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

合集下载

艺术构思的三个环节

艺术构思的三个环节

艺术构思的三个环节
艺术构思通常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 创意生成:这个环节是艺术构思的起点,旨在产生新颖的创意和想法。

在创意生成阶段,艺术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灵感搜集、观察和探索等活动,以获得创作的初步想法。

2. 内容策划:一旦有了初步的创意,艺术家需要进一步策划和规划作品的内容。

这包括确定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符号和意象的选择,以及艺术形式和媒介的决定。

内容策划阶段要考虑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

3. 创作实现:在内容策划的基础上,艺术家开始实际创作作品。

这包括选取适当的技术和表现手法,运用色彩、线条、纹理、形状等元素来表达创意和传达情感。

创作实现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作品,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这三个环节相互关联,构成了艺术构思的过程。

创意生成提供了灵感和想法的基础,内容策划为作品的结构和意义提供了指导,创作实现则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艺术作品。


术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创意、想象力和技术,以实现他们的艺术愿景。

概述艺术构思的过程

概述艺术构思的过程

概述艺术构思的过程
形成作品整体构架、设计具体艺术形象和安排情节的演变,这三个步骤是紧密相连而难以分解的,并不一定有先后次序。

(1)形成作品整体构架。

艺术构思有时可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有时则可能是“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作家最初往往先对作品整体面貌有个大致设计,形成一个大体轮廓。

其实写诗也是这样。

好诗一般都不是一字一句想出来的,而往往是先有整体情景安排然后再形成具体的诗句。

(2)设计具体艺术形象。

如在叙事作品中,人物的的肖像、衣着、动作、性格如何,甚至有何癖好,都应有详细的构想。

作家首先注意的是人物的某种特征,然后再围绕这一特征来想象他的言行举止。

当然,最初设计的人物形象及命运有时会随着创作上的深人而发生较大变化,甚至是根本性改变。

(3)安排情节的演变。

在叙事作品中,当人物形象已经有了大致眉目后,所要做的就是让他行动起来,即场面与情节的形成。

在情节构思中作家最为关心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本身是否合情合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情节是否能够与他所设计的人物的性格相吻合的问题。

在最初构思中,故事情节已有了大致的梗概,这时则需要填补细节了。

故事情节的突然改变也是常有的事情:作家改变初衷以一种新的方式安排情节。

浅谈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与思想

浅谈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与思想

一、艺术创作中的构思、过程与思想的性质一幅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诞生,其中重要的因素有巧妙的设计构思、坚持的过程与能恰当地把握的灵感,从而使创作者有了生动的创作思维。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巧妙的构思,长期的创作素材和经验的积累,创作思维的拓展,产生了丰富的艺术创作思想,这些是成功开启艺术创作大门的钥匙。

艺术家创作思想的生发过程是艺术家不断琢磨的过程,依靠创作者自身的经验和瞬间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

突发的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家创作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其生活经历和对事物与社会形态的理解,具有偶然性。

突发的奇妙感受,非物质所形成的非自觉性,贯穿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就是艺术家在思索、探究无果之后,在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由社会生活的外部条件触发的,经过反复地构思、坚持不懈地探索,在大脑中形成的新想法。

柏拉图曾说过:“灵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天国和上界事物难得的回忆和关照,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是谁,都将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

”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与思想中的灵感都来源于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

艺术创作过程中巧妙的设计构思,所搜集的丰富的创作资料,使艺术家产生了更多的灵感。

从思想到作品的构思过程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彰显了艺术家的艺术倾向及其所熟悉的探索语言,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源泉。

二、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不断思索和瞬间的感悟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突发性灵感,来自其对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事的不断思索和在生活中所积累的成长经验。

所谓人生苦修,是在磨炼中顿悟而得,才有了巧妙的艺术构思,从平时积累的创作资料中产生了新思想,这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复杂过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间的获得,必须经由“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难过程。

