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摩擦色牢度标准测试方法
绒布色牢度测试方法

绒布色牢度测试方法
1. 干摩擦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通过在绒布上施加干摩擦来测试颜色是否会褪色。
测试时,可以使用白色棉布或绒布,在一定的压力下对绒布进行来回摩擦。
然后观察棉布上是否有颜色的转移,以及绒布上颜色的褪色情况。
2. 湿摩擦法,这种方法类似于干摩擦法,不同之处在于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湿润的棉布。
湿润的条件可以模拟绒布在潮湿环境下的情况,从而更贴近实际使用环境。
3. 汗水测试,这种方法是模拟绒布在人体汗水浸泡下的情况。
将绒布样品浸泡在模拟的汗水中一段时间,然后观察颜色是否会渗出或褪色。
4. 水洗法,将绒布样品置于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手轻轻揉搓,观察水中是否有颜色渗出,以及绒布颜色的褪色情况。
5. 干燥摩擦法,在绒布上施加一定的压力后,使用干布或棉布进行摩擦,观察颜色是否会褪色或者渗出。
以上就是关于绒布色牢度测试方法的详细介绍,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绒布在不同条件下的色牢度情况,从而更好地选择和使用绒布产品。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最新国标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各类纺织品耐摩擦沾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由各类纤维制成的,经染色或印花的纱线、织物和纺织制品,包括纺织地毯和其它绒类织物。
本文件包括两种试验,一种使用干摩擦布,另一种使用湿摩擦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1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51-2008,ISO105-A03:1993,IDT)GB/T6151-20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通则(ISO105-A01:2010,MOD)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6529-2008,ISO139:2005,MOD)GB/T3372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棉摩擦布(GB/T33729-2017,ISO105-F09:2009,MOD)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将纺织试样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评定摩擦布沾色程度。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通过两个可选尺寸的摩擦头提供了两种组合试验条件:一种用于绒类织物;一种用于单色织物或大面积印花织物。
5设备和材料5.1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具有两种可选尺寸的摩擦头做往复直线摩擦运动。
5.1.1用于绒类织物(包括纺织地毯):长方形摩擦表面的摩擦头尺寸为19mm×25.4mm。
摩擦头施以向下的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动程为(104±3)mm。
注1:使用直径为(16±0.1)mm的摩擦头对绒类织物试验,在评定对摩擦布的沾色程度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是由于摩擦布在摩擦圆形区域周边部位会产生沾色严重的现象,即产生晕轮。
对绒类织物试验时,使用5.1.1所述的摩擦头会消除晕轮现象。
对绒毛较长的织物,即使使用长方形摩擦头评定沾色时也可能会遇到困难。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
一、操作步骤
1、试样准备:将被测染色织物按经向或纬向为长度方向剪取不小于5cm×20cm 的样品;另外剪取5cm×5cm的纯棉漂白平布用于试验仪的圆形摩擦头。
(当测试有多种颜色的纺织品时,应细心选择试样的位置,应使所有颜色都被摩擦到。
若各种颜色的面积足够大时,必须全部取样。
若被测纺织品是纱线,将其编结成织物或将纱线平行缠绕于与试样尺寸相同的纸板上,并保证试样的尺寸不小于5cm×20cm)。
2、摩擦方法:
(1)干摩擦牢度测定
将试样固定在试验仪的底板上,使它的长度方向与仪器的动程方向一致,用夹紧装置把试样压紧。
将5cm×5cm的干漂白平布固定在摩擦头上,经纬方向与染色试样的经纬方向平直。
放下摩擦头,打开电源开关,按下启动按钮,摩擦头在试样织物上往复运动10次。
抬起摩擦头,取下试样和漂白平布,准备评级。
(2)湿摩擦牢度测定
预先将漂白平布(5cm×5cm)在摩擦牢度仪轧辊上浸轧水,带液率为70%左右。
然后将它固定在摩擦头上进行摩擦牢度测定,方法同上。
摩擦结束,取下试样和漂白平布,湿布在60℃以下烘干。
二、色牢度评级
在标准光源灯箱中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摩擦布色牢度等级。
三、贴样和评定
分别剪取摩擦布原样和干、湿摩擦沾色样,按评定样卡贴好样,然后用样卡进行评级。
干摩擦色牢度标准

干摩擦色牢度标准一、测试目的干摩擦色牢度标准是评估纺织品在干摩擦条件下的颜色保持能力。
它用于衡量纺织品在常规使用过程中对摩擦和磨损的抵抗力,以确保其颜色不会轻易褪色或转移到其他物体上。
二、测试原理干摩擦色牢度测试主要基于摩擦试验的原理,通过摩擦测试机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纺织品受到的摩擦和磨损。
在测试过程中,试样与标准棉布或特定织物进行摩擦,摩擦后棉布或织物上的颜色物质转移到标准棉布或特定织物上,然后对转移的颜色进行评估。
