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空气处理诱导采后橄榄果实抗冷性机理的研究
热水处理对近冰温贮藏鲜枣品质提高

李君兰,刘志芳,南勇. 热水处理对近冰温贮藏鲜枣品质提高与膜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335−343.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50199LI Junlan, LIU Zhifang, NAN Yong.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ot Water Treatment on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Membrane Lipid Metabolism of Fresh Jujube Stored at Near Freezing Point Temperature[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2, 43(1):335−34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50199热水处理对近冰温贮藏鲜枣品质提高与膜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李君兰1,2,*,刘志芳1,南 勇3(1.河西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 甘肃张掖734000;2.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甘肃张掖734000;3.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 甘肃张掖734000)摘 要:以采后临泽小枣(Zizyphus jujuba Mill. cv. Linzexiaozao )为实验材料,探讨热水处理对近冰温贮藏鲜枣果实耐冷性与膜脂脂肪酸组分变化的影响。
采后果实用60 ℃热水浸泡1 min ,自然干燥后,装入带有若干小孔(孔径为2 mm)的聚乙烯塑料饭盒,置于(−1.5~−2)℃的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果实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脂氧合酶(LOX)活性及膜脂脂肪酸组分变化。
与对照相比,贮藏50 d 时,热水处理果实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MDA 和LOX 活性分别降低了7.56、17.93%、17.93 μmol/g·FW 和15.84 U/g·FW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C 18:1)、亚油酸(C 18:2)和亚麻酸(C 18:3)的相对含量及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脂肪酸不饱和度(UFA/FA)分别增加了11.10%、9.13%、8.60%和55.17、0.65,饱和脂肪酸肉豆蔻酸(C 14:0)、棕榈酸(C 16:0)、硬脂酸(C 18:0)和花生酸(C 20:0)的相对含量也分别降低了54.10%、18.66%、17.93%和3.37%,且差异显著(P <0.05)。
逐步降温对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品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逐步降温对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品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张婷;车凤斌;潘俨;徐斌;饶景萍【摘要】[目的]探讨逐步降温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品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新疆哈密瓜采后低温贮运保鲜提供参考.