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脓性脑膜炎(1)教学讲义ppt课件
化脓性脑膜炎学习课件PPT

50~100mg/ (kg·d) ,日 分3次;
使CSF无菌较 迟,复发率及 耳聋发生率高。
○ 疗程: 脑膜炎球菌 7日; 肺炎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 10~14 日;
0 1 其它特殊病原菌选药
0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0 3 选药:
0 4 新型人工半合成青霉素:
0 5 如苯唑青霉素钠(新青II); 邻氯青霉素
血源性(绝大多数); 邻近感染扩散; 异常通道直接入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病理学
脑膜为主的炎症病理:
○ 蛛网膜、软脑膜炎症,脓性渗出物; ○ 弥漫性脑水肿; ○ 闭塞性小血管炎
脑和脊髓的侧面模式图
脑-脑膜-颅骨的结 构关系
硬膜下积液 (积脓); 脑积水: 非交通性, 交通性 脑室管膜炎 各种神经功 能障碍
0 7 100mg/(kg·d),日分3~ 4次;
0 9 疗程:单用或合用,3周。
0 6 钠(新青Ⅳ);乙氧奈青霉素 钠(新青III)
0 8 万古霉素:50~60mg/ (kg·d) ,日分4次。
01
大肠杆菌
02
03
04
选药:头胞噻肟钠, 头胞噻肟钠+氨
苄西林或氯霉素;
疗程:3周或更长。
05
06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典型表现
幼婴及新生儿
急性感染中毒 与脑功能障碍 症状
急性发热、意识 体温正常或降低;
障碍、反复惊厥。 不吃、不哭、不
可能有休克
动;
微小惊厥
急性颅压增高 表现
头痛、呕吐、脑 疝
尖叫、皱眉、前 囟饱满紧张、颅 缝分离
脑膜刺激征
颈阻、 Kernig’s、 Brudzinski征
(医学课件)化脓性脑膜炎最新演示课件

2023化脓性脑膜炎最新演示课件•介绍•诊断•治疗•并发症•预防目•案例分析录01介绍1什么是化脓性脑膜炎23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它通常由细菌性脑膜炎发展而来,细菌性脑膜炎是脑膜发炎,而化脓性脑膜炎则是进一步发展为化脓性病变。
化脓性脑膜炎通常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03慢性化脓性脑膜炎通常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脑膜结核瘤和结核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与分类01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02急性化脓性脑膜炎通常由化脓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1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23急性化脓性脑膜炎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慢性化脓性脑膜炎通常表现为低热、头痛、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具体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
02诊断1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23发热、头痛、呕吐、颈抵抗、惊厥、意识障碍等。
症状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蛋白增高,糖含量降低。
脑脊液检查阳性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
细菌学检查03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但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抗生素使用、病程等。
诊断时的注意事项01注意症状的细节描述,尤其是意识障碍的表现,因为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引发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02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早期脑脊液变化不明显,需动态观察。
03隐球菌性脑膜炎有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病史,脑脊液墨汁染色可检出隐球菌。
鉴别诊断01其他病毒性脑膜炎无细菌学检查阳性结果,脑脊液压力和成分接近正常。
02结核性脑膜炎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含量降低。
03治疗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青霉素等,以控制感染。
皮质类固醇抗炎、抗休克,减轻脑水肿,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低钠血症、低钙血症等。
2024课件化脓性脑膜炎

课件化脓性脑膜炎目录•化脓性脑膜炎概述•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原则•预后评估及康复期管理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01化脓性脑膜炎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发病机制通常是由化脓性细菌通过血液循环,透过血脑屏障,侵入脑脊液中,引起脑膜和脊膜的炎症反应。
同时,细菌可侵入脑实质,引起脑组织的化脓性改变。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与死亡率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季节与地区分布化脓性脑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多见。
同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和病原体分布也有所不同。
易感人群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是化脓性脑膜炎的易感人群。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
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
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原体不同,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普通型、爆发型、轻型等。
其中,爆发型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细菌学检查。
其中,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升高、糖含量降低等现象;细菌学检查可明确病原体类型。
鉴别诊断化脓性脑膜炎需要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其他类型的脑膜炎进行鉴别诊断。
同时,还需与颅内感染、脑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02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人类是其唯一宿主。
革兰氏阳性球菌,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脑膜炎等。
030201常见病原菌种类及特点外观浑浊,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下降。
脑脊液检查取脑脊液离心沉淀后涂片染色,镜检可发现病原菌。
2024版化脓性脑膜炎PPT课件

