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基因工程简介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分别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器中。
以细胞核为外源基因受体的传统植物基因工程虽已发展趋于成熟并得到广泛运用,但仍存在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目的基因表达量不理想,同时转入多个基因时操作步骤过于复杂,所表达的原核基因必须经过修饰改造,因位置效应的影响需花费大量的精力筛选符合要求的转基因植株,环境安全难以保证等。
叶绿体转化系统的出现为克服这些困难带来了希望[1]。
叶绿体基因工程是以叶绿体基因组为平台对植物进行遗传操作, 通过一定方法使外源基因穿过细胞膜和叶绿体双层膜进入叶绿体, 在同源重组片段的介导下与叶绿体基因组之间发生同源重组, 以定点整合方式进入叶绿体基因组, 在其中转录、翻译并获得终产物的技术。
叶绿体基因组是120~160kb的裸露双链闭合环状DNA,通常由一对反向重复序列和大单拷贝区、小单拷贝区组成,以多拷贝形式存在,内部碱基分布不均匀,GC 含量为25%~38%,功能相关的基因多以“多顺反子”形式存在(刘良式,1998)[1]。
仅于二十多年前人们才提出叶绿体作为外源基因受体的可能性,但由于此新转化系统可超量表达目的基因,消除位置效应,并能有效防止目的基因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因而自问世以来迅速在多个领域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现已成功表达了抗虫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并已生产出具生物活性的人类生长激素蛋白。
1.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建立及发展1.1 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建立为减轻目的基因大量表达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叶绿体很早已成为外源基因产物的储存场所。
通过在目的基因5'端加上受体植物内源的导肽序列,利用核转化就可将基因的产物定位于叶绿体。
但这种方法首先要合成前体蛋白,然后在导肽的引导下穿过双层膜进入叶绿体,所经环节较多,且受核转化系统自身缺点的限制,因而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更为合适的表达系统。
1987年,Klein等人人建立了基因枪转化方法。
1988年Boynoton等首次用野生型叶绿体DNA转化了单细胞生物衣藻突变体(atPB基因突变体),使其完全恢复光合作用能力,标志着叶绿体基因工程的诞生。
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特点

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特点叶绿体基因工程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通过对叶绿体中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调控,可以实现对植物的遗传特性的改变。
叶绿体作为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具有自主复制、高表达能力和遗传稳定性等特点,因此成为了基因工程的理想载体。
叶绿体基因工程在农业、生物能源和药物生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高表达能力叶绿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基因副本,因此可以实现高水平的基因表达。
相比之下,细胞核基因工程常常受到基因拷贝数的限制,表达水平较低。
叶绿体基因工程能够通过调控叶绿体基因的表达来实现高效率的蛋白质合成,从而提高产量和纯度。
2.遗传稳定性叶绿体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其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中能得到保持和传递。
相比之下,细胞核中的基因常常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和体细胞重组现象。
叶绿体基因工程利用叶绿体自身的复制机制,能够确保外源基因的稳定遗传,从而增加了转基因植物的可靠性。
3.耐药性叶绿体基因工程通常利用了植物叶绿体中的耐药基因作为筛选标记。
通过引入耐药基因,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选择剂,筛选出获得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这种筛选方式相对简便,有效地排除了无法转化的植株,提高了基因转化的效率。
4.转基因传播叶绿体基因工程可以通过杂交或胚胎转移等方式将转基因特性传递给后代。
基因在叶绿体中的稳定遗传性质确保了转基因特性在后代中的稳定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某一物种或品系的大规模遗传改良,从而在农业生产和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叶绿体基因工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前景成为了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叶绿体基因工程有望在农业生产、生物能源和医药领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叶绿体基因工程是通过改变叶绿体中的基因组来实现特定目的的一种遗传工程技术。
