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损伤造模

合集下载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研究早期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分子机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

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和对照组(8只)。

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模型组饮用7%~56%梯度递增的白酒12周。

取材前24 h和12 h,分别以56%白酒急性灌胃后处死大鼠。

每天记录大鼠食用饲料量及饮用量;每周称量大鼠体重。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

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和形态学改变。

结果12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率为(61.67±1.9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9±3.12)% (P<0.05),肝脏指数模型组(3.74±0.54)高于对照组(2.85±1.26)(P 32%~65%;F3:>65%~75%;F4>75%。

1.3.6.2酒精性肝炎依据炎症程度分为4级(G0~G4):G0无炎症;G1腺泡3带呈现少数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散在个别点灶状坏死和中央静脈周围炎;G2腺泡3带明显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增多,出现Mallory小体,门管区轻至中度炎症;G3腺泡3带广泛的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明显,出现Mallory小体和凋亡小体,门管区中度炎症伴和(或)门管区周围炎症;G4融合性坏死和(或)桥接坏死。

1.3.6.3酒精性肝纤维化依据纤维化的范围和形态分为4期(S0~S4):S0无纤维化;S1腺泡3带局灶性或广泛的窦周/细胞周纤维化和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S2纤维化扩展到门管区,中央静脉周围硬化性玻璃样坏死,局灶性或广泛的门管区星芒状纤维化;S3腺泡内广泛纤维化,局灶性或广泛的桥接纤维化;S4肝硬化。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酒精性肝病的临床分析

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酒精性肝病的临床分析

3、治疗方法
3、治疗方法
目前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治疗方法
(1)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最基本措施,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3、治疗方法
(2)药物治疗:在戒酒的基础上,可采用一些药物来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 炎症,如维生素B、C、E、S-腺苷蛋氨酸等。
3、治疗方法
(3)肝移植:对于终末期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四、结论
四、结论
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作为研究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工具,在模型的建立过 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研究过程中,要结 合临床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来综合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和药物的疗效。我们也 要认识到模型的局限性,不断优化和完善实验方案,以便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提供 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着重于深入探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发掘更为有效 的治疗方法以及评估新药的开发潜力。
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 立及酒精性肝病的临床分析
目录
01 一、建立小鼠酒精性 肝纤维化模型 三、小鼠酒精性肝纤
03 维化模型的应用和局 限性
02
二、酒精性肝病临床 分析
04 四、结论
内容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我国 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为了更好地研究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建立 稳定、可靠的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是关键。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小鼠酒精性 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方法、酒精性肝病临床分析以及模型在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 性。
三、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的 应用和局限性
1、应用
1、应用
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在研究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探讨治疗方法及评 估药物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通过该模型可以研究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 对肝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此外,小鼠酒 精性肝纤维化模型还可以用于筛选和验证一些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药物。

改良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改良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朱强 王科 钱 晓锋 饶 建华 王 学浩 李相成 吕凌 张峰
利用 简易 胃造
【 要】 目的 摘
探 索建立简便和稳定 的酒精性肝病 ( L 的动 物模 型。方法 A D)
漏 的方法 , 将实验动物分为 四组 , 为正 常小 鼠( A组 n=1 ) B组为 胃造 瘘后 给予生理盐水 ( 2; n=1 ) C 2 ; 组为 胃造瘘后给予酒 精( 8g・ g ・ ) = 2 ; 1 k ~ d ( 2 ) D组小 鼠给予 自制 的 z Q液 ( 2 ) n= 2 。实验动态 观察 l , 2周 分别 在第 4周 、 、 、2周测 四组小 鼠肝重、 6周 8周 1 体重值并 检测肝脏 A T和 A T水平 , L S 同 时 收集肝脏标本经 H 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 组织 的结构变化 。结果 C组模 型与 A组 和 B组 比较也 出 现不 同程度的肝脏损害 , 但损害的程度较 D组轻。D组小 鼠在 4周开始 出现 了肝细胞脂肪 变性 , 8周
(8g・ g ・ a ) ( 1 k ~ dy n=2 ) ru eeg e o maeZ u ( 2 ;G opD w r i Dhme d Q f i n=2 ) h i rA J ad v l d 2 .T el e I n v T
AS v l wee d n mial n trd fr 1 e k . T e mo s r m v r r u r a u e i e T l es e r y a c l mo i e o 2 w e s y o h u e fo e ey g o p we e me s rd l r v w ih 。b d e g t n e e t d lv l o T a d AS t h 6, 1 e k e p cie ywh n t e l e eg t o y w ih d d t ce e es f a AL n T a e4, 8, 2 w e s rs e t l e h v r t v i w r olce t t e s ne t . T e p t o o i h n e o h p t is e i oh g o p a b e v d e e c l td a h a l i e me h a lg c c a g f,e a i t u n b t r u s w s o s r e h c s

