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之小说与电影比较

合集下载

2023年《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2023年《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2023年《山楂树之恋》观后感2023年《山楂树之恋》观后感1今天我去电影院看了张艺谋拍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回家后又一次看了一遍艾米的《山楂树之恋》的小说。

那种感觉真是没有办法形容,只是觉得小说还是那么感人,电影不仅维持原著,而且还有独特的韵味————淡淡的忧伤、淡淡的色调、淡淡的人物……流畅而自然,深沉而清新,宛如一首墨绿色的散文诗。

发现这部小说非常偶然,那时有一次在图书馆借书时正好走到现代小说的书架,看到有一本书没有放好,就随手拿起来翻看了几页,当时就被它优雅地装祯和名人们的评论吸引了,说是“最纯洁的爱情”还非常感人,看着觉得好奇,所以就借回了家。

看这部小说真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每看一遍都会令我泪流满面:第一次看完后,觉得老三太好了,一个可以适时保护你、关心你、爱护你的爱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爱人”,而且当他知道自己得了白血病,可以“拥有”静秋时却为了她今后的幸福放弃了,这种“放弃”并不像有的人评论时所说的那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不过最后病魔无情地把他带走了,留给静秋和读者的却是无法弥补的遗憾……老三宛如上天赐予每一个女孩的童话、一个美好的梦、一份无法忘记的真爱!第二次看完觉得静秋是一个非常坚韧的女孩,她的善良、坚韧、懂事、能干……真是非常完美,而这种完美也使她可以配得上任何一份无价的爱情。

在妈妈面前,她是个好女儿————肯干而能吃苦、体贴而重感情;在老三面前,她是个好女孩————矜持而有分寸、依恋而会关心。

她将自己的感情一针针织进了毛衣里、将自己的思念一次次埋藏在心底。

这就是初恋的感觉,青涩而优美、神秘又谨慎!第三次看完这部小说,我才“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哀伤而凄宛的爱情故事,一个只可能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成人童话”。

而这种美好却可以把我们各自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畅想或是伤感或是难忘的记忆唤起,不同的人看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而这种对美丽或是难忘、往事或是未来的情感却可以作为每个人独特的内心感受留在心底,成为一份特有的梦想……记得看完这部小说,我曾多么伤感而兴奋,捧着书一直在哭,那种非常难过而又不知道为什么伤心的那种哭泣,似乎在为小说里的主人公、似乎又在为自己、似乎还在为爱情的消逝或是那种最美好的感情……那种感觉仿佛眼看着一个美丽无比的玻璃器皿顿时在你面前破碎一样————无能为力而又伤心难过!我把这本小说介绍给许多朋友,甚至还动员朋友们团购了这部小说作为永远的珍藏。

网络小说与电视剧人物形象比较分析—以《山楂树之恋》为例

网络小说与电视剧人物形象比较分析—以《山楂树之恋》为例

网络小说与电视剧人物形象比较分析——以《山楂树之恋》为例摘要:《山楂树之恋》是一部纪实故事电视剧,其题材改编自艾米的同名网络小说《山楂树之恋》。

电视剧版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贴近生活的唯美画面方式,将那个年代的爱情回忆在今天展现了出来,它的人物形象表现有了较原著更动人的张力。

可以说,作为电视剧本的改编是成功的,它删去了原作中的些许繁琐,在人物性格上得到了艺术效果上的修复和浓缩,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地尊重尽量了那个年代的人物性格和生活特点。

电视剧的唯美与小说文本语言的融合,使得人物精神形象表现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特别是其中表现出的对人生和爱情的理解,达到了人格哲学上的广度和高度。

