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大唱片公司

合集下载

EMI唱片的前世今生

EMI唱片的前世今生

EMI唱片的前世今生EMI唱片和环球唱片(之前是宝丽金)、华纳唱片和索尼唱片并称为唱片工业的四大巨头。

现在EMI唱片已经不复存在,但由于EMI 唱片历史悠久、影响巨大、资源丰富,至今对唱片工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详细了解EMI的发展史。

但由于唱片工业的发展史实在是复杂,分支纷繁,所以本文只能尽量清晰准确地概要说明。

EMI是 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的缩写,经常被成为EMI 唱片(EMI Records)或者EMI音乐(EMI Music),是英国的跨国唱片集团,总部位于英国的伦敦。

EMI是在1931年3月31日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和格拉姆风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合并而成。

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旗下同时拥有 Odeon Records、Parlophone Records等品牌,其中Parlophone Records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这也是为什么EMI部分业务划归华纳集团后华纳重启Parlophone Records 作为华纳古典的品牌。

至于哥伦比亚公司的美国分支,就是后来的CBS唱片公司。

格拉姆风公司也是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它是圆盘唱片(Disc)的发明人埃米尔·柏林纳(Emil Berliner)创立的唱片公司的英国分部和His Master‘s Voice(简称HMV)合并而成的唱片公司——这家公司的德国母公司当然就是现在环球集团中著名的DG公司。

在EMI公司成立的同一年,EMI在伦敦的阿比路(Abbey Road)建立录音室,这就是后来著名的、被英女皇封爵的阿比路录音室。

1955年,EMI的美国公司并购Capitol,从此,Capitil成为EMI 旗下子品牌之一。

1958年,EMI进军音乐出版业务,这部分业务品牌为EMI Music Publishing。

世界著名唱片公司简介(淘碟专用)

世界著名唱片公司简介(淘碟专用)

