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古代世界政治

合集下载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后,于第二年下诏修驰道。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A.实行郡县制B.实行皇帝制度C.实行分封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2.“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A.唐朝门下省B.宋朝中书门下C.元朝中书省D.明朝内阁3.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

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

该学者意在说明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4.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主要职能是()A.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B.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C.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6.《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

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7.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致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

江苏省新高考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江苏省新高考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2022届江苏省新高考模拟演练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历史学者认为:总观周初立国分封大势,镐与曲阜为椭圆之两极,洛邑与宋则是两个支点,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由南北两面向东张开,如两臂合抱殷宋于肘腋之间。

由此可见,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统治疆域B.拱卫王畿安全C.笼络先代贵族D.传播礼乐文明54年,先后任用13位丞相,其中有6位因犯罪被杀或自杀。

汉武帝明知石庆担任丞相不免尸位素餐之讥,但是当石庆借口关东地区遭遇天灾而引咎辞职时,他却勃然大怒,严加斥责,迫使石庆照旧任职。

这一现象( )A.揭示了相权与皇权严重对立B.体现了加强专制的政治目的C.说明了汉武帝个人性格暴虐D.反映了丞相任用制度的缺陷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砖画》,描绘了“七贤”游于竹林之下,饮酒清谈,抚琴吟诗,过着纵情山水、放荡不羁的生活。

这反映出( )A.士族阶层生活奢靡B.门阀政治日益衰落C.文人画与时代关联D.主流思想受到冲击4.银票是票号发的汇兑凭证。

明清中后期山西的“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私营票号,坐落于平遥古城,以“汇通天下”而著名。

“日升昌”的崛起(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形成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干扰了中国金融市场秩序世纪末,严复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作了一番比较,得出的论断是:前者亲亲,后者尚贤;前者尊主,后者隆民;前者夸多识,后者尊新知;前者委天数,后者诗人力。

由此可见,严复( )A.开新文化运动的先河B.科学分析东西方文化C.倡导维新以救亡图存D.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1909年给清廷的上奏中提到:“按照定律,公司未有盈余,不得移本作息,然吾国风气未开通,各省商办实业,公司自入股之日起,即行给息,以资激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中国近代企业筹资的困境B.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落后C.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挤压D.国人投资近代工业热情高涨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古代世界政治-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古代世界政治-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世界政治雅典的某某政治1.(2015·某某某某三模·13)波默罗伊等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写道:“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梭伦改革中能有效缓释“新贵”们“耿耿于怀”的措施有( )①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④废除债务奴隶制A.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考点】雅典的某某政治——梭伦改革【解析】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助于平民阶层,故①正确;公民陪审法庭有助于平民阶层参与政治,故②正确;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有利于新贵族,故③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获利的主要是雅典的平民,不是新贵,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2015·某某某某、某某、宿迁三模·13)《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写道:梭伦在改革中首创了重要的某某机构,后来“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

这个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C.四百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考点】雅典的某某政治——梭伦改革【解析】从“梭伦在改革中首创”、“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可知是裁决事务的司法机构,公民大会是梭伦改革前就存在的公民参政议政的最高权力机构,故A项错误;陪审法庭是梭伦创立的司法机关,负责案件的诉讼审理,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四百人会议是梭伦创立的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不符,故C项错误;十将军委员会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是创立的,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5·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二模·12)亚里士多德说:“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护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公民团体。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民自治构成了某某性的奴隶制社会B.公民意识决定了人人平等的人际关系C.公民组织包括了本邦的奴隶和外邦人D.公利保证了城邦社会的长盛不衰【考点】雅典的某某政治——城邦制度对雅典某某政治的影响(公民自治)【解析】城邦制度下实行公民自治,有资格的公民直接参入政治,集体管理城邦,构成了直接某某制下少数人的某某,故A项正确;奴隶制社会下,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的人际关系,故B项错误;公民组织是不对外邦人开放的,故C项错误;直接某某制的弊端最终加速了城邦社会的衰落,并未长盛不衰,故D项错误。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第一部分专题三一、选择题1.(2023·高考历史模拟卷一)《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

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D)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的能力。

由材料信息“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反映出殷人将鬼神作为万物主宰的天命观。

由“惟命于不常”“惟德是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周代则认为命运无常,只有品德高尚、按人民意愿办事,治国有方的人才是天命的延续。

从天命观的这一发展,可以看出天命观彰显出一定理性色彩,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的描述相悖,明显错误;B项属于无关项;C项不符合题干“实质上”要求;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2.(2023·乌鲁木齐)古代儒家学者认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这表明儒者(C)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C.具有经世济民情怀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指通过自身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回报他人和社会,体现的是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因此这种主张表明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故答案为C项;A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于社会变革的态度,排除B项;D项“复古”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2023·高考押题卷一)战国申不害重“术”,其思想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王夫之却将其学说斥为“洪水猛兽”,主张在政府内部分权,各级官吏都要有自己的权力,君主不能过多的干涉。

