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论文----日本文化之“绊”出真情

合集下载

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

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

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日本通过对本国的文化的宣传来加大日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语脱胎于中国的汉字,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完备。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篇1浅析日语寒暄语表达中的日本文化摘要: 寒暄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但其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

分析日语寒暄语表达的独特性可以管窥到日本民族的深层社会文化。

关键词: 日语寒暄语语言特征文化人们在交谈中离不开寒暄语,日语寒暄语是日本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

作为日语学习者,我们必须掌握日语寒暄语,以实现与日本人的顺利交流。

日语的“挨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

在唐、宋时期佛教盛行,禅宗和尚们为了悟道,常常进行一对一的问答,这被称为“挨拶”。

佛教传入日本以后,“挨拶”一词便在日本扎下了根。

“挨拶”一词的含义较广,日本语言学家渡边友左在《国语学研究事典》中所下的定义是:“人们为与他人建立亲和的社会关系,或为维持、加强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社交、社仪性行为之一。

”由此可见,“挨拶”是以语言行为为主的包括某些动作的社会行为方式。

所谓动作,可以想象到的如见面或分别时的点头、握手、鞠躬、拥抱和亲吻等。

“挨拶”还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用以建立、维持和加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关系。

事实上,所谓“挨拶”行为,是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因为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彼此相见时,总需要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相互确认对方的存在,增进感情,建立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

寒喧虽然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但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

譬如中国人喜欢握手,日本人喜欢鞠躬,西方人则更习惯于拥抱,诸如此类都有很深的社会渊源。

在语言表达上,更是互不相同,例如,中国人见面时说“幸会”“你好”,而日本人则说“早安”“晚安”,甚至于以“今天好冷啊”“又下雨啦”之类有关天气的情况来打招呼。

毕业论文:伝统文化に対する日本人の态度について———芸妓文化を中心に

毕业论文:伝统文化に対する日本人の态度について———芸妓文化を中心に

摘要本文分析了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艺妓文化为切入点说明了日本人是如何保护自有文化,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中国借鉴的。

当代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也处于较快的变迁之中, 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问题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及相关的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并且是一个受到全球关注的问题。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和世界前列的经济强国 ,两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这些共同之处都决定了我国可以从日本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经验中, 思考和探索我国在新世纪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之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无形文化财产;艺妓文化;文化保护要旨本論は自国の文化を保護するためにどのようにするべきか、芸者文化をめぐって日本の伝統文化に対する態度を分析した。

日本は中国の一衣帯水の隣国であり、世界の経済大国でもある。

グローバル化によって、遠く離れた者同士でも様々な情報を受け取りあい、相互に影響を与え合っている。

グローバル化によって人々は共通の尺度や認識を共有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一方で、グローバル化によって、文化の画一化が危惧されており、消滅の危機にさらされているものに非物質文化遺産(無形文化財)がある。

両国も深く伝統的な文化を持っている。

特に、中国における非物質文化遺産(無形文化財)の保護について、例えば、京劇は、保護が叫ばれる反面、衰退の一途をたどっている。

それには、生活環境の変化をはじめ、後継者の育成が難しい、劇団内の純粋な継承者が生まれにくいなどの事情があげられる。

その一方、時代に合わせて変容せねばならないなどの妥協を迫られている。

その中で、国家的な法制度のなかで伝統を守っていく道を探して行くことが重要であるものと考えられる。

これらの共通点からみると、中国は日本側の経験からある程度勉強できると思うキーワード:伝統文化;無形文化財;芸妓文化;文化保護目次はじめに...........................................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篇一:日语及日本文化论文日本语及日本文化论文虽然选修的《日语及日本文化》这门课程总共也就只有十次左右,接触的日本文化也不多,但是,经过这段世间的学习,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多少有点感触。

日本,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一个资源不怎么丰富的国家,一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民族,一个崛起于世界东方的国度。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值得传承下去的理由。

就像我们现在还风行的端午与中秋,日本也有他们的传统文化,比如相扑,肚皮舞,成年礼等。

很多时候看到日本热热闹闹地举行各种节日活动,看到他们满脸的欢笑,听着他们捣出的鼓声,都会被或多或少地感染着。

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同样,我们也能够从这些传统的节日中看出一个民族的特点。

比如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很喜欢相扑。

我们可以从那些前往看相扑比赛的人眼中看到他们对强者的向往与崇敬,也可以从那些为了成为相扑手而不惜牺牲自己健康的人身上看出他们身心的近乎“疯狂”的执着。

又比如日本人人乐钟的肚皮舞:在肚皮上画一个大花脸,然后头戴一顶大草帽,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蹦蹦跳跳起来。