世界著名唱片公司简介(淘碟专用)世界著名唱片公司简介(淘碟专用)一.EMI唱片公司EMI公司的录音曲目,应该说最为广泛,也有人认为EMI的片子,文化色彩最浓.但EMI生产的CD片,正价、中价、廉价的差异较大;不似P hilips,廉价片的录音也不错.EMI公司正价片的色彩特别鲜艳,而中价、廉价片往往就有音色发乌的毛病.在EMI公司录音的乐团,面很宽,在EM I公司录制作品的优秀指挥家也很多,如克莱姆佩雷尔、比彻姆、巴比罗里、卡拉扬、明希、普列文、朱里尼、马尔蒂农等【EMI公司的交响乐作品中的精品】如1.克莱姆佩雷尔与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CDM 7 638 55 2),第五、第七交响曲(CDM7 63357 2),第六交响曲(CDM7 63385 2),第九交响曲(CDM7 63359 2)2.明希指挥巴黎管弦乐团和马尔蒂农指挥法国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CDC7 47372 2.CZS7 62739 2);3.比彻姆指挥爱乐乐团演奏的比才《阿莱城的姑娘组曲》(CDC7 4 7794 2);4.克莱姆佩雷尔与爱乐乐团演奏的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CDM7 69 651 2),第二交响曲(CDM7 69650 2),第三、第四交响曲(CDM7 69649 2);5.马尔蒂农指挥法国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德彪西管弦乐作品全集(CDM7 69587 2, CDM7 69588 2,CDM7 69589 2,CDM7 69668 2);6.比彻姆指挥爱乐乐团演奏戴留斯管弦乐作品(CDS7 47509 8);7.巴比罗里指挥新爱乐乐团演奏埃尔加的作品(CDC7 47537 2);9.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CDC7 4 7160 2);10.巴比罗里指挥新爱乐乐团演奏马勒的第五交响曲(CDM7 64749 2)、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九交响曲;11.马尔蒂农指挥巴黎交响乐团演奏拉威尔的管弦乐作品(CDM7 6 9568 2,CDM7 69563 2,CDM7 69566 2,CDM7 69567 2);12.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乐团演奏舒伯特的第三、第五、第六交响曲(CDM7 69750 2);13.萨瓦利什指挥德累斯顿乐团演奏的舒曼交响曲(CDM7 69471 2,CDM7 69472 2);14.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与罗斯特罗波维奇合作的《唐吉诃德》(CDM7 49308 2);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CDM7 69043 2);15.克莱姆佩雷尔指挥爱乐乐团演奏的瓦格纳序曲(CDM7 63617 2,CDM7 63618 2)和16.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瓦格纳的序曲(CDM7 64334 2).【EMI公司协奏曲中的精品】如1.卡拉扬与罗斯特罗波维奇、里赫特、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合作的贝多芬三重协奏曲(CDM7 64744 2);2.梅纽因与克莱姆佩雷尔合作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CDM7 66 324 2);3.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法国广播交响乐团、克路易坦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CDM7 69261 2);4.罗斯特罗波维奇与圣马丁乐团合作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CDC7 4 9305 2);5.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第二、第三:CDM7 69176 2;第四、第五:CDM7 69064 2);6.多诺霍和巴尔沙伊、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合作的柴科夫斯基钢琴协奏曲(第一:CDC7 49939 2;第二、第三:CDC7 49940 2).【EMI公司的室内乐作品】,明显弱于Philips公司,(顶尖的钢琴、小提琴等独奏作品)有:1.帕尔曼的巴赫奏鸣曲与帕蒂塔(DCS7 49483 2);2.科瓦塞维奇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27、28、32(CDC7 545992);3.梅西安演奏自己的全套管风琴作品(CZS7 67400 2);4.齐默尔曼演奏的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CMS7 63994 2);齐默尔曼演奏的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CDM7 64625 2).(顶尖的室内乐作品)有:1.帕尔曼、祖克曼、哈雷尔合作的贝多芬弦乐三重奏(CDS7 5419 8 2);2.贝尔格四重奏团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早期:CDS7 47127 8;中期: CDS747131 8;晚期:CDS7 47135 8);3.布里顿四重奏团的拉威尔弦乐四重奏(CDC7 54346 2);4.鲍罗丁四重奏团的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第二、第三:CDC7 49267 2,第四、第六、第十一:CDC7 49268 2,第五、第十五:CDC7 49 270 2,第十、第十三、第十四:CDC7 49269 2,第七、第八:CDC7 4750 7 2);5.帕尔曼、阿什肯纳济和哈雷尔的柴科夫斯基钢琴三重奏(CDC7 4 7988 2);6.鲍罗丁四重奏团的柴科夫斯基弦乐四重奏(CDS7 49775 2).与EMI公司签约的指挥新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蒙·拉特尔,他(指挥伯明翰市交响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二交响曲(CDS7 47962 8)、尼尔森的第四交响曲、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CDM7 64737 2),乐评界给予极高评价.(其次是扬颂斯),他在EMI录的优秀作品,有德沃夏克的第七、第八交响曲(CDC7 54663 2)、第九交响曲(CDC7 49860 2)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CDC7 49181 2)和第六、和交响曲(CDC7 54339 2)、第七交响曲(CDC7 49494 2).钢琴新秀则是谭梅文,他弹奏的贝多芬有相当的特色.【EMI公司的历史录音】,则几乎任何公司都无法与之比拟.他们搜罗了几乎所有的名人佳作.顶尖作品,如1.菲舍尔的巴赫《平等律钢琴曲集》(CHS7 63188 2);2.卡萨尔斯的巴赫大提琴组曲(CHS7 61027 2);3.兰多芙斯卡用大键琴演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CDH7 6100 8 2);4.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CHS7 63606 2);5.施纳贝尔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CHS7 63765 2);6.卡萨尔斯三重奏团的贝多芬三重奏(CDH7 61024 2);7.魏因加特纳的布拉姆斯交响全集(CHS7 64256 2);8.李帕第的肖邦圆舞曲(CDH7 69802 2);9.托斯卡尼尼的德彪西《大海》(CDH7 63044 2);10.吉泽金的德彪西《前奏曲》(CDH7 61004 2);11.卡萨尔斯的埃尔加与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CDH7 63498 2);12.海菲茨的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CDH7 64030 2);13.克莱斯勒演奏自己的作品(CDH7 64701 2);14吉泽金演奏的莫扎特(CHS7 63688 2);15.布什三重奏团演奏的舒伯特(CDH7 61014 2);16富特文格勒指挥的瓦格纳序曲(CHS7 64935 2).EMI公司发行了全套卡拉斯演唱的歌剧录音.在歌剧方面的优秀作品,除全套卡拉斯外,还有1.卡拉扬指挥的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CDS7 493502);2.朱里尼指挥的莫扎特的《唐璜》;卡拉扬指挥普契尼的《蝴蝶夫人》(CDS7 47959 2);3.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肖斯塔科维奇的《麦克白夫人》(CDS7 499 55 2);4.