造成这种认识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C)A.阶级立场根本不同C.社会发展阶段不同B.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D.学术指导思想的不同【解析】申不害是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加强君主专制,要求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他的主张符合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要求。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

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A.削弱地方,集权中央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2.《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

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

”这段材料强调了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3.战国时“士”阶层日益壮大。

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劳作派”、“不仕派”、“禄仕派”、“义仕派”和“退隐派”。

下列属于“禄仕派”的人物是A.墨子B.韩非C.孟子D.庄子4.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中学教材这样叙述清代海禁政策:①“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②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③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④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其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B.②C.③D.④5.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A.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经消失B.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D.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6.右图漫画名为《射猪斩羊图》,上有对联:“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下列与漫画主旨最为接近的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C.“扶清灭洋”D.“科学为第一要义”7.“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家的行政权力属于宰相B.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C.国家权力中心为联邦议会D.皇帝间接控制联邦议会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

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

”为此,解放军实施了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3.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4.《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

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A.制衡行政运作程序B.保障君主独断之权C.提高政府办事效率D.剥夺丞相行政权力5.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

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

”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A.《洛神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墨兰图》6.王阳明曰:“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

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这说明心学A.重视道德修养B.强调格物致知C.倡导知先行后D.主张人性本恶7.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龙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及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项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

人教版江苏连云港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江苏连云港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江苏连云港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我们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是()A: 注重气节,健全人格B: 人性本善,舍生取义C: 先义后利,关注民生D: 仁爱友善,以德服人【答案】A【解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个人的气节,故A项正确。

B项是关于人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关于民本,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关于仁爱,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第2题.下列少数民族中,其首领未接受唐朝册封的是()A: 东突厥B: 靺鞨族粟末部C: 回纥D: 南诏【答案】A【解答】依据课本所学,唐朝初年,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

唐太宗积蓄力量,终于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

太宗列举他的罪状后,还授予官爵,赐给田宅。

对于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A项符合题意。

回纥、靺鞨族粟末部、南诏的首领都经过唐朝的册封,BCD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第3题.明代海外诸国的朝贡物品由进贡方物、国王附进物和使臣自进物、附进物组成。

其中,附进物的数量最为巨大,在贡品中占大多数。

明朝对之采取政府付费的办法,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加上抽分的利润,获利十分巨大。

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 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了保障B: 朝贡贸易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商品经济发展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空间扩大D: 封建官府已经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答】根据材料信息明朝对之采取政府付费的办法,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加上抽分的利润,获利十分巨大可知,朝贡贸易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B 项;由材料不能得出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了保障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空间扩大,故排除A、C两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

故选B。

第4题.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

据此图可知,宋代()A: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 男耕女织模式瓦解C: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解答】由题干的演化图谱可以看出,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耕织小农们在生产发展的条件下,发生了分化,图中主要体现的蚕桑织户的分化,他们代表的是古代的手工业者,最终分化为各具自己独特技术的不同户种,所以体现了生产的专业化倾向,故选C。

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专题专练:古代中西政治制度

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专题专练:古代中西政治制度

古代中西政治制度1.(2018江苏南京三模)“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辖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

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下列表述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A.出击匈奴、巩固边疆B.设置郡县、管辖地方C.以吏为师、以法为教D.控制思想、文化专制2.(2019江苏泰州1月)秦以后的中国历代王朝大都试图削弱相权,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终于废除丞相,亲自统领作为执行机关的六部,但是没过多久又召集殿阁大学士辅政,并在明成祖朱棣时形成了新的辅政机构——内阁。

一废一立反映的本质是( )A.避免相权威胁皇权B.发挥大臣辅政作用C.地方权力收归中央D.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

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成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

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核D.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4.明初,设六科给事中。

史载,“明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驳之任。

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科参。

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六科给事中的设立( )A.导致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加强了对全国官员的监察C.引起中枢决策发生异变D.减少了行政决策中的失误5.(2019江苏苏北三市1月)下图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铭文虽然简略,但日期(甲子日)、时间(早晨)等都与典籍记载完全一致,证明了典籍记载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确为信史。

这说明( )A.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B.解释历史需要不断更换视角C.确认历史事实需要多重证据D.考证史料需图片文献相结合6.(2018江苏南京三模)“(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世界政治雅典的民主政治1.(2015·江苏南京三模·13)波默罗伊等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写道:“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梭伦改革中能有效缓释“新贵”们“耿耿于怀”的措施有( )①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④废除债务奴隶制A.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解析】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助于平民阶层,故①正确;公民陪审法庭有助于平民阶层参与政治,故②正确;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有利于新贵族,故③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获利的主要是雅典的平民,不是新贵,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13)《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写道:梭伦在改革中首创了重要的民主机构,后来“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