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的这个活动可以用类似幼稚这样的词来形容,但是,对于那些日本民众来说却是乐此不疲。

这正应正了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要自己开心,何必如此在乎别人的看法?再比如那个成年礼,在我们中国只是法律上规定一下年满18岁就算成年,何曾这样用节日的方式隆重地宣告“我已经成年了!”?足以看出日本人对一个即将成年的人的重视,更可以看出他们自立自强的特性。

还有,日本是一个忧患意识很强的国家,从小学起老师就会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以此来激励学生的进取心理。

当然,这方面的还有很多,在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们泱泱华夏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自不必说。

而相对比我们小得多的日本,暂且不说他们曾带给我们东亚国家的灾难,虽然他们的文化与历史无法和我们比肩,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有些行为会令我们所有无法忍受,但也不容否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新纪元,日本那个岛国在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完整版)《日本人のかわいい文化について》40关于日本人的可爱文化41本科毕业设计

(完整版)《日本人のかわいい文化について》40关于日本人的可爱文化41本科毕业设计
2.1「かわいい」定義
まず、「かわいい」は日本の辞典の中でどう解説されたのを参照する。
「かわいい」の古語は「かほはゆし(顔映ゆし)」である。これを漢字表記すれば、「顔を映す」と表記して「顔映(かほは)ゆし」となる。
新明解国語辞典1(三省堂)では、「かわいい」は、「ほうっておけば悪い事態になるのをそのまま見過ごせいない、の意」の他に、「自分より弱い立場にある者に対して保護の手を伸べ、望ましい状態に持って行ってやりたい感じ」との解釈もある。それに、「かわいい」は「可哀想」(かわいそう)という表記から「可哀」という表記の仕方もある。やはりこれは、「弱い立場や逆境に在る者に対して出来るなら何とか救ってやりたいと思う様子」で判官贔屓2の心情とイコールである。
编号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日本人のかわいい文化について
语言文学系日语专业
学生姓名徐岳
指导教师刘一梅讲师
二〇一一年五月
摘要
“可爱”是日本人在生活中提及频率比较高的词语之一,它的含义是对幼小、脆弱的事物包含慈爱的心情;另外也指对外形、动作、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能体察到可爱之情的意思;还包括对小巧玲珑的日用品感到爱怜之意;其次对抱有好感的对象也可以使用。而日本近年来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即可爱文化。可爱文化接近日本美学价值,融入日本文化,又集中反映了日本当代人的思想变化,并与少女文化,动漫文化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到各个领域。可爱文化通过将事物简单化,夸张化以及温和化博得了年轻人的热爱,可爱风潮正在席卷全球。与此同时,中国也受其影响慢慢发展起自己的可爱文化。可爱文化的含义和来源是什么?可爱文化的现状和影响又是如何?特别对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影响又有哪些启发?本文将通过对可爱及可爱文化的深入分析,揭示可爱文化的魅力所在,意图探寻可供我国可爱文化发展的参考资料,做为我国日后在相关方面的参考。

从日本的年度汉字“绊”看日本人的人际关系

从日本的年度汉字“绊”看日本人的人际关系

从日本的年度汉字“绊”看日本人的人际关系摘要:日本每年都有评选“年度流行语”和“年度汉字”的习俗。

从过流行语和年度汉字,可以反映出在一年当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在2011年的评选中,“绊”不仅被评为“十大流行语”之一,也成为了年度汉字。

这体现了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通过大灾的考验,使日本民众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羁绊。

事实上,“绊”这个字并非一时流行起来的。

自古以来,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绊”一直都是被强调的一个理念。

关键词:年度汉字地震联系语言是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变迁不断发生着变化,而流行语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同样也能反映出这个时期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的思想变化及精神文明世界的进步。

日本的“新语·流行语”评选始于1984年,每年评一次,从报纸杂志和读者问卷中选出候选词汇,然后筛选出前十名,最终在年底公布结果。

在2011年的流行语评选中,日语汉字“绊”进入前十,成为年度流行语,并且由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通过民众投票,评为当年的“年度汉字”。

