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富蕴县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学校代码:10491 学号:工硕52002209中国地质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富蕴县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Discussion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Suoerkuduke Copper(molybdenum) Deposit in Fuyuncounty, Xinjiang ProvinceCandidate : Yang HaiboField of Engineering : Engineering of GeologySupervisor: Prof. Cao XinzhiProf. Chen Minyo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 P.R. China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我以城信声明:本人呈交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在教授和高级工程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文中关于“新疆富蕴县索尔库都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的研究成果系本人独立研究所得,所引用他人之思路、方法、观点、认识已经在参考文献中明确标注,所引用他人之数据、图件、资料已经征得所有者同意,并且也有明确标注,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也已经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论文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浅议一、前言本次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实例是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播卡金矿采选工程。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是根据矿床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作。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意义是:1、作为矿产勘查项目选择和矿山投资决策的依据;2、作为评价矿产勘查工作经济效益的基础;3、作为选择矿山经营参数,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和提高矿山采选经济效益的依据;4、可作为奖励勘查工作者、补偿地勘费、实行资产有偿占用、按地下财富对采矿企业实行计划征税的依据;5、作为申请银行贷款、筹措资金及与有关部门签订合同和协议的依据。
二、评价阶段云南播卡金矿经勘探系统可靠地查明了矿石质量和加工技术特性及空间变化、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并提交了勘探报告,为了矿山设计和开发提供依据,故按下表划分播卡金矿进入了详细经济评价阶段。
勘探阶段详细的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应在详细收集、分析该矿产资源形势、市场条件、产品方向与前景,并根据矿山总体规划的具体要求以及未来矿山设计、建设与生产经营的具体条件(对已为工业部门选定,并已有筹建单位的矿山,此项分析可适当省略)的基础上,根据有关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工业指标,结合矿床具体技术、经济条件,采用符合矿区实际情况的计算参数和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计算矿床未来工业开发的企业(微观)经济效益,必要时,增算国民经济(宏观)效益,以详细反映矿床未来工业开发的经济效益。
在对矿山未来开发的经济效益有明显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时,要结合矿床未来工业的生态、环境等因素,对矿床未来工业开发价值进行详细的综合评价,对矿床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建设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成本费用估算说明1、本次设计的最终产品为重选精矿、金精矿和成品金。
2、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消耗指标由各专业提供。
3、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由企业提供,不足部分参照其他矿山及市场价格。
述我省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

