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1.1 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培养复合型机电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2 意义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可以提高学校的学科竞争力,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设目标2.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2 学科目标•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推动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建设内容3.1 课程设置•确定核心课程,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电气控制技术》等•设置拓展课程,包括《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3.2 实践教学•搭建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开展工程实践和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3 课程评价•设计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等•建立评价体系,确保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四、实施计划4.1 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4.2 实践教学•完善实验室建设,配备实验设备和工具•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训4.3 师资队伍•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招聘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作为指导老师五、保障措施5.1 资金支持•向学校申请专项经费,用于设备购置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5.2 管理与督导•设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管理机构,负责全程跟进和督导•开展课程评估与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建设方案六、预期效果6.1 学生•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6.2 学科•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增强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6.3 学校•提高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声誉和竞争力•增加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特殊应用场合 1:国际化教学培养计划为了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将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融入国际化教育培养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设的产业支撑型专业。

于2007年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专家论证并报经省教育厅审批同意设立,于200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高职生。

为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打造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区域设备制造业,服务区域设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区域传统设备制造业,特制订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51亿元,同比增长14. 8%,增速快于全省工业3个百分点,扭转了2017年低于全省工业的局面。

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30.9%,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7. 7%。

除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 3.5%外,其他子行业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40亿元,同比增长24.9%,比2017年回升了13. 4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1098.3亿元,增长26.8%,比2017年回升了26. 7个百分点。

其中: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保持42. 8%、35. 9%、34.持的较快增长。

实现利润706. 1亿元,由2017年负增长1.6%转为增长20%,回升了21.6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业的发展,为此,专门颁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备制造等六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省经信委于又制订了《加快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4年6月4日,全省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吹响了装备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挺进的号角。

全球制造业普遍进入了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期,靠什么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机器人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

目前世界机器人市场大慨有80亿TOO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

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宗旨
本次的专业建设的宗旨,是打造一支具有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学习
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精英团队,带领学生走向自主创新之路,能够满
足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建设目标
1、建立专业知识结构的规范化体系,使学生获得紧密、完整、权威
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技术;
2、建立机械电子集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基础,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
3、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强化专业实践,围绕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拓
展学科边界,提升学科竞争力;
4、振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新模式,以类似工程研究
的方式融入理论和实践,发展新的教学模式;
5、丰富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方面的教学资源,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并配备理想的实验仪器仪表,以便更好地推动专业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1、强化理论知识,加强教学科研。

加强教材和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优化和完善“工程数学”、“机械原理”、“机械电子集成技术”等核心
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系统、权威的教学指导,确保存与专业核心能力相
匹配的教学质量,形成专属于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一、概述1.1背景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工程之间的紧密结合,通过将机械、电气和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实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1.2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机械、电气和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和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设置2.1培养目标(1)掌握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具备工程实践和实验操作的能力;(3)具备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制造、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4)具备解决机电一体化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2主要课程设置(1)机械类:机构学、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热力学与热工学、流体力学等课程;(2)电气类: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电力系统等课程;(3)自动化类:自动控制原理、PLC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器视觉等课程;(4)综合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产品质量控制和可靠性分析等课程。

三、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3.1实验课程:设置涉及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实验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2课程设计:设置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设计的课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完成一定难度的设计任务。

3.3实训基地:建立机电一体化相关的实训基地,提供实际的设备和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工程实践。

四、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证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建设一支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1)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1)出台各级政策,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国家先后出台《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政策予以支持,并在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中国制造升级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如工业机器人,大力推进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比如智能工厂,积极培育全产业链追溯等新业态新模式。

广东省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展一批基础制造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到2018年,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分别达15个和100个,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

出台《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2015-2025)》、《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2015-2025)》等政策助推区域装备产业发展。

2)高端装备制造成为深圳支柱产业,智能制造助推区域产业升级①区域装备制造产业增速迅速,成为区域支柱产业据深圳区2010-2015年经济发展数据显示,全区机械装备产值从2010年1100亿元到2015年1800亿元,年平均增速11.4%(如下图);2015年全区GDP为2580亿元,装备制造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6%;深圳政府的战略目标是打造珠三角西岸机械装备制造业产业带核心区,并到2018年年底,全区规模以上机械装备业产值实现3000亿元。

出台《深圳区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核心区工作方案》,打造以智能装备和工业自动化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使装备制造业成为与家电产业并驾齐驱的深圳区两大支柱工业之一。

图3-162010-2015深圳机械装备产值增长情况②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推动深圳高端装备制造发展深圳区优化产业布局,以智能化、自动化为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向全产业链迅速扩展。

