使销售额增加 84.8 元;价格上涨 7.39%,使销售额增加 157 元。

两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使销售额增加 11.86%,增加总数为元。

● 6.已知某地区 1997 年的农副产品收买总数为360 亿元, 1998 年比上年的收买总数增加12%,农副产品收买价格总指数为105% 。

试考虑, 1998 年与 1997 年比较:⑴ 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多少收入?⑵ 农副产品收买量增加了百分之几?农民因此增加了多少收入?⑶ 由于农副产品收买价格提高5%,农民又增加了多少收入?⑷ 考据以上三方面的解析结论能否保持协调一致。

V L qP p解:这是因素解析题型,应该应用指数系统,VL qP p题中,农副产品收买总数、收买量与收买价格的关系为:收买总数 =收买量×收买价格qp =q ×p则已知q p360 , V=1+12% , P p 105% ,0 0⑴求 1998 年与 1997 年比较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的收入额,亦即收买总数的增量Vq pq p 0 :1 1 0由已知得Vq 1 p 1 q 0 p 0 360 12% 43.2 (亿元 )⑵农副产品收买量增加百分比为L q :由指数系统得L qV 1 12% 106.67% ,P p105%农民因此增加的收入,亦即为农副产品收买量增加以致收买总数增加量L:q由于L qq 1 p 0 ,获取 q 1 p 0 L qq 0 p 0q 0 p 0于是,Lq 1 p 0q 0 p 0 L qq 0 p 0q 0 p 0qq 0 p 0 ( L q 1) 360 6.67% 24.0 (亿元 )⑶由于农副产品收买价格提高 5%,亦即 P p 105% ,农民增加的收入P,p由于P pq 1 p 1q 1 p 0 V q 0 p 0 L q q 0 p 0L q P pq 0 p 0L q q 0 p 0L q( P p 1)q 0 p 0(亿元 )⑷考据以上三方面的解析结论:由于L q P p 106.67% 105% 112% ,而V 112% ,比较得V L q P p又由于L q P p而V,比较得L q P p VV L q P p可见,指数系统建立,V L Pq p说明,以上三方面的解析结论能保持协调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