论述我省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笔者主要结合某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地质特征,深入分析了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的因素,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金矿体品位和厚度的变化系数,研究了金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应用xrd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发现了au与pt、pb共生,并呈互为消长关系,探讨了金的主要物质来源;最后总结了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矿化富集规律。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 p6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with a gold deposit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analyzed the deposit is the source ofore-forming materials, the mineralization of factors, in the field survey, sampling, and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gold ore body grade and thickness of the coefficient of chang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gold ore body; application xrd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method, found that the au and pt, pb symbiosis, and with the pendulum between each other, and probes into the main material source of gold; finally summarized the gold deposits of mineraliz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regularity.keywords: gold; ore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genesis在近1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资源开发达到了空前的强度。
探讨矿床的成因及其研究方法

探讨矿床的成因及其研究方法摘要: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制定出了针对于矿产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也就表明国内矿产开采水平的国际化优势越来越强。
然而要想从根本上直接有效的提升矿产开采工作开展的效率以及质量,那么也就需要对整个矿床的形成原因展开全面分析,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开采目标。
通常情况下来讲,矿床往往都是在长时间的变化发展情况下逐渐形成、完善的,并且在形成之后,符合国内矿床生产的基本标准。
因此,本篇文章在接下来的部分,将会着重对矿床的成因以及研究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矿床;形成原因;研究方法;全面探讨一个国家矿产资源的开采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建设。
但是在进行开采矿产资源之前,人们必须要熟悉的了解矿床的形成原因,从而对矿产资源进一步开采,并保证其开采质量与效率。
根据相应经验总结研究可知,相关研究工作人员在全面化展开矿床的形成以及变化研究工作时,首先可以利用实验的模式来展开深度化的研究,从而使得矿产的研究力度能够得到强化,同时还能使得基本的矿产资源勘查效率以及预测能力得到保证,在根本上不断的使得矿产区域开采水平得到提升,由此可见,此种实验的模式将会成为主要的矿床成因探究方法。
一、全方位分析矿床的基本种类所谓矿床是指地壳中富集了大量的有用矿物或组成成分,在质量和数量上达到工业要求,并能依靠现在的技术能够开采使用的部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矿产资源的开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对矿产资源进行深度的开采之前,必须对矿床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科学性,从而达到提高矿产资源开采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根据实际的研究发现,地下的矿床在实际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会呈现出较多的种类情况,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这些类型的矿床有意识的分类为固体性质的矿床、液体的矿床、气态性质的矿床、液气共存的矿床等,在整个过程中,固体性质的矿床往往在分布范围上极广,而液体的矿床则主要是石油等元素,气态性质的矿床包括天然气等。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床成因研究毕业论文

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床成因研究毕业论文目录1、前言 (1)1.1问题的提出及依据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地理位置与交通 (1)1.4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2)1.5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2)2、区域地质概况 (2)2.1地层 (3)2.2构造 (3)2.3岩浆活动 (4)2.4区域矿产分布 (4)3、矿区地质 (4)3.1地层 (4)3.2矿区构造 (5)3.3岩浆岩 (5)3.4混合岩化作用 (6)3.5磁异常特征 (7)4、矿床地质 (7)4.1矿体特征 (7)4.2矿石质量 (10)4.3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 (11)5、矿床成因 (12)5.1成因分析 (13)5.2成矿规律 (15)5.3找矿方向 (21)6、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1、前言1.1问题的提出及依据通过对成因的分析总结,对把握矿床成矿机制,以及时空上的产出和分布特征有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进而利用成矿规律指导预测、找矿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
