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19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
□小学
2,学科:历史
教学课题: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课题:俄国、
了解:俄国 1861 年改革背景及内容,日本明治维新背景及内容 掌握:俄国 1861 年改革及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三、 教材分析
高杉晋作
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 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川 长崎
大久保利通
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信仰。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 “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 统治基础。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 人们感觉到旧有制 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 大名(藩地诸侯) 、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 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1853 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 岸的浦贺,把美国总统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德川幕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 。1854 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 ,又名《神 奈川条约》 ,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 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日本封建阵营 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革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有吉 田松阴、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横井小楠、大村益次郎等 ,主要集中在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师总结:改革最有利于资产阶
级。
教师过渡:对这次改革你是怎样评价的呢?
3)改革后---大道行思教师介绍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
问题:请你根据评价方法对这次改革进行评价?
2)改革中----寻道图强
以表格形式出示改革内容
问题:改革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情景加藤对这次改革的看法
问题:改革产生了什么作用?改革使加藤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情景加藤看到的变化
问题:依据情景分析加藤的生活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3)改革后---大道行思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勾画出要点,识记要点,
学生自主做题。
学生思考,展示答案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作出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改革的作用,展示答案。
学生观察情景图片,思考问题并展示答案。
学生回答
学生分析
学生记忆巩固新知识
学生做探究练习题
教师过渡:从加藤的变化中分析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问题: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影响如何?
4)分析日本的两次改革
教师出示比较表格
教师总结
5)出示明治维新知识梳理
练习巩固
反思完善1、分析两个国家改革的相同点
2、做探究练习题巩固
3、课堂小结
4、体验中考
5、感悟升华
学生思考填写表格
学生做题、展示
教学札记。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实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

余。
探究主题2
日本明治维新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
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 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三
【探究思考】(1)识读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 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存在着哪些危机。 【参考答案】内忧:幕府的专制统治激起人民反抗,国内阶级
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但同时两
国都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探究主题1
俄国废除农奴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改革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奴自
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在审查 改革方案时,他又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 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3)条件:部分中下级武士成功推翻幕府统治。
2.改革
人物
开始
1868年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改革
废藩置县 “_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 土地买卖 ,引进_________ 西方技术 ,鼓励 允许_________ 近代工业 措施 发展_________ 文明开化 提倡“_________”,即向欧美学习,努 教育 力发展_____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_____________
3.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 ,摆脱 (1)积极影响:由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_____________
半殖民地国家 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了沦为_____________
(2)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 军国主义道路 。 的_____________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俄国、日本历史的转折》课件

自由的农奴在解放时,
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
净了。
-----列宁
时间: 1861年
1861
俄 国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内容: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年 改
农奴在获得自由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 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快份地。
革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企 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 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力发 展教育。
藩:大名的世袭领地。
县:由中央任命官员 管理的行政区域。
允许土地买卖。图为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向欧美学习. 图为日本政府 派使团出访欧 美。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
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技术 发展近代企业 ,
提倡“文明开化”, 即向欧美学习 大力发展教育,
实行征兵制, 建立近代化军队
时间: 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
明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治
维
内容:
新
1、加强国家统一;
作用: 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提高国民素质。
意义: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 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 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 洲第一强国。
1、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 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英国、美国、法国。 2、这几个国家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 本主义道路的? 英、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通过民族解放运动
1、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 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 本史实。 2、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 件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 现象的能力。 3、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 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 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1.知道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2.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1.俄国1861改革的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________;…(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________这份土地。
2.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1).政治上,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___________。
、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阅读教材,探究学习主题:(1)仔细阅读教材,深入感知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2)解读日本明治维新:每一场改革都有其特定的背景,都会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材料二:明治天皇政府改革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材料三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
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引发了日本历史的改革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内容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废藩置县”的目的是什么?哪条内容最有利于日本的长远发展?3.材料三的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活动三:回顾教材,落实中考考点:(1)卡片一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卡片二的内容出自哪一文献?(2)两卡片中奴隶的解放,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什么有利条件?【检测反馈】()1.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不同之处是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废除了农奴制度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改变了社会性质()2.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①明治维新②罗斯福新政③美国南北战争④俄国1861 年改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3.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道C.避免国家分裂 D.反抗殖民压迫()4.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相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5.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能体现这次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一项措施是A.废藩置县B.废除行会制度,引进西方技术C实行义务教育D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巩固提升〗()1.下图中的三股潮流组成了l9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引发这三股潮流的最主要因素是A.工业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C.殖民扩张与掠夺D.经济的全球化()2.“明治政府仿照欧美,设立新式学校,提倡学习欧美文明,盖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的日本发型。
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