酒精性肝损伤造模

酒精性肝损伤造模

酒后饮绿茶对小鼠肾功能影响的实验性研究李佳陈路军陈洁徐立思齐慧娟陆妙君指导老师:黄品贤(上海中医药大学03中西(七)上海201203)[摘要]目的观察给最佳酒醉状态的小白鼠灌茶对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检测给小白鼠0.15ml/10g白酒后20min灌入低、中、高浓度茶、解酒阳性对照药枳椇子各0.20ml/10g,连续7天后血肌酐、血尿素蛋及尿蛋白含量。

结果⒈高中浓度茶组、模型组的尿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⒉各组生存曲线比较的Log-rank检验结果:χ2=20.39,P<0.01。

⒊肾脏病理改变:低浓度茶组小鼠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变,但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明显,有较多量红细胞漏出,可见炎症反应,间质未见纤维化;中浓度茶组肾组织结构完整,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间质未见明显充血,少量红细胞漏出,间质未见纤维化;高浓度茶组肾脏组织结构与中浓度茶组接近。

阳性对照组肾组织结构基本完整,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间质少量充血。

结论根据尿蛋白、实验小鼠的生存曲线分析、肾脏的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得出:⒈酒后饮茶均可导致小鼠的死亡,但是酒后高浓茶对肾脏的损害作用最小。

⒉酒后饮淡茶及阳性解酒药枳椇子能起到一定解酒作用,但对肾脏有明显的损害。

但本次实验由于死亡率高致样本含量不够,确切的结论有待继续研究。

[关键词]酒,茶,小白鼠,肾功能,病理学在中国,茶能解酒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的说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绿茶来帮助消食解酒,且认为茶越浓解酒效果越好。

人们认为,饮茶能够使人大脑兴奋、清醒,酒后饮茶能够让被酒精冲昏了的头脑清醒一些,从而达到“醒酒”的效果。

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过量饮酒后饮茶对肾脏有害无益。

其理论依据为:绿茶的主要成分茶碱有利尿作用,浓茶中的大量茶碱更能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使尚未分解的酒精代谢产物——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而乙醛对泌尿系统有很大的损害作用。

本实验采用56度白酒以最佳致醉量对小鼠灌胃后,用等量不同浓度的绿茶及阳性对照药物枳椇子对醉酒小鼠进行灌胃的方法,通过检测鼠尿中的尿蛋白、血样中血肌酐、尿素氮指标及对肾脏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对以上两种观点的正确性作出验证。

大鼠急性酒精性肝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大鼠急性酒精性肝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大鼠急性酒精性肝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刘青青;李永儒;李高婷;刘浪飘;杨一;彭云;杨艳【摘要】目的:探索建立简便有效的大鼠急性酒精性肝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将SD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以52°白酒进行灌胃,第1天的灌胃剂量为7ml/kg,随后1周的灌胃剂量为10ml/kg,对照组灌胃等体积水.实验结束后,对大鼠进行体重增长幅度、肝指数计算,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甘油三酯(TG)含量及肝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脑组织中钙离子(Ca2+)含量、ATP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幅度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和TG显著升高,肝指数、肝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而SOD活性显著降低,脑Ca2+含量显著升高、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01).结论:实验成功有效地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大鼠急性酒精性肝脑损伤模型,可应用于护肝醒脑保健食品药品的评价研究.【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16【总页数】3页(P2373-2375)【关键词】急性酒精性肝脑损伤;大鼠;动物模型【作者】刘青青;李永儒;李高婷;刘浪飘;杨一;彭云;杨艳【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四川省泸州市646000;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四川省泸州市646000;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酒精性肝损伤又称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肝病。