“绊”的日语念法为“kizuna”在日语中意为“纽带、联系”,原意为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自从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这个汉字开始频繁出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

几乎每一次为灾区组织的义卖、义演中,都可以看到、听到这个字。

谈及灾区、灾民时,上至政要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也都会触及这个“绊”字。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互相牵挂,对灾难感同身受。

事实上,“绊”这个字并非一时流行起来的。

自古以来,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绊”一直都是被强调的一个理念。

日本属于稻作文化圈,自古以来,日本人都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以集体劳作的方式种植水稻。

它需要集体协作,从而形成一种农业共同体的集团生活。

在灌溉、秧田、插秧、收割、脱粒等方面都需要共同作业。

因此,协作、团结、和睦精神受到推崇。

在同一片水域,村落居民的命运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死与共。

中国と日本の绊

中国と日本の绊

中国と日本の絆――異文化交流の大切さ大体3年前、こんなことがありました。

その時、まだ新入生のわたしはある新しくできた友達に「ご専門はなんですが」と聞かれました。

「日本語です」と答えると、友たちはショックを受けました。

「かつて日本人は中国を侵略し、中国人に対してひどいことをしました、どうしていまは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ますが?」と質問された時、返事にまごついてしまいました。

困りましたね!だて、自分は日本に対して、特に好きも嫌いもありませんでした。

それに、日本語を専門として勉強するのも偶然だとも言えます。

友達の激しい態度に驚きました。

こんな質問を持って、日本語を勉強し始めました。

勉強が進むに伴って、日本の歴史、経済、文化、政治及び社会などに触れて、だんだん日本という国が分かるようになにました。

日本は長くて狭い島国であって、古くから中国と文化交流、経済交流が盛んで、長い伝統を持って友好的な隣国でした。

19世紀の後期、両国の実力は大きな差が出たため、つい日本は中国を侵略し始めました。

その間、「南京大虐殺」をはじめ、中国の人々に対して、多大の損害と苦痛を与えました。

第二次世界大戦後の冷戦構造の中で、中国と日本との間には、1972年に至るまで、外交関係がありませんでした。

1972年、田中首相の訪中により日中国交正常化が果たされました。

1978年、日中平和友好条約が締結され、現在の日中関係の基礎となっていました.いま、中国と日本は、世界の二つのパワアとして、協力してアジア世界に貢献し、戦略的互恵関係を築きました。

いま、私は日中関係や歴史に対して、自分の観点を述べたいです.日中間に横たわる歴史問題は決して過去の問題として片付けるわけにはいかないです.日中の国民一人ひとり向合はねばならない問題であり、未来に向けて自らの歴史を真摯に問いただすとともに、相互理解に向けた、協調して世界に貢献します。

振り返ると、日中関係に携わる人々の熱意と努力が両国の国交正常化を遂げさせ、さらに平和友好条約と戦略的互恵関係に結実したといっても過言ではありません。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范文浅谈如何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教学之中摘要: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反映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之中,离开语言所依赖的文化背景,就很难真正学好一门外语。

因此,只有在日语教学中注重日本文化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日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日本文化;文化差异;日语教学一、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教学之中的必要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靠语言保存,传播和继承。

文化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这是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点。

但是长期以来日语教学只强调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语言文化内涵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一味地根据语法去造句,写出或说出一些中国式的日语。

诸如:“あなたはお茶を飲みたいですか”“先生、明日私の本を返してください”等非日本式的句子。

在某种意义上,学生所掌握的句型,语法知识越多,造出的中文式日语句子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它所学的日语可能会更糟糕,极有可能造成一种不良循环。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文化而存在。

如果不了解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日本人的语言表达形式,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的态度方法,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理解日本人的话,往往会引起双方的误解,不能真正学好日语。

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中,要有目的,积极地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教学之中,把语言基础知识与日本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培养日本文化意识,提高正确运用日语的能力。

二、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教学之中的方式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外语教学,特别是日语课程的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向学生讲授枯燥的词汇,语法等时,教师如果适当地穿插一些潜藏于该语言背景中的社会文化知识的话,不但可以使词汇,语法的讲解鲜活起来,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文化差异日语演讲稿范文

文化差异日语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文化差异的主题——“文化差异——中日交流的桥梁”。

首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化?文化,简单来说,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文化差异,则是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多样性。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有频繁的交流。