化脓性脑膜炎PPT课件•化脓性脑膜炎概述•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化脓性脑膜炎概述01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发病机制致病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脑膜引起炎症,也可由邻近器官感染蔓延而来。
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发病率与死亡率年龄与性别分布地域与季节分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世界各地均有发病,无明显地域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急性起病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分型临床表现及分型01020304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等症状。
颈项强直、Kernig 征和Brudzinski 征等脑膜刺激征阳性。
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如谵妄、昏迷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迁延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细菌学检查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阳性或阴性球菌,细菌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计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于2.2mmol/L,氯化物降低。
鉴别诊断需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02革兰氏阴性菌,寄居于人体鼻咽部,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血症等。
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脑膜炎等。
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寄居于人体呼吸道,可引起原发性化脓性感染和呼吸道继发感染,如脑膜炎、中耳炎等。
流感嗜血杆菌常见病原菌种类及特点实验室检查方法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下。
(医学课件)化脓性脑膜炎最新演示课件

改善脑代谢
给予营养脑神经、改善脑代谢的药物,促 进脑功能恢复。
预防与预后康复指导
预防
加强儿童保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性 疾病。
预后康复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和康复训练,促 进体力恢复和智力发育。同时,对家长进 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情绪。
06
化脓性脑膜炎预防与控制
疫苗接种与预防策略
疫苗种类和接种对象
疫情监测与控制措施
疫情监测
通过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 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疑 似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 ,掌握疫情的动态变化。
控制措施
采取隔离治疗、疫区封锁 、消毒杀菌等措施,防止 疫情扩散和传播。
效果评估
通过疫情监测和控制措施 的实施,有效降低化脓性 脑膜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公众教育与健康促进
公众教育
辅助检查与诊断依据
血液检查
检测血常规、血沉、CRP等指标,以了解全身炎症情况。
免疫学检查
检测自身抗体、病原微生物抗体等指标,以了解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病原微生物感染。
05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与护理
抗感染治疗与抗生素选择
01
02
03
早期诊断
对疑似化脓性脑膜炎患者 应尽早进行腰椎穿刺确诊 ,并尽快开始抗生素治疗 。
03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
急性期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症状
高热、寒战、头痛、全身不适等。
颅内压增高表现
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疝等。
脑膜刺激征
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畏光、频繁呕吐等 。
脑神经受损表现
视力障碍、听力减退等。
慢性期临床表现
脑积水
脑室管膜炎
头围增大、嗜睡、呕吐、惊厥等。
化脓性脑膜炎PPT演示课件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早期诊断困难
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 漏诊,延误治疗时机。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逐渐增多,给 治疗带来困难。
并发症严重
化脓性脑膜炎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脑积水、硬 膜下积液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改进诊断方法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诊疗水平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诊疗服务。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开展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技术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强化医院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医院内感染监测和防控工作,降 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化脓性脑膜炎
汇报人:XXX
2024-01-12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患者护理与康复指导 • 预防策略及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 的化脓性感染。
发病原因
主要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这些细菌 可通过血行感染、直接扩散或病灶蔓延等途径侵入脑膜,引发化脓性脑膜炎。
分型
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慢性型和混合型等 多种类型。其中普通型最为常见,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病原学检查
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
(医学课件)化脓性脑膜炎最新演示课件

化脓性脑膜炎最新演示课件xx年xx月xx日•介绍•症状与诊断•治疗与预防•最新研究进展目•病例讨论•结论与展望录01介绍1定义和概述23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主要是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
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也很重要。
03在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增加,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历史和背景01化脓性脑膜炎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一种严重疾病,由于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02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对抗生素耐药的脑膜炎双球菌,这成为化脓性脑膜炎治疗的一个难题。
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
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在脑膜上繁殖并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脑膜水肿、颅内压升高、脑组织损伤等症状。
免疫反应在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参与。
发病机制02症状与诊断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等。
症状成人症状发热、咳嗽、呕吐、意识障碍等。
儿童症状发热、咳嗽、喉炎等。
婴儿症状在发热期间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培养,若发现致病菌,可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
血培养阳性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含量升高,糖含量降低,若培养出致病菌,可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检查诊断标准其他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相似,但病情发展较快,病程较短,容易误诊。
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中耳炎中耳炎有时会引发脑膜炎,但病情较轻,脑脊液检查不会有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含量升高的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症状与化脓性脑膜炎相似,但病情发展较慢,可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03治疗与预防根据致病菌种类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时间要足够,一般不少于2-3周。
2024年化脓性脑膜炎课件