这个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C.四百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解析】从“梭伦在改革中首创”、“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可知是裁决事务的司法机构,公民大会是梭伦改革前就存在的公民参政议政的最高权力机构,故A项错误;陪审法庭是梭伦创立的司法机关,负责案件的诉讼审理,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四百人会议是梭伦创立的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不符,故C项错误;十将军委员会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是创立的,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12)亚里士多德说:“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护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公民团体。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民自治构成了民主性的奴隶制社会B.公民意识决定了人人平等的人际关系C.公民组织包括了本邦的奴隶和外邦人D.公民权利保证了城邦社会的长盛不衰【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公民自治)【解析】城邦制度下实行公民自治,有资格的公民直接参入政治,集体管理城邦,构成了直接民主制下少数人的民主,故A项正确;奴隶制社会下,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的人际关系,故B项错误;公民组织是不对外邦人开放的,故C项错误;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最终加速了城邦社会的衰落,并未长盛不衰,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12)雅典民主制度规定: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从10个部落的公民中抽签产生,且每个公民在其他公民还未担任过此职前不得再出任。

议事会设置类似主席团的五十人团,由议事会中各个部落的成员轮流担任,轮流秩序由抽签决定,每个五十人团主持政务35天。

这些规定的特点是( )A.部落管理和人民主权B.直接民主和轮番而治C.人民主权和民主监督D.直接民主和民主监督【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解析】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议事会中各个部落的成员轮流担任”,但不是“部落管理”,实际上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基于血缘的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故A项错误;“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从10 个部落的公民中抽签产生”表明是直接民主,“各个部落的成员轮流担任,轮流秩序由抽签决定”表明是轮番而治,故B项正确;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商定城邦重大事务,可知是人民主权,而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监督公职人员,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陪审法庭是监察机关,监督公职人员,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B5.(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解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即工商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古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不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故C 项正确;万民法的形成较好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故D项错误。

【答案】C6.(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12)“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

”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设立四百人议事会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解析】梭伦改革建立公民陪审法庭,而不是“克利斯提尼”,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建立四百人议事会,而不是“克利斯提尼”,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故C项正确;伯利克里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故D项错误。

【答案】C7.(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3)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表述符合雅典“最高民主阶段”的是( )A.成立四百人会议B.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C.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D.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解析】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四百人会议在梭伦改革时期就已设立,故A项错误;伯利克里时期,实行津贴制度,给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能保证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故B项正确;十将军并不向全体公民开放,故C项错误;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故D项错误。

【答案】B8.(2015·江苏南通一模·13)“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津贴,使穷人也能从政。

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

”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 )A.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B.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C.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D.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公民津贴使穷人也能从政,人数较前大为增加”可知,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故A项正确;公职津贴只是对参政的一点经济补偿,并不能帮助致富,故B项错误;津贴是在公民范围内发放,这是前提,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而公职津贴制是以后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的,故D项错误。

【答案】A9.(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2)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

材料说明了( ) A.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B.城邦鼓励派别竞争C.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D.民主限制个人自由【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性【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公民具有实际的权利,故A项错误;城邦鼓励派别竞争是最表象的内容,并不是采取该措施的主旨意图,故B项错误;法律并不是不保护公民的权利,只是剥夺不关心政治的人的权利,故C项错误;民主在保证一部分人的自由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的自由,故D项正确。

【答案】D10.(2015·江苏泰州一模·12)“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做了辩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处其死刑。

”该材料说明当时雅典民主政治( )A.司法审判程序存在问题B.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C.多数票原则保证了司法公正D.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解析】材料中“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说明雅典审判程序没有问题,故A项错误;“随机抽出501人”说明民主政治参与者能力与品德的各不相同,故B项正确;“多数票原则保证了司法公正”不是错了反映的信息,故C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时期民主政治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B11.(2015·江苏泰州二模·23)(14分)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创造出了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其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甚至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

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

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

……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

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

(4分)【考点】(1)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解析】(1)第一小问局限,由材料一“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可知雅典民主政体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由材料一“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可知,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第二小问实质,由材料一“集体的君王”“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等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体的实质是多数人的暴政。

【答案】(1)局限: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

(3分)实质:多数人的暴政。

(1分)罗马法1.(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12)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

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

这一官员的做法( )A.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考点】罗马法——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解析】“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反对的是“法律解释权的垄断”,不是限制随意解释,贵族依然可以随意解释法律,故A项错误;《查士丁尼法典》使公民法发展成万民法,应该是帝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并没有维护罗马全体居民的权益,只是维护罗马公民的权益,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官员公布诉讼程序,目的是为了让罗马公民了解法律程序,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