从唐朝的鉴真东渡,到明清时期的“长崎贸易”,再到现代的留学生交流,中日两国人民在长期交往中,形成了许多共同的文化元素,也产生了许多差异。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日文化差异。

一、语言文字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字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 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日本在古代大量引进汉字,形成了自己的汉字文化。

但中日两国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日本在汉字的读音、用法和组合上与我国有所不同。

2. 日语:日语是日本特有的语言,与汉语有着本质的区别。

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汇,但读音与汉语截然不同。

此外,日语的语法结构与汉语也有很大差异。

二、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中日两国在价值观方面存在以下差异: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中国,集体主义观念根深蒂固,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而在日本,虽然也强调集体主义,但个人主义观念相对较强,注重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2. 尊老与敬老:在中国,尊老敬老是一种传统美德,长辈在社会和家庭中享有较高的地位。

而在日本,虽然也尊重长辈,但敬老观念相对较弱。

三、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文化差异的直观体现,中日两国在生活习惯方面存在以下差异:1. 饮食: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讲究色、香、味、形。

日本饮食文化则注重健康、清淡,以 sushi 和 ramen 为代表。

2. 礼仪:在中国,礼仪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而在日本,礼仪讲究礼节、谦逊,注重细节。

四、艺术与审美艺术与审美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中日两国在艺术与审美方面存在以下差异:1. 绘画:中国绘画注重意境、写意,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文化------“绊”出真情如果你对日本有些微的了解,应该就会耳闻过“绊”这个词。

“绊”这个词在日语里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单词的重量,而是一个民族性的重量。

本论文将从“绊”这个词来浅析日本文化的一角。

从“绊”在日文中的意思,以及“绊”字成为日本2012年度汉字为契机,进一步探讨“绊”在日本社会生活工作中的表现以及作用。

最后,就“绊”字的内涵及作用来探讨它将会对日本震后的影响。

关键字:日本文化绊年度汉字羁绊饭团元气1、绊在日语中的意思(1)〔つなぎ綱〕羁绊.馬の絆/拴马绳;马缰绳.(2)〔断ちがたい結びつき〕纽带;(血缘、爱情等的)羁绊,[束縛]束缚.両国は深い友情の絆で結ばれている/根深蒂固的友谊纽带把两国联结在起.绊在日语中的意思大致就是上面两种,但对于日本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意思,尤其是”纽带””羁绊”这样的意思,在日本人看来,是神圣的,是不可磨灭的.日本还有一个”和”字,而这个字不仅仅是因为是”大和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重要,更重要的是因为”和”如樱花一般绚烂的映示了日本人的精神精髓.之所以提到”和”这个字,是因为笔者认为”绊”这个字与”和”同样举足轻重,同样是日本人的精神至高点,而且,”绊”与”和”不可分割,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依托.2、绊成为年度汉字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12日在日本京都清水寺宣布,寓意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与感情牵绊的汉字“绊”当选为最能反映2011年日本国情的年度汉字。

当天下午,根据惯例,由清水寺住持森清范在长1.5米、宽1.3米的纸上,用特大号毛笔写下年度汉字“绊”,以此表达对来年的祝福。

森清范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人们能认真地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在‘绊’的指引下珍惜当下,重建一个充满生机的国家。

”“经过今年的地震海啸,人与人之间的‘绊’被发现和重视,‘绊’代表充满勇气和希望的未来。

”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在阐述“绊”字当选的理由时说。

日本一些媒体认为,“绊”字代表了日本社会在地震后发生的显著变化。

近年来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加剧,日本社会人情淡漠的趋势在不断加剧,而在灾难之后,人们之间的守望相助使日本社会暖流涌动。

“绊”也入围了本年度日本流行语大奖的前几名。

NHK电视台也将今年红白歌会的主题定为“人与人之间的绊”。

3、绊与日本人(1)母亲的饭团幼稚园与饭团。

小孩进了幼儿园,他们的吃饭问题怎么办?这件事情难倒了无数的妈妈们。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学日本的妈妈,看一看他们做的爱心饭团。

