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原理(基本理论) PPT
合集下载
金属切削原理的课件

(2)进给量
进给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刀具和工件在进给 运动方向上相对位移。 当主运动是回转运动时,进给量指工 件或刀具每回转一周,两者沿进给方向的 相对位移量,单位为mm/r; 当主运动是直线运动时,进给量指刀 具或工件每往复直线运动一次,两者沿进 给方向的相对位移量,单位为mm/str或 mm/单行程; 对于多齿的旋转刀具(如铣刀、 切齿刀),常用每齿进给量 fz,单位为 mm/z或mm/齿。它与进给量f的关系为 f=zfz 进给速度为 vf=fn=zfzn
2)刀刃
①主切削刃 ②副切削刃 前刀面与主后刀面在空间的交线。 前刀面与副后刀面在空间的交线。
3)刀尖
三个刀面在空间的交点,也可理解为主、副切削刃 二条刀刃汇交的一小段切削刃。 在实际应用中,为增加刀尖的强度与耐磨性, 一般在刀尖处磨出直线或圆弧形的过渡刃。
(2)车刀切削部分的主要角度
• 刀具角度是刀具设计、制造、刃磨和测量 时所使用的几何参数,它们是确定刀具切削 部分几何形状(各表面空间位置)的重要参 数。 • 参考系:用于定义和规定刀具角度的各基 准坐标面。 • 参考系:刀具静止参考系和刀具工作参考 系。
(2)切削层公称宽度bD
在给定瞬间,作用于主切 削刃截形上两个极限点间 的距离,在切削层尺寸平 面中测量,单位为mm。
垂直于正在加 工的表面(过渡表 面)度量的切削层 参数。
(3)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AD
在给定瞬间,切削层在 切削层尺寸平面里的实 际横截面积, 2 单位为mm 。
上述公式中可看出 hD、bD均与主偏角有 关,但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AD只与hD、bD 或f、a p有关。
(一)切削运动
1.零件表面的形成
车外圆面
车成形面
车床上镗孔
金属切削基本知识课件

非正常磨损
由于切削参数不当或切削材料中含有杂质等原因,导致刀具快速磨 损或破损。
破损形式
包括崩刃、卷刃和断裂等,可能是由于刀具材料缺陷或使用不当所 致。
03
金属切削过程
切屑的形成与控制
切屑的形成
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对工件材料施 加压力,使材料发生剪切滑移,形成 切屑。切屑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工件 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和切削用量。
金属切削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加工 方式,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 天、汽车、模具等领域。
金属切削的分类
根据切削方式
01
可分为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
根据切削用量
02
可分为高速切削和低速切削。
根据切削液
03
可分为干切削和湿切削。
金属切削的原理
切削力
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切入工件时产生的切削力, 是切削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力。
切削热
由于切削过程中摩擦和变形产生的热量,会导致 刀具和工件温度升高。
切屑形成
在切削过程中,多余的金属材料形成切屑,从工 件上切除。
02
金属切削刀具
刀具的种类
车刀
主要用于车削加工,包括外圆 车刀、内圆车刀、端面车刀等
。
铣刀
用于铣削加工,包括平面铣刀 、圆柱铣刀、键槽铣刀等。
钻头
主要用于钻孔加工,包括直柄 钻头、锥柄钻头等。
磨削加工技术
定义
磨削加工是利用磨床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特点
磨削加工可以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适用于各种硬质合 金、淬火钢等高硬度材料的加工。
应用
在机械制造中,磨削加工广泛应用于各种刀具、模具、量具等精密零 件的加工。
06
由于切削参数不当或切削材料中含有杂质等原因,导致刀具快速磨 损或破损。
破损形式
包括崩刃、卷刃和断裂等,可能是由于刀具材料缺陷或使用不当所 致。
03
金属切削过程
切屑的形成与控制
切屑的形成
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对工件材料施 加压力,使材料发生剪切滑移,形成 切屑。切屑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工件 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和切削用量。
金属切削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加工 方式,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 天、汽车、模具等领域。
金属切削的分类
根据切削方式
01
可分为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
根据切削用量
02
可分为高速切削和低速切削。
根据切削液
03
