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集合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集合ppt课件

高中数学集合ppt课件

描述法
总结词
通过描述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来展 示集合的方法。
详细描述
描述法适用于集合元素数量较多,无 法一一列举的情况。例如,集合 B={x|x>2},可以通过描述法表示为 {x|x>2}。
韦恩图法
总结词
通过图形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方法。
详细描述
韦恩图法是一种直观的表示方法,通过圆圈、椭圆等图形来 表示不同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有助于理 解集合的并、交、差等运算。
总结词
表示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的元 素
详细描述
交集是指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可以用符号 "∩"表示交集,例如A∩B表示集合 A和集合B的交集。
并集
总结词
表示两个或多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 不考虑重复
详细描述
并集是指两个或多个集合中所有的元 素组成的集合,不考虑重复。可以用 符号"∪"表示并集,例如A∪B表示集 合A和集合B的并集。
互异性
• 互异性是指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即集合中不会有重复的元素。例如,集合 {1,2,3}中没有重复的元素,而集合{1,2,2,3,3}中有重复的元素2和3。
05
集合的应用
在数学中的应用
1 2
3
集合论
集合论是数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为数学概念提供了一种抽 象的描述方式。通过集合,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如函数、数 列、平面几何等都可以被统一地表达和描述。
在经济学中,集合的概念也经常被使 用。例如,可以将一组商品看作一个 集合,然后对这组商品进行分析和比 较。
计算机科学
在计算机科学中,集合的概念被广泛 应用于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设计。例如 ,数组、链表、栈、队列等数据结构 都是基于集合的。

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例: 表示 以内所有素数构成的集合,则4 ___ ,3____ .
新课引入
概念深化
四、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Natural number
Zahlen quotient Real number
N*或N+ N Z Q R
新课引入
应用举例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
×√ (2)较小的数.
新课引入
牛刀小试
2022年8月底,我们踏入了心仪的校园,找到了自己的班级.下列现象能 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你所在班级中的全体学生; (2)你所在班级中比较高的同学; (3)你所在班级中身高超过178cm的同学; (4)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
能 不能 能 不能
新课引入
遍性的特点
新课引入
布置作业
•作业1: 习题1.1第2,3,4题 •作业2: 《课时练习册》第一节内容 •作业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的,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又 有多少种?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本来解答.
新课引入
结束语
谢谢观看!
元素
新课引入
概念形成
一、概念 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我们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
表示集合,用小
写拉丁字母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康托尔(Georg Cantor,1845~ 1918) 德国数学 家, 集合论创始 人, 他于1895年 谈到“集合”一词.
1.列举法: 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 合的方法.

高一数学集合ppt课件

高一数学集合ppt课件

3. 如果A⊆B且B和C是两个互不相交的集 合(即B与C没有交集),那么A与C也是 互不相交的。
2. 如果A⊆B且B⊆C,那么A⊆C。
子集的性质
1. 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其本身的子集,即 A⊆A。
真子集的定义与性质
真子集的定义:如果 一个集合A是集合B的 一个子集,并且A和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 相同,那么我们称A 是B的真子集,记为 A⊈B。
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 表示,如A、B、C等 。
集合的元素
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可以用小 写字母表示,如a、b、c等。
一个元素可以属于一个或多个集 合,不同元素可以属于同一个集
合。
空集是指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 。
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
图示法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大 括号{}括起来。
用一条封闭的曲线表示集合,内部可 以填充颜色或点上小点表示元素。
如果一个集合不是另一个集合 的真子集,那么称它为该集合 的真超集。
04
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图形 表示
交集的图形表示
总结词
交集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集合的公共 部分,可以用符号 "∩" 表示。
详细描述
在图形表示中,交集通常用两个或多 个集合的公共部分来表示。例如,在 两个圆的重叠部分中,重叠部分的元 素就是两个圆的交集。
集合的运算性质
01
02
03
交换律
若A、B是两个集合,则A 并B等于B并A,A交B等于 B交A。
结合律
三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等于这三个集合分别交、 并后再合并得到的交集和 并集。
分配律
两个集合的并集与另一个 集合的交集相等,等于这 两个集合分别与另一个集 合的交集的并集。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 集合》ppt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 集合》ppt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5页
解析:(1)方法一(列举法):A=…,-12,12,32,52,72,…, 列举法形象、直观.
B=…,-12,0,12,1,32,2,52,3,72,…. 显然 A B.
方法二(描述法):集合
A = xx=k+12,k∈Z