卡拉扬指挥理查·斯特劳斯的《玫瑰骑士》(CDS7 49354 2)和《莎乐美》(CDS7 49358 2);5.卡拉扬指挥威尔第的《阿伊达》(CMS7 69330 2).EMI公司的歌剧作品中,最值得收藏的历史录音,是马斯卡尼指挥自己的《乡村骑士》(CHS7 69987 2)和富特文格勒指挥的瓦格纳全套的《尼伯龙根指环》(CZS7 67123 2).二.Decca唱片公司Decca公司的片子,在录音制作上,与DG的片子很不相同.Decca公司拥有像威尔金森这样世界闻名的录音大师,因为威尔金森的录音个性,导致了Decca的录音一般都追求动态和音场效果.在Decca公司录音的核心指挥家是索尔蒂.威尔金森几乎一直是环绕着索尔蒂和芝加哥交响乐团,为他们服务(也有例外,比如为阿什肯纳济与爱乐乐团录制的西贝柳斯《芬兰颂》,417 762-2).芝加哥乐团大厅是世界三大最优秀的录音地点之一(其余两处是伦敦的金斯韦大厅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索尔蒂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录制的极品】,如1.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430 438-2),2.海顿的第九十三、第九十九交响曲(417 620-2)、3.马勒的第八交响曲(414 493-2)、4.瓦格纳的全套《尼伯龙根指环》(414 100-2).但我个人认为威尔金森对音场的处理,常常因为追求音场的音响效果破坏了音乐的细微处的丰富,反而使音乐显得单薄.芝加哥乐团的铜管本来强得惊人,弦乐相比而显得稍弱,对音场的处理又强化了铜管,使两者的差异非常明显.我以为威尔金森与索尔蒂的合作,除动静好之外,对音乐丰富性的诠释还是值得商榷.我个人认为Decca公司的优秀交响乐作品,倒是1.克尔特斯的德沃夏克全集(伦敦交响乐团,430 046-2)、2.多拉蒂指挥的海顿全集(匈牙利爱乐乐团,430 100-2)和海丁克指挥的肖斯塔科维奇全集.Decca签约的指挥家中,另有两位新秀,一位是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使这支乐团扬名于天下的迪图瓦,另一位就是意大利籍,现在被评为"管弦乐色彩大师"的夏伊里.迪图瓦录制的法国音乐,比如《阿莱城的姑娘》与《卡门》组曲(417 839-2)、拉威尔管弦乐作品全集(421 458-2),夏伊里录制的普契尼作品选曲、柴科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响曲》,都很优秀.Decca公司录制的布里顿指挥自己的全套作品,就布里顿的作品而言,也是别人无法企及的.Decca公司的钢琴协奏曲因为巴克豪斯与阿什肯纳济具有相当的实力.他们的协奏曲与Philips公司的协奏曲风格上极不相同,他们所追求的音场动态与Philips公司追求的清晰与透明的层次恰恰形成鲜明对比【阿什肯纳济的作品】,当然首推与普列文、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全集(425 567-2)和与索尔蒂、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巴托克钢琴协奏曲全集(425 537-2).而巴克豪斯与施米特-伊施泰特、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433 891-2)、与伯姆、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433 896-2)以及他自己演奏的贝多芬全套钢琴奏鸣曲,都有相当的优势.【Decca公司的古乐专辑】和DG的Archiv一样出色.相比较,也许Archiv更为厚重一些.Decca公司的古乐,优秀的指挥家是霍格伍德. Decca公司的名家历史录音,应该说制作的都比EMI公司的好,优秀者如拉赫玛尼诺夫自己演奏自己的钢琴作品(20世纪初的历史录音,425 964 -2)、瓦尔特与费里尔合作的马勒《大地之歌》(414 194-2)、赛尔指挥的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425 994-2).因为Decca公司追求音场与剧场效果,它们的由博宁奇与兰奇贝里指挥的芭蕾音乐几乎张张出色,老一辈专门指挥芭蕾音乐的昂塞梅指挥瑞士罗曼德乐团的版本,则与博宁奇、兰奇贝里成鲜明的对比.Decca的歌剧比较突出歌唱者的演唱.博宁奇与萨瑟兰、帕瓦罗蒂合作版、塞拉芬与罗马圣切契里亚歌剧院版,以及卡拉扬的《蝴蝶夫人》(421 247-2)、梅塔的《图兰朵》(414 274-2)、索尔蒂的《尼伯龙根指环》(414 100-2),都是名片.三.Philips唱片公司与Philips公司签约的乐队,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为主.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是全世界三大优秀录音地点之一.Philips 录制的管弦乐作品,往往突出每一乐器声部的效果,使人感觉每一把乐器的表达、色彩都非常亮丽.Philips的交响曲的总体实力,应该说不如DG,但1.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演奏的全套贝多芬交响曲,2.科林·戴维斯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全套柏辽兹,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奏的德彪西管弦乐作品和马勒的交响曲,3.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演奏的巴赫、亨德尔以及莫扎特与舒伯特,却都是这些曲目的最佳或较佳选择.【Philips的协奏曲和室内乐】,则因其录音质量,往往都是佼佼者.协奏曲中的顶尖作品,如:1.谢林和马里纳、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422 2 50-2);2.格吕米奥与格雷兹、新爱乐乐团合作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420 7 00-2);3.布伦德尔和海丁克、伦敦爱乐乐团合作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422 937-2);4.科瓦塞维奇和科林·戴维斯、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第三、第四(426 062-2)、第五(422 482-2);5.格吕米奥与科林·戴维斯、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420 348-2);6.里赫特与康德拉辛、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李斯特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434 163-2);7.布伦德尔与马里纳、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的23首莫扎特钢琴协奏曲(412 856-2);8.哈丝姬儿与马克维奇、拉穆勒管弦乐团合作的莫扎特20、24钢琴协奏曲(412 254-3);9.格吕米奥和科林·戴维斯合作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422 938-2);10.阿卡多与拿波里独奏家合奏团演奏的维瓦尔第的《四季》(422 065-2)等.【小提琴与钢琴作品中的顶尖作品】,如:1.格吕朱奥的巴赫小提琴帕蒂塔(438736-2);2.格吕米奥的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426 452-2);3.布伦德尔的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412 575-2);4.奥伊斯特拉赫和奥伯林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421 570-2);5.科瓦塞维奇的贝多芬钢琴小品(426 976-2);6.布伦德尔的贝多芬《狄里贝亚变奏曲》和《英雄变奏曲》(426 2 32-2,412 227-2);7.科瓦塞维奇的布拉姆斯幻想曲与即兴曲(411 137-2);8.内田光子的德彪西练习曲(422 412-2);9.内田光子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小品全集(422 517-2,422 518-2);10.格吕米奥等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全集(422 515-2);11.布伦德尔的舒伯特钢琴作品集(426 128-2)等.【室内乐中的顶尖作品】,如:1.意大利四重奏团的贝多芬晚期四重奏(426 050-2);2.美艺三重奏团的贝多芬钢琴三重奏(432 381-2);3.里赫特、鲍罗丁四重奏团的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420 158-2);4.美艺三重奏团的布拉姆斯三重奏(416 838-2);美艺三重奏团的海顿钢琴三重奏(432 061-2);5.圣马丁室内乐团的门德尔松八重奏(420 400-2);6.意大利四重奏团的莫扎特弦乐四重奏(422 521-2);7.