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专业测试试题

传染病防治专业测试试题
传染病防治专业测试试题

传染病防治专业试题

————————————————————————————————作者:————————————————————————————————日期:

本溪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考试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姓名:单位:职称:得分:共100道试题,每题1分,其中单选题75道,多选题25道,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案件

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C.自然灾害、军事战争、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A.重大食物和化学中毒 B.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C.重大职业和新发传染病事件 D. 重大灾害和食物中毒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 B.2 C.12 D.24

()4.国务院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A.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 B. 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C.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

D.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

()5.一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A.国务院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6.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A.专业机构 B. 任何单位和个人 C.执法机构 D.公安司法机关

()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日期是:。

A.2007.8.30 B.2007.11.1 C.2008.5.12 D.2008.11.1

()8.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

A.不定期地和系统地 B. 连续地和系统地 C.持续地和随机地 D.连续地和不定期地

()9.症状监测主要收集和分析的数据是,及时发现疾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异常聚集。

A.法定传染病报告 B.实验室监测结果 C. 特定疾病临床症候群的发生频率 D.确诊病例

()10.信息收集与交流、、预警决策系统,是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三要素。

A.预警人才队伍 B.预警信息平台 C.预警管理制度 D. 预警技术和指标

()11.风险(Risk)事件发生的组合,通常具有不利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A.危害性和后果 B. 危害性和可能性 C. 可能性及后果 D.可能性和严重性

()12.日常风险评估主要采用:。

A.专家会商法 B. De1phi 专家咨询法 C. 风险矩阵法 D. 决策流程图法

()13.德尔菲法又称。

A.专家会商法 B.专家调查法 C. 风险矩阵法 D.分析流程图法

()14.风险流程图法指通过建立风险评估的,采用层次逻辑判断的方法,将评估对象可能呈现的各种情形进行恰当的分类。

A.专家会商结果 B.专家调查意见 C. 逻辑分析框架 D. 风险二维矩阵

()15.风险沟通的最核心任务就是。

A.向媒体发布消息 B. 维护或修复社会信任 C. 满足公众知情权 D.为政府服务

()16.在公共卫生领域,是风险沟通传播主体。

A.政府 B.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 疾控中心 D.健康教育机构

()17.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5种国际监测的传染病,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进行同步监测。

A.艾滋病 B. 麻疹 C.登革热 D.出血热

()18.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监测的疾病有。

A.2类28种 B.3类32种 C.3类37种 D.3类39种

()19.大众沟通中,不属于媒体沟通的是。

A.新闻通气会 B.联合采访 C.政府网站发布 D.开通咨询热线

()20.分析流程图法属于风险评估。

A.定性法 B.定量法 C.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D.均不是

()21.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金标准”。

A.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B.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C. 辽宁省较大、一般级乙丙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D.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

()22.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

A.1周内 B. 2 周 C. 3周 D.1月

()2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标准。

A.判定标准 B. 报告标准 C.处置标准 D.评估标准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个案归并功能,是将系统中的个案与系统数据进行关联。

A.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B.强化监测专报系统 C.死因监测系统 D.基本信息系统

()25.某突发事件,初次报告时,病例为20人,进行进程报告时病例增加到30人,进程报告中报告的病例数为。

A.10 B. 20 C. 30 D.50

()26.现场调查中制定病例定义最主要四要素是:

A.发病的时间、地点、人群和病人的临床表现

B.发病的时间、地点、人群和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C.发病的时间、地点、人群和病人与其他病例的关联性

D.发病的时间、地点、人群和病人暴露相关危险因素

()27.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特指:

A. 疾病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的发生频率

B. 疾病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中的发生频率

C. 疾病在家畜(禽)间、野生动物间、人间的发生频率

D. 疾病在不同时间、场所、高危人群中的发生频率

()28.右表为一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其OR值为

A. 16

B. 1

C. 0.25

D. 4

()29.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和控制应同时进行,但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偏重某一方面。下表是针对暴露来源和病原微生物知道与否制定的调查和控制关系表,那么空格项应是:

来源 /传播途径

知道不知道

病原微生物

知道调查+ ,控制 +++ 调查 +++,控制+

不知道调查 +++,控制 +++

病例组对照组合计

暴露80 20 100

非暴露20 80 100

合计100 100 200

A.调查+++,控制 +++

B.调查+ ,控制 +

C.调查+ ,控制 +++

D.调查+++ ,控制 +

()30.针对鼠疫菌描述,下列那组正确?

