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解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件PPT课件

预防保健作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不仅治疗 疾病,还注重预防和保健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抵 抗力,预防疾病发生。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局限性
缺乏科学依据
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疗 效缺乏科学依据,其作用 机制和原理尚不明确。
治疗过程长
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过程 相对较长,需要患者有耐 心和积极配合,不利于急 性病症的治疗。
规范管理
加强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规范管理 ,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提高其在医 疗领域的应用价值。
PART 04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 应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应用
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中医药 服务覆盖率。
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
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农村中医药人 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联合应用与效果评估
阐述中医药适宜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以及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PART 03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与 局限性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01
02
03
临床疗效显著
中医药适宜技术通常在临 床实践中表现出较好的疗 效,尤其在慢性病和复杂 疾病的治疗方面。
个性化治疗
中医药适宜技术强调个体 差异,针对不同患者的体 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城市中医药特色医院建设
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院,提供高 品质的中医药服务。
城市中医药人才培养
加强城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城市中医药健康产业
发展城市中医药健康产业,推动中医 药与养老、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国际市场调研与开发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

202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contents •中医药适宜技术概述•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内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对象及目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师资力量•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管理与监督•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实践与应用目录01中医药适宜技术概述适宜技术是指符合区域特征、人群需求、产业发展等方面要求的,具有先进性、经济性、适宜性和可推广性的中医药技术。
适宜技术是中医药行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的成果,具有符合国情、贴近基层、适应需求的特点。
适宜技术的定义010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包括中药材种植的选址、品种选择、种子种苗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包括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工艺参数、辅料选择等方面的技术。
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包括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中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检测、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标准化等方面的技术。
中药制剂技术包括中药制剂的工艺设计、制备工艺、辅料选择等方面的技术。
中西医结合适宜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与西医适宜技术的结合应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范畴030405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发展状况01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积极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了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03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增强了中医药在基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02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内容1针灸技术23针灸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适应症培训应包括基本针灸技术,如针刺、艾灸、拔罐等,以及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针灸技术,如电针、耳针、头皮针等。
培训内容针灸技术需要在严格的医学监督下进行,需要注意卫生条件、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安全有效。
注意事项03注意事项推拿技术虽然相对安全,但也需要医学监督下进行,需要注意禁忌症、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避免造成伤害。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了解中 医药适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 效果和特点。
中医药适宜技术座和演示,向学习者传授中医药
实践训练
2
适宜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学习者将实际操作中医药适宜技术,通
过练习和反馈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3
个案辅导
教师将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 别辅导和指导,加强技术的实际应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的目标是向学习者介绍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重要性和 培训方法,以提供全面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定义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技术,通过采用特定的治疗手 段和方法,帮助个体实现身心平衡和自我康复。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重要性
1 综合疗效
中医药适宜技术结合了中 药、针灸等传统疗法的优 点,能够提供综合疗效, 促进身体健康。
2 个性化护理
3 辅助治疗
中医药适宜技术根据每个 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 性化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适宜技术可以作为 传统医学的辅助治疗方法, 帮助改善病情和减轻症状。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内容
中医理论
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包括经络理论、五行学说等。
治疗技术
学习采用中医药、针灸、推拿 等技术进行治疗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评估
通过测试和考核,评估学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回顾反馈
与学员进行回顾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和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继续学习
鼓励学员继续学习和实践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技能水平和临床应用能力。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案例
针灸技术
通过学习针灸技术,学员可以掌 握适宜的穴位选择和针刺技巧, 有效治疗各类疾病。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共六种)

水泡的处理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
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 可。 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 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艾灸