布兰德尔和克利夫兰四重奏团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400 07 8-2)等.Philips为纪念莫扎特逝世200周年制作的莫扎特作品全集套套精彩、超值.加德纳在Philips录制的宗教音乐都是超水平发挥.顶尖者如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432 140-2);亨德尔的《弥赛亚》(434 2 97-2).在与Philips签约的新秀中,贝奇科夫(Semyon Bychkov)越来越受乐评界关注,他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录制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作品,被认为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其中,尤以第五交响曲(420 069-2)和第八交响曲最为出色.【Philips的歌剧作品】,科林·戴维斯指挥的柏辽兹歌剧是权威作品,布列兹用现代手法处理的瓦格纳《尼伯龙根指环》,则相当有特点(434 421-2,434 422-2,434 432-2,434 424-2).【Philips历史录音中的精品】,如哈丝姬儿与格吕米奥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422 140-2);卡萨尔斯演奏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420 07 7-2,426 105-2);门盖尔贝格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奏的马勒第四交响曲(426 108-2);卡萨尔斯等演奏的舒伯特弦乐四重奏(420 0 77-2).四.DG唱片公司目前国内市场的进口古典音乐唱片,PolyGram(宝丽金)的量最大,在PolyGram所属的公司中,DG公司在录音上追求的是整体的效果,是一种对德国式严谨结构的追求.为了整体效果,他们甚至削弱乐队中某一件具体乐器的音质.DG公司拥有两支超一流的乐队:柏林爱乐乐团与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两支乐队本身也是以整体素质而称雄于天下的.对整体的完美艺术追求,使DG公司的交响乐作品一般都具有很优质的厚度与力度.【在DG公司录音的指挥家】,当然首推卡拉扬与伯恩斯坦.除他们两位外,还有约胡姆、库贝利克、阿巴多、朱里尼、布列兹、西诺波里、小泽征尔、莱文等.卡拉扬的风格,追求的是严谨的结构、强烈的跌宕起伏和通过这种强烈的起伏而构成的幅度与力度.在他的作品中,快与慢、亮与暗、柔和与犀利,常常像梭子一样来回交织,充满了潇洒的帅气.卡拉扬与沉闷无缘,他的作品在戏剧冲突之后,常常是亮丽的辉煌.他所指挥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序曲、交响诗,你见到买了就是,绝对都是最好的.他所指挥的浪漫主义时期德奥作曲家的作品,60年代、70年代的ADD 录音一般都比较贴近于作曲家的原创作.80年代的数码版则往往视作曲家的原创作不顾,完全按他的结构需求去做,在速度上的差异非常大.他可以把《田园交响曲》演奏成一部速度极快、张力极强的作品.卡所扬的录音上是非常讲究的,他经常自己操作录音,录制一部作品常常要做许多遍,这种制作,使他的整体效果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地.要是抛开作曲家作品的背景,几乎任何作品都是听他的远比听别人的过瘾.卡拉扬所指挥的交响乐中的极品,我以为是贝多芬、布拉姆斯、布鲁克纳、西贝柳斯、理查·斯特劳斯和马勒.伯恩斯坦与卡拉扬,正好形成了两极.卡拉扬是严整,伯恩斯坦则是极度的浪漫;卡拉扬是典型的德国文化风格,伯恩斯坦则是典型的美国文化风格.伯恩斯坦常常追求极端的效果,他的作品似乎一直是对浪漫的酝酿、发挥和爆发过程.他可以把这个过程的时间施得很长,发挥到淋淳尽致的程度.他在DG录制的作品中,凡是美国作曲家的作品,包括他自己与别人的作品,都是首选.极品还有他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录制的马勒第二交响曲(423 395-2)与他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427 632-2).前者的末乐章与后者的第一乐章,都把浪漫发挥到了极点.马勒第二交响曲的末乐章他用了40分钟,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则用了30多分钟.约胡姆是老资格的德国指挥家,是研究布鲁克纳的专家.他录制的全套布鲁克纳交响曲,虽然在效果与音响技术上不如卡拉扬,却有一定深度.他的布鲁克纳全套弥撒曲(423 127-2)也很出色.库则利克是捷克人,是公认的德沃夏克的专家,他录制的全套德沃夏克交响曲(423 120-2)与匈牙利籍的克尔泰斯在Decca公司录制的那一套同被认为是德沃夏克交响乐的首选,两套比较,克尔泰斯版更为活泼,但库贝利克这一套因为柏林爱乐乐团的技术,色彩感更为丰富.阿巴多与卡拉扬相比,显然不如其厚重,但歌唱性特别好,他的色彩是那种温暖的五彩缤纷的组合,别有一种味道.他指挥的贝多芬、马勒,我们可能感觉有些薄,但他指挥的歌剧序曲则套套精彩.他指挥的1.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429 527-2)、2.拉威尔的作品(伦敦交响乐团 429 768-2)、3.门德尔松(伦敦交响乐团,415 353-2)的作品都很优秀.他的作品中最杰出的,我以为是指挥欧洲室内乐团的那一套舒伯特的交响曲(423 65 1-2).布莱兹是演奏20世纪作品的专家.他指挥的20世纪音乐都很出色,最优秀者是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43 5 769-2).小泽征尔指挥的舞剧音乐,莱文指挥的歌剧,也都有相当的优势.DG公司的CD,要说装帧设计,大约哪一个公司都无法与之比拟,许多乐友从装帧设计的角度,就为它所倾倒.DG录制的交响曲,从整体水平说,优势相当突出.但协奏曲,往往不出色.也许是过于追求整体效果,而使独奏的位置不突出的缘故.【DG的室内乐、奏鸣曲】,又因整体效果而优势突出.1.吉列尔斯、波里尼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波里尼的肖邦,2.肯普夫与梅纽因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415 874-2),肯普夫和富尼埃的大提琴奏鸣曲(415 874-2),肯普夫和谢林、富尼埃的三重奏(415 879-2),3.梅洛斯、哈根四重奏团的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肯普夫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霍洛维茨的舒曼钢琴作品,都是精品.DG公司的歌剧,乐队优势非常明显,但演唱者的位置常常相同于协奏曲中的独奏者.他们也有相当多的【歌剧极品】,比如1.布列兹指挥的《璐璐》(415 489-2).2.伯恩斯坦指挥自己的《老实人》(429 734-2)和《西区故事》(4 15 253-2)卡拉扬和阿巴多指挥的《卡门》(410 088-2,419 636-2),3.阿巴多指挥的《阿伊达》(410 092-2),4.卡拉扬指挥的《图兰朵》(423 855-2),以及卡拉扬指挥的全套《尼伯龙根指环》(435 211-2).DG公司的莫扎特交响曲,一般都不好,卡拉扬的莫扎特太硬,自不消说.伯姆虽然优雅与细腻,却又太学究气而远不如瓦尔特有生气.DG公司的Archiv古乐专辑,所收的都是16、17、18世纪作品,充满了古典气息,录音几乎张张出色.Archiv版的巴赫的宗教音乐,无论卡尔·里希特版还是加德纳版,显然都是这类曲目的首选.五.贝图斯曼(BMG)唱片集团20世纪全球五大唱片集团之一,全称为Bertelsmann Music Grou p,隶属于德国贝图斯曼集团(Bertelsmann,世界第二传媒帝国).Bertelsmann于1835年由卡尔· 贝图斯曼在德国创立,最初以图书出版为主要经营范围,如今已经是拥有300多个子公司,6万多名员工,业务范围覆盖传播事业中的各项业务并分布于40多个国家的媒体公司,年营业额118亿美元.1958年Bertelsmann首次涉足音乐领域,分别收购了德国与奥地利的Ariola和Sonopress两家唱片公司.1979年,Bertelsmann又将著名的Arista唱片公司收归其下.1987年,Bertelsmann一举买下了美国著名的唱片大厂RCA,并且正式成立了贝图斯曼唱片集团(BMG).九十年代,BMG又兼并了大量的中小唱片公司,并且建立了分布在40多个国家的全球业务网.在成功的涉足音乐领域之后,Bertelsman n又进军广播和影视行业,并同样取得了成功.在古典音乐领域,BMG Classics旗下拥有RCA Red Seal, RcaVict or, Eurodisc等唱片公司,还代理Naxos, RR, Melodiya等公司的业务,实力不容忽视,1981年的歌王卡鲁索全集,1984年的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全集,1989年的拉赫马尼诺夫全集,1996年的海飞茨全集,1997年的克莱斯勒全集等等都充分显示了BMG的雄心与实力,1999年,BMG又推出了94张CD组成的鲁宾斯坦全集.六.美国Telarc(泰拉克)唱片公司宝丽金·环球唱片集团代理的一家以录音效果新颖,具有震撼力而闻名于世的唱片公司,译为“泰拉克”公司。