可分为干切削和湿切削。
金属切削的原理
切削力
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切入工件时产生的切削力, 是切削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力。
切削热
由于切削过程中摩擦和变形产生的热量,会导致 刀具和工件温度升高。
切屑形成
在切削过程中,多余的金属材料形成切屑,从工 件上切除。
02
金属切削刀具
刀具的种类
车刀
主要用于车削加工,包括外圆 车刀、内圆车刀、端面车刀等
。
铣刀
用于铣削加工,包括平面铣刀 、圆柱铣刀、键槽铣刀等。
钻头
主要用于钻孔加工,包括直柄 钻头、锥柄钻头等。
磨削加工技术
定义
磨削加工是利用磨床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特点
磨削加工可以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适用于各种硬质合 金、淬火钢等高硬度材料的加工。
应用
在机械制造中,磨削加工广泛应用于各种刀具、模具、量具等精密零 件的加工。
06
项目一金属切削基础课件(共34张PPT)

式中: d为工件的直径,单位为(mm); n为工件或刀具每分(秒)钟的转数,单位为
(r/min)或(r/s)。
活动二 切削用量与 切削层参数
任务1 属切削的基本概念
活动一 切削运动及 形成的表面
活动二 切削用量与 切削层参数
(2)当主运动为往复运动时,平均切削速度为
vc
2 L nr 1000
(m /
活动一 切削运动及 形成的表面
活动二 切削用量与 切削层参数
图1-2 切削层参数
任务2 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任务2 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活动一 刀具的组成
活动二 刀具角度参 考系与定义
一、刀具的组成 车刀是最常用、最简单和最基本的切削工具,
因而最具有代表性。其他刀具都可以看作是车刀的 组合或变形。因此,学习 属切削工具时,通常以车 刀为例进行学习和分析。普通车刀由刀头和刀柄两 部分组成,如图1-3所示。刀头用于切削,刀柄用以 装夹。刀具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及其定义和说明如 下:
任务2 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活动一 刀具的组成
活动二 刀具角度参 考系与定义
1、正交平面参考系刀具角度的定义 (1)前角 γ (2)后角ao (3)主偏角кr (4)刃倾角ls
任务2 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活动一 刀具的组成
活动二 刀具角度参 考系与定义
任务2 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活动一 刀具的组成
活动二 刀具角度参 考系与定义
刀具角度标注符号下标的英语小写字母,应与 测量该角度用的参考系平面符号下标一致。如r就表 示pr平面,s就表示ps平面,o就表示po平面。n就表 示pn平面,f就表示pf平面,p就表示pp平面。另外, 在右上角加一撇就表示副切削刃上的平面或角度。
金属切削基本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幻灯片PPT

第Ⅱ变形区的影响。
)
➢剪 切 角 越 小 、 前 角 越
小,剪切变形量越大
φ
G
OH
γ0 相对滑移系数
Φ-0
φ
90-φ φ
7 .
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
特
点 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切屑底层与前刀面发生沾接,切屑
与前刀面之间既有外摩擦,也有内摩擦。
➢ 粘结区:高温高压使切屑底 层软化,粘嵌在前刀面高低不
力力
种 类 及
◆ 残余张应力: 易使加工表面产生裂纹,降低零件疲劳强度
影 ◆ 残余压应力:
响
有利于提高零件疲劳强度
◆ 残余应力分布不均:
会使工件发生变形,影响形状和尺寸精度
9 .
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
23
残 余 应 力
◆ 热塑变形效应:表层张应力,里层压应力
◆ 里层金属弹性恢复:若里层金属产生拉伸变形,则弹性 恢复后表层得到压应力,里层为张应力
刀 具
➢前角增大,刀具容易切入工件,剪切角增大,切削力减小。 加工塑性大的材料时,增大前角则总切削力明显减小;而加工
几 脆性材料时,增大前角对减小总切削力的作用不显著。
何 ➢负倒棱提高了正前角刀具的刃口强度,但同时也增加了负倒 角 棱前角(负前角)参加切削的比例,负前角的绝对值越大,切削 度 变形程度越大,所以切削力越大。
平的凹坑中,形成长度为lfi的
粘接区。切屑的粘接层与上层 金属之间产生相对滑移,其间 的摩擦属于内摩擦。
➢ 滑动区:切屑在脱离前刀面 之前,与前刀面只在一些突出 点接触,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 摩擦属于外摩擦。
lfi
lfo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
8积 .屑
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
)
➢剪 切 角 越 小 、 前 角 越
小,剪切变形量越大
φ
G
OH
γ0 相对滑移系数
Φ-0
φ
90-φ φ
7 .