机电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机电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机电专业建设规划方案机电技术专业是我校的传统和品牌专业,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打造特色专业,我们遵循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建设原则,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培养适应现代机械制造业和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为目标,制订机电技术专业建设规划和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专业特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二)基本思路以“工学结合”为途径,积极推进“订单培养”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加大投入,建设适应经济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实训教学基地;本着基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一毕业即具备生产岗位所需的技术和操作技能;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总体规划和目标主动适应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要求,依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原则,以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切入点,以专业特色建设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经过3至5年的建设,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目标定位准确、课程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的特色专业。

三、具体规划和建设方案1、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认识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由企业专家和学校领导、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指导人才培养过程。

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培养标准”的原则,在积极探索“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重点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建设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建设专业

139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二○○七年五月140目 录一、专业优势分析 (141)(一)专业人才的区域需求 (141)(二)专业建设的现有基础 (141)二、建设目标 (144)(一)专业建设总目标 (144)(二)具体建设目标 (144)三、建设内容 (145)(一)全面推行“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45)(二)构建“学员制+学徒制”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48)(三)建立区内水平领先的实训基地 (151)(四)打造专兼结合高水平的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53)(五)增强为社会和企业技术服务的能力 (154)(六)以重点专业带动专业群建设 (155)四、经费预算 (158)五、建设进度与监测指标 (159)六、预期效益 (159)(一)成为南宁市乃至广西机电类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159)(二)成为专业教学模式的推广示范基地 (159)(三)成为区域专业师资重点培训基地 (159)(四)成为立足广西,辐射西南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160)(五)共享重点资源,带动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提高 (160)(六)提供产品研究、转化和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160)七、保障措施 (160)(一)成立建设项目管理机构 (160)(二)组建建设项目团队 (161)(三)加强建设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和监督管理 (161)(四)进一步提高本系部管理工作的质量 (161)(五)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62)八、附件 ..........................................................................................162 附表1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实训车间设备配置表.................................162 附表2 机电类专业群实训车间设备配置表................................................163 附表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项目资金投入预算表 ........................ 166 附表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项目建设进度与验收指标表 (168)141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专业优势分析本专业是为机械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办学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市场;二是从办学经验来看,本专业经过多年的打拼,已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办学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质量,我校决定开展“青蓝工程”,以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对该工程实施方案的详细阐述。

二、背景意义1、时代需求在全球制造业升级和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校内资源利用我校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条件。

通过开展青蓝工程,可以整合校内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3、团队建议意义青蓝工程以师徒结对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构建和谐共进的教师团队,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目标1、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针对青年教师,通过青蓝工程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具体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技能提升、科研能力增强等方面,以期在短时间内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储备优秀师资。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通过青蓝工程,鼓励和引导骨干教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承担起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

骨干教师将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科研项目和实践心得,通过一对一或小组形式的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难题,实现资源共享和知识传承。

3、构建和谐共进的教师团队通过青蓝工程的实施,促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背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