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地质特征,如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区域地球物理化学因素、变质因素、岩性等,可作为矿床成因研究的主要依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研究结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控矿构造、地壳的演变过程、成矿规律和矿体的形成过程,为矿山下一步的生产勘探工作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1.3地理位置与交通千马铁矿位于省秦青龙满族自治县拉马沟村,北距县城约3.7km,隶属青龙县青龙镇。
矿区有简易公路通往青龙县城,交通便利,见图1。
图1 交通位置图1.4自然地理、经济概况1.4.1自然地理矿区地处燕麓,为中低山区地貌,海拔高度270~474m,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形坡度较陡,山谷呈“V”型,山顶呈圆锥形,地貌类型单一。
山上有荒草、灌木等,植被发育。
矿产资源论文范文精选

矿产资源论文范文精选矿产资源论文范文精选时间:2023-04-10 15:48:09矿产资源论文范文第1篇(一)我国矿产资源进展现状从地理分布视角看,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矿产资源总储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其中,少数稀有矿产资源只在我国境内少量存在,这使我国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猛进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再加上长期大量出口矿产资源,导致我国大宗矿产资源供需失衡冲突日益凸显,中国正从一个矿产资源储量大国渐渐转变为矿产资源贫瘠的国家。
矿产资源作为不行再生的稀缺资源,其贸易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历史上发生的多次战斗都与矿产资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有鉴于此,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同时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后续资源利用,我国需要尽快实行措施,合理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对矿产资源国际贸易应严把出口关,否则中国先天的矿产资源优势就会很快消逝。
在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的今日,爱护矿产资源不仅对国内经济进展有利,一旦消失战斗、自然灾难等突发大事时,矿产资源还能起到爱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作用。
因此,必需加大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力度,科学规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矿产资源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在国际贸易中,矿产资源的占比较大,是各国最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讨论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水平和矿产资源国际合作战略对推动我国建立全球合作网络和双边、多边合作沟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状况下,一国矿产资源国际贸易水平能够打算该国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中,假如一个国家掌握了矿产资源价格,就能极大地影响国际贸易市场,表现为市场掌握力。
正是由于矿产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且数量有限、全球分布不均衡,才更加凸显了矿产资源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世界各国为了获得本国缺乏的矿产资源,就必需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或者依靠本国的优势矿产资源来进行交换,各取所需,这是矿产资源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缘由。
三江地区金属矿床分布特点及其地质背景论文

三江地区金属矿床分布特点及其地质背景【摘要】我国西南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地区辽阔,地跨滇西川西藏东青海南部广大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三江成矿带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而且是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实施“跨世纪勘查工程”最有远景的地区。
本文总结了三江地区金属矿床的分布特征,并从大地构造岩浆地层的角度阐明其地质背景。