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
特
点 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切屑底层与前刀面发生沾接,切屑
与前刀面之间既有外摩擦,也有内摩擦。
➢ 粘结区:高温高压使切屑底 层软化,粘嵌在前刀面高低不
力力
种 类 及
◆ 残余张应力: 易使加工表面产生裂纹,降低零件疲劳强度
影 ◆ 残余压应力:
响
有利于提高零件疲劳强度
◆ 残余应力分布不均:
会使工件发生变形,影响形状和尺寸精度
9 .
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
23
残 余 应 力
◆ 热塑变形效应:表层张应力,里层压应力
◆ 里层金属弹性恢复:若里层金属产生拉伸变形,则弹性 恢复后表层得到压应力,里层为张应力
刀 具
➢前角增大,刀具容易切入工件,剪切角增大,切削力减小。 加工塑性大的材料时,增大前角则总切削力明显减小;而加工
几 脆性材料时,增大前角对减小总切削力的作用不显著。
何 ➢负倒棱提高了正前角刀具的刃口强度,但同时也增加了负倒 角 棱前角(负前角)参加切削的比例,负前角的绝对值越大,切削 度 变形程度越大,所以切削力越大。
平的凹坑中,形成长度为lfi的
粘接区。切屑的粘接层与上层 金属之间产生相对滑移,其间 的摩擦属于内摩擦。
➢ 滑动区:切屑在脱离前刀面 之前,与前刀面只在一些突出 点接触,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 摩擦属于外摩擦。
lfi
lfo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
8积 .屑
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
《金属切削原理》课件

金属切削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加工精度:金属切削可以精确地加工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加工效率:金属切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加工范围:金属切削可以加工各种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等 加工质量:金属切削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金属切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飞机制造:金属 切削用于制造飞 机机身、机翼、 发动机等部件
新材料硬度 高,耐磨性 好,对刀具 寿命和加工 效率产生影 响
新材料热导 率低,切削 过程中热量 难以散发, 对刀具和工 件产生影响
新材料化学 活性强,易 与刀具材料 发生化学反 应,影响刀 具寿命和加 工质量
新材料加工 难度大,对 刀具材料和 加工工艺提 出更高要求
新材料加工 过程中产生 的废料处理 问题,对环 保和资源利 用提出挑战
切削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与散失
切削热的产生: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和剪切作用 切削热的散失:通过刀具、工件和切屑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 切削热的影响:影响刀具寿命、工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切削热的控制:通过优化刀具材料、切削参数和冷却方式等手段
切削表面的形成与变化
切削过程: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切削力: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切削温度: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热 切削表面: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
火箭制造:金属 切削用于制造火 箭发动机、燃料 箱、控制系统等 部件
卫星制造:金属 切削用于制造卫 星外壳、太阳能 电池板、天线等 部件
空间站制造:金 属切削用于制造 空间站外壳、太 阳能电池板、生 命支持系统等部 件
金属切削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
汽车零部件制造:金属切削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零部件 汽车车身制造:金属切削用于生产汽车车身、车门、车窗等车身部件 汽车模具制造:金属切削用于生产汽车模具,如冲压模具、注塑模具等 汽车维修与保养:金属切削用于汽车维修与保养,如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修复车身损伤等
机械制造技术PPT课件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原理

工艺系统刚性差—大主偏角
合理副偏角值的选择
添加标题
一般较小
添加标题
—5°~10°
添加标题
精加工
添加标题
—小,0°
添加标题
加工高强高硬材料或断续切削
添加标题
—小,4°~6°
添加标题
切断刀、锯片、槽铣刀
添加标题
—小,1°~2°
过渡刃的型式
①直线刃
—粗车、强力车 κrε=κr/2
②圆弧刃
—粗糙度值小
冷却作用 清洗与防锈作用
常用切削液及其选用 =乳化油+水 切削油 = 矿物油、+动植物油 极压切削油 =切削油+硫、氯和磷极压添加剂 难加工材料的精加工
=水+防锈剂、清洗剂、油性添加剂 磨削、粗加工
①水溶液
01
车削、钻削、攻螺纹 滚齿、插齿、车螺纹、一般精加工