通过团队活动、教学研讨、项目合作等形式,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共同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及成果情况一览表
姓名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主要教育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成果
备注
訾兴建
41
副教授
控制检测
主持省级项目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院教学名师,发表论文20余篇
省级专业带头人
孙新梅
44
副教授高工
电气工程
主持市级课题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新产品奖2项,发表论文13篇
省级专业带头人
(二)办学特色
1.专业定位明确,紧贴社会需求
根据社会需求,目前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有两个方向,一是“以电为主,以机为辅,机、电、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 二是“以机为主,以电为辅,机、电、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 以电为主---以电工电子及设备电气知识为主要学习对象,以机为主---以数控机床等典型机电设备为主要学习对象,培养学生机、电、信息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部分校外实训基地情况一览表(市内)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主要实训项目
1
淮北市矿业集团公司机械总厂
金属加工、热加工、钳工、焊工、热处理
2
淮北市污水处理厂
电气线路接线、控制、钳工、焊工
3
淮北市申正电力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钳工、焊工、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4
淮北丰盛泰机械制造公司
线路板焊接、机电设备维修与安装
省级专业带头人
代慧芳
39
副教授
自动控制
主持院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6篇
院级专业带头人
李柯
45
高工
高职教育
主持院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8篇
陈庆来
46
高工
机械设计
参与院级及横向课题6项,论文6篇
院级专业带头人
韦道景
56
副教授
机械设计
参与院级课题2项,论文3篇
胡冬青
35
副教授
机械设计
主持院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6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院内实验实训基地情况一览表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主要实验实训项目
1
电气智能实验室
PLC编程控制实验:交通灯系统、电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送料装车系统,水塔自动供水系统、继电器自动控制系统、多种液体自动控制系统、抢答器、交通灯、计时器、单片机各类实验、变频器的参数练习等
2
电工实训室
电工基本练习、电控线路安装、电工技能考核、电工技能培训、变频器的参数练习等
CSY-2000系列基本实验
CSY-3000系列实验
CSY-2000、3000系列增强型实验
11
THPCAT-2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实训室
智能仪表控制实训
S7-200PLC控制实训
远程采集控制实训解耦、比值/前馈反馈实训
12
数控故障诊断实验室
数控故障诊断实验
13
现代控制实训室
现代工业控制综合实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院内实习工厂内部情况一览表
5
淮北市龙波电器集团
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焊工、金属加工
4.招生、就业优势
(1)招生
本专业从2005年至2011年连续七年都是考生报考我系乃至全院最热门的专业,招生分数名列前茅,生源呈现明显优势。本专业现有在校生人数889人,是我院第一大专业。
(2)就业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质量较高,岗位数量充足,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本专业从2008年开始,每年就业率均为100%,初次就业率在98.2%以上。
李双六安徽矿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主任、高级讲师
(二)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
组 长:訾兴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主任、副教授、自动化技术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
副组长:孙新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高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
潮兴淮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机械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带头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目录
一、专业建设组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指导委员会…………………………(1)
(二)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1)
二、专业建设基础……………………………………………………………(2)
(一)专业优势…………………………………………………………………(2)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主要实训项目
1
焊接车间
电焊与气焊焊接工艺训练
2
金工车间
车床机械加工技能训练
刨床机械加工技能训练
金属材料热加工技能训练
3
钳工车间
锯、铲、锉、攻丝、钻等钳工工艺训练
4
数控加工中心
数控车床、铣床结构与操作实训
编程与加工工艺培训,加工中心考级考证
5
图形工作站
按给定零件测量结构尺寸。
绘制零件标准机械制图
2.师资力量雄厚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正式开办于2004年,其前身“机电工程专业”开设于1978年,已有长期的办学经验。近年来已基本建成一支学历层次、教学水平、技能水平较高,年龄、职称结构较合理,师德高尚,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强,能满足高职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兼职教师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2008年,该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一)组织保障措施…………………………………………………………(34)
(二)人员保障措施…………………………………………………………(34)
(三)制度保障措施…………………………………………………………(34)
(四)政策经费保障措施……………………………………………………(35)
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院级专业带头人
梁毅峰
28
助教
机械制造
院级课题
院级课题2项,论文3篇,教材1部
张磊
27
讲师
机电设备
参与院级课题3项,论文3篇
周浩
28
讲师
检测技术
参与院级课题2项,论文1篇
侯敏
45
助工
机械加工
鲁海军
37
技师
机械加工
王何
31
实验员
电工技术
杜峰
28
助工
电工电子
王明华
(二)办学特色…………………………………………………………………(7)
(三)图书资料及相关资源…………………………………………………(9)
(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9)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10)
(一)总体目标………………………………………………………………(10)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一年十月)
一、专业建设组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 任:訾兴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主任、副教授、自动化技术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
副主任:李素文 淮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委 员:潮兴淮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机械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带头人
钱炳芸
42
副教授
电气工程
主持院级课题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院级教学名师,发表论文10余篇
省级专业带头人
潮兴淮
55
副教授
机械制造
参与省级、院级课题5项,院级教学名师,发表论文6篇
院级专业带头人
陆峰
41
高工
机械制造
参与院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6篇
院级专业带头人
陈之林
48
副教授
高工
机械设计
省级教学名师,国家专利2项,主持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发表论文14篇
孙新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高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
王淮生淮北市申正电气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工
陈宝光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朱庄煤矿机电副总、高工
陈之林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高工、数控技术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
陆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模具教研室主任、高工、院模具专业建设带头人
成员:陈之林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高工、数控技术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
陆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模具教研室主任、高工、院模具专业建设带头人
钱炳芸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学秘书、副教授、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带头人
代慧芳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刘 兵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实验中心主任、讲师、院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带头人
(四)转变培养方式,大力推进教学改革……………………………………(20)
(五)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22)
(六)实施第三方评价,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24)
(七)积极开展教科研,提高社会服务能力…………………………………(25)
(八)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25)
3
变频实验实训室
变频器接线及正反转练习、变频器频率设定练习、
4
液压实验室
液压节流调速、容积节流调速、压力形成原理、液压系统调试、流体流态、液压、气动元件的特性和功能、液压回路的连接和控制
气压回路的连接和控制等实验
5
工控实验室
单片机、 PLC编程实验实训
6
柔性拖动实验室
电力拖动、PLC编程实验实训
7
电机拖动实训室
56
高级技师
焊接技术
企业兼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