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冰心散文中真善美的表达

合集下载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第一篇: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指导老师:朱洁学员:张美兰摘要: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她的诗歌、小说和散文等创作,都十分具有开拓性。

在其作品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礼赞自然。

本文将着重论述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具体内容及在其作品中的创作体现,并结合社会现实对“爱的哲学”的意义和影响作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冰心散文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大自然提起冰心,我们总会想到那位用爱和真情赞美母爱、童心与大自然,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

她总是以温柔细腻的笔调、纯洁率真的思想和清丽委婉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风格。

冰心的创作文体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但她比较喜欢运用的体裁还是散文。

她曾在《关于散文》一文中说到:“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

冰心散文创作开始于“五四”时期,“五四”是一个新旧思想激烈斗争的时期,冰心在“五四”革命文学浪潮的推动下,结合自己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土壤,同时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文学体式。

其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旧文学的重大突破。

可以说,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者,用白话创作的叙事抒情散文,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观念,显示了现当代散文的创作成绩。

冰心作品给我们呈现的是新旧文化交替时期中国知识女性向往现代文明的真我形象,它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闺阁文学封闭纤弱。

她的散文的审美方式以心为文,交织古今,融会中外。

从她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之后,就开始了散文写作。

她的散文创作数量近140万字,代表作有《笑》、《往事(一)》、《到青龙桥去》、《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等,还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等。

冰心的散文创作长达七十多年,跨越了几个历史时期,其创作可划分为早期(“五四”时期)、中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晚期(建国以后)三个阶段,创作风格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论冰心散文艺术风格

论冰心散文艺术风格

真心、真情、真爱,营造美的精神乐园-----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王永军(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文坛巨匠冰心用真心、真情、真爱,书写散文,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清丽典雅、隽永雅致、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为我们营造一方美的精神乐园。

它们带来的不仅有美感上的享受,更有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净化。

关键词:冰心散文、艺术风格,真心、真情、真爱,美感在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就是可亲、可爱、可敬的冰心老人。

冰心在小说、散文、诗歌和翻译工作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其散文,取材广泛,其中以回忆往事、描写自然和爱的哲学最具特色。

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美的精神乐园。

下面我们就从冰心散文的题材上来进一步探讨她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心的灵动郁达夫曾评论说:“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女士文章的极致。

”从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可见这位世纪同龄人与时俱进,蜿蜒起伏的心路历程。

早年的《往事》、《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等,在“五四”新思潮尤其是人道主义的影响下,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亲情、友爱、童真和自然美,寻味人生的乐趣和慰藉,探求生命的奥秘和意义,营造了一方和霭温柔的精神乐园。

步入中年后,她涉世渐深,在《平绥沿线旅行记》、《默庐试笔》和《关于女人》等作品里,拓宽了取材面,增强了现实感,也巩固和深化了她原有的精神信念。

从海外回到新中国后,她年过半百而青春焕发,以《归来以后》、《樱花赞》和《拾穗小记》诸多篇章,反映祖国的新生气象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表达了一位跨时代老作家的热情和忠诚。

度过十年浩劫的冰心老人依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而且磨练得相当坚韧、清澈、睿智和老练,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活力,所作《晚晴集》、《我的故乡》、《关于男人》、《冰心九旬文选》等,竟有450余篇至多,超过了前60年的数量,其中既有抒怀言志,醇厚老到的散文小品,又有仗义执言,犀利老辣的杂感随笔,抵达了刚柔相济,炉火纯青的境地。

论冰心散文中真善美的表达

论冰心散文中真善美的表达

论冰心散文中真善美的表达王兆隆渭南电大07春汉语言文学本科摘要:冰心散文是一个真善美同一的艺术世界,她赞美自然,讴歌自然,爱慕贤良,探索真理。

本文对冰心散文求真、求善、求美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构成这种审美品格的因素以及她纯真、清丽、典雅、蕴藉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冰心;散文;真善美、审美风格冰心,是一颗巨星,在中国文坛和读者心头已经亮了七十多年,这位最富有诗情的散文大家,其艺术成就曾得到许多作家的赞扬和肯定。

清新婉丽,以情感人,是冰心散文的独特风格。

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凭着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崇高真挚的审美感受。