【关键词】三江地区;金属矿床;大地构造;区域岩浆;特提斯三江成矿带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部,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结合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萌特提斯、古特提斯、特提斯洋盆的开关闭合控制了本区地质构造演化。
特别是印支运动以来,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在本区多次碰撞,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岩浆变质活动,经历板块聚合褶皱隆升,伸展构造发育等一系列地质构造运动,带来了蛇绿混杂堆积和大推覆,大走滑构造发育等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有色金属贵金属的成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但是,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原因,“三江”的矿产勘查工作程度普遍较低。
通过对也已发现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的总结,以及对其地质背景的研究,能更好的指导我们找矿。
通过发掘“三江”的矿产资源潜力,将会向国家提供更多更大的有色贵金属原料开发基地。
1.金属矿床的分布特点三江地区迄今已发现各类矿床200多个,矿点和矿化点1000余处,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
1.1有色金属矿床分布特点目前已探明铜、钼、铅、锌、钨、锡、锑、汞、镍、钴、铋等11个矿种,共94个矿床,其中超大型矿床2处,大型矿床8处,中小型矿床84处,以铜、钼、锌、铅、锡、汞、矿床最为重要。
铜(钼)矿是本区最重要的矿床之一,累计探明储量约占全国铜的总探明储量五分之一;钼是铜的伴生或共生矿,已探明的铜钼矿储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玉龙—纳日贡玛斑岩铜(钼)矿带中。
斑岩型铜(钼)矿还分布于德格、中甸﹑祥云、金平等地。
火山热液型、喷气—沉积型铜矿和多金属矿分布在德格—乡城等岛弧火山岩带中。
热液矿床论文

热液矿床中成矿热液的来源、运移及沉淀一、成矿热液的的来源:含矿热液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论,但根据多种数据和资料分析,大多数研究者已经接受含矿热液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1、岩浆成因热液:指在岩浆结晶过程中从岩浆中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最初是岩浆体系的组成部分。
由于岩浆热液中常含有H2S、HCl、HF、SO2、CO、CO2、H2、N2等挥发组分,故具有很强的形成金属络合物并使其迁移活动的能力。
岩浆存在水有人多证据,如:快速冷却的火山岩水量一般为0.2%-5%,最高可达12%,岩浆中的大量含水硅酸盐矿物也是岩浆含水的最好证据。
对热液矿床中矿物及其中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成分分析结果,也证明热液矿床形成的早期,确实有岩浆流体存在。
2、变质成因热液:指岩石在进化变质作用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
岩石遭受进化变质时,总伴随着矿物的脱水反应,而且脱水同变质的强度成正比。
对某些热液矿床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成分的研究,也证明有的热液矿床主要是在变质水参与下形成的。
变质成因热液也具有很强的溶解迁移金属络合物的能力。
3、建造水:指沉积物沉积时含在沉积物中的水,因此又称封存水。
这种水最初来自地表,与沉积物一起沉积,并与矿物颗粒密切接触,长期埋藏于地下,并与其周围的矿物发生反应,使其丧失了原有地表水的性质,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并在氢氧同位素组成方面也与地表水不同。
建造水广泛见于油田勘探过程中。
很多资料数据表明,有的低温铅锌矿床主要与建造水构造的热液活动有关。
4、大气水热液:包括雨水、潮水、海水、河水、冰川水和浅部地下水。
大量的岩浆岩及其相关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在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中早期成矿以岩浆流体为主,但中晚期通常有不同比例的大气水的混入,即使是发育于斑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斑岩型铜矿也都显示成矿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甚至在一些热液矿床中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
5、幔源初生水热液:指幔源挥发分流体,其最初来源可以是核幔脱气,也可以是大洋岩石圈俯冲到上地幔中脱气,是在地幔中形成的一种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矿床实例对岩浆矿床的一些总结摘要:岩浆矿床是在地壳深处,由各类岩浆通过结晶作用与分异作用,使分散在其中的成矿物质得以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具有十分重要的工业意义,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铬、镍、铂族元素以及大部分铁、铜、钒、钛、磷、铌和稀土元素等矿产资源均来自岩浆矿床。
他们大多数在我国具有较富的储量,但有些比较稀缺。
我国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一个著名的镁铁、超镁铁杂岩中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镍矿床。
本文以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对已学习的岩浆矿床做一总结。