以下是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几个主要特点:叶绿体基因工程具有高效的特点。
由于叶绿体在细胞中的丰富数量和进行自我复制的能力,叶绿体基因工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目标基因的稳定表达。
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植物是地球上的重要物种,它们不仅提供氧气和食物,同时也是人类生命垂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为植物研究和利用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
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使植物具有更强的抗病性、产量和抗逆性,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草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器官,它拥有自主繁殖和自主转录等特殊性质,因此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就是通过对草叶绿体基因进行定向改造,使其产生特定蛋白质或表现特定性状,从而实现对植物的基因改造。
具体来说,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草叶绿体DNA的转录和翻译草叶绿体的DNA结构比较特殊,它通常呈圆形而不是线性,而且可以自己进行复制和转录。
这就使得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与真核细胞不同,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转录和翻译系统。
2、DNA重组和转化DNA重组是指将目标基因序列与草叶绿体的DNA序列进行重组,并将其构建成一个适合草叶绿体内传递的载体。
转化是指将建立好的载体导入到植物的草叶绿体中,并利用草叶绿体自身的DNA重组能力,让其合并到草叶绿体DNA中,从而实现目标基因的表达和转录。
3、基因筛选和鉴定在完成基因重组和转化后,还需要对所得到的新品系进行筛选和鉴定。
这可以通过PCR扩增、Southern blotting或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来完成。
最后,通过植物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确认。
二、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很前沿和很有潜力的技术,在植物学、生物工程、医学和农业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具体来说,该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在农业种植领域中,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利用植物细胞的特殊性质,从而实现对植物基因的改造。
这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产量和逆境抗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烟草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

烟草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烟草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烟草种植业也是众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但是,烟草在种植和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使得对烟草的研究、改良和改进变得更加迫切。
因此,烟草的基因工程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烟草叶绿体是烟草细胞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器,它参与了光合作用和细胞的代谢过程。
近年来,研究学者们发现,烟草叶绿体也是进行基因工程的一个理想载体。
相比较细胞核,在许多方面,烟草叶绿体具有诸多优势:由于叶绿体基因足够短,很容易进行人工合成和改造;同时,叶绿体的遗传背景相对稳定,不易发生重组和变异等等。
目前,烟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在多个烟草品种中取得了一系列理想的研究进展。
例如,有学者已经成功地在烟草叶绿体中导入了血红蛋白(Hb)基因,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转基因烟草,这种烟草含有大量的Hb,可以用作人类血红蛋白的替代品,有一定的医疗作用。
同时,叶绿体还可以被用来制造许多其他种类的药物,也可以制造其他重要的生物制品,如抗癌药、疫苗和抗生素等等。