三、测试方法1. 准备试样:选取待测试的纺织品,将其剪成规定尺寸的试样。
2. 准备标准棉布或特定织物:选取一定尺寸的标准棉布或特定织物,用于摩擦测试。
3. 将试样安装到摩擦测试机中,调整测试参数(如摩擦次数、压力等)。
4. 开始测试:启动摩擦测试机,使试样与标准棉布或特定织物进行摩擦。
5. 测试完成后,取出试样和标准棉布或特定织物,进行后续评估。
四、测试步骤1. 将试样固定在摩擦测试机的指定位置。
2. 将标准棉布或特定织物放在试样上方,确保两者紧密接触。
3. 设置摩擦次数和压力等参数,启动摩擦测试机。
4. 观察并记录摩擦过程中的颜色转移情况。
5. 测试完成后,取出试样和标准棉布或特定织物,进行颜色评估。
五、测试结果判定根据测试后棉布或特定织物上的颜色物质转移情况,对干摩擦色牢度进行评估。
通常采用灰色尺度或数值评级方法,评级范围从1(最差)到5(最好),其中5表示颜色几乎没有转移。
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对纺织品进行改进或采取其他措施提高其干摩擦色牢度。
六、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报告中包括以下内容:1. 测试目的和原理说明。
2. 试样信息(如材质、颜色、尺寸等)。
3. 测试方法和参数设置。
4. 测试结果(包括评级和描述)。
5. 结论和建议(如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改进的方面等)。
七、测试注意事项1. 在测试前需确保试样和标准棉布或特定织物的清洁度,以避免影响测试结果。
2. 测试过程中要保持恒定的摩擦次数和压力,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jis l0849摩擦色牢度等级标准

jis l0849摩擦色牢度等级标准一、概述JIS L0849是日本工业标准对摩擦色牢度测试的规格和等级规定。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纺织品的测试,包括纤维、针织物、织物等。
该标准定义了几个不同的等级,以便对纺织品的耐擦性能进行评估。
二、测试方法JIS L0849标准规定使用特定型号的摩擦试验机进行测试。
测试样品需要至少3块,以备测试和评估。
测试前,样品应清洗干净并彻底干燥。
测试过程中,样品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力,然后观察颜色的脱落情况。
三、等级划分1. 5级:表示颜色几乎不会脱落,摩擦对纺织品颜色几乎没有影响。
2. 4级:表示颜色轻微脱落,但很少能看到残留的颜色。
3. 3级:表示颜色中度脱落,可以看到少量残留的颜色。
4. 2级:表示颜色重度脱落,可以看到大量残留的颜色。
5. 1级:表示颜色极度脱落,几乎看不到原来的颜色。
四、特殊情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使用特殊染料或处理工艺,纺织品的摩擦色牢度可能高于标准规定的等级。
此时,需要按照实际测试结果进行评级。
另外,对于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纺织品,如蕾丝、镂空等,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测试方法进行评估。
五、应用范围JIS L0849标准适用于所有需要评估摩擦色牢度的纺织品,包括但不限于衣物、毛巾、窗帘、床单等。
该标准为纺织品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六、结论JIS L0849摩擦色牢度等级标准是日本工业标准中对纺织品耐擦性能的重要评估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测试方法和等级划分,为纺织品生产、销售和消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应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测试和评级,以确保纺织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织物色牢度检测—织物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褪色的机理 干摩擦:摩擦力引起织物或服装上染料的脱落 湿摩擦:除了摩擦力的作用外,摩擦色牢度的高低与染色工艺质 量及染料品种密切相关(浮色、染料与纤维间结合力)
织物耐摩擦色牢度测试试验方法源自二、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GB/T 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AATCC 8 旋转立式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 AATCC 116 往复式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 JIS L0849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 ISO 105 X1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X12部分:耐摩擦色牢度 ISO 105-X16 色牢度试验.第X16部分:耐摩擦色牢度小面积
七、耐摩擦色牢度的评级
1.评定时,在每个被评摩擦布的背面放置三层摩擦布。 2.在适宜的光源下,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摩擦布的沾色级数
八、耐摩擦色牢度测试的注意事项
1.如有染色纤维被带出留在摩擦布上 , 必须用毛刷把它除掉。 2.试验前应仔细检查摩擦头的摩擦面是否平滑。 3.耐摩擦色牢度检测时,一般没特殊说明或要求者,均在试样正面进
三、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原理