冰心女士散文是一个真善美同一的艺术世界,她赞美自然,讴歌自然,爱慕贤良,探索真理。

她的作品正是她真的人格、美的灵性、善的箴言的结合体,是自我真善美人格的写照,同时也寄托了她最高的真善美理想。

下面,我们就结合作品对冰心散文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一、求真力求内容上的真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更多的采用了写实的方法,他的散文要么写自己的真是感受,要么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无论是情感的流露还是事件的记述,都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1919年8月25日发表在(晨报)第五版的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是冰心的处女作,比他同年9月发表的小说《两个家庭》还要早。

作为他散文创作的开山之作,这篇散文就是有感而发,写她听审后引发感想的。

此后她的《往事》、《寄小读者》,《南归》等作品都沿着这条写实的道路走下去,即使是她那些抒情成分较强的作品,往往也是夹叙夹议,在叙事在基础上抒情的。

出版于1935年的《关于女人》,是冰心散文的又一力作,曾风靡海内外。

这本散文集共有正文16篇,写了14个女人的故事,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是作者熟悉而尊敬的人,他们虽然是一些极为普通的女性,但她们的生活经历大多数与抗日有关,她们威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冰心对她们满怀敬意,文章在记叙她们的事迹时侯,写得真实感人。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冰心的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她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即创作“真”与“爱”的文学,表达对生命的“爱”。

“真”既是她的人生态度,也是她的创作态度;“爱”既是她的真切体验,也是她对世界本质的概括。

因此,本文在分析冰心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真”与“爱”的同时,进一步阐释“冰心体”中“爱的哲学”的产生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真”,是冰心坚持了一生的文学观。

她在年轻的时候,就提出过自己的文学理想:“这其中只有一个字‘真’。

所以能表现自己的文学,就是‘真’的文学。

”[1](P193)在她长达70多年的文学创作活动里,她一直都在沿着她为自己规定的这一“真”的文学理想而前进。

“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书写的灵魂,是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

“有了爱便是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至理名言,也是她终其一生信守的信念。

在冰心的理解里,爱是人类的生命,是人类的一切。

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对人类进行“爱”的启蒙,让芸芸众生在纷乱世事中获得一片宁静为己任。

“爱”几乎是贯穿冰心一生的纽带。

冰心以“爱”的哲学为底蕴,以“爱”的澄明照亮人内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的生命更高远的精神瞩望。

冰心的作品忠实地记录了冰心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创作“真”与“爱”的文学,表达对生命的“爱”。

“真”既是她的人生态度,也是她的创作态度;“爱”既是她的真切体验,也是她对世界本质的概括。

“真”是她文学创作的基础,“爱”是她心灵祥和的升华。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科学”、“民主”的旗号下,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郑振铎在评价文学研究会时说“他们提倡血与泪的文学,主张文人们必须和时代的呼号相应答,必须敏感着苦难的社会而为之写作。

文人们不是住在象牙塔里面的,他们乃是人世间的‘人物’,更较一般人深切地感到国家社会的苦痛与灾难的”[2](P9)。

作为文学研究会成员之一的冰心很早就主张“要创造‘真’的文学”[1](P193),她在《寄小读者》里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作者:胡婉秋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19期摘要:冰心作为现代文学史著名女作家,被称之为现代女作家第一人。

她的散文有着真诚、细腻、宁静的艺术意境。

在其作品当中,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冰心对于创作的一贯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冰心的作品中的真与爱,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冰心;散文;真与爱;研究分析引言冰心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包含真与爱的文章,与她受到的外界影响密不可分。

她出生于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父母思想开明,在她的教育上没有旧时代的思想桎梏。

青年时代的她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哲学熏陶,受到其博爱思想的影响,使她在日后的文学创作中,能够成为一个爱的赞颂者,冰心始终幻想着能够建立一个爱的天国,因此我们在她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健康、和谐、友爱的气息,这也使她的作品更加地富有魅力。

一、真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我发现在冰心的作品无不深刻地体现出她的真情实感。

于她而言,文字创作是一种吐露心声、传递感情的地方。

她借助细腻而又柔和的语言,充分地描绘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她的散文作品当中,表现最多的就是与母亲间真挚的爱。

我们在她的《寄小读者·通讯十》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讲到母亲给自己讲故事的时候描绘了这样一个细节:“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脸上总是堆着笑,眼里满了泪。

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地伏在她的膝上。

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有母爱,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

[1]在这其中,我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了母亲与冰心之间的浓厚的爱,无不令我们动容。

冰心对母亲真挚的的情感,首先体现对母亲在时与她朝夕相处的时光的无比怀念和珍惜,其次是体现在母亲病危之后,冰心的心中无比的苦痛。

通过冰心在《南归》这一作品质朴真诚的描述,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她陪母亲走过最后一程的画面。

