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推拿常见病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42)推拿治疗遗尿症技术

2019年2月第26卷第3期·农村适宜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42)推拿治疗遗尿症技术王立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遗尿是一种以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为主要表现的泌尿系统功能性疾患,多见于儿童。
遗尿与遗传、居住环境、年龄、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症的发生,主要与睡眠觉醒功能障碍、膀胱发育延迟与功能异常、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脊柱裂、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及排尿习惯训练不当等因素有关。
中医则认为,主要是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司,膀胱失约,水液统摄失权而致。
目前,西医多采用丙咪嗪或氯丙咪嗪、奥昔布宁、醋酸去氨加压素等药物治疗,一般数月为1个疗程,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停药后易复发。
中医治疗方法较多,目前主要应用口服中药、针灸、推拿、外用贴敷等方法。
推拿治疗遗尿症技术,是依据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利用推拿的手法特点,刺激某些特定穴位,进而达到治疗遗尿的目的。
运用推拿治疗遗尿由来已久,但多需要严格的辨证施治。
推拿治疗遗尿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本疗法可应用于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遗尿患者。
1 诊断标准1.1 西医标准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WHO 1993,中文版)诊断标准拟定。
儿童年龄与智龄≥5岁;不自主的或有意尿床或尿湿裤子,7岁以下每月至少2次,7岁上每月至少1次遗尿;不是癫痫发作或神经科疾病所致的小便失禁,也不是泌尿道结构异常或任何其他非精神科病的直接后果;不存在符合ICD-10类别标准的任何其他精神障碍的证据;病程至少3个月。
1.2 中医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4条,第20款制定。
发病年龄在3周岁以上,睡中小便自出,醒后方觉;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每夜遗尿1~2次以上;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部分患者腰骶部X线摄片显示隐性脊柱裂;排除夜间癫痫发作及泌尿道畸形者。
王立新:小儿推拿事业的守护者

王立新:小儿推拿事业的守护者
吴正友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2013(000)016
【摘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道出了坚持的力量。
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总页数】4页(P62-65)
【作者】吴正友
【作者单位】《健康大视野》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
【相关文献】
1.弘扬小儿推拿国粹服务儿童健康事业首届小儿推拿名家展示会在京召开 [J],
2.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六十七)——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 [J], 陈千古; 刘文可; 王悦; 张英
3.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八十一)——小儿湿疹的推拿治疗 [J], 陈千吉;张英;贾宝林;王昊
4.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八十二)——小儿胃脘痛的推拿治疗 [J], 贾宝林;陈千吉;张英;王昊
5.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八十四)——小儿推拿助喂养 [J], 陈千吉;张英;兰晓雪;周蓉;顾思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风后偏瘫诊疗方案

中风后偏瘫诊疗方案(2012)
一、病名:
中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推拿学丛德毓王立新黄铁银)
西医: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偏瘫(康复医学第4版
偏瘫,中医称之为半身不遂,是指中风后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舌强语涩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本病为中风后常见并发症。
相当于西医的(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所导致的相应临床症状。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1996)
主症: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饮水反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主症或主症加次症中任一项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面瘫:主要症状为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但无半身不遂的表现。
痿证:一般起病缓慢,多表现双下肢痿躄不用,或四肢肌肉萎缩,软弱无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制定
主症:感觉和运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和一侧视野缺失;
次症:交流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其他功能障碍。
主症加次症任何一项结合CT或MRI报告即可确诊脑卒中偏瘫。
鉴别诊断
颅内占位病变,颅脑外伤、脑膜炎等疾病:根据发病急缓程度,外伤史、发烧等其他临床表现以及CT 、MRI,脑脊液等检查做出诊断。
(二)疾病分期
1.初期:发病1~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王立新推拿疗法

