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知识攻略
2024版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连环画》精品课件

作品展示(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02
连环画基础知识
连环画起源与发展
起源
连环画起源于古代壁画、 石刻等图像叙事形式,后 逐渐发展为以连续画面表 现故事情节的绘画形式。
发展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普 及,连环画在明清时期得 到迅速发展,成为民间喜
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繁荣
20世纪初至中叶,连环画 进入鼎盛时期,作品题材 广泛,风格多样,涌现出 众多优秀画家和作品。
作品评价标准及方法
评价标准
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包 括创意、构图、色彩、线条、细 节等方面,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
性和公正性。
评价方法
采用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自我 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位学生 的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以分数、等级或评语 的形式呈现,同时给出改进意见
塑造角色形象
设计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包括外貌 特征、性格特点等,使角色形象鲜 明生动,易于理解和记忆。
绘制分镜草稿和正稿
分镜草稿
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成若干个镜 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勾勒出每个 镜头的场景、角色动作和表情等关键 信息。
正稿绘制
在分镜草稿的基础上,用细致的线条 和色彩表现出完整的画面效果。注意 画面的构图、比例和透视关系等绘画 基本要素。
连环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漫画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连环画形式,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
手机APP
02
一些手机APP也会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内容呈现,增加用户
的阅读体验和互动性。
数字出版
03
数字出版是一种新兴的出版形式,连环画可以作为数字出版的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四课《连环画》课件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四课《连环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课《连环画》。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连环画的创作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创作出具有故事情节的连环画。
教学内容包括:了解连环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创作步骤;掌握连环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学会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一个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连环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创作步骤,掌握连环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掌握连环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学会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一个故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创作出具有故事情节的连环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连环画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连环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习连环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创作步骤(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连环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创作步骤。
(2)学生跟随课件,了解连环画的创作过程。
3. 实践环节(1)教师提出一个故事主题,如“小熊拔萝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构思。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每组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3)每组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分工合作,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故事。
4. 展示与评价(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故事情节。
(2)其他学生欣赏并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2)学生课后拓展,尝试自己创作一个连环画故事。
六、板书设计1. 连环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创作步骤。
2. 连环画的创作方法与技巧。
3. 学生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连环画故事。
2. 答案:各组根据实践环节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完成连环画创作。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连环画》教案

教学重点
学习什么是连环画,根据故事设计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按照故事的发生过程,分工合作绘制一本连环画。
教学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想象,创作出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在合作中完成绘制,要体现出故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让学生清楚作业要求。