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包括哪几个

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包括哪几个

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包括哪几个五大唱片公司是索尼唱片、华纳音乐集团、环球唱片、百代唱片、BMG。

1、索尼唱片索尼唱片是索尼公司旗下的音乐事业群,隶属于索尼音乐娱乐公司,以发行、定制唱片为主要业务,现经过几次重组合并后,索尼音乐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音乐唱片公司。

索尼音乐的根源应追溯于新力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历史,最早哥伦比亚(Columbia)唱片公司成立于1890年,隶属于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2、华纳音乐集团华纳音乐集团是21世纪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一,原隶属于拥有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时代杂志、财富杂志、CNN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传媒巨子的时代华纳集团。

华纳曾于90年代中后期并购台湾著名本土唱片公司飞碟唱片而进入华语市场,并占华语唱片市场30%的份额。

3、环球唱片环球唱片(Universal Music Group,缩写UMG)是全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隶属法国维旺迪集团,占有世界唱片市场25.6%的份额。

环球唱片于1912年成立,拥有世界最大的音乐内容库,从古典到爵士到流行。

旗下诸多著名音乐厂牌,如Deutsche Grammophon、DECCA、水星唱片等。

世界五大传媒集团及其对中国市场的开拓

世界五大传媒集团及其对中国市场的开拓

世界五大传媒集团及其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世界五大传媒集团是指美国的华纳兄弟传媒集团(WarnerMedia)、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维亚康姆公司(ViacomCBS)和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

这些传媒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娱乐产业,并在世界各地运营着电影制作、电视广播、音乐录音、出版和数字媒体等业务。

这些传媒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一直是它们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市场和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吸引了世界各大传媒集团的注意。

下面我们以这五大传媒集团为例,介绍它们在中国市场的开拓情况。

首先是华纳兄弟传媒集团。

华纳兄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较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在中国引进外国电影,与中国合作制作电影。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华纳兄弟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

如今,华纳兄弟已经成立了华纳兄弟娱乐中国(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China)公司,并在中国开设了数家影院。

其次是迪士尼公司。

迪士尼是全球最大的家庭娱乐公司,旗下拥有众多知名的品牌和角色。

迪士尼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始于1980年代,当时它首次引进了迪士尼动画电影,并买下了中国的迪士尼乐园。

随着年轻一代的迪士尼迷不断增多,迪士尼进一步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迪士尼目前在中国开设了多家主题乐园,并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合作制作电影。

第三个传媒集团是康卡斯特公司。

康卡斯特是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提供商之一,拥有NBC通用电视网络等。

康卡斯特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较晚,直到2017年才在中国成立了康卡斯特国际娱乐(Comcast International Media Group)公司,以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影视业务。

维亚康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媒体公司之一,拥有诸多著名电视台和电影制片厂。

维亚康姆的中国市场战略主要包括引进其在中国市场运行的电视频道,并通过合作制作中国本土电视节目。

全球知名电音厂牌大盘点

全球知名电音厂牌大盘点

全球知名电⾳⼚牌⼤盘点⾳乐舞台的梦想从这⾥起航点击题⽬下⽅蓝字关注分享鹦鹉咖⼤家周⼀好,我是鹦鹉君,在上周的预告⾥⾯就提到过了电⾳⼚牌这个话题,所以今天我们就从电⾳⼚牌开始说起。

其实所谓的⼚牌,就是唱⽚公司。

唱⽚⼚牌的英⽂是 Record Label,翻译成中⽂就是唱⽚公司。

许多⼈以为⼚牌和唱⽚公司是两码事,原因是因为国外都说⼚牌⽽国内说得少,其实这只是⼀种⾏业习惯。

在电⾳圈,⼤⼤⼩⼩的⼚牌不计其数,但是总有⼀些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牌是作为⼊门者需要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

Spinnin' RecordsSpinnin' Records也就是中国爱好者⼝中的“S⼚”,是⼀家来⾃荷兰的顶级独⽴电⾳⼚牌,由Eelko van Kooten和Roger De Graaf于1999年共同创⽴。

旗下包括数个⼦⼚牌,包括了像Spinnin' Deep(专门出产Deep House)以及Spinnin'Remix(集中S⼚重混的作品)这样同样令⼈熟知的副牌。