产生灵感是完成复杂创作过程的基础,“蓦然”间的欢喜尤为珍贵。

如,笔者在2013年9月创作了作品《释迦牟尼系列》,由于天时、地利的结合,笔者从小生长在甘肃敦煌这座神秘的城市中,自懂事起就接触了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渐渐地对壁画产生了莫大的热爱,开始临摹壁画。

浅谈艺术创作的过程

浅谈艺术创作的过程

浅谈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

1、生活积累阶段
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

作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收获物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

这一阶段,艺术家“一直在进行审美认识活动在进行着潜创作,这就使得创作的审美认识正在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

2、创作构思阶段
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的组合与衔接。

创作构思很复杂,画家、诗人一眼瞥见一处优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时,完成了一幅画或一首诗的构思;而作家、剧作家在提笔写作时,新的情节、人物、细节仍会汩汩而来,即构思依然在进行;而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则更是构思。

3、艺术表达阶段
艺术家这一阶段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始于艺术家以其心灵拥抱了某一个视觉形象、一段经历、一次遭遇、一条消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

画家列宾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褴褛的纤夫,而一下产生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灵感;毕加索从民间制
陶艺术中获得创作灵感,而由这些灵感创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个艺术。

简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简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简述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是一项充满创造力的活动,通过艺术家的努力和灵感,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包括灵感的获得、构思、实施和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不断地进行思考、实验和创新,以达到实现他们的艺术目标的目的。

首先,艺术创作的过程始于艺术家的灵感的获得。

灵感可以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自然景观、情感体验或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等。

艺术家通过观察、感受和沉思,从中获得灵感的火花。

这个创意的来源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隐晦的,艺术家需要通过自己的感知和经验来理解和诠释。

其次,艺术家在获得灵感之后,开始对创意进行构思和策划。

他们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选择合适的媒介和形式来传递信息。

艺术家可能会进行素描、草图或其他形式的预备工作,以便更好地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现实。

在这个阶段,艺术家需要思考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因素,以将他们的想法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然后,艺术家将开始实施创意,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这个过程涉及到材料的选择与准备,技巧的运用和实践。

艺术家可能会使用画笔、相机、雕刻刀或其他工具来创作他们的作品。

他们会使用颜料、布料、石料或其他材料,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在实施的过程中,艺术家可能会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以使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最后,艺术家将完成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展览、演出、出版等方式进行。

艺术家会精心策划和准备展览或演出的场地,以确保观众能够充分地欣赏到他们的作品。

在呈现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考虑如何最好地展示他们的作品,以及如何与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总的来说,艺术创作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艺术家通过不断的思考、实践和反思,从灵感到创作再到呈现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艺术创作的过程需要有创造力、技巧和耐心,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灵感,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观众能够感知和欣赏的艺术作品。

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家能够与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激发观众对美的思考和感悟。

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例子

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例子

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例子
艺术创作通常分为三个过程:生活累积、艺术构思和艺术展现。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生活累积阶段:艺术家深入观察、感受和思考生活,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观察力和灵感。

例如,作家会通过观察人们的生活、语言和行为来积累写作素材。

2. 艺术构思阶段:艺术家在长期积累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并萌发创作的欲望和动机。

例如,画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时,可能会灵感涌现,构思出画作的主题和风格。

3. 艺术展现阶段:艺术家通过特定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将构思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例如,作家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描绘人物,画家通过色彩和线条展现画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从灵感到实现的全方位解析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从灵感到实现的全方位解析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从灵感到实现的全方位解析艺术创作是一个多元化、富有创造力的过程,它融合了灵感的迸发、构思的形成以及最终作品的实现。

在这个全方位解析中,艺术家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和决策,以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真实的艺术作品。

本文将深入探索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探讨灵感的来源、创作的构思过程以及作品的实现。

