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徽因简介: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 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 “《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 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 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 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 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 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 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与梁思成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同时赴美攻 读建筑学。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新旧相兼, 郎才女貌,门第相当。他们在婚前既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 又遵从父母之命所结的秦晋之好。又因林长民是段祺瑞内阁 中的司法总长,梁启超做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 内阁的财政总长,所以说是门当户对。
3岁时的林徽因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 美攻读建筑学。
1924年9月,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 学院学习。梁思成在美术学院建筑系,因建筑系 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册在美术系。 但是她仍 。 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青年时期
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 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半年。 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同年, 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 建筑系。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 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 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 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 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徐后经人介绍认识了 已嫁做人妇的陆小曼很快两人就相恋了,陆小曼为了徐也跟 丈夫王赓离婚了。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 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 路人。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 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 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Biblioteka Baidu
总评: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 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 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 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 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诗中,就 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 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 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 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 千名人录》。
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用作大屋顶等传统形式 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 1954年6月,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
这是长眠着的徽因。
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林徽因墓。墓体由梁思成设计
林徽因感情史:
与徐志摩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 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 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 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 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 往。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 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 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称你为我的一切。 只要我一诚不灭,我就感觉你在我的周围 .......” ----泰戈尔
1941年,林徽因病中在四川南溪庄
1950年林徽因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并被任命 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提出修建“城墙公 园”设想。 1952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 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抱病参加设计工 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终于完 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1952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林徽因、梁思成翻 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 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应《新观察》杂志之约, 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 宫》《故宫》等一组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文章。
内容简介:
这是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记录。青 年时代,林徽因足迹踏遍欧美,成为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 她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一生留下 了许多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 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这是一部优美的动人的文学传记,以 细腻的笔触记述了林徽因女士的坚贞一生。
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 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 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 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与金岳霖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 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 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 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 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 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 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 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五十年代后期,林徽因已经去世,追悼会上,他为她写“一身 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 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担起了解 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 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林徽因的丈夫,中国著名建筑学家 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由于吴晗的言论,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其后不久, 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 士在欧美同学会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也发生了一次面对 面的冲突。随后,林徽因的病情急剧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 治。 1953年10月,林徽因当选为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 编委。被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
冰心:“她很美丽,很有才气。”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时, 更以为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 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 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计。"遍地狼烟中,中国最优秀的分子群体流亡在大西南。
人生最后的岁月: 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9首。同 年底,清华大学所在的北平郊区解放,解放军包围古都北平。 林徽因夫妇想到城内无数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也许 将毁于战火,忧心如焚,寝食不安。
1928年
新婚
古建考察时期: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 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 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 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大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 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 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 “天书”的解读。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与梁思成合作发 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 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 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
文学方面 在文学方面,林徽因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 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小 说《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集》(1985年)等。1931年3 月,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附近平房养病。先后发表诗《那 一晚》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 《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 篇小说《窘》,《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 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另有散文 《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流亡时期: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 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正当她要进行深入研究时, “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不久,北平 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1940年,她随梁思成的工作单 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 舍里。
林徽因的生平:
家庭背景:
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 1920年,与父亲合影 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早年经历:
1904年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 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 8 岁,移居上海,入 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920 年 4 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 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 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摩,对新诗 产生浓厚兴趣。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传
张清平/著
林徽因-一个旷世美丽的女人 一个才华绝代的女人 一个创造了沙龙又走出了沙龙的女人 组员: 毛洪淋
陈香
黄维飞 廖凯强 赵钒志 郑淑月 郭瑞环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 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 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 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 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 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有着很 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八宝山革命公墓创建于 1949年1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遵照 周恩来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众的指示,北京市人 民政府副市长吴晗受命建设革命公墓。在吴晗的领导下,北 京市迅速成立了公墓筹备组,吴晗亲自率人勘察,最终选址 在八宝山的护国寺兴建公墓。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八 宝山的护国寺改建为公墓,并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公墓定 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作为革命烈士的安葬之处。八宝 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设计,分 为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 是很多革命先烈最后的安栖之所。走在公墓里,吊唁那些于 民族于国家立下大功的英魂,犹如在和历史对话,感叹沧海 桑田,体会人间正道。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在病榻 上,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 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这个时期,她的文学作品不多, 在她若干诗稿中,迷惘、惆怅、苍凉、沉郁已代替了战前那 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的格调。诗中时时流露出了关怀祖 国前途、命运的情愫。
1938年,于昆明西山华亭寺
贡献与成就:
建筑方面 保护奈良古建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 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 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一家在 1937 年11月与1939年1月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三弟林恒 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