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智慧和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智慧和哲学思想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这些智慧和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对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古代中国的智慧和哲学思想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代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古代人们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
这种观念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比如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和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
其次,中国古代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古代中国人认为人际关系的和睦与和谐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了“仁爱”和“和谐”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尽心尽力地去关心、帮助他人,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这种关注他人、注重人际关系的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古代中国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还体现在对人性的理解和追求上。
中国古代人对人性的理解强调了人的本性善良和潜力的开发。
儒家思想中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培养,就能发挥出内在的潜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和追求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此外,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还体现在对道德和伦理的关注上。
中国古代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被视为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这种强调道德和伦理的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传承,并对中国人的行为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智慧和哲学思想。
这些智慧和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智慧和思想,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智慧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智慧。
这些思想和智慧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影响了现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道家、儒家和佛家三个方面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智慧。
道家哲学思想以道教为代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我实现。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道可道,非常道”。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本原和规律,人应该通过修炼和悟性去寻找自己的本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的智慧在于启发人们以柔克刚、顺应自然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也被广泛应用,例如管理学中的“模糊管理”理论,强调领导者应该灵活适应环境变化,以求得最佳效果。
儒家哲学思想强调人伦之道和社会秩序的建设。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爱、义理、礼法和道德修养。
儒家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
儒家的智慧在于教导人们如何成为有德之人,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来维护社会和谐。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生活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家哲学思想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形成了中国佛教。
佛家哲学强调人生的苦难和解脱之道。
佛家智慧教导人们如何超脱世俗的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佛家注重心灵修行,提倡舍弃欲望和执着,通过禅定和觉醒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佛教的影响不仅在信仰层面上,还渗透到艺术、文学和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禅宗艺术和茶道等都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智慧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更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在当今世界变化快速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道家强调顺势而为,用柔克刚;儒家强调仁爱和教育的力量,构建和谐社会;佛家则教导我们超越欲望,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解脱。
这些思想和智慧都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人生道理。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内涵深邃,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更能够启迪心灵,指点迷津,引领我们走向更高更深的人生境界。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人编纂而成,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和学说。
《论语》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和处世哲理,其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名言,都对我们的处世之道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孔子提倡以仁爱之心待人,强调学习和修养,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精髓。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论语》中找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以诚信为本;在待人接物时,要用礼貌和尊重来对待每一个人;在教育孩子时,父母需要以身作则,以孔子的言行来影响孩子。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无穷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理。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子思整理而成的一部文集,全书围绕“中”和“正”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
《中庸》中有许多深刻的哲理,比如“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等,都是对如何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
《中庸》强调的是中正之道,主张人生要守中保正,追求心灵与行为的和谐统一。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处事原则也可以借鉴《中庸》的理念,做人要坚持正义和诚信,做事要持之以恒,追求卓越。
只有在平衡中寻求心灵与行为的和谐,才能过上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中庸》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老子创立的道家哲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宝库中的精华之作。
《道德经》以“道”为核心概念,主张“无为而治”,提倡顺应自然、追求身心灵的和谐。
《道德经》中有许多对人生的启示,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告诉人们要虚怀若谷,不要自我膨胀,要谦逊待人;“为无为”,提倡人们在处理事物时应顺应自然,不要刻意去争取,要以柔克刚,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

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2023年,我们的社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都在不断涌现,许多人或许会觉得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淡化,不再受到关注和重视,但事实上,我们应该在这个时代中仍然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因为它们中蕴含着许多智慧和哲理。
本文将重点讨论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理。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
我们的传统文化包含了许多方面,如汉字文化、周易、尚书、诗词歌赋、戏剧曲艺等等,这些文化代表了一种古老而有深度的人文思想和传统,其中不仅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和智慧,而且蕴含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在传统文化中,诗词歌赋是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这种文艺形式大量使用,相当于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和歌谣,同时也将那个时代的社会、人物等生动地描绘出来。
在《论语》中,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说明了诗歌是很有价值的一种文化遗产。
诗歌中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往往能够折射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特征,这种情感和思想并不随时代变迁而大幅度改变,因此诗歌歌赋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对我们的意义极为重要。