[方法]以‘86-1,哈密瓜果实为研究对象,研究直接降温((1±0.5)℃,对照)和逐步降温((8±0.5)℃,1d→(5±0.5)℃,3 d→(3±0.5)℃,3 d→(1±0.5)℃)处理对其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冷害指数、冷害率以及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ZR)含量的影响.[结果]逐步降温处理可使‘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发生时间推迟42 d,贮藏63 d后冷害率仅为对照的10.53%.逐步降温处理显著抑制‘86-1'哈密瓜果实的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贮藏49 d时,逐步降温、对照处理的果实硬度分别下降了39.37%和45.48%,贮藏63 d时,以上两组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下降了56.17%和73.42%;但逐步降温、对照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贮藏63 d后,逐步降温、对照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下降至8.52%和8.07%,下降幅度分别为31.57%和35.18%;两组处理的果实在整个贮藏期内可滴定酸含量基本维持在0.085%~0.112%;贮藏14~63 d,与对照相比,逐步降温处理的果实中ABA、IAA、GA及ZR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逐步降温处理((8±0.5)℃,1 d→(5±0.5)℃,3d→(3±0.5)℃,3d→(1±0.5)℃)能有效延缓及控制‘86-1,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内源激素的水平,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4)012【总页数】7页(P143-149)【关键词】哈密瓜;逐步降温;冷害;果实品质;内源激素【作者】张婷;车凤斌;潘俨;徐斌;饶景萍【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9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52.109+.3哈密瓜(Cucumis melo L.)属葫芦科,甜瓜属,厚皮甜瓜类,是新疆主要的园艺特产之一,其肉质松脆,味道香甜,风味浓郁,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1]。
冷激处理对香蕉果实后熟及抗冷性的影响

冷激处理对香蕉果实后熟及抗冷性的影响邱佳容;王则金;张良清;林震山【摘要】坂仔香蕉分别经0℃冷风处理2,3,4,5h,3℃冷风处理4,6,8,10 h后,置于(8±0.5)℃冷库中贮藏,贮藏30 d后,置于(20士0.5)℃恒温箱中催熟,观察其冷害症状和后熟情况,并定期取样测定3℃冷激处理6h的香蕉果实在(8±0.5)℃贮藏期间抗冷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冷激处理6h能显著降低冷害指数,提高后熟品质且延长货架期.此外,3℃冷激处理6h还延缓了香蕉果皮细胞膜透性的上升,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试验证明:3℃冷激处理6h不仅可以有效保持香蕉果实的后熟品质、延长货架期,而且还能显著提高香蕉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的抗冷性.【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5(031)004【总页数】4页(P144-147)【关键词】冷激处理;香蕉;后熟;抗冷性【作者】邱佳容;王则金;张良清;林震山【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冷藏是香蕉保藏的最佳方式,但香蕉对低温十分敏感,在11℃以下贮藏就会发生冷害,导致果实不能正常成熟,造成果实品质劣变,食用价值下降甚至完全丧失[1]。
传统的低温处理通常是采用冷害临界温度以上的低温对采后果蔬进行较长时间的驯化,使之对低温产生一定程度的适应性。
经前期预试验发现,香蕉安全驯化温度为12℃以上,但在该温度下长时间处理,香蕉易发生潜伏性病害从而不利于香蕉的贮运。
冷激处理是对采后果蔬进行不致发生冷害和冻害的短时低温处理,以提高果蔬贮藏品质的物理保鲜方法。