均匀:是指手法在应用中要有一定的节律性,不可快 慢不定, 轻重不一。
柔和:是指手法在应用中舒适轻快,变换自如。 ***********
在以上基础之上,还应作到:“深透”,所谓
深透是指手法在运用中必须使气力有一定的渗透性, 达到病变的部位 。。
热敷常用药物
红花15g、 年健20g、 路通15g、 乳香15g、
络石藤20g、 伸筋草15g、 五加皮15g 没药15g、
紫草15g、 地丰20g、 木瓜15g、 苏木50g、
也可用具有相同作用的方剂代替。
推拿手法
——推拿中的最基本要素
推拿手法要求
有力:是指手法在应用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力量 的大小,则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操作 部位的不同情况而决定。
推拿疗法
长春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 推拿科 王立新
推拿疗法的特点:
简:治疗方法简单,无须环境、条件等 限制。 便:施治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施治。 易:易学、易懂、易于接受 效:疗效显著
推拿的理论基础
推拿疗法的体系大约形成于二千多
年前的秦汉时期,是人类最古老的疗法
之一,也是中医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受中医理论的影响极大,早在
《内经》中就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所
以学习推拿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掌握
中医的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经络
等相关知识,是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同
时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
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骨伤科学、内
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熟练地掌握
这些理论结合推拿的运用,将对提高推
①指按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或指面为着力点按压,可用于全 身各部位或穴位。
分析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分析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浅析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在近年来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实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实行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5%(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针对发病率较高的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临床效果;针灸推拿颈椎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9.5±1.5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1-1.5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王立新-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

长春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王立新
小儿腹泻的范畴
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 薄,甚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 消化系统疾病。
诊断标准
1.有饮食不节、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以上,甚至
可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或清稀如水;或 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或夹有不消化食 物,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 腹痛、发热、口渴等症。亦可有腹胀等症。 3.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法
(1).表皮破损:推拿时如果手法不熟 练或时间过长,有时会造成局部表皮 的破损。一旦出现应暂停破损局部的 操作,局部处理,避免感染。
(2).背部疼痛:捏脊时对婴儿背部可 能产生疼痛,只要捏时手法用力稍减 轻些即可。
揉背俞穴
(3).揉背俞穴:患儿俯卧。医生将食、 中、无名三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 三焦俞,或用掌根按揉背部俞穴。力度以 皮肤凹陷1—2毫米为宜,点揉2—3分钟, 先左侧,后右侧。
捏脊
(4)捏脊:患儿俯卧。医生将两拇指桡侧 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其余四指放于拇指 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 胱经,先从大椎穴向下至龟尾穴反复捏提 6—9遍,再从龟尾穴向上至大椎穴反复捏 提3—6遍。结束治疗。根据年龄、体质强 弱的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
操作步骤
(1).揉腹:患儿仰卧。医生将食、 中、无名三指并拢,以指腹部分按 在神阙、天枢及以上部分,稍用力 (力度以皮肤凹陷3—5毫米为宜) 作顺时针方向的揉动,约5—6分钟。
揉足三里
(2)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 微屈,医生将双手拇指指腹置于患 儿双侧足三里穴,稍用力(力度以 皮肤凹陷2—3毫米为宜)作左手逆 时针方向,右手时针方向的揉动, 约2—3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按摩手法治疗130例临床疗效分析

组 采 用患者 仰 卧住腰 部 牵 引方 法 2 1次后 ,根据 J O A腰 痛 疾患 疗效评 定标 准分析 和评 价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改 善情 况。结 果 治疗 组 患者 自觉 症状 :腰 痛 、下肢 痛 及麻 木 、步行 能 力、感 觉、肌 力、 日常生活 动作 等 症状 治疗有 效率 比较 明 显高 于对照 组 。结论 按 摩 手 法治疗 腰椎 间 盘 突 出症疗 效优 于牵 引组。按 摩手 法治疗 方 法明显 有效 ,为腰椎 间 盘 突出症的 中 医按 摩手 法 治疗提 供 依据 。
操作成 功后 ,对侧 亦采取相 同方法 ,施 术一次 。隔 日治疗 1 次 ,每次 2 0 m i n ,3 周为 1 个疗程 。 对 照组 采用仰 卧位 骨盆牵 引法 治疗 :患者 仰 卧于牵 引床上 ,屈
研 究对象为2 0 0 8 年3 7 j 至2 0 1 0 年4 1 ,我 院门诊腰 椎间盘突出症患 7 者共 1 3 0 例 ,随机分为 治疗组和牵 引组各6 5 例 ,其 中治疗组男 1 7 例,
【 关键 词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按 摩手 法 治疗 ;腰 椎 牵引
中 图分类 号 :R 6 5 1 . 1 5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2 - 0 2 8 2 - 0 2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又名 “ 腰椎 间盘纤 维环破裂症” ,是 指腰椎间盘
因强 的外力 作用 ,使 腰椎 间盘纤 维环部 分或 全部破 裂 ,髓 核 向外膨 出,压迫神 经或脊髓而引起腰痛 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 称为腰椎间盘突 出症 。并参照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医药根部 沿腰椎棘 突旁 自上 而下 向对侧 推按 ,力量 由小到大 ,反复5 遍 ,时 间约6 mi n 。b . 指柔法 ,针对检 查出的患部 ,主要包括棘 突及周
每天“擀皮儿” 提高孩子免疫力