此外,由于烟草叶绿体的鲜绿亮丽,经常被视为一种有色素的细胞器,因此,烟草叶绿体也可以被用来制造一些能传递颜色的药物或染料。
例如,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发生中间产物的颜色和性质,此时烟草叶绿体就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载体。
因此,烟草叶绿体这一新型的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可以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也可以用于众多的工业制品生产。
然而,烟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烟草叶绿体选择性的转化和导入、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技术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前,烟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总的来说,烟草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因工程技术,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应用潜力。
虽然在实际应用方面尚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但相信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福祉。
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基因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叶绿体内的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与细胞核内的有很大的不同,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也有一定的特点。
本篇文章将简述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一、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叶绿体基因组又称为质体基因组,其结构在一些方面与细胞核基因组是相似的。
从结构上来看,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在10-20万个碱基对之间,其中大约100个基因编码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然而,与核基因相比,叶绿体基因组在DNA序列的复制和转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比如,叶绿体基因组的DNA串联重复序列(IR)结构是中央IR(LSC)和边缘IR(SSC)组合而成,形成了一个环形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叶绿体DNA的复制和转录方式与核DNA有所不同,例如DNA复制只在一个DNA末端开始,通过与另一个端呈Y型互相配对来终止;而且DNA转录产生的RNA不仅被翻译成蛋白质,还会组成RNA转移体(rRNA),与核内的情况非常不同。
二、叶绿体基因组功能的研究1.适应性进化叶绿体基因组在植物进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有趣的研究揭示了叶绿体基因组适应性进化的机制,揭示出哪些区域和基因在植物进化过程中受到了正或负选择的影响。
据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叶绿体基因组基因在趋近于荒漠的环境中发生了改变。
一些基因趋于缩小或消失,而其他基因则出现了正选择的改变,以便让植物适应更加恶劣的环境条件。
2.叶绿体基因编辑的研究叶绿体基因编辑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特定的DNA位点进行编辑,从而改变叶绿体内的特定蛋白质和RNA分子的表达和功能。
这个技术被广泛用于植物基因改良和生物学研究。
叶绿体基因编辑最早是靠通过叶绿体转化产生转基因植物实现的。
最近,一些研究者通过利用TAL型或CRISPR/Cas系统来编辑叶绿体基因组来实现属于叶绿体DNA的遗传改良。
这样的基因编辑可以改变叶绿体DNA序列和功能,从而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对环境的适应性中起重要作用。
叶绿体基因工程

叶绿体基因工程姓名:李茂华学号:20142356摘要: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和真核藻类执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在叶绿体中表达外源基因比在细胞核中表达具有一些独特优势。
叶绿体基因工程步骤类似核基因工程,叶绿体基因工程在提高植物光合效率、改良植物特性及生产生物药物等方面已得到应用。
尽管叶绿体基因工程还存在同质化难度高、标记基因转化效率较低、宿主种类偏少等问题,但作为外源基因在高等植物中表达的良好平台其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叶绿体基因工程应用存在问题叶绿体作为植物中与光合作用直接相连的重要细胞器,其基因组的功能也因此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882 年Straburger 观察到藻类叶绿体能分裂并进入子代细胞;1909年Baur 和Correns 通过在3 种枝条颜色不同的紫茉莉间杂交得出,质体是母本遗传的。