在病榻前,冰心强颜欢笑,安慰重病在床的母亲,同时还要冷静地安排自己母亲的后事,在很多时候,冰心只能够在暗中流泪,可以想象,这是多么的痛苦和煎熬,这不仅充分体现出了强烈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抓住了广大读者的心弦。

浅谈冰心的散文

浅谈冰心的散文

摘要:冰心是一个纯粹的作家。

她用艺术来表现生活、珍爱生命,纯洁又真诚。

她热情讴歌母爱、童贞、大自然,热情歌颂社会义事业,拥有一代又一代原读者朋友,被看作“爱的使者”。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

爱母亲、爱父亲、爱弟弟,爱一切人;爱小猫、爱小狗、爱一切小动物;爱星星、爱大海,爱大自然的一切……她用温和的、表达自己爱心的语言来表达了她“爱的哲学”思想。

“爱的哲学”思想一点也不抽象,是极其具体的。

冰心的“爱的哲学”,不但主张要爱自己母亲,爱所有的儿童,而且主张要爱一切的大自然,希望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通过人们之间的“互爱”而得到解决。

因此,也被称为“泛爱哲学”。

创作早期以不同的文学样式集中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美等基本主题,创作晚期,风格有所转变,所表现的则是阶级的爱,它是高尚的、健康的,包含了冰心对祖国充满热爱的高尚情操,是国际主义的爱。

冰心以“爱的哲学”贯穿创作一生,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有相当影响的作家。

冰心从小就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

她的父母给了她足够的、真挚的爱。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冰心,在从小就渗透在她的心田里,成为她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的出发点。

长大成人后,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思想,成为她创作的旨趣。

关键词:冰心;母爱;爱的哲学;爱的使者;爱与美一提起冰心,几乎人人皆知,她数十年如一日地抒写着人类崇高圣洁的感情——爱,拥有广大的读者,尤其受小朋友的受小朋友的爱戴,被看作“爱的使者”。

冰心是一个纯粹的作家,她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绵密深远的胸怀,纯正高尚的信仰、很带有诗情画意的思想。

她用艺术来表现生活,珍爱生命,纯洁又真诚。

冰心思想的核心是“爱的哲学”,母爱、童贞、大自然三足鼎立,她把这种崇高圣洁的感情融注在她的作品中,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下面主要以冰心的散文来进行论述。

一、冰心生平及创作道路冰心(1900—1999年)祖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福州市一个姓谢的海军军官家庭里,由家庭环境使其接触到海洋生活和实多的中外文学名作,陶冶了爱自然和文学的性灵。

美于心而形于文——体会冰心作品中的“爱与真”

美于心而形于文——体会冰心作品中的“爱与真”

30美于心而形于文——体会冰心作品中的“爱与真”陈启辉 江西省地域文化促进会摘要:冰心先生的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作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文之美发乎内心。

本文试图从“恬静细腻的婉约之美”“清丽明快的形象之美”“深沉平实的真情之美”“质朴真诚的爱心之美”“形象生动而意蕴悠长的哲思之美”等几个方面对冰心先生作品的“爱与真”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冰心;艺术风格;爱与真;冰心体;自叙体引言第一次读到冰心先生的作品,是课本上的《小桔灯》,那是我年少时认为最美的文字。

作为少年的我,尚不知道“冰心”为何人,却被文中恬静、优美、率真而充满童趣的文字所深深吸引。

冰心先生在如此一篇短文里所描绘的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这是一个少年对作品出于本心的喜欢,与冰心先生的名人效应无关。

在后来学习和阅读过程中,逐步接触了冰心先生的更多作品,并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对冰心先生的创作逐步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冰心先生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温馨的家庭成长环境、良好的知识教育、基督教义的影响以及其对真善美孜孜不倦的追求,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作品的独特主题和创作风格。

他用柔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童心和人世间的美好事物,以温柔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典雅的文字构成了其以抒情见长的“冰心体”。

冰心先生的作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文之美发乎内心,这里就其作品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方面,谈几点对先生作品中“爱与真”的体会。

恬静细腻的婉约之美无论是勾画大自然,还是描绘无私的母爱和天真的童心,冰心先生的笔触都是恬静、细腻而柔美的,“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如同在山间静静流淌的小溪、在微风中轻摆的花枝,含着脉脉温情,绵绵密密而摇曳生姿。