酒精性肝损伤造模

酒精性肝损伤造模

酒精性肝损伤造模酒精性肝损伤是指长期酗酒所致的肝脏病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已经成为当前人类健康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酒精性肝损伤造模是研究酒精性肝损伤的常用方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酒精性肝损伤的危害长期饮酒会使肝脏细胞的脂肪代谢紊乱,造成肝细胞的脂肪堆积,这就是脂肪肝。

随着酒量的逐渐增大,脂肪肝变为脂肪肝炎,最后可能发展为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而这个病程中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二、酒精性肝损伤造模的意义酒精性肝损伤造模是研究酒精性肝损伤的最直接方法,常用的酒精性肝损伤造模包括富含酒精的饮食和喂酒两种。

这种方法可以在实验动物体内模拟酒精性肝损伤,并观察其对肝脏的影响,进而研究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三、酒精性肝损伤造模的具体方法1. 富含酒精的饮食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酒精性肝损伤造模,其方法是将实验动物的食物中添加一定量的酒精,使其摄入酒精后体内的酒精浓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酒精的浓度和饮食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通常在动物饮食中添加6%~8%的酒精。

2. 喂酒这种方法是将酒精通过胃管直接灌入实验动物的胃里,使其摄入酒精后体内的酒精浓度快速达到一定的水平。

由于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操作工具,因此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并在操作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

四、酒精性肝损伤造模的注意事项酒精性肝损伤造模是进行酒精性肝损伤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动物应该保持健康状态,体重应该稳定,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2. 饮食和喂酒时应该控制好酒精的浓度、量和时间,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3. 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和精确性,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应该由专业人士进行,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实验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损伤造模是一种常用的酒精性肝损伤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为防治这种疾病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酒精性肝损害病历模板范文

酒精性肝损害病历模板范文

酒精性肝损害病历模板范文# 酒精性肝损害病历。

一、基本信息。

1. 姓名:[患者姓名]2. 性别:[男/女]3. 年龄:[X]岁。

4. 职业:[具体职业,如销售,喝酒应酬可能较多]5. 联系电话:[电话号码]6. 家庭住址:[详细住址]二、主诉。

“医生啊,我最近老是觉得肚子不舒服,右上腹这儿胀胀的,还没什么胃口,感觉身体特别没劲儿,我平常酒喝得有点多,您快给我看看是不是肝出问题了。

”三、现病史。

患者自述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饮酒史长达[X]年,平均每天饮酒量折合乙醇[具体克数,如白酒的话,可能会说每天喝半斤多(250g左右,按50度算含乙醇125g左右)]。

近期(约[具体时长,如1 2个月]前)开始出现腹部不适,主要为右上腹隐痛、胀满感,呈间歇性发作,未予重视。

之后逐渐出现食欲减退,看见油腻食物就恶心,食量较前减少约[X]成,同时伴有乏力、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累得不行。

但是没有发热、寒战,没有皮肤眼睛发黄(黄疸表现),没有呕血、黑便等情况。

四、既往史。

既往身体健康状况一般。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否认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史、外伤史。

不过之前因为工作原因,喝酒那是家常便饭,各种酒局不断。

五、个人史。

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前面所述。

烟龄也有[X]年,每天吸烟[X]支。

饮食不太规律,经常在外面应酬吃饭,偏爱油腻、辛辣食物。

平时缺乏运动,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就是坐着或者躺着休息。

六、家族史。

家族中无遗传性肝病病史,父母健在,无类似肝脏疾病症状,否认家族中有肿瘤病史。

七、体格检查。

1. 生命体征。

体温:36.8°C,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 mmHg。

2. 一般状况。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体型偏胖(可能是长期饮酒和不良饮食习惯导致),面色略显晦暗,有轻度肝掌(双手大鱼际和小鱼际处皮肤发红),未见蜘蛛痣。

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肝损伤模型的建立:1. 四氯化碳体外损伤肝细胞模型原代培养的正常大鼠肝细胞培养24h(贴壁良好)后,置培养皿于一密闭的塑料盒,内置四氯化碳0.4M容积,37度90min,造成肝细胞损伤的模型,后转入正常培养,进行下一步实验。

