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论文分析解析
发动机新技术毕业论文讲解

设计(论文)题目: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概况与结构原理学院名称: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专业:汽车运用技术班级:汽车(15)班姓名:郭建平学号:5 1 0 3 0 1 9指导教师:李春芾2013年04月 07日目录绪论:一.汽车发电机发展历史回顾1.1 汽车的起步阶段1.2 汽油机之前的摸索阶段1.3 奔驰的单缸二冲程汽油发动机1.4 四冲程发动机的应用1.5 化油器发动机的淘汰1. 6 电喷发动机的应用二.发动机进排气控制技术2.1 可变气门2.2 可变气门正时2.3 可变进气系统三.汽油缸内直喷技术3.1 缸内直喷技术概念简述3.2 缸内直喷的优点分析3.3 缸内直喷的广泛运用四.发动机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4.1 发动机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概述4.2 HCCI的燃烧机理4.3 HCCI 的优点4.4 HCCI缺点4.5 HCCI特点及其重要意义五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5.1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5.2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组成5.3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工作原理5.4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特点六.结论七.参考文献正文绪论:21世纪的内燃机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它将义无返顾地朝着节约能源、燃料多样化、提高功率、延长寿命、提高可靠性、降低排放和噪声、减轻质量、缩小体积、降低成本、简化维护保养等方向迅猛发展。
在21世纪,天然气、醇类、植物油及氢等代用燃料将为内燃机增添新的活力,而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在提高品质的同时也延长了内燃机行业的“生命”。
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革命,为21世纪内燃机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推动力。
21世纪的内燃机,将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不断弥补自身缺陷,以尽可能完美的形象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一.汽车发电机发展历史回顾1.1 汽车的起步阶段汽车的起步阶段,那时的汽车被马车嘲笑,污染严重,但起步的意义却非同寻常。
汽车整体技术日新月异,而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显得更受关注。
如今介绍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时: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双顶置凸轮轴技术,缸内直喷技术,VCM汽缸管理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等都已经运用的相当广泛;在用料上也是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全铝发动机目前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汽车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于是新能源技术,包括柴油机的高压共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燃料技术也已经有普及的趋向,但回顾一下发动机的历史或许更能理解这一百多年来汽车技术所发生的巨大变革。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毕业论文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毕业论文汽车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驾驶体验和行驶安全。
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发动机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汽车发动机的原理汽车发动机主要由燃烧室、气缸、活塞、曲轴等部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机的方式将燃油和空气混合后,在发动机内部进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驱动活塞运动,最终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燃油的选择上,汽车发动机目前主要使用的是汽油和柴油。
汽油发动机通过点火系统将混合气体点燃,而柴油发动机则通过压燃方式实现燃烧。
两种发动机在燃烧方式、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上存在差异,各有优劣。
第二部分: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蒸汽机时代。
随着内燃机的诞生和不断改进,汽车发动机逐渐成为主流。
从最早的单缸发动机到如今的多缸发动机,从机械燃油喷射到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
在发动机的发展过程中,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节能减排的要求推动了发动机技术的升级换代,例如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等,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第三部分:汽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汽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一方面,电动汽车的崛起将对传统发动机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发动机的轻量化、高效化和低排放。
另一方面,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也为汽车发动机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将对汽车发动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智能化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能量损失。
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将对发动机的设计和布局提出新的要求,以适应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
结论: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其性能和可靠性对整个汽车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发动机毕业论文

