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五章 中国古代教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五章  中国古代教育PPT课件
4
四、书院
书院起源于唐代,是一种官办的图书收藏机构。 从宋代开始,书院成为私人讲学和学术研究机构。 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重要教育制度。它始于晚 唐,盛于宋,历经元、明,延至清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 历代创建的大小书院,有7000余所。 宋代四大书院:
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长沙的岳麓书院 商丘的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 登封的嵩阳书院
10
二、拓展学习: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金榜题名
考场
11
北京国子监
12
宋代四大书院
13
《朱子童蒙须知》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
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
《童蒙须知》。
《杂细事宜第五》: 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 凡向火,勿迫近火旁。。 凡相揖,必折腰。 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 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 凡如厕,必去外衣。下,必盥手。 凡夜行,必以灯烛,无烛,则止。 凡危险,不可近。 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 凡夜卧,必用枕,勿以寝衣覆首。 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7
二、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学思并重 循序渐进 教学相长 言传身教 尊师爱生
8
第三节 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度发展史
1、科举制度的初创:隋代 开皇18年(598),隋文帝“分科举人” 大业3年(607),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
2、科举的制度化:唐代 明经和进士两科的独盛 常举和制举 殿试制度的初创(武则天时期) 武举
14
考试等级
考生身份
第一名功名

《中国古代史》课件

《中国古代史》课件

总结词
远古传说与历史记载
详细描述
介绍中国古代的远古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和伏羲八卦等。同时,介绍最早的历史记载《尚书》和 《史记》等。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夏朝建立与国家发展
详细描述
阐述夏朝的建立和发展,介绍夏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 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夏朝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
总结词
北朝的民族融合
南北朝的战争与和平
南北朝时期,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和和平谈判,最终在隋朝时期实现了 全国统一。
北朝在政治上实行了民族融合政策,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05
隋唐时期
隋朝的贡献
完成中国统一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 状态,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创立科举制度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 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0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 权国家,为后世政治制度奠定
了基础。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 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修建万里长城
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 ,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
焚书坑儒
为了推行儒家思想,秦始皇采 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对文化
《中国古代史》ppt 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 明清时期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史》
02
03
04
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对中古 代史感兴趣的公众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五礼教案 ppt课件

中国古代五礼教案  ppt课件
“家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
ppt课件
9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二)礼仪的发展
4、强化时期:秦汉至清末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的礼制和家 庭伦理两类。其共同点,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 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 抑子、尊神抑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为妨 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窒息思想自由的精 神枷锁。
告,祈求神祇qí的佑护。
ppt课件
25
二、吉礼
3、封禅
“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史记·封禅书》正义曰:“此泰山上 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 禅。”这就是“封泰山”、“禅梁父”。相传远古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的有七十 二家。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将封禅作为一代盛典,给予特别的重视。
ppt课件
16
二、吉礼
(一)祀天
1、圜丘祀天
宋代圜丘合祀天地后,要在皇城门楼上举行
特赦仪式,赦免囚徒;改日,要到景灵宫祖宗神
像前行“恭谢礼”。
辽代祭天与祭山并举,设天神、地祇之位。
金世宗大定后才有较完备的南郊圜丘祀天之礼。
元初有蒙古民族的拜天礼。宪宗时曾在日月
山拜天,且合祭昊天后土。元世祖忽必烈至元时
汉高祖二年(前205 年),又增建北畤,祭祀黑帝。汉文帝时,在渭阳修建 了五帝庙,由皇帝亲祭,这是五帝的正祭。
ppt课件
21
二、吉礼
(一)祀天
4.日月 相传古代帝王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一说月坛)。日坛称为“王宫”,也 称“大明”,月坛称为“夜明”;祭日在春分之朝,祭月在秋分之夕;祭日于 东,祭月于西,这是日月的正祭。另外,郊祀天地常以日月从祀;诸侯觐见天 子之礼要到南门拜日,北门拜月;祈年、禜(yíng)祭等也都要祭日月。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PPT课件