(即熏蒸法)肝细胞培养12h后,吸弃上清,更换培养液并加入CCL4 8mM(事先用DMSO溶解,DMSO终浓度1%),作用6h后收集24孔板中培养上清检测AST以及肝细胞MDA含量盒GSHpx活性,评价损伤程度。

(常用方法)2.醋氨酚体外损伤肝细胞模型肝细胞培养24h后,用清洗液洗2次,培养液洗1次,然后换以20mM醋氨酚的培养液,继续培养12h,取培养液,进行下一步实验。

3.过氧化氢体外损伤肝细胞模型肝细胞培养24h后,吸弃上清液,更换培养液并加入H2O2 0.6mM,作用1h后,收集24孔板中的培养上清液检测AST活性和MDA含量。

4.氰化钾缺氧肝细胞损伤模型肝细胞培养24h后,贴壁生长良好的肝细胞中加入氰化钾2.5mM,继续培养2h,定量检测培养液上清中LDH活性,以及酶的活性反应肝细胞损伤程度。

本模型可以更好的模拟缺氧损伤。

5.硫代乙酰胺(TTA)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肝细胞预培养24h后,贴壁生长良好的肝细胞中加入TTA0.18mM,继续培养48h,肝细胞大量损伤和坏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造成体外损伤肝细胞模型。

6.内毒素体外损伤肝细胞模型贴壁生长良好的肝细胞中加入内毒素70uL/mL,置37度,5%CO2培养此时上清LDH 活性升高造成肝细胞损伤模型,造成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

7.半乳糖胺(GalN)体外损伤模型分离肝细胞,预培养12-24h后,待细胞贴壁生长均匀后,加入5mMGalN的肝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1.5h,测定培养上清液中ALT,ALT显著升高时,肝细胞造模成功。

2.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建立(CCl4和H2O2)1大鼠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大鼠4%戊巴比妥麻醉,门静脉插管,先以无钙灌流液灌流,继以37℃通入O2的Ⅳ型胶原酶灌流液继续循环灌流15 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后饮绿茶对小鼠肾功能影响的实验性研究李佳陈路军陈洁徐立思齐慧娟陆妙君指导老师:黄品贤(上海中医药大学03中西(七)上海201203)[摘要]目的观察给最佳酒醉状态的小白鼠灌茶对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检测给小白鼠0.15ml/10g白酒后20min灌入低、中、高浓度茶、解酒阳性对照药枳椇子各0.20ml/10g,连续7天后血肌酐、血尿素蛋及尿蛋白含量。

结果⒈高中浓度茶组、模型组的尿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⒉各组生存曲线比较的Log-rank检验结果:χ2=20.39,P<0.01。

⒊肾脏病理改变:低浓度茶组小鼠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变,但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明显,有较多量红细胞漏出,可见炎症反应,间质未见纤维化;中浓度茶组肾组织结构完整,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间质未见明显充血,少量红细胞漏出,间质未见纤维化;高浓度茶组肾脏组织结构与中浓度茶组接近。

阳性对照组肾组织结构基本完整,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间质少量充血。

结论根据尿蛋白、实验小鼠的生存曲线分析、肾脏的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得出:⒈酒后饮茶均可导致小鼠的死亡,但是酒后高浓茶对肾脏的损害作用最小。

⒉酒后饮淡茶及阳性解酒药枳椇子能起到一定解酒作用,但对肾脏有明显的损害。

但本次实验由于死亡率高致样本含量不够,确切的结论有待继续研究。

[关键词]酒,茶,小白鼠,肾功能,病理学在中国,茶能解酒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的说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绿茶来帮助消食解酒,且认为茶越浓解酒效果越好。

人们认为,饮茶能够使人大脑兴奋、清醒,酒后饮茶能够让被酒精冲昏了的头脑清醒一些,从而达到“醒酒”的效果。

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过量饮酒后饮茶对肾脏有害无益。

其理论依据为:绿茶的主要成分茶碱有利尿作用,浓茶中的大量茶碱更能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使尚未分解的酒精代谢产物——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而乙醛对泌尿系统有很大的损害作用。

本实验采用56度白酒以最佳致醉量对小鼠灌胃后,用等量不同浓度的绿茶及阳性对照药物枳椇子对醉酒小鼠进行灌胃的方法,通过检测鼠尿中的尿蛋白、血样中血肌酐、尿素氮指标及对肾脏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对以上两种观点的正确性作出验证。

