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欧盟猪肉最大出口国
中国的最大贸易国排名

中国的最大贸易国排名我国是世界上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涉及数个行业的数种产品,那么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有哪几个?中国出口哪个国家最多?本文盘点了中国对外贸易十大国家名单,其中有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加拿大、俄罗斯等,下面一起来了解下中国外贸出口国家排名!美国美国是中国主要出口国家之一,2018年对其出口总额47839581万美元,增长8.6%,2019年对其进出口3.73万亿元。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基本上以代工商品为主,如电脑、玩具、电视、手机、显示器、打印机等,除了联想、大疆等少数自主品牌外,大部分都是美国的戴尔、惠普、苹果,以及三星、索尼、博世等第三国的产品,中国的大部分品牌在美国的认知度较低。
日本中国出口日本的主要产品有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2018年对其出口总额14704868万美元,增长5.5%;2019年1-11月对其出口商品总值为13072415.2万美元,同比下降2.6%。
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占有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但同时还有来自美国、越南、泰国、台湾省、意大利等国的竞争。
韩国中国外贸出口国家排名第三的为韩国,2018年中国对其出口总额10875614万美元,增长8.8%;2019年1-6月对其出口541.0亿美元,同比增长4.3%;1-9月,出口817.1亿美元,增长2.4%。
韩国自中国进口排名前三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
纺织品及原料、家具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继续保持优势,但也有来自越南、印尼、日本等国的竞争。
越南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对其出口总额8387669万美元。
2019年1-10月中国对其出口商品总值为7840084.4万美元,同比增长15.5%。
2019年中越进出口总额达1168.7亿美元,这是两国贸易额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亿美元。
中国对越南出口持续高速增长,越南市场备受中国企业关注,近年来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设厂掀起热潮。
中国在世界市场上主要消耗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

中国在世界上主要消耗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2014年中国GDP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约为10.4万亿美元,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GDP迈入10万亿美元俱乐部的成员。
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要发展,自然离不开要消耗许多大宗商品。
中国混凝土的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60%,据比尔-盖茨的GatesBlog,中国3年消耗的水泥量比美国整个20世纪消耗的水泥量还要多。
中国铜消耗量占世界48%,消耗煤炭占49%,大米占30%,铝占54%,镍占50%,钢铁占46%,铀占13%,玉米占22%,黄金占23%,原油占12%,小麦占17%。
消费这么大量的资源,中国当然要靠进口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下面我们就看看中国从那些国家进口了那些重要物质。
1、中国人消耗全球50%的猪肉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 Nederland)此前称,全球的猪肉,有一半进了中国民众的肚子里。
但中国国内猪肉主要由小农供应,养殖成本较高,因此国内生产的猪肉价格较高,所以中国需要进口猪肉。
2014年欧盟对中国的猪肉出口略有增长,增至368700吨,占对华出口市场的65%。
欧盟中向中国出口猪肉的主要国家是西班牙、丹麦、德国以及英国。
猪内脏进口量在2014年略有增加,但仍旧低于2012年的水平。
亚洲的消费者偏爱动物内脏的产品和肉块产品,而西方人却不喜欢吃动物的内脏,所以这些东西在西方比较便宜甚至一文不值。
因此这些在北美和欧盟没有多大价值的产品在中国有着利润丰厚的市场。
2、中国从澳洲、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的小麦占进口总量的90%虽然中国小麦进口数量年度差别较大,但进口来源国较为集中,中国从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3个国家进口小麦的数量达到90%以上。
中国进口的小麦主要是国内产量不足的优质小麦,主要有加拿大硬质红春麦、澳大利亚硬质白麦、美国硬红冬麦和美国软红冬麦等。
随着进口量的剧增,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上涨,与国内小麦价格差距缩小,价格优势消失,我国小麦库存量庞大,如果国际小麦价格高涨,我国政策性进口国际小麦的可能性极低。
畜牧业的国际贸易与进出口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畜牧业国际贸 易:指不同国 家或地区之间 进行畜牧业产 品的买卖活动
背景:随着全 球经济一体化 的发展,畜牧 业国际贸易逐 渐成为全球经 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特点:规模大、 品种多、技术 含量高、市场
竞争激烈
影响因素:市 场需求、政策 法规、技术进 步、自然灾害
韩国等
贸易方式:以 海运为主,空 运、陆运为辅
贸易壁垒:关 税、非关税壁垒等Βιβλιοθήκη 发展趋势:全 球化、多元化、
绿色化
Part Three
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等 主要出口产品:牛肉、羊肉、猪肉、禽肉等 出口产品特点: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符合国际标准 出口产品发展趋势:高端化、品牌化、多元化
进口市场: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 进口产品:牛肉、羊肉、猪肉、禽肉等 进口来源:北美、南美、欧洲、大洋洲等 进口趋势:逐年增长,市场需求旺盛
环保压力: 畜牧业对 环境的影 响和环保 政策的限 制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
挑战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国际竞争力
加强风险管理, 防范贸易风险
推动技术创新, 提高生产效率
加强政策支持, 促进行业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行业素质
汇报人:
Part Five
贸易自由化:全球贸易壁垒逐渐减 少,贸易自由化趋势明显
数字化贸易:电子商务、跨境电商 等新型贸易方式快速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区域化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加快,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绿色贸易: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 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考量因素
食品行业的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