秦始皇
阿房宫复原图
明清两朝皇帝所穿龙袍
茂陵
乾陵
三、掌握全国社会和军政信息的渠道:奏 事(面奏、书奏)、朝议(集议、廷议)、 刺察(通过监察机构、特务机构、亲自巡 行等)
四、皇权的继承:“立嫡立长”、(立嫡不 立庶,立长不立贤)秘密立储制。
五、外戚制度与宦官制度:所谓外戚,是 指皇室的外姓亲戚、后妃系统以及皇家公 主的夫族。
会试:在乡试次年春二月,故称“春闱”。地点 在北京。考取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考中的称“进士”,第一名 称“状元”。
发榜时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 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明清科举考试最大变化是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八股取士。
祭祀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祭祀土神、 谷神的地点叫社稷;祭祀的祭仪也叫社稷。
明清太庙
北京社稷坛
天坛、祈年殿
灶君
关帝 山西解州关帝庙
湄州妈祖庙
三、凶礼
凶礼:一般指丧葬礼仪。
古人临死时称“属纩”;招魂曰“复”;小 敛、大敛(饭含)、殡、安葬。
丧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太平御览卷606引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轪侯利苍儿子的墓中出土了30多种12万多字的帛书其中有老子甲本乙本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周易战国策等古籍还有用帛绘制的导引图地图驻军图街坊图等1957年5月在西安市灞桥古墓中发出一片大麻纤维纸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
主讲人:杨绪敏教授
讲授目录 第一单元、我国古代礼制与礼俗 第二单元、我国古代皇帝制度 第三单元、谥号、庙号、年号 第四单元、我国古代选官制度 第五单元、秦汉隋唐明清中央决策行政体制 第六单元、我国古人的姓名字号 第七单元、我国古人的避讳 第八单元、我国古代货币 第九单元、我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第十单元、我国古代典籍概说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PPT课件

国 学 变 迁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 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 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儒儒国 家家学 学的宗 派伦旨 创理 始思 人想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以及弟子言 行,几种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 教育原则等。它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以生命思何 ,
儒家思想
非非非非 礼礼礼礼 勿勿勿勿 动言听视 。、、、
儒家思想
是不知 知知之 也为为 。不知
知之 ,,
儒家思想
亦硁言
可硁必
以然信
为小,
次人行
矣哉必

!

果 。


— —
经史 释子艺集 部部 道部术部
宗、 儒各 教诸谱诸 学种 著子录子 经体 作百 百 典裁 家 家
历 及及 史 著 作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 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 代 价 值
• 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 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 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一般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 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 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 国子监。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幼教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 (二)幼儿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 (三)主张素质教育,提倡动手 •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 一、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 (二)蒙养园制度的确立 • (三)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 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 一、朱熹的生平及教育实践 • 二、重视儿童教育的思想 • (一)重视蒙养教育 • (二)重视学习“眼前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 •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 三、原始社会末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 三、关于儿童教育的方法 • (一)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 (二)注重环境影响,主张慎择师友 • (三)注重直观形象,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 (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 (五)提倡下面教育为主 • (六)首创以“须知”和“学规”的形式对儿童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会经济的发展。
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 里长城、秦始皇陵等著名工程,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汉朝:扩张与盛世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实现了对周边地区的扩张,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汉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 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例如佛教寺庙、石窟艺术等。
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 和互动。
古代科技与发明
1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影响。
2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涵盖了农业、纺织、冶金、 造纸、印刷等领域,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 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史时期,国 家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运动,如北伐战争、中原 大战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继续取得进展,如明代航海技术、火器制造等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
清朝:最后的封建王朝
01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最后 一个封建王朝阶段,经济发展逐 渐下滑,但文化和思想领域却出 现了活跃的局面。
02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 等思想控制政策严重限制了文化 和学术的发展。

《中国教育史》课件

《中国教育史》课件

唐代教育
1
教育制度
探讨唐朝教育制度的特点,包括官学、科举等对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2
科举制度的影响
分析唐朝科举制度对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解读其意义。
宋元明清教育
宋代的教育制度
研究宋代教育制度的变革,特别是科举制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探索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教育史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了解中国教育史的演变和发展。从中国教育的起 源开始,了解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经学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当代教育 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史概述
起源与特点
探索中国教育史的起源和其独特的特点,揭示 中国教育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经学与儒家思想
探讨中国教育史中经学与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 以及其在教育制度中的应用。
先秦教育
1
教育制度
研究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组
经学与儒家思想
2
织、师生关系以及教材和考试等方面。
探索先秦时期经学与儒家思想的渊源和 发展,对后续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教育
教育制度
揭示汉朝时期的教育制度,包括官学、私学等 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
经学与儒家思想
研究汉朝时期经学与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 Nhomakorabea 在教育制度中的应用和影响。
分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挑战、变革和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
总结
中国教育史的演变和发展
总结中国教育史的重要节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的启示和意义
探讨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意义,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太学时兴时废,官 学教育有所削弱。
隋唐:重振文教(建立唐律、唐礼;进一步完善 科举制度),学校体系进一步完善。
宋:沿袭唐制,重文教、兴理学
元:推行汉法、重教兴学、勉励儒学、崇尚理学。 明:强化专制统治,提高皇权,特别重视控制知
识分子,钳制其思想,禁锢学术。 清:实行军事统治,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同时又
中国古代教育
1
ppt课件
中国封建社会是很重视教育的,这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 1,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提倡全社会尊师。 2,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引导全社会敬学。
2
ppt课件
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 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重视师
生间的承袭而护士创造和发明。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 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中国传统教育 的基本方针是教人怎么做人,而不是叫人怎么创业, 怎么去开拓前进,怎么改造社会。
一些知识分子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于是私学产生了。
孔子 (最早) 墨子
老子
庄 子