现将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120只,体重:20-35g,雌雄各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动物房饲养温度:20-23℃,相对湿度:50-70%,标准饮食,饮自来水。

1.2实验仪器和试剂及其制备:1.2.1实验仪器:针筒灌胃针、天平、试剂瓶、代谢笼、离心机、气象色谱仪、生化分析1.2.2 实验试剂及其制备:1.2.2.156度红星二锅头:北京红星酿酒总厂生产。

1.2.2.2 绿茶:黄山毛峰(一级,散装)。

绿茶制备:低浓度茶:10g 绿茶加入100度蒸馏水1000ml,浸泡30分钟,用两层纱布过滤;中浓度茶:25g绿茶加入100度蒸馏水1000ml,浸泡30分钟,用两层纱布过滤;高浓度茶:40g绿茶加入100度蒸馏水1000ml,浸泡30分钟,用两层纱布过滤。

1.2.2.3 枳椇子:由张江孙桥饮片厂提供。

枳椇子水煎剂制备:枳椇子25g,加200ml水煎煮1.5小时,纱布过滤,滤渣加200ml水煎煮1小时,过滤,两次滤液合并。

提取液含生药62.5mg/ml。

[1-4]1.2.2.4 尿蛋白测定试剂盒(考马斯亮蓝法);尿素氮试剂盒-BUN(OPA法);肌酐试剂盒-CRE(苦味酸不除蛋白法)。

1.3实验方法:1.3.1 预实验:以0.25ml/20g,0.30ml/20g,0.35ml/20g 56度红星二锅头分别对三组小鼠进行灌胃,每组5只。

观察令小鼠出现翻正反射消失而无小鼠死亡的所需酒量。

找出最佳致醉量为0.30ml/20g。

[5-6]1.3.2 动物分组:称重后,按体重将105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枳椇子组,每组17只;低浓度茶、中浓度茶、高浓度茶组,每组各18只。

每日11点开始灌胃,连续7天。

1.3.3 给药量见下表1。

表1 酒后饮绿茶给药量方法组别第一次灌(0.15ml/10g)20min后再灌空白组0.9%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0.2ml/10g造模组白酒0.9%生理盐水0.2ml/10g 枳椇子组白酒枳椇子水煎剂0.2ml/10g高浓度茶组白酒高浓度茶0.2ml/10g中浓度茶组白酒中浓度茶0.2ml/10g低浓度茶组白酒低浓度茶0.2ml/10g注:每日灌白酒的量相当于成人每天饮用三两酒的量。

1.4生化检测及病理检查第8天以小鼠代谢笼法搜集尿样,并断头取血,取肾脏。

样品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检验科检测生化指标:尿蛋白、血肌酐(Cr)、尿素氮(BUN);由曙光医院病理实验室制作病理切片。

1.5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再进行方差分析和LSD检验;以及采用Log-rank检验,用SPSS12.0统计软件2 结果2.1.各组小鼠实验中的死亡情況和各组生存曲线比较的Log-rank检验。

见表2。

表2 各组小鼠实验中的死亡情況组别实验前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死亡率(%)正常组17 0 0 1 1 0 0 0 11.7模型组17 3 1 0 1 0 0 1 35.3阳性对照组17 4 2 3 1 0 1 1 70.5 高浓度茶组18 6 1 1 0 0 2 3 72.2 中浓度茶组18 7 2 2 0 2 0 0 72.2低浓度茶组18 3 4 2 1 1 1 1 72.2 合计105 23 10 9 4 3 4 6 56.2 注:各组间有显著差异: P<0.05.表3 各组生存曲线比较的Log-rank检验结果组别n 平均生存时间(天)95%可信区间生存率(%)正常组17 6.59 6.05~7.13 88.24模 型组17 5.47 4.19~6.75 64.71 阳性对照组17 4.22 3.01~5.43 33.33 高浓度茶组18 4.39 3.07~5.71 27.78 中浓度茶组18 3.44 2.22~4.61 27.78 低浓度茶组18 4.11 2.96~5.27 27.78 合 计 105 44.34Log-rank 检验结果:χ2=20.39,df=5,P=0.0011。