本文将通过《山楂树之恋》电视剧版与小说版的对比中,去探索人物形象与画面、故事、含义三者关系。

我们可以感受到,或在与人物形象的精神共鸣中,体味出一种跨越时代的精神共情。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网络小说、人物形象、对比性Abstract"the love of the Hawthorn Tree" is a documentary story TV series, whose theme is adapted from Amy's online novel "the love of the Hawthorn Tree".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the original works, the TV play shows the love memories of that era in today's aesthetical way which is close to life. It shows the more touching tension of the characters than the original work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adaptation as a TV script is successful. It cuts out the tedious part in the original work and gets the resto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artistic effect on the character character. On this basis, we try to respect the character and life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era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estheticism and the text language of the TV dramas improves the mental image of the characters, especially the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love, and reaches the breadth and height of personality philosophy.Key words:the love of the Hawthorn Tree"; the network novel;the character image; the contrast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引言 (4)一、唯美的画面感与人物形象 (4)(一)电视剧画面感与人物形象关系 (4)(二)小说画面感与人物形象关系 (5)二、故事性与人物形象发展 (6)(一)电视剧故事性与人物形象发展 (6)(二)小说故事性与人物形象发展 (7)三、形象内涵与题材广度 (8)(一)电视剧题材广度与人物形象 (8)(二)小说题材广度与人物形象 (9)(三)题材改编后的人物形象表现力 (10)四、由《山楂树之恋》的电视剧改编,看人物形象的含义 (11)(一)改编后的人物形象审美特质 (11)(二)改编后的人物形象意义广延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后记 (16)引言这部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基本忠实原著。

《山楂树之恋》叙事手法

《山楂树之恋》叙事手法

《山楂树之恋》叙事手法《山楂树之恋》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来构建其情感深沉、纯净如水的爱情故事。

首先,它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这种角度使得故事的讲述者和作者基本幻化成同一个人,从而让读者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全面、深入地剖析故事情节,直达人物内心世界。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故事更具深度和广度,还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其次,影片在叙事中巧妙地运用了“重构型”蒙太奇手法。

这种手法通过对时间的重组,如浓缩简化、颠倒时序、交错呈现和平行剪辑等,以“时间畸变”作为结构段落的功能指向,有效地营造了悬念,烘托了环境气氛,并为人物之间的情感发展做了铺垫。

例如,在影片的初始阶段,通过一组横移镜头和摇镜头的组合,将静秋入迷地听着帐篷中传出的苏联名曲《山楂树》与对帐篷外观的投射组合起来,制造了悬念,为老三与静秋相见以及相互倾慕作了铺垫。

此外,影片还大量使用了空镜头,这些镜头不包含人物,主要聚焦在自然环境上,如山川、树木、河流等。

这些空镜头不仅赋予了影片一种独特的审美内涵,还通过大自然的纯净和空灵来象征老三与静秋之间“清澈”、“透明”的爱情。

同时,这些空镜头也起到了“留白”的效果,引发观者以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最后,从小说层面来看,《山楂树之恋》还借鉴了琼瑶小说的叙事路线,将老三和静秋之间的爱情描写得纯情而深沉。

通过复制琼瑶小说的要素与叙述规范,小说成功唤醒了读者对早期琼瑶小说的阅读经验,使读者在琼瑶式叙事成规的“启发”下与小说产生共鸣。

同时,小说还通过构建“山楂树”的意象,以诗化的语言来表达老三与静秋之间爱情的纯洁性。

综上所述,《山楂树之恋》通过综合运用第三人称叙事、重构型蒙太奇、空镜头以及琼瑶式叙事等多种叙事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深情而纯净的爱情故事,使读者和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山楂树之恋影评

山楂树之恋影评

山楂树之恋影评山楂树之恋影评(一)《山楂树之恋》表达的情感是一定是很多人想有但不曾有的,我也承认片中所谓的纯情稍微有些矫枉过正,而且无论是放在现在这个色欲横行的世界,还是置于彼时那个思想相对单纯的年代,这样的纯情都显得有些过分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它符合爱情最根本最原始的特质,而且张艺谋通过对这一爱情有意的纯洁化,达到了动情但不煽情的效果,因此我愿意相信那种纯美。

对于改编自知名原著的影视作品,人们总是不可避免的拿原著来比较,这种反应是本能的,但看法有时是偏颇的。

个人认为,应该把改编畅销通俗小说和改编经典文学名著区别开来,像《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其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定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部分的经典著作,在改编时一定要慎重,必须考虑其文化影响力。

无意于贬低艾米,但原著《山楂树之恋》只是一部畅销小说,还谈不上经典,其本身的艺术成就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在影响力上也局限于少数知识群体之中,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这样一部小说又能算得上什么呢?很多人看电影《山楂树之恋》根本不知道原著,完全是冲着“张艺谋”这三个字去的,冲着那个特定时代去的,也是冲着被宣传出来的所谓“纯爱”去的,与原著并无什么瓜葛。