Spinnin' Records的旗下艺⼈我们⼏乎个个⽿熟能详,包括Quintino,Wiwek,TJR,Sam Feldt,Oliver Heldens,Timmy Trumpet,Ummet Ozcan,Vicestone,Tiesto,KSHMR,还有曾签约过的Avicii,Calvin Harris,R3hab,DJ Snake,Martin Garrix,Hardwell,Zedd,Yellow Claw,Steve Aoki等。

Spinnin' Records在过去收录的⼤多是Big room/Dutch house,后期主要以future house类型及future bass为主。

在这⾥给⼤家分享⼀⾸Spinnin' Records的镇店之作,来⾃于DVBBS & Borgeous 的《Tsunami》,在当年可是洗脑神曲,你听过吗?MonstercatMonstercat,俗称“怪猫”或“猫⼚”,在电⾳界⼈⽓⾮常⾼,2011年7⽉由Mike Darlington(现任CEO)和Ari Paunonen(现任COO)在加拿⼤温哥华建⽴。

五大唱片公司及其变更

五大唱片公司及其变更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唱片,又称百代唱片,成立于1897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EMI前身是英国留声机公司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55年,EMI收购了美国Capital唱片公司,1957年在英国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伦敦,在全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1991年,英国Thorn-EMI集团以十亿美元将同属英籍之独立品牌维京唱片并入旗下,目前EMI拥有Captial,Apple,Virigin,Parlophone,等多个唱片品牌,是英国唱片业的龙头公司。2011年11月11日,拖延已久的百代公司(EMI Group PLC)出售计划接近尾声。
1980年,又将名扬全球的英国Decca唱片公司收归其下.进入 20世纪90年代,Polygram又先后收购了美国A&M公司,Motion公司,英国Island公司.1998年,Polygram与环球音乐公司和并成为 UNIVERSAL MUSIC GROUP(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LIMITED),成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唱片帝国”,在全球几十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发行各种类型的音像制品,与 BMG(贝塔斯曼),EMI,Sony/CBS(索尼/哥伦比亚),WEA(时代华纳)并称为世界五大唱片集团。
在华语乐坛,BMG于96、97年收购了台湾巨石(原属滚石旗下)、香港艺能动音及日本FUN HOUSE唱片公司,在兼并收购浪潮中不断壮大。但同其他四大唱片公司相比,BMG的实力和艺人阵容往往并不十分抢眼。刘德华和梅艳芳曾经是BMG无可撼动的绝对王牌,堂娜、郑伊健、柯受良、徐若瑄、裘海正、钟汉良、游鸿明、周俊伟也先后效力其下。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吴宗宪的阿尔发唱片公司成功挖掘了周杰伦,BMG一时风光无限。但随着阿尔发唱片的拱手卖出,刘德华的New Melody Group制作公司收回BMG的宣传权和天后梅艳芳的病逝,BMG发展势头率受重创,旗下艺人则只有陈小春、彭佳慧、永邦、张惠春等人。当今乐坛的许多大牌当年均来自BMG,多年来BMG更像是一个跳板,却难于更进一步。公司整体实力、向心力、宣传的欠缺以及模糊的音乐定位都成为BMG发展的桎梏。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中低价位古典音乐唱片系列揽胜(上)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中低价位古典音乐唱片系列揽胜(上)
钢 协 波 里 尼 弹 的 肖 邦 罗 斯 特罗
,
.
百张
,

系列 的设置

一 般说 字母
,
并没有 明 确 的 定
来 正 价 片 均 标有
,
,

C
DC


波 维奇 拉 的 都 脍 炙人

肖 邦 大提 琴 奏 鸣 曲 等

规 有 的以作
曲家
,
此 其他编 号 的 唱 片 均 可 视为 非 正 价版
, 。
可 圈 可 点 录音 也 保
奇 弹的老 柴 一钢
,

,
阿赫 里


,
米 尔 斯坦 拉
内乐 等
,
的 老 柴 小 协 阿 马 迪斯 四 重 奏 演
奏 的 贝 多 芬 莫 扎特 室

去 年D G 公司 又 以 新 的 封面 设
计 重 新发 行 了 这个 系 列 双 片 组 成 的特 价版 系列 D 早 名为
,
,

L P
时代 的怀 旧 心 理
1
9
9

5

趣 与 辛 劳 实 难言 喻
当 购买 一些新
.

笔者认为 经
,
,
DG
公 司 发行
了 一 个 中 价位 原 版
O R I G IN A I S )
一 ,
来 进行推 荐
,
(
正价 位 唱 片 由 于 是
,
济实 力 不 够 雄 厚 的 乐 迷 除 了 适
出 的正价版 唱片
、 、 、 、
方便 正价 版
唱 片 再版成 中

世界几大发烧CD唱片公司简介

世界几大发烧CD唱片公司简介

世界发烧CD唱片公司简介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世界20世纪五大唱片集团之一。

1897年成立,前身是英国留声机公司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目前总部设在伦敦,在全世界146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其下拥有Captial,Apple,Virigin,Parlophone,Liberty,BlueNote等唱片品牌,是英国唱片业的龙头公司。

在战后的日本和美国,EMI一直使用Angel商标,例如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克里斯托弗·帕肯宁早年出版的许多唱片就使用的是Angel商标,到了90年代,商标统一为EMI Classics。

2000年初,EMI与新成立的AOL-Warner(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的华纳音乐合并,共同组成了新世纪全球最大的唱片集团。

在古典音乐领域,EMI的演绎阵容包括了BBC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等知名乐团;指挥大师穆蒂,普列文,巴比罗利等;小提琴家梅纽因,帕尔曼等;大提琴家杜普蕾等;歌唱家卡鲁索等;钢琴家里帕蒂,阿什肯纳奇等;指挥大师卡拉扬,富特温格勒早年也曾与该公司合作。

