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积岩特征与油气成藏条件
渤南洼陷浊积岩储层物性分析

渤南洼陷浊积岩储层物性分析摘要:本文对渤南洼陷沙三段浊积岩的碎屑成分、结构和填隙物等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储集物性特征,研究了浊积岩储集物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浊积岩储层物性随着岩石的成分、结构成熟度的变好而变好,而岩屑、填隙物含量的增加会使储集物性变差。
关键词:渤南洼陷浊积岩储层物性渤南洼陷位于济阳坳陷北部的沾化凹陷内,该洼陷内发育丰富的浊积岩油气藏。
笔者选取渤南洼陷沙三段为研究主体,分析了浊积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
一、储集物性特征本区浊积岩发育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储集空间,其中以次生孔隙为主。
次生孔隙的类型可分为粒间孔、粒内孔和裂缝等。
该区浊积砂体的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的变化范围在2.3-40.1%之间,平均值为17.065%;渗透率的变化范围较大,在0.011-4067.261×10-3um2之间,平均值为102.17×10-3um2。
二、岩石学特征对储集物性的影响1.碎屑成分对物性的影响石英、长石、岩屑是该区主要的碎屑成分,三者影响着储层物性的好坏[1-3]。
石英含量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性(图1),此关系说明,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对储层物性存在正面的影响,其原因是石英颗粒为刚性颗粒,抗压性较强,不易受压变形,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孔隙[3,4]。
长石与储层物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图1),说明长石的含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小。
岩屑的含量与孔隙度之间呈负相关(图1),因为该区的岩屑类型主要是变质岩,抗压性较差,且岩屑含量普遍较高,因此随着岩屑含量的增加,压实作用对孔隙结构的改造作用增强,使孔喉变小,导致储层物性变差[4]。
2.岩石组构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本节主要分析岩石组构的要素分选系数、粒度中值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分选系数对储层物性起消极作用(图1),分选系数变小,物性有变化的趋势,说明粒度越均匀,颗粒之间的孔隙越大,孔隙度越高,渗透率越好。
反之,分选系数越大,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差。
东营凹陷滑塌浊积岩沉积特征及油气藏勘探技术

t r n o o i o a t r is c o d n e ae e eo me t h r ce siso r i i u a a d c mp st n mau t .A c r i g t t a d v lp n a a t r t f u b dt tc n b a l i l i e oh r l c i c t e,i a eb — sc l i i e t y e , a l o - h n ei d a d c a n l e r i i s h o v n i n e i n a ial d v d d i o t tp s n me yn n c a n l e n h n e i d t b dt .T e c n e t a s d me t— y n wo z z u e ol
维普资讯
天然气北
第2 7卷 第 1 期
O L& G SG O O Y I A E L G 20 0 6年 2月
文 章 编 号 :2 3— 9 5 2 0 O — 0 3— 6 0 5 9 8 (06) 1 09 0
东 营 凹 陷 滑 塌 浊 积 岩 沉 积 特 征 及 油 气 藏 勘 探 技 术
r y l or l t n a d hih r s l to e u n e sr t r p i o r lt n tc n lg e r o p l a l n f x — y c ce c rea i o n g e ou in s q e c ta i a hc c rea i e h o o is ae n ta p i b e i u o g o c l t r i i e s u o t erun q e g n ss u b d t a a ,d e t h i i u e e i.W e ldaa a d s imi t h u d b n e ae o r c g ie l g er l t n es c daa s o l e i tg td t e o n z a e r r
[2017年整理]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2017年整理]油气藏的形成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ac79b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0.png)