汽车发动机毕业论文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驱动力的来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发动机也在不断得到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为人类出行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与可靠的动力保障。
本文将从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技术创新与环保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汽车发动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最早的汽车发动机
是蒸汽发动机,但因其燃料消耗大且温度和压力高而逐渐被淘汰。
20世纪初,内燃机取代了蒸汽发动机,成为汽车发动机
的主流。
内燃机又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其中汽油发动机是最常见的一种。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20世纪后半叶,
出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如涡轮增压技术、缸内直喷技术、电控喷油技术等,使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经济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近年来,环保问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焦点。
汽车作为一种主要的交通方式,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尾气排放。
为了解决尾气排放的问题,汽车发动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现代汽车发动机采用了诸如分层燃烧、再循环废气处理、颗粒捕集器等技术手段,大量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此外,还有一种新型的汽车发动机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将汽油发动机与电动机相结合,发挥两者的优势,减少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总之,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使得汽车的性能和经济性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同时,环保问题也使汽车发动机的技术朝着更加清洁和高效的方向发
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先进的汽车发动机出现,为人类出行提供更加舒适、环保和经济的选择。
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论文

学院毕业(专业技术)论文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定稿日期:2012年12月12日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摘要:本文从理论知识出发重点阐述了对汽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故障的排除方法,在文中介绍了发动机的发展情况、类型、构造等,同时详细对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的常见故障、故障的分析与排除进行了叙述。
最后选取了一些有关汽车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的维修案例进行叙述,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汽车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排除1.前言汽车作为现代人的代步工具已经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呈结构复杂化、系统功能多样化、控制自动化和智能化、显示信息智能化发展,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衡量现代汽车性能的主要标志,同时汽车的故障也日益复杂化,由以机械故障为主体发展为以电控系统故障为主体,为了改变和突破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的传统观点,以现代故障诊断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建立科学、系统、合理、完善的发动机故障检测诊断系统,已成为目前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诊断行业的必然要求。
这给汽车的故障诊断与检修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维修设备的科技含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故障诊断与检修的方法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各国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进行不断的研究、开发。
随着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其故障诊断和检修也越来越重要,诊断技术已日益趋于完善。
1.1汽车发动机概述1.1.1汽车发动机发展简史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
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1876 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Otto)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发明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
汽车发动机毕业论文

汽车发动机毕业论文汽车发动机毕业论文引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发动机作为核心部件,承担着驱动力的提供和车辆性能的保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的研究和创新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围绕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发展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对汽车发动机的研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指通过燃烧燃料来产生动力,驱动汽车运行。
目前,主流的汽车发动机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类型。
内燃机又可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通过混合汽油和空气,在气缸内燃烧产生爆发力,驱动活塞运动,从而带动曲轴转动,最终将动力传递给车轮。