宝丽金·环球集团所属的一家以录制歌剧而闻名于世的唱片公司,译为“黛卡”或“迪卡”公司,麾下拥有Argo,福茂唱片等子公司。

成立于1929年,是英伦三岛唯一可与百年老厂EMI相匹敌的唱片厂牌。

其实作为同属宝丽金集团的唱片品牌,Decca无论在规模,历史,艺人阵容等诸多方面都与DG等大公司相去甚远,但是在发烧友心目当中,Decca的品牌形象和地位却仍然非同反响,甚至称其为当今世界录音艺术的一大典范,都一点不为过。

事实上,只要您听过Decca的唱片,您便会同意:Decca录音所特有的深阔音场,透明度一流的秀美音色,以及极其华丽自然的音域平衡度,已和其蓝红相间的商标一样,成为独树一帜,无可替代的招牌。

在艺术家的阵容上,Decca最引以为自豪的便是曾签约旗下40多年的专属指挥,声望盖天的一代名师乔治·索尔蒂爵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淘碟专用】世界著名唱片公司简介BMG唱片公司20世纪全球五大唱片集团之一,全称为Bertelsmann Music Group,隶属于德国贝图斯曼集团(Bertelsmann,世界第二传媒帝国)。

Bertelsmann于1835年由卡尔·贝图斯曼在德国创立,最初以图书出版为主要经营范围,如今已经是拥有300多个子公司,6万多名员工,业务范围覆盖传播事业中的各项业务并分布于40多个国家的媒体公司,年营业额118亿美元.1958年Bertelsmann首次涉足音乐领域,分别收购了德国与奥地利的Ariola和Sonopress两家唱片公司。

1979年,Bertelsmann又将著名的Arista 唱片公司收归其下。

1987年,Bertelsmann一举买下了美国著名的唱片大厂RCA,并且正式成立了贝图斯曼唱片集团(BMG)。

九十年代,BMG又兼并了大量的中小唱片公司,并且建立了分布在40多个国家的全球业务网。

在成功的涉足音乐领域之后,Bertelsmann又进军广播和影视行业,并同样取得了成功。

在古典音乐领域,BMG Classics旗下拥有RCA Red Seal, RcaVictor,Eurodisc等唱片公司,还代理Naxos, RR, Melodiya等公司的业务,实力不容忽视,1981年的歌王卡鲁索全集,1984年的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全集,1989年的拉赫马尼诺夫全集,1996年的海菲茨全集,1997年的克莱斯勒全集等等都充分显示了BMG的雄心与实力,1999年,BMG又推出了94张CD组成的鲁宾斯坦全集。

在流行音乐领域,BMG Entertainment同样汇集了众多的流行歌手和乐队,拥有RCA, Arista, Ariola, Mushroom, Windham Hill, Music Imp act, Arte Nova,Conifer等流行音乐厂牌,还以BMG为商标发行唱片,其下艺人包括KennyG, Whitney Houston, Air Supply, James Galway, Art hur Rubinstein, Jaschua Heifetz,刘德华,R.健,陈晓春,李泉,丁薇,孙楠,吴宗宪,柯受良,彭佳惠,周浚伟,林依伦等。

CBS唱片公司CBS历史可谓与唱片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其所处年代各方面都发生着迅速而急剧的变化,这也使其发展沿革充满了变化与戏剧性。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Phonograph),并于第二年的4月成立了爱迪生留声机公司(Edison Speaking Phonograph Company)。

1885年左右,电话发明者贝尔与其朋友丁特合作改进了爱迪生的留声机,取名为Graphophone,并向爱迪生提出合作,但却遭来了爱迪生与其的官司持久战。

于是二者于1886年自行设立了美国留声机公司(American GraphoPhone Company)以推销其新型机,而爱迪生也设立新的爱迪生留声机公司(Edison phonograph Comnany)与其对抗。

正在双方大战之际,一个叫里宾科特(Jesse Lippincott)的美国人在他们之间左右逢源地先取得爱迪生留声机的制造权,后又取得贝尔的新机的贩卖权,并于1888年7月成立了北美留声机公司(North American phonograph Company)。

他同时又在各地开设了三十家子公司从事留声机的租赁业务,但他失算了,三十个子公司中除了设在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Columbia phonogranh Co.)以外全部亏本。

为此,他不得不干1894年宣布破产,仅存的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便与贝尔的美国留声机公司于1894年合并成立了 Columbia Graphophone公司。

其留声机的英文由爱迪生的改为了贝尔的,以示其对贝尔的信心。

与此同时,爱迪生也将自己的公司改名为国家留声机公司(National phonograph Company)。

哥伦比亚成立之初靠发行苏萨的进行曲,改编名曲以及包装明星并仗着多少比爱迪生的老机子“高保真”一点的新机的支撑;倒也艰难地挣了一点钱。

但是随着一个叫贝林纳的自学成材的售货员的出现,把唱片界搞得风起云涌。

他早在1887年便发明了具有革命性的圆盘状唱片,其名为Gramophone,并于1893年在华盛顿成立了美国留声机公司(American Gramophone Company)。

这对哥伦比亚以前的优越感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虽然1902年他也开始生产圆盘唱片与唱盘式留声机,但由于其负责人伊斯顿的经营不善,虽有过一战时因发战争财而出现的繁荣,但随着经济的大萧条,使哥伦比亚度日如年。

1922年,路易斯·斯特林与一些英国股东将设在英国的哥伦比亚公司收购,但仍与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共同使用Columbia商标。

1923年美国哥伦比亚曾宣告破产,但1925年又恢复了艰苦的重新营业。

在20年代,一个划时代的事物已经开始被逐渐广泛使用,那就是无线电广播,并且全世界已成立了几百家电台。

1927年,一个叫Arthur Jadson 的音乐经纪人鼓动哥伦比亚公司与其合伙收购有意出售的联合独立广播公司(United Independent Broadcast)。