食品行业的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促进国内食品产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国内食品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的现状、主要食品进口与出口国家、贸易壁垒、以及食品进口与出口对国内食品产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的现状近年来,全球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2019年全球食品进口总额达到了1.5万亿美元,食品出口总额达到了1.2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品进口国,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则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出口国。
在我国,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我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我国食品进口总额达到了1200亿美元,食品出口总额达到了800亿美元。
其中,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了12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了50亿美元。
主要食品进口与出口国家在食品进口方面,我国主要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进口。
其中,进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籽、水果、蔬菜等。
在食品出口方面,我国主要向日本、韩国、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出口。
其中,出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品、茶叶等。
贸易壁垒在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中,贸易壁垒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贸易壁垒主要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是指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来限制进口,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进口许可、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等。
这些壁垒对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限制了市场的准入。
食品进口与出口对国内食品产业的影响食品进口与出口对国内食品产业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食品进口可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促进国内食品产业的发展。
例如,进口的大豆可以作为饲料原料,促进了国内养殖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食品出口可以提高国内食品的竞争力,促进国内食品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
2020全球顶级猪肉生产商榜单

2020全球顶级猪⾁⽣产商榜单未来⼀年,全球⽣猪产业极有可能迎来重⼤转变。
所有的⽬光都将聚焦于这些领先的猪⾁⽣产公司,看它们如何渡过难关。
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深⼊剖析这34家公司,全⾯介绍全球猪⾁⽣产情况,更好地为受众解读2020年全球顶级猪⾁⽣产商榜单。
以下是2020年全球顶级猪⾁⽣产商排⾏榜蕴含的关键信息:●⽬前,全球共有34家顶尖⽣产商上榜,合计拥有母猪1150多万头,⽐2019年增加250多万头。
●现在,温⽒集团和牧原集团依次位居前两位,紧随其后的是史密斯菲尔德⾷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史密斯菲尔德已经不再公开发布其产量数据,本次统计使⽤的是其2019年报告的数据。
牧原集团的产量翻了⼀番,从2019年的第4名升⾄2020年的第2名。
●这些顶级⽣产商仍然分布在9个国家,其中,中国有3家新上榜的公司,巴西有两家,美国有1家。
●美国和中国拥有顶级⽣产商的数量并列第⼀,各有11家公司上榜。
●母猪存栏量显著增加,中国有⼏家公司的增幅名列前茅:牧原集团增加了60.3 万头,正⼤集团增加了35万头,新希望集团增加了34万头。
●克莱门斯(Clements)⾷品集团、德康集团、⼤北农集团、双胞胎集团、塞亚拉(Seara)⾷品和Frimesa Coop均是初登榜单,它们的母猪存栏量分别为11 万头、10万头、10.3万头、20万头、21.3万头和12万头。
2020全球顶级猪⾁⽣产商榜单01温⽒集团中国130万头母猪在中国20多个省份拥有270家控股公司(或分公司)和5万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
2019年,温⽒集团出栏1851万头⽣猪。
02牧原集团中国128.32万头母猪截⽌到2019年底,拥有5万名员⼯和180多家⼦公司。
2019年,出栏1025万头⽣猪。
此外,通过设⽴3家分公司包括于2019年组建的牧原⾁⾷品有限公司,扩⼤了其⽣猪屠宰业务。
03史密斯菲尔德⾷品公司美国124.1万头母猪因为史密斯菲尔德⾷品公司已经不再对外公布其母猪数量或其他产量数据,所以,这些数字并未在2019年报告的基础上进⼀步更新。
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国际食品行业现状分析一、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特点发达国家食品行业的一个显著发展特点是高加工率、高附加值。
发达国家的食品原料加工率一般都在70%以上,有的高达92%,而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仅为20%-30%。
由此可见,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基本是以吃“原料”为主,而发达国家的人民是以吃“成品”为主,发达国家把这么多原料加工成即食方便、品种齐全、质量优良和数量充足的食品,是靠科技优势,靠先进的加工工艺和优良的机械设备武装的强大的食品工业。
发达国家有很高的食品工业产值,食品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也很高,一般在10%以上,最高的接近18%。