人们便开始对叶绿体遗传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
1988 年Boynton 等首次用野生型叶绿体DNA 转化了单细胞生物衣藻突变体(atPB 基因突变体),使其完全恢复光合作用能力,标志着叶绿体基因工程的诞生【2】。
叶绿体基因工程作为一种很具有发展前景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在植物光合作用、抗虫性、抗病性、抗旱性、遗传育种等方面都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 叶绿体基因工程概述1.1叶绿体简介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来源于古代的衣藻类原核生物, 含有双链环状DNA ( Manning , 1971 )叶绿体DNA 有IRA 和IRB 两个反向重复序列( 分别位于A 链和B链) , 两者基因大小完全相同, 只是方向相反, 它们之间有一个大的单拷贝区(largesingle copy region , LSC ) , 大小约80kb, 和一个小的单拷贝区( small single copy region , SSC )大小约20kb。
多数叶绿体D N A大小在120一160kb, 最大2000 kb ( 伞藻) , 最小85 kb ( 刺海松)。
叶绿体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

叶绿体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罗昌;黄丛林;张秀海;吴忠义【摘要】Chloroplastid transformation has lots of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nuclear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high-efficient expression of exogenous gene, lack of position effect or gene silencing and lower environmental risk. Several crop species have stably integrated transgenes conferring agronomic traits, including herbicide, insect, and disease resistance, drought and salt tolerance. The plant of transplas-tid is an ideal system for bioreactor. But, this advanced technology is also confronted with a number of challenges, such as low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ascertain regeneration systems and selection conditions of monocotyledon, sequence chloroplast genomes.%叶绿体转基因工程与核转基因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包括: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基因的原核表达形式,无位置效应和基因沉默现象,环境安全性好.目前已经有许多作物品种通过叶绿体基因工程获得了抗除草剂、抗虫、抗病、耐盐耐旱的特性.叶绿体转基因植物是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理想系统.但是叶绿体转基因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转化效率低、单子叶植物再生系统的确立与筛选以及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获得.【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4【总页数】4页(P11968-11971)【关键词】叶绿体;质体转基因;核转基因;生物反应器【作者】罗昌;黄丛林;张秀海;吴忠义【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8;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8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作物品种经过了转基因的改造。
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特点

3.4 再生稳定的转基因植株
目前常用的植物组织再生方式有 愈伤组织再生和原生质体再生。转化 外植体经脱分化培养诱导形成愈伤组 织后,再通过分化培养诱导生根、发 芽获得再生植株,将再生植株移栽土 壤就可长成可育的成年植株。再生系 统的遗传稳定性与再生方式、培养条 件、外植体的选择等有关。
4. 叶绿体转化较核转化的优越性
5.4 缺乏表达的组织发育专一性