再跟原著比,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吗?因此,电影《山楂树之恋》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对原著的小说的一种再加工,在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和细分化的今天,这种改编再创造和当初《三国演义》等小说在总结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基础上成形的过程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到最后,小说版《山楂树之恋》和电影版的《山楂树之恋》,人们究竟更认可哪一种形式尚无定论,因此电影《山楂树之恋》就是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与原著已经没多大关系了。

于是,放弃了色彩上的极鲜极艳,没有了风格上的极俗极土,张艺谋这次又把爱情推向了极纯极美,喜欢走极端的张艺谋没变,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喜欢强烈的东西”,变化的是某些人的心态。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从文化比较和媒体传播的角度看小说《山楂树之恋》和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异同开始看《山楂树之恋》的电影是因为看到它清新唯美的宣传海报,女孩干净的脸庞、男孩青涩腼腆阳光的微笑,光看海报就已经能联想到故事的唯美了,我们这个年纪的女生最爱幻想了。

而文学作品《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故事和电影不同的是,一个通过文字表现,一个使用画面展现。

那么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异同?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一一来解读。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讲述的都是一个关于静秋和老三的唯美故事。

他们的爱情故事被誉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

《山楂树之恋》的小说与电影之间究竟有什么大方面的异同呢?比较小说和电影有三处大的差异点:1故事的主要人物及情节,2静秋的人物形象特征,3老三和静秋的纯净爱情。

这三个方面在小说上和电影上都是被精心设计的中心环节,大同小异。

但在我看来是很不一样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力求贴近现实,通过文革大背景下典型人物的塑造,真实反映出特殊时期的生活场景、禁锢保守的生存情态和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几乎都在围着静秋打转:困厄家境中的母亲谨慎为人的教诲,成熟稳重的老三贴心挚真的爱恋,拘谨老实的农村青年长林无声无息的照顾,卑劣猥琐的“甲方”万昌盛处心积虑的觊觎,热情开朗的小周无怨无悔的帮等等。

而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并没有那么细腻。

静秋的人物形象特征上:电影中给了我们一个纯真美好且一直和老三恋爱着的静秋。

而小说上却不大一样了,她爱情上纠结于长林与老三之间,心理上跌宕起伏。

如果现在以第三点“老三与静秋的纯净爱情”为中心,在小说中可以看到一段完美的初恋故事。

小说描写的很细腻,如在对静秋的少女怀春的心理和生理的描写,还有在对老三和静秋之间感情和心理的刻画。

保守矜持的静秋的内心都是充满“火灾”的,正如穆旦在《诗八首》中写的“你的年龄是我的小小野兽”。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人性的刻画,静秋的爱情是在挣扎中成长的,里面充满了矛盾。

老三虽然比静秋大六七岁,对待问题会成熟很多,但可以看出他是很感性和体贴的男人。

从《山楂树之恋》看男女性别观

从《山楂树之恋》看男女性别观
朋 友 . 她 妈 妈 从 来 没 有 这 样 防 贼 一 样 防着 她 哥 哥 . 而很 热 心 但 反
是 一 个 自然 的形 象 在 我 国古 代 也 经 常 出现 男 子 “ 闺 音 ” 现 象 . 且 几 乎 能 作 的 并
书 中静 秋 有 个 哥 哥 . 影 中却 改 成 了弟 弟 。 张艺 谋 这 个 角 色 达 到 “ 假 乱 真 ” 型 物 象 的特 点 . 而 他 们 只 是 从 女 性 的 美 貌 电 以 美 然 与 多情 来 落 笔 .写 那 些 具 有 肉体 美 和情 爱 美 的 年 少 风 流 或 感 伤 眺 望 的女 性 形 象 . 们 的柔 顺 和 寂 寞 、 情 和 多 情 , 他 们 笔 下 她 矫 是 唯 一 出 现 的 内 容 由 于 他 们 只 是 把 女 性 作 为 可 满 足 其 情 爱 需 要 的 对 象 来 看 待 . 不 是 让 她 们 在 人 格 上 与 自 己平 等 . 果 落 人 他 而 结 们 “ 色 镜 的取 景 框 ” 的 女 性 . 能呈 现 出 为他 们 的 心 理 所 需 滤 里 只
《 的 , 带 这 电 影 中并 没有 重 视 这 一 点 . 老 是 走 在 了 静 秋 身 后 。 其 写 法 ( 山楂 树 之 恋 》 底 稿 ) 被 她 妈 妈 保 存 下 来 , 到 了 加 拿 大 , 可 能 要 透 露 出 单 纯 的 静 秋 根 本 考 虑 不 到 那 么 多 .想 塑 造 一 个 简 样 更 反 映 出这 位 母 亲 的伟 大 .她也 很 高 兴 女 儿 能 够 找 到 自己 的 然 她 简 单 单 的淳 朴 女 孩 的 形 象 . 却 忽 略 了 已 经 是 1 他 8岁 的 静 秋 是 一 真 爱 . 而社 会是 现 实 的 , 有 自己 不 得 意 的 苦 衷 。 张艺 谋 却 是 个 成 年 人 了 .即 使她 有 哪 些 复 杂 的 想 法 .并 不 影 响她 单 纯 的 形 通 过 简 化 母 亲 形 象 ( 是 一 个 充 满 世 俗 气 息 的 女 性 ) 是 塑 造 出 只 , 与 却 并 象 . 毕 竟 也 是 生 活 在 城 市 里 , 于 这 方 面 事 情 多 少 都 有 耳 闻 , 了一 个 为 女 儿 好 的妈 妈 . 此 同 时 . 给 人 以 棱 角 的 感 觉 , 不 她 对 不 能 因 为单 纯 而 显 得无 知吧 。