定义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腧穴上烧灼、
温熨等,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金黄散治疗丹毒
局部先用络合碘消毒,待干后,取金黄散适
量置于容器中,用黄酒或清水将药物调成糊 状摊敷于患处,厚约0.5~0.8厘米,面积宜 稍大于病灶区,每日换药2~3次,1周为1个 疗程。
操作流程
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
药末经清水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 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 的棉纸或纱布。 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注意事项
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4)取仰卧位,用刮痧板较尖的一头对孔最、
足三里进行局部按揉,20至30下左右。
疗程: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
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一般刮至感冒症 状消失即可停止治疗。
注意事项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每次只治疗一种病症。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 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 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治疗刮痧后,一般约 3 小时左右即可洗浴。 皮肤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 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 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 皮损处周围刮拭。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培训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3
贴敷疗法治疗疾病
n 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等肺系疾病, 每年农历三伏期间使用。
n 贴敷方法:取肺俞、心俞、膈俞3对背腧穴。喘息 严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 者加脾俞,咳嗽遗尿者加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 者加天突。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4
贴敷疗法禁忌症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9
熏洗法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忌用全身 熏洗。
2、危重外科疾病,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忌 用熏洗。
3、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干性 坏疽者,禁止使用中高温(超过38度)熏洗。 4、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均不宜进行熏洗。 5、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熏洗。 6、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 7、有过敏性哮喘病的患者禁用香包熏法。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 讲
主要内容
毫针刺法 灸法 拔罐疗法 穴位贴敷 耳压疗法 熏洗疗法
基本操作方法 常见病应用 禁忌症 注意事项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2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 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 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感谢大家的聆听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24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 性的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精品课件

持续更新课件内容和教学方法
定期更新课件内容
结合行业最新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定期更新课件内容,保持课件 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尝试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为学员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其实际操作能 力。
CHAPTER 06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精品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医适宜技术概述 • 常见中医适宜技术介绍 • 临床应用与实践经验分享 • 安全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措施 • 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01
中医适宜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安全、有效、简 便、经济为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中医药技术方法。
注意事项
避免在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刮痧 ;注意刮痧禁忌症,如孕妇、血小 板减少等。
推拿按摩手法与技巧
推拿按摩手法
包括滚法、揉法、推法、拿法等多种 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的作 用。
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
推拿按摩前需评估患者病情和体质, 避免在炎症、肿瘤等部位进行推拿按 摩;注意推拿按摩禁忌症,如骨折、 结核等。
立即停止操作,观察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清洁创面、涂擦药膏等。
拔罐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处理
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平卧休息,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采取急救措施。
消毒隔离和感染控制要求
0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针灸前必须做好针具、皮肤等的消毒工作,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02
一次性使用的针灸针具不得重复使用
中医护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护理的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在实施中医护理措施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 和体质情况,避免过度治疗或不当护理造成不良 后果。
观察与记录
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 护理效果,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医生。
遵循医嘱
中医护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进行 治疗和护理,不得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目
CONTENCT
录
•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内容 • 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场景 • 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效果 • 中医适宜技术的未来发展
01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应从整体角度看待 健康与疾病,护理时应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 、社会和环境因素。
辨证施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 方法和措施,做到个体化护理。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中医护理应注重预防保健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04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 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调节 营养平衡,以达到辅助治疗和 康复的目的。
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能够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使 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护患关系
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有助 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 患矛盾和纠纷,提高医疗 服务的整体满意度。