关键词:金川矿床矿床成因地化分析找矿1 金川铜镍硫化矿床地质概况金川铜镍硫化矿床位于阿拉善地块的西南缘龙首山隆起带上, 北邻潮水盆地, 南接河西走廊坳陷, 由前长城系龙首山群一套深变质混合岩、黑云母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组成基底, 盖层为长城—蓟县系墩子沟群和震旦系韩母山群。
区内构造以NW向和EW向为主, SN向和NE、NNE向亦有显示, 并表现为多期活动的特点。
岩浆岩种类繁多, 侵入期次较频, 其中超基性岩沿龙首山两侧深断裂呈NW至EW向带状分布。
变质岩广为发育, 其中以区域变质岩为主( 包括变砂岩、板岩、千枚岩、片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类及混合岩) , 次为动力变质岩和接触变质岩。
金川硫化铜镍矿床几乎全部产于岩体内。
矿区内节理、断层发育,主要断层有F1、F8、F17、F23、F16和F16-1等(图1)。
图1 金川超基性岩体及矿体平面(a)及剖面(b、c)地质图(据汤中立等,1995)1-第四系 2-前寒武系 3-二辉橄榄岩 4-斜长二辉橄榄岩 5-橄榄二辉岩 6-二辉岩7-侵染状矿石8-海绵状富矿9-氧化矿石 10-交代状矿石 11-块状硫化矿石 12-悬挂式侵染状矿石 13-岩浆岩岩相接触界线 14-不同阶段岩相接触界限 15-断层2 金川铜镍硫化矿床地质特征汤中立等( 1995) 在前甘肃地质矿产局六队勘探资料基础上对金川含矿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金川岩体是同一含矿岩浆分异后分 4 期侵入形成的复式侵入体, 其第一期中细粒含二辉橄榄岩和橄榄二辉岩, 产有就地熔离形成的星点状、局部海绵状贫矿, 规模很小;第二期中粗粒含二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占金川岩体体积约67. 7% , 分布于整个矿区,产有规模较大的以星点浸染状矿石为主的透镜状、板状和似层状贫矿体; 第三期中粒硫化物纯橄岩相,产有海绵陨铁状矿石为主的富矿石;第四期是指晚期硫化物矿浆沿岩体原生构造裂隙和其他构造裂隙贯入形成的块状金属硫化物矿石。
其中,第二、三期侵入相中产出的浸染状贫矿、海绵陨铁状富矿构成了金川的主矿体。
铂族元素的研究证明金川矿床是二次熔离的硫化物聚集再次侵位的结果,致密块状矿石和稠密浸染状矿石还经历了硫化物熔浆的结晶分异(Song et al.,2006,2009)。
3 对金川铜镍硫化矿床成因模式的认识目前,对金川铜镍矿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式方面主要的认识和结论包括以下几点: 1 ) 在大陆裂谷发展前期拉张环境中成岩成矿,并随龙首山推覆构造转移到现今位置;2)含矿母岩形成形成于长城纪(1508±31Ma),成矿作用主要在元古代及加里东期;3)深部熔离—贯入作用是主要成矿机制,含矿岩浆的有序侵位显示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歇过程曾发生熔离分异,形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分层结构(四层结构); 4)小岩体成大矿,剩余的含矿岩浆多次贯入同一空间成岩、成矿,区域存在其它超基性、基性岩体—岩群或岩流。
以金川矿床为代表的“小岩体成大矿”的观点相对于传统的铜镍硫化矿床成矿理论,在认识上取得突破。
3. 1 成矿温度成矿温度包括含矿岩浆中硅酸盐矿物结晶温度和金属硫化物的结晶温度, 由于硅酸盐矿物熔点较金属硫化物高, 先结晶的应是硅酸盐矿物。
汤中立等利用金川含矿超基性岩样品, 进行了高温高压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橄榄石初熔温度的高低与压力, 介质等有关, 当压力为300M Pa, 含混合挥发组分时, 橄榄石初熔温度为720左右。
采用均一法测得橄榄石的均一温度为1050度~ 1100度。
关于金属硫化物的结晶温度, 据贝特曼( 1982) 固溶体分解温度, 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固溶体分解温度为600 , 高于其他硫化物分解温度( 350 ~ 550 ) , 说明硫化物从开始熔离到结晶结束, 其温度区间要比造岩矿物大的多。
3. 2 成矿压力前人利用矿物地质压力计对造岩矿物的形成压力进行了估算, 认为成岩压力大约在500~ 1100M Pa。
如果按这一估算结果, 金川含矿岩体形成于深成环境, 若成岩压力为900M Pa, 在完全封闭系统条件下, 其压力数值相当于地壳30km 以上的深度,这个数值显然有些偏大, 这种估算主要适用于钙碱性中—酸性侵入体, 对铁镁质或超铁镁质岩, 因SiO 2 不饱和, 地质压力计得到的温度可能偏高, 误差范围达300M Pa。
汤中立等认为川铁镁质岩成岩压力在500M P a 左右, 成岩成矿深度在15km 左右。
3. 3 成矿酸碱度成矿时的酸碱度有两种含义: 一是成矿流体本身的酸碱度;另一种是成矿物质结晶沉淀时的酸碱度。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原理, 两者的酸碱度是不同的。
本次研究对不同类型特富矿包体液相水的酸碱度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pH 值为5. 4~ 5. 6, 表明成矿是在弱酸性环境下进行。
3.5 成矿时代关于金川超镁铁岩体和矿床形成时代,不同研究者采用不同方法获得大量同位素年龄数据, 大致分为两个范围区间即1500~1000M a和1000~800M a,分别代表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
尽管仍存在争议,但新元古代时期的成矿年龄(800M a左右)为后期构造—变质叠加事件年龄,中元古代时期的成岩、成矿年龄(1408~1508M a)更接近实际的成岩、成矿事件年龄,似乎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因为,对金川铜镍矿成岩成矿年龄的这种厘定、判断和重新认识,既说明华北古陆边缘中元古代成岩成矿事件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又反映出形成于深部环境的金川含矿超镁铁岩体,受加里东构造事件影响,经后期构造运动抬升至现在环境和位置,目前的含矿地质体实际是早加里东构造事件叠加影响的结果。