最后,以163000美元购买了其公司的营业权并因此而成立了哥伦比亚广播系统(Columbia Broadcastins System,简称CBS),CBS就这样初次诞生了。

哥伦比亚公司正想以CBS转播大都会歌剧院的现场演出的收入来振兴其衰败的经营状况,但他们又失算了,不到三个月便将163000美元在雄心壮志中亏掉。

在此关头,一个从费城来的叫Bill Palet的年青人将拥有16个电台的联合独立广播电台一举买下,并居然获得哥伦比亚公司同意其仍用CBS的名称。

在Palet的经营下,CBS的业务是天天向上。

1934年与托斯卡尼尼的纽约爱乐合作在星期天下午开设了“星期天午后音乐会”这一闻名全美的广播节目。

而哥伦比亚公司却仍在一步步走向悲惨的深渊,1938年,CBS公司将这个曾为其母的哥伦比亚公司收购下来,并将公司名称改为Columbia Record Division of CBS,成为其子公司之一。

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也在CBS旗下得到发展,CBS经过不断地发展,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唱片大厂。

但进入80年代后,她却愿将自己卖与EMI,以结束Columbia商标几十年的分别使用局面,但谈判未果,日本Sony以却以20亿美元在1989年一举将其收购。

先称为Sony/CBS公司并以此发行唱片,1991年后,则使用Sony这一新商标。

DECCA唱片公司DECCA唱片公司宝丽金环球集团所属的一家以录制歌剧而闻名于世的唱片公司,译为“黛卡”或“迪卡”公司,麾下拥有Argo,福茂唱片等子公司。

成立于1929年,是英伦三岛唯一可与百年老厂EMI相匹敌的唱片厂牌。

其实作为同属宝丽金集团的唱片品牌,Decca无论在规模,历史,艺人阵容等诸多方面都与DG等大公司相去甚远,但是在发烧友心目当中,Decca的品牌形象和地位却仍然非同反响,甚至称其为当今世界录音艺术的一大典范,都一点不为过。

事实上,只要您听过Decca的唱片,您便会同意。

Decca录音所特有的深阔音场,透明度一流的秀美音色,以及极其华丽自然的音域平衡度,已和其蓝红相间的商标一样,成为独树一帜,无可替代的招牌。

在艺术家的阵容上, Decca最引以为自豪的便是曾签约旗下40多年的专属指挥,声望盖天的一代名师乔治·索尔蒂爵士。

此外Decca旗下拥有指挥大师迪图瓦,梅塔,夏依,马泽尔等;钢琴家阿什肯纳奇等;小提琴家正京和,巴克豪斯等;歌唱家帕瓦洛蒂,萨瑟兰,多明哥,卡雷拉斯,苔巴尔蒂,卡纳娃,卡芭耶,弗蕾妮,毕约琳,特菲尔,弗拉明戈,巴托莉,盖尔吉尔等等。

在流行音乐领域, Decca大家族中同样有这众多闪亮的名字:比如驰名世界的曼托瓦尼轻音乐团,美国爵士乐传奇艾灵顿公爵,百老汇著名歌手平·克劳斯贝,以及The Rolling Stones滚石, Joy Division, Happy Mondays, Run DMC等等.而且Decca唱片高贵华丽的透明音色,如临现场的精确定位,开阔深远的音场空间感以及辉煌而不刺耳的音域平衡度,几乎能叫任何发烧友一闻上瘾,并已成为人所共知的特色。

在当今浩如烟海的唱片品牌当中, Decca特别以录制歌剧作品而名震全球。

众所周知,歌剧录制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要耗费大量了人力与物力,收回资金也需要很长时间,没有实力和魄力的公司往往不敢问津此道。

Decca公司不仅具有雄厚的财力,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这一行当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多年以来, Decca公司积累了歌剧录制方面的丰富经验,而且网络了上述一大批世界超级的歌唱家和众多知名歌剧院作为坚强的后盾.因此, Decca是一家歌剧和声乐爱好者要特别关注的唱片公司。

历史上,Decca这个名字的首次出现,是在1914年,手提式留声机制造先驱山姆父子将这个名字冠在了当时令他们获得极大成功的手提留声机上,几年后,企业家刘易斯(E.Lewis)从山姆父子手中收购了此业,由于Decca产品在一战期间颇受欢迎,名字便被保留了下来。

1929年, Decca留声机公司进一步扩展,派生出了Decca唱片公司.数月之后, Decca首次发行了一批78转唱片,内容包括一些舞曲音乐及英国作曲家的作品,戴流斯的《海的漂流》开创了Decca 录制古典大编制交响乐的先例。

30年代时Decca的经营开始扩展,取得了德国Polydor古典唱片在英国的发行权.两年后,其地盘伸展至美国,在纽约成立了Decca美国公司,并停止了留声机的生产,全力发展唱片业务.1937年Decca买下克利斯多雷(Crystalate)唱片公司,并将其下的Rex,Vocalian,Panachord等几个品牌收归己有,同时也拥有了在西罕布斯坦的相关录音室。

没想到这个录音室中的几位录音师后来竟成为Decca独一无二华丽音响的缔造者,其中包括技术总监阿瑟·哈蒂(Arthur Haddy)博士和录音巨匠凯尼兹·韦尔金森。

由哈蒂领导的工作小组在二战中投身军事录音的研究,承担并完成了政府下达的录下由英国和德国潜艇内部发出的各种声音的任务,他们在声纳技术上的突破为皇家海军击沉德国潜艇立下汗马功劳。

战后, Decca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为其录音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这种坚实的技术基础首先体现在唱片制版上, Decca所改良的动圈刻片刀,可以成功的将高频响应提升到每秒一万四千赫兹,大大提升了频响和信噪比,降低了失真度,在唱片业被传为神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