该法节能环保,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据报道,冷激处理不仅能有效提高香蕉[2]、柑橘[3]、木瓜[4]、樱桃[5]、琯溪蜜柚[6]、圣女果[7]、凤凰水蜜桃[8]、木瓜[9]等低温保鲜效果,还能明显提高芒果[10]、辣椒[11]的抗冷性,减少果蔬冷害的发生。
不同热处理对白玉枇杷贮藏保鲜技术的影响

参 考文献 i [] 1荆 宇, 赵余庆. 芦巴化学成分 和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 ] 葫 J .中 玮 , 连祥. 杜 葫芦 巴水 溶性 甾体皂甙 的提 取分离工
声波 的作 用而损失掉 , 时间增 加 , 导致提取效 果反而不好 ; 随
着超声提取次数的增多 , 滤液中原薯蓣皂苷的含量逐渐 降低 ,
草业 与畜牧 ,0 6 9 : O 2O ( )8—1.
度越 大 , 原薯蓣皂苷 的提取效 果越 好 , 乙醇溶液 浓度越 对 但 大, 超声提取得到的杂质也越多 , 不利 于原薯蓣皂苷的进一步
1 材 料 与 方 法
将试验对象分 4组贮前处理 , 每处理各 5k 。A组 ( g 对照 组 ) 常温( 5—3 : 2 O℃ ) 贮藏 ; B组 : 水( 8— 2℃ ,0 m n 热 4 5 1 i) 处理 ; : 空气 (8℃ ,4h 处 理 ; c组 热 3 2 ) D组 : 先用热 水 ( 8~ 4
果蔬贮藏期间的冷害和冻害

冻害机理(硫氢假说)
未结冰
结冰
解冻
未结冰
结冰
解冻
相邻肽链外部的-SH相互靠近,→-S-S-
一个蛋白质分子-SH与另一个蛋白质分子内部的-S-S-作用形成分子间的-S-S-
细胞间隙结冰伤害— 温度缓慢下降
胞间结冰对植物伤害的原因:
原生质过度脱水、蛋白质分子破坏、原生质凝固变性. 机械损伤 融冰伤害
激素调节
植物组织中激素的平衡,与对冷害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关系。如增加内源ABA含量,可提高植物的抗冷性,用ABA处理葡萄柚,可减轻冷害伤害。
第二节 果蔬的冻害
一、冻害(freezing injury)的概念和症状
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冻害 果蔬受冻害后最初组织出现水渍状,继而变为透明或半透明
0℃以上低温对冷害敏感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的细胞器如叶绿体、核糖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细胞器的影响
不正常的呼吸反应
植物遭受冷害以后,常出现不正常的呼吸反应。例如黄瓜,食荚菜豆、甘薯,番茄等冷害敏感蔬菜,遭受冷害后常出现较高的呼吸强度。 植物遭受低温伤害以后,如再转移到正常温度下,对植物组织伤害更为严重,呼吸速率的升高则更加突出。
四、减轻果蔬冷害的措施
温度预处理 热处理-用热水浴、热空气等短时间处理 冷锻炼-用稍高于果实冷害临界的温度处理果实
间歇升温处理 贮于低温下的果实,每间隔一定时间将其从低温环境中取出并置于较高温度(如20℃或30℃)的环境中,然后再置于低温中。
调节温度处理
气调贮藏 气调贮藏能否有效地减轻果蔬商品的冷害,受果蔬种类、02和CO2浓度、处理时间和贮藏温度等因素决定。而对另一些果实说来气调贮藏则会增加冷害严重程度。
采后热处理对果蔬贮藏的影响研究进展

1 5 热 处 理 结 合 气 调 贮 藏 .
热处 理后或 热化学 处理后 , 以通过 涂蜡 和聚 乙烯膜 包装 , 高热 处 理效 果 , 可 以结合 低 温气 调贮 可 提 也 藏 达到更 好 的贮藏 效果 。如 芒果可 以在热 化学 处理后 , 结合 低温气 调贮 藏 , 即在 1 - 1 2- 3℃下采用 气调 ,O - - 4
1 热处 理 方法
1 1 传 统 方 法 .
传 统热处 理主要 有热水浸 果 、 热蒸气 、 热空 气 、 力热 风 和远 红外 线 或微 波 处理 等 。大 多数 果 蔬 的有 强
效处 理水温 为 4 ~5 6 5℃ , 间为 3 ~ i n 热空 气处 理为 4  ̄5 时 0s 0mi ; 3 4℃ , 0 6 n1 。热处 理 温度 与 1 ~ 0mil] 0 时间 的选择 , 主要 取决 于果蔬 种类 、 品种 、 成熟度 、 栽培 条件 和潜伏 侵染菌 种等 _ 1 。
长江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21 年 6 第 7 第 2 : 00 月 卷 期 农学 Jun l f a g eU ie i ( a S i dt J n 2 1 . 17N . : r N i o ra o n t nvr t N t c E i Y z sy ) u . 00 Vo. o 2 Agi c
12 热 结 合 钙 处 理 .