柴油发动机则是通过将柴油喷射到高温高压环境中,使其自燃产生爆发力。
电动机则是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运行。
二、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境要求的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汽车发动机采用了诸多技术手段。
例如,采用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增加进气量,提高燃烧效率;采用直喷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燃油喷射和燃烧过程,减少排放。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汽车发动机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例如,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出现,使得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
三、汽车发动机对环境的影响尽管汽车发动机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方式,但其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尾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
因此,减少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除了技术手段的改进外,政府和社会也在鼓励绿色出行和减少车辆使用,以降低汽车发动机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研究和创新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发展和环境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的研究和创新提供指导。
汽车发动机故障分析--(毕业论文)

汽车发动机故障分析--(毕业论文)1.引言随着社会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已成为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汽车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造成驾驶不便、耗费时间和经济成本。
所以,对于汽车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进行分析,探究常见的发动机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以提高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和车主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上的能力和水平。
2.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故障原因2.1 燃油系统故障燃油系统故障是汽车发动机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汽油中有杂质时容易产生积炭,导致汽车启动困难或者排放废气过多。
2.2 点火系统故障点火系统故障会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启动或者出现缺火等故障。
而点火系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点火线路断开、点火线圈损坏等等。
2.3 冷却系统故障冷却系统故障则会导致排气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常见的冷却系统故障包括水箱漏水、发动机水泵损坏等等。
2.4 润滑系统故障润滑系统故障可能导致发动机运转不顺畅,使得行车时发出异常声音。
一般情况下,润滑系统故障的原因是机油泵故障、发动机轴承磨损等问题。
3.解决方法3.1 燃油系统故障的解决方法发动机燃油系统故障一般可以通过更换汽车燃油滤清器、加注高品质的汽油以及定期更换汽车空气滤清器等方法解决。
3.2 点火系统故障的解决方法如果是点火线路或者点火线圈出现故障,则可以通过更换这些故障部件解决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更换油品和滤清器来改善香港6合开奖结果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火,从而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3.3 冷却系统故障的解决方法汽车冷却系统故障的解决方法一般需要检查水泵是否失效、更换渗漏的水管、替换漏水的水箱、冲洗散热片等。
另外,也需要时刻注意发动机的温度,以避免热损害。
3.4 润滑系统故障的解决方法润滑系统故障可以通过更换润滑油、修补或更换故障的润滑系统部件以及定期检查和更换润滑系统滤清器等来处理。
在更换装置时,必须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制造商的规定,否则会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和增加维护成本。
毕业论文汽车发动机

毕业论文汽车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之一。
它的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毕业论文是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机会,旨在探讨其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和未来趋势。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汽车发动机采用内燃机原理,燃料通过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驱动汽车前进。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发动机经历了多次革新。
从传统的汽油发动机到柴油发动机,再到如今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发动机,每一次的革新都带来了更高效、更环保的动力系统。
其次,我们探讨一下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创新。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要求的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燃油直喷技术的应用使得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燃油的利用率和动力输出。
另一方面,涡轮增压技术的引入使得发动机在低转速下也能获得更大的扭矩输出,提高了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此外,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使得发动机的工作更加智能化和精确化。
然而,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发动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
