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研究

合集下载

深井煤矿冲击地压及防治措施机理研究

深井煤矿冲击地压及防治措施机理研究

深井煤矿冲击地压及防治措施机理研究深井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深井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岩体失稳、巷道变形等原因引起的地压突然增大的现象。

冲击地压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冲击地压的机理,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冲击地压的机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煤层变形引起的地应力重分布机制,二是岩体的破坏机理,三是巷道变形引起地压增大的机理。

由于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变形会导致原有的地应力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压增大。

在煤层开采时,当煤层发生变形时,原有的地应力将重新分布,而且向巷道周围集中,导致地压突然增大。

由于长壁工作面的“剥垮带”扩大,扰乱了巷道周围岩体的应力平衡,进而引起地压增大。

冲击地压的第二个机理是岩体的破坏机理。

由于煤层变形发生时,周围岩体受到压力的不断积累,当压力达到岩石的破坏强度时,岩石就会发生破坏,进一步加剧地压的增大。

煤矿巷道及周围岩体的破坏程度越严重,地压增大的速度就越快。

巷道变形引起地压增大是冲击地压的第三个机理。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的变形会导致地压的快速增大。

当巷道发生挤压、破坏时,岩体失稳,地层的固结应力减小,导致地压增大。

为了防治冲击地压,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应加强煤层稳定性研究,根据各个矿井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减少煤层变形对地压的影响。

应加强巷道支护工程,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增加巷道的稳定性,减轻地压对巷道的影响。

还应加强巷道支护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以提高巷道的支护效果。

还应加强瓦斯抽放和排水工作,减少瓦斯和水对地压的影响。

深入研究深井煤矿冲击地压的机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论述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

论述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

论述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前言煤矿属高危行业,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威胁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的显现不断发生,这种自然灾害一旦发生,给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威胁着职工人身安全和矿井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为了掌握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保障矿井安全,在管理上、技术上、装备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提高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冲击地压的概念、特征、类型1、冲击地压的概念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的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变、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

2、冲击地压的特征(1)暴力性:直接将煤岩动力抛向巷道、工作面,引起强烈的震动,产生强烈的响声,造成煤岩体破断。

(2)突发性:无预兆,过程短暂,持续时间几秒到十几秒,难于预报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3)破坏性:大量煤岩体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震动性:像爆炸引起强烈震动,使重型设备发生位移,人员弹起摔倒,震动波及范围可达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地面有地震的感觉。

3、冲击地压的类型(1)压力(煤柱)型:煤柱在高压力作用下,由于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压力由亚稳态增加至极限值,其聚集的能量突然释放,造成煤岩体的冲击破坏。

(2)冲击型:由于煤层顶、底板岩石坚硬且较厚,岩层的突然破断或滑移造成采场周围煤岩体冲击破坏。

(3)复合(压力型和冲击型)型。

二、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及因素(1)自然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受采深、地质构造及煤岩结构和力学影响一般在达到一定开采深度后才开始发生冲击地压,此深度称为冲击地压临界深度。

临界深度值随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大于200m。

总的趋势是随采深度增加,冲击危险性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随采深增加,原岩应力增大缘故。

地质构造如褶曲、断裂、煤层倾角及厚度突然变化等也影响冲击地压的发生。

矿井基建时期冲击地压的防治分析

矿井基建时期冲击地压的防治分析

矿井基建时期冲击地压的防治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也在逐年增加,这就要求矿井的基建建设不断完善,以提高开采效率。

然而,在矿井基建期间,冲击地压所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矿山企业的重视。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冲击地压,已成为矿业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冲击地压形成的原因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岩会因受到动载荷而发生振动,从而产生一定的应力变化。

如果矿岩周边的岩体强度较弱,遭到挤压的矿石自身重力将向周围矿岩施加压力,导致岩体决裂、岩层位移,进而形成冲击地压。

另外,高层压力区域位于冲击地压形成的顶部,如果顶板未及时进行支护处理,就容易造成顶板渐次下沉,从而使底板承受更大的压力。

这种情况在矿井基建时期较为常见。

二、冲击地压的危害冲击地压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矿工人员构成危险,严重时可能导致伤亡事故;(2)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3)会导致煤层破坏、煤体损失、不安全采掘等问题;(4)长期存在的冲击地压会使煤层破坏严重,增加采掘难度,导致资源损失严重。

因此,防治冲击地压对于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治冲击地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围岩结构和减轻矿岩振动优化围岩结构是冲击地压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适当减小开采采高以及采煤工作面宽度,从而使矿井回采空间变小,减轻矿岩振动。