浅析小说《山楂树之恋》

浅析小说《山楂树之恋》

浅析小说《山楂树之恋》杨徐嵘2009年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出版,在此之前,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早已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阅读纯爱”的热潮。

2010年,张艺谋携着电影版《山楂树之恋》“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对奥斯卡的畅想中又一次带领着国人体悟了纯爱的珍贵。

无可否认,在某个时空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的确让我们感动不已,然而那个以“特殊”为背景的爱情在病魔摧毁幻想的催化下持续发酵,不免让读者在经历过情感的刺激之后有些倦怠,仿佛那就是一个通俗的爱情小说。

但是它所引发的阅读热潮,所唤起的纯爱效应,以及曾经在我们浮躁的心灵中激起的点点涟漪,都在显示文本的文学价值。

现在笔者试图不谈爱情,而是透过爱情去触摸文本深处跳动的文学之心。

进入文本,首先阅读到的是不同身份的言说,这些纷繁复杂的文本声音来自不同的小说人物(当然也包括作者),却都被作者有机地整合在文本之中。

这种有机整合所依靠的是作者观察人物和讲述故事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的选择对于像小说这类叙述性作品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信在选择小说的叙述视角之时,作家艾米用心良苦。

她巧妙地选取了一个非常适切的叙述视角来对小说的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让《山楂树之恋》这部小说具有无穷的情感魅力。

136通常我们所见的文学作品都是单一视角叙述,而有些文学经典可以做到多重视角叠加或渗透从而构成一种复调的味道。

“第三人称的内焦点叙述”是传统的“第三人称叙述”的变体,它是指“作者放弃了第三人称可以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自由,实际上退缩到了一个固定的焦点上”。

在《山楂树之恋》这部小说中有关爱情叙述的部分几乎都运用了这个视角,虽然作者是在叙述静秋,然而读者却有静秋讲述的幻觉,这种幻觉还牵连着叙述情境的问题。

叙事学认为“叙事情景是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不同关系构成的”。

在人物叙事情境中,“叙述者由一个反映者所取代,这个反映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他的感受、观察、思考,却不像一个叙述者那样对读者讲话,读者乃是通过这个反映者性格的眼光看待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首先,电影拍得十分朴实,张艺谋放弃了许多电影技巧和绚丽的画面,用一种平铺直叙的生活化的手法,向观众娓娓道来。

但是,要是看过这本小说的人,对电影会十分失望、特别不过瘾。

毕竟电影篇幅有限,承载不了丰富的内容。

删掉了长林对静秋的暗恋,也删掉了万驼子、成医生等很多的配角,最关键的是少了原著中最感人的“床戏”。

两位主演还是不错的,静秋特小特纯,老三特帅特阳光。

但我觉得让以前的章子怡来演更好。

电影山楂树之恋更像一部喜剧片,期间笑料不断。

老三偷来静秋家时,弟弟妹妹笑嘻嘻地自觉出门回避,大家都笑了,有的说90后,哈哈;老三骑单车载静秋正开心时,意外地在她妈妈旁边停了下来,大家都乐得不行;老三变脸盆魔术,照相时的革命友情……到最后老三的父亲出来时,大王一乐,说石光荣。