传统的内燃机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尾气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其次是燃料效率问题。
虽然现代汽车发动机在燃油经济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能源浪费和碳排放的问题。
因此,研发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发动机技术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未来,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燃油车型。
电动汽车发动机的优势在于零排放和低噪音,但目前还存在续航里程、充电设施等问题需要解决。
另一方面是燃料技术的创新。
生物燃料、氢燃料等新型燃料的研发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汽车发动机的环保性能和能源利用率。
总之,毕业论文是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机会。
通过回顾发展历程、探讨技术创新和展望未来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汽车发动机毕业论文

汽车发动机毕业论文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发动机的性能对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篇论文将从发动机的燃烧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发动机性能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介绍汽车发动机的燃烧原理。
汽车发动机一般采用内燃机原理,利用燃料的燃烧释放能量,推动活塞做功。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它们的燃料和着火方式不同。
汽油机燃烧过程是通过火花塞点燃混合气体,而柴油机通过高温高压使空气压缩至可燃温度自燃。
燃烧过程会引起气体的膨胀,推动活塞做功,最终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燃机逐渐取代了蒸汽机成为汽车的动力源。
发动机的技术不断创新,从单缸到多缸、从机械燃油喷射到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不断提高。
如今,已经有了高性能、低排放的发动机,满足了人们对汽车性能和环保的需求。
最后,我们来谈谈发动机性能。
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包括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
动力性能主要包括功率和扭矩。
发动机功率决定了汽车的最高速度和加速性能,而扭矩则决定了汽车的爬坡能力和行驶稳定性。
经济性能则主要包括燃油消耗和排放。
现代发动机通过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量损失和尾气排放,实现了更低的燃油消耗和更少的污染物排放。
综上所述,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整车性能
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发动机的性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驾驶体验和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机械学院汽车工程系毕业论文课题名称: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检修**: ***学号: ************ 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班级: 13汽电中锐2 班****: ***二0一五年摘要冷却系统,是汽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汽车的长期使用,可能会让冷却系统因为过度疲劳而出现故障。
文章述说通过对汽车冷却系统的认识,将对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
又根据不同车型的具体故障进行彻底的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
关键词:冷却系统;常见故障;案例分析;目录摘要 (1)第一章冷却系统基础认知 (2)1.1 冷却系统的类型 (2)1.2 冷却系统的组成 (2)1.3 冷却系统的功用 (3)1.4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3)第二章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 (4)2.1冷却液泄漏 (4)2.2冷却液温度过高 (4)2.3发动机工作温度过低或升温过慢 (5)2.4水套生锈 (5)第三章案例分析 (7)3.1发动机冷却系故障案例一 (7)3.2发动机冷却系故障案例二 (8)总结 (9)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检修第一章冷却系统基础认知1.1冷却系统的类型液冷和风冷。
液冷液冷汽车的冷却系统通过发动机中的管道和通路进行液体的循环。
当液体流经高温发动机时会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液体流过发动机后,转而流向热交换器(或散热器),液体中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散发到空气中。
风冷某些早期的汽车采用风冷技术,但现代的汽车几乎不使用这种方法了。
这种冷却方法不是在发动机中进行液体循环,而是通过发动机缸体表面附着的铝片对气缸进行散热。
一个功率强大的风扇向这些铝片吹风,使其向空气中散热,从而达到冷却发动机的目的。
因为大多数汽车采用的是液冷,管道系统汽车中的冷却系统中有大量管道。
1.2 冷却系统的组成1.冷却液冷却液又称防冻液,是由防冻添加剂及防止金属产生锈蚀的添加剂和水组成的液体。
它需要具有防冻性、防蚀性,热传导性和不变质的性能。
现在经常使用乙二醇为主要成分,加有防腐蚀添加及水的防冻液。
2.节温器节温器是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
是一种自动调温装置,通常含有感温组件,借着热胀或冷缩来开启、关掉空气、气体或液体的流动。
3.水泵水泵的作用是对冷却液加压,保证其在冷却系中循环流动。
4.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
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
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所以散热器是一个热交换器。
;功用是散发热量,冷却水在水套中吸收热量,流到散热器后热量散去,再回到水套内循环,达到调温。
5.风扇正常行驶中,高速气流已足以散热,风扇一般不会在这时候工作;但在慢速和原地运行时,风扇就可能转动来助散热器散热。
风扇的起动由水温感应器控制。
6.水套水套指汽缸体和汽缸盖的内外壳间之空间,冷却液即在其间循环。
7.水温感应器水温感应器其实是一个温度开关,当发动机进水温度超出90℃以上,水温感应器将接通风扇电路。
如果循环正常,而温度升高时,风扇不转,水温感应器和风扇本身就需要检查。
8.补偿水桶当冷却液受热膨胀时,部分冷却液流入补偿水桶;而当冷却液降温时,部分冷却液又被吸回散热器,所以冷却液不会溢失。
