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地理上册《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

地理上册《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现象。
2. 讲解法:讲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图片。
2. 材料:有关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在不同地区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总结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一原理。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地面获得热量影响的理解。
2. 分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地观察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现象。
2. 让学生收集不同地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资料,分析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等。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课时纬度位置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太阳直射与斜射的演示实验,得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小,导致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而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纬度的地方,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不同,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气温降低。
结合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不同纬度带,气候差异明显。
通过海陆温度变化差异的演示实验,得出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冬夏气温不同。
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通过回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可以得出结论。
学习目标1.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地面所获光热”,说出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重点难点重点: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演示实验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师:分组完成教材第94页“发现”中的实验,检查每个小组实验的结果。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结论:同等条件下,直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少。
教师: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
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的明亮程度。
学生:墙面上光照明亮程度不同。
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教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学生:手电筒照射墙壁的角度不同。
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而且体积非常巨大,因而它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可以看成几乎是平行的。
教师:如果地球表面不是球面,而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会有不同吗?学生:不会。
教师: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A、B两处中哪一处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哪一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学生:A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A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地球上有哪些自然灾害

地球上有哪些自然灾害我们知道很多种自然灾害,你有了解过它们形成背后的原因吗?今天就跟着店铺来探讨一下吧。
自然灾害相关介绍自然灾害,也称为天灾,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给周围的生物造成悲剧性的后果,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即构成灾难。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
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态灾害、天文灾害。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国土空间上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自然灾害特征介绍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
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地上还是地下、城市还是农村、平原、丘陵还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
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害“十年一遇、野百年一遇”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自然灾害的不重复性主要是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第五,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例如,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 500 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次,造成破坏的近千次,而里氏7级以上足以造成惨重损失的强烈地震,每年约发生15 次,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整理)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

第一章地球
活动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授课人】滕州大坞中学任平理
【课型】活动课
【课标及解读】
●开展地理观测,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地球自转、公转的延续,也是对地球自转、公转的补充,要适当结合地球自转公转教学。
内容可分三部分:1.观察一太阳光直射、斜射及获得热量的差异,2.观
察二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及影响,3.观察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及影响,重在训
练学生的观察、观测能力,结合生活经验的归纳分析能力。
学生分析: 对于太阳直射、斜射,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初步的观测、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用手电筒演示直射、斜射光线,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
(重点)
2. 通过观察一天中清晨、正午、傍晚的太阳高度,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难点)
3.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观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手电筒、绿色卡纸、刻度尺、量角器
生思考展示:上学前,奶奶交代,立
独立观察“滕州---东郭”太阳能路灯图片,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代表
为啥冬季大棚早晚用草席盖,上午揭?
技能提升:实物投影演示:在课本生在课本P23图上,随师画图观察,。
太阳高度角与热量的关系

太阳高度角与热量的关系
夏日的阳光炙热,当太阳高升,照射到地面上的热量也随之增加。
太阳高度角与热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自然界的万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面的热量接收。
当太阳升起时,太阳光射入地面的角度较低,光线经过大气层的衰减较多,热量的传输也相对较少。
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太阳光垂直射入地面的角度增大,光线经过大气层的衰减减少,热量传输也随之增加。
因此,太阳高度角越高,地面上的热量越多。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还会影响地表的温度分布。
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时候,太阳光斜射地面,照射面积较大,地表温度相对较低。
而当太阳高度角较高时,太阳光垂直照射地面,照射面积较小,地表温度相对较高。
这也是为什么正午时分的太阳更加炽热的原因之一。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还会影响大气的对流运动。
当太阳高度角较低时,太阳光的热量主要集中在较低的大气层中,大气层的温度梯度较小,对流运动较弱。
而当太阳高度角较高时,太阳光的热量能够更深地渗透到大气层中,大气层的温度梯度增大,对流运动也更加活跃。
这种对流运动不仅会影响天气的形成,还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总的来说,太阳高度角与热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地面的热量接收增加,地表温度升高,大气的对流运
动也更加活跃。
这种关系不仅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着影响,也对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太阳高度角与热量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合理利用和应对。
活动课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执教 武守权(合肥十一中) 2012.9
源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中午与早晨比较,中午热; •夏季与冬季比较,夏季热; •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比较,赤道地区热。
这是为什么呢?
观察一: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 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观察步骤:
1.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观 察同一束光线散布在不同的面积上,其亮度有何 不同。
再见
小
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量少; 太阳高度大,获得的热量多; 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量少。
观察三: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
• 认识正午太阳高度
比较夏季与冬季正午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太阳升到最高点时 太阳高度大小 的太阳高度
观察三: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
1.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 主导因素是: 正午太阳高度 在赤道附近,太 阳光线几乎直射 在地球上。而在 两极附近,正午 太阳高度小,相 同的能量被散布 到一个较大的区 域。
2.地球上的五带中,哪个温度带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哪个温 度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 最少?
热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 得的太阳光照最多
寒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 得的太阳光照最少
3.从季节上看,某一地区,哪个季节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哪 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 照最少? 我们以云南为例:
云南省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 阳光照最多。 云南省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 阳光照最少。
(北京)
最大
最小
中等
合作交流: 一年中,什么季节北京地表获得热量多, 气温高?什么季节北京地表获得热量少, 气温低? 一年中,夏季北京地表获得热量多,气温 高;冬季北京地表获得热量少,气温低。
地理初一上商务星球第1章活动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