叶绿体基因组的启动子中除了光调 控启动子具有组织专一性外,一般都没 有组织专一性,特别是发育专一性表达 的特性,而对于转基因植物来说,为了保 障不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提高细胞内物 质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常要求外源基因 能够具有可调控的组织或时间上的特 异性表达,表达调控元件的选择对外源 基因的高效表达至关重要。
最近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和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作为筛选标记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54缺乏表达的组织发育专一性叶绿体基因组的启动子中除了光调控启动子具有组织专一性外一般都没有组织专一性特别是发育专一性表达的特性而对于转基因植物来说为了保障不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提高细胞内物质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常要求外源基因能够具有可调控的组织或时间上的特异性表达表达调控元件的选择对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至关重要
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特点
主讲内容
1. 前言
5. 绿体转化存在的问题
2. 叶绿体DNA简介 3. 叶绿体转化的步骤
6. 叶绿体遗传转化的 前景展望
4. 叶绿体转化较核转化的优越性
1. 前言
1882年,Straburger观察到藻 类叶绿体能分裂并进入子代细胞; 1909年,Baur和Correns通过在三 种枝条颜色不同的紫茉莉之间进行 杂交得出结论:质体是母本遗传的。 这两项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叶绿体遗 传的研究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 l l:
操 纵 子
1 S £’J 2 4 S 5 " 6 - rl一 3 .5 - Sr
20 年 分 别 将 BTCr2 2基 因转 入 烟 草 叶 绿 体 , 者 可 01 y Aa 前
化过 程_ 1 。
1 9 年 , l a 验 室 用 BT 基 因 转 化 烟 草 叶 绿 体 , T 95 Mai 实 g B 蛋 白表 达 量 为 3 ~ 5 TS 。 Ko a于 1 9 P] t 9 9年 、 o a于 C s
叶 绿 体 中 , 能 相 似 的 基 因 常 常 存 在 于 同 一 操 纵 子 功
大 小 约 2 k 。 多 数 叶 绿 体 DNA 大 小 在 1 0 1 0 b 最 大 0b 2 ~ 6k ,
2 0 k ( 藻 ) 最 小 8 k ( 海 松 )1。 00 b伞 , 5b 刺 L ] 叶绿 体 基 因组 中 的 基 因在 漫 长 的进 化 历 程 中 , 许 多 转 有
叶绿 体 是 绿 色 植 物 光 合 作 用 的 场 所 , 源 于 古 代 的 衣 藻 来
类原 核生物 , 有双 链 环状 D 含 NA( n ig 1 7 ) 叶 绿 体 Ma nn , 9 1 。
是 因 为 叶绿 体 基 因 本 身就 有 巨 大 的 拷 贝 数 (0 0 1 0 0拷 50 ~ 00
46 9
遗
传 HE DI AS ( e ig 2 0 RE T B i n )03 j
2 5卷
转 基 因 植 物 的安 全 性 是 植 物 基 因工 程 的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问 题 。不 仅 从 理 论 上 , 践 中 也 有 许 多 实 例 证 明 了 这 种 情 实
30倍 ; c 0 Rok等 用 a d 基 因 转 化 番 茄 叶 绿 体 , 果 实 中 aA 在 有 高 达 0 5 TS 的蛋 白 积 累 , 明 了 叶绿 体 转 化 在 食 用 性 . P 证
摘
要 : 绿体是 植物细胞 中一种特殊 的细胞器 。自 18 叶 9 8年 开 始 , 们 认 识 到 叶 绿 体 在 植 物 基 因 工 程 中 的 特 殊 地 人
位 。叶 绿 体 基 因工 程 的 特 点 , 别 是 其 高 效 表 达 和 安 全 性 , 其 受 到 越 来 越 多 的 重 视 , 文 对 叶 绿 体 转 化 作 了较 为 特 使 本 全 面 的介 绍 , 括 其 优 势 、 法 、 途 及 不 足 等 内 容 。 包 方 用 关键词 : 物基 因组工程 ; 转化 ; 植 核 叶绿 体 ; 绿 体 转 化 ; 绿 体 基 因 组 叶 叶
18 8 2年 , ta u g r 察 到 藻 类 叶 绿 体 能 分 裂 并 进 入 子 S rb r e 观
移 到 了 核 中 , 留 在 叶 绿 体 中 的 基 因 是 功 能 必 需 的 一 些 基 遗
代 细 胞 ; 9 9年 , a r和 C re s 过 在 三 种 枝 条 颜 色 不 同 10 Bu orn 通 的 紫 茉 莉 之 间 进 行 杂 交 得 出结 论 : 体 是 母 本 遗 传 的 。 这 两 质
因 转 入 烟 草 叶 绿 体 中 , 烟 草 对 g y h st 使 lp o a e的 抗 性 达
叶绿体基 因组 小 , 原 核 生 物基 因组 相 似 , 作 简便 。 与 操 外 源 基 因 使 用 的启 动 子 和 终 止 子 是 叶 绿 体 特 异 的 ( : rn 如 Pr 、
Ab t a t: l o a t i n fs ca elor a n pln el. n e 1 88, ce ts s h v e l e is a v ntge n p a s r c Chor pls sa kid o pe ilc l g ni a tc l Sic s 9 S in it a e r ai d t d a a s i lnt z