xx=2k+2 1,k∈Z
,B=
xx=2k,k∈Z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8页
对点练 1(1)已知集合 A={(x,y)|x2+y2≤3,x∈Z,y∈Z},则 A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9
B.8
C.5
D.4
(2)(2024·湖南长沙月考)如果集合 A={x|ax2+4x+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 a 的
值是( )
A.0
B.4
C.0 或 4
(2)解:①由 x2-8x+15=0, 得 x=3 或 x=5,∴A={3,5}. 若 a=15,由 ax-1=0,得15x-1=0,即 x=5. ∴B={5}.∴B A. ②∵A={3,5},又 B A, 故若 B=∅,则方程 ax-1=0 无解,有 a=0; 若 B≠∅,则 a≠0,由 ax-1=0,得 x=1a. ∴1a=3 或1a=5,即 a=13或 a=15. 故 C=0,13,15.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23页
集合间的关系问题的注意点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问题时,必须考虑是否存在空集的情况, 勤思考,多练习这一特殊情形. 否则易造成漏解. (2)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 集合的包含关系,转化为区间端点的大小关系,这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对端点值的取舍, 尤其注意区别开区间和闭区间. 例如:[-1,2)⊆(2a-3,a+2]⇒a2+a-2≥3<2-. 1, 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Venn 图等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求得参数 后,可以把端点值代入进行验证,以免增解或漏解.

集合课件PPt

集合课件PPt

集合的传递性、吸收性、反对称性
传递性
如果A包含B,B包含C,则A包含C。
吸收性
如果A包含B,则A并B等于A。
反对称性
如果A包含B,B包含A,则A等于B。
集合运算的应用
用于解决数学问题中 的分类和合并问题。
用于逻辑推理和证明 中的概念和定理的表 述和证明。
用于处理集合之间的 关系和运算,如交、 并、补等。
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
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 大括号{}括起来。例如:{1,2,3}表 示一个包含三个元素的集合。
描述法
通过描述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 来表示集合。例如:{x|x是正方形 }表示所有正方形的集合。
集合的分类
01
02
03
有限集
包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例如:{1,2,3}是一个有限 集。
无限集
包含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例如:自然数的集合N是 一个无限集。
空集
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如:{}是一个空集。
02 集合运算
交集、并集、补集
交集
由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两个集 合的交集。
并集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集合的 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这些集合的并集。
补集
在集合A中,不属于A的元 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的补 集。
应用
关系在数据库、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等价关系与划分
定义
等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二元关系,它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自反性指任何元素都 与自己有这种关系,对称性指如果a与b有这种关系,则b与a也有这种关系,传递性指如 果a与b有这种关系,b与c也有这种关系,则a与c也有这种关系。
证明数学定理

集合之间的关系 课件(共30张PPT)-【中职专用】高一数学(高教版2023修订版基础模块上册)

集合之间的关系 课件(共30张PPT)-【中职专用】高一数学(高教版2023修订版基础模块上册)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A ⊆ B(或B ⊇ A), 读作“A包
含于B”(或“B包含A”).
则上述思考题集合关系表示为B ⊆ A,D ⊆ C。
7
探索新知-子集
若集合A:某校高一全体学生
集合B:某校高二全体男生
此时,集合B中的元素
不都是集合A的元素;
若集合C:巴黎奥运会中国队所有运动员
集合D中的元素也不
同一集合子集与真
子集的数量有什么
区别?
真子集有哪些?
集合A的子集有∅,{1},{2},{1,2};
真子集有∅,{1},{2}。
由此可知同一集合的子集比真子集
数量多1,是集合本身。
14
例题辨析-子集
例2 用符号“∈”、“∉”、“⊆”、“ ⫋”或“=”填
空:
(1){1,2,3,4} ⫌
{2,3}
(2)m ∈ {m}
解。
5
情境导入
集合A:某校高一全体学生
集合B:某校高一全体男生
思考1:上述两个集合A和B,有什么关系呢?
集合C:巴黎奥运会中国队所有运动员
集合D:巴黎奥运会中国游泳运动员
思考2:上述两个集合C和D,又有什么关系呢?
6
集合B中的元素都是集
合A的元素;
集合D中的元素都是
集合C的元素。
探索新知-子集
一般地, 如果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则称
相等 就说集合A与集合B相等
A=B
_______
A⊆B,存在
如果____________
真子
______________,那么我们
x∈B且x∉A