一、灵感的迸发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往往始于一次瞬间的灵感迸发。

这个灵感来源于他们对于生活、自然、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观察、思考和感悟。

艺术家通常会对某种事物或者情感产生强烈的连接和共鸣,这种连接往往是非常主观和个体化的。

灵感可以来自于一段音乐、一幅画作、一本书籍、一次旅行,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

艺术家需要时刻保持对灵感的敏感,他们通常会有一种特别的感知能力,能够从周围的环境中捕捉到那些瞬间、微妙的触动。

当灵感迸发时,艺术家通常会立刻记录下来,无论是通过摄影、素描、文字还是其他形式的表达。

这个过程类似于一个抓住灵感的捕捉的过程,因为灵感往往是飘忽不定的,稍纵即逝。

二、构思的形成一旦艺术家捕捉到灵感,他们将进入到创作的构思过程。

构思是将灵感转化为可实现的创作想法的过程。

艺术家会对灵感进行反思和推敲,尝试将其融入到创作的整体概念中。

这个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想象力的发散,还需要艺术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往往会进行各种尝试和实验。

他们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材料、技术、风格,来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在构思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对自己的创作目标和审美取向有清晰的认识,以便能够更好地塑造出他们所期望的艺术形象。

三、作品的实现艺术家完成了构思之后,接下来就是作品的实现阶段。

实现作品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

他们可能会利用绘画、雕塑、摄影、音乐创作、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将抽象的创意转化为有形的艺术作品。

在实现作品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做出各种决策,比如颜色的选择、线条的运用、构图的布局等等。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是一种创新的表达形式,通过艺术家的感知、思考和表达将创意转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过程包含了多个阶段,从灵感的萌芽到最终艺术品的完成,每个阶段都充满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灵感的萌发艺术创作的开始往往源于灵感的萌发。

灵感可以来自于艺术家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受,也可以来自于内在的情感和体验。

艺术家通过细腻的感知和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独特的灵感,并将其转化为艺术的创作动力。

二、构思与策划在灵感的基础上,艺术家开始进行构思与策划。

艺术家会思考如何将灵感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通过分析、整理和归纳,逐渐形成创作的蓝图。

在这个阶段,艺术家需要考虑作品的主题、形式、色彩等方面的表达方式,为后续的创作奠定基础。

三、材料的选择与准备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材料对于作品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

艺术家会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选择不同的材料,如绘画中的颜料和画布、雕塑中的石材和金属等。

在准备阶段,艺术家会针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适用性。

四、实践与实施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艺术家开始着手实践与实施。

无论是绘画、雕塑、摄影还是装置艺术等,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手工技艺和审美观念,逐步将构思转化为作品的实体。

在实践与实施的过程中,艺术家可能会经历反复的修改、调整和完善,以确保作品能够准确地表达其意图和主题。

五、审美的评判与调整艺术作品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艺术创作的终结,相反,在作品完成之后,艺术家还需要进行审美的评判与调整。

艺术家会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和思考,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作品进行审美上的调整和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接受不同的观点,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六、作品展示与分享最后,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与分享。

艺术作品透过展览、演出、出版等方式面向观众或读者,让更多的人欣赏和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艺术家通过作品的展示和分享,与观众展开心灵的对话,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绘画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
本文要探讨的是绘画艺术创作构思的性质和形式,这个问题是古人相当重视而今人相对漠视的一个学术问题。

在今天的绘画活动中,关于创作构思状态的研究、使用和描述,已是少有人谈及。

剩下的只有技法、笔法。

就连水墨丹青是怎样完成了由想象到意象、由意象到形象这个连续变轨的制作过程,似乎也不太有人关注。

有质无形的构思过程
艺术创作的构思,肇始于想象。

想象的本质是“无中生有”,往往是一句话、一个题目、一缕情感、一个物象甚或是什么都没有,都可能成为“想象”的动力源。

而想象一旦依据某种“暗示”活动起来,就马上进入一种完全的自由状态。

想象的飞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到达千年之前。

万里之外。

其速度和质量完全是随心所欲,纵横六合。

如果没有想象。

就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震人心魄的诗句了。

这种想象运用到创作构思上,要受“情”和“志”的统辖。

“情”是感觉。

是创作者的个性。

“志”是心志,是思想。

想象要受思想的统辖,才能够使想象在主题的范围内飞腾,不是胡思乱想。

想象必受了个性的影响,因而形成创作者个人的风格。

想象既然要受个性及思想的统辖,那么把想象运用到构思和创作上去。

这种思维活动就是有意识、有目的、有主题、有轨迹的一个过程,因而是有质的。

文学与绘画,道之同源,多可互通。

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曾这样描述构思活动:“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平?故思理为妙,与物游。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章》)构思的奇妙,使得精神能与外物相交接。

