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进口石油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石油运输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石油运输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03
石油运输行业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因为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运输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
石油运输行业的重要性
石油运输行业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 组成部分,因为石油是一种战略性资 源,其运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 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石油运输行业是连接石油生产地和消 费地的桥梁,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 重要基础。
石油运输行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 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稳定 。
石油运输行业的历史与发展
石油运输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帆船时代到 现在的现代化油轮、铁路和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时代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石油运输行业的运输能力和效率也不 断提高,同时对环境保护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环保技术创新
公司在环保技术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开发了多 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提高环保治 理水平。
中海油某公司的创新发展模式探讨
创新驱动
中海油某公司注重科技创新和研 发,以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变革,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
公司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运用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 进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管 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石油运输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目录
• 行业概述 • 行业痛点 • 解决措施 • 案例分析
01
行业概述
石油运输行业的定义与特点
01
石油运输行业指的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如油轮、铁路、公路等,将石油从生 产地运输到消费地的过程。
02
石油运输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因为石油是一种易燃 、易爆、有毒的物质,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专业的运输设备。

石油运输中的安全与风险防范

石油运输中的安全与风险防范

石油运输中的安全与风险防范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现代社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石油运输中的安全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运输过程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

本文将探讨石油运输中的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方法。

1. 运输方式的选择石油运输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海上运输、管道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

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对于保障安全至关重要。

海上运输在运输量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但也面临着海盗袭击和海难等风险。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必须加强海上安保措施,如增加巡逻船只、提升船舶抗袭击能力等。

管道运输是一种较为安全和经济的方式,但对于管道本身的安全监管也需要加强,如定期检查维护管道设施,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2. 检查和维护设备石油运输中使用的设备包括油罐车、船舶和管道等。

这些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运行安全。

油罐车需要检查燃油泄漏和轮胎状况等,船舶需要检查船体完整性和动力系统等,而管道则需要检查管道壁厚和防腐蚀措施等。

在设备维护方面,定期更换老化设备和零部件也是必要的。

只有确保设备的良好状态,才能降低运输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风险。

3. 管控运输环境石油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运输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首先,要确保运输路线的安全,避免通过潜在的冲突地区或易受恐怖袭击的区域。

其次,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振动等因素,避免石油泄漏或设备故障。

此外,还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如火灾、泄漏等。

4. 培训和应急演练运输人员的培训和应急演练是非常重要的。

运输人员需要掌握运输规程和操作技能,熟悉各类应急处理措施。

应急演练可以提升运输人员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危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应对事故和灾害。

5. 强化监管和法规制定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和实施更为严格的石油运输监管和法规。

加强对于运输企业的审核和监管,对违规操作和安全问题进行严厉处罚,以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共同推进石油运输的安全防范工作。

原油管道输送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原油管道输送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原油管道输送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原油管道运输是指通过原油管道运输原油。

从井底提取的原油经油气分离、脱水等工艺后,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炼油厂或转运站。

各油田生产的原油黏度和凝固点差异很大,对运输的要求也不同。

轻质原油可以在室温下加压运输;易凝固的高黏度原油需要加热运输。

也可以用轻油稀释,加入降凝剂,甚至在运输前用水稀释以降低冰点。

管道是石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石油工业的动脉。

在生产石油的过程中,管道自始至终都离不开。

输送管道是输送石油管道的缩写,指流量大、管径大、输送距离长的独立管道系统。

关键词:原油管道输送;常见问题;对策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资源需求的快速增加,原油管道输送原油具有输送量大、外部影响小、安全系数高等优点。

因此,它已成为世界各原油生产和制造国首选的原油运输方式。

据调查,世界上85%以上的原油是通过管道运输的。

1865年,外国人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石油管道。

输油管道的基本建设已经发展了150多年。

由于开发初期技术相对落后,开发速度相对较慢。

直到20世纪和60世纪,世界各地的原油管道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原油管道运输常见问题1.1原油运输损失原油的损失一般发生在储运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原油不能一起运输。