此外,对没有灌浆区域加厚点钻打井灌注浆液加固煤岩围岩,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在矿井的基建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冲击地压的作用。

例如,可对支护材料的材质和规格进行责任检查和质量检测,对支护安装和固定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通过定期巡检等手段,发现早期的冲击地压迹象,及时进行维护处理。

(3)提高顶板支护的效能顶板支护的效能直接影响冲击地压的防治效果。

因此,在矿井基建时,应坚持科学化、标准化的支护理念,采用适合矿井实际情况的支护技术,提高顶板支护的效能。

阐述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措施

阐述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措施

阐述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措施1 煤矿冲击地压的特征1.1 突发性煤矿冲击地压在发生之前都没有明显的征兆,整个过程也十分短暂,一般会持续在几秒到十几秒,短暂的冲击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2 多样性煤矿冲击地压一般可以分为煤爆、浅部冲击和深部冲击三种,不同的冲击方式会对煤矿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煤爆会破坏煤壁,在爆裂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煤岩块随能量一同喷出煤岩体的现象;浅部冲击大部分会发生在煤壁上,其能量释放较大,破坏较严重;深部冲击主要发生在煤矿的深处,往往释放出的能量巨大,会给采掘巷道造成致命的打击。

1.3 破坏性冲击地压会出现顶板下沉、支架受损、设备移动以及巷道堵塞的情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煤矿的正常工作,更严重的是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4 复杂性不同的开采深度,地质结构、煤层厚度以及倾斜角度等都有所不同,这给实际的采煤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顶板的砂、石灰岩都能引发冲击地压,水采、炮采、普采以及综采各种采煤工艺都会给煤矿的岩石结构造成影响,使岩石的内部结构应力集中释放而发生冲击地压,给矿井造成巨大的危害。

2 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分析2.1 开采条件以及围岩结构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地质条件、开采条件以及围岩结构等都会产生直接的作用,具体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2.1.1 煤矿开采的深度过大。

随着矿井服务年限的增加,采煤的深度也在不断增加,一般发生冲击地压的地点在距地面800m以下,过大的深度会加大煤岩体的荷载,在开采的过程中巷道周围煤岩体要承受过大的压力,一旦压力超过岩体或煤体所能承载的弹性极限,很容易在瞬间发生能量释放,最终发生冲击地压。

煤矿的坚硬顶板一般会有26m的砂质泥岩,顶上为24m的坚硬砾岩层,为了支撑顶板的压力,需要在煤矿的底部设置底板,但是大部分是没有支护的煤层。

图中的顶板条件很容易引起冲击地压,发生冲击地压之后工作面会出现顶板变形、弹性积累以及压力释放的情况。

深井煤矿冲击地压及防治措施机理研究

深井煤矿冲击地压及防治措施机理研究

深井煤矿冲击地压及防治措施机理研究
深井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采空区的形成和煤矿压力分布的变化,地表和开采区域产生的一种地质灾害。

冲击地压的发生会导致煤矿井下岩层的破坏和变形,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了解冲击地压的机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冲击地压的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采空区的形成和煤矿压力分布的变化。

冲击地压一般发生在煤炭开采的末期,当煤层被采空形成采空区时,岩层受到减压作用,出现松散和坍塌。

煤矿压力分布也发生改变,压力集中在采煤区域附近,导致地压突然增大。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

为了防治冲击地压,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主要分为预控和事后控制两个方面。

预控措施主要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减少冲击地压的发生。

其中包括合理的采煤方法和矿柱布置、加强支护和巷道预支护等。

合理的采煤方法和矿柱布置可以减少采空区的形成,降低地压的发生。

加强支护和巷道预支护可以增强岩层的稳定性,减少地压的传递。

事后控制措施主要是在冲击地压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减轻地压对煤矿的影响。

其中包括加固支护和巷道加固等。

加固支护可以增强支护的稳定性,防止支护的破坏。

巷道加固可以增强巷道的稳定性,减少岩层的变形和破裂。

深井煤矿冲击地压的机理研究对于防治冲击地压非常关键。

预控和事后控制两个方面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冲击地压对煤矿的影响,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的研究

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的研究

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的研究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层发生破裂导致地面下沉,进而影响矿井的稳定,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持续生产的一种地质灾害。

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是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岩层应力分布的改变、破裂、滑动以及煤体收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力分布的改变:煤矿开采会导致煤层应力分布的改变,原来受到约束的应力将会释放,导致地面下沉。

2. 破裂与滑动:煤层和岩层的破裂与滑动也是冲击地压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与岩层之间形成的裂隙会扩大,进而导致地面下沉。