每天“擀皮儿”提高孩子免疫力■记者张爽/报道小儿推拿,就是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症的推拿方法。
又称小儿按摩。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王立新副教授说,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便秘、发热、咳喘、惊风、遗尿等。
◆夜惊、夜啼手掌摩囟门谈到具体病症,王老师说,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使用专业的手法进行推拿治疗。
如小儿夜惊或是夜啼,在治疗的时候,推拿几个穴位可以治愈:可以用手指揉或者用捣的方法反复捣孩子的“小无心”这个学位(位于手掌面大鱼际与小鱼际的交界处);或者用手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摩孩子的囟门;还可以用两个拇指交替向上推天门穴(位于两个眉头的连接点,向上至前发际)。
王老师强调,孩子发病越短,治疗效果越好,这种手法可以在孩子睡眠中进行。
◆每天“擀皮儿”可起保健作用小儿推拿除了治疗病症外,也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现在很多孩子免疫力差,很多是过度护理综合征,就是家长保护得过于严密,导致孩子机能低下”,王老师说,这样的孩子的表现就是反复感染,反复发病。
家长可以试一下“擀皮儿”的方法。
一般建议睡前做,刚开始一定要用轻柔的手法进行操作,孩子适应后,可以略微重一些,但要以能忍受为度。
每天做20-30次,进行10天后,休息3-5 天,然后继续进行。
前两次做的时候孩子会感到不太舒服,不要紧,家长不要担心。
这种方法可以刺激孩子背部的经脉和脊柱穴位,由家长来操作的话,一般3个月至半年会有很好的改善。
另外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发烧和上火的时候,一定不要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治疗
(一)、治则:疏经通络,活血散淤,
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 (二)、推拿治疗:
1、手法:按揉、滚、拿、摇、扳、拔伸、擦 法等。 2、取穴及部位:穴位:风池、风府、肩井、 肩中俞、肩外俞、天宗、曲池、合谷等。
部位:颈肩背及一侧上肢部
3、操作顺序:
(1)、患者坐位先放松颈局部痉挛的肌肉,医 生施用按揉手法于颈肩局部及穴位。
(四)、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1、牵引带位置应正确,前面一定要置于
下颌部。 2、疲劳及饥饿后慎用牵引。 3、对椎动脉颈椎病及脊髓型颈椎病应
牵引应慎重。 4、对年老体弱者应在严密观察下应
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 概述
(一)、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
纤维环破裂症,简称腰突。是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 破裂,髓核自破口突出,压迫神经根而产生以腰腿 痛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四、检查
(一)、神经根型 1、压痛点。 2、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畸形。 3、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状或 核状反应物。 4、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5、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6、X 线改变与临床表现相一致。 7、 CT、MRA 有改变。
(二)、脊髓型
1、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低头一 分钟后症状加重。
3、脊髓型颈椎病症状重,预后差。
(三)解剖特点:
1、颈椎骨: 2、环枢关节: 3、C 7: 4、横突孔: 5、8对颈神经: 6、颈椎韧带:
环 枢 椎 关 节
二、病因病机
(一)、外因 1、急性损伤:
①青少年时受到挫伤等外力损伤, 导致中年以后发病。
②当时受到较严重的急性损伤而发 病。 2、慢性损伤:长期的积累性损伤,日 久而发病。 (二)、内因:椎间盘变性改变是发生 颈椎病的基础。
(二)外因
1、急损性伤 2、慢损性伤
(三)病理机制
1、纤维环完全或不完全断裂,髓核突出压
迫神经根。 2、髓核与神 经根粘连,或钙化。(治疗慢)
3、髓核突出炎性反应刺激神经根。
三 分型
(一)、按方向分类:向前、向后、向周 围、向椎体突出。
(二)、按解剖部位分类: 单侧、双侧、中 央