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A⫋B 或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1.1《集合》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1.1《集合》 (共23张PPT)
(2)互异性:
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 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3)无序性:
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相等,而与列举顺序 无关。
【注】两个集合相等当且仅当构成
这两个集合的元素是完全一样的.
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常见数集: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 N 2. 正整数集: N*或N+ 3. 整数集: Z 4. 有理数集: Q 5. 实数集: R
(2) 描述法:
{ x I | P( x)}
元素符号 范围 元素的特征
【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 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思考题】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ab 1) A { x | x ,
a, b为非零实数}
3.
方程组
x x
y9 y3
的解集用列举
法或描述法表示为

4、已知x2∈ {1, x, 0}, 求实数x的值.
52、) 补充 : 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
表示为{ a, b , 1 }, 也可表示为 a
{a 2 , aabb,,00},}求, 求a 2a0120006 b b . 20120006.
6、已知集合A={x∈R|mx2-2x+3=0, m∈R}且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值.
课堂练习 P5 练习1、2
小结
1. 集合的概念;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 集合的元素特征; 4. 集合的表示方法;

ab
2) B {k N | 6 Z} 3k
思考:B { 6 Z | k N }呢? 3k
1. 已知集合S中有三个元素 a, b, c

集合课件完整版整理.ppt

集合课件完整版整理.ppt
②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方形};
③ A={x|x2-3x+2=0},
B={1,2}.
课件
练习1:观察下列各组集合,并指明两个
集合的关系
① A=N+ ,B=N;
AB
②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方形};
③ A={x|x2-3x+2=0},
B={1,2}.
课件
练习1:观察下列各组集合,并指明两个
课件
第一讲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课件
知识点
1. 1到5正整数; 2.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3. 高一10班的全体学生; 4. 我校篮球队的全体队员;
课件
1.集合的概念: 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
元素组成的全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课件
2.分辨集下合列是否能构成集合
高一2班很高的男生 中国很长的河流 接近于0的数
显然这个集合没有元素.我们把这样的 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课件
7.重要的数集:
➢ N:自然数集(含0) ➢ N+:正整数集(不含0) ➢ Z:整数集 ➢ Q:有理数集 ➢ R:实数集
课件
例题
• 例题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 A.所有的正数 • B.等于2的数 • C.接近于0的数 • D.不等于0的偶数
B. ②③⑥⑦⑧ D. ②③⑤⑥⑦⑧
课件
课件
3.集合的表2 示方法: 集合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描述法、列举法
课件
课件
课件
4.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 合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 于集合A,记作a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每组对象. (1)不超过20的非负数. (2)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3)某校2015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4) 3 的近似值的全体. 能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__.
3.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若能构成,则该集合中有多 少个元素? (1)1,0.5, 3 , 1 .
4.给出下列关系:(1)π∈Q;(2) 1 ∈Z;(3) 2 ∈R;
3
(4)0∈N.其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因为(1)π∈Q不成立;(2) 1 ∈Z不成立;
3
(3) 2 ∈R成立;(3)0∈N成立.因此正确的个数为2.
答案:2
类型一 集合的判定问题 【典例】1.(2017·抚州高一检测)下列指定的对象,不 能构成集合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1194000 A.一年中有31天的月份 B.平面上到原点O的距离是1的点 C.满足方程x2-2x-3=0的x D.某校高一(1)班性格开朗的女生
【解析】选A.高一数学课本中较难的题不满足确定性, 故不是集合.