A.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端钝圆,且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B. 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端钝圆,且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无荚膜,有鞭毛,无芽胞。

C. 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端钝圆,且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无荚膜,无鞭毛,有芽胞。

D. 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端钝圆,且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有芽胞。

()31.辽宁省鼠疫疫源地为

A. 旱獭疫源地

B. 黄鼠疫源地

C. 砂土鼠疫源地

D. 家鼠疫源地

()32.鼠疫的临床分型上最多见为:

A. 腺鼠疫

B. 肺鼠疫

C. 肠鼠疫

D. 败血症鼠疫

()33.出现继发性肺鼠疫病例,其流行病学最主要意义:

A. 是鼠疫病例致死率升高因素之一

B. 可成为原发性肺鼠疫流行的重要传染源,应严密隔离治疗。

C. 说明临床治疗措施不当

D. 说明预防控制措施不力

()34.鼠疫患者血象检测

A. 白细胞计数剧增

B. 白细胞计数降低

C. 白细胞计数正常

D. 白细胞计数早期正常或降低,后期增高

()35.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属于:

A. 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B. 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 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6.采集鼠疫病例恢复期血清最佳时限为:

A. 起病后第14日,或退热后第7日

B. 起病后第7日,或退热后第7日

C. 起病后第14日,或退热后第3日

D. 起病后第7日,或退热后第3日

()37.鼠疫病例特异性治疗首选药物为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磺胺类药物

D. 广谱抗生素

()38.鼠疫预防性用药首选: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磺胺类药物

D. 广谱抗生素

()39.鼠疫病人解除隔离条件

A. 完成48小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出现临床好转为止

B. 完成24小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出现临床好转为止

C. 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消失,每日一次,连续三次细菌学检验结果阴性

D. 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消失,每隔一日进行细菌学检验,连续三次阴性

()40.对于鼠疫控制区域“大隔离圈”的说法,下列哪条不正确

A. 大隔离圈的划定原则是以出现鼠疫患者、疑似患者、鼠疫尸体的住宅为中心,将所在村屯或街道的一部分或全部划为大隔离圈。

B. 大隔离圈内的人员可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直接接触者给予预防性服药,隔离期限为9天。

C. 大隔离圈划定后,即可开展消毒、灭蚤、灭鼠和环境卫生整治。

D. 大隔离圈内经疫区处理达到标准后,可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居民进行生产活动、集会和集体活动,但不准外出。

()41.动物鼠疫疫区处理,下列哪条说法不正确

A. 无论在城镇或农村,凡人口较密集地区,在居民点内发现疫鼠、疫蚤,均应等同于发现人间鼠疫患者,加以严格的疫区处理。

B. 疫区在彻底灭鼠、灭蚤基础上,即使没有鼠疫患者,也应严格消毒。

C. 大、小隔离圈内的人员在10天内不得外出。

D. 疫区内严禁群众用器械捕鼠,以防止疫蚤游离感染人。

()42.临床上称“黑死病”的鼠疫类型为

A .腺鼠疫 B. 肺鼠疫 C. 肠鼠疫 D. 败血症鼠疫

()43.上肢或颈部的腺鼠疫患者,如继发脑膜炎鼠疫主要是经过什么途径播散的。

A. 经颈动脉血行播散

B. 经蛛网膜下腔与颈淋巴腺之间的淋巴通道

C. 腺鼠疫破溃后经呼吸道播散

D. 腺鼠疫破溃后经消化道播散

()44.如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负责了解疫情情况并采取防控措的责任部门或单位为

A.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 县级疾控机构

C.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D. 市级疾控机构

()45.关于鼠疫潜伏期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最短潜伏期1天,最长潜伏期10天,平均潜伏期2天。

B. 鼠疫潜伏期依型别不同不同,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达8~9天。

C. 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6~7天。

D. 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9~10天。

()46.关于霍乱潜伏期下列说法哪个正确

A. 最短1天,最长6天,通常2~3 天

B. 最短数小时,最长6天,通常1~2 天

C. 最短数小时,最长5天,通常1~2 天

D. 最短数小时,最长8-9天,通常1~2 天

()47.霍乱在一个市(地)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属于:

A. 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B. 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 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8.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属于:

A. 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B. 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 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9.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属于:

A. 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B. 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 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0.关于霍乱传染源,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

A. 霍乱是人类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B.急性期病人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菌,重、中型病人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极易污染周围环境,因而是重要的传染源。