(三)、按病理分类: 幼稚、成熟、移行。
2、肱二、三头肌肌腱及膝、跟腱见反射 亢进,同时还可出现膑阵挛、踝阵挛
3、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
4、霍氏征、巴氏征阳性。
5、 X 线 示椎体后缘增生,脊髓造影可见 异常。
6、CT、MRI 检查有压迫症状。
(三)、椎动脉型 1、病变节段横突部压痛。 2、颈椎旋转到一定的方位即出现眩晕,改变位
置时,症状即行缓解。 3、X 线钩椎关节侧后方或后关节部骨质增生,
1 椎骨间的连结 (1) 椎体间的连 结
1)椎间盘 2)前纵韧带 3)后纵韧带 (2)椎弓间的连 结
1)黄韧带 2)棘间韧带 3)棘上韧带和项 韧带因
1、椎间盘先天发育不良。 2、椎间盘退行性变。 3、后纵韧带下行至 L2 以下变窄对间盘的保
护作 用降低。
六、鉴别诊断
(一)、神经根型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1、项背肌肉劳损 2、落枕 3、肩臂风湿症 4、前斜角肌综合症
(二)、脊髓型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1、颈椎骨折、结核、肿瘤。 2、黄韧带肥厚
(三)、椎动脉型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1、美尼尔氏综合症 2、内听动脉栓塞
(四)、交感神经型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1、心绞痛
(三)、病机 1、间盘变性(变薄) 2、椎间隙变窄 3、间盘突出 4、骨质、软组织增生
上述 4 种改变导致以下 病理变化
A、直接刺激血管、神经组织出现
症状,初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麻 木为主。
B、增生物刺激周围软组织,形成
无菌性炎症,局部充血、水肿。
三、分型
(一)、神经根型 (二)、脊髓型 (三)、椎动脉型 (四)、交感神经型 (五)、混合型
王立新-推拿常见病 治疗
颈椎病
一.概述
(一)含义: 是指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
生,韧带钙化等退行性变而而造成颈神 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被刺激 受压引起头晕,头痛,颈肩上肢部疼痛、 麻木,甚至下肢痉挛性瘫痪为主要表现 的一种病症。
(二).特点
1、颈局部症状轻,颈部以外症状重。
2、可引起全身各部位出现症状。
(2)、其次施滚法及颈部活动以舒筋活络,活 血散淤,消肿止痛,有改善代谢及局部组织的 营养供应,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的作用。
(3)、 继以施拿、揉等手法于颈肩局部,以进 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
(4)、作颈部拔伸及斜扳法。
(5)、结束手法。
(三)、注.意事项 1、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宜柔和,切忌暴力,
椎动脉型、脊髓型、高血压、血管硬化是 患者不宜施用后关节整复手法。 2、本病发作时宜用颈托。 3、患者应防止低头过久及避免在体位不正 的情况下工作,避免肩负、手体重物。 4、患者于睡眠时其枕头高低适中,枕心不 宜太硬、太软,应垫在枕项部。 5、局部保暖,避免项背部受风。
腰突多发于青壮年(30~50岁),近年来老年 不典型腰突发病率增高。
发病部位以L4、5, L5S1居多。
腰椎间盘突出示意图
腰椎 间盘 突出 压迫 神经 根
(二)、解剖特点: 1、腰椎:5节,负重大,活动度大,易引
起蜕变和损伤。
2、椎间盘:5个,由纤维环、髓核及上下
软骨板组成。
3、韧带:主要与后纵韧带关系密切。
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4、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扭曲。 5、血流图可见异常。 6、脑彩超可见椎动脉供血改变。
(四)、交感神经型 1、颈 5 两侧有压痛。 2、X 线显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3、根据临床体征,排除其他疾病。
(五)、混合型 参见上述各型的表现。
五、诊断
根据上述各型的临床表现及检查排 除其他疾病即可明确诊断
(四)、按 CT 影象分类: 膨出、疝、突
出。
四 临床表现
1、腰部多有外伤史或积累劳损史。 2、腰痛,下肢放射痛。
L4~SI 突出时沿坐骨神经放射。 L4 以上时沿股神经放射。 3、腰部活动受限。 4、腰椎畸形。 5、主观麻木感。 6、患肢温度下降。 7、肌肉萎缩。
五 检查
1、腰脊柱姿势: 可有脊柱侧弯,生理曲度改变。 2、腰脊柱活动度检查,部分患者活动受限。 3、压痛点: 4、特殊检查: ①直腿抬高试验(+)。 ②拉氏征(+)。 ③林纳氏征(+)。 ④腹压增加时腰痛加剧。