②乳化液
02
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4
磨屑形态
带状切屑
直线刃、折线刃、圆弧刃、波形刃
刀具合理几何参数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化学成分、制造方法、热处理状态 性能,表层情况等
①工件材料
壹
—化学成分、性能,刀具结构形式
②刀具材料及结构
—机床、夹具,系统刚性,功率 切削用量和切削液
③加工条件
叁
贰
各参数间的联系 —综合考虑相互作用与影响
刀具角度的选择
大后角→减小摩擦、提高寿命、改善表面质量 强度降低、散热差、磨损加快
后角的选择原则
工艺系统刚性 刚性差—振动 → 小后角 精度要求高 —重磨 → 小后角
切削层厚度hD小 → 大后角 切削层厚度hD大 → 小后角
强度、硬度高 → 小后角 塑性大 → 大后角
合理副偏角值的选择
添加标题
一般较小
添加标题
—5°~10°
添加标题
精加工
添加标题
—小,0°
添加标题
加工高强高硬材料或断续切削
添加标题
—小,4°~6°
添加标题
切断刀、锯片、槽铣刀
添加标题
—小,1°~2°
过渡刃的型式
①直线刃
—粗车、强力车 κrε=κr/2
②圆弧刃
—粗糙度值小
冷却作用 清洗与防锈作用
常用切削液及其选用 =乳化油+水 切削油 = 矿物油、+动植物油 极压切削油 =切削油+硫、氯和磷极压添加剂 难加工材料的精加工
=水+防锈剂、清洗剂、油性添加剂 磨削、粗加工
①水溶液
01
车削、钻削、攻螺纹 滚齿、插齿、车螺纹、一般精加工
②乳化液
02
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4
磨屑形态
带状切屑
直线刃、折线刃、圆弧刃、波形刃
刀具合理几何参数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化学成分、制造方法、热处理状态 性能,表层情况等
①工件材料
壹
—化学成分、性能,刀具结构形式
②刀具材料及结构
—机床、夹具,系统刚性,功率 切削用量和切削液
③加工条件
叁
贰
各参数间的联系 —综合考虑相互作用与影响
刀具角度的选择
大后角→减小摩擦、提高寿命、改善表面质量 强度降低、散热差、磨损加快
后角的选择原则
工艺系统刚性 刚性差—振动 → 小后角 精度要求高 —重磨 → 小后角
切削层厚度hD小 → 大后角 切削层厚度hD大 → 小后角
强度、硬度高 → 小后角 塑性大 → 大后角
金属切削基础ppt课件

21
基面
基面Pr: “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 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 平面”
22
切削平面
2.切削平面Ps: 3.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 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 直于基面的平面
23
主剖面
主剖面Po: 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并 同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 的平面
24
法平面
法平面Pn: 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 于切削刃的平面。
热塑性差,不宜制造成大截面刀具。
B、钨钼钢(将一部分钨用钼代替所制成 的钢 )典型牌号:W 6 Mo 5 Cr 4 V 2
优点:减小了碳化物数量及分布的不均匀性 。 缺点:高温切削性能和W18相比稍差。
66
高性能高速钢
在通用型高速钢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基本 化学成分并添加其他合金元素,使其常温 与高温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45
刀具的工作角度
•刀杆轴线安装的偏 斜的影响: •改变了主偏角和副 偏角 •(也就是说:实际的 主偏角和标注时的 主偏角不同)
46
刀具的工作角度
进给运动的 影响
进给量改变了 合成运动的方 向
(从而改变了基 面的位置以及 其他面的位置, 影响所有的角 度)
47
刀具的工作角度
刀尖的安装位 置的影响
63
高速钢
概念:
高速钢是一种含有钨、钼、铬、钒等合金元 素较多的工具钢
性质:
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②、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 ③、具有一定的硬度(63~70HRC)和耐磨性
64
高速钢的分类
普通高速钢 钨系高速钢 钨钼钢
高性能高速钢
65
普通高速钢
A、钨系高速钢(简称 W18) 典型牌号:W18Cr4V 优点:钢磨削性能和综合性能好,通用性强。 缺点:碳化物分布常不均匀,强度与韧性不够强,
基面
基面Pr: “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 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 平面”
22
切削平面
2.切削平面Ps: 3.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 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 直于基面的平面
23
主剖面
主剖面Po: 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并 同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 的平面
24
法平面
法平面Pn: 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 于切削刃的平面。