五、展示与评价
1.首先每一组选一个人说一说故事情节和制作过程。(自评)
2.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看法。(互评)
3.教师总结(师评)
促进学生有效地自评、互评。
六、拓展
出示图片,了解连环画在其他地方的应用。
激发学生热爱连环画。
教学准备
课件、连环画图片、美术教具等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准备上课。
检查学习用品,准备上课。
二、
导入新课
图片比较导入,老师出示连环画图片和其它图片比较。(出示课题)
激发学生学
兴趣
三、
讲授新课
1.师:什么是连环画?(生回答,老师总结)
2.师:想一想都看过那些环画
4.小组交流:学习如何制作连环画。
5.师:总结连环画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6.欣赏其它优秀小朋友的作品。
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连环画。
引导学生观察连环画,并且学习如何制作连环画。
四、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或者个人完成一幅四格或六格的连环画(主题;自编故事、神话故事、语言故事、四大名著都可以。(教师巡回辅导)
《连环画》教案
课题
《连环画》
执教教师
授课年级
三年级
学校
《连环画》PPT课件

线上推广
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连环 画阅读、分享、交流等活动,扩
大连环画教育的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 的精髓,具有独特的 民族风格和审美价值。
注重人物动态和表情 的刻画,以简洁明快 的线条勾勒出生动场 景。
现代彩绘风格及其创新之处
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光影效果,营 造出更加立体、逼真的画面感。
注重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 染力,追求更加生动、形象的表
现效果。
借鉴了现代绘画、插画等艺术形 式的表现手法,为连环画注入了
未来连环画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01
多元化发展
未来,连环画产业将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外,电子书籍、网络漫画、动画等多种形式将共同构成连环画产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
02
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连环画产业的国际化趋势也将更加明显。国内
连环画作品将逐渐走向世界,与国际连环画市场实现更加紧密的交流和
新的活力。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连环画风格差异
中国连环画
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 术影响,注重故事性和情 节性,线条流畅、色彩鲜 艳。
日本连环画
以细腻、写实的画风著称, 注重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表 现,具有独特的日式审美 风格。
欧美连环画
风格多样,既有夸张、幽 默的卡通风格,也有严谨、 写实的绘画风格,注重个 性和创意的表现。
合作。
03
高质量发展
在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连环画产业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优秀
的连环画作品和作者将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也
将不断提升。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四课《连环画》课件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四课《连环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课《连环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连环画的起源、特点及创作方法;掌握连环画的绘画技巧,如构图、人物造型、场景设计等;通过创作连环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连环画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掌握连环画的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创作连环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连环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连环画的绘画技巧,如构图、人物造型、场景设计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连环画的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连环画作品、绘画工具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有趣的连环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连环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介绍连环画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讲解连环画的绘画技巧,如构图、人物造型、场景设计等。
(3)展示实例,分析连环画创作的步骤。
3. 实践环节:(1)观察生活,讨论生活中可以创作的连环画素材。
(2)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连环画故事。
(3)学生独立完成连环画创作。
4. 课堂交流:(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连环画的起源、发展及特点2. 连环画的绘画技巧构图人物造型场景设计3. 连环画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快乐生活”为主题,创作一幅连环画。
2. 答案要求:构图合理,人物形象生动,场景设计有趣,能够反映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有趣素材,创作更多富有创意的连环画作品。
《连环画》教学课件

《连环画》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美术》第七章《漫画与连环画》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连环画的起源、发展、分类、创作技巧等展开。