化脓性脑膜炎课件一、引言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疾病,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侵入脑膜,引起脑膜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脑组织损伤、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课件旨在介绍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大家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化脓性脑膜炎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尤其在我国,儿童和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万例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其中约30%的患者死亡。
该病的发生与季节、地域、人群等因素有关。
细菌性脑膜炎在冬春季节高发,病毒性脑膜炎在夏秋季节高发。
该病在婴幼儿、老年人、免疫缺陷患者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四、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发热、畏寒、乏力、食欲不振等。
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3.脑膜刺激症状: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
4.脑实质损害症状:意识障碍、抽搐、偏瘫、视力减退等。
5.并发症: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脓肿、脑梗死等。
五、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等。
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真菌培养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MRI等,可了解脑实质和脑膜的病变情况。
六、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是抗病原体治疗、对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抗病原体治疗应根据病原体种类选择敏感抗生素,如细菌性脑膜炎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等;病毒性脑膜炎选用抗病毒药物;真菌性脑膜炎选用抗真菌药物。
对症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抗惊厥、改善脑循环等。
并发症治疗包括脑积水引流、脑脓肿穿刺等。
七、预防1.加强疫苗接种: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1.病毒性脑膜(脑)炎 2.结核性脑膜炎 3.MOLLARET脑膜炎 4.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变化
疾病 压力 <mmH2o 外观
潘氏试验
白细胞数 ×106/L 蛋白mg/L
正常 <200
化脑
结脑
病毒脑
清
- <20
混浊
微混或草绿 色
++~+++ +~+++
>1000 200~500
3、头颅透光检查阳性,CT检查示硬膜下腔 增宽。
4、硬膜下穿刺放液量大于2ml、蛋白定量 大于400mg/L则可确诊。
脑室管膜炎
1、主要发生于G-杆菌脑膜炎或治疗被延误 的婴儿。
2、临床表现:发热不退,频繁惊厥,颅压 进行性增高,脑脊液始终无法正常化。CT 示脑室扩大。
3、侧脑室穿刺放液示蛋白大于400mg/L。
化脓性脑膜炎(1)
化脓性脑膜炎
儿科学教研室 杨赟
概况
定义: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 膜炎症,简称化脑。
发病情况:美国发病率5-10/10万, 中国无统计资料。国内在20世纪 70年代以前发病率高,此后明显 下降。
病理改变
镜下:主要为脑膜的血管炎改变,有 充血渗出,浸润,少许坏死。炎性 渗出物有多形核白细胞,少量淋巴 细胞,巨噬细胞及致病菌构成。中 后期可见软脑膜纤维化,脑皮层肿 胀,皮层神经元固缩性病变。甚至 局部皮层坏死。
4、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和病毒分离有 助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
1、80%-90%无卡介苗接种史。 2、亚急性起病,不规则发热1-2周才
出现脑膜刺激征、惊厥或意识障碍等 表现 3、常有脑血管炎或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如面瘫或肢体麻痹。 4、常有结核接触史、PPD阳转或肺部 等其他部位结核病灶。
MOLLARET脑膜炎
二.并发症的治疗
1.硬膜下积液 2.脑室管膜炎 3.脑积水 4.其他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0.6mg/kg·d. 连3-4天