类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典例】1.用符号“∈”或“∉”填空. (1)设集合A是由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则0________A, 2 ________A,(-1)0________A. (2)设集合B是由小于 11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则 2 3 ________B,1+ 2 ________B.
3.(1)能组成,因为元素确定,并且含有3个元素. (2)能组成,元素有6个. (3)能组成,有6个元素,即6个姓氏:李、张、王、刘、赵、 钱.
【延伸探究】若将本例3(3)改为本班第一小组10名同 学中成绩最好的2人呢? 【解析】将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前2名就是成绩最好的2 人,因此可以构成集合.
(3)设集合C是由满足方程x=n2+1(其中n为正整数)的实 数x组成的集合,则3________C,5________C. (4)设集合D是由满足函数y=x2的有序实数对(x,y)组成 的集合,则-1________D,(-1,1)________D. 2.设由直线y=x-1上的点组成的集合为P,则点 (1,1)____P,(2,1)____P(填∈或∉).
2.(1)能构成集合,任意给出一个数,它或者是不超过20 的非负数,或者不是,这是确定的. (2)能构成集合,含有两个元素,3和-3. (3)不能构成集合,“高个子”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 人算不算高个子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不能构成一个集 合.
(4)不能构成集合,“ 的3 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 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 以不能构成集合. 答案:(1)(2)
预备知识 集 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1.1 集合的概念
1.元素与集合的相关概念
不同的
确定的
每个对象
英文大写字 母A,B,C…
英文小写字母
a,b,c…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元素的特性
a不属于A
a∈A
a属于A
a∉A
确定 不同
前后顺序
3.集合的分类及常用数集
不含任何元素 有限个 无限个
(2)常用的数集:
集合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_N_
_N_+或_N_*
_Z_
Q
R
【点拨】 (1)构成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元素可以为数、点、图形,甚至可以为集合. 判断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关键是判定它的条件是否 满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之间只有属于和不属于的关系,而且有且只 有一种关系成立.数学符号“∈”“∉”的左边是元素, 右边是集合. (3)空集.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而0是一个自然数,所以 0∉∅.
【方法技巧】判断一组对象组成集合的依据及切入点 (1)依据:元素的确定性是判断的依据.如果考察的对象 是确定的,就能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 (2)切入点:解答此类问题的切入点是集合元素的特性, 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变式训练】(2017·辽阳高一检测)下列各组对象中 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 A.高一数学课本中较难的题 B.高二(2)班学生家长全体 C.高三年级开设的所有课程 D.高一(12)班个子高于1.7m的学生
【自我检测】 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 A.北京大学2016年入学的全体学生 B.参加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的全体人员 C.全国著名的科学家 D.屠呦呦实验室的全体工作人员
【解析】选C.著名科学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所以不 能构成一个集合.
2.集合M是由大于-2且小于1的实数构成的,则下列关系
22
(2)单词“notebook”中的字母. (3)本班第一小组10名同学中的6个姓氏:李、张、王、 刘、赵、钱. 【审题路线图】集合的判定⇒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解析】1.选D.因为A,B,C所给的对象都是确定的,从 而可以组成集合,而D中所给的对象是没有具体的标准 来衡量一名女生怎样才能算性格开朗,故不能构成集合.
(3)若3=n2+1,则n=±2 ,不合题意.若n2+1=5,则n=2 或n=-2(舍去).(4)-1为数不为点,故-1∉D.把x=-1代入 y=x2知y=1,所以(-1,1)∈D. 答案:(1)∉ ∉ ∈ (2)∉ ∈ (3)∉ ∈ (4)∉ ∈ 2.(1,1)代入不适合y=x-1,(2,1)代入适合y=x-1. 答案:∉ ∈
世纪金榜导学号71194001
【审题路线图】1.集合元素⇒集合性质⇒元素与集合的 关系. 2.点适合方程⇒点在集合内.
【解析】1.元素是否属于所给定的集合,要根据元素是 否满足给定集合的代表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如果元素在 集合中,那么使用符号“∈”,否则使用“∉”.(1)0是 整数,但不是正整数; 2 是无理数,不是整数;(-1)0=1 为整数. (2)2 3 12 11,1 2 2.414 11.
式正确的是( )
A. 5 ∈M
B.0∉M
C.1∈M

D.- ∈M
2
【解析】选D. 5 >1,故A错;-2<0<1,故B错;1不小于1,
故C错,所以选D.
3.若x∈N,则满足2x-6<0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中所有元素 的和为__________. 【解析】由2x-6<0得x<3, 又因为x∈N,所以x=0,1,2, 故所有元素之和为3. 答案: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