C. 轻型病人由于及时就诊的少,临床上又易误诊和漏诊,作为传染源意义更大。

D. 霍乱病人其潜伏期内无传染性。

()51.霍乱病人在临床症状消失后3个月内带菌的为

A. 潜伏期带菌者

B. 恢复期带菌者

C. 健康带菌者

D.慢性带菌者

()52.发现霍乱或疑似霍乱病人,报告时限为:

A. 城市2小时,农村6小时

B. 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

C.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

D. 无论城市农村均为2小时

()53.在霍乱病人潜伏期末常能从病人的粪便中查出霍乱弧菌,为

A. 潜伏期带菌者

B. 恢复期带菌者

C. 健康带菌者

D.慢性带菌者

()54.粪便中虽排出霍乱弧菌而始终没有临床表现者。为

A. 潜伏期带菌者

B. 恢复期带菌者

C. 健康带菌者

D.慢性带菌者

()55.用于霍乱病原分离,采集下列哪种标本更好?

A. 粪便

B. 呕吐物

C. 肛拭子

D. 血清

()56.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暴露人群中具备霍乱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

A. 霍乱疑似病例

B. 霍乱临床诊断病例

C. 霍乱确诊病例

()57.在疫源检索中,粪便培养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可诊断为:

A. 霍乱疑似病例

B. 霍乱临床诊断病例

C. 霍乱确诊病例

()58.至今已发现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

A. H1N1、H3N2、H5N1、H7N7和H9N2

B. H5N1、H7N2、H7N3、H7N7和H9N2

C. H5N1、H7N1、H7N2、H7N7和H9N2

D. H5N1、H1N1、H7N2、H7N7和H9N2

()59.目前认为哪种动物为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的贮存库

A. 家禽

B. 水禽

C. 候鸟

D. 猪

()60.有禽流感流行病学接触史,且无其它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应诊断为人禽流感:

A. 医学观察病例

B. 疑似病例

C. 临床诊断病例

D. 确诊病例

()61.有禽流感流行病学接触史,伴有关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或微量中和试验(MN)A(H5N1)抗体阳性,应诊断为人禽流感:

A. 医学观察病例

B. 疑似病例

C. 临床诊断病例

D. 确诊病例

()62.对于被诊断为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向谁报告,并对其进行医学观几天?

A. 辖区县(区)人民政府,7天

B. 辖区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7天

C. 辖区县(区)卫生行政部门,3天

D. 辖区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天

()63.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疑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报告时限为:

A. 城市2小时,农村6小时

B. 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

C.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

D. 无论城市农村均为2小时

()64.本省范围内出现散在疑似、临床诊断、确诊人禽流感病例,属于:

A.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B.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C.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D.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65.本省范围内出现禽类大量死亡(包括农业部门通报的某地出现大量不明原因禽类死亡),属于:

A.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B.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C.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D.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66.人禽流感暴露后发病的潜伏期

A. 1~5天,多为2~3天

B. 1~7天,多为2~4天

C. 1~9天,多为2~3天

D. 1~14天,多为5~7天

()6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产生的中和抗体高峰滴度可维持多长时间?

A. 约1个月

B. 约2个月

C. 约2年

D. 终身

()68.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

A. 高热,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

B. 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C. 结膜炎

D. 高热,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

()69.感染H5N1亚型的患者血象检测

A. 白细胞计数剧增

B. 白细胞总数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C. 白细胞计数正常

D. 白细胞计数早期正常或降低,后期增高

()70.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后,咽、鼻拭子或含漱液采集最佳时间:

A. 患者发病后1~3天

B. 患者发病后3~5天

C. 患者发病后5~7天

D. 患者发病后7~14天

()71.人间禽流感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复核工作,由谁承担。

A.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实验室(国家流感中心)

B. 省级疾控机构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C. 市级疾控机构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D.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72.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最佳时间:

A. 发病48 小时内

B. 发病72 小时内

C. 发病5天内

D. 发病7天内

()73.感染H5N1亚型的患者临床早期主要表现;

A. 高热,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

B. 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C. 结膜炎

D. 高热,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

()74.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预后较差的有:

A. H9N2

B. H7N7

C. H5N1

D. H7N3

()75.采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急性期血清时限要求为:

A. 患者发病后2天内

B. 患者发病后5天内

C. 患者发病后7天内

D. 患者发病后10天内

二、多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76.卫生应急工作内容大体包括: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卫生应急工作管理制度建设、卫生信息报告与发布、现场处置、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卫生应急事件预案编制和