说起日本饭团,估计大家都不陌生,这可是日本老百姓外出野餐或是午餐便当的首选食品。

而日本很多幼稚园,中午都不提供午餐,要求小朋友自己带便当,因此每天中午的便当饭盒就变成了各位妈妈展示手艺的小天地。

日本妈妈们每天都得早早起床准备,亲手做出各种图案可爱的饭团,这可是便当里的重头戏。

母亲的爱心饭团支持福原爱奔赴广州亚运。

2010年11月11日,日本乒乓球名将福原爱来到广州体育馆进行亚运会开始前的调整。

因为考虑到之前有德国选手怀疑因为食用了当地的猪肉导致兴奋剂检测呈阳性,日本男子代表队领队宫崎指出“将尽量禁止队员外出就餐”。

不过,福原爱赴广州之前,母亲千代女士为其制作了很多饭团子,因此,她不需要为吃什么而担心。

福原爱信心十足的表示“在乒乓球领域,如果能在亚洲力拔头筹就相当于在世界上取得领先地位。

因此,我一定会努力在本次亚运会取得好成绩的”。

其实,我们经常会在动漫或者电视剧中看到妈妈在给上学的孩子们准备饭团,不仅是幼稚园的小孩子,就是初中生高中生也都会带着妈妈做的饭团去上学。

这就是日本的“母爱”,这种母爱通过能够给孩子们带来能量的饭团体现着。

孩子们在学校的时候,便会想起妈妈,想起家。

这是一种独特的“羁绊”或者说是中文里的“牵绊”,这样一种联系让日本的每一个家庭都紧紧的团结在一起,让每个家庭更加和谐。

(2)下班后的聚餐日本男人下班之后绝对是不能回家的,否则会被家人和朋友认为没有本事瞧不起,每天下班都要以处室或部门为单位,结伴到公司附近的“居酒屋”(普通小酒馆)喝上几杯,以消除或减轻一天的劳累。

这些“居酒屋”主要销售日本清酒、啤酒或者低度烧酒,有些“居酒屋”也出售部分兑水的威士忌。

他们在这里可以毫无顾忌地尽情畅谈,其氛围和喧闹程度与中国国内的普通饭馆没有多大区别。

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下班后不一定要立刻回家,可以象日本人那样参加一些聚会,相互交流沟通一下,使心与心走得更近,即使遇到不愉快之事,也能通过沟通春风化雨,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和诣共处,日本人下班后喜欢去喝酒聚会,喜欢去咖啡屋,这样的习惯可以增加人与人交流的机会,这样的习惯也有它好的方面。

这就是日本公司内部的一种“绊”,通过工作后的这个小聚会,让大家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这和日本的“集团意识”很相似,但又有区别。

因为“绊”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而非无意识或者被迫的“集团”。

(3)新年贺卡每逢年末,日本邮局要投递的贺年卡就会多得让人抓狂,靠正式员工分拣发送根本忙不过来,必须找些学生帮忙才行。

日本的贺年卡有着强烈的官方色彩。

很多都是同一规格尺寸,由政府授权邮局在全国各地发行。

在日本除了私人之间互送贺卡外,商家的贺卡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社交功课。

日本流行这样一个说法:“一个公司如果能送出100张贺卡,那么业务便可维持下去;如能送出500张贺卡,生意就不用发愁了。

”除了统一发行的贺卡外,日本还有很多街头小店制作个性化贺卡。

客人可以现场拍照,然后将照片直接做到卡片上。

日本人一年要寄两次贺年卡。

第一次是每年12月28日以前。

因为过了这个日子邮局就不保证能在新年前寄到了。

过完元旦,日本人还要再寄一次,这是因为有漏掉的朋友寄来问候,必须补寄一张弥补自己的失礼。

这样一张小小的贺卡,虽然有“做作”之嫌,但是它让日本整个社会运作起来,让每个人都与这个社会发生联系,从而使得这个社会成为一个网一样的“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存在于一个自己的“绊”的世界里。

当然,在日本体现“绊”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这样无数个小“绊”,使得日本的家庭成为一个“绊”,使得日本的公司成为一个“绊”,然后由家庭公司,或者学校团体这样的“绊”构成日本的社会的“绊”。