冰心先生的散文《笑》,用短短七百余字的篇幅勾画了一位画中的小天使、一位路旁的村姑和一位茅屋前的老妇人,三个人物、三个场景用一束相似的白话串联。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作品的开头作者就将读者带进了其所营造的“独与内心相交融”的宁静中。

冰心《小橘灯》中的“真善美”

冰心《小橘灯》中的“真善美”

( ) “ ” 的 善 良 。 全 文 通 过 程 中 ,小 姑 娘 的音 容 举 止 是 明线 ,作 者 一 我 “ ” 在 等 朋 友 的 过 程 中 , 偶 然 遇 到 要 运用 正 面 描 写 ,并 且 始 终 让 这 一 明线 处 我 打 电话 的小 姑 娘 ,然 后 是 “ ”帮 助 她 于 主 导地 位 ; 小姑 娘 的爸 爸 王 春 林 与 医 我 打 电话 找 大 夫 ,接 着便 是 买 了橘 子 去 看 学 院 的 学 生 的关 系 ,则 是 暗 线 ,作 者 运 望 小 姑 娘 和 她 的 妈 妈 。在 当 时社 会 阴 沉 用 了侧 面 描 写 ,直 到 文 章 收 尾 ,方 令 读 黑 暗 的 环 境 里 , 这 一 系 列 事 情 的发 生 ,
爱别 人 ,直 至 爱 整个 世 界 。
三 、艺 术 上 美的 享受
出动 人 的 光 彩 ; 阴沉 、迷 茫 、 黑 暗 的 自
然 环 境 , 与 当 时 重 庆 的 政 治 气 候 相 一
( 一) 选 材 上 “ 小 见 大” “ 中 以 、 平 致 , 而 小橘 灯 那 微 弱 的红 光 ,却 给 人 们 见 奇” 作 者 通 过 把 山村 小 姑 娘 、 不 起 带 来 了 生机 与活 力 ,这 一 衬 托 显 示 了小 。
眼 的小橘灯、小姑 娘照看 生病 的妈妈和 橘灯的象征意义 ,使主题更加鲜 明。这
做灯送 客这些 十分普通平 凡的人 、物 、
种 多 角 度 的衬 托 手 法 的运 用 ,不 仅 增 添
事 与 时 代 背 景 联 系起 来 ,挖 掘 出这 一 平 了 文章 的立 体 感 ,也 更 增 添 了 主 人 公 形 凡 题 材 中 所 蕴 涵 的 “ 民在 受 苦 、反 抗 象 的魅 力 。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冰心散文中真善美的表达王兆隆渭南电大07春汉语言文学本科摘要:冰心散文是一个真善美同一的艺术世界,她赞美自然,讴歌自然,爱慕贤良,探索真理。

本文对冰心散文求真、求善、求美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构成这种审美品格的因素以及她纯真、清丽、典雅、蕴藉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冰心;散文;真善美、审美风格冰心,是一颗巨星,在中国文坛和读者心头已经亮了七十多年,这位最富有诗情的散文大家,其艺术成就曾得到许多作家的赞扬和肯定。

清新婉丽,以情感人,是冰心散文的独特风格。

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凭着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崇高真挚的审美感受。

冰心女士散文是一个真善美同一的艺术世界,她赞美自然,讴歌自然,爱慕贤良,探索真理。

她的作品正是她真的人格、美的灵性、善的箴言的结合体,是自我真善美人格的写照,同时也寄托了她最高的真善美理想。

下面,我们就结合作品对冰心散文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一、求真力求内容上的真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更多的采用了写实的方法,他的散文要么写自己的真是感受,要么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无论是情感的流露还是事件的记述,都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1919年8月25日发表在(晨报)第五版的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是冰心的处女作,比他同年9月发表的小说《两个家庭》还要早。

作为他散文创作的开山之作,这篇散文就是有感而发,写她听审后引发感想的。

此后她的《往事》、《寄小读者》,《南归》等作品都沿着这条写实的道路走下去,即使是她那些抒情成分较强的作品,往往也是夹叙夹议,在叙事在基础上抒情的。

出版于1935年的《关于女人》,是冰心散文的又一力作,曾风靡海内外。

这本散文集共有正文16篇,写了14个女人的故事,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是作者熟悉而尊敬的人,他们虽然是一些极为普通的女性,但她们的生活经历大多数与抗日有关,她们威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冰心对她们满怀敬意,文章在记叙她们的事迹时侯,写得真实感人。

