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阅读 结构思路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理清结构思路类鉴赏++课件68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理清结构思路类鉴赏++课件68张+
现方式是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或是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或是哲理 散文的层层相递。
第二种是相并关系,主要是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一般通过并列 式和对比式展现内容。
第三种是相属关系,主要有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3、最后,掌握行文构思技巧及作用。
三、设问方式
(一)直接考查(明考型): 直接梳理文章思路
(2012·重庆高考)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 写作思路。 (2012·大纲卷)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缘由: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 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故事 或事件即为由头。
2020年全国III卷《记忆里的光》第9题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2.梳理行文脉络
(1)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 勾画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
(二 ) 线索解题方法
(五)定“神”看“线” 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
围最广。 《藤野先生》 作者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事,抒发了作者对于藤野先生 的怀念之情,也赞扬了藤野先生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 高尚品质。 回忆藤野先生——追述自己当年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 暗线: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其次,针对情绪变化,寻找表现心理变化的词语“心 里颇不宁静”“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再从 中提炼心理词,加以组合即可。
02
高考散文
一、散文思路结构
散文思路结构类型
状物抒情 类散文
写景叙事 类散文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结构思路》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结构思路》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结构思路》1. 不同散文的行文思路散文类型行文思路 写景状物散文 引出写作对象→写景咏物,时空拓展→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由自然之物延伸议论→抒情议论,升华主旨写人叙事散文 写作缘起→写人叙事→穿插场景、细节→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议论说理散文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进行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2. 散文的“六大”线索类型阐释 作用或效果 时间(时线)时间的变化推移,如事情的发展等 (1)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串全文;②结构清晰;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2)思想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3)特殊方面:①物线有象征、呼应作用,丰富了文章内涵;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深化主题的作用。

地点(地线) 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步换景等 物象(物线) 赋予某个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围绕此物象行文人物(人线) 以人物的变化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行文感情/心理(情线) 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的变化来行文事件(事线)以某个事件为中心行文3. 散文的“八大”结构形式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写人叙事散文多按此种结构展开,重点突出时间因素,按时间顺序层层铺开,条理清晰,叙事完整。

按空间位置变化组织材料文化游记散文多按此种结构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

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有些议论说理散文往往按事物性质展开,有时还把感受分成几类写,便于安排结构。

以中介物组织材料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

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

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 有些散文往往是按照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来写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围绕“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行文,写出了自己络组织材料内心的情感变化,使文章意蕴丰富。

以双线结构(复调)行文,分明线和暗线明线,即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时间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如作者的情感变化。

【寒假专题】散文阅读专项(解析版)

【寒假专题】散文阅读专项(解析版)

专题07 散文阅读(考点剖析+对点训练)考点剖析一、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整体把握第一步:通读,把握全貌。

抒情散文看情感变化;叙事散文看叙述的事件;记游散文看时空的变化。

第二步:段读,概括大意。

以段为单位细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表示出来,看出文章思路。

第三步:分层,理清关系。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寻找线索并分析作用①寻找线索的方法。

a.明确常见线索类型。

游踪、事物、时间、情感,事件的发展等。

b.抓住关键位置。

如文章的标题,或者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或者议论抒情部分等。

②分析线索的作用线索有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等作用。

3.分析语段的作用①在内容主题方面。

内容角度,要考虑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作用。

主题角度,考虑对主题的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②在结构思路方面。

考虑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照应、过渡、总结上文等作用。

③在表达效果方面。

考虑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和表达效果,以及读者情感(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发人深思等)。

二、概括内容,分析形象1.归纳主旨“五抓手”①抓文章标题。

有的标题概括文章的中心,从而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②抓开头结尾。

有的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主旨,有的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③抓议论抒情。

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效果。

④抓段意层意。

有的主旨隐含在人物、景物、事件或者文章各部分之中,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⑤抓写作背景。

有的文章主旨还需要了解、分析相关时代背景,了解其时代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①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

②从对人物的描写中概括分析。

③从作者的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

三、鉴赏散文的语言和手法1.理解意蕴第一步:理解字面义。

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其内部结构。

第二步: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上下文有无提示。

第三步:含蓄的词句,可能包含多层含义,要结合情感、主旨多角度进行分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 要说明。
明确是什么 考查类型?
间接考查
感情词/心理词的变化
①开始不知道,从未听过,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后产生 神秘感
②然后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③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④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 魅力。
一看标题: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

一 步
二看时空词语: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 线索”或“空间线索”。

三看“物”: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
四 是线索。
看” 四看议论抒情: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
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暗线)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
1.怎样答线索作用
①贯穿全文
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头脑中的旅行》)
三、怎样答分析句段作用题
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读懂句段内容
因为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明确句段位置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读 懂句段内容又是分析句段作用的前提。
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结合文本分析
依据句段位置,确定对句段作用分析的角度,应从内容、结构、表达技巧和读者几 方面分析,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尤其要注意开篇、中间、结尾 处句段的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全文线索 思路特点 结构特点 选材特点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把握要求 抓准题干关键词,确认是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间 接梳理(心理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划分层次/找寻线索/梳理心理变化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高三语文 散文常用结构思路有哪些