[2017年整理]油气藏的形成条件油气藏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烃源岩:烃源岩是油气藏的主要来源,其有机质含量和类型对油气的生成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腐泥型有机质在湖泊和海洋的沼泽和沼泽地中最为丰富,而腐植型有机质则主要存在于陆地森林和沼泽中。
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类型和丰度有很大差异。
2.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是影响油气生成和聚集的重要因素。
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有机质可以转化为油气。
通常,深层地质环境下的温度和压力较高,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聚集。
3.储层和盖层:储层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而盖层则可以保护油气不被蒸发和流失。
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度和渗透性等特征对油气的聚集和保存具有重要影响。
盖层的岩石类型和厚度则可以阻止油气向地表扩散,保持油气的聚集状态。
4.时间:油气藏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时间,通常需要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质需要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转化和地质作用,才能形成油气。
因此,时间的积累也是形成油气藏的重要条件之一。
5.构造和地层:构造和地层也是影响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地质历史上,许多油气藏的形成都与板块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地质作用有关。
同时,地层的沉积和层序也对油气的生成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
6.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如地下水的流动、水交替强度等也深刻影响着油气藏的形成。
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水的流动可能有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地下水的流动可能对油气藏造成破坏。
7.地球化学条件:地球化学条件如氧化还原环境、pH值、Eh值等也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还原环境下,有机质更易分解并生成油气;而在氧化环境下,有机质更可能被氧化破坏。
8.生物标志物和同位素:生物标志物是指来源于生物体的某些化合物,如胆固醇、叶绿素等,它们可以用来推断有机质的来源和转化过程。
同位素则可以用来研究有机质的成熟度和演化历史。
利津地区浊积岩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

利津地区浊积岩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作者:房亮姜瑞波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2期[摘要]通过对利津地区沙三下-沙四段浊积岩扇体的岩心、测井、录井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浊积扇主要以滑塌浊积扇为主,该类浊积扇的成藏主要受到扇体的成因类型、相带、扇体埋深及构造活动等因素的控制。
同时总结该区浊积岩的油气富集规律,指出该区压力系数大于1.2,储层孔隙度大于5%的油层可获得工业油流。
[关键词]利津地区;砂砾岩体;油气成藏;浊积扇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1.地质概况利津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勘探面积约800km2。
由于构造位置上北接陈家庄凸起,沙河街沉积时期,拥有充足的沉积物源;而其南部紧邻东营凹陷最大的生油洼陷—利津洼陷,为该区的成藏提供了优质的油源条件;受以上因素的影响,研究区的浊积岩扇体油藏,具有厚度大、油气充满度高的特点,是东营北部陡坡西段重要的油气藏类型。
由于利津地区浊积岩积体物源体系、沉积特征及构造活动等均比较复杂,造成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入,影响了该区浊积岩体的进一步勘探。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对研究区典型油层进行解剖,明确其成藏控制因素及油气富集规律。
1.1 浊积扇类型深水浊积扇是湖盆深陷期和湖侵—高水位体系域时深湖—半深湖区最常见的储集岩体,依据其在地层层序中所处的位置,沉积相带的差异等,可将其分为滑塌浊积扇、坡移浊积扇及湖底扇等三种类型,研究区主要以发育滑塌浊积扇为主。
滑塌浊积扇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湖盆深陷期,山高水深,洪水发育期,由于水体能量较强、物源供应充足,由主水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可越过早期沉积的水下扇体,在其前方地势低洼的地带沉积形成无根的陡坡深水浊积扇。