由于原油化学成分的不同,有些油很容易附着在管道上,而有些油则很难附着在管道上。

在液体流动时,原油品种混合,导致原油纯度和质量下降,造成一定的原油损失。

当然,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原油的损失。

这些原油损失最为普遍,造成的损失最大。

彻底清算是不现实的。

因此应尽量减少原油损失。

1.2高含蜡原油沉积物对于管道输送过程中石蜡含量较高的原油,液体在差压下流动,沉积胶体、沥青、石蜡等物质。

随着原油的流动,它粘在管壁上,不仅降低了管道的输送面积,而且产生了输送阻力。

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凝析油事故,使管道损坏严重,不利于原油输送。

1.3运输过程中原油黏度增加了摩擦阻力我国原油绝大多数是凝点高、黏度高、含蜡量高的原油。

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障碍及排解策略探析

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障碍及排解策略探析

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障碍及排解策略探析目前,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着一些障碍。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一些国家在保护自身市场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加收关税、限
制出口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石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

二、国际贸易规则制度调整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调整对我国石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世界
贸易组织改革后的规则制度可能导致我国的出口受到限制。

三、国际市场需求低迷
近年来,国际市场对于石油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这意味着我国石油企业的出口面临更
大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增加出口。

针对以上障碍,我国石油企业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谋求多元化市场
我国的石油企业应该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市场机会。

比如,在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拓展新兴经济体市场,以及增加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三、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的石油企业应当加强与国际能源企业的合作,通过开展技术合作、资本合作等多
种形式,进一步提高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快石油技术和装备的改进,开发新型能源和提高石油产品质量,极大提升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五、适应市场需求,拓展石油深加工
我国的石油企业应当适应市场需求的调整,拓展石油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增加
出口收入。

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品质和附加值,扩大石油进口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我国的石油企业在进一步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同时,需要注意国际市场的动
态和变化,采取多种策略应对和排解障碍。

对中国石油海上运输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中国石油海上运输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中国石油海上运输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我国的海外石油运输有着多方面的问题和隐患。

加大高吞吐能力的港口建设、加强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力、积极寻找新的石油运输路线、建立一支强大的国家籍油轮队是解决中国未来石油运输问题的重要措施。

本文认为,积极寻找新的石油海上运输路线是最为重要的,政府应该给与重视和关注,保证我国石油海上运输的安全与发展。

【关键词】:油轮现状;石油运输;运输安全一、我国石油现状及海上运输现状1.1 我国石油产业现状2017年,受油田后备资源接替不足、计划性减产及寒潮天气等因素影响,我国原油生产持续下降。

12月份,原油产量1598.4万吨,同比下降4.4%,降幅比11月份扩大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1.6万吨,比11月份减少0.8万吨。

1-12月份,原油产量1.9亿吨,同比下降4.0%。

12月份,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整体保持上涨趋势。

截至12月29日,价格为66.7美元/桶,比11月底上涨3.2美元/桶。

我国原油产量降幅扩大,石油消耗总量与日俱增,因此我国需要依靠进口外国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来满足我国现在以及未来长远发展的需求。

1.2 我国石油海上运输的现状及发展海上运输的必要性海运是最经济的运输形式,目前世界上各国商船总吨位有8亿吨,担负着世界上70%-80%的货运量。

海上运输的成本低,仅为铁路运输的40%-45%。

目前,成为世界四大海洋支柱产业之一的海上交通运输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由此可以看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海洋船舶运输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目前,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超过80%的国际贸易量是海运的。

国内沿海油港中,目前具有10万吨级以上靠泊能力的泊位有11个。

其中,25万吨级泊位的4个(福建、舟山、宁波和茂名一个);20万吨级的1个(青岛的黄岛油码头,曾经靠泊过30万吨级的油船);15万吨级1个(惠州);8万——10万吨级的2个(舟山、大连新港各1个)。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目前是世界石油进口大国,而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也日益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