3.6 成矿及后期构造变形既然目前认为金川含矿超基性岩体及其外围龙首山镁铁—超镁铁岩体由于受加里东构造事件影响,作为构造岩片经后期构造运动抬升,至少于10km深处被推向地壳浅部,经风化剥蚀而出露于地表, 那么, 金川含矿岩体成岩成矿起始形态产状的判断和后期逆冲推覆构造作用过程重塑,就成为金川矿床深部找矿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础工作。
金川铜镍矿岩矿地质特征充分反映“深部熔离一贯入成矿”是其主要成因模式和成矿机制,含矿岩浆有序侵位显示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歇过程曾发生熔离分异, 形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分层结构, 而金川侵入体更老的年龄意味着必须考虑到成矿后期的构造变形对矿化及分布所起的作用, 由此可见,金川岩体的形态产状可能已被改变,由最易于就位的层状或似层状岩体逆时针旋转而成向西南倾斜的板状或透镜状岩体。
4 找矿根据目前对金川铜镍矿“深部熔离一贯入成矿”成矿模式的认识,结合金川铜镍矿地质特征,重新审视金川矿床地处龙首山岩带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历程,对金川矿床成矿所依托的重要幔源岩浆事件及金属硫化物富集成矿过程与最终可能的就位方式进行探讨,特别是对金川铜镍矿非常重要的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矿化侵入体侵入时间和后期构造变形历史重新认识,对金川矿区深部、外围及区域找矿勘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4.1 矿区外围找矿金川镍矿含矿岩体为一复式侵入体,岩体至少分四期先后侵入成岩成矿,其中岩浆成矿作用第一期和第二、三期侵入岩浆形成的就地熔离矿体和深部熔离贯入矿体分别占岩体体积的25.13 % 和物液相大规模熔离,贫硫化物硅酸盐岩浆移离以后,剩余的富含金属硫化物液相的硅酸盐岩浆侵入的产物,是大规模岩浆事件后期侵入作用的结果。
龙首山岩带还应有金川同期次富金属硫化物的岩体分布。
金川地区陆内造山作用逆冲推覆以及含矿超基性侵入体成岩成矿后,经历漫长而复杂地质演化过程中明显的地壳隆起和剥蚀,是造成龙首山超基性岩带岩体分布不连续性的主要原因。
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分析和岩浆岩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在更广的区域范围如藏布台( 1511±168 M a )、大口子等地的超基性侵入体与金川侵入体年龄相同。
超基性岩体的出现局限于早元古代到太古代。
这些超基性岩体沿龙首山隆起带南缘断裂侵位分布,分布范围走向长180 km ,岩体出露不连续。
4.2 区域勘探目标区优选确定基于所收集的铜镍硫化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物化探资料,提出如下勘探原则,予以判别、预测和确定新的找矿靶区:1)太古宙地盾(太古代克拉通)边缘;2)地盾边缘轮廓线等线性构造交叉切割的交汇点;3)存在深部高密度体(重力异常区)和磁性体(磁异常区);4)有N i、Cu、Co、C r及PGE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
基于上述原则,区域找矿的关键是根据超基性岩体岩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地球物理组合特征, 对候选目标区物化探异常进行地质解译,并对含矿性进行排序评价,从而确定铜镍硫化矿床区域勘探靶区。
由于原进行过重大勘探的藏布台超基性岩体并不是优先排序的勘探目标区。
所以,目前,在金川地区超镁铁岩带确定的两个优先排序较高的勘探目标区是:1)金川东延靶区,为已探明金川矿床含矿超基性岩体(带)东段8km长的有明显矿化特征的磁异常地带。
带沿F1深大断裂东部延伸更远处长达30km的磁异常地带。
层厚度是不是太厚(小于300m)决定了目标区发现矿床的成功概率。
有必要利用航磁数据,将这些异常模块化,以评估磁异常体盖层厚度。
5 总结以上是对[参考文献][1]汤中立. 金川硫化铜一镍矿床成矿模式[J ]. 现代地质, 1990, 4[2]李文渊. 祁连山岩浆用有关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与找矿[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 1 ~208.[3]汤中立,杨杰东. 金川含矿超镁铁岩的Sm 2Np 法定年[ J ]. 科学通报, 1992, 37 (10 ) : 918 - 920[4]汤朝阳,姚华舟,段其发,等. 青海曲麻莱地区通天河构造混杂岩带找矿前景分析[ J ]. 地质与勘探, 2007 , 43 6 : 1 - 6.[5]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队. 白家咀子硫化铜镍矿床地质[M ].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4: 1 - 225.[6]田毓龙,把多恒,高志武,等.金川镍铜矿床数学模型对深部矿化变化趋势的指示[ J ]. 地质与勘探, 2008 , 44 ( 1) : 82 - 88.[7]闫海卿,苏尚国,焦建刚,等. 金川N i2Cu2 PGE 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时代研究[ J ]. 地学前缘, 2005, 12 ( 2) :[8]汤中立,杨杰东. 金川含矿超镁铁岩的Sm 2Np法定年[ J ]. 科学通报, 1992, 37 (10 ) : 918 - 920.[9]李文渊,汤中立,郭周平,等. 阿拉善地块南缘镁铁超镁铁岩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 J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4 , 23[10]汤中立. 超大型Ni2Cu ( Pt ) 岩浆矿床的划分与找矿[ J ]. 地质与勘探, 2002, 38 (3) :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