二是由于同生断层的作用,碎屑物质在水下扇体的前方断层下降盘的深湖区沉积,发育形成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
1.2 储层特征研究区浊积岩储层整体上粒度粗、分选差、杂基支撑,砾石以灰岩砾石为主,砂岩表现出石英含量低,长石、岩屑含量高的特点,成分成熟度低,岩石类型以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磨圆度基本上为棱角—次棱角状;支撑方式基本上以颗粒支撑为主;胶结类型则基本上为孔隙胶结,结构成熟度较低。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浊积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 0 5 ) 10 9 摘要 :鄂尔多斯 盆地 延长组浊 积岩成藏条件优越 , 是油气 勘探 的重要 目标接 替 区。在坳 陷型湖盆 中寻找浊 积岩 ,
在对其特征进行 详细认识 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并总结 出浊积岩 发育 控 制因素 。利用 实测野外 剖面 、 常规测井 、 电 阻率成像等资料的解 释分析方 法 , 对延长组浊积岩及其 相关地层 的岩性 、 结构 、 构造等 特征进行 了观察总结 , 结合
下一步勘探应该重视华池一庆阳一宁县一带。
关键词 :测井解释 ; 浊积岩 ; 形成机理 ; 响因素 ;延长组 ; 影 鄂尔多斯盆地
中 图分 类 号 :T 2 .2 ;P 3. 1 El2 2 2 6 1 8 文 献标 识码 :A
Cha a tr sis a d Co r li g Fa t r fTu bi ie n n h ng Fo ma i n,Or sBa i r c e itc n nto ln c o s o r d t si Ya c a r to do sn
ZHANG h ma S i o, DI NG a q Xio i
( t t e b r tr fOi a d Ga s r orGe lg n pl t t S a eK yLa o ao y o l n sRee v i oo y a d Ex oi i a on, Ch n d iest fTe h oo y,Che g u,Sc a 1 0 9,Chia e g u Unv riyo c n lg nd ihu n 6 0 5 n)
第3卷 5
第 6 期
测
井
技
术
鄂尔多斯盆地长7浊积岩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摘 要 :利 用岩心 、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长 7浊积岩 特征及成 藏条件 的分析 结果表 明 ,长 7油层 组沉积层 理 、沉积 构造 及砂 岩粒度等反映晚三叠世延长组 长 7沉 积 时在 深湖一半深 湖相发 育浊积 岩。长 7浊 积岩 的电性 响应 特征表现为 自然伽马 曲线具有 明显 的齿化 现象 ,在地 震反射 剖面上 则表现 为不稳 定沉积 、相带变 化大等 特 点 。浊积 岩储 集体 的物性条件相对较差 ,孑 隙度平均为 8 5 ,渗透 率平 均为 0 1 L .% .2×1 ~ m ,属超低孔 、低 渗 0 储层 ,但 由于其紧邻优质烃源岩 ,成藏条件优越 ,可大面积成藏 。
mo e v rs o te f au e ft e u sa l e i na in a d e o mo a is c a g so h es c r fe t n p o r o e h w h e t r s o n tb e s d me tto n n r usfc e h n e n t e s imi e c i r — h l o i e .Th h sc lc n iinso he t r d t c u ltn o y a e r ltv l o r r wh s v r g o o iy a d fls e p y ia o d to ft u biie a c mu ai g b d r e aiey p o e , o e a ea e p rst n p r a ii r e p cie y 8 5% a d 0 2 X 1 e me b lt a e r s e tv l . y n .1 0~ m ,b lng t ta lw r st n o peme b l y r s r e o o ul —o po o i a d lw r a i t e e — r y i v i.Ho v r,frt o y s co e t h e in t ih— u lt o r e r c s a a o a l y r c r o n or we e o he b d i l s o t e r go s wi h g q a i s u c o k nd fv r b e h d o a b n e . h y rc e o d to s,S tc n fr r s r o r n a lr e s ae i h d c n iin O i a m e e v is o a g c l . o Ke r s: t r i t y wo d u bdi e;s u c o k; r s r or c n t n; c mbnain o e e v i o ai n: Cha g 7 e e v i o re r c e e i o di o v i o i to fr s ro r fr t m o n r s r or g o p; Ya g ha g F r to ru n c n o main; Or o sn d sBa i
pdf格式全文山东东营凹陷东部浊积扇油藏成藏条件与模式

第!期
孙海宁等:山东东营凹陷东部浊积扇油藏成藏条件与模式
%%!