果蔬经 钙处理 可 以有 效地延 长果 蔬 贮藏 寿命 和货 架期 , 提高 果蔬 品质m] 。在一 定 条件 下 , 处理 与 热 钙处 理结合使 用 的效 果 比单用热处 理 或钙处 理 的更好 , 9 1年 L r 等 曾把 热处 理 与浸 钙结合 用 于苹 19 ui e 果贮藏 , 结果 品质得 到改善 , 比单 一处 理的效果 都好 。
枇杷果实低温冷害机理及热处理对减轻冷害效应的研究

枇杷果实低温冷害机理及热处理对减轻冷害效应的研究中文摘要本研究以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Jiefangzhong)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和对照(非热处理)枇杷分别在常温(22-28 ℃)和低温(2-5 ℃)两条件下果实采后生理与贮藏品质的变化。
通过分析并测定贮藏期间枇杷果实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细胞壁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探讨枇杷果肉低温劣变的诱发原因与机理以及热处理对减轻枇杷果实低温冷害的生理机制,结果如下:虽然低温(2-5 ℃)贮藏下枇杷果实的腐烂指数明显减轻(相比常温),但同时却出现冷害症状,表现为果皮粘连难剥,出汁率减少,果实硬度增加,并伴随有水渍状斑点增多与果肉木质化败坏等现象发生。
低温引起了枇杷果实呼吸速率异常升高、刺激乙烯合成的增加,木质素异常累积,MDA含量与膜透性增加,从而导致枇杷果冷害的发生;而经热激处理的枇杷果实,低温引起的呼吸速率异常升高和刺激乙烯合成增加得到缓解,MDA含量增加和细胞壁木质素异常代谢被抑制,细胞膜抗冷性增加,冷害程度明显减轻。
枇杷果实冷藏时果肉硬度的增加和出汁率的减少都与细胞壁物质代谢异常有关,而低温胁迫可诱使枇杷果实PAL活性的快速上升和木质素合成的异常增加,这也说明了冷藏枇杷木质化的发生是一种果实的低温失调现象。
SOD、POD和CAT被认为是植物在逆境胁迫中的自身酶防御体系。
低温下枇杷果实这些酶活性均有一应激升高过程,这是枇杷果实对低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但活性下降很快;虽然热处理相比未经热激的处理对照,在对低温适应性的反应时间与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但热处理后枇杷果实SOD、POD、CAT活性增高并在贮藏后期保持着较高酶活稳定性,从而减轻了冷害的发生。
由细胞形态学方面观察结果看出,贮放2-5 ℃低温下的枇杷果实,首先受到冷害侵染的部位是邻近表皮以下的数层果肉细胞,薄壁细胞开始扁平化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作物抵御高温胁迫的机理分析

作物抵御高温胁迫的机理分析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07期近几年来,极端天气频发,高温气象灾害尤为严重。
高温胁迫严重地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严重时甚至导致农作物死亡。
然而,作物在与自然长期的抗争中演化出了一系列抵御高温胁迫的机制。
因此,明确作物抵御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对进一步培育优良的作物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渗透调节物质提高作物对高温胁迫的耐受能力渗透调节物质是指作物体内积累的一些小分子化合物,主要包括氨基酸、甜菜碱、可溶性糖、醇类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酚类物质等。
目前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是研究最广泛的渗透调节物质[1]。
在正常的作物体内游离的脯氨酸含量很低,高温胁迫使脯氨酸合成酶对脯氨酸合成的负反馈调节敏感性降低导致脯氨含量的增加。
在对百合高温胁迫的研究表明,百合幼苗在37℃处理下Pro增加显著;此外在猕猴桃、月季、西瓜、番茄、水稻、柑桔等作物中也有相同的报道。
脯氨酸的大量积累可以提高原生质胶体的稳定性,保持水分,从而降低作物因高温引起的过度蒸腾造成的伤害[2];此外,脯氨酸在保持与蛋白质相互作用,降低可溶蛋白因高温胁迫产生的沉淀,在维持生物膜系统结构的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高温胁迫破坏了作物体内蔗糖——淀粉的平衡,促使淀粉水解加快,从而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
有报道指出在对杉木进行高温胁迫研究时,高温胁迫能够改变杉木的可溶性糖含量,杉木针叶的果糖含量变化不明显,但葡萄糖的含量提高了16.5%,蔗糖的含量提高了169.8%;而在对马尾松的研究中,马尾松针叶内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上升,葡萄糖含量提高了36.1%,果糖含量提高了28 %,蔗糖含量提高了22.8 %[3]。
可溶性糖的积累能提高植株的保水能力,增加植株的抗热能力,同时还能水解能量,供维持植株的生长。
甜菜碱是一种季铵类的细胞质渗透物,分布在细胞质中。