食品工业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
这些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很高,一般是1.6:1-2.4:1,这说明他们把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到二番。
食品机械产品品种齐全,多达3000多种。
食品工业加工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产值相当可观,由于不断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都较高。
在发达国家,为食品工业提供装备的食品机械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机械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机械产品品种齐全,多达3000多种。
食品工业加工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产值相当可观,由于不断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都较高。
发达国家生产的食品机械,一般具有动力、燃料及水消耗少的优点,如生产1吨奶粉耗煤、耗电及耗水分别为0.8吨、400-800kWH、1.5吨,燃料及动力消耗的费用为乳品整个加工费用的7.5%。
人教版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病句专题训练之搭配不当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病句专题训练之搭配不当练习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
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C.尽管西方节日对中国近代节日的多样化产生了影响,但中国近代节日的民族特性并没消失,其内容、样式基本保留。
D.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1.答案C. 解析:A.单谓语与双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
B.一面两面不当。
D. 主谓搭配不当,“发电量”不能“输送”。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B.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构成中国绘画、书法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因而塑造了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
C.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而且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D.要掌握走私犯活动的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2.答案A. 解析:B. 动宾搭配不当,塑造形象/形成风格。
C. 搭配不当,“素养”不能和“工具”搭配。
D. 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稳准狠”不能修饰“识别”,可以改为“更好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些物业公司为追求利润,擅自改变小区用地规划,这种侵犯业主公共权益的违法侵权行为,业主委员会应该有权维护。
B.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C.国庆受阅部队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等所有军兵种部队,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精华。
D.2009年末,奥巴马总统决定再向阿富汗增兵10万,在塔利班已然再成气候的今日阿富汗,区区十万兵力能否扭转乾坤,颇为令人怀疑。
猪肉大宗商品

猪肉国际贸易的重大衰退猪肉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肉类,占所有肉类产品的39%。
亚洲的猪肉产量超过全球的一半,但全球超过50%的销售都集中在北美地区,而那里的产量只占15%。
2009年世界猪肉生产达到 1.07亿吨,逐渐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弥补了2007年因中国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下滑。
但是,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于所有肉类)严重阻碍了该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贸易水平上,2009年下降了10%,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和欧洲这两个世界主要的出口国所致。
与预期希望的相反,猪肉价格在2009年没有经历复苏,甚至下降了2%,而北美和欧洲的产量也在下降。
尽管如此,在前两年历史性增长50%之后,动物饲料价格下跌了约20%,为经历了近三年时间价格和成本双重危机的生产商提供了一个很小的预期。
关于国际贸易,欧元兑美元平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对欧洲人非常不利。
美国一直能够保持一部分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一直被低估,结果,美国保留了它主导的市场份额。
但是,在欧洲,特别是在东欧,生产已衰退了好多年。
2009年,世界生产主要得益于中国的贡献而再次上升了2% ,中国相当于总量的一半并已记录得到5%的增长。
在中国,自2007年食品安全恐慌之后,似乎回到了正常的情形,当时的情况是,圆环病毒引起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MWS)。
更为常见的疾病被称为蓝耳猪病,或蓝耳病,该综合症导致2007年产量下滑了8%(4000万头生猪从4.9亿产品的食品链中消除)。
然而,这种疾病仍然存在,并可以随时生成新的流行病。
在疫情迅速蔓延之前,中国的养殖主要还是基于小型的庭院养殖户,不过,在南方和沿海地区正在发展大型规模化养殖场。
巴西的生产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米纳斯吉拉斯州。
在世界其他地区,饲养者利润空间不断被侵蚀导致产量不断下降。
在北美,危机仍在继续,经济衰退相当明显:在美国和加拿大,30个月以来超过50万头母猪已被撤出生产领域。
南方的情况也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