中 图分 类 号 : 8 Q7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2 3 9 7 ( 0 3 0 - 0 9 —0 05 — 7220 )4 45 4
The I r d c i n o nt u u to f Chl r p a tGe o o l s ne Eng ne rng i ei
to c s t e c l r pls r n f rm a o i l dig isa v ntge m e h ds u e n f c s r du e h h o o a t ta se r n,ncu n t d a a s, t o , s s a d dee t. i K e o ds: l n e tc e gie rn ;nu l r ta sor a in; c o opa t h o o a t ta sor ton; c o opa t g n m e yw r p a tg nei n n ei g ce r n f m to a hlr ls ;c l r pls r n f ma i hlr ls e o
发 生 。
现 有 的 多 数 除 草 剂 都 是 通 过 抑 制 叶 绿 体 中 光 合 作 用 酶 来 杀 灭 植 物 [ , 叶 绿 体 中 大 量 积 累 某 种 除 草 剂 起 作 用 的 1 在 酶 , 以 提 高 植 物 对 这 种 除 草 剂 的 抗 性 , 允 许 使 用 更 高 剂 可 就 量 的 除 草 剂 , 更 有 效 地 杀 灭 杂 草 。 D nel 将 E PS基 来 a il等 PS
P s A、 s A、 p l ) 具 有 原 核 性 , 以 在 原 核 生 物 中 也 p b Tp b Tr s 6 , 所 可 以 表 达 。如 : a i l 用 E S S转 化 烟 草 叶 绿 体 时 使 用 D ne 在 l PP 1 S r NA 启 动子 [ , 先 在 E c l 中 检 测 了 载 体 P s - 6 R 1 首 . oi z— RD
认识并 利用 。
为 多 顺 反 子 转 录 单 位 , 些 转 录单 位 中基 因 的 排 列 顺 序 是 高 这
度 保 守 的[ 。 1 3
2 叶 绿 体 转 化 的 优 点
叶 绿 体 转 化 的 最 大 优 点 是 外 源 基 因 的 高 效 表 达 。这
l 叶 绿 体 简 介
g n n ie rn . tsh g fii t x r s i n a d s f t d e n a t c e r n r o tn e t . i p p r n e ee g n i g I ih e f e p e s n a e y ma e i b e ta h d mo ea d mo e i a cn e o t mp ra c o Th s a e — i
遗
传 HE EDI AS B iig 5 4 :9 ~ 4 8 2 0 R T ( ejn )2 () 4 5 9 ,0 3
专 论 与 综 述
叶 绿 体 基 因工 程 简 介
李宏 韬 , 淑 青 , 彦修 , 赵 赵 张 慧
( 山东 师 范 大 学 逆 境 植 物 重 点 实验 室 , 南 2 0 1 ) 济 5 0 4
疫 苗 的 生 产 中 的 可 行 性 _ 。其 优 势 为 : 1 减 小 了 哺 乳 动 s ()
况 确 实 存 在 , 且 主 要 是 通 过 花 粉 传 播 的 l , 将 很 大 程 而 1 这 度 上 限 制 转 基 因植 物 的 实 际 生 产 应 用 。 叶 绿 体 转 化 可 以 避 免 这 种 情 况 发 生 , 为 绝 大 多 数 高 等植 物 的 叶 绿 体 是 母 本 遗 因 传 的 , 粉 中不存 在外 源基 因_ 花 1 ” 。 虽 然 来 自野 生 种 的
LIH o g Ta , AO h — n ZH AO n Xi ZHA NG i n — o ZH S u Qig, Ya — u, Hu
( y L bo a t te s a t , h n o g No ma n v r i J n n2 0 1 , h n ) Ke a f S l S r s Pl n s S a d n r lU i est y, ia 5 0 4 C i a
甚 至 有 报 道 外 源 蛋 白积 累 达 4 T P以 上 。 O S
收 稿 日期 : 0 2 2 0 —0 — 2 ; 回 日期 : 0 2 l — 1 5 0修 2 0一 2 1
作 者 简 介 : 宏 韬 ( 9 9 )男 , 族 , 东 淄 博 人 , 读 硕 士 , 业 方 向 : 物 发 育 遗 传 李 17一 , 汉 山 在 专 植 通讯作者 : 张 慧 ( 9 4 )男 , 授 , 士 导 师 , 业 方 向 : 物 发 育 遗 传 。 16 一 , 教 博 专 植
5 mmo/ 比 野 生 型 烟 草 高 1 lL, O倍 ,0 稳 定 遗 传 , 基 因 10 无
“ 逸” 象 l 。 逃 现 1
322 .. 抗 虫性
E S S的效 率 , 用 于 烟 草 叶 绿 体 的 转 化 , 到 抗 除 草 剂 PP 才 得 Glp o ae 高抗 烟 草 植 株 , 可 稳 定 遗 传 , 化 了 载 体 优 y h st 的 并 简
贝/ 细胞 ) 下 表 列 出 了 几 种 外 源 基 因 在 叶绿 体 转 化 和 核 转 化 , 中 表 达 丰 度 的 比较 :
DNA有 I 和 I B两 个 反 向重 复 序 列 ( 别 位 于 A 链 和 B RA R 分 链 )两 者 基 因 大 小 完 全 相 同 , 是 方 向 相 反 , 们 之 间 有 一 , 只 它 个 大 的 单 拷 贝 区 (ag ige cp e in L C) 大 小 约 1 es l o y rgo , S , r n 8 k , 一 个 小 的单 拷 贝 区 (ma igecp e in S C) 0b和 s ls l o yrgo , S , l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