地理初一上商务星球第1章活动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测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的关系。
2、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3、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多媒体、放大镜一年中北京夏季地表获得热量多,气温高,冬季地表获得热量少,气温低。
结合所学内容总结以下、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主导因根据上面的观察与实验总结教师提出的问题3、从季节上看,某一地区,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少?自转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1、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主导因素是〔〕A、白昼的长短B、太阳高度C、海陆因素D、季风2、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A、冬至B、春分C、夏至C、秋分3、一天中,我们这里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是()A、清晨B、正午C、傍晚D、一样大4、五带中地球表面获得太阳最多的是()A、北温带B、南温带C、热带C、南寒带5、某房地产开发商欲在北纬40度某城市建造了商品住宅楼,要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
楼间距的设计主要考虑〔〕时间影子的长短。
A、冬至B、春分C、夏至C、秋分【教学反思】1、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此课是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科书,自主探索、通过合作与交流、操作实践,不仅能够独立获取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并且拓宽了视野。
2.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太阳入射角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太阳入射角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太阳入射角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太阳入射角和坡度是地理和气候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太阳入射角指的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法线的夹角,而坡度则是指地面或物体倾斜的程度。
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能量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入射角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季节和时间等。
不同地理位置的太阳入射角存在明显的差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也不同。
在地球的赤道附近,太阳直射角较大,导致辐射能量更为集中,气温较高。
而在地球的两极附近,太阳直射角较小,辐射能量较为分散,气温较低。
坡度是地面或物体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度。
坡度的大小对太阳入射角有直接影响。
从几何上考虑,坡度越陡,太阳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就越大,入射角就越大。
相反,坡度越缓,太阳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就越小,入射角也就越小。
当坡度陡缓变化时,太阳入射角的变化会对能量的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太阳入射角较大,太阳光线更集中,能量辐射也更强。
这可能导致地表温度上升,形成高温环境。
而在坡度较缓的地方,太阳入射角较小,太阳光线更分散,能量辐射也相对较弱。
因此,坡度越缓的地方,温度可能会相对较低。
此外,太阳入射角的变化还会对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产生影响。
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太阳辐射会更加集中于坡面的上部,而坡面的下部则会相对较少接收到太阳辐射。
这会导致坡面上部温度较高,下部温度较低的垂直分布。
而在坡度较缓的地方,太阳辐射相对均匀分布,温度差异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太阳入射角和坡度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坡度越陡,太阳入射角越大;坡度越缓,太阳入射角越小。
这种关系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能量分配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着地表温度的分布和能量的分配。
进一步研究太阳入射角和坡度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地球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观察一:太阳光直射角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观察步骤:
1、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
观察同一束光散布在不同的面积上,其亮度有何不同
2、甲、乙两地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太阳照射状况。
观察哪一束光线散布
面积最小?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多?哪一束光线散布面积大?
甲地乙地
观察记录
观察结论
⏹太阳直射、斜射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
1、太阳直射
2、太阳斜射
观察二:一天之中,太阳高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
⏹就某一地方而言,一天之中,太阳高度时刻在变化着。
观察该地清晨、正
午和傍晚三个时段,哪两个时段太阳高度最小,哪个时段太阳高度最大?
⏹观察结论:
一天中,太阳高度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1、清晨
2、正午
3、傍晚
观察三:一年之中,太阳正午高度大小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
⏹北京处在北温带,观察北京一年中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说说哪个季节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在小,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少。
二分二至图
合作交流
一年中,什么季节北京地表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什么季节北京地表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
归纳
⏹1、决定地表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主导因素是:
⏹2、地球上的五带中,哪个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
多?哪个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少?
⏹3、从季节上看,某一地区,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
照最多?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