高三语文 散文常用结构思路有哪些

高三语文散文常用结构思路有哪些以高三语文散文常用结构思路有哪些一、引子式引子是散文的开篇,它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一个情节或者一幅插图,通过引子,读者可以迅速进入故事的氛围,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的情感。

引子式可以是直接引子、间接引子、双引子等。

二、对比式对比式是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异同来突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对比两个人物、两个事件、两个时间、两个地点等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对比式可以是并列对比、递进对比、转折对比等。

三、因果式因果式是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后果,或者通过描述多个事件的因果关系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因果式可以是单因果、多因果、链式因果等。

四、叙述式叙述式是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或者经历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一个地方的变迁等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叙述式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主题顺序等。

五、抒情式抒情式是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反思人生意义等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抒情式可以是描写抒情、抒发抒情、抒发思考等。

六、议论式议论式是通过阐述观点、论证论点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议论式可以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等。

七、描写式描写式是通过描写人物形象、环境场景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语言、细腻的描写手法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描写式可以是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八、哲理式哲理式是通过思考人生的意义、追求真理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提出哲理问题、探索哲理思考、阐述哲理观点等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哲理式可以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

以上是高三语文散文常用结构思路,每种结构思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主题和要素进行选择和运用。

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结构思路,可以使散文更加丰富多样,更加生动有趣。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必备答题技巧 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散文阅读4大考点5例题详解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散文阅读4大考点5例题详解

4大考点+5例题详解★知识划重点★一、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散文所表达的内容总是会按照特定的顺序展开,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可采用以下技巧:1.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等。

2.划分层次,概括要点。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二、分析文章标题、首段、中间段、结尾段的作用散文标题的作用: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成为文章的线索。

局部段落的作用:散文作品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这主要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如开头段和结尾段,或是叙述中的插入段。

从高考命题来看,常会就这些特殊段落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设题。

开头段的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结尾段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插入段的作用: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补充说明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潍坊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学案散文阅读——分析文章思路结构【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2、以思路为方法归纳文章主旨,然后以结构思路结合主旨为方法解答具体考题。

【学法指导】一、1、考点解读:《考试大纲》规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其能力层级为C。

2、《考试说明》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

”3、本考点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⑴能够分析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段内的结构层次),⑵能够分析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全篇的结构层次),⑶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二、高考回眸:1.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6分)《听朗诵》(2012年全国大纲卷)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6分)《耳边杜鹃啼》(2012年湖北卷)3.文章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分)《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2010年重庆卷)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大河家》(2010年全国卷Ⅱ)5.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6分)《谈静》(2010年江苏卷)三、文章结构思路类题型知识点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

结构是组织和安排材料的方法和手段,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分析结构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

大的结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小的结构指语段和语句的安排。

1.文章结构方式及作用(1)总分式:简单明了,完整谨严。

(2)并列式:大开大合,丰富内容。

(3)层进式:层层深入,引人入胜。

(4)对照式:前后对比,鲜明突出。

2.结构赏析术语开门见山、曲径通幽、跌宕起伏、跌宕多姿、波澜起伏、一波三折、曲折有致、变化多端、汪洋恣肆、大开大合、层层深入、笔锋一转,陡转直下、荡开一笔、异峰突起、别开生面、戛然而止、首尾照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结构谨严、结构匀称、结构完整、起承转合、平铺直叙、波澜不兴、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思路展开方式(1)按照时空的转换展开。

(2)按照情感的发展展开。

(3)按照说理的推进展开。

(4)按照对象的变化展开。

(5)按照事理的演变展开。

四、文章结构思路类题型类型一、思路分析概括性题目常见题型:1、文章围绕着⨯⨯逐步展开写作思路的?请简要分析。

2、本文结构严谨,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3、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4、文章从哪些方面写⨯⨯的?类型二:分析段的作用常见题型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2.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课堂探究一、2012年全国大纲卷:听朗诵孙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

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

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

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

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

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

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

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

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

时间沉淀,时间反复。

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

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

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

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

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

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

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

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

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

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

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

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文章与道义共存。

文字可泯,道义不泯。

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

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有删改)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12年湖北卷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

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德尔啼声,时近时远。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班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式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果,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

这自然不是一味好母亲所为。

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又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鸣”哩!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造势有家归来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

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蹄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变过时,杨梅花开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花开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

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

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害,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

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

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

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

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

杜鹃这种鸟就这样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4分)三、2010年全国卷大河家张承志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

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

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

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

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

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

店铺簇堆,人马拥挤。

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

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

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

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

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特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

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

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

在颤篮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

割麦人称走客子,船把式称船客予,淘金人称金客子。

船撞入漩涡时。

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

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摹津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

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

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扬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