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模式-深圳众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式教学模式-深圳众志

——思想品德学科组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在全国校全面推进,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日益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学科组对思想品德课堂模式认真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究竟哪种模式才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教学模式?我们经过反复的研讨,一致认为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现阐述如下。

一、体验式的涵义

所谓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教师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和认知水平,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逐渐熏陶,让学习者通过以个人或团体的参与方式来领悟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构建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包括三个阶段:课前体验——课堂体验——课后体验

二、体验阶段化

第一阶段:课前体验

课前体验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新课学习之前,必须明确课程学习主要内容、要达成目标重、难点,明确学习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什么联系点,精选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作为体验式活动学习的素材,引导学生回忆或组织参与现实生活的体验式活动方式。

课前体验的操作步骤:

1.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实际。为了使学生的体验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年龄特征、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处事态度等,设计课前体验的内容,使活动得到学生的喜爱,得到他们的热心支持。

2.布置课前导学。布卢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前带着思考题去学习教材,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明确教材所阐述的主要观点。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后写出他们的问题,引发学生认知间的矛盾,使其产生一种急于想解决矛盾、寻求解决矛盾答案的欲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引入主题,把自学课本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通过课前导学自主体验的准备,为顺利过渡到课堂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同时也为课堂教学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加强思想教育创造条件;更为学生上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注意定向的基础,调动其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引导学生注意搜集资料,进行课前调查。思想品德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认识肤浅;还有些内容虽近在身边,但学生欠留心观察,这就使得学生对所讲内容没兴趣、不信任或课堂发言无话可说。为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道德观点,为了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出发,安排体验的内容,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向阅览室,走向网络,走向传媒,走进身边真人真事,做广泛、细致的课前调查,收集与主题活动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数据等资料,亲历体验。

第二阶段:课堂体验

课堂体验是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的中心环节,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导入知识的学习,唤起学生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注重知识(技能)迁移、知识(技能)学习的内化,体验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引发运用知识(技能)的欲望。

课堂体验的步骤是:

1.教师创设情景,启动体验学习

①选择情境素材。创设情境应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教学内容,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情境中预设有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对这一问题上理解程度是什么,盲点和误区在哪里,这是创设情境中的关键一环,是创设具体情

境时的重要根据,要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经验,找出其盲点和误区,若不考虑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就可能引不起学生兴趣、过深或过浅等;三是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一般多选用现代生活背景下的情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②情景演示。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直观性、形象性的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

③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即根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入境感受,启发联想,增强学生的想象性情感体验。

想象性情感体验是一种自觉意识下的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感,是在直觉性情感基础上的“迁引”和“上升”。当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后,教师运用品味图文、揣摩心理、角色扮演、移情换位等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品德现象与脑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尤其要重视找到教材中的观点与学生道德体验的结合点,让学生把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作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①陈述内心感受。教师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对学生情感体验具有导向性作用的问题,导引学生融入情境,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体验并不就是艺术,体验有时可能是薄弱的、片面的、易逝的,随时都可能消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体验的表达,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更清楚、更明确,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

②进行有效对话。“对话就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理解的过程。”在对话的情境中,师生关系是交互的,教师不只是言者,学生也不只是听者,双方都是对话的平等参与者,师生的角色即时地相互转换,这样就可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在交流体验中,学生都可以与教师、与其他同学展开平等的对话,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助于他们确立学习的自信,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亲历情境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或观念,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出现的不同的体验感受,要从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变为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