除了诗词歌赋,汉字文化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大重要遗产。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在文字上的显现。
在字形、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包含着中华文化的思想和哲理。
字形之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而字义则反映了中国人对事物的感知和思考方式。
例如,“丝路”三个字,它们的字形恰似一条绸缎,寓意是古代中国极其略显的丝绸之路。
这种方式是我们中国古代智慧的显现。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更不能忽略诸如《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在它们中间,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重要性。
在这些经典中,有着许多将中国智慧的精髓表述和汇聚的思想,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居上不骄,处下不杂,往古岂敢忘”,皆是将智慧的审视在许多方面上的体现。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与智慧和哲理的紧密联系之中还有另一种,那就是传统医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生活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生活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
这些思想和智慧不仅影响着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生活智慧,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影响。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以儒家学说为主流,而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天人合一。
这一思想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生活。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养与道德,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成为人们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的重要基准。
在当代社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对环境问题和资源紧缺等挑战,人们应该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并主动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同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提醒人们要顺应社会规则和伦理准则,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二、中庸之道的生活智慧中庸之道是儒家学说中的重要概念,强调在生活中追求中庸、平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中庸之道要求人们避免极端的偏向,推崇温和、稳定的生活方式。
只有在平衡中寻找真实和和谐,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庸之道的生活智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常常面临着忙碌的生活和各种压力,很容易陷入极端的情绪和行为,导致身心健康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中庸的生活态度,平衡工作与休闲、安排好时间和精力,使生活更具有品质和幸福感。
三、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两种相对而对立的力量构成,即阴阳。
五行则是指木、火、土、金、水,它们代表着不同的自然能量和属性。
这种哲学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存在着相互关系,而且需要平衡和调和。
只有在平衡中追求和谐,人们才能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在当代社会,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人常常忽视自己与自然和内在能量的关系,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出现。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智慧与人生哲理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智慧与人生哲理古代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不仅在当时影响着社会和人民,而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任务名称为引导,探讨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智慧与人生哲理。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之一,是古代中国哲学的奠基者孔子。
孔子一生致力于将道德修养和个人修养完美结合,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强调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先修身齐家才有资格治理国家,使天下安宁。
孔子通过他的言行和思想展示了他对儒家思想的忠诚和坚持。
他主张乡党无亲,仁者爱人,从而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此外,孔子的言行也传达了他对礼仪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他认为只有通过遵守礼节和礼仪,人们才能和睦相处,社会才会和谐。
另一位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名人是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展现了他对自由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他主张不被形式和权力所束缚,呼吁人们勇敢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屈原的思想对后来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他所倡导的个性追求和自由思考至今仍在人们心中有着深深的共鸣。
另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重要的历史名人是孟子。
孟子是孔子的传人,他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通过他的言行和思想传达了他对人性本善的信念,他认为人与生俱来就具有善良的本性。
孟子主张追求人类共同的利益和利他主义,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人们应该关心他人,助人为乐,通过爱心和善行来改善社会,实现和谐共存。
孟子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名人之外,中国古代还涌现了许多其他具有智慧和人生哲理的历史名人。
例如,曹操的智略和战争才能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王羲之以其卓越的书法成就被誉为“书圣”,他的艺术造诣传承至今;苏东坡(苏轼)的文学作品描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通透理解。
中华文化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价值与意义

中华文化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价值与意义中华文化传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和精神支柱。
在现代社会,中华文化传统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还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体验。
一、中华文化传统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中华文化传统是中国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更体现了中国人的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启示作用,例如:1. 追求和谐共处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上帝都应该和谐共处。
这一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也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如今的社会普遍存在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种族歧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
因此,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追求和谐共处,摒弃对于自然和他人的破坏和伤害,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上帝之间的和谐共处。
2. 崇尚善行爱心中华文化提倡的道德观念中,强调的是善行爱心。
这种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如今社会上存在着很多贪污、腐败、暴力等不良现象,社会道德水平不高。
中华文化传统中崇尚的善行爱心,就是要我们用良好的道德行为影响他人,传递爱和关怀,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
3. 强调人与伦理中华文化重视人与伦理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幸福和成就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太关注物质和经济上的成功,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而中华文化传统强调人与伦理的关系,让我们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交流,强化人的主观感受,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
二、中华文化传统对于情感生活的影响中华文化传统不仅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启示有着重要意义,还对于人们的情感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化传统中凝聚的智慧和情感,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情感的支撑和共鸣。