将纺织品试样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 擦,评定摩擦布沾色程度。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可通过两个可选尺寸的摩擦头提 供了两种组合试验条件:一种用于绒类织物;一种用 于单色织物或大面积印花织物。
四、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仪器
往复式摩擦色牢度仪
旋转式摩擦色牢度测试仪
四、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仪器
六、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步骤
将调湿后的摩擦布放在摩擦色牢度试验机的摩擦头,使摩擦布的经向与 摩擦头的运行方向一致 来回摩擦10次,往复动程为104±3mm,时间需10秒。
湿摩擦
将其完全浸入蒸馏水中,取出,使用轧液辊挤压使摩擦布的含水率达到 95%~100%。 其他同干摩擦,湿摩擦结束后,将湿摩擦布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后评级
摩擦色牢度仪ISO_105_X12标准测试方法

摩擦色牢度仪ISO_105_X12标准测试方法1.0范围1.1 ISO 105这部分标准规定了各种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及其它绒类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这个标准适用于各种染色或印花的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织物及纱线。
每一试样需做两个试验,一个用于摩擦布,一个用湿摩擦布。
2.0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适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105 A01:1994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1部分:试验通则ISO 105 A0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3部分:评定沾色用灰卡ISO 105 F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F09部分:棉摩擦布的规格ISO 105 X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X16部分:耐摩擦色牢度一小面积。
ISO 13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3.0 原理将试样分别用一块干摩擦布和湿摩擦布摩擦。
通过改变摩擦测试仪摩擦头的两个尺寸,可以提高两种测试条件:一种用于绒类织物,一种用于染色或印花类织物。
4.0 设备4.1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该设备具有两种不同尺寸的摩擦头以往复直线运动进行摩擦。
4.1.1对于绒类织物,包括地毯等﹕一个19mm x 25.4 mm长方形表面的摩擦手指,摩擦手指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行程为(104±3) mm。
注一﹕当绒类织物与16毫米直径圆型摩擦指摩擦时,评定棉摩擦布的沾色程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沾色区域的周围沾色很严重,如有圆晕。
在4.1.1中描述的摩擦头可以避免测试大部分绒类织物时出现圆晕。
注2:SDC(英国染色工作者学会)的定期刊物87 1971,155 88 1972,259中,描述了适用于绒类织物的仪器。
4.1.2其他织物(16±0.1 mm圆柱形直径) 摩擦指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行程为(104±3)mm。
怎么测试色牢度,操作方法

色牢度各项试验的评级汇总1. 耐摩擦色牢度在摩擦试验的评级中,要等到湿摩擦测试的棉布干燥完后,粘掉棉布上可能影响到评级的多余纤维,然后在每个被评级摩擦布的背面放置三层棉布,最后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来评定它的沾色程度。
2. 耐皂洗、耐水、耐汗渍、耐唾液、耐海水色牢度等针对于这些色牢度试验的评级,它们都是以一块原样和一块未经试验的贴衬织物作为参照样,然后来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3. 洗液沾色针对于皂洗试验后(参照FZ/T 73020-2019)洗液沾色的评级,在试验结束后,评级需在15min内完成。
将皂液去除杂质后倒入比色管中,以未经洗涤且与试验温度相同的皂液作为参照样,在D65光源下,以白色纸板为背景,用沾色灰卡来评定洗液的沾色程度。
4. 耐光色牢度以GB/T 8427-2019方法3为例,在耐光试验的评级中,以一块样品和目标蓝色羊毛标样以及比目标蓝色羊毛标样低一级和低两级的蓝色羊毛标样共同曝晒,直至曝晒的终点,然后再将曝晒过后的样品与蓝色羊毛标样进行级数的判定。
评定时,样品各阶段分别与蓝色羊毛标样进行对应,若不同阶段得出的级数不同,则可以用不同阶段级数的算数平均值来进行级数的评定;当平均耐光色牢度不是整级或半级时,取其临近较高的半级或整级。
(美标为日晒后样品与原样根据变色灰卡评定)5.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以GB/T 14576-2009为例,将样品与蓝色羊毛标样一起进行曝晒,直至曝晒的终点。
在试验结束后,对试样进行清洗、干燥,然后用变色灰卡进行评定。
6. 耐热压色牢度针对于耐热压色牢度的评级,在试验结束后,要立即用变色灰卡对试样的变色进行评级,然后将试样放置在标准大气中调湿4h后,再评定试样的变色和棉贴衬织物的沾色。
评定沾色时,要以棉贴衬织物沾色较重的一面来进行评定。
7. 拼接互染色牢度在该项目的试验结束后,要对试样进行冲洗,洗净样品上残留的洗涤液。