热塑性差,不宜制造成大截面刀具。
B、钨钼钢(将一部分钨用钼代替所制成 的钢 )典型牌号:W 6 Mo 5 Cr 4 V 2
优点:减小了碳化物数量及分布的不均匀性 。 缺点:高温切削性能和W18相比稍差。
66
高性能高速钢
在通用型高速钢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基本 化学成分并添加其他合金元素,使其常温 与高温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45
刀具的工作角度
•刀杆轴线安装的偏 斜的影响: •改变了主偏角和副 偏角 •(也就是说:实际的 主偏角和标注时的 主偏角不同)
46
刀具的工作角度
进给运动的 影响
进给量改变了 合成运动的方 向
(从而改变了基 面的位置以及 其他面的位置, 影响所有的角 度)
47
刀具的工作角度
刀尖的安装位 置的影响
63
高速钢
概念:
高速钢是一种含有钨、钼、铬、钒等合金元 素较多的工具钢
性质:
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②、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 ③、具有一定的硬度(63~70HRC)和耐磨性
64
高速钢的分类
普通高速钢 钨系高速钢 钨钼钢
高性能高速钢
65
普通高速钢
A、钨系高速钢(简称 W18) 典型牌号:W18Cr4V 优点:钢磨削性能和综合性能好,通用性强。 缺点:碳化物分布常不均匀,强度与韧性不够强,
金属切削原理ppt课件

二、刀具几何参数 1.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要素 刀具由任务部分和非任务部分构成。
•〔1〕前刀面 Aγ 切屑流过的刀面。 •〔2〕主后刀面 Aα 与工件正在被切削加工的外表 〔过渡 外表〕相对的刀面。 •〔3〕副后刀面 Aα′ 与工件已切削加工的外表相对的刀面。
二、刀具几何参数 1.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要素
瞬时速度。单位:m/s或m/min〔r/s或r/min)
一、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3.切削用量
2〕进给速度 Vf
切削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沿进给运
动方向的瞬时速度。单位:mm/s或m/min
一、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3.切削用量
2〕进给速度 Vf
•进给量 f:工件或刀具每回转一周或往返一个行程时,两者沿 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单位:mm/r或mm/d•str〔double stroke双行程〕 • 例如,车削时进给速度 Vf = f·n •每齿进给量 fz:在用多刃刀具进展切削时,后一个刀齿相对 前一个刀齿的进给量。f = z·fz ,单位:mm/齿 • 例如,铣削时进给速度为 Vf = f·n = z•fz•n
二、刀具几何参数 3.刀具的标注角度
以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的角度为例 1〕基面中丈量的刀具角度
•〔1〕主偏角κr 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 进给运动速度Vf方向之间的夹角。 •〔2〕副偏角κr′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 给运动速度vf反方向之间的夹角。 •〔3〕刀尖角εr 主、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 影之间的夹角,它是派生角度。εr=180°-(κr +κr′)。εr是标注角度能否正确的验证公式之
§1-2 刀具资料
•刀具资料通常是指刀具切削部分的资料。 •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加工本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刀具资料的合理选择。因此,资料、构造和几何外形是决 议刀具切削性能的主要要素。 •金属切削过程除了要求刀具具有适当的几何参数外,还 要求刀具资料具备一定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三个变形区
根据切削实验时制作的金属切削层变形图片,可绘制 出如图所示的金属切削层的滑移线和流线示意图。流线 表示被切削金属的某一点在切削过程中流动的轨迹。
由图可见,切削过程中切削层金属的变形可大致划分 为三个变形区。
l 第一变形区
从OA线(称始剪切线) 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到 OM线(称终剪切线)晶粒 的剪切滑移基本完成。这 一区域(I)称为第一变形区。
通常第一变形区较窄,宽度仅约为0.2~0.02mm, 可近似用一剪切面来代替该区域。
剪切面OC与切削速度间的夹角φ——剪切角φ。 OA线上的剪应力τ=τs(屈服极限 ); OA、OB、OC、OM线上的剪应力由于变形加工硬 化而依次升高,在OM线达最大值τmax,若 τmax<τb (强度极限 )时,切屑为带状; τmax≥τb时, 切屑为节壮(挤裂状)。
金属切削的基本物理现象包括:切削变形、切削 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本章将针 对这些现象进行阐述。
§ 3-1 切削变形
切削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都是以切屑形成过程为 基础的。