我晕,到后面静秋呼唤弥留之际的老三时,我一点都没感动,哎,可能早知道结果了,可能觉得这只是一个故事,前面的笑料又颇多,所以没打动我。

走出影院时,大王说,这就是传说中感人的电影?我怎么觉得没把我怎么感动。

我说,你要去看小说,电影删了太多了。

我算是总结出了,只要是小说翻拍的,电影再好看,也无法超过小说的好看程度。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很生硬,感觉就是几个片断和几段交代背景的字幕组成,缺乏连贯性,淡化了时代背景和那时人性的压抑,没看小说和了解那个时代的话,很难理解这种偷偷摸摸的压抑的感情。

没有了静秋复杂的情感、思想斗争和纠结的心理描写,体会不到他们恋爱的曲折。

电影远没有小说写的打动人。

比如,老三游泳完靠着静秋睡着了,只交代他是为了调休,轮班辛苦。

小说里面是老三说想见她,都没休息好,上班时候想睡觉,睡觉时候想见他。

静秋看了十分心疼,第一次主动抱了他,让他枕在自己腿上,他一下就睡着了。

怎么电影拍出来完全没那个味道了。

大王说:为什么要说出来,他不想她经常跑来看她干嘛,有些事情就不用说出来,看行动就知道了。

哎,可是我觉得要表达出来才有感觉嘛。

也许这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楂树之恋》之小说与电影比较
摘要:一个类似灰姑娘和王子的爱恋,却没有童话般的结局。

尽管如此,《山楂树之恋》还是让我们看到了静秋与老三之间那种纯净的爱恋。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通过各自的特有的方式将这个主题表现出来,向我们再现一个纯爱年代。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静秋老三小说电影版本
《山楂树之恋》主要讲述了在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包含理想的时光里,发生在静秋和老三的那种纯粹而唯美的爱情。

即使结局并不圆满,可是这个小说依然给我们再现一个纯爱年代。

张艺谋根据这个小说拍成了电影,在屏幕上呈现了一种纯情的爱恋。

《山楂树之恋》的小说和电影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各具其特点。

一、主题相同
小说和电影版本尽管是属于不同的媒介,但是它们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在那个文革末期所发生的静秋和老三之间那一段真正地、干净而纯粹的爱情。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早已远离这种透彻心腑的爱情。

无论如何,它们都向我们呈现一个唯美的故事,或许是希望能够唤醒人们心中的那一点点残留的纯真。

二、表现形式不同
《山楂树之恋》小说中它通过流畅的语言和形象的人物描写,让读者不禁沉浸在故事中进行想象,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特别是一些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更是将故事中的情节描写的更为细腻,让人可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悦、矛盾、挣扎、苦闷······小说相比电影来说更为完整细腻,一些电影所无法表达出来的静秋丰富的心理活动,而小说却描写得淋漓尽致。

如:静秋得知老三有未婚妻而感到被欺骗时,静秋那种悲愤而伤心的心理描写电影并不能够表现出来。

电影省略掉的一些环境描写及故事情节,从小说的环境描写及故事情节中却得知一些社会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

如:开头的那段描写静秋吃苦耐劳而不愿服输的性格,一些老三向静秋讨好的语言,电影却将其省略掉了。

相比之下,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更为细腻完整。

电影版本中它通过直观而丰富的画面和音乐的魅力,传达出导演对于故事的理解,让观众轻易的进入故事中,而没有太多的想象。

电影是改编的,篇幅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细节一一呈现,所以电影中的故事比之小说略显粗糙。

但电影中那生动而色彩丰富的画面是小说所不能取代的,电影用光、色彩等去渲染和渲染,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

一些细节的逼真和浪漫的主题相互映照。

这也让观众能欣赏到静秋与老三之间的这样一种纯情爱情在荧幕上的再现。

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可以渲染故事情节,让观众更易感受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如:静秋还没见到老三,听到从勘探队传来的老三拉的手风琴的琴声,让静秋不禁沉醉其中。

电影比之小说更为直观具象。

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带给读者和观众的感受的差异是合情合理的。

小说更为细腻,电影更为直观,两者各有优势。

尽管如此,它们都是为了表达静秋和老三的那种干净的爱情,希望唤起人们心中的纯真,再现一个纯爱年代。

参考文献:
《山楂树之恋》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