可以说,日本,就是这样一个由“绊”而生的民族。

4、绊与歌曲日剧《极道鲜师2》的插曲,龟梨和也的SOLO曲。

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联系,扯不断的牵连。

歌词为龟梨和也所作。

先のことどれほとに考えていても无论怎麼思考,关于将来本当のことなんて谁にも见えない我们谁都看不清到底会怎样空白,心に何かがつまって脑中一片空白,像是什么卡在心中过ちばかり缲り返してた不断重复着错误一歩ずつでいいさこの手を离さずに一步一步的走,不要放开这只手共に歩いた日々がいき続けていいたら共同走过的那些日子永远铭记我心ボロボロになるまで引き裂かれていても即使心被撕裂即使精疲力尽狼狈不堪あの时のあの场所消えないこの绊那时那地与你的羁绊,永不会消失流れ行く时の中失わぬように不想在时间的冲击下,忘却擦れ违いぶつかった本当の気持ち自己错过又幸遇的真正的心情心に染みてくあいつの想いに对你的思念渗透我心出逢えたことが求めた奇迹祈求奇迹出现能与你相遇立ち止まりことさえ出来ない苦しさと无法停止对你的痛苦思念中中に见えた光繋がっていくから我总看见一丝光明嘘ついたって良いさ涙流していいから说谎也无所谓,洒泪也无所谓あの时のあの场所消えないこの绊那时那地与你的羁绊,永不会消失一歩踏みでいいさこの手を离さずに一步一步的走,不要放开这只手共に歩いた日々がいき続けていいたら共同走过的那些日子永远铭记我心ボロボロになるまで引き栄えていいでも即使心被撕裂即使精疲力尽狼狈不堪あの时のあの场所消えないこの绊那时那地与你的羁绊,永不会消失此外,还有很多唱“绊”的歌曲,如下:絆(中孝介の曲) - 中孝介の6枚目のシングル。

絆(エレフゔントカシマシの曲) - エレフゔントカシマシの38枚目のシングル。

絆(イケメン'ズの曲) - イケメン'ズの4枚目のシングル。

Rayflowerの曲。

シングル「イニシエ/絆」に収録。

亀梨和也のソロ楽曲。

修二と彰のシングル「青春ゕミーゴ」に収録されている。

ゕルバム絆(腐男塾のゕルバム) - 腐男塾(現: 風男塾)の1枚目のゕルバム。

ZANの3枚目のゕルバム。

絆-きずな- - 1998年公開の日本映画。

根岸吉太郎監督作品。

絆(映画) - 2007年公開の日本映画。

松生秀二監督作品。

絆(1980年のテレビドラマ) - 1980年にNHK「ドラマ人間模様」枠で放送されたドラマ。

絆(小杉健治) - 小杉健治の小説。

2002年と2006年にテレビドラマ化された。

絆(漫画) - 山川純一の漫画。

絆(テレビ東京) - テレビ東京開局45周年記念キャンペーンの名称。

ひぐらしのなく頃に絆- ニンテンドーDS用ゲームソフト在日本的歌曲里,歌唱“绊”的歌曲数不胜数,可见日本人对“绊”的重视以及喜爱。

人们爱的不仅仅是这个字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内在。

“牵绊,羁绊,友情,爱情,亲情”等等都在这个字里面。

5、绊与日本的将来“绊“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和很多传统文化一样在被人们的物欲横流的现代“欲望”吞噬着。

然后,经历了东日本大地震之后,人们再次觉醒,觉醒的是被遗忘在角落的“绊”。

这个“绊”承载着日本人的一切,这个“绊”也将是日本人走向未来的指向标。

震后,很多日媒报道,日本人对“绊”的感情再次被唤醒。

这意味着,日本人会再次像战后那样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为日本的复兴而奋斗。

不仅仅日媒这样报道,外国媒体也同样抱有相同观点。

笔者认为,日本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是一个摔倒了可以重新站起来,而起要漂亮的站起来的民族。

因此,日本人会用自身的“绊”,让这个重伤后的日本更加“元气”。

参考书目:《菊与刀》鲁思·本尼迪克特译者(编者):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等商务印书馆1990 年版《日本概况》江新兴、周洁、伍国春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一版,2007年重印),《しきたり》柳田昌子花田昌子编著国际日本与研究所(2004年12月1日第六次印刷)参考网站:/wiki/%E3%83%A1%E3%82%A4%E3%83%B3%E3%83%9A%E3%83%BC% E3%82%B8/search?word=%E6%97%A5%E6%9C%AC%E6%96%87%E5%8C%96&ssid=& from=&bd_page_type=1&uid=wk_1324565051_964&pu=sl@1%2Cpw@1000%2Csz@224_220%2Cpd@ 1%2Cfz@2%2Clp@0%2Ctpl@color%2C&st=1&wk=ix&lc=st本文由风铃付老师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