等。

A.卫生应急管理 B. 监测预警 C. 应急实验室网络 D. 卫生应急工作评估

()77.传染病监测的主要方法包括:。

A.发病学监测 B.血清学监测

C.病原学监测

D.疫情及历史资料的收集

()78.WHO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包括:。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方案及内容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方案及内容 学校是儿童密集的活动场所,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较差,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流行,给孩子造成痛苦,给家长带来麻烦。因此,预防传染病是学生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督促家长配合学生园做好各项卫生工作。我园计划开展一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专题培训活动。 讲座时间: 参训人员: 主持人: 主讲人: 讲座内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假如面粉代表病原体,通过手与手之间的接触,面粉(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体现了传染病的传染性。假如一个人带有一种接触传染的病菌,他已与10个人握过手,而被他握过手的人,每个人又分别与10个人握过手,他把这种病菌传给了多少人?10+100=110人。这体现了传染病的传染性与流行性。最后一个问题:这110人都一定会得这种传染病吗?答案是不一定。有些人可能会被感染上,而有些人虽然接触到了这些

病原体,但却不一定会得上这种传染病。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或者有的人在接触到这种病原体之前已经具备了对这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一)传播条件 1、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生活接触、虫媒、血液、土壤等。 3、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 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可以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二)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五早)如发现班内有孩子得了水痘,我们立即让孩子去就诊、在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 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 A 35 B. 39 C. 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 )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 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 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 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医疗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 )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4、鼠疫杆菌属哪种细菌:() A、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菌 B、革兰氏染色阴性厌氧菌 C、革兰氏染色阳性需氧菌 D、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英文名称缩写为:( ) A、AIDS B、SARS C、ARDS D、HFRS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为:( ) A、轮状病毒 B、冠状病毒 C、衣原体 D、支原体 7、流行性感冒是:()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 A、夏秋季 B、秋冬季 C、冬春季 D、春夏季 9、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10、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二、是非题 1、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2、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3、人群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4、肺鼠疫患者胸部X线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 7、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 9、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10、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传染病防治专业试题演示教学

本溪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考试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姓名:单位:职称:得分:共100道试题,每题1分,其中单选题75道,多选题25道,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案件 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C.自然灾害、军事战争、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A.重大食物和化学中毒 B.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C.重大职业和新发传染病事件 D. 重大灾害和食物中毒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 B.2 C.12 D.24 ()4.国务院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A.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 B. 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C.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 D.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 ()5.一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A.国务院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6.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A.专业机构 B. 任何单位和个人 C.执法机构 D.公安司法机关 ()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日期是:。 A.2007.8.30 B.2007.11.1 C.2008.5.12 D.2008.11.1 ()8.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

传染病防治试卷及答案

传染病管理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技术职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类。 A.一 B.二 C.三 D.四 2. 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A.预防 B.控制 C.治疗 D.救治 4. 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地方性 5. 梅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6. 尖锐湿疣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8. 预检分诊制度需要()执行。 A.在疫情爆发时 B.在疫情爆发前 C.在疫情爆发后 D. 长期 9. 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应实行()。 A.必要的治疗 B.不必特殊管理 C.必要的隔离、医学观察 10.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 B.传染途径 C.易感人群 D.以上都是 1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 A.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传染源,传染性,易感人群 C.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D.有病原体,流行性,易感性 12.潜伏期是指()。 A.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典型症状出现 B.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排出体外 C.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 D.自接触传染源至患者开始出现症状 13.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 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 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 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 D.临床病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 14. 甲型肝炎是()

答案传染病防治试题完整版

答案传染病防治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传染病防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31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B)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D未分类 2、消毒体温表需要0.2%过氧乙酸溶液2000ml,需要浓度为18%过氧乙酸原液多少毫升,加水多 少毫升(A) A22ml,1978mlB12ml,1988mlC4ml,1996mlD10ml,1990ml 3、《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C) A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梅毒C鼠疫、霍乱D手足口病 4、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B) A性传播B静脉吸毒C输血D母婴传播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A) A2004年12月1日B2004年8月28日 C1989年09月1日D1989年2月21日 6、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D)。 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以上三项 7、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D) A甲,乙,丙,丙B甲,甲,乙,乙 C甲,甲,乙,丙D甲,乙,乙,乙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C) A35B28C38D40 9、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 疗单位采取(D)。 A处罚措施B强制措施C行政拘留D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0、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 理由(C)负责。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2、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3、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4、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5、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6、国家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7、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售、运输。() 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9、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1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以下那组传染病是甲类传染病?()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B、狂犬病、麻疹 C、鼠疫、霍乱。 2、传染病防治法規定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 A、资格证书 B、卫生许可证 C、合格证书 3、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哪一級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A部级以上 B、市級以上 C、省级以上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 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8、甲类传染病是指:( A ) A、鼠疫、霍乱 B、猩红热、淋病 C、艾滋病、鼠疫 D、霍乱、登革热 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 B )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A.地方范围 B.责任范围 C.指定范围 D.全国范围 10、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B )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D、家庭生活困难者免费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D ) A、两类,39种 B、三类,35种 C、三类,37种 D、三类,39种 1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下列哪项:( C ) A、任何工作 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 D、饮食和托儿工作 13、谁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A ) A、任何单位和个人 B、护士 C、医生 D、防疫人员