首先,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风险。

石油市场存在较大的市场波动风险,成交价格波动大,企业的盈利能
力及经营稳定性存在不确定性。

2. 成本风险。

石油价格波动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润滑油、燃料油等石化产品的
成本也存在波动风险。

3. 贸易风险。

石油进出口贸易存在外汇风险、信用风险、物流风险等多种贸易风险,需要企业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4. 政策风险。

石油进出口贸易涉及到的政策、法规等变动,可能会影响企业经营。

1.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风险管
理流程,建立风险管理档案。

2. 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

企业应加强市场监测,掌握市场信息,及时发出市场预警,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3. 确定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交易流程,避免合同纠纷的产生。

4. 优化供应链管理。

针对物流、供应商等方面的风险,企业应加强供应链管理,提
升供应商的质量和信誉度。

5. 开发风险管理工具。

比如,开发风险预警模型、使用基于数据分析的风险管理工
具等。

总之,在石油进出口贸易中,风险管理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建立有效的风险
管理体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确保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贸易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国石油贸易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国石油贸易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石油贸易形势的分析,总结出我国石油贸易存在的问题,如我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严峻、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以及未能适应时代变化、我国石油技术与发达国家有差距、我国石油贸易的市场模型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石油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即形成上下游纵向一体化经营、发展石油技术服务贸易、逐步建立完善的石油市场模型、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加强国内与国际合作等,为我国石油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石油贸易;相关建议;能源合作1我国石油企业现状中国的石油储量相当有限。

我国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全球人均程度的54%,人均石油残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程度的8%,优良能源缺乏、油气少煤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石油探明储量并无显著增加,反而中国近几年的探明石油储量是每年降低,虽然世界石油勘探技术在持续的进步,而石油又是一种不可新生的资源,所以中国的石油资源是相当紧缺的。

由于中国石油消费的增加,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从1993年年初开始,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进口渐渐上升,在2008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已经突破了50%“线”。

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扩展到55.14%。

我国在2012年石油产品贸易进口增加、出口有小幅度下降的特征(见下表)。

出口量为2 841.7万吨,石油产品总进口量为5245.1万吨,净进口量为2403.4万吨,分别同比下降6.8%,同比增加1.2%;同比上涨12.6%。

378.6亿美元的石油贸易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为239.7亿美元,同比增长0.9%和增长1.3%。

国内消耗低靡,出现成品油进出口贸易活跃水平下降的现象。

2012成品油进口7159000吨,出口12230000吨,净出口5076000吨,分别下降了16.9%,下降3.3%,同比上升25.7%。

进出口在汽油、柴油方面都降低迅速,只有煤油略有上升;全球需求不强烈是国际贸易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目录摘要 (1)ABSTRACT (2)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一、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现状 (2)(一)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规模 (2)(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交易方式 (3)(三)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运输方式 (4)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存在的问题 (4)(一)中俄石油议价机制不完善 (4)(二)“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还有一定的影响 (5)(三)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的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 (5)(四)俄罗斯石油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了对中国的出口 (6)(五)大国竞争制约中俄石油贸易发展 (6)三、促进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贸易发展的对策 (7)(一)增进双方政治互信巩固信任关系 (7)(二)完善中俄贸易的议价机制 (7)(三)加快中俄石油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 (7)(四)完善中俄能源贸易的法律环境 (8)(五)全面提升中俄在石油领域的合作 (8)结论 (9)参考文献 (9)摘要随着近些年中俄在石油领域的携手合作,不仅仅给彼此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石油贸易也成为了彼此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且使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更为亲近。

本文论述了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规模、交易方式和运输方式,同时对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国竞争激烈,基础设施落后,政治互信度不高,议价机制不完善、两国在石油方面的法律不健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了使两国的石油贸易更好地发展,针对于所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完善中俄贸易的议价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增加政治互信,完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在石油领域的合作一些建议。