3. 煤体收缩:煤炭层中的煤体在开采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导致地面下沉。

收缩主要是由于煤炭中的挥发分被释放出来,煤体的体积减小。

1. 改善采煤方法:合理选择采煤方法是防治冲击地压的关键。

应优先选择安全稳定的采煤方法,避免采用容易引发冲击地压的采煤方法。

2. 采取支护措施: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对煤层和岩层进行支护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支柱法、木材和钢材支护法等方式,增加矿井的稳定性。

3. 引导地应力:通过采取措施改变地层应力分布,减轻地面下沉的程度。

在开采过程中适当增加地应力,可以减轻地面下沉的程度。

4.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监测地压的变化情况,预警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

可以采用地压仪、应力应变仪等设备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冲击地压的发生。

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有效防治冲击地压,需要从采煤方法的选择、支护措施的加强、地应力的引导以及监测预警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不断完善技术和措施,才能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煤矿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失稳或者岩层运移等原因造成的地质压力增加,从而给采煤工作面和巷道带来压力的现象。

地压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的重要难题,尤其是冲击地压更是造成矿井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的研究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1.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是冲击地压产生的基础。

构造简单的煤层往往地压较小,而构造复杂的煤层则容易发生地压。

构造因素是冲击地压产生的基础,冲击地压的程度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构造状况。

2.煤层及其周围地层的力学性质煤层及其周围地层的力学性质也是影响冲击地压产生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层的力学性质不同,其中以围岩的稳定性最为重要。

当围岩稳定性较差,易发生破裂、变形,从而引起冲击地压。

3.煤层开采方法煤层开采方法对冲击地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采煤方法主要有综采法和釅放法。

综采法在开采过程中会对煤田构造、地质条件造成破坏,加剧地质压力,从而增加了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4.采空区域的规模采空区域的规模也是造成冲击地压的重要原因。

当采空区规模太大,超过了围岩承载的能力时,就会发生冲击地压。

二、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面对煤矿冲击地压的严峻形势,科研工作者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期减少冲击地压带来的危害,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1. 合理的采煤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对于防治冲击地压至关重要。

在煤层围岩条件相对较差时,可以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如适量放煤、顺层多次回采、分段采煤等,以减小围岩开采扰动的影响,降低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2. 优化的矿山结构设计通过合理的矿山结构设计,可以减小冲击地压的危害。

在设计巷道时,应合理设置支柱、预留足够的空间以及科学合理的布置,以增加巷道的稳定性,减小地压的危害。

3. 强化巷道支护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巷道,需要进行加强支护措施。

通过加强巷道的支护,包括加固巷道结构、增加支柱数量以及设置合理的支护材料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巷道的稳定性,从而减小地压的危害。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一、引言煤矿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体失稳、岩层移动等因素造成的地下压力突然释放,导致矿井内部岩层发生错动或破裂,对矿井设施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地压灾害。

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地压灾害,严重影响了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深入了解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1. 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的相互作用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首先与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的相互作用有关。

煤层开采会破坏原有的地质构造,使得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之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应力集中和释放,从而引发冲击地压。

2. 动力学因素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爆破、钻孔、支架移动等作业会产生动力学因素,这些因素在煤层和岩层中的传播、积累和释放过程中可能引发冲击地压。

3. 矿柱失稳煤矿中的矿柱是支撑煤层周围岩体的重要构造,矿柱失稳会引发岩层错动和破裂,从而引发冲击地压。

4. 地表活动地表活动如采煤沉陷、地震等也会引发冲击地压的产生。

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的相互作用、动力学因素、矿柱失稳以及地表活动等。

三、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1. 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是预防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用局部开采、宽厚煤柱和安全柱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地压的影响。

2. 加强地质预测和监测加强地质预测和监测工作是防治冲击地压的关键。

通过对矿井地质情况和岩层移动进行精准的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质异常现象,为防治冲击地压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3. 合理布置支护措施合理布置支护措施也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采用强化支柱、注浆加固、岩层打压等支护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地压的影响、保障矿井设施和人员的安全。

4. 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地压应急预案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保障。

在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时,能够及时、迅速、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03T10:41:30.0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1期作者:路皓然钟旭东[导读] 在煤矿开采作业实施过程中,冲击地压一直以来都是其中非常严重的灾害之一。

山东能源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公司郭屯煤矿山东菏泽 274700摘要:在煤矿开采作业实施过程中,冲击地压一直以来都是其中非常严重的灾害之一。

由于现阶段我国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大了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所以煤矿井下的开采力度也有所增加。