“求真”的另一方面,冰心又力求作品情感的真挚。

《往事(二)》中的10篇散文,把异国是生活感受与自己对祖国亲人的思念结合在一起,情真意切。

再如她初版于1931年的散文名篇《南归》,也是以真挚的情感来打动人的。

它是作者在丧母一年半所作的“失母的哀歌”,也是冰心将母爱抒发得淋漓尽致的长篇散文。

作者采用痛定思痛的写法,抒发的是完全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笔极为委婉凄绝,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冰心散文这一艺术特征的形成,与她主张的“真的文学”道路的思想分不开,1921年前后,也即她些《笑》和《往事》之时,“真的文学”观念在冰心脑子里逐渐形成。

在《文艺丛谈(二)》中冰心谈到:“‘的’啊心里有什么。

笔下写什么……微笑也好,深愁也好。

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

”在谈到如何创作“真”学时,冰心认为最可靠的途径是“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作者充分“发挥个性”。

二、求善求善是冰心散文的又一大特征,也是她创作个性的表现。

这种个性体现在冰心散文中,也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爱心主题,二是温柔风格。

而主题风格这两者之间,本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冰心喜欢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和礼赞自然之美。

冰心的“爱的哲学”形成于 20年代初,是她试图用以解决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的一种思想哲学。

当时冰心认为,人与人之问之所以会互相怨恨,存在矛盾和斗争,是因为彼此缺乏“爱”的缘故。

如果每个人对待别人都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爱心,对待生活能像小孩一样天真浪漫、无私无邪,又能得到大自然美的陶冶,人类社会就会变得和谐美好,人的品格也会变得高尚起来,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冰心大力宣扬她的“爱的哲学”。

她所歌颂的“爱的哲学”主要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与上述的“爱心”主题配合在散文的艺术风格上,冰心作品更多地表现出温柔亲切的特点。

形成温柔风格,与她作品的选材和内容的侧重点有密切的关系。

冰心的散文常常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内容上更多的是以对母亲的挚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及在异国对家乡和故国的思恋为题材。

这些题材和内容,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必然是缠绵委婉的。

由于冰心生长在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幼幸福甜美,因此她总是以愉悦的心情来回忆温馨的生活,这种作品本身就带有“温柔”的韵味。

因此,这种温柔特色,也与她溶注在作品中的缠绵委婉的情感有关。

这种温柔风格表现在具体作品中,往往是细腻委婉的情感中常常带有淡淡的忧愁。

例如《笑》和《往事(一)》等作品,本已经回荡着一种“忧愁”之气,到了美国后病魔缠身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又使冰心的散文中加进了浓郁的乡愁。

可以说,选择温柔风格来表现“爱心”主题,使冰心散文找到了最好的载体。

三、求美读冰心的散文,往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有人在评价冰心散文时,称她的散文作品将中国现代散文的文体形式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求美”是冰心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是冰心散文的魅力所在。

冰心散文之美,主要表现在意境和语言两大方面。

意境美是冰心散文所共有的特征之一,它主要是由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境界而形成的,在许多作品中可以找到这方面的例子。

例如 1921年发表的散文名篇《笑》,作品一开头就创造了一个特别的意境。

作者首先勾勒了一幅“苦雨孤灯”之后的窗外图画:雨息了,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光。

萤光点似地闪烁滚动。

在这种意境下,才出现凭窗而望的女主人公。

紧接着女主人公开始在满屋膝胧的“光云”里编织她眼前的幻景,这幻景由三个笑影联缀而成,将作者的记忆和想象充分调动起来,构成一种美妙的意境。

语言美主要体现在凝练含蓄之美上,语言美也是构成意境美的重要因素。

在散文中冰心很少把话说尽,追求的是“欲语又停留”的艺术境界。

她的散文在叙事上极为简洁,一般都是点到即止,而把其深刻的含义留给读者去思考,例如《往事(二)》之五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冰心散文写景,善于抓住最重要的特征略加点染,而将其余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和填补,例如《寄小读者(通讯七)》就是这样。

冰心散文之所以充满魅力。

也与她“文中有诗”的特点分不开。

她不仅善于在文中引用、化用古代诗词,而且她自己的散文语言也追求诗情画意,写出来的语句显得丽精工。

形成冰心散文语言美的原因,是冰心的散文语言既保留了某些文言文的典雅、凝练,又适当地“欧化”,使句子更灵活、婉转,更有自然跳动的韵律感。

经过冰心的处理。

她的散文语言完全没有了文言句子的陈腐气息,而是给人一种清新的韵味美。

在五四一代作家中,比起庐隐的.倾诉哀吟,缠绵徘恻;陈衡哲的炽烈情热,委婉曲折:苏雪林在母爱与性爱中沉浮等淑媛散文来,冰心的散文的情感内函并不那么表浓情重,而走呈献了一种情真,情韵。