1. 家庭亲情中华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凝聚了数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它涵盖了诸多领域,如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礼仪等,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与哲学,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体现在各个领域中。
首先,在文学方面,中国古代文人通过作诗、写小说、撰文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理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遗产之一,其中的诗篇以朴实的语言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生活的感悟。
这些古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情世故等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智慧财富。
其次,在艺术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形式而著名。
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人认为,艺术是一种能够感动人心的力量,通过艺术作品可以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例如,中国山水画中的“虚实”概念,在表现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体现了追求人生境界的智慧。
此外,在哲学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大思想流派为代表,形成了复杂而完整的哲学体系。
儒家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倡导“仁爱”和“和谐”,教导人们如何做个道德高尚的人。
道家强调个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无为而治”,倡导人们顺应自然、守住内心的平静。
佛家则关注人生的苦难与解脱,通过修行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洞悉生命的意义。
这些哲学思想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邃思考和智慧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与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在价值观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伦理。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物质富足但精神空虚的困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人的本质和价值,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其次,在教育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涵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大学时代,我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希望从中找到敦品励行的智慧和力量。
我看过《论语》、《老子》,背过《大学》、《中庸》,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其一字一句都足可以受用一生。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我“长大”了,我忽然发现,我所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道理并没有解决我成长道路上出现的问题。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我的成长路上充满了太多的困惑、迷茫、苦闷和百无聊赖。
当烦恼现前,我所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我的出路在哪里?我找不到答案。
我开始流于世俗,把所有传统文化的书束之高阁。
我的生活变得没有规律,肆意挥霍自己的身体,“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我的身体开始发胖,身体素质极度下降;我怨天尤人,和妻子经常闹些小矛盾;我在工作上也不够尽心尽力,常因付出了很多辛苦而没有得到认可而苦恼;我患得
患失,常常觉得生活无所着落……
当我步入而立之年,我发现我离原来那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已经很遥远,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百无聊赖、没有担当、没有社会责任感、内心灰暗且苍老的“废人”。
年龄的增长让我产生一种紧迫感,回想起来,我已经虚度了几近半生,实在是无颜面对自己,更无法面对我未来的儿女。
我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以重新燃起胸中那团追寻智慧的火焰。
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的书柜里多了一本《弟子规》,虽然这本书在我的书柜里躺了半年多,但是在我听了蔡老师9月22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讲座以及4月份在地质大学的讲座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作为一个年轻人,虽有幸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却既不能利益自己的身心,更不能利益父母、师长、亲友及扶助我成长的社会,我感到万分的惭愧。
中国传统文化原本是“贵在力行”,贵在“学以致用”啊!我不再犹豫,开始学习《弟子规》,每天利用早晚坐班车的时间背诵,并努力在生活中做到其中的一字一句。
到写这篇体会的时候,已经两月有余。
我已经把《弟子规》熟记于
心,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有了初步的受用。
1.生活起居
“身有伤,贻亲忧”,我开始爱惜自己的身体,不再肆意糟蹋,“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连自己都不爱,还谈何爱人呢?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我原来很贪睡,每天要睡8个小时以上,还整日昏沉。
现在每日只睡5~6个小时,而且头脑清醒。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我开始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我原来很邋遢,常常让妻子为我操心料理。
我现在开始学会整理衣物,自己擦鞋。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以往百无聊赖之时,常以酒解忧,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对酒一点欲望也没有了,至今也没有饮过酒。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我原来很不喜欢料理家务,家里脏了也无所谓,现在我总是认真地打理家里的卫生,“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2.夫妻关系
我和妻子的关系一向还好,但难免闹些小矛盾,对彼此的伤害都很大。
《弟
子规》上说“孝悌”,说“凡是人,皆须爱”,那离我最近的妻子不是我最应该“悌和爱”的人吗?每天,我怀着欢喜心做好每一顿饭,打理家里的卫生,并按照“悌和泛爱众”的教诲爱护我的妻子。
如今,我和妻子相敬如宾,每天早上起来互致“早上好”,晚上睡觉时互致“晚安”,当为对方服务时,都会由衷地说声“谢谢”,在我不辞辛苦地料理家务,对妻子体贴入微的时候,她甚至会流下感动的泪水。
在生活中,我把《弟子规》的教诲挂在嘴边,并讲给妻子听,她看到我因为学习《弟子规》而产生的变化,也自然而然地和我一起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规》的教诲。
3.读书之乐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以前读书,总是三分钟热血,放下这本,拿起那本,结果索然无味。
圣贤书是圣贤的教诲,是用来力行的,而不是哗众取宠的工具,所以贪多无益。
两个月来,我放下其他的书,一心学习《弟子规》,在自己的身心得到初步受用的时候,更增加了进一步实行《弟子规》的信心,在每天读诵《弟子规》的时候,不禁有一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感觉。
4.身健心安
两个月来,我沉重而懒惰的身体开始变得日渐轻快,精气神很好,原来因工作而终日疲劳的眼睛也变得明亮起来。
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我都能马上清醒,并以欢喜心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每天晚上燃香礼拜圣贤,并静坐反思一天的言行。
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多起色,每天的工作效率很高,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尽力心态,代替了患得患失的烦恼。
妻子与我每天出双入对,互敬互爱,在别人眼里,我们如初恋一般。
我珍惜时间,常念“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我不再看无聊的电视,不再吃瓜子,不再有百无聊赖的时光,而总是觉得时间太少了,没有更多的时间把工作做得更好,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圣贤的教诲。
心常存善念,愿世间诸善增长,诸恶尽消,愿世间因为我的存在而添一分喜悦和清凉。
每天勉励自己日行一善,或施他人财物,或帮助他人,或见人苦而生恻隐之心,或见人行好事而生欢喜之心。
5.亲仁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我学习《弟子规》的因缘,要特别感谢我的研究生同学——陈医生。
从认识她的那天起,我便生起了敬仰之心。
每每和妻子谈起她,都不由地升起一种向往:做人要做像她那样的人。
每次聆听陈医生的教诲,都让我受益良多。
《弟子规》就是陈医生介绍给我的,如果没有陈医生,我是万万不会走上正途的。
在这里,我向陈医生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可见,亲仁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啊!能够亲近陈医生这样德行兼备的人,我觉得真的是很有福气。
蔡老师说过,“年轻人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承担责任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在这里,我想对和我有过同样经历的年轻人说,我们都为人子女,以后还会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母,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德行来孝养自己的父母,扶助和爱护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教育自己的子女?进而让我们生命中的每个人都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得到安乐?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圣贤的教诲吧,从尽人伦之本分做起,做一个好儿女,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妻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员工,一个大家心目
中的好朋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