如果出现冲击地压的灾害问题,很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本文针对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这样才可以提出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煤矿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

在煤矿开采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当前的竞争形势比较严峻,所以煤矿行业要想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就必须要对当前存在于其中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冲击地压对于煤矿开采行业的发展而言,不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冲击地压可以被看作是矿山的一种应变情况,一旦发生会直接导致煤矿巷道出现严重的变形,甚至还会导致矿井内部的支架被严重损坏。

如果这种现象在发生之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控制,那么很有可能会引起人员伤亡。

由此可以看出,冲击地压对整个煤矿行业的发展和运作而言,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1煤矿冲击地压的形成机理 1.1强度理论煤矿冲击地压一旦出现,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作业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

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煤矿冲击地压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防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特别是要对煤矿冲击地压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这样才可以保证防治措施在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强度理论是煤矿冲击地压形成的机理之一。

在分析过程中,如果是从强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那么与其相对应的就是矿山通常在还没有被经过开采之前,煤层一般都会处于相对比较坚硬的岩层状态下,同时还会受到岩层的夹影响。

这种夹持力在煤层当中,会产生非常高的高压力和高弹性,这样就会导致很多能量大量集中在煤层壁的区域范围之内,同时在其中还会保持相对力的这种平衡状态[1]。

但是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之后,发现在实践中由于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的深度的增加,煤层在其中会受到的夹持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与其相对应的应力也会有所增加,由于煤矿开采作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一直推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导致其自身在承受力量时的这种平衡性被打破。

这样不仅会直接导致煤岩逐渐朝着采空区域方向发展,而且在整个推进过程中还会出现严重的变形、挤压情况,最终导致冲击地压的形成。

1.2能量理论近年来,随着当代社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煤矿作业的开采量和开采力度也一直在不断增加。

在与煤矿矿山的开采现状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在煤矿矿山的开采和作业实施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引力、重力等各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自身在内部的差异性比较明显。

一旦煤矿开采作业在实施过程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煤矿当中的地质能量平衡被严重的破坏。

在这种背景下,煤层自身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时这些能量将会集中爆发在矿井的采空区域范围之内,这样就会直接引发严重的冲击地压。

由此可以看出,在针对冲击地压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时候,不难发现能量理论在其中的重要性[2]。

通过能量理论在其中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对冲击地压与能量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而且还可以促使两者之间可以建立一种具有良好平衡特征的关系。

2针对煤矿冲击地压提出的防治措施
2.1开采解放层煤矿冲击地压一旦出现,将会直接对煤矿开采作业产生影响,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

所以在煤矿开采作业实施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针对煤矿冲击地压提出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为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与煤层的特点进行结合分析,煤群相互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相对联系性特征。

所以通常情况下,在对一个煤层进行开采完成之后,可以促使相邻的煤层获取到相对应的时间实现卸载。

在整个卸载过程中,可以被看作是煤层内部弹性能量的一种释放方式,这种现象也可以被看作是煤矿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开采解放层。

在针对解放层进行开采和具体操作时,为了保证整个开采过程的效率和水平,通常会直接选择利用无冲击的倾向措施。

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冲击地压倾向相对比较弱的煤层进行操作。

在整个开采过程中,为了保证开采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一般都会加强对开采时间或者开采空间的有效控制,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整个开采过程中会留下安全隐患。

在对解放层进行开采的时候,不仅可以利用上行开采措施,而且还可以利用下行开采方式,具体选择哪一种方式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这样才可以保证开采效果。

通常情况下,在对解放层进行开采时,开采的时间一般都会控制在2年左右。

另外,在针对解放层进行具体开采的时候,还需要在实践中对其进行大量有验证和操作。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三维模拟操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开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卸压爆破卸压爆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已经形成冲击危险的煤体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

通过这种防治措施在实践中有效落实,对应力的集中反应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对其造成的后果可以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

在与一系列的实践研究结果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在针对煤矿冲击地压进行具体处理的时候,卸压爆破方法的应用比较广泛,同时应用效果普遍比较良好,其反应速度不仅非常快,而且还可以针对现有危机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3结束语冲击地压可以被看作是当代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灾害之一。

要想实现对该问题的妥善处理,同时提高防治力度,保证防治效果,就必须要对造成其出现的机理进行分析。

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和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冲击地压的有效控制,而且还可以提高煤矿开采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继国.深井煤矿冲击地压及防治措施机理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10):15+17.
[2]杜涛涛,李国营,陈建强,潘俊锋,李康,曹民远.新疆地区冲击地压发生及防治现状[J].煤矿开采,2018,23(02):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