最新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时间:2月14日主讲人:方静宽参加人:全体师生 上午好!今天我来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等。拿我们镇小来说,去年一年共发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30例,今年到3月底已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例、水痘6例,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而且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首先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相关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鸽子等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为加深印象吧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很热门的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患病的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的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等,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A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 A、新生人口增加B易感者的集中C人工免疫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A )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B )。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 3.《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5.《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 A 35 B. 39 C. 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 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 )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国领域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医疗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 )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A.采集、运输B.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C.保藏、使用16.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B)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规。 A.国际B.国家C.地方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教材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3-1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 (二)传染病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本法规定,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8种, 1、甲类传染病:有2种,即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共有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共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今年已被国家例为丙类传染病。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 (一)、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二)、传染的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不发病) 2、病原携带状态。 3、隐性感染。 4、潜伏性感染。 5、显性感染(发病)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 1、空气、飞沫、尘埃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 2、水、食物、苍蝇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4、吸血昆虫又称虫媒传播; 5、体液: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疫水又称接触传播; 7、母婴传播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四、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早期隔离治疗,尽可能做到就近就地医疗。 治疗方法:(1)一般支持疗法(2)病原疗法(3)对症疗法(4)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 五、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首先对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对病原携带者

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纳彦英 入秋以来,气候变化异常,是各种传染病多发期,为了加强各类传染病预防工作,今天对我园全体教师和家长进行了有关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培训。 手足口病、红眼病、霍乱、猩红热、非典型肺炎、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染病源、传播方式、发病症状和综合控制的具体预防措施。这次讲座使老师对传染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各位老师了解了幼儿秋季传染病的发病症状、防治措施以及卫生工作等秋季保健要点。 一、预防 1管理传染源。传染病之所以能够流行,离不开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预防工作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传染源可以是疾病的患者、隐形感染者、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尽早隔离,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其他接触物都要消毒处理。对隐形感染者和携带者要进行临床观察。被感染的动物,像牛羊、鸡鸭等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应当尽力治疗,无法治愈的在宰杀后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像蟑螂、苍蝇、蚊子等害虫则要毫不留情地消灭。 2切断传播途径。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像呼吸系统传染病一般都是经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如非典、SARS,可以让人们戴上口罩,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消化系统传染病多是经过

粪-口或是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而感染上的,像痢疾、蛔虫病,这就要督促人们勤洗手,不要随意接触病人的物品等等。通过了解传播的方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阻断疾病的扩散和流行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并不是所有接触了传染源的人都会被传染,只有当这个人对于该疾病没有免疫力的时候,才会有很大可能患病。平时可以靠加强营养、锻炼身体来提高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但是对于传染病来说,最有效果的还是进行预防接种。有的传染病是终生免疫的,就是说如果你曾经得过一次,治愈后就会获得该传染病的永久免疫力,再也不会患上这种疾病,像水痘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不过还是有很多传染病并不是依靠接种疫苗就可以避免,但是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控制疾病的流行。 二、治疗 1根据具体疾病,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患者能够有足够的营养,如蛋白、维生素等,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2将患者隔离,并且要随时消毒其分泌物或其他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品,这也是为了防止患者重复感染,加重病情。 3针对病原体,给出特异性的治疗方式,如细菌感染可以根据细菌培养给予抗菌素,病毒感染可以给予抗病毒治疗等。 4疾病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像疟疾有可能会出现脑水肿的症状,就要进行脱水治疗;霍乱患者吐泻剧烈频繁,脱水严重,就需要大量补充液体,防止循环衰竭。 5除了治疗疾病本身外,对于其带来的后遗症也要进行后续的跟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20200514000005)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 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8、甲类传染病是指:( A ) A、鼠疫、霍乱 B、猩红热、淋病 C、艾滋病、鼠疫 D、霍乱、登革热 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 B )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