1.3 冷却系统的功用冷却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防止发动机过热,但冷却系统还有其他重要作用。
汽车中的发动机在适当的高温状态下运行状况最好。
如果发动机变冷,就会加快组件的磨损,从而使发动机效率降低并且排放出更多污染物。
因此,冷却系统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使发动机尽快升温,并使其保持恒温。
1.4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当发动机运转时,水泵随之旋转,提高了冷却液的压力,促使冷却液强制循环。
循环的冷却液带走了发动机缸体、缸套、缸盖等零件的热量;当冷却液温度未达到节温器的开启温度时,冷却液将通过水循环管,直接从水泵重新进入缸体,由于冷却液避免了不必要的冷却,温度将迅速上升。
当冷却液温度达到节温器开启温度,节温器阀门关闭了小循环管的旁通水路,冷却液将穿过节温器流入散热器上水室,热水经风扇吸过的空气流的强制冷却,散失一部分热量。
温度已经下降的冷却液,留到散热器下水室,经水泵在泵入缸体重新参加冷却循环。
当打开车上暖风装置时,在冷却系统压力的作用下,部分热水从缸盖上的出水铜管引出,进入暖风散热器,在暖风机风扇的作用下,流经暖风机散热器水芯的冷却液所带的热量,被暖风机风扇吹出的风带走,热风经过送风管吹到风窗进行除霜或从风门吹出供驾驶室取暖。
由暖风机散热器冷却过的冷却液,经出水管返回水泵进水管,重新参加循环。
如果这些管道当中液体的流动很平稳,则只会直接冷却与管道接触的液体。
从管道中流动的液体传导至管道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管道和接触管道的液体之间的温度差异。
因此,如果与管道接触的液体得到快速冷却,那么传输的热量会比较少。
通过在管道内制造湍流,混合所有液体,将与管道接触的液体保持高温以吸收更多热量,从而使管道内的全部液体得到有效地利用。
第二章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2.1冷却液泄漏故障现象(1)冷却液消耗过多,需经常补充。
(2)在停车位有水迹,停车后,明显看到有冷却液滴落到地面上。
(3)有时候发现在油底壳内有水。
故障原因(1)放水开关关闭不严。
(2)水泵水封损坏。
(3)气缸体变形或裂纹。
(4)散热器泄漏。
(5)气缸衬垫烧蚀,冷却液漏到外部或油底壳内。
(6)系统管道老化泄漏或接头松动泄漏。
(7)缸体水堵不严。
(8)湿式缸套阻水圈密封不良。
故障检修方法(1)采用止漏剂止漏,若严重漏水,则应更换散热器。
(2)若水管龟裂老化,应更换新件。
(3)若开关损坏引起冷却液泄漏,应更换开关。
2.2冷却液温度过高故障现象(1)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水温表指示超过最高值,或报警灯亮。
(2)散热器有“开锅”现象。
(3)发动机动力下降,加速不良。
(4)汽油机易爆燃和早燃,柴油机易工作粗暴。
故障原因(1)系统内缺水。
风扇皮带打滑或断裂。
(2)水泵叶轮损伤或水泵轴与叶轮松脱。
(3)节温器失效。
散热器内部堵塞或外部堵塞。
缺机油。
(4)系统内水垢过多。
电控风扇温控开关损坏或风扇电机烧坏。
(5)风扇离合器失效。
点火过早或过晚。
(6)混合气过浓或过稀。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损坏。
(7)气缸衬垫烧穿。
水温表失准。
(8)散热器回水管凹瘪或冻堵。
燃烧室积炭严重。
故障检修方法(1)及时添加冷却水,若散热器泄漏应进行修补。
(2)调整风扇传动带的松紧度或更换新传动带。
(3)对冷却系统进行清洗,排除水垢。
(4)检修或更换水泵。
(5)检查出水管,如吸瘪应排除,修复散热器散热片。
(6)检修或更换水温表、传感器。
2.3发动机工作温度过低或升温过慢故障现象(1)冷却液温度在发动机正常温度(75℃)以下。
(2)发动机在工作中冷却液温度表指针长时间达不到正常位置。
(3)发动机行驶乏力,发动机油耗增加。
故障原因(1)冷却液温度表或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损坏,指示出现错误。
(2)节温器漏装或阀门粘结不能闭合。
(3)风扇离合器或温控开关接合过早。
故障检修方法(1)环境温度较低时,检查百叶窗是否关闭、是否采取了有效的保温措施。
(2)检查风扇控制装置是否失效。
如果冷却系统装有风扇离合器或装用电动风扇,可在发动机工作温度较低时,通过观察风扇的运转状态来确定风扇控制装置是否失效。
(3)检查节温器是否正常。
在发动机工作温度较低时,通过初试散热器的温度来判断冷却液是否进行大循环,以诊断节温器是否正常。
2.4水套生锈故障现象(1)水套上有锈迹故障原因(1)水套中有空气。
(2)水温升高。
水温升高,也能加快锈蚀作用。
(3)水内含有矿物盐和其他矿物质,能在水套内加速金属锈蚀。
故障检修方法(1)检查散热器上水箱水面是否过低,如过低应添加冷却水,保证水箱水面高。
(2)在发动机工作中,要保持冷却系统工作正常,防止冷却水温度过高。
(3)在给水箱添加冷却水时,应加注清洁的软水。
不能直接加入河水或井水。
另外还可以加防锈剂,它的作用是防锈,但不能排斥原有的铁锈。
在加注前要将冷却系统冲洗干净。
第三章案例分析3.1发动机冷却系故障案例一车型:大众迈腾1.8T。
故障现象车辆行驶途中仪表盘的“STOP”点亮报警,水温表指针在120度,行车电脑显示屏提示“发动机过热”信息。
故障可能原因(1)冷却液液面过低(冷却系统泄漏)。
(2)电子扇不转。
(3)节温器未在规定温度打开,系统无法进行大循环(4)水泵损坏,冷却液无法在系统内流动。
(5)发动机个别气缸工作不良,负荷增大。
故障分析与排除(1)先从外表检查,包括散热器、水泵、气缸体、暖风机水箱、水管,以及橡胶软管和放水开关等,观察其是否有漏水,检查水泵皮带是否太松,风扇叶片是否有损烂。
经外表检查,没有发现漏水部位,水泵皮带处没有过松打滑的现象,风扇叶也没有变形损坏。
(2)检查节温器有否工作不良导致冷却水的水量循环不足,把节温器拆下来,将节温器放在装有水的铁盘上,然后加热,同时把玻璃温度计放在水中测试,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与节温气额定开启温度是否相符,升程是否在95℃时>8mm。
结果当温度计读数为90℃时节温器才开始张开工作,比额定开启温度82℃高了8℃。
所以,就安装了一个新的节温器(额定开启)温度为82℃。
起动发动机并开空调观察水温表的情况,结果水温表的指针略比以前低些,行驶车辆进行路试,经过10min高速行驶,水温表的指针很快就过中线,仍然有冷却水温过高的现象。
(3)对空调冷凝器进行淋水降温,检查水温,虽有好转,但效果仍然不明显,说明与冷凝器散热情况关系不大。
(4)重新检查调整供油系和点火系,结果也收效不大,说明水温过高的现象,主要不是以上的情况所致。
(5)再次起动发动机,开大空调制冷,控制发动机转速,以低速直升到高速运转来观察此时冷却风扇的转速,在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超过 90℃时,仔细倾听风扇响声和风扇的转速,仍无变化。
将发动机熄火,随即用手拨动风扇叶,较为轻松,与冷车时拨动风扇的感觉相差不大。
风扇离合器是根据发动机冷热状态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使发动机始终保持最佳的热工作的状态。
发动机温度高,风扇转动就快,风量就大;发动机温度低,风扇转动就慢,风量就小。
风扇转速应该是随着发动机的温度升高而提高。
其出现故障必然影响散热器的冷却散热,造成发动机温度过高。
由此可见,水温高是风扇离合器损坏造成风扇工作不良所致。
于是更换了风扇离合器,更换后,风扇的转速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转动,噪音明显增大,在水温达到 95℃时风扇更是全速运转。
(6)通过使用清洗水垢的清洗剂来清洗散热器和缸体、缸盖的水套,将清洗剂加注到冷却水中,经过运转发动机后,再浸泡8h,放出清洗液,发现液体内有不少污垢,证明是散热器、气缸、气缸盖水套内的沉积水垢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