重点讲解连环画的构图、情节安排、角色塑造以及表现形式,通过分析经典连环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连环画的创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连环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3. 使学生掌握连环画的创作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连环画的情节安排和角色塑造。
教学重点:连环画的构图、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示范作品。
学具:素描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或水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经典连环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连环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连环画的魅力。
2. 理论讲解:(1)介绍连环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分类。
(2)分析连环画的构图、情节安排、角色塑造和表现形式。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创作一幅连环画,展示创作过程,强调构图、情节和角色塑造等要点。
(2)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自己的连环画作品。
4. 课堂互动:(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6.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周末”为主题,创作一幅连环画。
2. 答案要求:构图合理,情节生动,角色形象鲜明,表现形式不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经典连环画作品,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培养审美情趣。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为创作连环画积累素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连环画的情节安排和角色塑造2. 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的要求和答案标准一、连环画的情节安排和角色塑造情节安排和角色塑造是连环画创作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连环画》精品教案

《连环画》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连环画的历史、特点和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引导学生通过连环画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连环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创作方法。
(2)能够用连贯的画面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2、难点(1)如何使画面具有连贯性和节奏感。
(2)如何在画面中体现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连环画作品,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看过连环画,对连环画有什么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连环画。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连环画的定义和历史连环画是一种以多幅连续的画面来表现一个故事或情节的绘画形式。
讲述连环画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壁画、卷轴画到现代的连环漫画。
(2)分析连环画的特点连续性:画面之间有逻辑的顺序,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图文并茂:文字和画面相互配合,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通俗易懂: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信息,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3)讲解连环画的构成要素画面:包括人物、场景、道具等。
文字:简洁生动,能够补充画面的内容。
边框:起到分隔和装饰的作用。
3、创作方法指导(15 分钟)(1)构思故事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校园生活、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
帮助学生构思故事的情节和发展,确定故事的起承转合。
(2)设计画面示范如何根据故事情节设计画面的构图、人物形象和场景。
强调画面的连贯性和节奏感,如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场景的变化来引导读者的视线。
(3)添加文字指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增强故事的可读性。
4、学生实践(30 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连环画的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1)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并讲述创作思路和故事内容。
连环画课件

色彩搭配
指导学生运用色彩搭配来表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营造出相应的氛围。
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
01
将学生的连环画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和老师进
行评价。
评价方式
02 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从作品的主题、创意、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连环画中的每一幅画面,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串联情节
将不同画面中的情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理解主题
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连环画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分析角色性格
观察表情
通过观察角色的表情,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观察动作
通过观察角色的动作,理解角色的行为特点和性格特征。
角色互动
连环画中的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 内容。