该区的牛庄—六户局部地区(约 !""#$% )进行盆地生烃史模拟,计算出沙三中、下和沙四
[(!] 上亚段生烃总量为 & ’ (") *,排烃量为 %+%, ’ (") *,取聚集系数 为 "+-" . "+/",则牛庄洼陷
油气资源量为 )+&% ’ (", . (+((/ ’ (") *,因此该地区深部油气资源量非常丰富。 !"# 输导体系 根据输导体系组成元素及其在油气运移中所起作用,可以将东营凹陷东部地区深部地层 的输导体系划分为断裂型输导体系、砂体型输导体系、不整合面型输导体系和复合型输导体 系(图 %) 。
[!"] 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点。据统计 ,含油性较好的砂岩储层孔隙度一般为 !$* + %(* , 3, 3, % 渗透率一般 !$ 2 !$ + !$$ 2 !$ ! - 。而含油较差的砂岩储层,隙度一般小于 !$* ,渗透率
一般也小于 !$ 2 !$ 3 ,! -% 。笔者对该区 !)"( 块样品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出样品孔隙度平 均为 !)1’* ,渗透率平均为 ("1( 2 !$ 3 ,! -% ,渗透率小于 ( 2 !$ 3 ,! -% 的样品占 ,!* , ( 2 !$ 3 , + !$ 2 !$ 3 ,! -% 的占 !$* 左右,!$ 2 !$ 3 , + ,$ 2 !$ 3 ,! -% 的大约占 #$* ,大于 !$$ 2 !$ 3 , -% 占 %$* 左右,储层类型多为中孔、中—低渗储层。压汞资料分析表明,砂岩孔喉半径最 ! 大为 % + , -,一般为 $1! + $1( -,孔喉半径中值一般在 $1# + $1’ - 之间,砂岩非均质性较 ! ! ! 强,变异系数一般在 !1! 左右,空隙类型以微孔隙为主。 !"# 盖层条件 可作盖层的岩性很多,泥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东营凹陷东部深层岩性油气藏即以泥 岩为盖层。研究区泥岩沉积中粘土矿物含量约为 "$* ,根据其他矿物成分不同,可分为泥 岩、灰质泥岩和粉砂质泥岩等。 区内沙三 段 盖 层 主 要 为 半 深 湖—深 湖 相 泥 岩 沉 积,沙 三 中、下 段 泥 岩 厚 度 为 ($$ + ’$$-,占地层厚度的 ’$* + )$* ,局部地区整个沙三下亚段全部为泥岩。以牛 ,) 取心井为 例:沙三下亚段泥岩厚度为 !($ + %$$-,占地层厚度的 "$* + &$* ,砂岩单层最大厚度为 !(-,一般为 ( + !$-。沙三中亚段下部泥岩厚度为 !$$ + !($-,占地层厚的 ’$* + )$* ,砂 岩单层最大厚度为 ,$-,一般为 , + (-;沙三中亚段中部泥岩厚度为 !($ + %($-,占地层厚 的 &$* 左右,砂岩单层最大厚度为 !#-,一般为 , + (-;沙三中亚段上部泥岩厚度为 ($ + !$$-,占地层厚度的 "$* + ’(* ,砂岩单层最大厚度为 %,-,一般为 , + !$-。沙三上亚段 泥岩厚度为 !$$ + !($-,占地层厚度的 ($* ,砂岩单层最大厚度为 ,$-,一般为 !$ + %$-。
浊积岩沉积特征

浊积岩沉积特征浊积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其特征主要包括岩石结构、岩石成分和岩石产状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浊积岩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一、岩石结构浊积岩的岩石结构主要有层理结构、斜交结构和泥质结构等。
层理结构是浊积岩最常见的岩石结构,指的是岩石中的层状结构。
浊积岩的层理结构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平行层理,这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受到重力的影响,沉积物会沉积在底部,形成平行的层状结构。
斜交结构是指浊积岩中的交错层理,通常表现为交错的斜线。
这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受到水流的影响,沉积物会被水流冲刷或重新堆积,形成交错的斜线状结构。
泥质结构是浊积岩中常见的结构类型,指的是岩石中含有大量细粒的泥质颗粒,这些颗粒之间粘合较弱,容易形成泥质结构。
二、岩石成分浊积岩的主要成分包括颗粒物质和胶结物质。
颗粒物质是指浊积岩中的颗粒状物质,包括砂粒、泥粒和颗粒石英等。
其中,砂粒是指直径大于0.0625毫米的颗粒,泥粒是指直径小于0.0625毫米的颗粒。