关键词:石油贸易经济发展石油进口ABSTRACTWit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recent years, oil trad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ach other's economy, not only bringing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s to each other, but also bringing closer trade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cale of China's oil imports from Russia, trading mode and the mode of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such as power competition is intense, poor infrastructure, political trust degree is not high, the bargaining mechanism imperfect, the two countries in such aspects as oil laws is not sound is analyzed, in order to make the oil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etter development,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proposed accordingly improve the bargaining of Sino-Russian trade mechanism, accelerate infrastructure, increase political mutual trust, improve the legal environment, improve some suggestions in oil fields.KEYWORDS: OIL TRAD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IL IMPORTS随着中俄两国输油管道的完善,两国的输油总量不断增大,合作规模也开始扩大,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发展态势良好,石油领域的来往也更加频繁,两国在贸易中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例如两国在石油领域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石油方面的基础设施落后,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阻碍了两国石油贸易向前发展,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促进两国在石油方面的合作成为首要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进口石油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是非常关键的资源,其关乎到经济进步。

由于石油输送行业高速前进,此时在具体的输送时期会遇到一些不利现象。

笔者具体的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法。

标签:石油进口;石油运输;运输安全
1 当前石油运输活动的具体状态和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船东的承受力不高
中国油轮年承运能力只有3000至4000万吨,而2003年中国的原油进口超过8000万吨。

据资料显示,在中东东行航线上,2002年中国船东所承运的进口石油为130万吨,全由招商局船队承运,只占该航线石油进口的3.78%。

在西非东行航线上,中国船东承运为零。

在东南亚航线上,分别由招商局、中海和中远承运,约占该航线石油进口的52.43%。

很明显,我国的船东在西非等的航线之中占据的比例非常低。

这种状态很让人揪心。

由于上述的两线路是我们国家的原油进口的关键线路,通过分析供应路线得知,它们同时还是风险非常高的两个航线。

1.2相关的单位不具备自身可以掌控的船队
我们国家的两个进口石油的关键单位,中石油以及中石化本身不具有自身可以掌控的船队,其输送活动一般都是由国外的单位来进行的,船型多为20至30万吨级的超大型油轮和13至15万吨级的苏伊士型油轮。

站在能源稳定的层次上来分析,该项输送活动会受到人的干扰,如果出现了战争等问题的话,其安全性就会面对很多的不利现象。

1.3 我们国家的石油单位和油轮组织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未设置综合化的战略合作联系
首先,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的石油都是通过国外的一些船东来输送的。

除此之外,我们国家的船东中绝大多数的运力是为世界航运活动的。

就拿招商局来看,2002年招商局油轮船队共为世界各国客户承运了3106.8万吨石油,其中承运中国进口石油仅为227.3万吨,占船队总运量的7.32%。

如果能妥善安排招商局VLCC船队的运力,现在可以合乎中东以及其他航线上的中国进口石油需求的30%。

1.4 石油进口渠道来源单一
从运油的来源结构来看,2002年我国进口的6491万吨原油中,来源于中东
的原油占总量的49.55%,西非22.76%,东南亚15.11%,合计为87.42%。

2003年,中国进口原油9113万吨,出口原油813万吨,原油净进口量8299万吨中,中东地区占50.9%,非洲占24.3%,亚太地区占15.2%,其他地区占9.6%(其中,俄罗斯原油占5.8%)。

中东地区是世界热点地区,我国进口原油的一半左右来自该地区。

进口量集中在中东地区,风险性太大。

2 确保进出口安全的方法
2.1积极地进行船队创建工作,确保进口单位和航运单位之间有效的联系
在创建船队的时候,要积极的分析其承受力对于我们国家目前的进出口的规定来讲,体现出来的能力不足。

而且要切实的分析到目前的油轮输送水平出现剩余这种现象,防止一哄而起,防止出现重复投资等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那些对于石油进口量非常多的国家其通常都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其承运数可以达到进口总数的一半还要多。