通过连环画,孩子可以逐渐学会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培养审美情趣
连环画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 精美的画面和独特的绘画风格 ,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连环画中的色彩、线条、构图 等元素,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美 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画面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情节丰富有趣, 深受读者喜爱。
3
代表作品
《西游记》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三国演义》系列
故事内容
以中国古代历史名著《三国演义》为蓝本,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 事。
连环画特点
画面气势磅礴,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代表作品
《三国演义》连环画、《赤壁之战》等。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的主题,构思有趣的 故事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环画知识攻略(二)接(连环画与收藏(一)2008-09-13 22:57毛泽东爱看《三国演义》毛泽东主席知识渊博,读书甚丰,尤其爱读历史书籍。
60 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的案头床边堆满了一叠叠批阅的文件。
处理之余,他却迷上了小人书,那套 50 年代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册也一本本摊放在案头床边,每每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一连几天反复看,吃饭睡觉也不放。
有一天,警卫员叫他吃饭,他靠在床上看小人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警卫员说:“ 主席,你还迷小人书啊!” 他翻着书说:“ 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
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
道理一目了然。
” 接着,他给警卫员娓娓而谈,摆开了讲解赤壁大战、夷陵之战的龙门阵。
连环画收藏的品种1 、各种开本的连环画连环画的原稿一般都是 16 开大小,而印成的连环画则有不同开本的大小。
连环画多数为 64 、 60 开本,这种开本便于携带、收藏,较长时期中,这一开本在连环画的印刷上唱主角。
同时,我国各出版社还相继出版过不同开本的连环画。
大于 64 、 60 开本的有 48 开、 40 开,其中 48 开本中的刘继卣绘的《水帘洞》和王弘力绘的《十五贯》等都堪称精品。
而 40 开本的连环画中以页数较少的彩色连环画为多,题材主要是儿童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集。
这两种开本比 64 开的画面清晰,市价也高出 2 至 3 倍。
比 48 开、 40 开更大一些的有 24 开、 20 开本连环画,可谓精品荟萃,一些名家和获奖的作品都曾出版过这种开本。
如收藏者熟悉的王叔晖绘的《西厢记》和《杨门女将》,墨浪绘的《满江红》,贺友直绘的《朝阳沟》,以及戴敦邦绘的《长恨歌》等,每一册都非常精美,都是很有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此外,大开本连环画中还有 16 、 12 、 8 开特大本的。
16 开本中比较著名的有张令涛、胡若佛绘的彩图本《猎虎记》和刘继卣绘的彩图本《武松打虎》,这两种 50 年代出版的大开本连环画在拍卖会上曾分别拍到 1200 元和 500 元,是很珍贵的收藏珍品。
40 开本以上的连环画都是一页一图式的大开本,其阅读的对象主要是以美术专业人士为主,初衷是作为艺术观摩与交流所用。
由于画面大,能展现绘画的特定效果。
同时,也因为普及面较小,印量小,再版少,收藏难度也,较大,便成了拍卖会上追逐的对象。
除了大开本连环画外,小于 64 开的连环画就属于小开本,有 96 开、 128 开、256 开,如《张飞审瓜》、《忠实的朋友》等。
这些小开本大多是在 80 年代出版的,当时由于纸张价格上涨,一些出版社为了降低成本,相继出版了一些小开本连环画,有的小开本只有三个手指大,可谓袖珍连环画了。
如《宋庆龄和孩子们》这本连环画为 9 . 3 厘米 x 5 . 8 厘米,是目前见到的最小开本连环画。
这种小开本连环画由于发行数量少,时间短,基本上没有再版过,而且是具有一定特色的连环画品种,其收藏价值已引起连环画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2 、各种版本的连环画连环画的开本仅仅指的是它的形状大小,而连环画的版本则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
连环画与邮票相比一个可以多次再版(绝版除外),一个永远不重复。
而连环画却有创下二十多次的重版纪录,所以收藏连环画要讲究版本,版本是决定其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
如《三国演义》(上美版)套书,六十年代后期完成了全套绘制出版工作,也就是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除了因年代久远存世少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用画家原稿制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这个版最能真实地记录绘画原作的风貌。
另外连环画本身画面就比较小,其印刷制版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原作的效果。
当我们拿第一次印刷本与第二、三次以后印刷本对比就会发现后者很多线条已模糊不清,而且大多还有删节,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毅进绘,五、六十年代版本与现今 1972 年后再版本相比被删去了整整 50 页之多。
当然作为版本研究有些书的再版却有一定的收藏意义。
还以《三国演义》来讲,该套书到了八十年代后,其已有了再版二十余次的记录,在这些再版版本中 1979 年因文革原因进行了重新调整并压缩为 48 本一套,可谓新的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到了 1987 年再版时又恢复了原 60 本一套的风貌,但比五十年代第一版又进行了小小改动,这个版本我们只能说也可以收藏,除以上所说的三个版次外,收藏别的版次已无多大意义。
版次最多的《铁道游击队》,自 1955 年第一版到八十年代后已创下再版三十多次,印量近五千万册的纪录,为连环画史上所罕见。
在郑州书市,一书商将一套版次不一拼凑起来的《铁道游击队》开价近百元,连友不必花这个大价去买,这套书印量太大了,完全有机会搞到更早版本或版次印次更早的统一套书。
在众多的连环画版本中最珍贵的当数线装本了,这些线装书印量少,开本大(大多 32 开),存世量少,如《山乡巨变》、《东郭先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均出过线装本,这样的版本一定是未来连环画市场升值很高的珍品了。