情真,在其绝无虚饰,情感净洁而无杂质;情韵,在其虽刻骨铭心,却并不泼洒泪血,咀嚼哀吟,表现出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温柔敦厚之美,和英美散文的腕下节哀风格(《南归》或许有些例外)。

这正是郁达夫所说的“言在意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也是她自己所说的“最单纯、最朴素的发自内心的欢呼或感叹,足一朵从清水里升起的”天然一去雕饰护的芙蓉”。

这就是冰心散文的独特审美品格。

赵景深先生曾这样谈及冰心给他的第一印象:“我那随便和放肆的姿势与表情:见了她只得收敛;仿佛走面对着一尊庄严华贵的女神,她的女学究和绅士气,以及她“冰心”的题名,最重要的是她作品中所表现的风格是使我敬佩的原因,这些,无一不显示她是一尘不染的芙蓉。

”的确如此,对于冰心来说,“只格就是本人”,清丽.典堆.纯沽,是冰心为人的,更足冰心为文的品格。

四、构成冰心这种审美品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表现“真”。

早在她走入文学创作之初.她就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观;她说:“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惑情和趣味的,是心灵城的笑语和泪珠…….总而言之,这其中只有一个字“真”;也就是说冰心认为文学的极致在“真”,而“真”的本质就在于“表现自我”,这是文学,尤其是散文的基本规律。

法国散文大师蒙田在他的《随笔集》序言训说:“我所描写的是我自己”。

巴金《谈我的散文》中也说:“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面都有我自己。

所不同的是,冰心在“真”一即“表现自己”的基础上,发展了其特殊的内涵:其一,保持作者自我的“神秘境界”;其二,保持作者自我的“自由境界”。

在《介绍一位艺术家》中,冰心介绍了英国著名演员菲尔波士的艺术哲学:“演剧家的生活本是有些神秘,如果我们私下常以本来面目,和外界交接,则登台演剧,定要减少许多感动观众的力量。

”这对冰心的感触极深,她说:“只有这幻秘冷静的态度,可以常常促进他的艺术,可以永远维持他艺术的动人的力量。

”在冰心看来,“神秘的生活,又岂止演剧家”,“雏形的艺术家啊i你们愿意有极神的造诣么?你们愿意有极大的贡献么?请看这位大艺术家菲尔波士的“态度”。

其后,她又在《文学家的造就》里再次强洞,“要少和社会有纷侈的交际”。

其实冰心渴望做一名海上灯塔守望者,在一定意义上也与这种艺术神秘主义有关。

这种带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和艺术神秘主义的意趣与她自我沉醉于个人内心感受和体验的内向性格正好相得益彰,使得她写下了她纯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精品.同时也给她自己带来非难.甚至她自己在进入新中国之初也说。

“题材只限于个人狭小的生活里所接触的一些社会问题”:“脱离群众,生活空虚,我就陷入了为写作而写”,“渴力的夸大母爱,把它作为解除世界上一切痛苦的工具。

”其实,艺术神秘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无其合理性。

在创作境界上,冰心也穿梭于“行云流水似的,不造作,不矜持,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的自由境界中,对于这种自由境界《遗书》中写到:“至于创作一方面,我以为应当是个人方面绝时的自由挥写。

无论什么主义,什么派别的成见,都不可存在与胸中的。

也更不必预想到读者对于这作品的批评和论调。

写完了,事情就完了,这样才能有些‘真’的意味”。

很显然,保持一种“自由境界”,同样是达到“真”的重要前提。

冰心之所以钟爱散文,正是基于“散文就像涨大水时候的沼泽,两岸都被奄没了,一片散漫,“因为它短小自由,可以随时随地挥写自己的感情。

”的确,也正是这种自亩境界,才使得冰心的散文达到了一种素朴、单纯、真挚的美韵,形成了标志她个性风格的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往事》、《南归》等一批“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优秀篇章。

其次,冰心的散文走的是一个真善美同一的艺术世界。

爱克曼在《歌德谈话录》中说到:“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惑方面,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

”这说明在歌德的心目中,中国人格是一种真善美同一的人格。

而加天说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称誉,但用在冰心身上却是一点儿也不过分,这我们可从冰心的精神世界。

道德人格和情感世界中感到,同样从她的创作中也能感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