16
ppt课件
孔子以后,官学与私学并重,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 的双轨制。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官学和私 学都有了相当的规模,教育管理已形成了较为完整 的制度。如齐宣王在都城内设立的“稷下学宫”。
17
ppt课件
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高等学府,因齐国君主在都城的稷门附 近设立学宫而得名。稷下学宫历史悠久,它创办于公元前4世纪 中叶,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历时150年。稷下学宫是战国时 代养士之风走向制度化的产物,也是各学派展开思想论战的园地。 它由官方主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培养 人才、咨政议政的高等学府。领导人员称“祭酒”。
12
ppt课件
商周两代的学校教育,都是国家来管理的, 即古书上说的“学在官府”,这是因为只 有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才能入学受教育。
13
ppt课件
私学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 即社会动荡——王权衰落——官学衰废——文化下
移——私学兴起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产 生,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都迅速发生变化,作为 上层建筑的教育制度也随之改变,出现了“天子 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3
ppt课件
教:
4
ppt课件
育:
以骨肉之情感化,教导不顺之子谓之“育”。
5
ppt课件
原始教育
原始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生物学角度)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心理学角度)
3、教育的需要起源说(即起源于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 需要)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哲学和社会学角度)
通过生产劳动,把这样那样的社会物质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 代,这便是人类最初的教育形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 动创造了人类的教育本身。
封建制度确定以后,为了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 人才,国家采取“内法外儒”的文教政策,积极 兴办学校,招纳士子们就读。
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 两类,其中官学最为 发达。
汉代官学
中央政府主办
太学(汉武帝设立,中国历史
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
地方政府主办
鸿都门学(专科性质的学校) 郡国学 校(县) 庠(乡) 序(村)
辟雍还是习射的场所,故又称射宫。泮宫规模简单。
11
ppt课件
2、乡学(设在地方) 地方乡学有四学:校、序、庠、塾。乡学由管理
民政的大司徒兼管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德、行、 艺三方面。 “六艺”:西周官学的基本学科,它起源于夏代, 商代有所发展,到西周日益完善。其内容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6
ppt课件
原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 传授如何制造和使用工具
以及其他生产经验。 “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 “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 “神农氏教民制耒耕作”
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
1、生活同教育紧密联系,教育活动在 生产劳动中进行。
2、由于分工不同,男女教育有所区别 3、教育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4、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开设,按学生年龄和程度分为小学和大学。
小学教育:小学一般设在王宫东南郊,由担任王宫守 卫队长的师氏和保氏兼任教师,教育内容是德、行、 艺(技能)、仪(礼仪)等方面。
大学教育:只有少数符合条件的贵族子弟和平民中经 过选拔的优秀人才能进入大学。大学分为两种:“辟 雍”和“泮(pan)宫”,也称学宫。 “辟雍”设在 天子的都城,“泮宫”设在诸侯的国都。
那么,学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文字记载显示:我国在夏代就有了正式的学校。 但是,有文物佐证的学校,迄今所知,最早的时代
实在商代。因为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学校的名 称,如“庠,序,学,瞽宗”等。
周代的学校: 宗法制度逐渐建立,教育制度更加完善,学校结
构也更为完备。 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为奴隶主贵族阶级
24
ppt课件
书院发展的起起落落
书院教育的第一个高潮(北宋初) 宋初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
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 书院。它们因为得到皇帝的御赐而名扬天下。
25
ppt课件
白鹿洞书院 (江西九江)
26
ppt课件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27
ppt课件
睢阳书院(河南商丘)
28
ppt课件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
29
ppt课件
石鼓书院 (湖南衡阳)
30
ppt课件
北宋书院的衰落:
宋王朝江兴办教育的重点逐渐转向官学,一方 面是书院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其内政和外交的大 量需要,另一方面北宋的名臣范仲淹,王安石等 大力兴学,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多数读书人看到 通过官学才能有进身的机会,自然不往书院求学, 书院教育就冷落下来。
以儒术控制思想,笼络知识分子。
22
ppt课件
书院的兴起与衰落
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 末,历时一千多年,早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影 响。
23
ppt课件
一、起源与发展: 书院萌芽于唐朝末年,到宋朝时得到迅速发展。 二,书院的兴起背景:
宋王朝建立以后,初步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 面,实现了国家统一,但是,朝廷的精力主要用于征战, 无暇顾及教育,散居于草野之中的读书人产生了强烈的进 身要求,希望通过读书获取功名,书院教育在这样的历史 契机下兴盛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