颗粒石英是指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石英颗粒。
胶结物质是指浊积岩中的胶结物,包括胶结物和溶解物。
胶结物是指胶结颗粒之间的粘结物质,主要由黏土矿物和粘土质的胶结物质组成。
溶解物是指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在沉积过程中会与颗粒物质结合形成胶结物质。
三、岩石产状浊积岩的岩石产状主要包括岩性、结构、颜色和成岩作用等。
岩性是指浊积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有砂岩、泥岩和灰岩等。
砂岩是由砂粒堆积而成的岩石,泥岩是由泥粒堆积而成的岩石,灰岩是由石英颗粒和胶结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结构是指浊积岩的内部结构特征,主要有层理结构、斜交结构和泥质结构等。
这些结构可以反映出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颜色是指浊积岩的颜色特征,主要受到沉积物的成分和成岩过程的影响。
常见的颜色有灰色、黄色、红色和黑色等。
成岩作用是指浊积岩在地质历史中经历的变质和改造过程。
这些作用包括压实、胶结、溶解和迁移等,可以改变浊积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浊积岩特征与油气成藏条件
摘要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分布着多个辫状三角洲体系,且面积较大,与周围的砂岩层一起构成了存储油气的重要场所。
随着低渗透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深化,证实了浊积岩也可以存储丰富的石油资源,可以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在长6、长7油层组发育的浊积岩具有油气成藏条件,其特征与分布规律等尚不明晰,本文就浊积岩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做一个论述,希望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浊积岩特征;油气成藏
0引言
在晚三叠世的初期,受海扩张与华北地块逆向旋转影响,整个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了南陡北缓、南浅北深的坳陷地貌,地层厚度超过1.4km,呈现不对称形状,在盆地西南部,分布着多个辫状三角洲体系,且面积较大,与周围的砂岩层一起构成了存储油气的重要场所。
目前发现的几处油田,都具有上亿吨的储量。
随着低渗透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深化,证实了浊积岩也可以存储丰富的石油资源,可以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在长6、长7油层组发育的浊积岩具有油气成藏条件,其特征与分布规律等尚不明晰,本文就浊积岩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做一个论述,希望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1 地质情况与浊积岩特征
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临阴山,南抵秦岭,东至吕梁山,西抵腾格里沙漠,面积约为3328平方公里。
是该盆地的主要地质变化时期是晚三叠世,经历了“发育一发展一全盛一衰退—消亡”的完整的演化过程。
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自上而下分作10个油层组(长1一长10)。
湖盆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湖侵事件,分别为长7期、长9期、长4+5期,就湖侵范围而言,长7期的最大,因此沉积了优质的中生界烃源岩。
其后,盆地断裂活动加剧,基底整体下沉,大量的沉积物随洪水沉入深湖一半深湖中,形成湖泊浊流沉积。
经地质勘探得知,该地区的浊积岩厚度达到1m,砂岩厚度平均为10m~20m,最厚的地方达到了50m。
沉积构造为泥底构造、粒序递变层构造等,粒度较细,块状结构均匀。
2浊积岩特征
2.1 浊积岩的岩石学特征
浊积岩的岩石类型受物源区成分的影响,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颗粒间多呈点线、线线接触方式,分选中等,其主要组成部分为岩屑长石,就整体特性而言,浊积岩具有正粒序性,粒度较细,块
