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国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曾国藩

在谈及湖南省所出的杰出历史人物时,我们很容易想到毛泽东,然而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墨绖出山,办团练,创湘军,镇压杨洪,开出清朝中兴的局面,最终位极人臣,建立不世之功业,对于汉人出生的他来说,能在满族统治的天下创下这样的丰功伟绩,实属不易。

对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曾国藩,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率领湘军,经过10余年的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的第一功臣;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把“诚”的道德范畴,泛用于与洋人的交涉之中,又多了一顶媚外的帽子;他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他一宗宋儒,有极深的理学修养功夫,在学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曾国藩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从政治上对他的所作所为应当如何评说,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曾国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

关于这位伟人的出身之道,又被后来者赋予了传奇色彩,有人说他是蟒蛇转世,有祥瑞之兆。关于转世之说并没有考证的必要,倒是在其少年时期其母对其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曾国藩一生继承了他母亲的刚强性格,敢于与困难周旋,有股冲天的倔强之气。人们常言: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有一个成功地女人。其实,成功男人的背后,常常有两个女人的身影。一个是他的妻子或女友,一个则是他的母亲。曾国藩从小在全家的期望中成长,他发奋读书,二十二岁时考取了秀才,次年,又考中了举人,最终高中进士。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抓住了历史提供的机遇,实现了自身质的飞跃,把自己由守制京官变成了一个带兵之人。曾国藩的墨绖从戎印证了唐鉴写给他的那句话“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另外曾国藩在组织和缔结制度上也颇具智慧,在初办团练的名目招牌上字字斟酌,且其通权达变,善于打擦边球。在帮办团练的事务上,曾国藩一上来就看到了问题之所在,从而抓住了症结,他的政治眼光确实比清政府和同时代的官僚高出许多。当时的帮办团练大臣有四五十个之多,而独有他能通权达变,赤地立新,最终取得成功,归根结底,无非从两个字入手:制度。而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局限也在于这两个字。他只能在大制度中的小制度上面作文,要写一篇更宏大的文章,他的笔就嫌小了。

在整合人才资源上,曾国藩也独有一套。曾国藩幕府人才之盛,与曹操很有一比,即使不如曹操,至少也超过孙刘。这个两江总督的帷幄,当世之人谓之人才渊薮,能入其帐下,甚至有胜过中进士入翰林的荣耀。曾国藩收留鲍超、申名标一类的人物,可以看做是他学曹操,尚通脱,不拘一格招揽人才的表现。鲍超后来成为一代名将,虽然过去在德行上稍亏,也算曾国藩没有看错人。但申名标出身盗贼,虽后来立了一些军功,但贼性不改,败坏军纪,收申名标算是曾国藩看错了。但曾国藩招贤又不像曹操,曾国藩重视人才,在选择人才时强调德才兼备。其培养出的左宗棠、李鸿章、杨载福、彭玉麟、鲍超、赵烈文、薛福成、容闳等都是难得的人才。这与其慧眼识人、礼贤下士密不可分。

另外,曾国藩在驭将治军方面同样别具一格。湘勇第一次出兵作战,便遭败绩,战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金松龄坐视不援。曾国藩对此极为重视,反复思考了后,将金松龄问了斩刑。由此可见曾国藩治军的严刑峻法,不问亲疏。更进一步说,他要求他的军队是结合而成的整体。在这种充满宗族观念和家乡观念的军队中,士兵只知道有直接的上级,不知道有直接的统帅,更不知有国家。湘军被称为“曾家军”,实在是名副其实的一支私家军队。但这一套治军的旧法在日后显露出了严重弊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不管是为政还是督军,曾国藩实行的自然是“人治”而非“法治”。在选用将领时,他特别强调“忠义朴诚之气质”。然而在现实情形中,他越来越沮丧地发现,他不得不放宽和降低他原来树立的标准。他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对手下官兵的不光彩的作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维持湘军的战斗力。曾国藩为了打赢每场战争,他就不得不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变成一个现实主义者。而这正是儒家所谓的“经世致用”之学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在治军的过程中,曾国藩坚持“军无赏,士不往”,并善于激将,做好思想工作,软硬兼施,制服悍将,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

曾国藩的军事谋略同样是历史上所少有的。本来,他以儒生治兵,对于具体的带兵打仗原非“素谙”,所以凡是他亲临第一线指挥的战役,往往一败涂地。他的长处,在于大势的判断和全局的安排。基于对大局的判断和预定的筹划,曾国藩可以坚持不渝,硬抗旨令,这一点,正是他做事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世间上有些事,能不能清醒地认识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却是另一回事。像政治、军事这样的场合,根本不相信眼泪,是没有感情的位置的。读曾国藩,很多人会打从心眼里生出钦佩,但也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冷彻骨的寒意:这个人太厉害了。曾国藩这种人之所以能成事,关键就在这里。曾国藩生前以及死后,头上名号之多,可谓冠绝一时。但是最有名、最响亮,也最形象、生动的,还是世人送给他的绰号:曾剃头。这真是一个可怕的绰号。以“杀人为业”(曾国藩语)的“剃头匠”,你说可不可怕?

打仗其实打得是钱,这就要求领导者有较高的署办财经的能力。曾国藩深知事当以权,无钱万万不行,开财源、筹军饷是打仗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他便进一步推动由地方控制各种固定岁入的做法,并将其制度化,而且还在私底下鼓励他的追随者隐匿大部分地方岁入,像朝廷谎报收支。为了繁荣地方,他也曾听从部下建议,到秦淮河一游,以示提倡。他为使南京经济复苏,首先恢复秦淮河的繁荣景象,是很有经济眼光的。另外反腐倡廉也是其所做的重要一步。

由以上可见,曾国藩在为官处世游刃有余。仕途求进,托重臣以自结;善避嫌疑,如履薄冰;为官忌贪,见钱莫沾;避祸远嫌,不仅权臣;满招损,谦受益;恭谨厚藏,身如鼎固;事事用谋,处处用心。官场上的曾国藩可谓异常“狡猾”,城府极深。

最后还要说曾国藩,就不得不提洋务运动。单就洋务运动来说,曾国藩是积极的倡导者,甚至被誉为洋务运动的领袖,同时也是热情的实践者。1861年攻克安庆后,曾国藩开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军工厂。1865年6月,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上海虹口购买了美商的一座铁厂,改名为“江南制造总局”。其实,1863年曾国藩便有此意,他全力支持李鸿章,在共同苦心经营之下,江南制造总局规模空前,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难得的是,曾国藩具有世界眼光。他见洋人造机器是根据数字推算而来,一切照着图纸的标准。要精通此道,唯有靠翻译。因此,1867年,他设立“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