降低医疗成本
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能够 有效地减少医疗资源的浪 费,如药物、检查和住院 时间等。
80%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完整ppt课件下载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咳嗽治疗中的优势 * 中医药适宜技术 的特点 * 咳嗽治疗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点 * 咳嗽治疗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案例 *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 急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 应用
环不良的问题。
增强免疫力:中医 药适宜技术可以通 过调理身体,提高 身体免疫力,增强 老年人的抵抗力。
缓解疼痛:中医药 适宜技术可以通过 针灸、推拿等手法 ,有效缓解老年人 的疼痛症状。
改善睡眠:中医药 适宜技术可以通过 调理身体,改善睡 眠质量,缓解老年 人失眠等问题。
05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培训内容:针对 不同层次医生的 需求,开展中医 基础理论、针灸 推拿技术、中药 方剂等方面的培 训
培训方法:采用 面授、演示、实 践操作等多种方 式,注重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
实践案例:介绍 一些成功案例, 如某医生在培训 后成功治疗某患 者的案例等
03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常见疾病治疗 中章的节副应标题用
章节副标题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国内外推广情况
国外推广:国际交流、技术 输出、学术合作
推广效果:普及程度提高、 临床应用广泛、患者受益
国内推广:政策支持、学术 推广、医院合作
未来展望:加强国际合作、 拓展技术领域、提高技术水
平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
适宜技术:针灸、 推拿、拔罐等
应用范围:基层 医疗机构、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等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感冒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疗法:针对 感冒症状,选取 相应的穴位进行 针灸治疗
中药汤剂:根据 感冒的不同阶段, 采用不同的中药 汤剂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按摩;可灸。
9.三阴交
三阴交 SP6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 侧缘后方。
【功效】健脾和胃,补益肝肾,调经止带。 【主治】1.脾胃疾患:肠鸣腹胀,泄泻,饮食不
化。 2.妇产科疾患:月经不调,带下病,经闭,
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痛经。 3.生育、小溲疾患:遗精,阳痿,不孕,难
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
针灸部分
一、常用养生保健穴
1.足三里 2.关元 3.气海 4.中脘 5.神阙
6.百会 7.风池 8.肾俞 9.三阴交 10.涌泉
1.足三里
定位: 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胫骨 前棘外1横指
保健作用
保健第一要穴
名称
三:本穴可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故名之; 里通理:治理、调理;又:三里,指三寸;回阳九 针穴之一:合谷中脘跳三里,三哑劳宫涌太溪。
8.肾俞
肾俞 BL23 (肾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益肾助阳,纳气利水,强腰聪耳。
【主治】1.生育疾患: 遗精,阳痿。
2.小溲疾患:遗尿,小便频数,小便不利。
3.妇科疾患:月经不调,白带。
4. 耳鸣耳聋,腰膝痠痛。
5. 洞泄不化,五更泄泻。
6. 咳喘少气。
肺俞
肺俞 BL13(肺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清热理气。
至阴
至阴 BL67 (井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
【功效】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翳风 SJ17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
角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阳白
阳白 GB14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下关 ST7
【定位】在面部耳前,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 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
【功效】祛风活络,开窍益聪。
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功效】散风清热,通利鼻窍。
产,滞产,疝气,小便不利,遗尿,水肿 。
4.失眠、高血压。 5.皮肤病。 6.下肢痿痹。
【操作】按摩;可灸。(孕妇禁针刺)。
10.涌泉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 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
交点处。
【功效】益肾通便,平肝熄风。
【主治】1.头痛,眩晕,昏迷,晕厥,善恐,癫狂 ,小儿惊风,失眠。
二、艾灸法
灸法,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 或病变部位烧灼、温熨,借其温热、药物的刺激作 用防治疾病的方法。
灸法的分类
艾炷灸
艾条灸
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运用
1.灸法治疗面瘫Βιβλιοθήκη 取穴: 翳风 、地仓、颊车、阳白、
下关、迎香、丝竹空
操作
艾条悬灸 翳风 重灸 地仓、颊车、阳白、下关、迎香、丝竹
2.便秘,小便不利。
3.咽喉肿痛,舌干,失音。
4.足心热,下肢瘫痪。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二、其他常用穴
大椎 DU14(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清热解表,截疟止痫。
风门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解表宣肺,护卫固表。
作用
和胃健脾——胃肠道诸证 化痰利水——咳嗽气急、痰多、水肿 疏肝安神——胁痛、黄疸,头痛、晕,失眠 补中强身——内脏下垂、虚劳羸瘦、气短心悸、遗
尿 舒经通络——下肢痿痹、偏瘫、面瘫等
2.关元
定位:脐下三寸
作用
作用
关元 RN4(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线,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中点取穴。) 【功效】健脾和胃,温中化湿。 【主治】1.胃痛,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反胃,呕逆,食不
化,纳呆,疳积。 2.咳喘痰多,失眠,脏躁,癫痫。
【操作】艾灸,可灸。
5.神阙
神阙 RN8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回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1.久泻,脱肛,腹胀,绕脐腹痛。
2.中风虚脱,四肢厥冷。 【操作】禁针刺;宜用隔盐灸,或艾条灸;孕妇慎用
。
6.百会
百会 DU20 (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
中点处)。 【功效】苏厥开窍,升阳固脱。 【主治】1. 头痛,眩晕,昏厥,中风不语,半身不遂,虚
脱。 2. 癫,狂,痫,癔病,小儿慢惊风,惊悸,健忘
。 3. 脱肛,阴挺,久泄不止,胃、肾下垂。
【操作】按摩;宜灸。
7.风池
风池 GB20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
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解表,聪耳明目。 【主治】1. 头痛,颈项强痛,感冒,热病。
2. 眩晕,中风,高血压,口眼歪斜。 3. 目赤肿痛,鼻塞,鼻渊,耳鸣。 【操作】可灸。
【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主治】1.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小便频数,尿 闭。
2.痛经,黄白带下,月经不调,不孕。
3.腹痛,泄泻。
4.中风虚脱,虚劳羸瘦无力。(为全身强壮
穴之一,为保健要穴。)
【操作】艾灸。
3.气海
丹田
作用与操作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效】益气助阳,调经固精。 【主治】1.腹痛,泄泻,便秘。
2.遗尿,癃闭,遗精,滑精,阳痿。 3.崩漏,带下,月经不调,阴挺,产后恶露
不止。 4.中风虚脱,真气不足,肌体羸瘦无力。
(具强身健体作用,为保健要穴之一。) 【操作】直刺1~1.5寸,宜用灸法;孕妇慎用
4.中脘
中脘 RN11 (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注:前正中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 牙痛。
丝竹空 SJ23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效】散风清热,清头明目。
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
【功效】祛风扶正,通络止痛。
颊车 ST6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 ,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功效】祛风清热,开关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