高温胁迫引起水分胁迫时诱导甜菜碱的生成,甜菜碱比脯氨酸生成时间晚但却比脯氨酸额含量高约10倍,并且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甜菜碱比脯氨酸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空气处理诱导采后橄榄果实抗冷性机理的研究低温贮藏是延缓橄榄(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果实成熟衰老、延长货架期最有效的方法,但橄榄果实低温贮藏时容易产生冷害而导致品质下降、贮藏期缩短。
热处理作为一种无毒、无农药残留的果蔬采后物理处理方法,可提高冷敏型果蔬的抗冷性。
本文以福建主栽橄榄品种‘檀香’橄榄(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 cv. Tanxiang)果实为材料,研究开发可诱导(2±1)℃下冷藏的橄榄果实抗冷性、减轻冷藏橄榄果实冷害的适宜热空气处理条件,并研究适宜热空气处理条件诱导(2±1)℃下冷藏的橄榄果实抗冷性与果实生理品质、能量代谢、活性氧代谢、膜脂代谢和酚类物质代谢变化的关系。
研究结果如下:1、38℃热空气处理30min能显著降低冷藏橄榄果实冷害;30℃热空气处理45min对减轻冷害有一定的效果,但会加速果皮叶绿素降解和促进果实细胞膜结构完整性破坏;而40℃热空气处理30min、42℃热空气处理45min、50℃热空气处理15min或60℃热空气处理15min 都会促进冷藏橄榄果实冷害的发生。
因此认为,38℃热空气处理30min可作为提高冷藏橄榄果实抗冷性、减轻果实冷害发生的适宜热空气处理条件。
2、38℃热空气处理30min延缓冷藏橄榄果实冷害指数、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果皮褐变指数和果肉褐变度的上升,抑制果皮叶绿素的降解;诱导橄榄果皮ATP含量下降,延缓ADP含量降低,维持稳定的AMP含量,提高橄榄果皮能荷水平在贮藏后期的积累;延缓橄榄果肉ATP和ADP 含量下降,抑制AMP生成,保持橄榄果肉较高的能荷水平。
热空气处理减轻橄榄果实冷害、提高果实品质可能与热空气处理保持了橄榄果实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并维持果实较高的能荷水平有关。
3、38℃热空气处理
30min促进冷藏橄榄果实果皮SOD活性(60~80d内)、CAT活性(100~120d内)、APX活性和GSH含量(80~120d内)的增加,减少果皮O2-·产生速率,延缓O2-·产生速率高峰的出现,降低果皮MDA含量和果实冷害指数;延缓橄榄果肉SOD活性(0~80d内)、CAT活性、APX活性(0~100d内)、GSH含量(40~120d内)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抑制果肉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褐变度的增加。
热空气处理可增强冷藏橄榄果实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减缓膜脂过氧化过程,从而保持膜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4、38℃热空气处理30min降低冷藏橄榄果实冷害指数、果皮LOX活性和脂酶活性,提高果皮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果皮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抑制果皮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降低橄榄果肉褐变度、LOX活性和脂酶活性,提高果肉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果肉肉豆蔻酸(C14:0)和棕榈酸(C16:0)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抑制果肉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
热空气处理通过降低冷藏橄榄果实LOX活性和脂酶活性而减少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维持较高的膜脂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而使膜的流动性增大,降低膜发生相变的温度,增强冷藏橄榄果实的抗冷性,从而减轻冷藏橄榄果实冷害的发生5、38℃热空气处理30min降低冷藏橄榄果实果皮褐变指数、PPO活性和POD 活性(0-20d内和60~120d内),延缓果皮PAL活性、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下降;降低果肉褐变度、PPO活性和PAL活性,促进POD活性(40~120d内)增加,延缓果肉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下降。
热空气处理能保持橄榄果实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维持果实中酚类物质和酚酶的正常区室化,从而抑制酚酶与酚类物质的接触及酚
酶对酚类物质的催化氧化,从而减轻冷藏橄榄果实的冷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