了解切屑形成过程,对理解切削规律及其本质是非常 重要的,现以塑性金属材料为例,说明切屑的形成及切 削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一) 切屑的形成过程 我们将切屑形成过程近似地比拟为推挤一叠卡片的
形象化模型。
刀具
工
件
切屑形成过程模拟
金属被切削层好比一迭卡片1´、2 ´ 、3 ´ 、4 ´… 等,当刀具切入时这迭卡片被摞到1、2、3、4….的 位置。卡片之间发生滑移,这滑移的方向就是剪切 面。
当然卡片和前刀面接触 这一端应该是平整的,外侧 是锯齿的、或呈不明显的毛 茸状。
三) 第一变形区内金属的剪切变形
追踪切削层上任一点P,可以观察切屑的变形和形 成过程。
当切削层中金属某点P向切削刃逼近,到达点1时,此时 其剪切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强度τs,故点1在向前移动 的同时,也沿OA滑移,其 合成运动使点l流动到点2。 2- 2 ´为滑移量,当P点依次 到达3、4点后,其流动方 向与前刀面平行,不再沿 OM线滑移。OA称为始剪 切滑移线,OM称为终剪切 滑移线。
上式也可写成 tg cos0 sin0
achcos() ac sin
上式表明: 变形的大小与剪切角φ和前角有关。一般前角γo增大,
剪切角φ增大,ξ减小。
前角γo一定时,若剪切角φ增大,那么切削变形就小。
用剪切角φ来衡量变形的大小,测量比较麻烦;而变形 系数ξ可直观反映切屑的变形程度,并且容易测量。
2 第二变形区
切屑沿前刀面排出时进一步受到前刀面的挤压和摩 擦,使靠近前刀面处的金属纤维化,纤维化方向基本 上和前刀面平行。这一区域称为第二变形区(Ⅱ)。
3 第三变形区
已加工表面受到刀刃钝圆部分和后 刀面的挤压与摩擦,产生变形与回弹, 造成纤维化与加工硬化。这部分称为第 三变形区(Ⅲ )。源自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剪切角随着切削条件不同而变化,根据纯剪切理 论:剪应力和主应力方向约呈45°,且主应力fa与作 用合力Fr一致,则可确定剪切角φ为: φ=45°-(β-γo) 其中β为摩擦角 。
五) 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及其对切屑变形的影响
1 前刀面上的摩擦
塑性金属在切削过程态。故切屑与前刀面之间不是一般的外摩擦,而是切屑和 前刀面粘结层与其上层金属之间的内摩擦。
金属切削原理(基本理论)
第三章 金属切削基本理论
概述: 金属切削过程就是用刀具从工件表面上切去多余的
金属,形成已加工表面的过程,也是工件的切削层在 刀具前面挤压下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切屑而被切下来 的过程。
伴随着切削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形成了许多物理现 象,金属切削理论总结了关于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本 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这些物理现象及其变化 规律对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指导 生产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刀具作用于切屑层,切削刃由a 相对运动至O时,整个切削单元 OMma就沿着OM面发生剪切滑移; 或者OM面不动,平行四边形 OMma受到剪切应力的作用,变成 了平行四边形OMm1a1 。
实际上切屑单元在刀具前面作用 下还受到挤压,因而底边膨胀为 Oa2,形成近似梯形的切屑单元 OMm2a2 。
许多梯形叠加起来就迫使切屑 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弯曲。因此也 可以说,金属切削过程是切削层受 到刀具前面的挤压后,产生以剪切 滑移为主的塑性变形,而形成为切 屑的过程。
在OA到OM之间的第一 变形区内,其变形的主要特 征是沿滑移线的剪切滑移变 形以及随之产生的加工硬化。
四) 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
1、剪切角φ 实验证明剪切角φ的大小和切削力的大小有直接联
系。对于同一工件材料,用同样的刀具,切削同样大 小的切削层,如φ角较大,剪切面积变小,即变形程 度较小,切削比较省力。所以φ角本身就表示变形的 程度。
2 变形系数ξ 切削时,切屑厚度ach通常都要大于切削深度ac,
而切屑宽度lch却小于切削长度lc 。
切削长度与切屑宽度之比或者切屑厚度与切削厚度之 比称为厚度变形系ξ 即:
lξ
llccah
a ch ac
变形系数ξ是大于1的数,可以用剪切角Φ表示
a a c ch OsO M i9 n s M 0 i( n 0)cso i s n )(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刀刃附近,切削层金属在此处与 工件母体分离,一部分变成切屑,很小一部分留在已加 工表面上。
第Ⅰ变形区 近切削刃处切削层内产生的塑性变形区——剪切滑移变形; 第Ⅱ变形区 与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层内产生的变形区——挤压变形; 第Ⅲ变形区 近切削刃处已加工表层内产生的变形区——已加工表面变形。
这种内摩擦实际上就是金属内 部的滑移剪切,它不同于外摩擦 (外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系数以及 正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内摩擦与材料的流动应力特性以 及粘结面积大小有关。
令μ为前刀面上的平均摩擦系数,则
Ff sAf! s Fn Af1
式中: Af1——内摩擦部分的接触面积; σav ——内摩擦部分的平均正应力; τs ——工件材料剪切屈服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