图2 各组动物生存曲线的比较2.2 各组小鼠尿液中尿蛋白含量比较 见表4。

组 别 n 尿蛋白 正 常 组 5 1.32±0.51#模 型 组 5 0.73±0.17*枳 椇 子组 5 1.01±0.39高浓度茶组 5 0.72±0.27*中浓度茶组 5 0.640±.13*低浓度茶组 5 1.320±.65#合 计 30 0.950±.39注:*表示与正常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SX 正 常 組模 型 组枳椇子组高浓度茶组中浓度茶组低浓度茶组2.3各组小鼠血肌酐(Cr )含量比较 见表5组 别 n Cr 正 常 组 4 34.2527.96模 型 组 2 17.50±0.71枳 椇 子组 0 0.00±0.00高浓度茶组 4 27.751±2.84中浓度茶组 0 0.00±0.00低浓度茶组 2 20.50±0.71合 计 12 27.001±7.37注:n 为0,说明该组小鼠血肌酐值不在测定范围,没有测出来。

根据专业知识得到血肌酐应该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但是,本次试验有的组别因未能测到血肌酐,同时,各组样本量比较少,而且个体差异也比较大,经方差分析得出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仅作参考。

2.4 肾脏病理切片结果:正常小鼠肾组织(10×10) 低倍镜下肾组织结构完整,肾小球、肾小管未见异常,间质血管可见 正常小鼠肾组织(10×40)高倍镜下肾小球、肾小管结构基本正常,间质未见炎性充血低浓度茶组小鼠肾组织图(10×10) 低倍镜下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变、但SX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明显低浓度茶组小鼠肾组织图(10×40)高倍镜下见肾小球有较多量红细胞漏出,肾小管上皮未见水肿、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较明显,可见有炎症反应,但间质未见纤维化中浓度茶组小鼠肾组织图(10×10)低倍镜下肾组织结构完整,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间质未见明显充中浓度茶组小鼠肾组织图(10×40)高倍镜下见肾小球有少量红细胞漏出,肾小管未见明显病变、间质血管少量充血,未见纤维化。

高浓度茶组小鼠肾组织图(10×10)与中浓度茶组类似,未见明显差异高浓度茶组小鼠肾组织图(10×40)与中浓度茶组类似,未见明显差异枳椇子组小鼠肾组织图(10×10)低倍镜下肾组织结构基本完整,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间质少量充血枳椇子组小鼠肾组织图(10×40)高倍镜下见肾小球有少量红细胞漏出、间质血管未见明显充血,间质未见纤维化模型组小鼠肾组织图(10×10)低倍镜下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变、但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较明显模型组小鼠肾组织图(10×40)高倍镜下见肾小球有较多量红细胞漏出,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较明显,可见有炎症反应,间质未见纤维化(7)2.5饮酒人群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总人数138人,喝酒人135人。

喝酒人群中用茶来解酒的有52人,占38.52%。

知道茶能解酒的有46人,占喝酒人群的34.07%,其他解酒方式有催吐、吃水果、解酒药、吃饭、睡觉、喝饮料、休息,其中,催吐13.04%;吃水果解酒18.12%;解酒药5.80%;其他28.99%。

真正了解饮酒后用茶解酒是否对肾脏有损伤的人为0%。

3讨论3.1 从各组小鼠实验中的死亡情况来分析:实验的前4天,小白鼠死亡率较高,可能与其体质有关,个体差异较大,实验动物选择小鼠,生命力较脆弱,对高度酒精的耐受能力较差。

空白组的死亡率又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也与所给药物对小鼠的作用有关。

通过各组生存曲线比较的Log-rank检验结果可说明各组的生存曲线有显著的差异,饮酒后无论饮高、中、低浓度的茶,都可导致小鼠的死亡,尤其是中浓度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其他任何组别,其次是低浓度组。

这说明酒后饮中、低浓度的茶对小鼠的健康很不利,而高浓度茶组的生存时间相对于中、低浓度组较长一些,这一结果与病理切片所得结果的判断是一致的。

在造模方面,我们查到的文献中,小鼠多用于做酒精中毒的急性实验,其实验周期多为1-3天,大鼠多用于做慢性酒精毒理实验,实验周期多为1-4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