A.1860年 C.1868年
B.1861年 D.1869年
6.如果请你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像, 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他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 B.他领导了宪章运动 C.他颁布了《法典》 D.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7.1862年的俄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②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土地
实施者:代表贵族地主利 益的沙皇。
改革的局限
材料一: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 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 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1.材料一列宁为何这么说?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亚历山大在改革中尽量维护贵族、 地主的利益,致使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在客观上产生的最 重要的历史影响是: A.消除统治危机,维护了沙皇统治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增强俄国实力,摆脱了落后状态 D.解放农奴,缓和了阶级矛盾
5.沙皇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 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
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材料中“废除农 奴制度”是在:
6.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①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改革;
②作用: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 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③局限:1861年的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 大量的封建残余。
实战演练:
1.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案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进程(一)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内容、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德、日,这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两个模式:一个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一个是自下而上的革命。
所以英法美国是一条路,俄德日是一条路。
我们先来看一下俄罗斯,俄国的1861年改革。
废除奴隶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它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还是这个,没有别的,市场和自由劳动力的问题。
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
因此度造成了国内市场狭小,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里自由劳动力严重缺乏,资本主义无法进一步向前发展。
加上农奴起义不断,威胁统治。
所以统治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必须进行改革。
1861年的改革,第一个是自由,农奴从法律上成为了自由人。
自由人的意思就是你不再依附于某一个地主,你想离开土地,你可以去自由流动。
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就有了劳动力。
第二个就是份地。
你不但自由了,而且在你自由之日起,你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是这块地你必须要出钱去赎买,高价赎买。
大家可以想一下,原来土地是地主的,现在要分给农民,如果你是一个地主,你的农奴自由了,你会把你的什么地卖给他呢?最次的地。
你把这样的地卖给他,还能拿到一磊笔钱,对地主来讲,这个作用相当大。
但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你想,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法进城大工,所以他工业发展速度照样还是缓慢。
(二)日本明治维新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世纪中叶,有个美国人叫偑里,他率领四艘蒸汽铁甲舰侵略了一个东方国家,迫使这个国家开放通商口岸,签订了不平等的《安政条约》,美国在这个国家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和治外法权。
从此,这个国家遭殃了,其他西方国家列强接踵而至,也强迫这个国家签订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
故事说到这里并不奇怪,无非是一场鸦片战争的翻版,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国家不但不仇恨他的敌人,反而为他的敌人树碑产传。
在当年偑里登陆的地方竖立了一座偑里登陆纪念碑。
当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态出现。
第19课 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转折

学习难点的点拨
通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1861年 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废除了农奴制,解放了农奴,有 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废除农奴制法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哪些条件? 有 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 利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于 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 了大量有自由身份的 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资 们的生活; 本 (2)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主 但必须以高额的赎金赎买 高额的土地赎金大多 数转化为发展资本主 义 这块份地。 义工商业的资金。 的 发 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展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1861年改革 封建社会 日本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社会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B.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都向欧美学习, 大力发展教育 D.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世界大事比较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俄国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二两国的改革有何局限性?(2分) (3)上述材料中提到的中外改革向世人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材料一:1856年,沙皇……在对莫斯科的贵族和地主一次讲话中 指出“现行的农奴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农奴自下而 上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 农奴为好。” 他后来又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 只 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 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材料二:……年,沙皇……在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 做到了。” 材料三:列宁在评价这次改革时说“农奴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 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1.材料中的沙皇是谁?所说的改革开始于什么时间?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废除农奴制有哪些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共几课时
1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意义,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使学
生了解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性转折。
2、通过引导学生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和历史事件的能力。(一分为二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主动参与;分组讨论-探究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两次改革的资产阶பைடு நூலகம்性质;
2、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两次革命的积极性和局限性;改革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出示《时局图》: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曾多次侵略中国,这其中就包括了俄国和日本。其实,在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也跟中国一样,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但是后来,他们却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其中,经历了什么历史转折呢?(出示、课题)
三、明治维新的背景
出示有关材料、图片、视频
1、背景:①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里,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②西方列强入侵,激化国内矛盾
③武装倒幕
2、内容:(四个方面: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军事)
(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内容的作用)
3、讨论:
有人说:“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划出重点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
讨论、回答
通过图片、材料、视频等获取有效信息
划出改革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看法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
发散思维,进一步认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道理。
板书设计: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二、日本明治维新
1、根本原因:1、根本原因
2、内容:2、内容:
3、评价(积极性、局限性)3、评价(积极性、局限性)
4、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代入角色讨论“农民、贵族地主、工厂主、亚历山大二世”对改革后的感受
出示相关图片、音乐、材料
得出结论:改革的局限性: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过渡:我们了解了俄国1861年改革,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日本,看看同一时期的日本发生了什么转折性的历史事件?
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
1、出示:农奴的生活图片;
1858-1861年农奴暴动的数据;
俄国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结论: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出示材料:“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倒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奴。”――亚历山大二世
问:“农奴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
“自上而下解放农奴”又指什么?
二、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评价(P117)
1、分析每项内容的作用,引导学生得出改革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评价改革的进步性。
3、出示材料:“请诸位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
问:从上述材料可看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摆脱农奴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统治
引出明治维新的局限性: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4、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性质、积极性、局限性)
四、简单点拨:以戊戌变法的失败为例,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
五、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学评》第19课
通过观察图片、图表、材料等,说出农奴的处境,归纳改革的根本原因
思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