等到样品干燥后,再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来评定浅色织物的沾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物摩擦色牢度标准测试方法
一、范围
1.1 ISO 105这部分标准规定了各种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及其它绒类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这个标准适用于各种染色或印花的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织物及纱线。
每一试样需做两个试验,一个用于摩擦布,一个用湿摩擦布。
二、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适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105 A01:1994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1部分:试验通则
ISO 105 A0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3部分:评定沾色用灰卡
ISO 105 F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F09部分:棉摩擦布的规格
ISO 105 X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X16部分:耐摩擦色牢度一小面积。
ISO 13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三、原理
将试样分别用一块干摩擦布和湿摩擦布摩擦。
通过改变摩擦测试仪摩擦头的两个尺寸,可以提高两种测试条件:一种用于绒类织物,一种用于染色或印花类织物。
四、设备
4.1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该设备具有两种不同尺寸的摩擦头以往复直线运动进行摩擦。
4.1.1对于绒类织物,包括地毯等﹕
一个19mm x 25.4 mm长方形表面的摩擦手指,摩擦手指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行程为(104±3) mm。
注一﹕当绒类织物与16毫米直径圆型摩擦指摩擦时,评定棉摩擦布的沾色程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沾色区域的周围沾色很严重,如有圆晕。
在4.1.1中描述的摩擦头可以避免测试大部分绒类织物时出现圆晕。
注2:SDC(英国染色工作者学会)的定期刊物87 1971,155 88 1972,259中,描述了适用于绒类织物的仪器。
4.1.2其他织物
(16±0.1 mm圆柱形直径) 摩擦指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行程为(104±3)mm。
注解: AATCC(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学会)的级数手册中描述了合适的设备,AATCC8中的4.1.12,AATCC165中的4.1.1.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设备,只要与用条款4描述设备的测试结果相同。
但这两个测试方法的结果的相关性还不明确。
4.2 纯棉标准摩擦布,已进行褪浆、漂白但不含任何整理剂棉织物,剪成一块50mm x 50mm±2mm的正方形大小。
(符合ISO 105-F09)
4.3 软防水摩砂纸或20mm间距1mm直径粗度的不锈钢网。
注意:应注意支撑试样的格网或砂的特性,因为它们通过织物会留下印痕,这可能导致错误的分级。
对于纺织品最好用砂纸。
4.4使用沾色灰尺评级。
(符合ISO 105-A03)
定期确认测试的操作和校准设备,保证结果的正确。
用一块内部试样或已确定的摩擦试样,进行三次干摩擦试验。
五、试样准备
5.1如果测试的试样是织物或地毯,两块不少于50 mm x 140 mm的试样用于干擦测试,另两块用于湿擦测试,每对试样平行经向,而另一则是平行纬向。
另一方法则取试样45°方向,地毯试样则取于织物绒毛方向为长度方向。
5.2如果测试的试样是纱或线,则织成一块面积不少于50 mm x 140 mm的针织试样布,或可在一个适当面积的长方卡纸上,缠成一束并行线。
5.3所有测试试样和纯棉摩擦附布需摆放于条件室(20±2)℃和相对湿度(65±2)%下调湿不少于4小时,其它棉类或羊毛织物则需要更长时间。
5.4最好也在纺织品试样在标准大气条件(ISO 139)下进行测试。
六、程序
6.1总则于仪器和测试试样之间放一块水摩砂纸或不锈钢网以令布身不会移位,布的向性与仪器相同。
依据如下6.2及6.3 的操作方法。
遇印花、色织或色间布时,注意选取位置使所有颜色、图案均需测试。
同时,若遇大底色或大图案时,此部份可多做几个测试与其它覆盖颜色分开评级。
若遇上不同颜色覆盖的地方非常密集,请采用旋转摩擦仪ISO105-X16。
6.2干摩擦法调湿的干摩擦布置于测试仪器上的摩擦指之末端,沿着干擦试样上(104±3)mm的轨道直线来回摩擦10次,速度为每次来回1秒,垂直压力为9N。
(见4.1.1和4.1.2)
6.3湿摩擦法用一块新的试样并重复以上6.2的程序,先将已条件化摩擦布在准备测试前用蒸馏水弄至湿透,布上的水份应平均地分布及含水量为95–100 %。
注:摩擦布的沾湿率可严重影响评级的准确性,故建议含水量为(65±5)%。
6.4用室温下自然风干。
七、评级
7.1评级时需要用3块纯棉摩擦布的托底。
7.2在适当光源下,用沾色灰尺评级(ISO-A01:1994条款13)。
八、报告
在测试报告上应包括以下数项资料:
a) 参考ISO 105这部分标准,ISO 105-X12;
b) 摩擦头的规格和压力。
c) 列明干湿擦附布沾湿程度。
d) 试样放于条件室的时间及测试当时的温湿条件。
e) 试样卡在仪器上的方向(经/ 纬/ 45度角)。
f) 每个试样的沾色度的评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