除线装本还有初版精装本,这个版本印量少,用纸讲究、开本大( 48 开、32 开、 16 开),一般为出版社存档、供作者或图书馆用,只有少量出售。
如《红旗谱》(横 32 开)、《斗牛人》(横 32 开)、《嘎达梅林》(横 32 开)等均有精装本,而印量有的只印二、三千本,《十五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均有 16 开的中外文版,《地球的红飘带》、《三毛流浪记》等还有 8 开本精装版,这些大开本版本均是我们收藏的真正精品。
而不要把 64 开尤其是数次再版的连册当作重要目标。
所以我们在收藏时一定要注意封底标明的版次和印次,这是收藏者应具有的基本功。
特说明一点的是,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曾大量再版了五、六十年代很多精品书,这次再版大多注明了第二版第一次或第二次印刷,这次再版书无疑是大家对五、六十年代精品补缺的最好机遇,切莫忽视这批再版书,除非您存有五、六十年代第一版。
连环画收藏豪不夸张地讲,就是收藏其版本,所以版本研究是我们提高收藏质量的重要一课。
除以上所说的版本外,有实力、有机会的连友可以收藏“ 样本书” (一般只有出版社有),画家原作,以及作者签名书,这些都将会表现出更强的收藏意义和收藏势力,为您增添无穷的收藏乐趣。
3 、连环画的品相及标准十成品相:全书崭新、完整,封面封底无磨损、无折痕、无印章,如同未经翻阅的完美。
九成品相:全书基本崭新,封面、封底有自然磨损,有少数轻度折痕,无笔痕,可有图书藏书印章,有原灰,但可除去,除灰时不损坏书。
八成品相:封面、封底有不能除去的轻度污迹(如汗渍、锈迹等),书边,书角微损。
七成品相:封面、封底有中度磨损,无缺角无破损,内页较干净、平整,有部分卷角,有个别字迹,但不能有圆珠笔、签字笔、彩色笔等笔迹,亦不能有明显的污迹。
六成品相:封面、封底失去大部分光泽;有明显的疤痕和角位受损,有明显的污迹或刻意的修补,但不能缺皮少页。
五成品相以下的书,除非罕见或作为资料备存,否则无收藏价值。
4 、各种画法的连环画连环画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之。
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但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
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忍无可忍》等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等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
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列宁在 1918 》、《白求恩在中国》也都是这类作品。
毛笔白描为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易于被接受。
除此之外,钢笔、铅笔线描在连环画中也有运用,但精品不多。
陈俭是硬笔线描画的高手,其钢笔线描《威廉· 退尔》、铅笔线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工笔彩绘本是连环画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武松打虎》、《闹天宫》、任率英的《桃花扇》、陆俨少的《神仙树》都属这类作品。
由于是大师精心之作,这类作品都已成了经典之作、传世之品。
以写意笔法绘制的连环画也有,这其中又分水墨写意与彩色写意两种,前者的代表作有人美版的《秋瑾》、《三岔口》,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列宁刻苦学习的故事》、顾炳鑫和戴敦邦的《西湖民间故事》、贺友直的《白光》、姚有信的《伤逝》等。
不过,为降低成本,有些彩色绘本在印制时改成了黑白版。
钢笔、铅笔素描作品也不少,前者的代表作有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郑家声等的《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汤小铭、陈衍宁的《无产阶级的歌》等。
木刻连环画也是产生过影响的一个种类。
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区的画家们便纷纷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来,当时成册的连环画有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力群的《刘保堂· 小姑贤》、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军守备队的生活》、杨中流的《三勇士》、罗工柳、张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黄胡子被迫登龙门》、莫朴、吕蒙、程亚君的《铁佛寺》、任迁乔的《翻身》等, 1933 年鲁迅、郁达夫等译注了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木刻连环画,《铁佛寺》、《狼牙山五壮士》、《刘保堂· 小姑贤》等作品受其影响,均采用了木刻连环画的形式。
彦涵 1944 年创作于延安的《狼牙山五壮士》由周恩来转送给美国记者后, 1945 年美国的《生活》杂志为其印发了袖珍本。
解放初期出品的木刻连环画代表作有《胭脂》、《杨门女将》等,之后,木刻连环画逐渐退出了这一领域。
另外还有一些以民间工艺形式制作的非主流形式的连环画作品,如剪纸连环画《柳玉娘》、扎染连环画《草地与自由》、纸贴连环画《烽火戏诸侯》、布贴连环画《牧马老头》、拓印连环画《成语故事》等。
1951 年晨光出版社曾将力群的《小姑仙· 刘保堂》重版; 1958 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将麦绥莱勒的《我的忏悔》、《一个人的受难》重版,这套书是 1933 年初版的。
5 、民间年画连环画年画连环画属年画的一种,它以年画的形式印刷,并供张贴之用,但内容都取自连环画,经过有序组合后成为一组叙事完整的画面,兼具连环画的故事性、连续性和年画的渲染性、吉庆性,深受群众喜爱。
其多为四条屏、八条屏,也有十二条屏者。
早期的这类作品以木刻雕版套印的形式出现,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地都有过印制,清末民初出现了丝网版与石印版印制品,其内容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曲故事,如《西厢记》、《封神榜》、《三国》、《济公》等,这些画都是以重彩工笔人物画的形式出现的。
解放后,其内容范围有所宽泛,如贺友直的《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婚姻法成全了两对好夫妻》,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程十发的《寓言故事》、《列宁和炉匠》,刘旦宅的《木兰从军》,刘继卣的《闹天宫》,王叔晖的《桃花扇》,董天野的《白娘子与许仙》、《火焰山》,罗盘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吴少云的《孟姜女》,张令涛、胡若佛的《猎虎图》,徐燕荪的《岳飞》,任率英的《桃花扇》,墨浪的《牛郎织女》,房绍青的《杜十娘》,张碧梧的《秋翁遇仙记》,冯国琳的《海瑞背纤》等精品之作都改印过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