答案传染病防治试题

传染病防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31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B)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未分类 2、消毒体温表需要0.2%过氧乙酸溶液2000ml,需要浓度为18%±氧乙酸原液多少 毫升,加水多少毫升?(A) A 22ml,1978ml B 12ml,1988ml C 4ml, 1996ml D 10ml,1990ml 3、《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C) A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B 艾滋病、梅毒C 鼠疫、霍乱D 手足口病 4、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B) A性传播B静脉吸毒C 输血D母婴传播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A)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 年8月28日 C 1989年09月1日 D 1989 年2月21日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D )。 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以上三项 7、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D) A甲,乙,丙,丙B甲,甲,乙,乙 C甲,甲,乙,丙D甲,乙,乙,乙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C) A 35 B 28 C 38 D 40 9、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 疗单位采取(D )。 A处罚措施B强制措施C 行政拘留D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0、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

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冬季节的到来,许多季节性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开始流行。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禽流感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的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预防: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最新传染病类试题a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的并发症肠穿孔多出现在病程 A、第1周内 B、第2~第3周 C、第4~第5周 D、第6周 E、整个病程 答案:140、B 2.7岁男患儿,因急性腹泻2小时入院,2小时前开始腹泻10余次,先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米泔水样,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查体:血压70/60mmHg,脉搏120次/min,大便检查:镜检(-),悬滴时有穿梭运动的弧菌,大便直接涂片染色见鱼群状排列弧菌。最可能的诊断为 A、中毒性菌痢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霍乱 D、肠阿米巴痢疾 E、急性胃炎 答案:20、C 3.女,15岁。持续发热2周,入院经血培养、肥达检测确诊为“伤寒”,经氧氟沙星治疗10天,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后第12天,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出冷汗。体查: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血常规:WBC3、6×10↑9/L,N0、85,腹部X线摄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考虑并发“胃肠穿孔”。最可能的部位是 A、胃、十二指肠 B、空肠末端 C、回肠末端 D、横结肠 E、升结肠 答案:32、C B1型题 1~2题 A、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B、非核苷类抑制剂 C、蛋白酶抑制剂

D、免疫调节剂 E、β-内酰胺酶抑制剂 4.女,29、岁,2003年4月10就诊,持续发热1周,伴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近2天出现咳嗽、咳少量血丝痰,气促,曾在卫生所肌内注射青霉素3天后病情无改善。发病前2周内到过广东佛山出差。查:T39、1℃,P120次/min,R30次/min,BP90/6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肺可闻及湿啰音,HR:12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神经系统病理征未引出,血常规:WBC3、9×10↑9/L,N0、72,L0、28,PLT92×10↑9/L,肝功能:ALT90IU/L;X线胸片:右下肺可见一小片状阴影。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感冒 B、流行性出血热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肺结核 E、细菌性肺炎 答案:7、C 5.10岁男孩,流脑病人,出现昏迷,潮式呼吸,一侧瞳孔扩大。紧急处理为 A、静脉注射呋塞米 B、静脉注射20%甘露醇 C、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D、立即气管切开 E、使用呼吸机人工呼吸 答案:12、B 6.女,15岁。突起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2天,每天排出大便20次以上。体查:体温39、6℃,HR96次/min,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血常规:WBC12、5×10↑9/L,N0、8,L0、17。发病前1天曾在小吃店进餐。对本病例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液细菌培养 B、大便致病菌培养 C、大便霍乱弧菌培养 D、大便镜检寄生虫卵 E、大便镜检阿米巴滋养体与包囊 答案:15、B 7.出血热病人高血钾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高渗葡萄糖加胰岛素 B、10%的葡萄糖酸钙

传染病培训试题(答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 培训效果测试题(答案) 单位:科室: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空,计40分) 1、法定传染病分3类 39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 种,丙类11种。发现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于2个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现行网络直报要求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报告的传染病有:乙肝、丙肝、血吸虫病。 4、现行网络直报要求患者工作单位必填的职业种类分别是:学生、幼托儿童、教师、干部、工人、民工、医务人员。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下列哪种传染病,能够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C) A、乙肝 B、梅毒 C、丙肝 D、淋病 2、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现住地址”是指( B)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发病时居住的地址 C、居住时间≥3个月地址 D、户籍所在地 3、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属于”是指(A) A、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B、现住地址与户籍地址的关系 C、户籍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D、现住地址与常住地址的关系 4、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入院前6个月内未做过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A )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