如日本油轮船队可以满足日本进口石油80%以上的运输需求。

这些船舶全部以期租方式租给石油进口商使用,合同期最短为5年,最长为18年。

引导和促进石油进口企业与国内航运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石油进口企业应该给航运企业长期和稳定的订单支持,而另一方面航运企业也应优先保证石油进口企业的运力供应。

这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是今后国家相关部门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2 设置综合化的资源供应系统,降低资源出处太单调而导致的问题
只有保证供应出处较多,才可以防止风险。

该项资源的进口出处要分布到各个区域之中,以此来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通过分析我们国家目前的能源发展态势我们得知,要积极的强化和中亚等产油国家的协调,提升从此类国家获取资源的水平,进而降低从中东等区域获取资源的比例。

确保我们国家的进口方式更加的多样化,降低太过聚集而导致的不利现象。

2.3 加强中东和马六甲海峡运输渠道的影响力
目前中东尤其是海湾区域聚集了整个国际的油量的一大部分,其出口总数超过了整个国际的二分之一,如今我们国家超过二分之一的油量都是来自这个区域的。

通过分析储量我们得知,如今国际上的别的产油区域的资源开始变少,而海湾石油的可采储量年限要比世界各地平均水平多44年。

我们国家虽说设置了进口措施的多样性等发展体系,不过要切实分析的一个事项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之中,中东还是非常关键的来源。

要确保中国未来能长期稳定地获得中东的石油,首先要继续在政治上与中东产油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获得中东石油的基本前提条件。

其次中国还应积极参与中东政治、经济事务,维护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目前中国从中东、非洲、挪威、英国进口石油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中国85%石油进口的必经通道,而马六甲海峡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中国应逐步加强在马六甲海峡信道的影响力。

2.4 不断的探究全新的海上运输路线
当前马六甲海峡的局势并不乐观,已经开始干扰到航运的稳定性。

如果太依靠它的话,就会使得我们国家的能源稳定受到干扰。

我们国家要主动的开展相关的输送线路的规划等活动,保证输送通道的稳定性如泰国在南部克拉地峡地区修建一条长260公里的石油管线,油轮可以不必绕道狭窄的马六甲海峡,直接在克拉地峡西侧港口卸下石油,通过输油管道让石油从印度洋直达太平洋。

我国要积极的分析此类项目的发展态势和具体的发展情形,要不断的探索全新的输送路线。

2.5 设置资源节约型的体系,积极寻求全新的代替物质
節约资源以及适量的使用是确保其安全的关键措施。

由于群众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时对于更加的需要资源。

不管是从目前的情形亦或是长远的发展来看,该项资源都是严重干扰经济进步的关键要素。

要像节省粮食一样来节省该项资源。

要将节省放在优先的层次上分析,进而设置出一套合理的经济体系。

其不但是处理当前石油短缺的关键措施,同时还是确保安全的关键方法。

创建节约型社会是当前国家的关键发展方向,石油本身是不能够再生的,因此要努力的寻求替代物质,同时还要分析最佳的节能措施。

当前的社会发展速率非常迅猛,群众对于资源的需求总数也在变多。

不管是以远见性的眼光亦或是当下的情形来分析,石油都是一项非常短缺的物质。

由于我们国家在当前的世界市场中的石油分量显著的提升,与之相关的使用供应活动受到整个国际区间之中的政经等领域的干扰性开始显著的提升。

为了合理的应对当前由于石油而导致的不利现象,确保供应活动开展顺畅,就要强化相关的运输工作的力度,设置运输风险模式,切实的提升运输工作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秦晓.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的能源运输问题[J].中国能源,2004,(7):4-7.
[2]成于思.中国能源运输现状[J].中国水运,2004,(1):52.
[3]田春荣.2003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4,(3):9-15.
[4]李慧.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6):6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