而外物则是靠耳目来接触,是有形有质的存在,而构思本身却是有质无形的一种活动过程。

说它有质,是因为它能够根据想象去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思维过程,并使之转化成为一个有个性有情感的艺术作品。

说它无形,是因为这种构思活动只是一种潜意识活动,是毫无形体可以临摹的。

“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章》)。

想象开始活动,各种各样的想法纷纷涌现,要在杂乱无章的构思中把那些无序的念头整理得中规中矩,要在虚空中去刻镂那些尚未成形的艺术形象。

质也好,形也好,都只是构思者的一种虚拟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很难用语言文字来作出如实的描述的。

尽管如此。

这种构思中的想象活动。

却是艺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创作: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

无质无形的转化过程
构思,启动了想象。

想象,充满了构思的全过程。

但想象不是构思的目的,构思的目的是要完成对想象的定位、选优和组合配置。

只有这样。

创作构思才能由初级想象升华为带有创作灵感的初级意象,初级意象再经过创作者的艺术加工,最终成为一个艺术形象。

由想象到意象这个转化过程的速度和质量,决定着创作者艺术才思的迟速异分。

这个转化过程,是无迹可寻的。

虽然由无象到有象的转化是由构思者主持掌控,却是无质无形的。

譬如气之成云,水之成波。

很有点水到渠成、自然升华的意思。

尽管这个过程是无质无形的,但始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催化生成作用的是创作者的才识学养以及他所构思的主题。

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有一首题为《画竹》的诗:“四十年间画竹枝。

日间挥洒夜间思。

剔尽冗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后世许多习画者在诠释此诗时曲解者甚众。

其中,“日间挥洒夜间思”一句,大多意为“白天观察竹子,晚来作画”。

唯独没有想到“挥洒”是运笔。

而“思”是构思想象。

由“挥洒”而“思”。

正是创作或再创作时想象思维快速扩散又快速收束,然后转化为创作题材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转化过程的“无形”自不必说了,说它“无质”,是因为其“质”完全为转化后的“意象”或“形象”所掩盖而不易察知。

这正如一个作画者在创作的全过程中触手可及的,不是到处飞腾的想象而是有形有质的技法、线条、色彩、布局等,而这些有形之物的出现乃至组合配置,又有哪一点不是由构思想象生发、转化而来呢?《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是抽象的,一般的意义或法则,“器”则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或意象。

只有去体会阐发具体个别事物中的一般意义,才有可能从本质上建立道德与审美的联系。

想象。

本就是捉摸不定的,想象的转化更似乎是在于虚实之间,有无之中。

有质有形的创作过程
评价一副画作,总要看其笔法,布局,从有形有质处人眼。

这自然无可厚非。

可就是那些有形有质的画面的构图合成、明暗虚实以及有笔和无笔的映衬所产生的效果体现着创作者构思之巧妙与想象之高远。

正因为有“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这样的情结,才使得观者除了欣赏笔法技法之外更有广阔的想象余地。

一幅作品,不仅要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想象,更要给观赏者留有想象的余地,否则,与照片无异。

这样的这些无形无质之作的相互作用,是决定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的重要因素。

精神因其同物象接触而产生变化了的情思。

物象用它的形貌来引发了创作者的想象,使得创作者的感觉产生了或感性或理性的一些反应,并以这种反应来形成转化、过渡乃至选优,最后完成他所想要完成的创作构思。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过程,我们叫做“创作”。

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只讲技法而不讲想象是个严重的失误。

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有质的,可偏偏艺术家的灵性才气却从来都是有质有形的,如果没有了艺术家的想象力,还会有艺术吗?让构思想象力的研究和使用走进艺术教育。

特别是绘画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才不致于失去灵魂!
“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创作,需要写生,需要联想,但好的作品永远离不开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