状结构均匀,砂岩厚度一般为10m~20m,最厚地方可达50m,该沉积构造主要为泥岩。
2.2 浊积岩的沉积构造特征
通过勘探取样和岩芯观察,浊积岩的沉积构造特征丰富,层理发育以块状为主,多为变形层理、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在纵向剖面上表现为灰黑色深湖一半深湖相,暗色泥岩和油页岩相分隔,泥岩厚度远远大于浊积砂岩厚度。
砂泥接触面多见槽模、沟模、印模、重荷模等底面构造及与之伴生的火焰构造;还有一种常见的无分选、无磨圆的撕裂状黑色泥砾,表明浊流沉积物对已沉积未固结的深湖一半深湖泥岩沉积进行冲刷、侵蚀后与之快速结合并沉积。
2.3 浊积岩的测井响应特征
受到物源品相、水动力、水体条件的不同影响,不同环境下的沉积物表现为不同的测井曲线,浊积岩沉积曲线形态呈齿化现象,表现为频繁叠加的大套低幅齿形近箱型、近钟形曲线组合,这是由于浊积岩为突发性沉积,重力流垂向回旋不明显。
2.4 浊积岩的分布规律
通过勘察与比较岩芯,盆地由西南向北呈现阶梯状,有走滑一拉分断层,盆地南部、西南部采取的岩芯多含火山喷发产生的多层凝灰岩,由此向东部及东北方向勘察,岩芯呈现凝灰岩含量逐渐减少的特点。
说明在晚三叠世时期,盆地南部、西南部的地质构造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并形成了多级坡折带,有利于沉积物发生滑塌而形成浊积岩。
随着湖侵作用的减弱,三角洲向湖心逐渐推进,在坡折由盆地西南向湖盆中部推进,构成了长7期浊积岩成片分布的特点,形成了油气层储集体,其整体特征是浊积岩平行分布于古代湖岸线附近。
3浊积岩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3.1 烃源岩条件
在晚三叠世之前,长7的水体最深,拥有丰富的远古代湖泊生物,为形成优质烃源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晚三叠世及以后,鄂尔多斯盆地逐渐处于湖泊沉积消亡之中,长7期的湖侵范围最大,化验结果表明,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为6%~22%,平均为13.75%,生烃强度为400×104~500×104t/km2。
该地区岩层特点是浊积岩与烃源岩互层共生,含油饱和度超过70%,成藏条件优越。
3.2 储集条件
长7地区的浊积岩以极细一细粒砂岩为主,填隙物与塑性质量高,产油层孔隙度发育良好,属超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平均为8.5%,渗透率平均0.12×10-3μm2。
浊积岩储集物性的成岩作用为主要为长石溶蚀,破坏性的成岩作
用为压实与胶结作用,其中的胶结作用为黏土胶结和碳酸盐岩胶结。
在该地区,在5种不同破坏性类型的压实与胶结作用中,破坏性最差的压实胶结一微孔岩,其分布面积最大,这就保障了油气形成之后的不渗漏性。
3.3 油气成藏条件
长7盆地湖相沉积发育良好,泥岩厚度大,一般为70m~80m,个别可达120m。
泥岩既是生油层,又是良好的盖层,可以有效阻挡地质断裂层裂缝带来的破坏,可以形成超高压,有效地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而生成油气,并在高压状态下形成微裂缝,为油气的转移、聚集提供良好的通道。
4结论
长7地区是坡折带地质构造,在缓坡发育坡移浊积岩,在深湖发育滑塌浊积岩,具有典型的浊积岩沉积构造特征。
在该地区,浊积岩与烃源岩互层共生,岩层厚,泥岩发育良好,呈现超低孔、低渗透的特点,油气充注度高,成藏条件有利。
以上所有这些特点,对于类似地质的油气勘探可以提供参考与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秀芹,蔺防晓,刘显阳,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J].岩性油气藏,2008(2).
[2]喻建,向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成藏规律[J].天然气工业,2004(12).
[3]傅强,吕苗苗,刘永斗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8(2).
[4]庞军刚,李文厚,石硕,肖丽.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J].岩性油气藏,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