四.其他对症治疗 1.监护 2.及时处理高热 3.脱水降颅压 4.加强支持疗法:如丙球.
肺炎链球菌
大肠杆菌
脑膜炎双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菌落
颅骨透照试验
发病机制
(一)脑膜炎的产生一般需经4个过程: 1.上呼吸道或皮肤等处的化脓菌感染。 2.致病菌由局部感染灶入血,发生菌
血症或败血症。 3.致病菌经血循环波及脑膜。 4.致病菌的繁殖引起脑膜和脑组织的
炎症性病变。
发病机制
(二)直接扩散: 细菌可以通过组织器官感染或
外伤后由创口直接侵入蛛网膜下腔, 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3、脑膜刺激症:包括背痛,颈项强 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等。
并发症
1.硬脑膜下积液:发生率30-80% 2.脑室管膜炎 3.脑积水 4.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SIADH) 5.其他
硬脑膜下积液
1、多见于G+球菌脑膜炎,如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2、临床表现为体温不退,频繁惊厥,颅压 进行性增高。
1、临床表现与化脑极其相似
2、多次、反复出现“化脓性”脑膜炎
3、脑脊液中细胞数升高以单核为主,并可 见血管内皮细胞,即mollaret细胞。
4、天津儿童医院报道一例13岁患儿一年 内出现11次急性脑膜炎,最后证实为 mollaret脑膜炎。
脑积水
1、临床表现为频繁呕吐,惊厥, 头颅进行性增大,骨缝分离,头颅 破壶音,头皮静脉扩张。
2、机理为炎性渗出物阻塞脑脊液 循环或炎症破坏蛛网膜颗粒、静脉 窦栓塞影响重吸收。
脑脊液循环图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 中 脑 第四 正中孔 脑室 导水管 脑室 侧 孔
蛛网膜 下腔
脉络丛
脉络丛
脉络丛
蛛网膜粒 静脉窦
发病机制
(三):G-脂多糖,G-内毒素,G+肽聚糖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星形细胞
细胞因子(TNF,IL-1,RAF,MIP)及前列腺素
炎症反应
充血,渗出,浸润,坏死等
临床表现
一、起病情况:急骤起病或急 性起病。
二、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 食欲不振,疲倦,皮肤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识改变(嗜睡、昏睡、昏 迷),目光呆滞,精神不振等。
动脉
动脉
动脉
静脉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1、炎症刺激垂体后叶致使抗利 尿激素过量分泌,引起低钠血症 和血浆低渗透压。
2、临床表现为浮肿,表情淡漠, 意识障碍加重,频繁惊厥。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二)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外观 混浊,白细胞>1000×106/L, 糖<1.1mmol/L,蛋白质 >1000mg/L。
清
+ <200
<400 >1000
>1000 <400
糖mmol/L 2.2~4.4 <2.2
<2.2
正常
氯化物 mmol/L
118~13 正常或降低 2
降低
正常
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1.抗生素使用原则:
早期,足量,有效,疗程足 2.病原已明时:参照药敏而用药(略) 3.病原未明时:
A.氨苄青霉素+氯霉素 B.氨苄青霉素+大剂量青霉素 C.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
临床表现
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1、颅内高压表现: (1)头痛:小婴儿可表现为拍打
自己头部。 (2)呕吐:表现为喷射性呕吐, 不伴恶心。
临床表现
(3)小婴儿可表现为前囟紧张、 颅缝增宽 (4)惊厥:表现形式为全身性或 局灶性。 (5)血压增高、心动过缓、呼吸 节律改变甚至脑疝。
临床表现
2、局灶体征:由血管闭塞引起,可 有偏瘫,感觉异常或颅神经受累等。
辅助检查
(三)其他: 1.血培养:早期阳性率高。 2.脑脊液其他检查:特异性抗原测定
以及LDH,LA,CRP,TNF等测定。 3.影像学检查:CT,B超等
诊断
凡急性发热起病,并伴有反复惊厥、 意识障碍或颅压增高表现的婴幼儿, 均应注意本病的可能,脑脊液检测 呈化脓性改变即可确诊。
鉴别要点
1.病史及起病缓急。 2.临床表现相似,价值有限。 3.脑脊液检查为鉴别的关键。
硬膜下积液透照
正常透照
● 硬膜下积液
(积脓);
● 脑积水:
非交通性, 交通性
● 脑室膜炎
● 各种神经功 能障碍
病毒性脑膜(脑)炎
1、其病急或亚急性,临床表现与化脑 相似
2、感染中毒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比化脑 轻,病程自限,大多不超过2周。
3、脑脊液清亮,白细胞数0至数百 ×106/L,淋巴为主,糖含量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